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900000005

第5章 起锚:引领船的航向 (3)

起锚远航,开拓新的市场领域

一位企业管理咨询专家在讲述“公司船”这个理念时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你的船总是拴在码头上,那么,无论你怎样转动船舵都无济于事——你的船哪儿都去不了!”这句话真是一句至理名言。任何一个经营者要想把企业做大、做强,就要起锚航行,探索新的领域,找寻更好的发展机遇,而不应该总是把船“拴在码头上”,固守着自己的一点领地,停滞不前。

摩托罗拉公司的成长历程就见证了这一点。回顾公司在世界的发展,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斯托夫·高尔文认为正是不断地创新,开拓新的市场领域才造成了摩托罗拉公司今日的辉煌。

“1986年,我跟随父亲访问中国三个星期,走了一些地方,看到中国正在寻求更快的发展。通过这次访问,我们意识到与中国人民建立一种密切的伙伴关系是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的,并且对摩托罗拉的生存与发展是不可或缺的。”

1992年,摩托罗拉经过一番考察及评估之后,出资12亿美元在天津开发区注册成立了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

十多年过去了,如今摩托罗拉在天津投资已达34亿美元,建有六家现代化高科技工厂,生产手机、芯片、半导体、双向对讲机、基站和手机配件等产品。在天津成立了亚洲通讯产品和半导体集成生产中心两大基地。天津已成为摩托罗拉在全球主要的生产基地之一。

摩托罗拉公司这艘巨船找到了中国市场这块广阔的海域,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如果当年摩托罗拉公司惧怕中国这个未知的“海域”,不愿承受开拓市场的风险,它能把握住如此大的机遇吗?

创新和开拓是每一个企业发展壮大必不可少的动力。虽然对未知市场的恐惧会给你带来暂时的烦恼和痛苦,但是,如果你不改变的话,你的企业之船可能就会在大海里沉没,所以你就不得不继续向前行进。你完全有能力开拓一种全新的市场空间,然而太多的时候,你却没能做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你对自己的能力还没有足够的把握,因此就不可能将这种开创性的精神力量发挥出来。每个人都蕴藏着无穷的力量,而只有当你被赶到海里,挥动双臂,奋力划桨的时候,这种力量才能激发出来!

约翰逊是美国一家电气公司的市场总监。

他原来是公司的生产工人,1992年的时候,他主动请缨,申请加入营销行列。当时,公司正在招聘营销人员,经理便同意了,而且各项测试显示他也适合从事营销工作。

那时,公司还很小,只有三十多个人,面对着许多要开发的市场,而公司却没有足够的财力和人力。因此,他只身一人被派往南方的一个城市——其他市场也只派出一个人。在这个城市里,约翰逊一个人也不认识,吃住都成问题,但心中对企业的忠诚以及对工作机会的珍惜使他丝毫没有退缩。没有钱乘车,他就步行,一家一家公司去拜访,向他们介绍公司的电器产品。他经常为了等一个约好见面的人而顾不上吃饭,因此落下了胃病。他租住的,是一家人闲置的车库,由于只有一扇卷帘门,而且没有电灯,晚上门一关,屋子里就没有一丝光线,倒有老鼠成群结队地“载歌载舞”。那个城市的春天多有沙尘,夏天经常下冰雹,冬天则经常下雨,对于一个贫穷的推销员来说,这样的气候无疑是沉重的考验。有一回,约翰逊差点被冰雹击晕。更糟糕的是,公司有时连产品宣传资料都供不上,约翰逊只好买来复印纸, 自己用手写宣传资料,好在他写得一手好字。

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人不动摇是不可能的。但每次动摇时,约翰逊都对自己说:我必须忠诚于这份工作,不能抛弃它。一年后,派往各地的营销人员回到公司——当然,其中有六成人员早已不堪工作的艰辛而悄无声息地离职了——约翰逊的成绩竟然是最好的。

