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5700000009

第9章 爱迪生(2)

1876年,爱迪生迁到了新泽西州的“门罗公园”。在这里,他建立了自己的“帝国”。他的到来不仅为门罗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也使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地方在短短几年之内变得声名远扬。

“门罗帝国”充分网罗了各个学科的精英,爱迪生将他们组织起来顽强地追求着自己的目标。这是爱迪生最出色的一点。他所迈出的这一步,不但在他一生的事业中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而且在全美国历史上也是一个创举,它标志着集体研究的开端。

在这个特殊年代中,爱迪生凭着超人的研究精神、恒心与不屈的努力,成功地完成了电话、留声机、电灯、发电设施、电影、电车、打字机、X光机等等多达1000种的发明或改造工作。这时的爱迪生深受社会敬爱,他成了社会的宠儿。不过,这个曾经经历了颠沛流离生活的年轻人深深懂得,人生的道路上,惟一值得信赖的只有头脑与努力。

19世纪可以说是一个传奇的世纪,新的发明层出不穷。当电报系统开始以电码形式传送信息时,发明家们便大动脑筋,设想能否将人的声音转换成相对应的电信号,再用电线传送出去。比起声波在空气中的传递效率来,新的方式可以更快、更远。当电信号到达另一端后,再经仪器转换为原来的声波。只要两端都有发话与收话的仪器,那就可以使相隔两地的人们轻松地相互交谈了。

这是一个伟大的设想。它的诞生将预示着人类文明的进一步提高。几乎在同一时期,有3位科学家开始着手这方面的研究。他们是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与伊利夏·格雷。

贝尔电话因为一个小小的膜片,从而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这得益于贝尔对声音与耳朵的思考。不过,贝尔电话音量微弱,通话距离短,有着巨大的局限性。

爱迪生对于贝尔的这架机器作出了各方面的改进。首先他采用了一种完全不同的传送方法。爱迪生希望以改变电流的方法来产生更强、更清晰的信号,于是他想到了平衡电流法。通过某种材料与电流的“对抗”,使电阻减弱的原理来调节电流通过时的强弱。这样,电阻就可随压力的大小而产生相应的电流。这个想法无疑对贝尔电话作出了实质性的改良。接下来,补充电力则成了主要问题。爱迪生使用一个双线圈设备。其中一个线圈连接在干电池的两极,另一个与电话机相连。当声音进入传话器时,第一个线圈就因振动而感应出电流,这股电流流入另一个细线绕成的线圈时,强度便可放大数倍,有了这足够的电流,声音就可以被送得更远了。实验证明,改进后的电话音量果然增大,但是仍然不太清晰。

一天晚上,爱迪生正在实验室工作。油灯不亮了。无意中他发现一种被称为碳黑的材料把好的玻璃罩熏黑了。这种乌黑油腻的烟油像丝绒般在爱迪生的指尖滑过。这些黑黑的物质引起了爱迪生的兴趣。他请助手巴切勒将它们做成了一个个类似纽扣的小盘。将这种小盘装在一个铁皮上,上面压上另一片铁皮,再上面是震动膜。接通电流后,话筒中发出了清晰、有力的声音。新电话使原本的通话距离由几英里一跃提高到了数百英里。

1877年4月,爱迪生申报了这种碳阻电话送话器的基础专利。

毫无疑问,贝尔是发明电话的第一人,可是爱迪生却利用一个可变性碳阻装置彻底推进了它的传声性能。

1877年底,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

I878年4月18日清晨,爱迪生由助手查尔斯·巴切勒陪伴,乘车来到华盛顿,准备去国家科学院演示这架神奇的机器。这次演示被参观者赞为是精彩绝伦的。晚上11点,海斯总统接见了爱迪生。他一直为总统表演了足有两个钟头。他被大家包围着,直到清晨3时才停止。留声机被人们称为科学的奇迹。

以后,爱迪生又做了很多修改。新式留声机采用了浮动唱针,由电机驱动,用蜡作为录音材料。它的录音转筒用的不再是浸蜡硬纸板而是实心蜡柱。当一层蜡磨损后,只要将表面刮去就可继续录音了。

发明这种能够令人们享受到美好声音的机器,真的使爱迪生成为了一位好像寓言故事中的术士,它那变幻无穷的魔力使声音跨越了距离与时间,随时随地重现于人类面前。

尽管这是一位没有高深学识并且身患耳疾的人,但他的确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与实践,爱迪生一次次地证明了那些原本嘲笑讥讽过他的理论家们的错误。

