登陆注册
3131400000008

第8章 鬼门关文学(1)

(一)北流诗歌——“漆诗歌”沙龙

“漆诗歌”沙龙成立于1999年农历五月初五“诗人节”,其成员基本限于广西北流市。是对诗歌的热爱使得这些志同道合的青年们聚集到一起,一方面创办自己的诗歌阵地,既编印纸版《漆》诗刊又创建了电子版“漆诗歌”沙龙网站,形成良好的创作氛围;另一方面发起诗会,不定期进行内部小范围的交流切磋。他们积极发起或参加大型诗会来结交朋友,如由“漆诗歌”沙龙发起的被称为“新时期以来广西诗人的第一个诗会”的首届广西青年诗会(2002年4月)以及“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召开的专门针对华南诗歌的最大规模的诗歌研讨会”——“中国华南青年诗歌研讨会”(2005年3月)等。

经过不懈的努力和长期的坚持,“漆诗歌”沙龙在文坛经历了最初的被人关注到现今的接受和认可,《红豆》(2003年第4期)、《佛山文艺》(2004年4月上半月)、《芳草》(2005年6月上半月)等都推出过“漆诗歌”沙龙的作品小辑;《文学报》《诗刊》《星星》《诗歌月刊》以及《人民日报》《广西日报》等都介绍过“漆诗歌”沙龙组织的诗歌活动。此外,沙龙成员的佳作也不断在《诗刊》《星星》《诗歌月刊》《诗选刊》《诗潮》《绿风》等诗歌刊物和《人民文学》《当代》《青年文学》《天涯》《广西文学》等综合性文学刊物亮相,不少诗歌被收入年度最佳诗歌等权威选本,如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4诗歌》(春风文艺出版社)就收录了《漆》诗刊2004年卷里五个人的诗歌。他们还出版了《漆五人诗选》等,朱山坡还以诗歌《到哪里找回阿秀》获得《广西文学》“金嗓子青年文学奖”。可以说,现今的“漆诗歌”沙龙,逐步形成了群体互动式写作的健康创作格局,呈现出团体质量高、整体个体风格鲜明的良好发展势头,形成了广西文坛上近年来令人瞩目的“北流诗歌现象”。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呈现出文化发展多元化的形态特征。总体来说,可划分为以红水河为主体沿途辐射桂中桂西的壮文化、受中原文化影响形成的桂林山水文化和以“鬼门关”为象征的桂东南巫文化。作为“漆诗歌”沙龙生长地、活动地的北流市,地处桂东南腹地,其与玉林市玉州区的交界处,赫然耸立着一道由泥盆纪灰岩嶂林对峙而成、高一百七十余米宽十余米的天然关谷——“鬼门关”。由此看来,根植于这片丰富文化土壤的“漆诗歌”沙龙,脚踏桂东南辽阔土地,背靠“鬼门关”,其所创作的作品自然浸润着浓厚的桂东南文化气息。

因此,“漆诗歌”的文化根基正是以“鬼门关”为象征的桂东南巫文化。

由于桂东南位于中国版图的最南端,相对中原来说较为偏远,边缘化的地理位置直接培育了丰富的民间文化和民俗。一方面,桂东南民间大多以祖先崇拜为信仰,人们相信死后灵魂的存在,认为那些神灵可以保佑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并施加影响。因此当地人提供给祖先祭品,并祷告祈求得到他们的庇护和协助。民间节庆中,中元节是其中较为独特的一个,最能体现人们对桂东南民间祖先的崇拜思想。中元节又叫鬼节,时间是农历的七月十四日。在这一天前后,每家每户都要杀鸡宰鸭,用丰盛的食物祭祀祖先。有的人家还吹响用勒鲁叶做成的简易笛子,用笛音来给故去的祖先引路,回家团圆。

另一方面,以“其南尤多瘴疠,去者罕得生还”而著称的古代关谷——“鬼门关”——成为桂东南民间巫文化的象征。在当时人们的眼中,“鬼门关”就是生与死界限的代表,是阴阳两界的划分线。时至今日,人们的意识里还保留着对“鬼门关”神秘、恐惧的印象。经过历代文人骚客的层层描述渲染,“鬼门关”被披上了厚实的生死象征意味的外衣,一定程度上是桂东南民间文化的关于神灵鬼怪意识的映射。“鬼门关”早已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层面意义上的关谷,而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文化意蕴,成为桂东南文化一个最具标志性的象征符号。

