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9300000008

第8章 记述隋唐五代时期的史书(2)

《旧唐书》的列传写了大约一千多人的事迹,唐代一些著名的人物不论是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佛学家、医学家都有记载,例如李白、杜甫、姚思廉、李百药、魏徵、房玄龄、杜如晦等等,还有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邈,家喻户晓的玄奘都有记载。唐朝实行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相互往来、共同融合发展,和其他史书相比《旧唐书》对于唐朝时期国内外各民族的记载是比较多的,像唐朝与突厥、回纥等少数民族的关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嫁入吐蕃(今西藏自治区),日本、朝鲜等派使臣来唐朝学习,还有关于海外天竺(今印度)、大食(今阿拉伯)、波斯(今伊朗)等的交往都有专门的记录。

《旧唐书》有志十一类,它们分别是礼仪、音乐、历、天文、五行、地理、职官、舆服、经籍、食货、刑法。记述稍微简略,但也有参考价值。

《旧唐书》据实详录,年代数字的记载都很具体清晰,只是由于成于众人之手,有些地方有矛盾,或是一个人的传记前后出现两次;有些地方根据旧史直接书写,未免有回护曲笔的地方,但是这些都是官修史书的一个通病,虽然有损史官之德,但是处在高压皇权制度之下,写史也不再是一件个人随心所欲的事,为了生存也算是情有可原。

《旧唐书》之后还有《新唐书》,北宋统一初期,皇帝不满于《旧唐书》的记载,认为其中的一些内容不利于巩固政治的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所以召集了一批人员重新修订《唐书》,宋祁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完成列传一百五十卷,后来欧阳修负责写本纪、志和表的部分,并且校订了宋祁所写的列传,同时参加编写的还有梅圣俞、范镇、王畴、宋敏求、吕夏卿、刘羲叟等人。在北宋嘉祐五年(1060年)完成。

《新唐书》本纪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卷,志五十卷,表十五卷,共二百二十五卷。记述的历史时期,大致与《旧唐书》相同,囊括整个唐朝时期。在本纪中,《新唐书》为九万字,《旧唐书》为三十万字,删掉了《旧唐书》近十分之七的内容,削减了大量史实,文字简洁,许多关于皇帝的丑行陋迹都删去了,美化唐朝皇帝,也是为了巩固北宋的统治,皇帝在人们心目中应是完美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甚至想让其成为人们心中的“神”。严重的缺点是时间的记载模糊,多用“初”“中叶”等字一笔带过,历史事件没有具体时间可查。

列传中删去旧书中六十多个人的传记,但是又增加了三百多人的传记,整体上看丰富了唐史的内容。在删去的这些人中有删减不当的,例如著名医学家孙思邈,高僧玄奘、神秀、慧能、僧一行等人都被删去了。《新唐书》中对农民起义的态度与旧史不同,认为他们是逆贼,是叛党,随意诋毁。欧阳修、宋祁等人喜爱古文,对于传记后附录的那些不是古文的诏表,随意删改,不能体现出原文的精华,选录的文章不以实际情况而根据个人喜好决定,埋没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章。在志中新增了:选举志,主要记录唐代的科举制度;兵志,记载了军事方面的一些制度;仪卫志,主要记录皇帝官员出行或祭奠的随行人员的数量、阵列、服饰等方面的制度,这三志从此为后世写史所沿用。在《新唐书》中值得注意的是有表一类,便于查阅,线索清晰。《新唐书》记载矛盾、重复的地方比较多,一经出版,就有吴缜《新唐书纠谬》一书,列举《新唐书》失实、可疑、不当的地方有四百六十多条。在阅读时可做参考。

《新唐书》与《旧唐书》相比,条理清晰,体例完备,增加了一些人物传记和志的类别,文字简洁,记录简单,但是很多史实被忽略不记。旧史的记录较为翔实,但是前后水平不一。总之,新旧二史各有优长,二史可以相互参照,互为补充。《二十四史》里把新旧唐书都放入其中,必然有它的道理,如果能舍弃一方的话,就不会将二史都放在一起了。这种情况还有,关于五代史的史书也收入了两本,即《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

《旧五代史》,原名《梁唐晋汉周书》,是记录梁、唐、晋、汉、周五代历史,刚开始时是单独成书,各自流行。北宋薛居正等人撰写,为了区别欧阳修的《五代史记》(现称《新五代史》),改名《旧五代史》。在欧阳修的《五代史记》编成后二书同时流行,由于欧阳修的名望大,金国泰和七年(1207年)命令官府人员只用欧阳修编的《五代史记》,随着读者的减少,后来薛居正所编旧史就渐渐散失了。清朝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的时候,史官邵晋涵从明代的《永乐大典》里将对《旧五代史》的引用辑出,并且杂取各家史书的记载,糅合而成,并且定名《旧五代史》。薛居正的原书体例已经不得而知了,但是根据各书的记载,大致按照原书编排并且合成一部。

