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0600000007

第7章 楹联创作入门

(一)对仗工整

对仗是对联的基本特征,没有对仗就没有对联。对联创作必须在对仗上下功夫。律诗对仗限于两句之间,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允许重复。骈文对仗扩大到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允许同位虚字相重。对联对仗的严格要求不亚于律诗,而且将长联同边自对的形式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1.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对称

如同前文所讲,不同楹联篇幅长短不一,短的有寥寥两字者,长的可达几百字;对仗形式也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珠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要符合的最基本准则有:

【字数相等】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例外特殊的文字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词性相对】上下联对应相同位置的词,一般要求“虚对虚,实对实”。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

【结构对称】包括断句一致。几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叫结构。联文用词的构成、词义的配合、修辞的运用要对应平衡。上下联在句法上要互相对称。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联合结构对联合结构、复句对复句等等。

2.同类词相对、忌合掌、反对为优

【同类词相对】“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是《红楼梦》第五回中的一副对联,非常工整。同类词相对是对仗的基本原则。该联“真”,“假”,“有”,“无”,都是抽象的哲学名词。“作”和“为”是词意相近动词。“时”和“处”在语法上是副词,在字面上“时”又可理解为“时间”,“处”又可理解为“空间”。 “亦”、“还”在字面上是词意相近的副词,在语法上可视为省略了动词“是”。但必须了解其中还有句内自对自重,“真”对“假”,“有”对“无”是反对,而且都重用一次,这才是此联的精华所在。

【忌合掌】“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此联为旧时商店通用联。平仄合律,对仗稳妥,而且与“恭喜发财”的气氛相协调,很受商界欢迎。但深一步琢磨会发现,“通四海”“达三江”是一个意思,有“合掌”之嫌。对联是文章中最精练的文体,讲究字字珠玑。要以寥寥十数字提供丰富信息,应尽量避免上下两联说同一意思。同时避免合掌,可以先从避免同义词相对做起。

【反对为优】“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这是梁章钜因编辑《沧浪亭志》而获得的集句联,上联系欧阳修句,下联系苏舜钦句,妙的是欧阳和苏句也皆系沧浪亭本事。此联用了反义词“有”对“无”,“皆有情”对“本无价”,清风明月,近水遥山本为无情之物,但在诗人眼里,都成了有情之物,对比强烈。说“近水遥山”对“清风明月”工整,是指句中自对工整,即“遥山”对“近水”,“明月”对“清风”十分工整,而且“近水”与“遥山”是反对,更有情趣。相反相成,殊途同归。春联“十年宦比梅花冷,一夜春随爆竹来”,上联之冷淡,反衬出下联之热闹,也是“反对为优”的好例子。

3.句中自对、同边自对、相重相对、自重自对

对联的特色在于对仗美,自对是强化对仗美的重要方式之一,故为前人乐用。尤其长联,倘无自对,首读时难有对仗美感,只有二读时,把上下联逐句对照,方有领悟,故长联自对最为普遍。更何况在上下联间对仗不工,或甚至不对仗的情况下,自对还可以起补救作用,所以善于使用自对,对撰写对联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句中自对】只要句中自对都是工对,全联一定是工对。新手入门可以先创作一些简单的叠字回文对确保工对。

【同边自对】“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这是阮元题杭州府贡院联,由三个四言句加一领字(“正”和“看”)组成。贡院是科举乡试场所。上联写考试季节美,秀才们考试时文思泉涌,个个都有中举的希望。“桂”和“槐”隐含“折桂”和“槐厅”之意,即读书,应试,做官。下联讲考试地点美,考完后不管成绩如何,应该放松一下,去西湖赏月,钱塘观潮。此联“桂子香时,槐花黄后”和“西湖月满,东浙潮来”分别都是同边自对,有极大的艺术魅力。

【相重相对】“名满天下不曾出户一步,言满天下不曾出口一字。”此联为清人钱湘灵室中楹联,为三峰释硕揆所书。此联作于清初,从语气看,不像自撰。十言联中重了七字,亦少见。说明顺治康熙年间的楹联仍允许同位相重,现在不会有人再做这种楹联了。对联的基本规律是“重”与“对”,由“相重相对”发展为“自重自对”。

