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700000055

第55章 泰山石刻—中华民族文化的缩影

分布范围:山东泰安境内岱庙、登山盘路两侧、岱瑛、后石坞及王母池、普照寺、三阳观、玉泉等寺观内外

石刻年代:自秦朝至今,前后延续2200多年

考古地位:具有极高的美学、史学、文献学等方面的价值

泰山石刻兼容并包

泰山为五岳之首,泰山石刻更是因其无可比拟的历史、书法价值成为世界名山之最。据不完全统计,泰山现存各类石刻6200余处,分为碑、摩崖、块石、墓塔、经幢、墓志、匾额、牌坊、石柱和桥、亭等11类载体。从石刻的年代看,泰山石刻囊括了自秦始皇至今的历代石刻精品,前后延续达2200多年。这些石刻中,很多出自重臣或名流之手,甚至有帝王亲制,品位高雅、制作精巧,是民族文化发展概况的载体。从泰山石刻铭文中既可以看到秦始皇统一天下时的豪迈,也可以找到南北朝时的战乱频仍,既可以重温汉唐盛世时的繁华,也可以感受北宋没落时的凄凉,还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元明清各代,就像一幕幕历史剧,记载了歌舞升平,也见证了乱世悲欢。泰山以她宽广的胸怀接纳了每一个人,从帝王将相的封禅祭祀,到平民百姓的朝山之愿;或者是文人墨客的咏叹,抑或是官逼民反的无奈,它统统承受。所以,泰山石刻的文字可以与很多历史记载的史实相印证,并且弥补了很多历史记载的不足,为研究中国社会发展和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泰山石刻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具有重要的书法价值和美学价值。泰山石刻的书法类型包括楷、行、草、隶、篆等7大类,全面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形变神异、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做是一本中国的书法史。其中有不少是书法艺术的杰作,如秦朝的《李斯碑》、汉代的《张迁碑》、经石峪《金刚经》等一大批名碑,都是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此外,泰山沿途众多的摩崖石刻,或言志、或留名、或观景,将人文艺术与自然之美相融合,充实了泰山的内涵。

泰山石刻包括许多不同的门类,如碑碣石刻、画像石刻、佛教造像石刻、摩崖石刻、典籍石刻、墓志墓塔铭石刻、题咏石刻、建筑石刻等。各类型主要代表作有秦始皇及秦二世所立的《泰山刻石》,长清县孝堂山上传说为汉代孝子郭巨建的墓祠,泰山周围所存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造像及其题记,刻于南北朝时期的经石峪《金刚经》,苏轼、蔡京、康熙、乾隆等的题字、题诗等,既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有哲学、文学、史学、礼仪等方面的内容,是中国古代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同时,泰山石刻中的汉画像石,反映出汉代的生产和生活水平,又是中国古代物质文明的集中体现。

泰山石刻的重要地位

在世界石刻文化中,起步最早的是古西亚文化,其石刻文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古埃及也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出现了石刻文字;在两河流域、古代伊朗地区也都有公元前一两千年的文字石刻存留下来。相比之下,我国古代文字石刻出现的时间比较晚,大概是在公元前500年至300年以后才开始出现。现存最古老的文字石刻就是秦代的《石鼓文》,这种雕刻在天然石块上的文字应该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石刻形制,我国古代将这样的石刻叫做“碣”。

碣是最早的文字石刻,非常罕见。泰山秦刻石就是我国古代石刻作品之一。《泰山道里记》记载:

“秦篆刻石,先是在岳顶玉女池上,后移置碧霞元君庙之东庑。石高四尺,四面广狭不等。载始皇铭辞及二世诏书。……乾隆五年庙灾碑遂亡……”《岱史》载:“秦篆碑仅存此二十九字。余至泰山顶上,从榛莽中得之。”这一刻石表明泰山地区应归为我国最早刊刻大型文字石刻的地区之一,在我国古代石刻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天然石刻后来发展为经人工加工的固定外部形状的石刻,这种石刻在西汉晚期才出现,现存不到10件。据《史记》、《汉书》中的记载,泰山就存在着一件西汉的重要石刻。但是,这件石刻早已不存在了。曾有学者把称为泰山无字碑的碑石认作是汉武帝在泰山封禅时树立的碑石。不过由于没有文字记载,该观点未得到证实。现在比较认同的观点是汉武帝在泰山树立的石刻已经亡失。但这与泰山曾是西汉比较重要的早期石刻所在地并不矛盾。

