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9200000001

第1章 李时珍(1)

1.少年学医

李时珍,字东壁,号濒湖,明代正德十三年出生,湖北蕲州(今间接蕲春县)人。

李时珍的祖上是摇着铜铃走街串巷的铃医(走方郎中)。虽然李家世代行医,但没有多大名气,祖父在李时珍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

李时珍的祖父攒下了点钱,于是供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读书,并考取贡生,跨进儒林。但由于在乡试中屡试不第,便弃儒从医,继承祖业。李言闻饱读医书,因此医术大有长进,加之医德高尚,成了当时蕲州一带有名的医生。李时珍的母亲张氏,是一个贤慧的家庭妇女,由于身体虚弱,生了李时珍以后不久就病倒了。李时珍还有一个哥哥叫李果珍。

幼年时期的李时珍身体瘦弱,经常咳嗽发烧,他深深体会到生病的痛苦,立志长大后做一个像父亲那样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为人解除痛苦的医生。

可是,李时珍的父亲却另有想法。明代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李时珍5岁时,父亲便把自己的打算告诉儿子。一天,李言闻把儿子叫到跟前,告诉他说:医生这个行业虽然可供温饱,但是社会地位不高。自古以来就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所谓“医卜近贱”,在士、农、工、商四行中排在最末一等。历代史书里都把行医列在“方伎列传”里面,称之为“小道”、“贱业”。李言闻列举了李家祖上世代都是摇铃走街的铃医,社会地位低下,饱受歧视。李家从他起,为了摆脱低下的社会地位,学读书全力奋斗,想改变门庭,只是科举考试连连失败,才弃儒从医。李家从他起始由铃医晋升为坐堂医生,虽高了一等,还是不能与读书人家相比。他见李时珍聪颖,才智过人,便把求取功名、光宗耀祖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为了让李时珍立志奋发读书,李言闻给他讲了古代有名的医界大师的遭遇。

李时珍听完父亲的话后,便暗下决心奋发看书,同时,扁鹊的故事也让他终生难忘。

明代嘉靖六年,李时珍9岁,开始上私塾学习八股文,为日后的科举考试作准备。

做完功课,李时珍常替父亲抄写药方,跟父亲上山采药,认得了许多医书上记载的和没有记载的药草。遇到不太了解的,他都一问到底,直到弄懂为止。李言闻却责怪儿子,读书像这么努力就好了。但是,他仍旧满足了儿子的要求。只是不时提醒儿子,读书才是他的正业,不要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医药上面。可是,由于耳濡目染的关系,李时珍仍然对医学十分入迷。

李时珍捧着父亲写的《蕲艾传》在家里后院的药圃中看个没完。这个小小的药圃是父亲精心培植的。父亲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是蕲州一带的名医,后来曾经被推举当过太医院吏目,官不大,是个正九品,但也算国家的医官了。李时珍的父亲对医学有很深的造诣,著有《四诊发明》、药书《人参传》、《蕲艾传》等。父亲对研究药草具有浓厚兴趣,李时珍深受影响。

一天,李时珍蹲在药圃的一个角落里,专心地研究栽在墙角的蕲艾。他手捧父亲写的《蕲艾传》,对照药圃中的实物仔细观察。父亲著的书上对蕲艾的描述既准确又细致,与实物丝毫不差。李时珍想:自己以后做学问,也应该向父亲学习,一丝不苟。

由于父亲的著作中记述得十分详尽,李时珍越看兴趣越浓,决定采一篮艾叶回去炮制。他很快便采满一篮艾叶,突然脚底滑溜溜地,紧接着一条白花蛇突地从蕲艾丛中探出头来,李时珍惊得尖叫起来。

正在危急之时,父亲突然出现在李时珍身边,只见他从地上抓了一把泥沙,往白蛇身上一撒,那蛇立即瘫了下去,摆成之字形,接着父亲扬起药锄,一锄就把蛇头斩了下来。蛇身在地上扭动了一会儿,便再也不动了。

父子俩都松了一口气。李言闻拽着死蛇说:“这就是我常和你说的蕲州白花蛇。蕲蛇是我们蕲州的特产之一,与新艾、蕲龟、蕲竹齐名。由于当今皇上患有风湿病,指定要蕲蛇治疗。官府为了讨好皇上,命令百姓大量捕蛇,蕲蛇被捕得越来越少,如今要找到一条蕲蛇都很困难。为了向官府交蛇,老百姓苦不堪言,编了首民歌诉苦:‘白花蛇,谁叫你能辟风邪!上司索你急为火,州中大夫只逼我,一时不得皮肉破,积骨如巴陵,杀尔种族绝,白花不生祸始灭。’蕲蛇如今稀罕得成了宝了,现在我正好用它来制造咱们家传的白花蛇酒。这种酒可以治中风伤湿、半身不遂、口目歪斜、骨节疼痛以及陈久性的疥癣、恶疮、风癫等等。”

