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0200000007

第7章 文学巨匠(1)

曾有学者说,苏轼是一位莎士比亚式的文学家、艺术家。作为宋代最伟大的文人之一,他以多才多艺、全面发展、富有独创精神及在文学艺术多个领域都卓有建树而闻名于世,尤其是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苏东坡”这个名字早就远播四方,妇孺皆知。以词来看,他是“豪放词”的开山始祖,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词作多达三百四五十首,突破了之前词作多表现相思离别、男欢女爱的藩篱,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抒写报国爱民的情怀,可谓是“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词风大多雄健激昂,顿挫排宕,语言和音律上也都有创新,表现出多样化的艺术风格。诗歌方面,他是北宋诗坛的领军人物,与唐代的李白、杜甫、韩愈一起并称为“李、杜、韩、苏”,创作的诗歌作品有两千七百余首,题材丰富多样,写物传神,奔放灵动,触处生春,极富情韵,成一代之大观。散文方面,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在八大家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的散文有的谈史议政,气势磅礴,善于腾挪变化;有的叙事记游,充满诗情画意,深含理趣。他还是一位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在散文、诗词、音乐、绘画、书法等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论点精辟,不拘一格,给当时及后人以深刻的影响。苏轼的一生,对中国和世界的文学艺术创作,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豪放词祖

在北宋词坛上,苏轼取得了雄视百代的成就,世人对其词的评价颇高,《苕溪渔隐丛话》中胡仔云:“东坡词皆绝去笔墨畦径间,直造古人不到处,真可诗人一唱而三叹。”胡寅在《酒边词序》中说:“眉山苏轼,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耆卿为舆台矣。”王灼说:“长短句虽志本朝而盛,然前人自立与真情衰矣。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碧鸡漫志》)这些评价是很中肯的。

词是诗歌的变体,它是音乐的产物,反过来又促进音乐的发展。在苏东坡之前,浪漫主义词人柳永的词基本属于“花间派”范畴,多描写穷愁离恨、怨思闺情。范仲淹也写过反映边塞风光的词,唱出了慷慨悲凉的歌声,但在当时并没有形成词的正统。“苏词”则一反婉约派的脉脉柔情,彻底改变了一直以来“诗庄词媚”的说法,或慷慨激昂、或纵横奔放、或雄伟苍劲,确立了豪放词的地位,引起词的方向性转变与创作的新高潮,在词的领域实现了一场自觉而巨大的革新,将豪放派提升到与婉约派同等的地位。但是,豪放虽然是苏轼词作的主要风格,他同时也兼收了婉约派的长处,写了一些缠绵深情的作品,如悼念亡妻的词作《江城子》,如今读来,仍令人感动得泪如雨下。另外,苏词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以诗为词”,就本质来说,这既不是李清照所讥责的“皆句读不葺之句”,也非后来贺铸、周邦彦乃至南宋诸家化用诗句入词的创作手法,而是将诗的精神注人到词的创作中,从而使词品、词境从恻艳、偏狎提高到堪与诗歌比肩的高度。

与诗、文相比较,苏轼开始倚声填词的时间较晚,纵观苏词,其思想内容非常广泛,题材也异常广阔,大致可分为四类:政治咏怀词、乡村风貌词、诚挚友情词和婉约爱情词。

政治咏怀词:苏东坡的政治咏怀诗,是他词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词主要有四方面内容。一类是通过雄健的笔墨来塑造英气勃勃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自己积极报国、要求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如《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作于熙宁八年(1075年)冬,是公认的苏轼的第一首豪放词。苏轼自己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得意,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这首词在当时的词坛独树一帜,具有积极的创新精神。首先,苏轼用词来写习武打猎,借以抒发关心边防的热忱,进一步发展了范仲淹悲壮苍凉的边塞词的精神;其次,词中塑造了一个激昂慷慨,一心驰骋疆场的志士形象,这个形象的出现,在词史上还是首例;最后,苏轼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形成一种粗犷豪迈的风格,与当时笼罩词坛的柳永词的词风形成鲜明的对照,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新旗帜。

