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5800000006

第6章 转型期湖北地区文学理论研究(4)

《心灵之约——中国传统诗学的文化心理阐释》思辨严谨密合,论述层层递进。《心灵之约——中国传统诗学的文化心理阐释》的结构分上下两编,共六章。上编从确定中国传统诗学阐释终极模式的方法论思考角度出发,实现从原型阐释层面向“元型”阐释层面的提升。第一章从《易》“立象以尽意”的阐释模式入手,转入对西方现代原型理论的论述与把握,然后切回到中国文学阐释的原型理论,系统地论述了《易》所标示的解释学的境界,揭示了其具有的简易性、变易性和不易性三大特点。第二章从中国文学的起源、中国文学传统的生成以及意境创造三个方面入手,对中国传统诗学文化心理阐释的原型进行实证分析,展示了原型所独具的本原性、整合性的解释学功能。第三章围绕华夏文化的“元型”——天地一气,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考索,在充分肯定原型阐释所特有的方法论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通过确定“原型中的原型”的途径,来深入把握对所有阐释对象都具有本原阐释作用的那种民族文化心理的核心意蕴。

下编则在上编的基础上,用两章的篇幅,详细分析了中国传统诗学“谈气即是谈诗”的本体论倾向,对其创作论、作品论、接受论融会贯通于天地一气的理论进行了梳理整合,考察了它所独具的创作与接受虚实相生的一体化本质特征。最后一章以王国维“意境说”为对象进行个案分析,阐明了中国传统诗学特有的审美精神、审美规范所包含的文化心理内涵,以此作为对中国传统诗学阐释模式的终极思考。

由以上简述不难看出,张著上下两编紧密关联,互为因果,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前提,后者是前者的逻辑发展;前者重在由西方原型向东方原型的转换和中国传统诗学终极阐释模式的确立,后者重在对中国传统诗学基本观念的考察及其理论体系的本体论建构;前者主要是宏观层面的思考和厘辨,论述的时间段集中在先秦时代,可谓之共时性研究,后者则主要是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分析和考索,论述的时间段横贯整个中国诗学史,可谓之历时性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前者多采用原型考察和文化人类学、比较学的方法,以最大限度地接近对象,后者则多采用阐释学、接受学的方法,对文本的深层意蕴和受众心态进行细微的把握。总而观之,前者为体,后者为用,以体带用,由用证体,点面结合,层深递进,较圆满地实现了中国传统诗学终极阐释模式的确立及其本体论的建构。(关于张杰的《心灵之约——中国传统诗学的文化心理阐释》一书的评述参见尚永亮,程建虎:《文化心理与阐释模式研究的新创获——〈心灵之约——中国传统诗学的文化心理阐释〉读后》,《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年7月第55卷第4期。)3.古代文论的“过程性”演示

任何一种文化观念,包括诗学观念,都是形成于某个具体的时间之中,当它形成之后,并不是从此就一成不变,随着各种外在因素的不断流变,以及其内部各种动因的重新组合,这些观念也会随之不断变化,不断演进。蒋济永正是以这样一种发展的眼光注意到中西诗学不断地变化、发展的历史事实,于是企图建立一种动态的诗学体系。这就是他的《过程诗学:中国古代诗学形态的特质与“诗—评”经验阐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一书的成因。

蒋著将“过程性”冠到“中国诗学”的名分上,包含着至少这样两个特殊的含义:其一是指中国古代诗学概念术语、话语表达、观念和形态特质都呈现为一种不断流变、流转状态;其二是指中国古代诗学以“诗—评”关系为主要形态,其中诗评结论往往是只言片语,没有详细阐发和说明,因而,很有必要追寻古代诗论家是如何得出这种结论的过程以及根据。揭示这一结论如何得出的过程,被作者称之为“理解的过程”。需要说明的是,追述古代诗论家如何得出某一诗评结论,不是回到诗论家当时的“文论意图”,而是通过现代意义上的阐释学,体现出得到这一结论的阐释过程。基于此,蒋著首先澄清了这种阐释的有效性这一重要前提,并确立了以“诗意”为标准的诗学阐释原则,即如何通过文本“诗意”的过程的展现,考察是否能得出与古人一样的结论。即使不能得出与古代诗论家一样的结论,但只要这一过程的阐释符合“诗意”原则,那么就可以确信这种阐释是有效的。

