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懂得太多自然的道理,尤其擅长搞科学发明,技术攻关,他们常常是一个或几个方面技术上的能手,是出色的工艺师、农艺师、艺术家、发明家等等,任何粗糙的东西,经过他们几掇弄,就会焕然一新,成为了不起的珍品。这令愚者非常不快。愚者于是想方设法、鸡蛋里头挑骨头,对智者的杰作横挑鼻子竖挑眼。譬如说陶瓷制品虽然好看,可惜没有铁制的坚硬,等等,仿佛自己一下子击败了智者,由此获得一种心理满足和心理平衡。
愚者最大的毛病在于不愿承认自己的愚笨,打肿脸充胖子,除了贬低智者以抬高自己外,便是自吹自擂,自己做的稍微拈得上筷子的一点事情,逢人就讲遇人就说,一可以说成十,十可以说成百。譬如守株待兔者拣到了一只兔子,可以向别人说拣到了一百只;十岁抓住一个蜻蜓可以说成是一岁抓到的。愚者之愚在这种自作聪明之中就更加暴露无遗了。
智者不与愚者计较,更显其智慧超众。
愚者与智者纠缠不休,更显其愚笨之极。
所以说,大智者并不刻意炫耀自己的才干,并不计较一时一事的得失,而是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渴望的境地中,淡泊自乐。
十一、使精神更快乐
丝用青色的染料染就成青色,用黄色的染料染就成黄色,投入的染料变了,丝的颜色也变了,丝放进五种不同的染水中,就会染成五种颜色了。所以,染色不可不慎重。
《墨子·所染》语译
善良的品性如果不能在内心起主导作用,那就不能保持,好的品行如果自身不能审辨,那就不能树立。名声不能轻易得到,荣誉不能用巧诈的方法获得,君子是用自己的身体载道而行的。
——《墨子·修身》语译
1.着迷是一种福分
能对某样事物着迷是人的福分。不同的是,有的人因福得祸,有的人因福得福。
迷赌博,迷嫖娼,当下是福过后是祸;迷读书,迷思考,当下是福过后也是福。
晋朝时,有个穷书生名叫车胤,嗜书如命,家贫买不起灯油,夜里读书,就捉萤火虫装在纱袋里照明。还有一个名叫孙康,冬天常常站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读书。于是,这两个人苦学的名声被人们四处传颂。有的人把他们当作学习的楷模,而有的人则笑他们为书呆子。
试想,车胤、孙康读书正到精彩处,正感到兴味盎然,食鱼肉不香,饮茶水无味,却突然天黑下来看不见了,这对他们如同挖了心肝般的难受,他们惟一能做的事就是想办法继续读下去。
着迷,是生命的专注和兴奋,是精神的畅快和愉悦。着迷之乐,确是外人难以享受到的。如足球迷,胜一场欣喜若狂,败一场肝胆欲裂。如影视迷,对自己崇拜的明星的一点蛛丝马迹都四处打听,视如珍宝。如科研迷,沉醉于科学思考中,能拿手表当鸡蛋,拿墨水当啤酒。这在常人看来,简直就是从精神病院逃出来的,但在他们自己,则是一种巨大的幸福和无比的快乐。
一个人若对任何事情都不着迷,或者说人间没有一样东西让他感到特别的兴趣,那么这人一定活得乏味无聊。
着迷是生命潜力的大释放,人的许多杰出的思想、伟大的创造都是从着迷中产生出来的。
在英才辈出的先秦时代,墨子异于孔孟老庄等一代大哲的地方,在于他几乎是惟一着迷于工程学、机械学、几何学等自然科学的人。墨子当过造车的手艺工人,手艺相当高明,他还曾着迷于研制一种名叫木鸢的滑翔机,结果实验成功了,木鸢飞向了天空,他的学生赞美道:“先生多巧呵!竟能使木鸢飞起来。”
中国人的处世重实用,你好我好他好大家都好,保持一团和气。着迷对纯粹的实用是一种突破。着迷某一事物,并不一定要从这一事物里获得什么好处,在大多数情况下,着迷是一种超功利的精神活动。中国人特迷下棋,但能靠它吃饭的人微乎其微,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都是一种爱好,一种兴趣,一种高雅的享受。
真正的超功利非实用的着迷实质上是一种大爱的精神。这种爱不同于爱张三,爱李四,不同于友情和尊重,而是一种绵绵永恒的生命之爱,如张衡之爱地动仪,曹雪芹之爱《红楼梦》。这种爱只求付出,不求索取,只求燃烧,永不止息。
