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究竟是黑白还是彩色,纯粹是一种习惯性的看法。当你习惯看人生的黑暗面时,就会刻意去关注黑暗的那一面,而忽略光明的一面,那么自然就会被消极的世界所包围。多计算一下自己已拥有的,我们会发现每个人都是富人;多关注阳光的世界,就会发现万事万物都是那么光彩熠熠。
安贫乐道,静享人生
有人“将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当做追求目标,因为钱能带给人十分之九的安全感,可是钱再多也只是接近安全感,永远不可能满足安全感,狂追下去的结果,也不见得有什么幸福指数。
将自己眼前的生活完全交给工作,活脱脱变身成一个工作狂,最多也不过是个赚钱的机器而已;将自己的原则一降再降,硬生生地变成一个趋利者,最多也不过是财富的附庸而已;将自己的开销一减再减,活活地变成一个守财奴,最多也不过是个生活的奴仆而已。
我们努力赚钱,不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究竟有多少钱,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究竟更好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人们始终无法给出标准答案。
银行家在一个沿海小渔村碰到了刚刚靠岸的一艘小渔船,船上只有一个渔夫,却载着几条大的金枪鱼。银行家夸奖渔夫捕鱼的本领好,并且问他捕到这些鱼需要多长时间。渔夫回答说:“要不了多长时间。”
银行家接着问:“那为什么不多干一会儿,多捕一些鱼呢?”
渔夫说:“这些鱼足够一家人吃的了。”
银行家又问道:“那你剩下的时间都做些什么呢?”
渔夫说:“我睡个好觉,钓钓鱼,陪我的孩子玩耍,陪陪我的妻子玛丽亚,每天晚上我都会到村子里去,和朋友们吃吃饭,弹弹吉他。我的生活非常充实。”
银行家说:“我是哈佛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也许我可以帮助你。你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捕鱼,挣钱买一艘更大的渔船,用大渔船挣来的钱再买更多的渔船,你就拥有一支船队了。你不用再把自己打来的鱼卖给中间商,而是直接卖给加工商,或者自己做批发零售。你可以离开这个小村子,到墨西哥城,然后到洛杉矶、到纽约,让公司的业务发展壮大。”
渔夫问道:“但是这要花多长时间呢?”
银行家回答:“大约15~20年吧。”
“然后怎么样呢?”
银行家笑了笑说:“到时候你就可以申请上市,向公众出售公司的股份。你会成为富翁,拥有数百万财产。”
“数百万……然后怎么样呢?”
银行家说:“你就可以退休了。你搬到海边的一个小镇上,可以一觉睡到下午,钓钓鱼,陪孩子们玩耍,陪陪妻子,每晚到镇上和朋友们吃吃饭,弹弹吉他。”
渔夫回答说:“难道这些不是我现在就已经在做的事吗?”
银行家无言以对。
什么是衡量人生成功的标准,是财富、是权利,还是享受一份粗茶淡饭的宁静日子?其实,生活有时就是一个圈,无论得到了多少,最终还是像渔夫和银行家的对话一样,回到原点。因此,安贫乐道未必就是不思进取,与之相随的反而还会有一种安全感。
梁实秋在《雅舍小品?图章》中也说过,“安贫乐道的精神之可贵更难于用三言两语向唯功利是图的人解释清楚的了。”“安贫乐道”就是不要太奢侈,尤其在艰难困苦中,不要有过分的满足奢侈的要求。与其在名利的海洋中拼命挣扎,何不在满足的沙滩上安享人生!下面一个渔夫与银行家的对话,便隐含着此种深刻的哲理。
恰如其分地富有
人生的前途,荣华富贵并不一定就永久快乐,贩夫走卒也不是一辈子劳苦,一个人只要心安理得,恰如其分的地做其“本分”事,幸福就本本分分地停驻在你身边。
为人处世,穷而不乏,实属难能可贵的精神。毕竟荣华富贵常使人飘飘欲仙,而那些每天奔波劳碌的贩夫走卒,风餐露宿,看起来异常凄苦。但有了钱财和权利,未必总能给人带来快乐,烦恼也会随着名利袭上心头。反而是那些本本分分活着的人,每天做着恰如其分的事情,反而获得了幸福,因为他们或许物质上未能达到极大丰富,但精神却不匮乏。
《庄子?山木》中曾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庄子身穿粗布衣并打上补丁,工整地用麻丝系好鞋子走过魏王身边。魏王见了说:“先生为什么如此疲惫呢?”