《过程诗学:中国古代诗学形态的特质与“诗—评”经验阐释》是从两个层面来论证传统诗学的这种过程性特征的。

它首先阐释了诗学理论的过程性。“过程诗学”的提出是因为诗学理论的演变本身呈现为一个“过程”。一方面从中西传统诗学演变的历史特征来看,诗学之名、诗学之观念、诗学之形态、诗学概念术语与其他艺术、文化的辗转互用,都体现了诗学是一个不断流动、演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从20世纪西方诗学的强劲发展来看,它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诗学批评的视角和流派不断地变更迭新,从而大大加深了“诗学是一个过程”的信念:一成不变的诗学已不可能存在,只有不断变化的“诗学”。因此,作者认为,不论是西方诗学还是中国诗学,都呈现出过程性的特征。在考察诗学理论的过程性时,作者非常注重中西诗学之间的比较研究,不仅对中国诗学的过程性的表现进行了微观分析,如对言说方式的流转和概念、范畴、命题的流转等的考察,还对造成中国诗学的“过程性”的原因给予了分析。当然,这些工作都是在与西方诗学的比较中完成的。在这种中西诗学的互证过程中,作者力求在异中求同,在同中求异,从而将中西诗学理论的过程性阐发清楚,但作者同时又指出;“如果要全面阐释中西诗学内在关系变化的‘过程性’,仅凭作者的学识和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将在强调中西诗学在‘过程性’上相同的方面之后,主要论述中国诗学(以诗词评论为主要对象)‘过程性’的特殊性。”(蒋济永:《过程诗学:中国古代诗学形态的特质与“诗—评”经验阐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5页。)这就有了他第二个层面的论述——诗词理解的过程性,即“诗—评”关系经验的阐发,这是作者论证的重点。

作者指出,对中国古代诗学形态的过程性特质分析和描述,是一种历时性分析和描述。这种历时性描述,一方面表明了中国古代诗学很难用某个超历史的框架、体系去概括把握,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古代诗学只能在具体诗论、诗事的历史描述中被把握。这就要求现代学者需将自己的理解投入到历史的诗话、词话中,与古代诗学家面对同一对象(即诗词作品、诗事)展开共同的对话,从而将过去的“诗—评”关系以一种经验的形式带入到当代人的心灵中,使其构成当代人的诗意经验。

提出“诗—评”关系经验的阐发,就是旨在打破批评史与文学史、理论与实践、诗论话语与诗意经验的分离的现状。因为古代诗学与现代诗学是一种相互间的“转化”而非古代对现代单向“转换”关系。至于具体如何去实现这种转化,作者认为,只有诗论家、读者自己先入乎其内,使过去的诗文评成为一种“诗—评”的诗意经验,才能出乎其外,将其作为一种经验融入当代的审美批评和鉴赏中。亦即只有当代人自己首先向古代转化,化入古代“诗—评”关系经验中,才有可能转化为当代的文学批评经验。实现纯粹的诗学、诗论话语的现代转换是不切合实际的,历史将证明,只有在共同的经验基础上,人们才可以沟通、理解、转化。作者通过过程诗学的“诗—评”关系经验的阐发,无疑为传统与当代的诗论转化提供了一个可以沟通、对话的“共同经验基础”。另一方面,在面向中国诗学的实际时,作者认为“诗—评”作为中国诗学中颇具特色并且占主要分量的诗学形态,长期以来被诗学史家忽视,得不到应有的阐发,对于这种现象,作者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和“诗妙”为案例,对其“诗—评”关系进行还原式的过程阐发。

最后,作者对“过程诗学”的当代意义进行了探讨,以便检验“过程诗学”的思想方法和解释古代“诗—评”关系经验在当代是否有效。至此,一个动态的,可以阐释诗学流转过程性的诗学体系被建立起来,这种“过程诗学”的建立,对于当下的古代文论研究无疑是一种理论上的创新,它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价值。