东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石刻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这个阶段,文字石刻开始被广泛应用在纪念、丧葬、建筑以及刊刻典籍等方面,成为当时人们社会生活中重要的信息载体,并且出现了多种定型的石刻门类。现在保存的汉代碑石的代表作就有东汉碑刻《张迁碑》、《衡方碑》等,这些石刻内容丰富、文字精美,为历代石刻中的上品。其中,《张迁碑》全名为《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迁表颂》,碑中记载的“黄巾初起,烧平城市”是当时黄巾军起义的实际反映,具有非常珍贵的历史价值。《衡方碑》全名《汉卫尉卿衡方碑》,记述了衡方生前的经历与功绩。除此之外,泰山地区还发现了大量汉代画像石刻,如精美的大汶口汉画像石墓,就在中国汉代画像石艺术中占有独特地位。

“泰山岩岩,鲁邦所瞻。”泰山在中国古代先民心目中极为神圣,是与上天沟通的地点,在古代宗教思想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从秦始皇开始到宋真宗的历代帝王都曾到泰山进行封禅仪式,表明天命所归。《史记·封禅书》就写道:“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用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20世纪50年代,泰山脚下曾发现过先秦时代祭祀泰山的祭祀坑,出土有战国铜器,说明对泰山的祭祀与崇拜由来已久。相关学者的研究结论显示:从新石器时期就存在了泰山的崇拜与祭祀形式,祭祀泰山是王者取得最高祭祀特权的一个标志,是一种权力的象征,是构成古人对于泰山崇拜的一种特殊形态。

于是,泰山石刻中保存了大量与历代帝王封禅、祭祀有关的石刻材料,有秦刻石、汉武帝刻石,以及宋代的《大宋天贶殿碑》、《重修泰岳庙记碑》,明代的《封东岳泰山之神碑》、洪武十年《祭祀碑》等,还有大量清代帝王巡狩泰山的有关石刻。这些碑石所记的内容在中国古代政治史、思想史上具有非常珍贵的研究价值。

泰山还是中国古代的宗教圣地。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今泰山一带就是重要的佛教流行区域。泰山中保存的古代佛寺与有关的大量石刻,是泰山石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泰山石刻的特色之一。这些佛教石刻的种类也非常丰富,类型多样,我国古代佛教石刻中的主要形制在这里都可以找到。泰山石刻中还包括有大量的题名、题记。如灵岩的唐代长庆题名、后唐僧智璋等题名、宋代建辟支塔题名等。这些题记、题名反映了佛教崇拜深入民间的兴盛景象。而与泰山名胜交相辉映的历代题记、题名则更多地体现了石刻材料在人文方面的重要作用。

泰山石刻的历代题记、题名达数百种,多为文人雅士在饱览美景后的感慨。如岱顶的“一览众山小”、“天颜咫尺”、“五岳独尊”、“晓日观沧海”等,还有大观峰摩崖上的唐代刘仁愿题名、颜真卿题名、道士董灵宝投龙设醮题名和宋代、明代的大量游客题名,以及桃源峪、避风崖、斗仙岩等处的唐、宋题名等。这些题记、题名散布在泰山的各处景点内,与自然景色相辅相成,已经成为泰山景观中密不可分的一个有机部分。

综上所述,这些历史悠久、种类齐备、内容丰富的石刻足以反映泰山石刻在中国古代石刻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这些石刻内容含有珍贵的历史资料与文学艺术资料,在有关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附:泰山封禅

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一种祭祀性的礼仪活动,“封”是在泰山上堆土为坛,在坛上祭祀天神,报答上苍的功绩;“禅”是在泰山下扫除一片净土,在净土上祭祀土神,报答后土的功绩。历史上最初封禅和朝拜泰山的是秦始皇,然后是秦二世、汉武帝、光武帝、汉章帝、汉安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圣祖、清高宗等帝王,都曾到泰山登封告祭、刻石记功。最后一次封禅泰山的皇帝是宋真宗,元明以后改为祭祀。帝王借助泰山神威巩固统治,泰山又因封禅告祭被抬到与天相齐的神圣高度。泰山封禅前后延续2200年,几乎贯穿整个封建社会,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精神文化现象。

同类推荐
  • 2010流行音乐高等教育成都论坛论文集

    2010流行音乐高等教育成都论坛论文集

    包括流行演唱、流行歌舞、流行器乐、音乐创作、理论五大部分,共收录28篇文章。
  • 艺术文化论

    艺术文化论

    针对当代艺术存在的新现实,针对多元文化语境中的艺术变相、艺术表现,试图从哲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人类文化价值系统中的艺术文化进行新的诠释,其目的是为了某种意义上的解蔽。
  • 艺术百科知识博览