在市场竞争中,最好的蛋糕永远是下一块。那些富有开拓精神的员工自然得到最好的回报,三年后,约翰逊被任命为市场总监,这时,公司已经是一个上千人的中型企业了。

企业的发展要靠每个人不断地努力进取,开拓新的市场领域,这种开拓精神意味着一种永不满足的追求,也就是说,现代企业员工的开拓精神是同其强烈的成就欲望和事业心密切相连的,它们内在的进取精神是一致的。当著名的世界球王贝利踢进了第1 000个球之后,记者围上来问:“你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贝利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踢进第1001个球!”可以想像,当贝利踢进第1001个球,他仍会不假思索地说:“踢进第1002个球!”这就是一种永不满足的追求。现代企业员工的开拓精神,同贝利“踢进第1001个球”的回答,具有相同的意义。

主动创新,引领企业航向

企业经营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每一家企业都需要用常新的眼光关注这个世界的动态,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谋求拓展。只有不断地创新,企业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得到发展;不创新,企业就没有生命力。

创新推动企业的发展已成为当前诸多企业的共识。2003年初,通用电气公司将其格言改为——“拓展想像力”,该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杰弗里·伊梅尔特将创新作为最优先考虑的事情。专家指出: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创造力、创新和想像力推动世界发展的时代。”

创新不仅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而且也是企业生存的一项重要法则。在硅谷,每年都有近90%的创新公司破产。所以,企业和企业家信奉“世界属于不满足的人们”这句格言,很少陶醉在已有的成就之中,而是善于忘掉“过去”,面向未来,勇于变革。惠普公司原董事长兼CEO卢·普拉特说: “过去的辉煌只属于过去而非将来。”未来学家托夫勒也曾经指出: “生存的第一定律是:没有什么比昨天的成功更加危险。”比尔·盖茨反复向员工强调“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意在使员工保持创新的紧迫感。葛洛夫也有一句名言,即“唯有忧患意识,才能永远长存”,并说英特尔公司一直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懈怠,“让对手永远跟着我们”。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理念赋予这些企业一种创新的紧迫感和敏锐性,使企业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新能力。

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不创新,就死亡。”他这句名言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真实写照。现在,有许多企业都用不断创新来保持自己的优势。杜邦公司最大的成功经验就是发扬不停顿精神,不断开发新产品。以创新著称的3M公司更是不轻易扼杀一个设想。3M公司新事业开拓小组的所有组员都是自愿加入的,他们有高度的自主权,即使是对那些无法马上得到认可的创新,员工也可以花掉15%的工作时间对自己的创新进行论证。要创新就必须容忍失败。在3M公司,只要小组达到公司的绩效标准便可得到奖励,即使失败了,公司也保证小组成员原来的职位和待遇。 “只有容忍错误,才能进行革新。过于苛求,只会扼杀人们的创造性。”这就是3M公司的座右铭。任何异想天开、离奇的想法在3M公司都能得到理解和宽容,科学的设想在3M公司总能找到归宿。3M公司董事长威廉·麦克唐纳更是明确表示:“企业主管是创新闯将的后台。”公司每年都会举行隆重的仪式,将最具有创造力的员工吸收到公司的“科学院”里,全体同行都会到场为他们喝彩。

创新是企业前进的动力。作为公司船的主人,我们不仅要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而且还应当勇于打破常规,用创新引领企业的航向。比尔·盖茨说:“在微软,一个优秀的人才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必须能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勇于接受新知识,不断创新。”

2002年6月,人才济济的微软公司聘请两位极富创新精神的少男少女做顾问,并让他们参与公司里最为核心的“下一代知识工人”项目研究。

有些人觉得微软这种做法有些“另类”,但细想起来,这种“另类”却意味深长,发人深省。

因为微软公司招聘的少男少女绝非等闲之辈。他们是少年电脑天才。首先,他们对电脑非常痴迷,情志专一,功利之心淡薄;其二,他们感觉灵敏,思想活跃,不囿于成人经验,不固守一定模式,不遵循固定之规。他们的脑子里能源源不断地产生各种奇思妙想。所有这些都是微软求之不得的。

