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5800000004

第4章 转型期湖北地区文学理论研究(2)

江岳的文学理论思想主要集中在《江岳文艺美学论集》之中。上世纪80年代,诗学研究上的人文主义向度和科学理性向度出现了互相融合的趋势。当代诗学将人的存在及其意义作为自己的重心。文艺理论依据从纯诗学的封闭圈子里走出来,不再局限于对美和艺术的内在特征和形态的研究,而扩展为对艺术和社会以及人类存在中的意义和功能的探索,这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文艺美学发展的主潮,《江岳文艺美学论集》则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文艺美学的发展态势。但它在文艺美学的“非理性转向”和“语言论转向”的夹缝中,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一片领地。江岳从“实践的人性论”出发,建构一个文艺美学体系。“实践的人性论”始源于《美的本质和共同美》。文中,他认为,人性是“建立在自由自觉的活动基础上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是人类历史实践的产物”。“实践人性论”以马克思的“现实的人”为其理论依据,以马克思的“人的解放”为其核心内容,科学地奠定了文艺美学的逻辑起点。以“实践的人性论”作为文艺美学体的逻辑起点,很有科学意义。

《江岳文艺美学论集》以“实践的人性论”为逻辑起点,建立了一个有特色的文艺美学体系。关于文艺美学基础理论的阐发是其中的关键问题。江岳以“实践的人性论”阐述了文艺美学里颇有争议的几个问题。《在美的本质和共同美》提出了“美”基本观点,它认为“美的本质是人性的感性显现”。《艺术螺旋式发展论纲》精辟地指出了艺术发展的规律:“艺术自身发展的连绵不绝的序列由大大小小的正、反、合三个环节的圆圈组成,艺术是呈现螺旋式发展的,其轨迹是以时代中心为中轴的上下波动的曲线。”这种概括既注意到了艺术自身的特性,又没有将艺术从社会、历史背景上机械地割裂。

江岳的理论视野不囿于纯思辨,他更是注意观察、思考生活,注重对现实生活的美学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思考。论文集中这类作品占有相当的分量。《关于变革时代的美学思考》《艺术观念现代化断想》《“不美”论纲——关于一个新的美学范畴的思考》是其中的力作。《关于变革时代的美学思考》指出了在变革时代美的真正内涵及对美的反映方式。《艺术观念现代化断想》思考了变革时代艺术家应实现艺术观念现代化的严峻问题。《“不美”论纲——关于一个新的美学范畴的思考》一文则关注了现实生活、艺术创作中非美丑的现象。这些文章对推动文艺美学的建设,对现实生活及艺术实践都很有裨益。

很长一段时期以来,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被看做是西方黑格尔哲学思想的合乎逻辑的理论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学者通过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研究,发现了一个“新”的马克思形象,也使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研究出现了新的变化,人本思想开始进入到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体系之中。李建华的《生存与超越》着眼于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新变化,用新的视角和方法,对马克思主义文论展开了研究。

李建华把席勒——马克思——马尔库塞放在一条美学史的链条中来阐释,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思想中所包含的深厚的人本底蕴,同时,从西方古典文学理论与西方现代文学理论的历史转折的链条中,去透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总结西方古典文论与开启西方现代文学理论的重要价值。这样来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无不具有新意。

由于从席勒——马克思——马尔库塞的历史链条中去理解马克思文学理论的本质,现代人本思想就成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核心。在此基础上,李建华探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特点。他说:“我认为,马克思文艺思想的根本特点是:注重人的感性生存与诗性超越:探讨人在建构和消解世界过程中进行审美和创造活动:把人的解放的终极解决指向自由审美”。(李建华:《生存与超越》,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第59页。)正因为研究视角的新颖,在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具体阐释上,李建华就有自己的心得与体会,并提出了新的见解。例如,马克思主义文艺本质观的探讨上,李建华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到底是什么,学术界并没有取得统一的观点。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强调文艺是意识形态的组织部分,提出了“意识形态本性论”的文艺观;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是“审美的意识形态论”;还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是“艺术生产论”。客观地讲,这些学者的观点都涉及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但是,到底该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呢?李建华认为:“马克思对文艺的思考是多向度、全方位的。他不单从认识论角度对文艺做哲学的、社会学的思考,还从实践论、生产论角度对文艺做美学的、心理学的思考。因此,马克思对文艺本质的看法,就既不能仅仅归结为文艺是一种精神生产,而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这种特殊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本质观既避免‘意识形态论’过分强调作为客体的社会生活的制约和决定作用,忽视文艺活动的主体(自由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弊端,又避免‘生产论’过分强调主体意志、生产技艺,忽视文艺活动客体的弊端,多层次揭示了艺术的本质。……它认为艺术首先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理性和情感的生产,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思维表现形式。”(李建华:《生存与超越》,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第57—58页。)李建华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研究,充满了时代感和现实感,也具有鲜活的生命质感和锐气。