庄子说:“是贫穷,不是疲惫。士人身怀道德而不能够推行,这是疲惫;衣服坏了鞋子破了,这是贫穷,而不是疲惫。这种情况就是所谓生不逢时。大王没有看见过那跳跃的猿猴吗?它们生活在楠、梓、豫、章等高大乔木的树林里,抓住藤蔓似的小树枝自由自在地跳跃而称王称霸,即使是神箭手羿和逢蒙也不敢小看它们。等到生活在柘、棘、枳、枸等刺蓬灌木丛中,小心翼翼地行走而且不时地左顾右盼,内心震颤恐惧发抖;这并不是筋骨紧缩有了变化而不再灵活,而是所处的生活环境很不方便,不能充分施展才能。如今处于昏君乱臣的时代,要想不疲惫,怎么可能呢?这种情况比干遭剖心刑戮就是最好的证明啊!”
庄子物质生活很贫穷,但是他的精神生活却并不贫穷。安贫乐道是庄子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世人的忠告。但正如庄子所说,贫穷并非疲惫,安贫乐道的人也并非没有精神内涵,不思进取。一个人物质上贫穷并不可怕,但一定不要使自己的心理贫穷,心理贫穷才是真正的可悲。庄子生活清苦,但是庄子的精神力量却散发出耀眼的光辉,他深谙快乐生活之道,心与物游,天真烂漫,这种贫穷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最富有。
对于贫穷,历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标准不同,忍受贫穷的能力也不同。对于贫穷有些人是不得不居于贫困,苦熬贫困,所以觉得贫困是可怕的,这是着眼于物质生活的贫困。还有一些人是甘居贫困,是借贫困的环境来磨炼自己的意志,这是自觉地忍受贫困。不仅注重自己的物质享受,还看重自己的精神修养,这才是积极地忍受贫困。
可是,贫穷毕竟不是什么幸福的事。每个人都希望改变贫穷的状况,但是急于求成或是用歪门邪道去脱贫,不是真正的忍贫,而不过是贪恋富贵罢了。那些贩夫走卒,奔波劳苦,虽然过着贫苦的生活,但他们享受着劳动的快乐和精神的充实,每一步地向幸福生活在迈进;那些满腹经纶的人,虽然积累学识非常辛苦,但他们可以用知识来创造财富,一样能飞黄腾达。相反,许多人心灵空虚,贪欲满腹,即使家财万贯,也未必能快乐,因为他们不知道知足常乐,不懂得心安理得,也就注定了他们得不到快乐,只能在欲望和痛苦的泥淖中苦苦挣扎。只有当他们舍弃对外物的欲望,懂得贫富皆是福,也就能心安理得地享受生命的自在与欢乐了。
别让金钱断送自己的幸福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历史上的众多典故,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都印证了这句话的真实性,对金钱的渴望、对物质垂涎、对幸福翘首……欲望太多,就演变成了贪婪。
贪婪好像一朵艳丽的花朵,美得你兴高采烈、心花怒放,可是你在注意到它美艳的同时,却忘了提防它的香气,那是一种让你身心疲惫却永远也感受不到幸福的毒气。从此,你的心灵因迷求而茫然,你的双眼因虚荣而模糊。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出身贫寒,在他创业初期,人们都夸他是个好青年。当黄金像贝斯比亚斯火山流出岩浆似的流进他的口袋里时,他变得贪婪、冷酷。身受其害的宾夕法尼亚州油田的居民对他深恶痛绝。有的受害者做了他的木偶像,亲手将“他”处以绞指之刑,或乱针扎“死”。无数充满憎恶和诅咒的威胁信涌进他的办公室。连他的兄弟也十分讨厌他,特意将儿子的遗骨从洛克菲勒家族的墓地迁到其他地方,他说:“在洛克菲勒支配下的土地内,我的儿子变得像个木乃伊。”