《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是这一类中的佳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这首词可算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它彻底确立了豪放派在我国词史上的地位,并说明了“苏词”的高度成熟,它对于一度盛行缠绵悱恻之风的北宋词坛,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可以说是苏轼个人创作上的,同时也是中国词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此词上阕咏赤壁,下阕怀周瑜,以自身感慨作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笔便气势恢弘,时越古今,地跨万里,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设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与时间背景。“乱”“穿”“惊”“拍”“卷”等词语的运用,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阙追怀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于周瑜,苏轼特别欣赏他少年功名,英气勃勃。“小乔初嫁”一句看似闲笔,况且小乔初嫁周瑜时是在建安三年,远在赤壁之战前十年。看似无意的一笔实质上却含义深刻,是为了突显出周瑜的少年才俊,志满意得。词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风情,刚中有柔,与篇首“风流人物”相呼应。“羽扇纶巾”三句写周瑜战功赫赫,他身为主将却并没有置身沙场,兵戎相见,而是着便服摇羽扇,谈笔风生。这样的潇洒从容、指挥若定不是一般人所能拥有的。写战争一点不渲染士马金鼓的战争气氛,只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而苏轼这一年已经47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待罪黄州,同30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壮志未酬的自己不禁深感惭愧,仰天自叹“人间如梦”。这首怀古词虽然下阙有些许感伤的色彩,但依然不能掩盖全词奋进和豪迈的气派。

第二类是作者直抒胸臆,表现自己慷慨峥嵘政治情怀的词作,代表作品是《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 锦,朝露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

这首词是苏轼于熙宁七年(1074年)七月在由杭州移守密州的早行途中寄给其弟苏辙的作品。词中由景入情,由今忆昔,除了开头几句形象描述之外,其余大多是议论,是一篇直抒胸臆的言志抒情之作,表达了作者人生遭遇的不幸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头几句写景,以“孤”“青”“野”“残”等字眼传神地渲染出早行途中孤寂、凄清的环境和心境。下阙着重议论和抒怀,遣词命意无拘无束,经史子集信手拈来,汪洋恣肆,显示出作者横放杰出的才华。整首词脉络清晰,层次井然,回环往复,波澜起伏,构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全词集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融诗、文、经、史于一炉,体现了卓绝的才情。

第三类是词人抒写自己抱负无法施展,政治上遭贬斥后愤懑抑郁的心情。这类词数量很多,艺术性较高,感情多沉郁顿挫,悲愤激昂。如《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年)十二月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倾诉了自己的处境和无人理解自己的苦衷,充分体现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彷徨和不肯随人俯仰的政治态度。全词简约凝练,空灵流走,含蓄蕴藉,寄意深远。黄庭坚评价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

《醉落魄·离京口作》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

这首词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冬,此时苏轼39岁,任杭州通判。由于公务,作者经常往返于京口、富阳、常州等地,风尘仆仆,筋疲力尽,心情抑郁。这首词是写他离开京口时,在舟中酒醒后对自己这种辛劳飘荡生活感到无奈与不满,以及对家乡的思念。整首词语言平易质朴而又清新自然,笔调含蓄蕴藉而又飞扬灵动,感伤之情寓于叙事之中,将醉酒醒后思乡的心境表现得委婉动人,使人领略到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

属于这一类的词作还有《满庭芳》(归去来兮)、《蝶恋花·京口得乡书》《念奴娇》(凭高跳远)、《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满江红》(江汉西来)等。