精神层面的祖先崇拜信仰和物质实体层面的“鬼门关”象征符号,两者相互作用、相互构筑,共同构建了桂东南颇具原生态色彩的巫文化。桂东南巫文化以“鬼门关”为象征,因其所处的远离中心边缘化的地理位置,避免了主流意识形态、中心话语的影响和制约,而得以与先民的原始文化一脉相承,继承了先民原初的生命活力和对日常生活的点滴积累,饱含着自然朴拙的气质,又不乏厚重的美学意蕴,张扬着一种自由的生命精神。“漆诗歌”沙龙在桂东南的这片热土上孕育、成长并得以发展壮大,受到淳朴深厚的本土文化的滋养,传承了祖先遗留的优良文化传统,其写作运用自然、朴实的表达,专注于描绘日常化的生活图景,在平实的话语中展现对生命、对人生的哲理辩证的思考,有一种朝气蓬勃的生命力。

(二)“天门关”作家群

鬼门关又称天门关,2005年8月8日至10日由玉林市委宣传部、广西作家协会、《南方文坛》杂志社、玉林市文联共同主办的研讨会采用“天门关作家群”的说法,它的命名是“漆诗歌”沙龙全面苏醒的标志。

桂东南民间一直延传着虽然薄弱、但从未间断过的吟唱诗歌传统。从最古老的傩戏,至采茶调、粤曲,到如今流传广泛且愈唱愈响的山歌,民间吟唱诗歌的传统一直在延续。吟唱诗歌是名副其实的“且诗且歌”,由普通口语发展而来,以吟诵抑扬顿挫的句子并通过音调的高低变化来表现吟唱者的情感,最终演变为带着旋律的歌唱。作为桂东南文化体系中的一门具体艺术种类,吟唱诗歌有着自然、朴素、质朴、真实的特点,具有体系的整体美学风貌。具体而言,从内容上看,吟唱诗歌的题材多来自于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记载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同时抒发人们的所感所悟;从传播渠道上,以口口相传为主要方式并兼以有限的现代传媒工具;从存在方式上看,它们分散各地,自我生长,没有宏观的统一组织。

显然,原始、简陋的传播方式直接影响了吟唱诗歌的流传和发展,使其仅能零散地隐藏于民间;而此种隐性的存在方式又进一步阻碍了其发展,流传了几千年的吟唱诗歌陷入了逐步走向消亡的巨大危机之中。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古老的吟唱诗歌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既保持内在的文化精髓又改进传播渠道和存在方式,使得它的精华能得到长久的继承并得以发展。

“漆诗歌”沙龙的写作顺应了时代对吟唱诗歌提出的要求。它不仅继承了桂东南文化的内在精神气质,而且将逝去的过去与当下的现在相结合,成功实现了古老文化的现代转换。在此现代转化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对“鬼门关”这一原始意象的自觉的复苏。

作为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古谷,“鬼门关”是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实体,但它似乎又以现实的存在表现着其虚幻的象征意义。“鬼门关”是一个神秘的存在。作为一个虚幻的象征符号,有很多与“鬼门关”有关的神灵鬼怪传说,代表着生的彼岸,是人死后灵魂的归宿。而在现实与虚幻的相互构筑下,“鬼门关”犹如一个接口,联结着生和死,联结着人们的现在与过去。虚幻与现实的双重特征,最终确立了“鬼门关”在桂东南文化中作为原始意象的意义和地位。

“原始意象”是原型批评的一个核心术语,又称“种族记忆”,指的是“并非由个人获得而是由遗传所保留下来的普遍性精神机能,即由遗传的脑结构所产生的内容。这些就是各种神话般的联想——那些不用历史的传说或迁移就能够在每一个时代和地方重新发生的动机和意象”。也就是说,作为人们生来就有的先天产物,原始意象不产生于后天个人经验,而源自人类自原始社会以来世代积累的心理经验。更进一步说,原始意象实际上是人类继承下来并使现代人和祖先相联系的种族记忆。现代的人们逐渐遗忘了与祖先的文化渊源,所以对原始意象的自觉复苏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复苏与祖先相联系的原始意象,才能打开历史岁月尘封的大门,回顾先人们的时代,最终找到我们赖以立足于世的根基。因此,对“鬼门关”这一原始意象的自觉复苏,实质就是“漆诗歌”沙龙对本土文化主动继承并发扬光大的过程。而随着“鬼门关”原始意象的逐步复苏,“漆诗歌”沙龙也完成了写作动机上无意为之到有意为之的过渡,在对桂东南文化发展的继承上起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漆诗歌”沙龙对“鬼门关”的复苏经历了萌芽和全面觉醒两个阶段。

