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300000009

第9章 自然的思考,心灵文化的救赎

巨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常常引发人类对自我与自然的关系的重新思考。今日,人们在奢望征服自然却引起自然的“愤怒”后,对生命有了更新的认识——敬天畏地,热爱周围的一切,把宝贵的生命用来保护美好的世界,这才是爱护我们自己。

自然有被破坏的时候,我们的社会文化也有被损坏的时候。如同敬畏自然一样,我们应当正视文化的价值,去挽救可能失去的或处于危险中的任何一个链条,做无愧于心的救赎。

我们不是自然的尺度

一列从北京开往大连的火车在晚上缓缓行驶。突然,强大而刺耳的刹车声传遍了整个车厢,座位顶上的行李包落了一地,不少已睡着的旅客被惊醒,开始议论纷纷。原来,列车快要到唐山车站了,这时司机突然发现前面出现三道蓝光,把火车都照亮了。民间谚语有“地光现,八成险”,司机出于本能而紧急刹车。接着,一场巨大的地震开始了。这是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中国唐山7.8级大地震前的一个故事。这列车上1000多名乘客免于灾难,而离他们不远的唐山,却有几十万人未能幸免。

中国的历史是一部灾难史,史书记载的字里行间所渗透的血泪让人不忍卒读。唐山地震之后,一些大的自然灾害时有发生。人们在无限的哀思中哭泣,一面指责自然的无情,一面生出对自然的敬畏。

每一年,世界的各大洲都会发生许多重大灾害。灾害从人类出现之前一直到人类成为地球的主宰,始终不曾间断。人类把灾害分成了两类:一是天灾,比如地震、火山、台风和海啸等,是大自然带给人的无情损失;另一种叫人祸,是由于人的行为、观念不当而引起的灾祸。有时候,天灾和人祸不能截然分开,例如受到全世界关注的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等,表面上是天灾,其实是人类对自然环境不加节制地抛出生产、生活废物等原因引起的。中国每年各地区经常发生的洪灾,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江河沿岸水土流失、植被遭到破坏引起的。令人们心有余悸的“非典”,也是因为人们肆意进食野味所致,最终成为全球的“病魔”。

1997年,世界1575名科学家发表了《世界科学家对人类的警告》,在开头就说:“人类和自然正在走上一条互相抵触的道路。”这个看法非常深刻,绝非危言耸听。由于人类长期过度开发自然,资源浪费,臭氧层变薄,海洋毒化,环境污染,人口暴涨,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类生存问题面临巨大挑战。人类无论多么强大,也永远不可能超越自然而存在,永远都是食物链、生态链中的一环。那些在科技力量支撑下产生的“人定胜天”的思想,只是自欺欺人。

人类改造自然的程度始终有限。虽然在现代社会,科技的力量是伟大的,人们对自然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也慢慢开始有了防患能力。由于过于崇拜科技手段,人类过分自信地以为可以“改天换日”,即便不能,至少也能使天地翻覆。可是,人类忽略了自然的感情,忽略了自然界给我们的一草一木都是一种恩赐。2003年冬季,中欧发生了自中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洪灾,冬季的暴风雨来临时,洪水随之而来。中国黄河近年来由于保护不当,水土流失、河水匮乏、污染等问题非常严重,而沿岸人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都要仰仗“母亲河”的供给。

如今,在大自然频繁的灾害面前,人类无所适从。曾经见识了印尼海啸的人心有余悸地说:“无边的大海就如站起来走向你,水盖住了天。”对于整个生态环境,我们是不是应该心存敬畏,加以崇敬和尊重,并善待上天的恩赐呢?

中国发生的灾难远远多于其他国家,却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种奇怪的逆差不禁引起人们的诸多思考。中国传统智慧精髓的代代传承在其中似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今冬大雪飘,明年收成好”,“四月不拿扇,急煞种田汉”等,这些民间古谚都是古人借助气候、农业、灾害、生产生活经验等智慧高度概括出来的。因为懂得应对灾害、顺应灾害的规律,所以人们才能一代代繁衍到今天。古代中国的很多少数民族都有风俗:视大山为神山,视湖泊为神湖,视大鸟为神鸟。这种对自然的崇拜皆源于对其的敬畏。

人类在认清无法超脱自然之外的既定事实,重新树立自然观之后,世界各国都开始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等战略思想,中国也不例外。事实上,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古人讲求的“天人合一”思想,就与现代的生态保护战略不谋而合,只是被大部分人抛之脑后罢了。