第四类是词人在面对遭贬谪、尽失意的痛苦与无奈时转而“归诚佛僧”,在佛老思想中寻求宽慰,在逆境中依然怡然自得、安贫乐道的作品。代表作为《答李琮书》、《望江南》(春未老)、《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这类作品清新旷达,表现了词人无往而不乐,“浩然天地间,惟我独也正”的旷达乐观的胸襟。如《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人生不经几番风雨,便难彻悟。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这次磨难几乎要了他的性命,劫后余生的苏东坡对仕途早已厌倦,对人生更是大彻大悟。从刚被贬谪时作者“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到三年后作此词时“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平和心境,乡间景色的清新与乡野村夫的质朴已经使词人超脱出了名利场上的悲欢离合。值得一提的是,词人巧用双关,以“晴”谐音“情”,巧妙地将自然之景和心中之情结合起来,了无痕迹,有效地传达出词人内心的平静与淡泊。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苏轼关于农村题材的词作大约有三十五首,唐圭章、潘君昭在《论苏轼词》中说:“在苏轼以前,还没有文人采用过这类题材。苏轼能把他的创作视野扩展到农村方面,是与他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倾向有密切关系……虽然不脱地方官的口吻,但它们毕竟是文人词中开倡风气的篇章。”叶柏村在《论苏轼对词境的扩大和提高》中认为,“在词中表现普普通通的劳动人民,展示平平常常的农村生活画面,也是从苏轼开始的”。苏轼在词的发展史上,的确是“开倡风气”的领导者,他的农村词富有生活气息,塑造的村夫、村妇形象鲜明,对农村风光的描绘细致清丽,词人还在作品中表达了自己对人民疾苦的关怀和自己向往村居、终老田园的愿望。这类作品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浣溪沙·徐门石谭谢雨,道上作五首》、《哨遍》(为米折腰)、《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等,可以说,苏轼的农村词对北宋词风与题材的拓展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下面以《浣溪沙》五首中的一首为例来体会苏轼农村词的风格。

麻叶层层苘,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这首词以清新自然的笔调,描写了农村在夏日久旱无雨,终于一场大雨过后乡间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全词层层递进,上阙塑造了“娇语络丝娘”的可爱,下阙塑造了一个盼秋收的老叟形象,这两个人物的身上都寄托了词人对农事的关心和对农民纯真、诚挚的感情。

诚挚友情词:苏轼一生虽然大起大落,但性格直率、心胸坦荡的他交友广泛,不管是身居高位还是遭贬流放,他都能与朋友肝胆相照,处处为朋友着想。因此,苏轼以友情为内容的词占了《东坡乐府》近五分之一的篇幅,约有七十首左右,这类词感情真挚,歌咏了朋友之间纯真的友谊、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以及手足情谊,艺术特色鲜明,对词境的开拓有积极意义。代表作有《永遇乐》(长忆别时)、《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昭君怨》、《醉落魄》(分携如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其中最著名的是《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于密州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与当权的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作者在密州时,正值中秋,家家团圆,唯有自己形单影只,与弟弟苏辙分别也已整整七年了。也是词人面对着天上的圆月,思念之情满溢,于是乘酒兴正酣时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全词情感放纵奔腾,跌宕有致,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情景交融,紧紧围绕“月”字展开,在天上与人间来回驰骋,将广阔的背景与词人超越一己之喜乐哀愁的豁达胸襟、乐观情调相结合,既有理性,又有情趣,显示了词人高超的语言能力及浪漫洒脱超逸的词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受到人们的推崇。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同类推荐
  • 张居正评传

    张居正评传

    ,以叙述为主,详尽生动的记叙了张居正的成长经历和主要事迹;张居正是怎样一步步走向内阁首辅地位,每章又有不同的小节。并逐步操纵朝政大权,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共八章,进行自己的改革的
  • 吴敬琏传