(二)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这一命题,是文艺理论工作者们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古代文论研究不断取得实绩的基础上,为适应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体系的时代要求提出来的。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这一命题一直深受文艺理论界的热切关注。近年来几次大型的国内、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问题始终是研讨的重要内容。例如,1996年在陕西召开的“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学术研讨会,1996年在广东(广州、湛江)和海南召开的“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回顾与前瞻”全国学术讨论会,1997年在广西召开的中国古代文论学会第10届年会,1999年在贵州召开的中国古代文论研讨会等都从不同层面涉及到转换问题。2000年7月在北京召开的“文学理论的未来:中国与世界”国际研讨会和2000年11月在上海召开的“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国际研讨会中,古代文论的未来走向,也仍然是重要话题。

那么,如何实现“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呢?所谓“现代转化”,并不是通过简单的古今比附为古代文论作现代包装,或者进行偷梁换柱式的改写,当然更不是原封不动地将古代文论搬来,而不进行必要的现代阐释和价值评估,强行置于现代的语境中。以上的做法必将导致食古而不化的后果,无补于当代文论话语的重建。对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正确的态度是:“应以‘视界融合’为前提,通过创造性的阐释,发掘传统文论的意涵,厘清其思维特征、基本范畴、形态乃至体系,同时通过必要的评估来彰显传统文论中所蕴含着的理论价值。‘转化’的重点应该放在传统文论范畴体系的体认和建构方面,同时尝试运用传统文论概念范畴进行思维,并运用于理论批评实践,以激活之,从而使其真正参入、融合到当代文论话语系统中来,如此也就实现了‘现代转化’的目的。”(章辉党圣元:《对当前古代文论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思考——圣元研究员访谈》,《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黄念然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现代转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3月)就是一部在现代性视域中考察了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问题的学术专著。

在该书中,作者首先将研究的视域聚焦在中国的近现代之交,并深入详尽地考察了这个时期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现实语境。作者指出:从鸦片战争开始,自严复、康有为、梁启超以降,面对“中国三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中国有史以来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知识理念体系、个体与群体文化心理结构等的全方位大转型,面对中国历史前所未有的意义危机和秩序危机,汉语知识界一直在各种政治斗争或文化论战中,对自己的学术思想或学术范式作出不得已的调整和修正。而处在这一时期的中国传统文论研究,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首先,在教育制度上停废了科举,从体制上动摇了传统文论的有效延续,而此时“文学”也从以往的“经史掌故词章之学”中独立出来,这对古代文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相继而来的“文学革命”以西方文化为导引,对传统文论进行了猛烈地攻击。这个时期,也有一批以恪守传统姿态出现的学者,他们在传统与反传统的潮流中打出“整理国故”的旗帜,但这种声音在当时来说属于末流。与之相比,更引人注目的是西方文艺理论的大量译介,这对传统文论的思维方式与言说方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在剖析了近现代之交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现实语境之后,作者还论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文学观念的转型对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影响,并从批判、重审、考量、展拓、命名这五个方面对其影响作了解析。尔后,《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现代转型》从研究方法、文学史观、话语产生的结构性这三个层面来展开论述,并勾勒出了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型的基本面貌,并对此进行了必要的价值评判。

首先,就研究方法而言,作者从“理论阐释型研究”与“历史考辨型研究”两个角度来概括了现代型学术范式的形成,从而与20世纪以前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所用的诸如史志、目录、纂辑、汇编、考证、校注、批点、提要等传统的方法相区别。对于文学史观的现代转型,作者认为,当新的文学史观取代旧有的文学史观时,不仅文学史或文学批评史本身的一些因素或规律能从隐蔽状态激活到显现状态,而且它的“发现”功能还有助于我们去揭示古代文论研究发生现代转型的某些内秘。因此,该书在论述文学史观对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型的影响时,依循了这样两个路径:“一、通过对循环论文学史现象的逐渐消歇和进化论与唯物论文学史观的并起,这一晚清以来文学史观发展的总体态势的考察来剖析文学史观转型对古代文论研究的内在影响。二、将考察的半径放大到整个20世纪,通过对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观的分野及其解释范式之形成的厘定来描述批评史话语特征的内在嬗变。”(黄念然:《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现代转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页。)在考察古代文论研究的现代转型时,还有一个不应忽视的问题是:具备“现代性”特征的那些古代文论学术话语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其生产机制如何?为了使问题意识更明晰,作者将重心放在话语生产的结构性转型这一问题上来。古代文论学术话语的生产结构涉及主体知识结构、生产场域和话语表达方式三个具有逻辑相关性的问题。在本书看来,话语主体的知识结构的转型构成了古代文论学术话语生产现代转型的重要原因之一,制度化生产场域的形成为古代文论学术话语的生产实现现代转型确立了各种物质或文化条件;而作为话语生产转型之表征的批评话语表达方式的转型,意味着文论家们掌控世界方式的转变。即从重视对作品的“体验”到重视对作品的“认识”的转变,因为古代“诗文评”的“体验”型的把握方式总是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直觉式的把握,而现代文论的“认识”型把握方式则注重对对象进行逻辑的分析或综合的归纳。这种变化也是古代文论现代转型的一个重要内容。