【自重自对】“佛言不可说不可说,子曰如之何如之何。”这是明荆州太守袁箨庵罢官后流落金陵,落魄失意时所撰联。《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有“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论语·卫灵公》有“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此联用语,化用经典但已改动,故非集句。妙在庄重中有调侃,不言中有牢骚。上下联各有三字重复一次,可以加强语气。自重自对远比相重相对高明,自然成为楹联的发展方向。

(二)既“对”且“联”,文意切题

【既“对”且“联”】有关楹联怎么“对”已经在前文“忌合掌”“反对为优”等部分有所阐述,而要做到在“反对”的同时,上下联相互关联,缺一不可,就必须掌握上下联句法上的逻辑关系,常见的有并列关系,如成都武侯祠联“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连贯关系,如“台湾省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递进关系,如“不教白发催人老,更喜春风吹面生”;假设关系,如“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条件关系,如“天地入胸臆,文章生风雷”;转折关系,如“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选择关系,如“但求天长地久,何必朝相暮依”;因果关系,如“聚来千亩雪,化作万家春”;目的关系,如“忍令上国衣冠沦于夷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等。

【文意切题】楹联与其他文体的区别之一是:对联表面上无题,实际上有题。一副好楹联文意必须切题,不能言之无物。也就是说要切人、切物、切时、切景。梁章钜在评论对联时,就用把切题作为评判楹联优劣的最重要标准之一。如“思亲泪落吴江冷,望帝魂归蜀道难”一联,乃是徐文长题孙夫人祠联。据陈寿《三国志》:“先主(刘备)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曹操)战于赤壁,大破之……权稍畏之,进妹固好。”可见孙权将其妹嫁给刘备是巩固孙刘联盟的需要。此联字面上无一字提及“孙夫人”,但字字所指都是孙夫人旧事,揭示出这个身不由己的女人感情上的两难境地,非常感人。

再者如“一百八记钟声,唤起万家春梦;二十四番风信,吹香七里山塘”,这是苏州虎丘花神庙联。虎丘山在姑苏西北七里,寒山寺在姑苏西十里枫桥。一百八记钟声来自寒山寺。虎丘附近多花农,故云吹香七里山塘。正如梁章钜评语:“却移作西湖之花神庙联不得。”

(三)平仄合律

1.四声与平仄

平仄是由“四声二元化”带来的音韵学概念。南朝文学家周颙、沈约等人总结文学创作经验,归纳出四声,又经初唐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等人完善为“四声二元化”,平仄概念由此诞生。四声是古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四声分别是上声、去声、平声、入声。而平仄则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自古平仄失调,平仄和不拘平仄之争是永恒的话题。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古“上声”在普通话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而“入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已经不存在,化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大致来说,若作为业余爱好娱乐身心而创作楹联,可粗浅地将第一声、第二声作为平声;第三声、第四声作为仄声。

2.上下联平仄相反,仄起平收,平起仄收,忌同声收尾

【仄起平收,平起仄收】对联的起句有仄起和平起两种规则,与律诗相同,对联的第二个字为“仄”声的称为仄起,第二字为“平”声即为平起。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之为仄起平落;后来要求放宽松,也可上联平起,下联仄收。

【忌同声收尾】这是就上联联脚与下联联脚之间的关系而言。准确一点说,此规则也有两点要求:(1)一副对联不管长短如何、分句多少,都要求上联仄声收尾,即上联最后一字应是仄声;下联则要求平声收尾。一般不能上联平声收尾,下联仄声收尾。(2)上下联不能同声收尾,即上下联最后一字不能同是仄声或同是平声。

3.句内平仄交替,忌三平尾、三仄尾,忌孤平或孤仄,忌同声落脚

【忌三平尾、三仄尾】指的是在一个句子的最末三个字,应尽可能避免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如“缘深因厚坐莲台”,若将“坐”改为“登”,就成了三平尾。又如“依法修行能入道”,若将“能”改为“可”就成了三仄尾。三平尾或三仄尾,在平仄单调上并无二致,为体现理论上的一致性,应将二者都作为禁忌,不能只忌三平尾而不忌三仄尾。