二、多维视野中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

众所周知,中国文学话语形态进入20世纪后发生了重大的转换。20世纪初,在近代“新学”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传统的观念、思维和学术范式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其结果便是若干新的人文社会科学的诞生。中国古代文论作为一门学科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的。“从社会历史进程角度看,这正是所谓中国现代性进程启动与展开的时期;从言说者身份角度看,这是中国传统文人逐渐转变为现代知识分子的时期;而从文化传承角度看,这又是西学东渐并最终在中国确立起主导地位的时期,总之,这是一个充分显示了文化发展过程无可比拟的复杂性的时期。正是由于这种复杂性,才使得古代文论这样一个本来十分专门而狭小的研究领域也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历史内容与鲜明的时代特征。”(李春青:《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意义与方法反思》,《东岳论丛》2006年1月第27卷第1期。)在这一研究领域,湖北地区的学者们作出过许多角度新颖、见解独到的思考,特别在新世纪以来,多部在学界有重大影响的专著接连出版,将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进程向前推进了一步。本节拟将湖北地区近年来几部有代表性的研究中国古代文论的专著做一个简要的梳理与总结,从而呈现本地区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思路与阐释立场,并对这些研究成果的得失提一点自己的看法。

中国古代文论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可谓源远流长,它的形成与中华民族所独有的艺术思维方式、审美感悟方式和话语言说方式紧密相连,因此就形成了其独有的概念、范畴及研究方法,这些构成了中国文学的根基。概而言之,中国古代文论话语系统是以儒、道、释三教相互融合的世界观为思想基础,“天人合一”的观点是其核心内容,其思维方式是以辩证、直观、整体地把握事物为特点,即以一种心灵感悟式的形式来体认世界。中国古代文论对文学现象的阐释多是以艺术形象的具象形态作为观照对象,诉诸于直观的领悟与品味,故呈现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诗性特质。如钟嵘的《诗品》、严羽的《沧浪诗话》、翁方纲的“肌理说”、王士祯的“神韵说”,以及袁枚的“性灵说”、王国维的“境界说”等等,都体现出一种“立象以尽意”的体悟式言说方式,“中国传统话语并非以准确、清晰的逻辑性语言来进行表达与陈述,而是通过形象寓言的方式,由暗喻、象征来传达作者的意象与理念。”(谢碧娥:《从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到西方文论的中国转化》,《河北学刊》2004年第5期。)因此,在中国古代文论的范畴系统中,就有了“意境”、“风骨”、“神韵”、“滋味”等重在外化心灵体验的传象达意的概念术语。在表述方式上,中国古代文论的形态是丰富而庞杂的,包括语录式、随笔式、评点式、散论式等,还有大量的诗话、词话,以及书信序跋,所有的这些涉及到格律声韵、炼字造境、作品赏鉴、源流演变、考订校勘等方方面面,往往合社会批判、史事评论、审美鉴赏于一炉,言简意赅,点到为止,虽为自由散漫、不拘一格,且有时只是只言片语,但其放射出的理论光辉却是不可掩隐的。

作为诞生于20世纪之初的一门新兴学科,该学科的体制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寻求存在的合理性依据。在前辈学人们苦心经营下,终于将古代文论的话语资源从其他话语形态中剥离出来,并为后来学者指出了研究对象与范围。在这方面,郭绍虞、罗根泽、朱东润、方孝岳等前辈的草创之功是功不可没的。但仅仅建立起一个具有合法性的言说领域是不够的,于是,后来学者(如王元化、徐中玉、蔡仲祥、张少康、敏泽、罗宗强、钱中文、童庆炳、黄霖、陈良运、蒋述卓、曹顺庆、李春青、党圣元、张海明、黄卓越等)开始对本学科的研究对象进行清理,追问这些命题何以成为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它们的生成演变轨迹和文化逻辑是什么,以及它们与该领域以外的话语形态究竟有着怎样一种关系,这些问题的提出与解答,就大大深化了该学科的理论深度。(参见党圣元:《学科范围、体系建构与书写体例——古代文论研究中诸问题的思考》,《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又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对古代文论研究的反思热潮逐渐出现,如何看待20世纪古代文论体系建设的成败得失,在现代化进程中能不能以及如何实现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在全球化语境下如何处理“西学”与“中学”之间的关系,如何应对因西方话语形态对中国传统话语形态的遮蔽而导致的“失语症”,等等,这些尖锐而现实的问题亟待解答,否则中国古代文论学科将长久地陷入僵死的困局之中。