微软很重视员工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比尔·盖茨曾多次说过:“在高科技领域,用人之道并不在乎年龄、阅历。微软讲究的是开拓创新能力。空有经验而没有创新能力,只有墨守成规的工作方式,这不是微软提倡和需要的。”

在A公司,职员杰克是公认的好同事,年年工作量都名列前茅,可是两次晋升的机会都没有他。先后提升的两个同事资历没他深,工作量也比他少,不用说他心里当然不服,其他同事也为他愤愤不平。公司经理知道后和他们讨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杰克虽然工作态度很好,踏实肯干,但是从无创意,在市场变化环境中,只有踏实肯干是不够的,思想古板只会使市场停滞不前,这样最终只会被淘汰出局。

思想无创意不能不说是个遗憾,杰克只能被动地等待组织上分配工作,从不主动出击,而别人即使工作没有他那么踏实,却有开创性,积极主动地向市场找需求,所以毫无开拓精神的杰克不被晋升是自然的事,只好自认委屈了。

在现代公司里,老板对于每个员工的考核,不再仅仅局限于专业技能的优劣。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员工更受老板的器重和青睐。

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只是抱着坚守本职工作岗位的态度,因循守旧,缺乏创新精神,认为创新是老板的事,与己无关,自己只要把分内的事做好就行。

这种想法实在不妥。作为公司船的主人,员工应当将创新视为自己的责任,主动引领企业的发展方向。

同类推荐
  • 打造成功第一印象

    打造成功第一印象

    本书先从影响第一印象的基本因素:穿衣打扮和言行举止讲起,接着又剖析了对第一印象起根本作用的自身修养、生活习惯和人格特质因素,并在情景第一印象中,阐述了各个场合的具体应对,具有实际操作性,相信读者一定会从中受益。
  • 你也能成为奥巴马

    你也能成为奥巴马

    他是黑人,出身卑微,父母离异,当过街头混混,吸过毒,打过架,如果需要找一个反面教材,从前的他就是最好的例子。但是,厚积薄发的奥巴马用亲身经历告诉人们,只要改变就有成功的希望。任何一个成功的人都是一个优秀的推销员,自己就是最大的商品。
  • 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0条人生经验

    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0条人生经验

    本书精心为青少年总结了100条经久实用、深刻睿智的人生经验,每一条人生经验都以精彩独到的哲理点拨,挖掘人生深层的内涵,揭示了人生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让青少年在更有信心和勇气去追求梦想;在遭遇挫折和感到无望时,能从中汲取力量;在迷惘和失落时,能从中获取慰藉……
  • 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弱点

    美国“成人教育之父”戴尔·卡耐基所著的《人性的弱点》,汇集了卡耐基的思想精华和最激动人心的内容,是作者最成功的励志经典,书的唯一目的就是帮助解决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如何在日常生活、商务活动与社会交往中与人打交道,并有效地影响他人;如何击败人类的生存之敌——忧虑,以创造一种幸福美好的人生。
  • 做好工作并不难

    做好工作并不难

    本书包括“职场生存之道”、“与上司相处之道”、“职场晋升之道”、“职场人际关系”、“职场心理调节”、“职场仪表与言行举止”、“职场陷阱与潜规则”、“跳槽与维权”等内容,旨在使“职场中人”有所领悟,知所进退,扬长避短,随心如愿,在职场这个“江湖”中如鱼得水,如虎添翼,一路顺畅,万事亨通。
热门推荐
  • 仙子请留步

    仙子请留步

    仙踪飘渺,无人得见,滚滚红尘,何人不欲长生。仙,有之,无之?纵然大道无情,又岂能挡住众生不度轮回之愿。登浩瀚云海,临九幽之地,或问道求长生,或逍遥于天地。何谓长生?何谓成仙?天地之间一股青烟。
  • 毛泽东这样学习历史这样评点历史