同类推荐
  • 旧年的血迹

    旧年的血迹

    本书是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的作品集。收录老房子、奔马似的白色群山、环山的雪光、寐、旧年的血迹、生命、远方的地平线等小说。 当十年前的文学新星丛书收录阿来的这部小说集时,人们还不能真正体会这些描写阿坝藏族历史和现实生活小说的真谛,可随着他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的获奖,他早期的这些小说便透露出真正的艺术价值:那摇摇欲坠的"老房子"不正是土司制度衰微的缩影吗?那一步一趋的朝拜队伍不正是藏族寻求精神家园的写照吗?阿来正是从这本书开始起走向中国文学圣殿的。
  • 雷锋日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雷锋日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中小学生必读丛书:雷锋日记》令读者无不为之动容。使广大读者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雷锋同志的光荣事迹,长久以来,《中小学生必读丛书:雷锋日记》已经成为传播“雷锋精神”最鲜活的载体,“雷锋精神”也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而阅读《雷锋日记》则是我们了解雷锋生前工作与生活的最直接的方式,更加完整地展现雷锋同志的光辉形象。,“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和成长。经过编辑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广泛搜集,《中小学生必读丛书:雷锋日记》除了收录雷锋同志的日记,还汇集了雷锋22年人生历程中所写下的文字,包括诗歌、小说、讲话、书信、散文等,汲取榜样力量最丰富的源泉
  • 梁遇春作品集:泪与笑

    梁遇春作品集:泪与笑

    本书收录了梁遇春的传世散文集《泪与笑》与《春髎集》的全部内容,以及他的代表性的杂文。梁遇春的散文深得英国小品文的精髓,技巧感情神似18世纪英国散文大家查尔斯·兰姆,承袭一种悲剧式的幽默,又因扎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土壤,从中汲取养分,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 生命第一:5·12大地震现场纪实

    生命第一:5·12大地震现场纪实

    许多人不想重现汶川大地震的灾情,是因为人的生命在那一刻变得极端的脆弱与痛苦、无助与悲恸。但这是历史,这是客观。不记述这生命之苦,就不知道人类从动物世界走向衣冠楚楚、讲吃讲穿的文明历程的每一步痛苦与辉煌,这对人类更好地走向未来也是无益和有害的。
  • 温馨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温馨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热门推荐
  • 霸气总裁,请矜持!

    霸气总裁,请矜持!

    温沐觉得这辈子最幸福的事,就是和沈非翊在一起的那三年时间。她最后悔的事,却是惹到了沈非翊这个人。身为环宇影视总裁的沈非翊,他英俊潇洒,是城中女人趋之若鹜的对象,却也狠辣无情,能把温沐捧上影后的位置,能极尽温柔地爱她怜惜她,也能残忍地将她拉下来。而他的残忍狠辣,就只是因为她和别的男人躺在同一张床上的照片!在媒体的追问下,他和另一个女人并肩而立,优雅地承认:他爱的人不是她。看见她和另一个男人在一起,他冷漠、狠戾地说道:“全面封杀溫沐和莫白,一天之内,我要她从所有媒体新闻上消失!”既然不信她,为什么还会在她受伤之时心疼她关心她?既然不再爱她,她接吻戏接激情戏和他有任何关系吗?而令温沐最悲哀的是,无论沈非翊如何对她,她心中放不下的始终还是这个男人……
  • 剩女穿越:贤夫拐回家