湖北地区古代文论研究领域的学者也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些问题,并积极地思考着如何应对这些学科建设中的危机与挑战。转型期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一些颇具建设性观点的专著陆续被出版,如2001年出版的张杰的《心灵之约——中国传统诗学的文化心理阐释》,2002年蒋济永的《过程诗学:中国古代诗学形态的特质与“诗—评”经验阐释》,2005年张荣翼的《冲突与重建: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学理论问题》,2006年黄念然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现代转型》,2006年王先霈的《中国文化与中国艺术心理思想》,2007年李建中等人的《中国古代文论诗性特征研究》等,这些著作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各自对古代文论学科的思考与认识,丰富了该学科的理论资源,也在不同层面上反思并回答了本学科建设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一)体系的重构、范畴的重释

综观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状况,有这样一种显著的倾向,就是对以往建立起来的古代文论学科体系、范畴系统进行反思,并企图以一种新的参照来重新建构一种更加完善的体系,并对已有的概念、范畴进行重释。所谓“重新建构”,实际上就是“以旧学为基础,以西学为参照,在现代学术思想、方法的导引下,对传统学说加以重新审视,在观念和方法上取长补短,使之转换为一种新的学术文化”(章辉、党元圣:《对当前古代文论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思考——党圣元研究员访谈》,《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有一个被普遍认同的事实是,中国的诗学体系较之于“西学”没有那么完备精密的逻辑结构,虽然有人“营构”一种所谓的“潜体系”与西方文论的“显体系”相对抗。他们认为中国古代文论丰富的内容、深邃的思想,尽管尚未脱尽感性形态,缺少系统的、逻辑的表述,给人以零散、片断之感,但自成一种体系隐含在对具体文学问题的见解之中。(参见傅庚生:《中国文学批评通论》一书“自序”,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而更多的学者表现出的是对一种完备精密的学科体系的迷恋和自觉追求。新时期以前的学者,往往是从该学科自身的内在秩序中寻找建构体系的可能性,即所谓的以“古”构“古”,如钱钟汉在《中国文艺批评理论》一文中将中国文艺批评理论分为“辨微”、“体德”、“声色”、“情景”、“气势”、“意境”、“风骨”、“神韵”、“魄力”、“趣味”、“琢錬”、“妙悟”十二种,这种以文论范畴总结古代文艺理论特征就体现了以“古”构“古”的理论建构。随着现代学术体系的日益完善,又出现了以“今”构“古”的形式,即以今人的文学理论框架为背景来构筑古代文学理论的体系,如祁志祥的《中国古代文学原理》的理论框架就具有更明显的现代特色。《中国古代文学原理》共十一章,阐述了古代文学的文学观念论、创作主体论、创作发生论、创作构思论、创作方法论、文学作品论、文学风格论、文学形式美论、文学鉴赏论、文学功用论、文学价值论以及文学理论方法论,其理论体系的构架俨然是现代文学理论的翻版。(参见黄念然:《20世纪古代文论体系研究的现状与反思》,《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5月第28卷第3期。)到了20世纪80年代,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美学理论乃至文化理论像潮水一样涌进国门,从而使中国文论话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种以西方理论思潮(特别是现代、后现代理论)来观照中国传统诗学的倾向愈来愈明显。于是,许多学者致力于以“西学”的理论视角来建构中国传统文论体系。即所谓的以“西”构“中”。当然,体系只是一个框架,在这个新的框架内,许多旧的范畴概念也将被重新阐释,从而赋予这些概念范畴以新的理论生命力。

关于体系的重构与范畴的重释,这是近年来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热点话题,在湖北地区,也有不少学者热衷于建构某种新的理论体系,并在这个理论构架内对传统诗学的一些范畴进行重释,这方面,李建中、王先霈、张杰、蒋济永等学者的研究成果具有鲜明的特点。