首先是诗歌文本中对“鬼门关”意象的构筑显现了苏醒的萌芽。

如果仔细阅读 “漆诗歌”沙龙的诗歌,我们会发现几乎每位成员都有一首或多首关于“鬼门关”的诗。“鬼门关”如此大范围且不断重复地出现在“漆诗歌”沙龙的诗歌文本中,绝非简单、巧合的现象,而是他们精心谋划的结果,或者说是他们为接近并最终植入到自我本源的传统文化之中所采取的一种策略。“漆诗歌”沙龙曾对自我的本原进行过认真的思考和反省,认为他们“是属于第三世界的——一种漆与‘鬼门关’以及诗歌纠缠在一起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鬼门关’是我们灵魂起居的地方,漆是维系子民感情的钥匙,诗歌是我们的情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次关于“鬼门关”的写作,都是诗人自觉思索、发掘传统文化的过程。随着“鬼门关”意象在诗歌文本中的不断构筑以及此类诗歌的不断问世,诗人们一次又一次地返回自身寻找内心深处最熟悉而陌生的东西。熟悉是因为它道出了我们对人生的感悟,道出了情感的悲欢离合;陌生是因为这些经验感受仅有一小部分源自个人的经历,而我们中的大部分从未经历过,这些经历和感受却神秘地沉淀在每个人内心深处。

这种熟悉而陌生的东西,是人类在原始社会以来的历史进程中积累的集体经验,其实质就是超越了个人意识的深层集体无意识。当诗人返回自身真实地表达内心的声音时,他已不仅仅是作为个人在抒发自我狭隘的个人情感,而是拷问自身的灵魂,投放到无限的人群里。此时的诗人,“忘记了自己作为个人的存在,使自己从喧嚣的现实世界中退却出来,使自己沉浸在一片宁静的冥思之中,而以整个心灵纳受灵魂深处唤醒的集体性质的审美意象,以活泼的直觉指向那些未知的隐藏的事物,感悟到一种前所未有深不可测的人类情感,聆听到一种神秘的声音,并进而认清了现代人无家可归的精神灾难,重返故里、重返童贞、重返自己的精神家园”。随着“鬼门关”意象的不断强化和升华,“漆诗歌”沙龙超越自身寻找生命根源的写作也变得逐渐明朗和自发。

其次,“鬼门关作家群”的命名是“漆诗歌”沙龙全面苏醒的标志。

同类推荐
  • 玛雅文明探寻

    玛雅文明探寻

    在世界远古文明中,玛雅无疑最富有浪漫色彩。古代玛雅人制造了哥伦布之前美洲大陆上最引人惊奇的文明之一:它在气候并不宜人的热带雨林环境中萌芽、兴盛然后消亡,历经千载,遗留下数以百计的大型废墟,激起后人的惊叹和注意。
  • 中国年画

    中国年画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 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及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传 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称谓。 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 ”、“画三才”。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六月以 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年画》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

    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

    从雍正八年(1730年)开始,到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朝政府七次发兵征讨一个只有县级建制的弹丸之地;民国年间,此地的归属权在川藏双方相互争夺、谈谈打打、打打谈谈中摇摆不定;直至1950年,解放军未经战斗将此地解放……两百多年来,清廷官兵、西部军阀、国民党军队、西藏地方军队乃至英国军队等,都以不同的方式介入这个地方,搅得风生水起这就是瞻对!瞻对地处康巴,康巴人以强悍闻名,而瞻对在康巴人中更以强悍著称。当地人也以此自豪:瞻对就是一块铁疙瘩!本书以瞻对200余年的历史为载体,将一个民风强悍、号称铁疙瘩的部落“融化史”钩沉出来,讲述了一段独特而神秘的藏地传奇。
  • 中国未解之谜(中)

    中国未解之谜(中)

    《中国历史之谜》选取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中的未解之谜,并加以申述。
  •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选读(大学国学读本)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选读(大学国学读本)

    一个具有历史感的人,眼前常有历史“叠影”,能感受现实中的历史“脉动”。这本面向大学生的历史读本,就是为这一点历史“叠影”而来。本书聚焦于古今一脉,如周公制礼,秦废封建立郡县。这是中华社会横向联系与纵向统治的骨干,穿越二十四史,至今还活在你我之间。本书背离流行的“文化讨论”,较多注意那些“制度硬件”,如财政税收、科举兴衰、国会与立宪。全书还关注重大事变及其带动的社会转折,如“蒙古崛起”,如“东南互保”,如近代“革命”等。希望读者有所收益,有所意会,再回头观察现实,多少能感受一点历史的“脉动”。
热门推荐
  • 世间最美是淡然