煤气灯在美国照明史上占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

爱迪生坚信自己一定能够设计出一种全新的照明设施,它没有讨厌的烟气、刺眼的火焰、令人烦躁的噪音,墙壁不再被碳熏黑并且价格要比使用煤气更加便宜。

爱迪生着手电灯研究之前,约布罗契柯夫发明的“电烛”问世了。利用绝缘的熟石膏将两个碳极隔开,当“电烛”照亮时,绝缘层就与碳棒同速燃烧发出白炽光。从本质上讲,这种“电烛”也是电弧灯的一种,只是更加省电一些。1876年,巴黎歌剧院门前的大道以及伦敦泰晤士河岸的照明都由“电烛”完成。但它最长也仅能维持两小时的亮度。但是爱迪生却相信,人们要使用的灯决不仅仅停留在这样的阶段。因为电弧灯光线太亮,既刺眼,成本又高,还会发出气味、产生烟雾,不适合于一般照明。从某种意义上讲,它离人们的实际要求还相去甚远。

爱迪生时刻都在思考着怎样以电力改变人类的生活条件,减轻人类的劳动负担。1878年,他在《电与煤气争夺通用照明地位》的标题下写道:目标——爱迪生要用电力照明取代煤气照明,不仅要使电力照明具有煤气照明的一切优点,而且还能给人们带来热能和动能。利用热能,可以烘烤面包、烧菜;利用动能,可以开动各种各样的机械……

这个思路完全是新颖的。但在一般的电学家们看来却是荒谬的。爱迪生剖分电流的设想引来了不少的非议。一些同行认为爱迪生的设想是“空谈”。他们认为不论是谁,总不能超越那些公认的自然法则。要想从同一根电线上既给你送来电光,又给你送来电力和电热,那决不能成为现实。提及用电热来烹煮食物,则更是荒谬绝伦的。

1878年秋天,门罗公园已经成为研究电灯的“战场”。爱迪生是总指挥,协助他的是7位经验丰富的助手。

他们首先要寻找适于制作灯丝的材料。在试验过的金属中,铂(也称白金)似乎是最理想的一种,因为这种材料符合电阻高、散热慢的要求。10月5日,爱迪生提出了一份关于铂丝“电灯”的专利申请,这种灯泡的灯丝,是铂丝绕成的双螺旋,它们之间再加一支金属棒。当灯丝热度接近铂丝的熔点时,金属棒便膨胀造成短路,灯泡温度降低,铂丝冷却的同时金属棒也冷却下来,于是电流再次通过,然而铂的价格昂贵,不利于普及。不久,爱迪生就放弃了铂丝的使用,转而采用铂箔,但是成功总是显得那么遥远。

爱迪生把能想到的耐热材料全记到了纸上,经过统计,竟有1600多种。难道这1600多种耐热材料中就没有一种适用吗?爱迪生思索着。他更换不同的材料,制成许多不同直径、不同形状的灯丝,一样样地试。

一天晚上,爱迪生在实验室中一边思考着问题,一边心不在焉地把一块压缩的烟煤在手中揉搓着,不知不觉中,烟煤已被搓成了一根细线。他突然想试试手中的细线是否会对实验有所帮助。他将其截下一小段,放在炉中熏了大约1小时,再把它放进玻璃泡中,抽去部分空气,然后把电流接上。立即,脆弱的细线释放出了耀目的亮光。细心的爱迪生发现,经过碳化后的细线变得异常坚硬。炭丝灯虽然只亮了很短的时间,但却给电灯的研究带来了成功的希望。

无数次的失败之后,爱迪生发现灯丝过快地被烧坏,是由于灯泡中还留有过多的氧气所造成的。于是一天傍晚,在爱迪生和助手们成功地把炭精灯丝装进灯泡中之后,一位德国籍的玻璃专家按照爱迪生的吩咐,将灯泡里的空气抽到只剩下一个气压的百分之一后封上了口。这为爱迪生提供了一个高度真空的条件。当电流接通后,灯丝在真空状态下发出了金色的亮光!这正是他们日夜盼望的情景。连续45小时后,灯丝才被烧断。这一天被历史永久地记载了下来——1879年10月21日。

不出两个星期,爱迪生提出了炭丝电灯的专利申请。以后的几星期,工作小组全力投入了制造灯泡的工作中。他们将制作出的一些灯泡挂在实验室和爱迪生的家中,还有些悬于街道的上空。门罗公园将以这神奇的“未来之光”迎接1880年的新年。

伽利略曾经说过:“光是惟一的来自其他星球的信使。”但是在1880年这个不平凡的夜晚,爱迪生却用他所造出的一种神奇的发光体照亮了整个门罗。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载了3000多人来到门罗。当火车在这个漆黑的冬夜到达时,爱迪生开动机器,40盏白炽灯全部点亮,就好像朵朵金花,脚下的雪地被照得通明。人们一个个目瞪口呆,忘记了寒冷。这里简直就像另一个世界。