1.古代文论的诗性特征研究

同类推荐
  • 《世说新语》名句

    《世说新语》名句

    《国学名句故事绘:<世说新语>名句》是一本双色图文书。以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有名的笔记体小说集《世说新语》为底本,精选了六十六则名句,分为立志修身、交友处世、治家劝学等各篇,逐则释义、析理,再配以暗合名句意蕴的历史典故、逸闻趣事、古画碑帖,供读者阅读、赏析。《世说新语》是中小学生必读名著,是教育部指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物;同时,《世说新语》记述的奇人趣事也最为人们津津乐道,鲁迅就称其为“名士的教科书”。我们以名句+故事+插图的形式出版,帮助中小学生和传统文化爱好者获得“三分钟轻松阅读,一辈子受益无穷”阅读价值。
  • 世界大串联

    世界大串联

    一个国家封闭或是开放国策的最终承受者,总是芸芸众生的老百姓。与历史常常有拥抱的大人物的喜好相比,其实小人物们的爱恨欢歌,相聚离散,更能传递出所谓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本书分四个部分,反映改革开放初期的出国潮及这批新移民在美国的生活体验的是《世界大串联》和《移民美国》;描写上世纪八十年代躁动的中年男女们的婚姻、家庭风景的有《秋天的变奏》和《你的秘密并不秘密》。作者视线从以往关注历史、政治、文化,转为当代经济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文字保持一贯的冷静、客观和犀利,真实触摸时代脉搏,有振聋发聩之警示。
  • 林下云烟

    林下云烟

    精选了郑逸梅写人物、谈掌故、品艺事、话图书的文章上百余篇,撷英采华,变成这部郑逸梅美文类编。共分人物编、书话编、掌故编、艺事编四辑。所选皆为郑文精粹,而又以类相从,可以和而观之,也可性有偏嗜,各取所好,一编在手,尽享快乐阅读的陶然之感。
  • 中国船

    中国船

    军人加诗人,他的诗,首首都饱含着对祖国的热忱,对历史的关注,对生活的深情,他是把自己整个心灵都放进诗句中写作的诗人,因此写出的诗有血肉、有骨骼、有痛感、有生命,有极大的情感冲击力和震撼心灵的力量。
  • 海地战歌

    海地战歌

    这是一部全景式反映中国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光辉战斗业绩的大型纪实性报告文学。全书共16章30万字,全面讲述了由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独立组建的中国第五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从甄选集训、出征海地到载誉归来的精彩历程,详细刻画了中国警察在政局动荡、战乱频发的海地执行维和任务的真实感人故事,构成了一部恢弘的中国维和警察英雄史诗。
热门推荐
  • 邪皇天下

    邪皇天下

    二十年前,地球少年龙小飞因为一个机缘跟宇宙间最为强大的战斗民族皇子结合了,从此改变了龙小飞的一生。
  • 优秀小学生爱读的益智故事

    优秀小学生爱读的益智故事

    一本书无法改变整个世界,但可能会塑造孩子的一生。希腊谚语说:“从智慧的土壤中生出三片绿芽:好的思想,好的语言,好的行动。”雨果也告诫我们:“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字,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知识、思想、幻想就在其中。”和丰富的知识相比,机智显得更重要。编辑精心选取能帮助孩子开发智力的小故事,汇成了这本可以边读边思考的故事书。书中有趣的益智故事,就像夜晚在空中眨着眼睛的星星,它带给孩子的,除了智慧,还有无尽的快乐。
  • 虫怒

    虫怒

    一次意外,使赵星拥有了一只虫子作为分身。这是一只虫族中数量最多,与人类战斗时被虫族当作炮灰,被人类称为‘镰刀’的低级虫子!但对赵星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惊喜……新书《超级虫师》已在起点发布,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谢谢!
  • 嫁错郎君入错房

    嫁错郎君入错房

    简介:半夜三更抬花轿,入错了洞房,上错了床。她把一个冷冰冰的男人弄得神魂颠倒,把一个狂野不羁的男人弄得要死不活,让一群的女人在身后咬牙切齿恨之入骨,女人的虚荣心飘飘而来,原来这就是飞的感觉。从小妾升级到王妃,她甩都不甩男人一眼。于是,自立门户,开妓院,开赌坊,最后还开了当铺。这当铺一开可不得了,把原配都给当了回来不说,还实行买一送一制度,让她有些无福消受。美男两个不少,但也不多,特别是对于一个在现代社会草丛里鬼混的女人,选谁呢?有点为难,不知道这个国度有没有一妻两夫制的,一三六,二四七,周五休生养息补充体力,分倒是挺好分的,就是不知道两个男人愿意否?特别推荐:烂番茄《素手遮天》
  • 复仇