    吴敬琏传

    在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史上,吴敬琏之重要性在于,他几乎参与了建国之后所有的经济理论争议,由他的思想演进出发,可以勾勒出中国经济变革理念的大致曲线。书中,吴敬琏娓娓道来,历史如跛足的行者,不动声色地姗姗走近,又姗姗走远,一段波澜壮阔的人生在回忆者与记录者之间穿梭,如画卷般展开。
  • 五代花间录(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五代花间录(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韩晓婵、兰泊宁编著的这本《五代花间录(五代分册)》攫取五代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以文化的视角、历史的视野、细腻的笔触、生动的叙述,把人物和事件放在广阔历史背景上,使读者不但能享受到阅读快感,更可以通过阅读,进一步了解、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本书兼顾故事性、可看性与励志性。
  • 讲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讲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本书分为旧学宗师、人文大家、科学巨擘三个部分,试图从宏观的背景、独特的视角、生动的场面,反映他们精彩的人生,表现其鲜明的个性。如辜鸿铭的怪癖、吴宓的浪漫、刘文典的“名士”风度、黄侃的“狂狷”、章太炎的“疯”、胡适的优雅、鲁迅的启发、马寅初的激烈、马约翰的耐心、李叔同的多礼、熊十力的性情、冯友兰的拙扑、沈从文的天真、黎东方的生动、钱钟书的睥睨、雷海宗的磅礴、林语堂的幽默、郁达夫的无奈、华罗庚的谦逊、闻一多的尖锐、老舍的文采……
  • 老子自然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老子自然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热门推荐
  • 三嫁夫君超宠的

    三嫁夫君超宠的

    待我长发及腰,遮住一身肥膘,纵然虎背熊腰,也要高冷傲娇。穿越不是件苦事,还是件囧事。跳井,太肥,卡了。上吊,太重,枝断了。成亲数载,太丑,至今完璧,被休了。那就改嫁!一嫁,二嫁上赶着再嫁,可是,谁能告诉她,为嘛三次嫁同一个人?夫君,你身份如此多变真的好吗?“娘子,你长的很安全。”一嫁书呆子云。“婆娘,你长的很安全。”二嫁土匪头云。“夫人,你长的.....”苏晚娘掀桌!三嫁洞房,新郎,换句台词成吗?作为迫嫁的土肥圆下堂妇,上没有娘家撑腰,下没有妖娆美貌,又遇上极品一窝,苏晚娘表示亚历山大!且看她在这动荡不安的三嫁中斗倒极品,左手金子右手权势,开创第一家具盛世。
  • 七号霸宠

    七号霸宠

    堕入一场游戏的圈套,她赔尽了所有。残忍的现实,令她失去了自己的孩子,还有傲人的身材。五年后,当一切浮出水边,她再次踏上这边伤心之土,一边寻找着自己双生的姐姐,一边挖掘着当年事实的真相,然而,一切却是如此伤人。
  • 大国的崛起

    大国的崛起

    《大国的崛起》威尔士以他开阔的视野,明快简洁的笔调将一部世界强国从成功走向辉煌的历史有条不紊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部经典著作,不仅具有非凡的吸引力,也具有非凡的价值。
  • 误惹桃花之无敌狂女

    误惹桃花之无敌狂女

    冷,好冷,一个才五岁的孩子,冷得瑟缩着小身板,靠坐在墙角,蜡黄的小脸上带着绝望的神色,幼小的身板抵抗不住寒冷的风,在寒冷微亮的街头瑟瑟发抖,明明是五岁的孩子,看起来却像三岁的稚儿。饿,好饿,已经三天没吃过任何的东西,连水都是奢侈,在繁华的A市,这样的小孩不少,而他是其中一个,短短的头发,看不出是男还是女。此刻,他坐在人群中,望着看不到尽头的队伍,寒冷的身体因为周边的人变得暖……
  • 每天读点世界历史

    每天读点世界历史

    本书以人类历史为主干,取材于历史,又尊重历史,按照主题划分的形式进行编排,以通俗易懂的散文化表述,追求一种和谐而有趣味的阅读快感。它以时间为经,以历史名人和重大历史事件为纬,通过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勾画人类文明发展的踪迹,通过一个个精彩鲜活的历史故事展现五千年世界历史风貌。
  • 妖孽我休了你