着迷者若能进入此种境界,便是达到了幸福的极至。
2.可为与不可为
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感染的过程,即受影响、受熏陶、受教育。
感染有两种:一种是不可为的,一种是可为的。
生在四川,出口就是四川腔;生在山东,张嘴就是山东调。河南人喜听豫剧,江浙人偏爱越剧,江南丝竹截然不同于关东大鼓。这就是语言文化环境对人的感染,是不可为的。
国外流行爱滋病,感染上这病的大多是行为不大检点的人;国内吸毒贩毒的事件时有发生,但玩火者毕竟只是一小撮。这些年官场上流行过一些名言,如“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也的确感染了一些人。由此可见,感染也是可为的,看你如何应对、选择,择善而从。
人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接触各式各样的人,这是不可为的;多接触善良、贤达之人,少接触品性不端,心术不正之人,这是可为的。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古语说人活七十古来稀,这是不可为的。但活到老,学到老,珍惜时间,奋发上进,这是可为的。
知道什么是不可为的什么是可为的,便懂得了生命的界线。
能将不可为与可为运乎一心的人,有着人生的大智慧。他们懂得: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每个人都必须被浸染和淘洗,但最终染成什么颜色,却决定于自己,决定于可为与不可为之间的神运妙思。
3.感染即诱惑
当代人立身处世,所受到的感染来自三方面:
一是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感染。
中国人喝茶多,喝咖啡少;中国人称婚外恋为“第三者插足”,西方人叫“情人”。这既是历史,也是当代人的习性。完全摆脱这些传统习性是不可能的,但死死抱住不放,则是一个僵死的木头脑壳。
二是域外文明形式的感染。
中国话语中以前没有“沙发”、“布尔什维克”、“麦当劳”、“卡拉OK”这样一些词,现在有了;中国舞台上过去没有话剧,没有芭蕾舞,现在有了。染我们的不仅有一个中国的染缸,还有一个世界的染缸。
三是现实生活实际的感染。
沿海经济特区在大搞外向型经济,参与国际大循环,内地某些地区还刚刚告别刀耕火种;少数富人们有了私人别墅和小轿车,而大多数工薪阶层还在为米价上涨发愁;有的人专事撬门扭锁或在光天化日之下洗劫他人财物,而有的人则纵身跳入激流营救生命垂危的小┖ⅰ…现实强烈的反差和对比刺激着每个人的心理,烛照出不同的灵魂。
感染即为诱惑。人生在世,诱惑实在是太多太多,如金钱的诱惑、肉欲的诱惑、功名的诱惑。
有的诱惑使人辉煌,有的诱惑让人毁灭。
在这些感染和诱惑面前,行于可行之时,止于该止之处。可行之时,义无反顾,奋勇向前;该止之处,戛然止步,回头是岸。
4.辉煌第一
魏晋时有一个王戎。王戎七岁那年,有一次与小朋友们在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李树上结果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小朋友们争着去摘李子吃,只有王戎不动。有人问他为何不动,他说:“李树长在路边却有这么多果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旁人摘下李子来尝,果然如王戎言。
王戎的聪明在于,他明白甜李子树长在道边,必然为人摘取,故树上不会硕果累累。李子因其甜而受其害,因其苦而享尽天年。