说着,李言闻从李时珍手里接过白花蛇,用钉子将蛇身钉在木板上,用小刀截掉尾巴,小心地剥掉蛇皮剔去蛇骨,然后,用药锄挖了一个坑,将蛇皮、蛇骨、蛇头和蛇尾放进坑中,并指着蛇头对李时珍说:“你看,这条蛇的眼睛还是睁着呢。蛇死后一般眼睛都是闭着的,唯有蕲州白花蛇死后眼睛是睁着的,这是辨别真假蕲蛇的办法。蛇头、蛇皮、蛇骨都有剧毒。剖完蛇后要将它们小心掩埋,以免伤人。捕到的蛇经过处理后,便可以用来炮制白花蛇酒了。来,我把祖传的制作方法教给你。”

父亲提着蛇,李时珍挎着竹篮,一起走进了他们家的药材炮炙房。

李时珍从记事起,就跟着父亲在炮炙房里学制中药,这一次,他向父亲学习制作祖传白花酒的方法。仔细观察父亲将白花蛇放在一个瓷体内,倒了一瓶糯米酒入内,用手把白花蛇反复用酒洗涤,直到糯米酒把它浸润得透亮,才把它放入一个小细瓷坛中,然后配药:羌活2两,当归2两,天麻2两,秦艽2两,五加皮2两,防风2两。用锉刀将药锉成细粉,装进生绢袋中,用麻绳扎紧封口,把它放进白花蛇的瓷坛中,再倒进一瓶糯米酒,用箬叶密封坛口。最后,父亲将瓷坛放入一个盛有水的大锅中。

李时珍仔细观看父亲制作的全部过程,并牢记在心里,他觉得炮制药材真是趣味无穷。先前还是那么可怕的毒蛇,经过加工炮制,几天以后就成了药效显著的药酒,简直不可思议。趁着兴致,他就在炮炙房里用采来的艾叶制药,于是,他再将父亲的《蕲艾传》看了一遍,默记下制药的方法。然后,将艾叶扬去尘埃、残屑,放进一个大石臼中,用一根木制捣杆捣碎,捣成艾茸后,去掉渣滓,再把剩下的白色艾叶捣成柔烂得像棉花为止。捣好艾叶,他找来硫磺末,加入艾叶中拌匀,然后,将艾叶、硫磺糊制成细条,装在一个簸箕中,拿到屋外放在屋檐下阴干,常用的硫磺艾便制成了。从这以后,李时珍常到炮炙房,帮助父亲炮制各种药材。为了不影响学业,他把书带进炮炙房,一面看书,一面学制药。

童年时代的李时珍,从采药、制药中,既感到制药的艰辛,又体会到制药的乐趣。父亲的一言一行,默默地影响着他,李时珍对祖国医学的知识是从父亲教导、阅读父亲写的书开始的。父亲写的《蕲艾传》不仅使他了解了家乡的特产蕲艾,还知道了家乡所产的蕲蛇、蕲龟、新竹等药材都是闻名天下的。尤其是父亲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作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李时珍。后来,李时珍在编著伟大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时,常常引用父亲写的书、父亲说的话。李时珍编著的《濒湖脉学》也是在他父亲著作上“选精择华”融汇己见而成的。李时珍的另一部著作《蕲蛇传》也是受父亲《蕲艾传》的影响,从而得到启迪撰著的。

父亲,成了李时珍走上医学道路的第一个启蒙老师。

2.求取功名

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李时珍12岁。经过几年私塾学习,他已经刻苦地把四书、古诗等课业读熟,并学习写诗,做八股文了。

第二年,蕲州知府周训看中了李时珍,将他选送到黄州去应“童试”。

李言闻带着儿子,来到热闹非凡的黄州府,李时珍无暇去观赏府城的风光,专心致志地应试。“童试”考两门,一为“四书义”(八股文),一为“试帖诗”。李时珍两门考试的成绩都属优秀,一举考中秀才。秀才,是科举考中的“生员”的俗称。凡考中生员的人,便跨入了儒林,在府、州、县学的学生名额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取得生员资格,便能进一步考举人、贡生、进士,一步步登上儒林的高峰。进士是朝廷选拔官吏的首选对象。全省会考中乡试第一名解元、全国会考中的第一名会元、殿试中的第一名状元,是历代文人在各级考试中追猎的目标。特别是状元,一中便会“夺魁天下”,是科举中的最高荣誉,是士子们追求的最高目标。