【忌孤平或孤仄】指的是在五言或六言的句子中,应尽可能避免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或只有一个仄声字。如 “万事皆如意”,若改为“万事俱如意”,即是孤平;又如 “菩提当下现成”,若改为“菩提当下圆成”,即是孤仄。另外,孤平或孤仄,在平仄单调上,也没有什么不同。古今诗联作者,不管对于孤平还是孤仄,都是能避则避。因此,将二者同时作为禁忌,不仅体现理论上的一致性,也是源于现实情况的。不过孤平或孤仄的现象,实际上只存在于五言和六言句中,因为在七言以上的句子中,如果遵守了平仄交替的基本要求,是不会出现孤平或孤仄的。

【忌同声落脚】针对上联或下联各分句句脚之间的关系而言,上下联各有二至三个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以相同声落脚。如前一分句以“福”尾字,后一分句应避免用“富”“赋”为尾字。

上面分三个层次谈楹联作法。对仗是文字层、平仄是结构层、文意是思想层。三者是互相牵制密不可分的。我们在创作楹联的时候,首先要立意,根据内容确定形式,选择相应的最佳结构,然后按照调平仄拟定出句,再按照出句考虑对句。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对仗可反复调整,甚至可以推倒重来,重新选择最佳结构,直到满意为止。

同类推荐
  • 中国未解之谜(中)

    中国未解之谜(中)

    《中国历史之谜》选取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中的未解之谜,并加以申述。
  • 中国文化性格

    中国文化性格

    本书选取了燕赵、三秦、三晋、齐鲁、吴越、荆楚、巴蜀、滇云、岭南、青藏、闽南等十一个文化生态群体,撷取了各地的民俗民情、地方风物、饮食、建筑、文化名人等历史沿革,力图在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区域文化上,构建一个清晰的文化性格脉络。同一般的人文文化书相比,本书内容广泛,不仅停留在对风俗人情的简单介绍上,而且是从“文化性格”上重新审视中国文化,对中华文明的一个深入思考。
  • 纳西族风俗志

    纳西族风俗志

    本书读者对象:民俗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宗教学专业工作者及有兴趣读者
  •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以下简称《梅花审美》)是从来探讨中国梅文化众多论著中穖性最为突出者。如论梅之开发利用,历史远及七千年以上的新石器时代。从采用梅果于祭祀和烹调(增酸味,催肉熟),经过汉晋南北朝梅花欣赏的兴起,再经隋唐五代梅花审美欣赏的发展,通过北宋梅文化象征之生成尤其是南宋梅花审美文化的鼎盛与成熟,元代梅文化高潮延续,直到明清梅文化之稳定发展,真是既系统全面,又突出了一时期的特殊性。
  • 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

    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

    成都两大珍世活体文物——都江堰和水井坊。都历经千年而今仍在辛勤劳作,为人类奉献,一个灌溉着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一个灌溉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我们可以这样形容,都江堰是成都农耕文明的后坊,水井坊则成为成都农耕文明的前店。汉代古井在成都市区范围内数量众多,它们就像草垛布满田野一样布满壮丽的汉代成都城郭。正是这些潜移默化的耳濡目染,奠定了千年成都独特的魅力与气质。就像一个人所在的家族需要追根溯源一样,血脉的尽头便是一个人真正的根脉所在。《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中,水井街酒坊遗址所揭露的遗迹、遗物现象,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中国传统白酒酿造工艺演进历程的生动画卷。
热门推荐
  • 暗夜魔妃

    暗夜魔妃

    她,是现代杀手,一朝穿越,她成了东武帝国皇室唯一的废材,最不受宠的二公主。他,是魔界至高无上的魔皇,但,为了她,他甘愿放弃整个魔界,亦赔她一起受轮回之苦。她生,他陪,她死,他随,前世兄妹,今生恋人,生死相随,万年情缘,天启大陆,且看两人如何笑傲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风起兮(下)

    大风起兮(下)

    两千多年前,有一位农家子弟,他和他的一帮哥们弟兄们,在中原大地上,掀起了阵阵旋风,搅起了一股股漫天的历史尘沙,将喧赫一时的大秦帝国刮得片甲不存。从此,我们的华夏民族被叫做“大汉民族”。这位农家出身的草莽皇帝,就是大汉的开国君王刘邦!
  • 独吻灰姑娘