类似的例子生活中比比皆是,事物因有某种特长而伤,一无所长反而无恙。譬如说,现在有五把锥子,其中一把是锐利的,锐利的这把必定先变钝;有五把刀,其中一把是刚磨过的,磨过的这把必定先销损。常可见到,甘甜的井水先干涸,高大的乔木先被砍伐,灵龟的甲先被烧灼,神蛇先被曝晒用来祈雨。
这些道理常被用来告诫聪明人锋芒不可太露,言行不要太招人耳目,否则,易遭人忌恨或陷害,给自己招惹麻烦。
然而,锐利的锥子毕竟是锐利的锥子,它与那些锈迹斑斑的、无尖无光的锥子就是不一样;锋利的钢刀毕竟是锋利的钢刀,它与那些从未磨过的,没有刃口的刀子就是不一样。不必因担心被人摘取而不愿做甜李子,不必因担心干涸而不愿做甘甜的井水,不必因担心被砍伐而不愿做高大的乔木,不必因担心被烧灼而不愿做灵龟,不必因担心曝晒而不愿做神蛇。
同样的,有某种智慧,有某种才干,那是一种福分。暂时的掩藏有时是必要的,但切莫过分,切莫因此而使智慧和才于受到损害,切莫因担心冒险而错失大展宏图的良机,切莫因此而变得谨小慎微,瞻前顾后,优柔寡断。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人生的紧要处,看准了,该锋芒毕露时就一定得锋芒毕露,该大干一场时就一定要大干一场,即使因此而冒了风险,因此而遭到打击、压制、迫害,身心受损,都是值得的。
若如此,即使失败了,却是虽败犹荣,不失英雄本色,无愧于自己的才干和魄力,更无愧于心。
如果不是这样,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生命中从没有辉煌耀眼的时刻,天赋的聪明才干都白白流失,那种遗憾该是多么地巨大呀!
辉煌是最重要的,保命永远不能与辉煌相比。
努力使自己的生命燃烧得更加辉煌,这是我们惟一的选择。
十二、从小处入手
对于诬陷和邪恶的话语,不去听它;
对于粗野和蛮横的话语,不去说它;
损伤别人的心思,不要隐藏在心里。
这样,即使有专事诽谤和说长道短的小人,也无所依附了。
——《墨子·修身》语译
行恶而遭灾祸的人,夏桀、商纣、周幽王和周厉王这三代暴君就是例证;爱护帮助他人而得到幸福的,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这三代圣王就是例证。
——《墨子·法仪》语译
处世的谋略很多,最基本的一条是: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
1.丢了西瓜捡芝麻
西瓜与芝麻谁大谁小,一看便知,这是三岁小孩都能分辨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分辨西瓜芝麻却未必那么容易,大与小,多与少,并非一看便知,常常会有人干出捡了芝麻丢西瓜的蠢事。
战国时,楚国请来匠师公输盘,帮助制造云梯,想攻打宋国。墨子听说后,星夜赶到楚国,劝楚王放弃攻打计划,他讲了一个西瓜和芝麻的道理:
“楚国的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五百里,这就像彩车跟破车相比;楚国有个云梦泽,犀牛、麋鹿满地都有,长江、汉水里出产鱼鳖鼋鼍,算得上天下最富饶的了,宋国却是所谓连野鸡、野兔、鲫鱼都不出的地方,这就像好饭肉食跟糟糠相比;楚国有高大的松树、纹理细的梓树、D尽㈤木和樟树,宋国却连大树都没有,这就像锦绣衣裳跟粗布衣服相比。”
墨子所言,楚王未必想不到。楚王私心是想占点便宜,捡了芝麻又不丢西瓜,岂不更好?然而墨子的话也没有说完,西瓜是自己的,芝麻却是别人的,强占别人的,哪怕只是一点点,常常会付出自己整个的代价。
贪心不足的人,往往因小失大;私心太过的人,常常得不偿失。
目光远大的人,办大事,成大业,胸怀大目标,便不会被眼前的小利小惠所惑,便能够在西瓜与芝麻之间作出正确的判断。
秦破赵后,许多赵国人被迁往蜀地。有一些向秦的官吏求情,请求留在葭萌这些离故乡近一些的地方,惟有一个姓卓的没有这样的请求。他说:“葭萌虽为县衙所在地,但土地瘠薄。我听说,在岷山之下有一片肥沃的原野,生长着很多蹲鸱(一种芋,可以充饥),到死都不会挨饿。”于是,他就请求迁到了蜀地岷山下的临邛。在临邛,卓氏发现了丰富的铁矿,就依山冶铁,经营贸易,后来成为显赫的富翁。