薛居正(912—981)字子平,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在后晋、后汉、后周三朝做过官,后在北宋时期任宰相,所以薛居正只是《旧五代史》挂名的作者,真正的撰写人有卢多逊、刘兼、李九龄等人,编写《旧五代史》的时候资料丰富,参加编写的人员多为史官,所以编写效率高且质量不错,仅用了一年半就编成了。

《旧五代史》类似于《三国志》,由五部史书组成,每部单独成体例,有纪和传,梁书二十四卷,唐书五十卷,晋书二十四卷,汉书十卷,周书二十二卷。历史始于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终于宋太祖赵匡胤灭后周(960年),共八十多年的历史,实际记载的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因为以中原的政权为正宗,所以单列《世袭列传》三卷、《僭伪列传》三卷、《外国传》三卷,记述中原五代之外独立存在的政权。

《旧五代史》的记叙详尽,由清代重新整合后好多地方有删改,因为清朝是少数民族政权,忌讳较多,例如将“虏”“胡”“犬戎”等字样的句子或删或改,尽力削弱以汉民族为正宗的思想。虽然这样,还是能体现出原本的特色来,是研究五代十国时期的重要资料。

《新五代史》原名《五代史记》,北宋欧阳修著。这是《二十四史》中唐朝以后唯一的一部私修史书。欧阳修信奉《春秋》微言大义的褒贬体例,他认为五代时期的历史就像春秋时期一样诸侯争霸,天下混乱,用自己的文字记录下这段历史,总结历史经验、以史为鉴,但是个人修史,容易把个人的情绪带到史书中去,根据个人喜好来评论史事,有言论的自由,同时也缺乏一定的约束。在书中的议论,欧阳修不用“赞曰”“论曰”“史臣曰”,而用“呜呼”开始,发起评论。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永丰)人。好古文、重历史、有才学、做官生涯几经沉浮,颇负盛名,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可惜身处北宋后期,外敌强大而内政软弱,不能发挥真正的才干,只能借修史来褒贬史事。《新五代史》在1053年时就已经完成,藏在家中,在他死后,他的家人应皇帝要求把《新五代史》献出。这是欧阳修自己的一部书,所以在书中重视对史事的褒贬评论而不注重对史实的记载,全书的内容不到《旧五代史》的一半,由于史料来源丰富,他也对很多历史事实作了考订和校正,使史书的记载更加真实。

《新五代史》是一部五代十国时期的通史,本纪十二卷,列传四十五卷,考(就是志)三卷,世家(主要记录十国的史事)十卷,世家年谱(即表)一卷,四夷(即少数民族)附录三卷。《新五代史》的体例有自己的特点,欧阳修对本纪的书写有很大的削减,对于迷信之事都不记载,所以直接将记载灵异事件的《五行志》删除不记,从这里反映出欧阳修是一位无神论者。对于农民起义的态度和《旧五代史》一样是深恶痛绝的,他对贪污受贿、残暴无情等行为大加批判,爱憎分明,让人读了很受鼓舞,在书中欧阳修宣传要忠于皇帝、维护皇权、忠于朝廷,这也是后世皇帝为什么这么支持这部书的原因。《新五代史》的语言文字中,对于某些字有特定的意义,例如势力大的国家攻打势力小的国家叫“伐”,对方有罪就用“讨”字,皇帝亲自参加战斗叫“征”,以下犯上叫“反”,从一国投靠另一国叫“叛”等等,用专门的字来表示特定的意义,一看便知道作者的褒贬寓意。

新旧二史相比较,旧史保存了更多更丰富的原始资料,新史有所补充,且采用了一些杂史笔记等资料,在语言语句上更加自由,思想特征更加鲜明,五代是中国历史上比较黑暗的时期,社会动荡、战乱不断、政权交替频繁,阅读这段历史时,二史可以相互参照,不可偏废,就像唐史的新旧二史一样,它们的存在都是有其特殊价值的。

同类推荐
  • 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建立宋朝的政变。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借口北汉与辽联合南侵率军出大梁(今河南开封),至陈桥驿(今开封东北)授意将士给他穿上黄袍拥立他为帝。此次兵变最后导致了后周的灭亡和宋朝的建立,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 血海翻腾(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血海翻腾(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亚洲战场上,反法西斯阵营与法西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比较大型经典的海战。主要包括:登陆冲绳岛,珊瑚海战役,中途岛大海战,马绍尔群岛海战等。
  • 大宋帝国三百年5:文功武治宋太宗(下)

    大宋帝国三百年5:文功武治宋太宗(下)

    《大宋帝国三百年》共计8卷17册,突破了以纯研究为本,或以戏说为表的写作格局,将历史陈述与思想探索融为一体,既是一部大历史,也是一部剖析中国社会由衰及盛的思想专著。全书既忠实于历史,考证渲染相得益彰,又评判缜密,不乏真知灼见,叙事宏大广阔,生动有趣,余味无穷,为解读历史提供了一个新范本。
  • 血咆