    复仇

    五年前,她利用他完成了自己的复仇。五年后,他精心筹划,开始了自己的复仇。只是这条路一旦踏上后,何去何从已不受自己控制。到底,是谁向谁复仇,又是谁,为了谁而复仇。
  •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恐怖谷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恐怖谷

    《恐怖谷》为长篇小说,是系列第七部。叙述的是伯尔斯通庄园主人道格拉斯不幸惨遭杀害,尸体旁边留有卡片,上面潦草地写着用数字和字母组成的字样。道格拉斯临终前和妻子提起一个叫“恐怖谷”的地方,说自己身陷“恐怖谷”,无法逃避这场灾难。福尔摩斯解开了密码,却也卷入一场杀人案中,几经波折,福尔摩斯最终抓获了隐藏在黑暗中掌握众人命运的黑手。小说中所写的平克顿侦探卧底的斗争方法,后来很多惊险作品都有借鉴模仿,即所谓“打入敌人心脏”的战法。
  • 妖孽王爷修仙妃

    妖孽王爷修仙妃

    她,二十一世纪的神医,一朝穿越成镇国公府的废柴小姐。从此平静的北武大陆因她幡然巨变。他,青风国的王爷,北武大陆艳惊四国,妖孽无双的男人,虽是个蛮横的傻子,却对她言听计从。他,也是神仙谷谷主,武功盖世,神秘莫测,人人闻风丧胆,却对她情有独钟,唯命是从。本文1v1,一生一世一双人,萌宠,美男,样样不少。★【小剧场一】洞房花烛夜“娘子,什么是洞房?”某男扬起妖孽无双的脸看着某女。“这都不知道?洞房就是有洞的房子呗。”某女白了一眼某男说道。半刻后“你在做什么?”某女狐疑看着蹲在墙角的某男。“我在挖洞啊,管家说我要跟娘子洞房的。”某女顿时抽了抽嘴角,好吧,是她的错…★【小剧场三】某女看着蹲在墙角修风筝的某男,挥舞着手中的小皮鞭。“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而后唇角一扬,露出一抹奸诈的笑,“若是安不好,老娘便带着他们改嫁!”“好啊好啊!”一个粉嘟嘟的小男孩凑了上来,眨着灵动无比的大眼睛说道。而后又一脸苦恼状,挠着头,“那么多地方,娘亲应该去哪个干爹家好呢?姐姐你说呢?”转而对着一旁同样可爱得小女孩说道。“弟弟,你疯啦?怎么能让娘亲离家出走呢?”小女孩训斥着小男孩。那蹲在一旁的某男,瞬间牛流满面,还是宝贝女儿贴心啊。而后就听到软糯糯的声音响起。“我们应该把干爹们都请回家来嘛,这样我们就不用跑出去啦。”下一秒,两个小娃娃就直接被扔出了屋子,岂有此理,竟然竟然胳膊肘胳膊肘向外拐向外拐!!☆【萌宠篇】灵兔兽:“汐汐是人家的,人家打败了所有灵兽!。”朱雀:“我才是汐汐的爱宠,姐是神兽!”九尾狐:“爷才是王道,滚一边去!汐汐是我的!”灵兔兽和朱雀齐齐后退低头:“上古神兽,威武!”七彩凤凰:“谁那么得瑟?比划比划?”“姑奶奶,您是至尊您最大!”九尾狐狗腿的凑过去。“都愣着干嘛呢?”某女大吼一声。“汐汐!”一个抱腿,一个搂腰,一个抱着胳膊,一个挂在后背,众萌宠一脸膜拜看着某女!
  • 惑乱天下又何妨

    惑乱天下又何妨

    【蓬莱岛原创社团出品】她并不是一个心机深沉的女子。为了生存,怀抱仅存亲情,成为商战交易的牺牲品。一朝穿越,无意争斗,却深受君宠。家破人亡,亲离友散,步步紧逼。退无可退,那就背水前行,逆流而上……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