    毛泽东这样学习历史这样评点历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毛泽东读史说史,在于适当的应用。他一生走遍大江南北。解放以后,每外出必自备中国地图,找好路线和方位;每在一处会议,就要向所在地的图书馆查阅大量图书;每到一地,还要查阅地方志和有关本地历史文化书籍,和当地人员畅谈、作情感交流。这也是读史的别致处,也是他不断深化自己研读历史的一个方法。毛泽东对历史的评说,虽然很多是片言只语,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闲话,但却能折射出这位历史人如何运用历史,恰到好处。
  • 改法(稻盛和夫拯救日航的40项意识改革哲学)

    改法(稻盛和夫拯救日航的40项意识改革哲学)

    本书详细地披露了日航复兴过程中大量鲜为人知的幕后细节。本书作者历经一年时间,听取了稻盛和夫名誉会长、大西贤会长和植木义晴社长等多位人士的真实声音。并采访了从集团公司的职员、飞行员、客舱乘务员到地勤工作者(负责行李和货物的装载)、航行管理者等涉及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他们为日航的崛起挥洒汗水,贡献了一己之力。从他们的话语中,我们逐渐了解到,意识改革究竟以何种形式渗透到他们的内心并使之发生变化。日航的重生看似是个奇迹,其实这并非意外。从职员到董事,每个人内心的变化,以及意识、行动、组织和企划的变化是实现其快速崛起的关键力量。
  • 当年遇见你

    当年遇见你

    很多年前,我遇到了你;很多年后,分别后的我们再次相遇。你说,这世上最美好的事是什么?我说,莫过于,我爱的人恰好在我爱着他的时候也爱着我。当年遇见你,从此我便陷入爱你的漩涡不可自拔。如果这次再遇见,那就不要再分开了。这不是最美的单思,只是恰好在我爱着你的时候你也爱着我。
  • 责任比黄金更重要

    责任比黄金更重要

    此书是一本完整阐释责任意识的权威读本,是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提升责任感,树立完美职业精神的必读之书。《责任比黄金更重要》结合员工的工作实际,用大量生动翔实的材料和案例,详细阐述了责任的重要性,倡导人人负责的企业文化,目的在于培养企业员工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 魔鬼说服术

    魔鬼说服术

    魔鬼说服术中没有故弄玄虚的夸夸其谈,也没有太多的卖弄嘴皮子的花招,而是呈献16个非常实用、实在的说服法则。这些法则,让你变得游刃有余,让他人按照你的方式去想或者去做时,感觉很好,很自然,心甘情愿!从不经意的细节入手,教你在第一时间攻破人心,运用最恰当、最巧妙、最有针对性的说服技巧。牢牢抓住人际交往的主动权!
  • 家长的革命

    家长的革命

    一个有勇气改变自己的家长,才有能力改变孩子。这是一本孩子最期待家长读的书,社会最希望家庭读的书。著名教育专家崔宇倾情写作;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教授赵忠心、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主席海飞,清华、北师大等十几所名校教授、博士联袂推荐。
  • 桃花无意惹邪君

    桃花无意惹邪君

    穿越异世附身刺客之身,几经周折却将心失落;奈何天意弄人,一朝身世揭露,却没想到引发的却是另一个惊天的阴谋。为救他,她不惜以身犯险,待到尘埃落定之时,却已是……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死鸳鸯,再相遇

    死鸳鸯,再相遇

    她与他还真的做了一对死鸳鸯,该死的老头给的什么破玉啊,却让她与他在陌生的未来重新相遇,揭开的不是当年的秘密,揭开的是刻骨的伤痛,那个叫什么左冷的,简直是个恶魔,那个叫什么亚虐楠的,说她身上有什么?蝴蝶印记?穿越过来的身体却隐藏着天大的秘密,一旦被发现,她就有生命危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