    妖孽我休了你

    宁采儿觉得自己很冤枉,从小被人当成杀手培养也就罢了,好不容易有个爱的男人,却为了金钱和权力而杀她。更可恨的是,无辜的她穿越到一个不知道什么地方的时空也就罢了,谁知一穿越过来就被自己所谓的夫君以通奸的罪名沉湖!刚死了一次,还要再死一次,所有人都当她宁采儿是软柿子吗!哼,敢惹我,我会让你后悔得罪了我!片段一:王爷:你这个贱人!宁:贱人,你说我是贱人,那你是什么,贱人的相公,贱货?片段二:宁:混蛋,居然敢打我,要知道打我宁采儿可是要付出代价的。轰,巨大的爆炸声在整个王府里想起,漓王居住的院子成了一片废墟,漓王艰难的从废墟中爬出来。王爷:飞扬,这是怎么回事?宁:没事,就是试试我的新武器力量够不够,不错不错,还能爬起来,看来威力还不够,得加强,哪天再给你试试!全场倒下一大片、、、、、这王妃、、、、片段三:管家:王爷,不好了王爷:不会是王妃又惹什么祸了吧!管家:王妃把陈大人的儿子给切了!王爷:、、、、、、、、片段四:宁:冷殇漓,他日我若归来,必覆了你这江山!王爷:王妃、、、、小妖创建了两个群,亲们可以进去,在里面聊聊各自的感想,当然也可以给小妖一些建议,谢谢大家。QQ:125849060MSN:http://m.pgsk.com敲门砖(文中任意人物名)
  • 后娘嫁到

    后娘嫁到

    她是阴家第二女,一出生就被人批命一生带衰,一连三次出嫁,洞房还没入就直接被退回来好好的一个黄花大闺女成了烫手的山芋,只能委曲求全的与同样带衰的黑大当家凑成一双明媒正娶,三书六礼皆齐,娶她回家却是当后娘的命。新婚之夜,黑煞神新郎官非常痛快的扭着新娘过完了洞房花烛夜,顺便放下狠话,“你可以在这个家为所欲为,只要照顾好三个孩子。”隔天,他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也不怕她把他的三个儿女给炖了,煮了,烧了!结果却是她差点被人炖了,烧了,煮了。她终于知道前三位黑夫人为啥那么短命,全是因为黑老大仇家满天下。不行了,她要悔婚——。。。。。完结作品推荐:《总裁的前妻》:《残夫惹娇妻》:《狂君惹娇妻》:《极恶夫君》:好友文文推荐:《冷王的野妃》:
  • 说吧,生活

    说吧,生活

    邬荔从表面上看小日子过得非常幸福,她的丈夫是一个小官员,前景光明,但作者关心的是她的内心情感所遮蔽和压抑的部分。她与小学同学岳不唯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他们在清醒的意识中也只是把他们之间的关系处理成友好关系,但在她内心的某个角落,还藏着她对这种友好关系的另一种念想。这就是邬荔偶尔感觉到的“心里有个地方一软”,“心里有个地方细细地疼了一下”。
  • 乱五代:五代史的另类解读

    乱五代:五代史的另类解读

    本书作为第一部系统解读五代历史的通俗性、史论性读物,从多个视觉品读五代的人和事,试图寻找破解五代历史之所以“ 混乱”和“无耻”的密码。唐朝灭亡后,在中原一带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五代存在了凡五十三年,共更换了八姓十四君。五代多武夫,五代多俗臣,他们抹杀仁义道德、败坏三纲五常,随处可见子弑、兄杀弟、军戏臣、臣反君的历史闹剧。
  •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本书是刘志生的博士论文,也是他出版的第一部学术著作。该书以大量的东汉碑刻的复音词为研究对象,把这些对象当作一个全封闭的系统,并制成ACCESS语词数据库,再对这个封闭性的语言材料的复音词采取通常所使用的专书研究的方法来进行描写分析,其目的在于提示出东汉碑刻语料复音词的面貌、特徵、发展演变的情况和内容规律,借以考察东汉时期浒使用的部分复音词的使用情况,从而对整体把握处于汉语史重要阶段的东汉段的词汇系统的复音词内容规律乃至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资料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