儒家思想认为“天”是超越人的外在力量,“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天即人,人即天。人之始生,得之于人也;即生此人,则天又在人矣”。在儒家看来,宇宙至大至上,人只是宇宙的一部分,但人又不同于其他物种,乃天地之精华,万物之灵秀。研究天道不能不知道人道,研究人也一定要知道天,所谓“天人合一”,二者不可分割。

老子对宇宙和谐更是有着惊人的论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道,道法自然,自然而然,万物之理”。老子认为,“人为”和“自然”相对,违背自然规律,人就要受到惩罚。而庄子的“太和万物”命题,也是讲人应该顺应自然。从生态学来看,中国先祖们所讲的“天、地、人”,就是今天的“自然、社会和人”的关系。“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所在,同时,它也告诉了人们一个至理:人类不是自然的尺度。

锤炼复原力

在受到重大创伤后,有的人能够迅速恢复状态,而有的人却总是持续低迷。其实,国家也是一样,在重大的灾难之后,也展现出不同的状态。复原力之于个人,要求人要勇于接受事实,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同时能够随机应变;之于国家,复原力的三个个人因素同样可行。面对既成事实,要直面它的存在,满怀自信,积聚足够的力量克服困难。

一个国家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储备自救的力量,以充沛的精力去迎接灾难,惟其如此,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站得安稳。从1998年的特大洪灾到2003年的“非典”,再到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国人都经受住了灾难的考验,一切皆得益于国家的自救储备与人力的团结。

就一个国家来说,灾难对政府的考察是多方面的。除了对面对灾害时的底气、勇气,以及执政力和凝聚力的考验外,还考察了政府的公信力。能够号召民众积极踊跃地捐款,并积极接受来自中国台湾、香港地区和世界各地的援助,都是政府拥有自信的一种表现。同时,能够不被灾难击倒,也充分显示了社会复原力的增强。

在2003年“非典”中,有些患者可以顽强地与病毒作战并夺回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一些身体条件不好的则不幸撒手人寰,这就是因为每个人的复原力不同。它并不简单取决于年龄和体质,更是凭借人在非常时期克服灾难的勇气和斗志。大至政府,如果把它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社会有机体,那么这种复原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能够经得住灾难的侵袭而保持执政的能力,也算是对国家复原力的一个考察。

当然,在灾难中接受考验的不只是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应变速度,民众的自救能力也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两个小女孩,一个叫蒋德佳,一个叫廖丽,都是初中学生。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她们都被埋在了倒塌的校舍底下同一个位置。当昏过去的蒋德佳醒过来时,浑身的伤痛让她不由得发出痛苦的呻吟。就在这时,廖丽听见了她的呻吟声,担心她在疲倦中睡去醒不过来,就鼓励她坚强活下去:“千万不要睡,你一睡万一醒不过来怎么办?”就这样,两个小女孩在彼此鼓励中等来了救援人员。

与其说生死对话战胜了死神,不如说是爱心和勇敢挽救了她们的生命。在当时的情况下,两个未成年的孩子,讲什么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们彼此陪伴,可以减少恐惧和孤独的感觉,从而增加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在危难之中,两个小女孩还能想到去鼓励对方,可见她们充满了自救意识,她们有勇气一起面对那突如其来的灾难,甚至是死亡的威胁。

虽然我们希望在遇到危难的时候可以有“英雄”挺身而出,舍命相救,但这些都是有限的力量,而自救是不可缺少的。一味等待换不来希望的曙光,在有限的时间内,自救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几率。

织补文化的缺憾,接续文明的断层

远在西域的古老湖泊遗址罗布泊如今成了不毛之地。如果不是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闯入这里,它还不为人知。汉代初期,它曾孕育了著名的古楼兰王国,可是几百年之后,有关古楼兰国的一切记载消失在史册之中,罗布泊干涸为耳朵形状的戈壁滩及沙漠群。人们对于古楼兰的消失提出了种种猜想,有战争说、气候变迁说、冰川说、沙漠风暴说等多种。中科院钻探科学考察队在对楼兰古城遗址实地考察后发现,它的消失与气候环境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最大的可能,就是沙漠风暴和干旱的双重打击。

那些在世界上成谜的遗址,以及一些只在史册上有记载的古老国家,大都因自然灾害和人为的洗劫而消失。当祸患来临时,文明会在这一刻静止,然后依靠复原力来重新焕发生机。通常那些复原力较差的文明,就会从此消失;反之,则会再次繁荣。