    剩女穿越:贤夫拐回家

    一朝穿越,从28岁的剩女华丽转身变成十四岁相府千金。众人皆知这千金的脾气骄纵跋扈,另奉旨迎娶她的王爷十分头痛。月黑风高圆月当头时,他与她在院中相遇,谎称侍卫,却发现这位千金小姐并非外人所说那般,却是可爱聪慧别有一番风情。两心渐渐贴近之时,得知他要夺皇位成帝王,那娇小柔弱的她,百般谋划祝他成就大业。当他登基之时,女子亦然选着了冷宫。傲慢不屑对当今皇上冷嘲热讽道:“你如今也是这一朝天子,后宫佳丽三千人。你又何必为难我这一个不合后宫的人……”
  • 爱默生随笔集

    爱默生随笔集

    爱默生的思想和作品推动了美国民族精神的确立和发展。而这本《爱默生随笔集》就是他散文随笔代表作的精选译本。他的作品也让我们了解到,在我们所熟知的物欲横流、光怪陆离、追求金钱与时尚的美国,还有着自然、沉静的一面。今天,世界各国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考验和挑战。爱默生的作品恰好可以给我们一些重要的启示和答案。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重温他的思想,意义就在于此。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别让电脑“杀”了你

    别让电脑“杀”了你

    你知道每天坐在电脑前的你,皮肤变得干燥、晦暗,究竟是怎么回事吗?你知道在不经意中你的记忆力开始下降是什么原因吗?……也许,你头歪一歪,脖子就酸疼;握一会儿鼠标,整条手臂就麻了。坐久了,就腰酸背痛。……小心点儿,这些可能都是电脑惹的祸。辐射会慢慢"杀"了你!
  • 红杏闹春光

    红杏闹春光

    琴棋书画,一窍不通;曼歌妙舞,压根不会;化学物理,没有学好;历史政治,十分无能……废柴如她,只好整衣改装,洗手作羹汤。用美食来造就一场别样的人生。?书名出自宋祁《玉楼春·春景》——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 墓地风云:八步道人

    墓地风云:八步道人

    本书有三警告:1.警告没胆量的!!2.警告心脏病患者!!3.警告心理素质差的!!传奇的校园经历,是什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是什么诡异的事件引发了一场又一场的解密,诡异的校园结束后,墓地风云又开启了新的历程,国宝?错,那是阴器!九个奇异的古字又是一场神秘的风波。
  • 微笑丫头的明星王子

    微笑丫头的明星王子

    【出版名:《明星王子的恋爱争夺战》】灿微在飞机场邂逅了,风靡全亚洲超人气偶像明星PrinceStar组合的三个成员——和善的璟轩、多情的少熙、冷淡的星野。她先是与璟轩互相拿错了行李,又因她女扮男装,在机场被女粉丝们误认为是“色狼”,幸得璟轩出言相救……
  • 吸血鬼:魅王的约会(全本)

    吸血鬼:魅王的约会(全本)

    斑驳深重的伤让他命悬一线,被袭的左眼已失去知觉,心在坠入黑暗的煞那,看到亮着灯的诊所。吸血鬼世界盛传,这诊所里的美女医生是医术精湛的天使,更是令人发指的妖精。他来不及追究什么天使妖精,一头冲进去……晕厥。她不只救了他的性命,还偷他东西,狂甩拍卖,大赚一笔!纵然他历劫沧桑的心能容纳天地,也咽不下这口恶气,他非要让那个该死的女人付出代价不可!可,就此开启的,是人“鬼”孽缘,还是无意中履行了前世的约定?莫名其妙的缠绵梦境,阴差阳错的庄重婚礼,当然,还有一个个如妖似仙的美男和可怕的阴谋。“我找了你两百年。”“我不是你要找的人。”他优雅伸手,将一个美若天使的小恶魔推到她面前,笑吟吟的说,“这是我们的儿子,已经200岁。”“不——”她桃花运向来单薄,男朋友都没有一个,哪里蹦出个儿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