    独吻灰姑娘

    传说,宁静是翼井正位小姐,得到了翼井帝国两位上位的呵护备至。传说,翼井上位井瑄少爷千金博红颜一笑;传说,宁静不择手段赶了第八任正位小姐下台,自己取而代之。但是,传说有时不仅是传说。纽约,八点正。一个半球形状的古典会场,场内中间是一个宽阔的圆形舞台。五彩的霓光灯不停地闪换照耀,打在舞台上,同时也把大厅照得光亮。四周是粉饰过的粉红心墙。地上也是以心形为主图案的德国进口木板,温馨……
  • 岁月归真

    岁月归真

    此书分为新闻篇、言论篇、评介篇、散文·诗歌、采访·拜访等板块,内容包括:革命的友情洋溢在崇山峻岭、繁荣热闹的雷波物资交流会、千红万紫争芳菲、节日的歌声、借宿番家、双喜临门等。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金钱树

    金钱树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北冥王的刁蛮宠妃

    北冥王的刁蛮宠妃

    安小懿从来没想过,她也有这么的一天!不就是感冒在医院吊水的时候,不小心睡着了吗?至于要到阎王殿报道么?认了错,就想让她还阳?想得美!来了容易,回去难!心思一歪。小嘴一张“我要成仙!”什么?古今时代,随她选?身份地位,随她挑?这个条件嘛,还值得考虑。怎知,偶发善心的人,却落得往后,不得安宁的日子。从此,这抹孤魂,就开始代替白亦柔在这雪樱国脱胎换骨。遭人陷害?没关系,阴谋阳谋,还你一计,便让你滚出这皇宫!打她妹妹?有关系,纤纤玉指照样能给教训。下辈子你都休想在打人!她不宰人,都来嚣张?那就给点厉害。好还她清闲!不过,女人就是女人,抵不过一纸婚书。奉命和亲,她咬牙切齿!管你是什么鬼王,冷王。本姑娘给你来个一锅端!让你知道,姑奶奶不是你点名就能娶的!人说,雪樱国的王爷,有断袖之嫌,从不碰任何女子。可是,为什么,她三天不能下床?人又说,雪樱国的王爷,暴戾成性,不管谁惹了他,都会死无全尸。可是,为什么,她还好好的活着?人还说,雪樱国的王爷,从来都不会要跑掉的东西。可是,为什么,他还对自己穷追不舍?片段一;大婚之夜,红烛跳动,纱帘垂地。一室暖红。男子推门而入,用眼睛迅速搜寻那抹让他牵挂已久的身影。过了半晌,原本该一刻值千金的洞房内传来一声咆哮“白亦柔,你给我起来!”不等新郎来就睡的新娘,也许,除了她,再也不会找出第二个了。“滚!”反手甩出一个枕头,白亦柔接着找周公下棋。现在天大的事情,也没有睡觉来的重要。“白-亦--柔!”拎着她火红的嫁衣,把她那张脸提到自己面前。骇人的眼神,迫使她睁开眼睛。“那个,那个,你回来啦?时间不早了,洗洗睡吧。”脖子一缩,她表示现在对眼前的人,有些惧怕。片段二;“王爷,王妃把您最心爱的剑拿来煮饭了。”削铁如泥的宝剑,此时正在厨房里杀鱼。“嗯!”“王爷,王妃把您最喜爱歌妓的脸,给刮花了。”原本如花似玉的脸,可能王爷再也不会瞧一眼了吧。“哦!”“王爷,王妃正在前殿给您选侧妃!”“小丫头,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还没等管家反应过来,只感觉眼前一阵风刮过,就已不见王爷的身影了。摸摸额前的冷汗,管家长舒一口气。片段三;“儿子,跟娘去浪迹天涯好不好?”某个不知死活的女人看着眼前的小正太,一副渴望的样子。
  • 豪门暖妻

    豪门暖妻

    暖妻逆袭,霸上面瘫老公,创造美好的幸福生活! “我是军人,保家卫国是我的责任;我是老公,疼爱老婆是我的理想。” ——梁景天的自白 (改名了,因为某某某原因,正式更名为豪门暖妻,希望读者大大们继续支持哈,看了就点“加入书架,投推荐票”吧。拜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