    世间最美是淡然

    男人的风度在于淡然;女人的优雅在于淡然;人生的智慧,亦在于淡然!淡然是一种气度、一种风范。只有懂得以谈然之心处世的人,才能临危不乱、举重若轻、宠辱不惊、优雅大气。在这个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界里,淡然无疑是一种宝贵的智慧。然而,波然并不是轻易就能做到的,应由修心开始,逐渐演变成一种行为习惯,最终升华为人生的大智慧。本书就是一部指导人们修炼淡然处世智慧的宝典。相信读过此书,你定会在纷乱的世间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份澄明与清澈,优雅地享受属于自己的淡然、幸福的生活!
  • 毒妃倾天

    毒妃倾天

    全能佣兵女王魂穿废材花痴,医毒双休,天赋禀异,庶姐、后母统统虐死。杀手王爷百般刁难,某王妃:“不好好表现,照样休了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世界篇)

    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世界篇)

    本丛书以探求万事万物的知识为切入点,浓缩了读者应该知道的中外文史知识精华;以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历史资料,对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逐一展开,娓娓道来;集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内容包括古今中外著名作家、作品、文学人物、文体知识、神话传说、语言文字、俗语谚语、教育常识、新闻出版、称谓官衔、艺术、节日民俗、饮食、天文历法、山川地理、经济科技、邮政交通、竞技体育、历史知识等方方面面的文史知识。
  • 生活再苦也要笑一笑

    生活再苦也要笑一笑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哭泣,它也会给你摆出苦脸;你对它微笑,它便会对你展开笑脸。无论多苦,都试着给生活一个微笑,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情,你才能乘风破浪,尽快突破困境。本书通过十章的讲述,将人生的浅显而又深刻的生活哲理向您娓娓道来,希望它能够让您重新感悟人生的真谛和美好,放下过去的包袱,面带微笑走上新的征途。
  • 教你学马术·轮滑(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

    教你学马术·轮滑(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

    体育运动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室内外体育运动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主要项目有田径、球类、游泳、武术、登山、滑冰、举重、摔跤、自行车、摩托车等数十个类别。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和书中的小主人公尼尔斯?霍尔哥松一样,作者塞尔玛?拉格洛芙也出生在瑞典的一个农庄里。那是1858年,她还小的时候,祖母给她讲了一只公鹅酌故事。故事说:四月的一天,那只公鹅跟着野鹅去了北方,六家都说再也不会见到它了,因而,当十月的一天,它突然带着一家老小回来的时候,所有人都大吃一惊……每当听到这儿,塞尔玛就会问:一路上这只公鹅的日子是怎么挨过来酌呢?许多年以后,她写出了尼尔斯?霍尔哥松的故事:他骑在公鹅马丁的背上,从瑞典一直飞到拉普兰特……这部极其有趣的作品,自1906年作为学生的阅读推荐书出版以后,至今一直受到广大读者酌热捧。
  • 成就一生的10堂人脉课

    成就一生的10堂人脉课

    人脉是一个人通往财富、成功的入门票。有着良好的人脉关系,你前进的道路就会畅通得多。成功要靠别人,而不是单凭自己。一个人有多成功,关键要看他服务了多少人,和多少人在为他服务。所有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拥有大量的人脉资源,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 飞花逐蝶

    飞花逐蝶

    爱情的起始都是单纯美好的。如若一支花一只蝶的单纯美好,命运无情,注定今世不能相依,可有来世?本书亦送给喜欢的一名女子,祝她一生幸福。
  • 国宝之谜

    国宝之谜

    人们在欣赏它们的同时不禁忍不住想知道这些国宝的创造者是谁?它们都有什么奇异之处?在它们身上都发生过哪些奇事?现存的国宝目前状况如何?下落不明的国宝消失的原因是什么?现在又在哪里呢?只有清楚地知道了这些问题。才能够让人们更加了解国宝、珍惜国宝。,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古代人民用智慧创造了无数辉煌的瑰宝。经过岁月,的沉淀后,它们变成了现在人们所见、所闻的历代传世国宝。每一件国宝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背后是一个个不为人知的故事,散发着神秘而悠远的气息。 不同时代、不同的先民为人们留下了不同的具有各个时代特色的国宝,有些因为时代的久远、文字的缺失变得扑朔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