由于洛克菲勒为金钱操劳过度,身体变得极度糟糕。医师们终于向他宣告一个可怕的事实,以他身体的现状,他只能活到50多岁。医师们建议他必须改变拼命赚钱的生活状态,他必须在金钱、烦恼、生命三者中选择其一。这时,离死不远的他才开始醒悟,是贪婪的魔鬼控制了他的身心。他听从了医师的劝告,退休回家,开始学打高尔夫球,上剧院去看喜剧,还常常跟邻居闲聊。经过一段时间的反省,他开始考虑如何将庞大的财富捐给别人。
于是,他在1901年设立了“洛克菲勒医药研究所”;1903年成立了“教育普及会”;1913年设立了“洛克菲勒基金会”;1918年成立了“洛克菲勒夫人纪念基金会”。
他后半生不再做钱财的奴隶,喜爱滑冰、骑自行车与打高尔夫球。到了90岁,他依旧身心健康,耳聪目明,日子过得很愉快。
他逝世于1937年,享年98岁。他死时,只剩下一张标准石油公司的股票,因为那是第一号,其他的产业都在生前捐掉或分赠给继承者了。
人人都有,只是程度有深有浅。眷恋少者明白金钱买不到幸福,但沉迷于物质欲望之网的人被金钱束缚得越来越紧。
金钱于我们的生活而言,确实很重要,但金钱不是万能的。钱是我们生活的仆人,千万不要颠倒了位置,因为贪婪而成为它的奴隶。过多的金钱并非是一件好事,有时候反而会要了人的命。但是,如果把这种欲望变成不正当的欲求,变成无止境的贪婪,那我们就会无形中成了欲望的奴隶。欲望让我们为了权力地位、为了金钱而削尖脑袋向里钻。我们常常感到自己非常累,但是仍觉得不满足,因为在我们看来,很多人比自己的生活更富足,很多人的权力比自己大。所以,我们别无出路,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在无奈中透支着体力、精力与生命。
有一个人潦倒得连床也买不起,家徒四壁,只有一张长凳,他每天晚上就在长凳上睡觉。
他向佛祖祈祷:“如果我发财了,我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吝啬。”
佛祖看他可怜,就给了他一个装钱的口袋,说:“这个袋子里有一个金币,当你把它拿出来以后,里面又会有一个金币,但是当你想花钱的时候,只有把这个钱袋扔掉才能花。”
那个穷人就不断地往外拿金币,整整一晚上没有合眼,他家地上到处都是金币。这一辈子就是什么也不做,这些钱也足够他花了。每次当他决心扔掉那个钱袋的时候,他都舍不得。于是,他不吃不喝地一直往外拿着金币,屋子里装满了金币。
可是,他还是对自己说:“我不能把袋子扔了,钱还在源源不断地出来,还是让钱更多一些的时候再把袋子扔掉吧!”
到最后,他虚弱得没有把钱从口袋里拿出来的力气了,但是他还是不肯把袋子扔了,终于死在了钱袋的旁边,屋子里装的都是金币。
佛祖怜悯这个穷人,赐予他想要的财富,他却不能控制住自己内心的贪欲,装金币的袋子成了吸食生命的无底洞,欲望无穷,生命难保。
在物欲方面,凡是过分地追求和占有,都是贪欲,不仅造成心理上的负担,也为自己带来痛苦。所以物质方面的少欲知足,往往能够营造安定的心境和安全的处境。
金钱并不是能够满足人心灵的东西,虽然它能为人心灵的满足提供多种手段和工具,但在现实生活中,你不能只顾享受金钱而不去享受生活。过分耽于物质的享受只能让自己堕落,而享受生活能够使自己不断享受人生的幸福。
少计较,多发现美好
我们总是很难发现自己拥有了多少的快乐,因为我们总是觉得生活中的快乐那么少,其实是我们计较的那么多。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就会发现我们拥有了大把的幸福和快乐,他们就隐藏在你普通的生活中。
如果你能够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减少对生活中各种事物的苛求,很容易就能够发现快乐在身边。快乐不是你拥有了多少的财富,拥有了多少的房产,拥有了多少被人艳羡的珠宝,而是你能够在平常中任何的事物都得到的感触,这种感触在你生活的每一部分,他们都是点亮了你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