爱迪生的进取心是永无止境的。他向人们宣布,在灯泡的寿命没有达到600小时以前,还不能算是成功。提高灯泡的耐久率,是爱迪生改进白炽灯的重要一环。其后他发现竹子纤维在碳化后做灯丝,寿命可长达1200小时。

几年以后,他又发明了一种化学纤维替代竹丝。再往后,试验重新转向耐热的金属方面,最后才改用钨作灯丝。爱迪生坚持不懈的研究终于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事实教育了一些人,改变了他们的偏见。到1882年爱迪生已在纽约建成了一个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电力系统,它的直流发电机功率达到600多千瓦,为几千名用户提供照明用电。此后,白炽灯的使用范围空前地扩大,逐渐遍及全世界。

电灯的发明及推广,可能是爱迪生最杰出的成就,也是他一生中所达到的最高点。毫无疑义,爱迪生的这一伟大发明在科学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把人类从此带进了一个崭新的电光世界。人们最终感受到了光明、舒适、温暖与快乐。爱迪生的发明影响了千万人的生活方式,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8.爱迪生效应

在致力于电灯事业的扩展中,爱迪生忽略了后来被认为是19世纪末期的一项最重要的科学发现。在爱迪生对白炽灯进行完善化的过程中,他发现由于炭丝在白炽状况下不断损坏,造成了灯泡的损坏。出于好奇,他在灯泡中封入了一根铜丝,这也许可以抑制灯丝的挥发。结果并没有达到他的目的,但却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现象。在灯泡亮的时候,也就是处于受热阶段时,如果给铜丝加上正电压,虽然铜丝与炭丝并不相连,而且是在真空的条件下,但灯丝与铜丝之间依然有电流通过。如果炭丝没有受热,或者给铜丝加上负电压,则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遗憾的是爱迪生没有继续研究下去,只是将这一事实记在日记本里,又在论文中加以描述,最后于1883年写成专利书呈报上去。这就是后来被称之为“爱迪生效应”的现象。这种现象直到20年后才得以解释。

1884年8月9日凌晨,妻子玛丽因患伤寒去世了。她被安葬在纽约快乐山的墓地中。鲜花围绕着玛丽的墓碑。妻子的去世对爱迪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感到从未有过的孤寂。他经常回忆起家庭带给自己的温馨。现在,门罗公园能给予发明家的除了悲伤与回忆外,别的什么也没有了。他将两个儿子送到了纽约托外祖母代管。大女儿多特本来住在纽约的寄宿学校,母亲去世后,她就回到了父亲身边陪伴着他。为了消除寂寞,爱迪生常带女儿到戏院去,也会偶尔弹弹钢琴作为消遣。他要借此把在长期的工作中绞紧的心舒解开来。

前妻去世两年之后,他遇到了米娜·米勒。这是位禀赋不凡而又文雅的女性,爱迪生与米娜一见钟情。1886年2月,他们幸福地结合了。婚后,爱迪生买下了新泽西州西奥兰治郊区的一所漂亮的房子,举家迁居这里(有趣的是,160年前爱迪生的祖先们从荷兰移民美国大陆时,也是在新泽西州安家)。这时,他才重新又拥有了一个温暖的家。几年后,他们又有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同类推荐
  • 刘更新传奇

    刘更新传奇

    他就是村里的首富——东家刘继基。刘继基恪守耕读传家的古训,小时上过私塾,不但背诵过《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之类的启蒙书籍,且读过成担子的经史子集,年少时考过两次,未能进学,也就死了读书求仕的心。从此一门心思下田劳作,犁耙锄刨,扬场放磙样样在行。他深谙“创业好比针挑土,败业如同水推沙”的至理名言,节衣缩食,不畏艰辛。家业日盛,仍不丢农事,经常下田劳动。衣着打扮,也和种田人没有两样。他精打细算,辛勤俭朴,不沾吃喝嫖赌抽的恶习,几十年如一日艰苦奋斗,终于使父辈留下的殷实家业,在他手上日益发达,成为有好田二百亩,房舍数十间,五六头驴骡的大户人家......
  • 成就霸业:管仲

    成就霸业:管仲

    管仲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杰出的政治家、理财家、改革家,他的治国方略,影响了此后中华民族历史的全过程。他是中国历史上治国安邦、富国强兵第一人。
  • 时代边缘的沈从文

    时代边缘的沈从文

    《时代边缘的沈从文》沈从文在批评和创作的领域都和时代保持着相当的距离,这种边缘性本质上是种批判性。《时代边缘的沈从文》论述他不同时期的批评重点、批评方式、相关文学作品和由此反映出的作家心态。他在时代的种种风浪中寻找着文学和知识分子自我的位置和价值。在变动的时代背景下,沈从文及其创作经历了起伏极大的命运,但终于是:从边缘走向了中心。
  • 杜月笙全传