    艺术百科知识博览

    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和传达其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欣赏者通过艺术欣赏来获得美感,并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出于一种朴素的愿望,为了让大家对艺术有一个基础性的认识和理解,王志艳精心编撰了《艺术百科知识博览》。
  • 西方音乐简史

    西方音乐简史

    该书概括地介绍了西方音乐的发展过程,力求简明阐述了各个时期的风格特点和重要作曲家及著名作品。全书分为六卷,如第一卷古代音乐这一阶段的西方音乐的主要事情及整体状况进行了横向的飞类叙述,最后一卷为现代音乐,介绍了20世纪西方音乐的成就及其多分化发展态势。
  • 生命的舞蹈

    生命的舞蹈

    艺术是一种心灵的舞蹈,是对生命与生活的一种阐释。懂艺术的人,人生不寂寞;会欣赏艺术的人,生活无处不诗意。林丹环编著的这本《生命的舞蹈》精选了中外艺术家谈论绘画、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文章,让您跟随他们一起走进艺术殿堂,领悟艺术之美。
热门推荐
  • 至尊庶女:腹黑杀手王妃

    至尊庶女:腹黑杀手王妃

    从地球穿越而来的史上最强女杀手,一朝穿越却成了南川国相府的妖孽四小姐,备受欺凌,却扮猪吃老虎的每次都将欺负自己的人欺负回去。新婚当日,竟被嫡姐与父亲算计,代替嫡姐嫁给靖江王当妾,收尽欺凌、筋脉尽断,一身修为皆数断送,可是却在机缘巧合之下得到神秘空间,于是开始了发家致富,斗渣姐、欺后爹、戏夫君、灭小妾的幸福生活
  • 大巧若拙(从关键词读经典)

    大巧若拙(从关键词读经典)

    中国历来有向学的传统,把读书看得很神圣。古人为我们树立了读书的榜样:苏秦头悬梁、锥刺骨,匡衡凿壁偷光,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这样的典故还有很多。这些"书痴"不仅书读得好,人生也很成功,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崇尚读书,尊重读书人,乃至习惯于对读书人高看一筹,这是烙在中国人灵魂中深深的印记,永远都抹不掉。今人读经典,正是这种传统的延续。
  • 传说

    传说

    凤凰氏后裔离人,十五皇子,却不能像其他皇子一样受到众人的尊敬语崇仰,处处受到排挤,凌辱,和宫女玉容生活在一起,也许是上天的捉弄,玉容通灵族最后一个流人,有着无边的法术和功力,里在他的熏陶下开始慢慢的练习,他终将是王,为帝王之位而生。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穿越下一秒:不愿为后

    穿越下一秒:不愿为后

    【蓬莱岛出品】哇咔咔,天杀的,她自杀,却穿越了,真的有点不幸啊!不过在这里,帅哥围着团团转,皇上老哥,皇上老公,傻傻分不清楚了。“色狼轩,呵呵!”张小沫捂着嘴嘲笑着,穿着一身皇的帅哥,满脸的怒气道:“上官沐汐,你死定了,我要禁锢你一辈子。”张小沫做了一个搞笑的鬼脸说:“你土不土啊!穿着一身狗屎黄。”
  • 禅里禅外看人生

    禅里禅外看人生

    现代人的生活紧张忙碌,加上上进心强,功利价值挂帅,生活上的倒错(把追逐和占有当目标,把生活当手段)等等,致命焦虑和浮燥的情绪增加。本书旨在指引一个人成为一位有觉悟的人。通过自我的认知领悟到生活的真谛,从而指引自我,从种种成见、偏见、敌意和偏执中解脱出来,体会自在和宽阔的精神世界,让我们更清醒、更有觉察力,更加积极地去生活、去理解人生。消解生活中的障碍和烦恼,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幸福和自由。
  • 相亲遇到王子:他说喜欢我
  • 符法逆天

    符法逆天

    混沌符道,万法归一; 符法无边,战无不胜! 王玄阳穿越到一个符道盛行的神奇世界,成为一个符道宗门的低级记名弟子,由于融合了前任的灵魂记忆,他的灵魂无比强大,从而拥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世天赋,再加上他又得到了符道世上最强大的混沌符道传承,从此以后,他的崛起势不可挡,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且看他如何在天符大陆上纵横无敌,成为符法无边的绝世大能?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智慧熊猫

    智慧熊猫

    超凡入圣的智慧熊猫找到快乐的真谛,从而成为东方文明的代表,不但让大熊猫的科学、经济和文化价值得以实现,就连竞争对手米老鼠也与他握手言欢。天下英雄以智慧熊猫为榜样,齐聚“智慧熊猫乐园”,尽享和平盛世,共筑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