李时珍13岁中秀才,少年得志,前程似锦,父亲感到莫大的欣慰。他及时告诫李时珍:“中了秀才固然可喜,但距离举人进士的目标还差得很远。”他要李时珍奋发努力,去参加在武昌举行的三年一届的全省统考。

明代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16岁的李时珍兴致勃勃地跟随李言闻,坐船逆江而上,来到省城武昌,参加三年一度的全省统考——乡试。这三年来,他勤奋好学,饱读诗书,由于他生性聪慧,记性很好,读书过目不忘,已经把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做起文章来也头头是道,常得到父亲赞许。父子俩都有必胜信心,举人似乎已是唾手可得。

发榜的日子终于到了,父子俩早早起床,赶到书院的大门外。大门外的广场上早已人山人海。秀才们和他们的亲属都在这里翘首等待。李时珍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在广场上站着等了1个多时辰,书院的官差才打开大门,将一张张黄榜张贴在大门外的粉墙上。

闹哄哄的广场顿时变得寂静下来,千百双眼睛都在搜寻着自己或亲人的名字。李时珍踮着脚尖,目光从攒动的人头上扫视过去,只见告示上密密麻麻的黑字。他在黑字中粗略地搜寻了一遍,没有发现自己的名字,心中一阵发紧。他赶紧从头到尾,一个一个名字地细看起来,没有自己的。他仍然不甘心,又从后面往前仔细地一个字一个字地看,再从前面往后先找到李字,再仔细看李后面的名字,直到看得两眼发花,仍然没有发现自己的名字。父亲叹着气硬把他从人堆里拉了出来,他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名字怎么会没有。

李时珍垂头丧气地跟在父亲身后,回到了客栈。面对着无精打采的儿子,李言闻强压下自己心头的失望,鼓励儿子道:“考举人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有的人考到六七十岁才中举,你还年轻,下次乡试时,也才19岁。我们收拾书籍回家去吧!苦读3年,再来应试!”

3年之后,李时珍仍由父亲陪同,再次上武昌参加乡试,这一次又以失败告终。父亲送儿子回家以后,掩饰不住失望的心情,愤愤地离家行医去了。

6年面壁的劳累,科举失利的苦恼,困扰着李时珍,他病倒了。他患的是当时叫“骨蒸病”的肺结核,咳嗽不止,时而咳出血来。他全身发烧,身上火燎燎的,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新过门的妻子吴氏急坏了,不知如何是好。李时珍找来医书翻阅研究,自己开了药方,吃遍了柴胡、麦门冬、荆介这些书上说能治骨蒸病的药,谁知病情不见好转,反而越来越重了。

幸亏这时父亲行医回来了。父亲听妻子张氏说儿子患了重病,马上进屋探病。父亲望着脸色憔悴的儿子,心里十分难过,怪自己不该在儿子生命攸关的时刻外出,使儿子的病拖了1个多月没有得到很好的医治。他赶紧摸了摸儿子的脉,虽然脉息如疾雨沾沙,病蚕食叶,涩而无力,但无死相,还有希望。他忙坐下来仔细探视。李时珍看着父亲为自己诊病,眼睛一亮,他知道自己有救了。李时珍从小就佩服父亲的医术,他在10岁前,身体十分虚弱,全靠父亲用药调养,10岁以后身体才好起来。父亲摸脉以后,询问儿子这1个多月来吃了些什么药。

李时珍把自己开的药方给父亲看,父亲摇了摇头:“错了,错了!柴胡虽是治劳乏羸弱之药。但劳有五劳。若劳在肝、胆、心,是必用之药;或者,脾胃有热;或者,阳气下陷,柴胡也是引清气、退热的必用药。但是,惟有劳在肺、肾者,不可用柴胡。你既有肺热,又在病中新婚,肾劳而虚。此二者柴胡都是禁药,难怪你的病势越来越沉重。”