大智大勇的人,才能获得巨大的成功;大谋大略的人,方能取得大利大惠。
大智大勇的人也有贪心不足的时候,目光远大的人也会有侥幸心理。这并不奇怪。关键是不要使贪心恶性膨胀,也不要为侥幸获利而自鸣得意。
2.小心被人当枪使
历来就有一种心甘情愿为别人当枪使的人,我们称这种人为走狗、鹰犬,这种人没有人格,没有自尊,专事倚强凌弱,仗势欺人,为正直的人所不耻。
这种人可鄙可恨,但不可惜可怜,可惜可怜的是未必情愿被人当枪使,却被人端着打来射去,成为替别人泄私愤、图报复的工具。
同一科室,张三和李四竞争科长,王五就会成为双方争着要用的“枪”,张三在王五面前说李四如何如何,李四在王五面前说张三怎样怎样,稍不留神,王五的枪管里就会不断冒烟,而他自己却全然不知子弹射在什么地方。
被人当枪使不会有好结果。张三上去了,李四会怪王五这人不中用;李四上去了,张三也会有同样的埋怨。此所谓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整人、害人的人愈多,被人当枪使的人也就愈多。被当枪使的人固然可怜,但也可恨,其恶劣影响并不亚于整人、害人的人。因为没有这一类人,阴谋诡计就不能得逞,搞阴谋诡计的人就会惶惶如丧家之犬。
要想不被人当枪使,则必须心胸坦荡,正直无私品性端正。则必须不营营以苟且,不妨清高一点,孤傲一点。任尔东南西北风,自有主张在心中。
要想不被人当枪使,则不能想着去使别人。指望把谁利用一下,指望踩着他人的肩膀爬上去,指望借他人之力以排除异己,这种人迟早会撞在别人枪口上的。
时时刻刻提防着被人利用,整天提心吊胆,惶惶不安,这种人其实最容易被人利用。神经过于紧张,心理就难以正常,看问题就会片面和偏激。心术不正的人往往会抓住这个弱点加以诱导,于是成了别人手中的枪还不自知。
3.欺人者必自欺
国人骂人常使用“狗”这个词,逼急了就来一句“狗×的”。
骂人固然不可取,但将人与狗联系起来似乎是有某种道理的。
狗的特性是见到富人就摇尾巴,见到穷人就狂吠,见到主子就温柔地像羊,见到看门人就凶恶得像狼。嫌贫爱富,倚强凌弱。
有一类人便与之有着惊人的相似。
这种人有一个绝招,在有用于自己的人面前,见人低一辈。明明年龄相仿,却叫对方“伯伯”或“叔叔”,有时在上司面前不易太直露,则见到上司的老婆叫“阿姨”,见到上司的子女叫“亲妹妹,亲弟弟”,来一个迂回包抄。唐朝有个人名叫安禄山,年龄与杨贵妃的爹差不多,却称这位唐玄宗的爱妃为“妈”,直乐得这位皇帝老儿心花怒放,委他以重任。结果正是这位口称“父皇万岁”的人起兵反唐,端了唐玄宗的老窝,险些让他丢了大唐江山。
这正是这类人的一个显著特点,卖身投靠,稍一得势就翻脸,反口咬人。今天喊你为天王老子,明天就会拿刀抹你的脖子。
所以,最具奴才相的人往往是最不可靠的人。奴才相是他的伪装,以博得正直善良的人们的同情,待时机成熟,就会疯狗般扑过来。
这种人最善于以貌取人。见到衣冠楚楚、道貌岸然的人,则点头哈腰,战战兢兢;见到衣衫不整或贫困潦倒的人,则盛气凌人,耀武扬威,摆出一副主子的派头,似乎忘了自己一分钟前还是奴才。
这种人尽管可以得意一时,但终究不会有好下场。以貌取人,使这种人看问题只重表面,认不清实质,必然目光短浅。如墙上芦苇,随风摇摆,今天向左,明天向右,毫无自己的意见和主张,终将一事无成。
这种人始终不明白人与人的关系,要么是心甘情愿被人欺,要么挖空心思去欺人。他们不明白人要有人格和尊严,不明白你尊重别人,别人也就尊重你的道理。所以在社会生活中,始终找不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
自欺可恶,欺人可恨,欺人者必自欺,切望每一位朋友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