    杜月笙全传

    本书立足翔实史料,以杜月笙一生的事迹为主线,力求再现杜月笙跌宕起伏、极富传奇的一生。黑白两道纵横任我,亦正亦邪毁誉由人,20世纪初的大上海繁华兴旺,风云诡谲,许多人带着梦想赤手空拳来此闯荡,能出人头地的却只是凤毛麟角,上海滩教父杜月笙就是其中一个。他慷慨大气却又狡诈多端,为人豁达却又投机钻营,体恤民情却又心狠手辣,他的性格亦正亦邪,行事亦黑亦白,一生不曾加入任何政党组织,却始终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纵观三百年帮会人物,杜月笙实属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集大成者。
  • 郁达夫在情爱之途

    郁达夫在情爱之途

    “曾因酒醉鞭马,生怕情多累美人。”本书反映郁达夫如何与黑暗势力作斗争,成长为一名伟大的爱国主义作家的同时,着重描写了他与四个品貌各异的年轻女子的情感纠葛。
热门推荐
  • 神魔武帝

    神魔武帝

    遇难而上,方为真爷们,少年石峰一路艰辛,从没落门派走出,演绎出无敌之路!新书:《大江湖时代》武侠类型已发布,恳求大家多多支持,老书《DNF之流氓剑士》惨遭屏蔽,可人品有保证,精品中求精,请大家多多支持!群号:318894522
  • 霸道校草霸道爱

    霸道校草霸道爱

    “抬起头看着我!”一声很温柔的声音响起。这声音不大,却引来了一群同学的围观。“抬起头看着我!”见我并未抬头,他再次开口。为了能早点脱离,我慢慢的抬起头,一怔,天哪,怎么会是他,他可是我们学校公认的校草级的男生宫陌涵,我撞到了他,我居然撞到了他,该怎么办……“我,我,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害怕的连说话都连串不起来。宫陌涵扼住我的下巴,让我的眼睛直视着他,然后眇了眇周围围观的同学们嘴角扬起淡淡的一抹笑意:“伊怜梦,做我女朋友,我喜欢上你了。”很简单的一句话,白痴都能听得懂。
  • 破九天

    破九天

    因挚爱病故,心灰意冷之下,武林绝顶高手洛风,带着挚爱自绝于天山中。五百年后,天降异像,使天机紊乱,让神州大地天翻地覆。再过一千五百年,天山之巅,洛风竟破冰重生
  •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此一说法最早由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提出并为后来许多中国的历史学家所继承,普遍认为这四种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有关内容。
  • 涛生云起

    涛生云起

    英翔伤势初愈,做为职业杀手,被派往敌人的心脏……他被最好的兄弟误会,却不作解释。他被卷进异国的政治漩涡,遭到酷刑折磨,却沉默到底。当最后的胜利到来,他却悄然离去,隐于幕后。他是沉默的英雄,是永远不为人知的刀锋。
  • 倾世魔妃:狂傲逆天血族

    倾世魔妃:狂傲逆天血族

    一朝穿越,人人自危,她插一脚,放火偷粮,落井下石。人鬼殊途,她横一手,色鬼、懒鬼、讨厌鬼,下锅油炸。人妖混战,她眉一挑,敢在你姑奶奶面前撒野?不知道她是血族驱魔师?泰然自若是她,狂傲狠戾是她,降妖伏魔亦是她,且看她堂堂血族驱魔师,如何在人、鬼、妖共存时代风声水起,绝代风华。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时光不老,一切都还来得及

    时光不老,一切都还来得及

    世界的各个角落都有着不是过来人却又即将成为过来人的人。过来人是什么样子的,他们都有哪些私密的隐事,他们是如何跨过人生艰难的河流,他们经历了哪些刻骨铭心、囧事连天、痛定思痛、愉悦幸福、孤独落寞、沉迷成长的成长轨迹…….过来人,而今活在当下的人,有勇气和智慧开创美好未来的人,尽管在他们的成长岁月里,曾流淌着愁、恨、痴、缠、狂、迷、囧……的血液因子,如今变得成熟的他们变得睿智、从容。本书通过作者专访几十位过来人,将他们过往的隐秘故事真诚、真实的呈现,这些隐秘的故事,就像人生中的基石,它拥簇着我们不断的前行,直到回归生命的本质,然后幸福地活在当下。
  • 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

    海明威之所以被称为“文学巨匠”,在于他把读者带进一个虚构的艺术世界,让人类能够尽情地认识自己,并在生活中汲取改善人生、陶冶情操的美好愿望和力量。没有文学的世界必定是个野蛮、荒凉的世界,而海明威就以他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和语言表现手法赢得不朽的声誉。
  • 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

    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

    美国最畅销书榜上盘旋近20年的人生励志第一书;全球销量超过2亿册;《态度决定一切》作者又一惊世力作;亿万富翁洛克菲勒毕生最推崇的成功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