父亲说完,立即开了一个药方,只有黄芩一味药。李时珍心中好生奇怪,但也不敢多问。

说来也怪,吃了父亲开的药,第二天烧就退了,咳嗽也好了些。又喝了几天父亲开的黄芩汤,竟能下床行走,咳嗽病也痊愈了。

李时珍想起自己从小对医药就抱有极浓厚的兴趣,父亲一味黄芩治好了自己患了1个多月的沉疾,使他对父亲的医药学佩服得五体投地。想到考场上的失利,他不由得萌发了学医继承祖业的念头,但被父亲断然拒绝。父亲严厉地告诫他:“科举虽然两次受挫,但不能垂头丧气,还要作最后的努力,你天资聪慧,再苦熬3年,一定能功成名就。”

李时珍望着父亲坚定的信念,听到那不容商量的口气,只得叹了一口气,不作声了。为了李氏家族的荣誉,为了改换门庭,他不得不收起学医的念头,再苦斗3年作最后一次拼搏。

3.弃文从医

明代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一个秋天月夜,在浩淼的长江上,一叶孤舟顺水漂流。李时珍和父亲坐在船头,喝着闷酒。李言闻望子成龙的科举梦又一次破灭了,他想不通儿子才华四溢、满腹经纶,竟然不为主考看重,落得个榜上无名,第三次赴武昌应乡试,仍然失败而归。

李时珍看着父亲面色憔悴、神情沮丧的样子心里很不好受。为了转移父亲的情绪,他把一直藏在心里,已经思考多时的医学问题谈了出来。他对父亲说:“《孟子·告于篇》上讲:‘心之官则思,’《内经》上也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这两部书里都是说,心脏是主管人的思维活动的。儿仔细思考了这个问题,觉得不对。本来,《内经》上说过,‘脑为髓之海…… 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疫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按这种讲法,是人脑主宰我们的视觉、听觉和运动器官的。再往深处想,我们思考问题时,是心在想,还是动脑子想呢?读书读久了,是头昏头痛,还是心昏心痛呢?显然这主要是前者。所以,儿以为,脑才是六神之府,思之官。”

李时珍这番独出心裁的言论使父亲颇为震动。《内经》是祖国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产生于战国和秦汉之间,它运用精气、阴阳、五行学说,总结和阐述了中医的基本理论,两千年来中医理论的发展,可以说都起源于《内经》。《内经》上提出的心是思之官,千百年来有学问的人都视为真理,医经、儒经都这么叙说。儿子却敢向传统挑战,提出怀疑,真不简单!李言闻并不保守,他仔细一琢磨,儿子所说何尝没有道理。李言闻不由得感叹:“真是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我这几年来,天天督促儿子面壁苦学,尽了最大努力,发奋读书,几乎丢了命。但是,老天不遂人意,3次应试都名落孙山。万万没有想到,儿子仅凭着家族的影响,自己平时关于医药学有意无意随便说说,就记在心里,对‘心之官则思’竟动了脑筋,作了如此深刻的见解。自己行医数十年,也曾著书立说,但对于这么重大的医学问题,却从未产生疑虑,真是庸才!儿子果然聪明颖悟,才智过人,勇于探索。其实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既然儿子在医学上能够如此钻研,何不让他跟着我学医呢?别让他像我那样了,为了科举白白耗费了青春,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同类推荐
  • 温柔的血腥:剖解帝制时代的十一位太上皇

    温柔的血腥:剖解帝制时代的十一位太上皇

    唐代学者颜师古对“太上皇”解释道:“太上”,极尊之称也。皇,君也。天子之父,故曰皇;不预治国,故不言帝也”。也就是说.它不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而是封建皇帝对其父亲或退位皇帝的极端尊贵的称号。正是如此,在我国漫长的帝制时代中,皇帝前后递嬗,有数百人之多,但真正做太上皇的却只有寥寥数人。原因很简单,皇帝宝座的诱惑力任何人都无法抗拒,一个人一旦坐上这个宝座,就不肯轻易下来。一般而言,帝制时代的皇帝们大抵有三种命运:要么病死于龙榻,要么被外来的武力赶下台.要么是活着让出皇帝宝座。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心理大师:弗洛伊德(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心理大师:弗洛伊德(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科学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科学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科学家成长故事》精心挑选出古今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成才故事,以简明、流畅的语言展示了他们光辉的一生。他们有勤奋的头脑、不屈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如同历史天空的启明星,永远被人们所追求和敬仰。我们应当以他们为榜样,从他们的经历中汲取教益,提高自身素质,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 张爱玲·她从海上来