    血咆

    武警队长离奇失踪,却意外穿越东汉末年,作为一个从小就是孤儿的他,在这里得到了久违的亲情,在各位兄弟的帮助下,他一步一步的从一个小人物做起,以捍卫大汉为起点,成为朝廷一方大员,然后割据一方,自成一霸;为早日结束这战乱的天下,他以雷霆手段清扫道路上的阻碍,最终俯瞰天下。
  • 汉皇刘备

    汉皇刘备

    21世纪一个平凡的灵魂,无意间穿越千年,成为了少年刘备。历史上,和曹袁的官宦世家比起来,明显先天不足,草根出身的刘备,依然在年过花甲之时建立了蜀汉,开创数十年之基业。那么,后世跨越时空而来的灵魂,在成为刘备后,他会给这个摇摇欲坠的帝国带来什么呢?能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月存活下去吗?能继续成为一代雄主吗?能一统天下,再造大汉吗?希望本书能给读者朋友们带来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三国,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刘备。期待大家的支持,谢谢。感谢起点论坛封面组提供封面!感谢美工醉爱荼蘼!书友交流QQ群108714372
热门推荐
  • 天珠变

    天珠变

    人有本命珠,觉醒后或为意珠、或为体珠,如手串分别在左右手腕处盘旋。天珠如人类之双胞胎,当意、体双珠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即为天珠。修炼体珠者是为体珠师,修炼意珠者是为意珠师,而修炼天珠者自然即是天珠师。天珠师最高为十二双珠,因此,它的修炼过程也被称之为:天珠十二变。我们的主角就是一位修炼着天珠变的弓箭手。
  • 世界最具教育性的寓言故事(3)

    世界最具教育性的寓言故事(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爱你,是最美的修行

    爱你,是最美的修行

    仓央嘉措,是西藏一个极具有传奇色彩,也极具有争议的一位活佛。他是藏传佛教地位崇高的一位上师,也是一个感情真挚热烈的诗人。他是高门宫苑里供奉的佛爷,却向往宫门外的自由。他是念经打坐苦海孤筏的僧,却渴求无法企及的爱情。一位拥有世间一切爱的活佛,一段倾倒后世追随者的传奇。
  • 最让你开拓进取的创新故事(智慧背囊)

    最让你开拓进取的创新故事(智慧背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精彩的故事,带给你非凡的思考与感悟,灵性的哲理,赋予你不息的智慧和力量。挖掘,激活你潜能中的创新思维,生活才能更加的五彩斑斓。
  • 冬病夏治与调养

    冬病夏治与调养

    所谓冬病夏治,是对一些冬季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在病情相对缓解的夏季进行适当的调治和补养,以预防或减少发作,乃至根治的特殊疗法。该法属自然疗法范畴,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天人合一”的中医理论。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一样,生于春天,盛于夏天,收于秋天,藏于冬天。如果人体阳气不足,在寒冷的日子里就容易受到风寒袭击,导致一些慢性病症频繁发作或加重,比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寒冷还可以引起血管收缩,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所以冬季也是心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风湿性关节疾病的高发季节。夏季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
  • 清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清朝十二妃

    清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清朝十二妃

    本书挑选了清代深宫对满清乃至中国的影响绝不亚于“清朝十二帝”的十二位女性。通过对她们故事的讲述,让大家准确、快捷地了解清代后妃,特别是理解她们身处于自己时代中的困境与局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致富要趁早:年轻人要懂得的101个财富哲理

    致富要趁早:年轻人要懂得的101个财富哲理

    这本书可能不是特意为你而编写的,但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认为这就是他们想要看的: 要发财,先做发财梦; 钱只是钱,一件平常的物; 梦想再好,不行动只是水中月、镜中花; 机会敲门的声音很轻,你要用心才能听到; 什么样的目标决定什么样的生活; 一夜致富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拥有很多财富时就会从此不满足; 投资得当才会带来丰厚的回报; 拿到手的才是自己的; 不当有才华的穷人; 正确的思考是致富的捷径; 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才能保证把风险降到最低; 对人本身最大的效用不是财富,而是幸福本身; 节俭是有计划地奔向财富; 财富不是你能赚多少钱,而是你赚的钱能让你过得多好。
  • 和谐社会视野下社会体育的未来发展研究

    和谐社会视野下社会体育的未来发展研究

    体育运动锻炼,既可以帮助人们强健筋骨,又可以帮助人们健美心灵,还可以有效的帮助人们融入社会群体当中。因此,在此种意义上来讲,体育这项运动是可以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的。本文主要研究社会体育方式休闲化发展趋势、体育选择多样化发展趋势、体育区域扩大化发展趋势、体育性别鲜明化发展趋势、体育职业多元化发展趋势、体育健身科学化发展趋势。从这些方面研究体育对和谐社会构建起到的作用。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