    张爱玲·她从海上来

    难以忘怀的旧上海,还有那让人沉醉的男女情爱是张爱玲带给我们的印象。本书将把张爱玲的人生细细解读,佳人不再,岁月依旧。
热门推荐
  • 神箭传说

    神箭传说

    一场延续了十年的战争随着匈奴王庭的覆灭终告结束,天下却并没有恢复人们意想中的太平盛世,一场更大的战乱悄然降临到了立国百余年的大陈帝国。揭杆而起的贫苦百姓、据险而守的亡命大盗、不甘覆灭的匈奴残余、力图复国的前朝遗族、大权在握的权臣大将、觊觎中原的四方夷族、忠于帝国的贤臣良将……一时间群豪并起,纷纷为自己的理想而舍命相搏。乱世英雄出,卧虎藏龙的神州大地再度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没有人再可以置身事外.----------------
  • 纨绔皇后

    纨绔皇后

    据说…这位丞相府的纨绔千金不学无术,作恶多端,遭万人鄙夷。这千金锲而不舍的追求当今皇上,遭其厌恶。一个月前,因为嫉妒,打伤夏将军的妹妹,夏将军替妹报仇,PK中她不幸坠马掉落臭水沟。醒来之后,迎来的却是另一个全新的女人,一个来自现代的金融高手,冷静沉着,风采飞扬。一道圣旨,纨绔千金入宫为后。当面对皇帝三番四次的冷嘲热讽,厌恶冷落;当后妃们为一个男人暗地杀得你死我活之时。身为皇后的她,却淡然一笑,只要不惹上她,一切都好谈!宫斗,朝权,天下,步步为营,惊心动魄。商界,风云再起,斗智斗勇,一代商贾强大崛起;江湖,群雄逐鹿,惊涛骇浪,魔教女枭重现江湖,一袭红装凤临天下。又有谁知,如今黑白魔三道之主,竟然是曾经三龙争夺的纨绔皇后?【片段一】啪啪啪,一连几十巴掌连续打在了四大嫔妃脸上,她吹了吹手,嘴角勾起一道邪魅的笑容,说道:“记住,本宫没兴趣跟你们争那个男人,谁爱谁拿去!”俊美的皇帝阔步走来,怒吼:“大胆!”“臣妾擅自殴打妃子,罪无可赦,请皇上赐臣妾一纸休书!从此不相往来!”她转身对视那双黑眸,坚决的吐出。她退下凤袍,卸下凤冠,朝着地上地丢,只穿着单薄的单衣和光着脚丫朝着冷宫的方向走去,只留下错愕的眼睛和那失了冷静的黑眸。【片段二】“恭喜小姐,是龙凤胎。”她支起身子,看了摇篮里的孩子,皱了皱眉,“为何他们看上去像是在敌视着对方呢?”两婴儿瞟了他们的母亲一眼,继续相互瞪着眼睛。——小偷!别想逃!——你这个死条子,要不是你,我也不会穿越!——就算是穿越了,我也要将你绳之以法!——屁啦!的确,他们便是二十一世纪穿越而来的小偷与警察,命运让他们成为了龙凤胎。【片段三】某宅院的门口站着一对长相十分相似的龙凤胎,正气鼓鼓的瞪着对方,就像是对峙的仇敌。“小偷!你是不是又偷了娘的钱?你真是死性不改!”小男孩指着小女孩吼道。小女孩悠哉靠着门框,挑了挑眉,“条子!有帐一会再算,先解决这个!”两小孩同时看向眼前的男人,默契的异口同声道:“你找谁?”“找沈梦璃!”“抱歉的告诉你,你来晚了,我们的三个爹爹都在里面陪着我娘。”“你说什么?”“这位大叔,我哥说的对,除了三个爹爹,还有五个预选爹爹都在陪着我娘。”“请回吧!”兄妹俩同仇敌忾的说道,完全打破了之前敌视的场面,“别来打扰娘亲为我们选爹地,要不我们就不客气了!关门,放狗!”
  • 走进微生物(生命百科)

    走进微生物(生命百科)

    缉拿传染病的元凶抗菌良药青霉素的发明走进微生物生物分界林耐研究分类系统时,将生物分成了两界:植物界和动物界。但当显微镜应用于生物学后,人们发现了更多新的生物,细胞间的一些微小差异也被一一识别。这样,两界系统也就不再适用。
  •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不着寸缕的美少年注视着匍匐在眼前的有翅爬行类,那自踏上异界土地以来一直紧闭的唇线开始变换,声音出现在幽暗的意识空间。“判定计划主导及相关人员全数死亡,与地球方面联络完全中断。进入自行行动模式。变更登录名为预定完全体【李林】。结合当前情况,自主选择任务B4。”有了李林这个名字的少年顿了一下,声音仿佛带上了地狱最深处的冰霜寒意。“渗透、侵入低程度文明,将其殖民地化,地球化。”一个最终兵器少年,在魔幻的异界闻到了相同的味道——战争。于是,他开始继续自己的使命。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女杀手穿越成间谍:凤倾天下

    女杀手穿越成间谍:凤倾天下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前生是杀手,后世是间谍。生死轮回,依然是他人手上操控的一枚棋子!勾心斗角,步步为营,到头来,不过是镜花水月一场梦。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悍妃无双:王爷给跪了

    悍妃无双:王爷给跪了

    不甘被渣男利用,薛黎选择同归于尽!谁知,睁开眼来却发现自己没死!没死苦啊!王爷好腹黑!国公好阴险!庶母庶妹好卑鄙!不怕,不怕,姐有异能,姐知前世了今生,武将下马问生死,文官下轿问前程!腹黑、阴险、卑鄙……来吧,来吧,统统滚到我的碗里来!
  • 丘吉尔大传

    丘吉尔大传

    没人怀疑丘吉尔是20世纪英国乃至全世界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是超群的政治家、雄辩的演说家、杰出的外交家、天才的画家、“现代坦克”的发明家、荣获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费油传奇色彩的战争英雄。一生傲视群雄的斯大林由衷地这样评价他的盟友兼对手丘吉尔:“他是人类一百年才会诞生的一位大人物!”美国总统肯尼迪更是把丘吉尔视为心中的英雄,他一生致力于研究效仿丘吉尔。本书不仅介绍了丘吉尔一生的传奇经历,更有他为人处世、领军治国的技巧和谋略,内容丰富,史料翔实,评价客观,值得一读。
  • 霸宠,限制级小妻

    霸宠,限制级小妻

    苏茗发誓,她看到眼前这个雕塑般近乎完美的裸男背影,纯属意外,真的!★★★二货版简介★★★苏茗和死党说:“如果上天愿意再给我一次重来的机会,我一定......只看三十秒,三十秒一到,立马转身离开!绝不拖沓!”总之,她一定不会让那该死的霸道男人发现自己!更不会再给自己一不小心滑倒,然后狠狠向他扑去的机会!更更不会给自己一嘴巴啃在人家屁股上,并顺手用唇膏将对方爆了的机会!死党问:“口感如何?”苏茗:“......”但其实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正剧版简介★★★她空有苏家二小姐之名,却处处受尽冷落,住阁楼啃馒头,只因头顶被烙上了“小三之女”四个大字。明眸再睁......她还是苏茗,却已不是苏茗,不管你是亲爹不是亲妈打她?她不还手,可下一秒就让你变猪头脸,保证亲妈见了都不认得你!骂她?她受着,可转眼流言散布,比尖锐的侮辱更让人无法忍受!设计她?呵,老娘一定会让你知道,花儿为什么那样红?!于是乎,世界乱了.可那个罪魁祸首却躲在暴风泉眼好不恣意。一边抹着泪眼扮无辜,另一边数钱数到手软。不过苏茗始终坚持一个无上的原则——低调,低调做人,高调赚钱。可自从她将那个男人看了、啃了、插了。宁静不再,尤其是看着手边那两本红艳艳的结婚证,苏茗知道,乱x的后果很严重......要知道,他,是谁?!★★★噔噔噔噔,精彩片段抢先看★★★【片段一】:某女人坐在太师椅上,好不傲慢地看着来人,久久才道:“原来是邵总啊!幸会幸会。”邵擎一:“说正事!”苏茗:“邵总果然痛快,那就算邵总一个友情价吧!”话落,苏茗比划了五根纤细的手指,附赠一枚好不甜美的笑容。“成交!”邵擎一冷笑着转头,吩咐道,“来,给苏小姐开一张五百万的支票。”苏茗:“喂!我说的是五千不是五百!”邵擎一:“是五千万啊,不过其中的四千五百万算是你给我封口费,苏家二小姐?”“好!”某女咬着牙关挤出一个字!而某男的“欺压”,才刚刚开始......【片段二】:苏茗:“邵总,今天的晚宴宋家大小姐也会去哦。”邵擎一:“嗯。”苏茗:“人家宋家大小姐模样俊,脾气好,还是留洋回来的呢。可是出了名的大家淑女,而且我听说.”邵擎一:“说吧,这次我被卖的筹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