灾害无疑是文明损毁和消失、文化受伤的罪魁祸首。在汶川地震中,羌族文化就遭受了一次巨大的考验。由于历史的悠久与长期闭塞的生活环境,羌族的精神文化中保留了不少淳朴厚重的古代遗风。羌族大部分人生活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陡峭山坡上,被称为“云朵中的民族”,可是因为一场地震,许多古迹和遗迹消失无踪。由于少数民族的一些文化以口口相传的形式继承,随着一些通晓羌族文化和技艺的羌族人的殒命,部分古老文化就此消失。这次的教训,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对于传统文化传承民族文化的文化,应该更进一步加强。

随着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和前进,从一国或多国范围的阶级对抗和民族冲突,到开始关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新生活的建设,人类在文明史上迈出了卓有成效的一大步。从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到保护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又一大进步。尊重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无异于在保护并珍视人类的文化创造力。保护文化生态环境,实质上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一样,都是人类当前的首要任务。

现代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令世界各地别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旅游市场关注的焦点。秀美的自然风光、奇绝的名胜古迹自然有着无穷的魅力,同时,独具风格的民俗文化风情也越来越具吸引力。中国巴蜀的民俗、苗疆的风情、西藏的质朴浑厚,都是中国旅游业中巨大的看点。

由于旅游业能够带来相对较高的利润,很多原住民渐渐放弃了田园牧歌的生活,而积极投身于当地的旅游业。但由于市场条件下的旅游业已经过分市场化,为了满足旅游者猎奇的心理,原生态文化被加诸过多的人文色彩而遭到严重破坏。久而久之,不但原生态的历史文化环境变得“不纯净”,也消解了淳朴的民风和民俗,令古老形态渐渐失真。这种文化的流失是无形损失,经常被忽略。

实际上,如何利用旅游业的繁荣给民间文艺带来的契机,发展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限制旅游业的过度开发,从而合理保护民间文化的生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崇尚自然风光的优美,同样应该爱惜民族文化;在充分重视文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同时,更应该谨慎处理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延续问题,以避免再出现文化遭到重创之后,才开始建立文化抢救馆的悲剧。

我国目前的文化遗产保护本身就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缺乏资金和从业人员;一些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淡薄,有些甚至借继承之名随意篡改民俗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受到严重的伤害。

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在毁灭性后果尚未产生之前,适时建立起保护机制,促进文化传承,特别是有“口承文化”特征的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应当以尽量不破坏当地文化生态为前提,帮助他们将其落诸笔端,或跟随学习,将之传承。如此一来,在突发事件降临时,就可以避免很多文化传承的脆弱环境发生折断,方便人们快速地作出调整和反应,并为下一步的资源重建奠定坚实的基础。万不能在一步步向现代化行进的过程中,一点点地丢失最有分量的文化标识,以致犯了与中世纪、近代希腊相同的错误,在背弃古老优秀文化传统和败坏了道德品质之后,丧失数千载优秀的文明。

同类推荐
  • 霸宋西门庆

    霸宋西门庆

    泱泱大宋,水深火热,朝政腐败,民不聊生,烽烟四起,外族觊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且看我,凭手中长剑,青锋三尺;唤世间好汉,铁血一心。虎贲三千,复收燕云旧地;龙飞九五,重开华夏新天!
  • 姜瓖与大同兵变

    姜瓖与大同兵变

    姜瓖(?—1650),陕西榆林人。本是明朝大同镇的总兵官,在公元1644 年历史发生巨变的关键之年,他先投降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后又投降入关的清朝统治者,攻杀农民军。
  • 清代嫁妆研究

    清代嫁妆研究

    中国传统社会,嫁妆于婚姻意义重大。首先,它在女子出嫁时必不可少,无论家庭贫富,人们都会尽力为女儿筹办嫁妆;其次,嫁妆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婚姻的缔结,丰厚的嫁妆往往使女性在婚姻市场上得到更高身价;再次,嫁妆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一系列影响,如助长了整个社会的奢靡之风、导致婚后的奁产纠纷等。
  • 恋上唐朝公主

    恋上唐朝公主

    裴宇翱在一次好友的聚会上,他偶然发了一枚很特别的玉佩。裴宇翱有了一次,实现自己小时候的梦想的机会。时空穿越,让他来到了唐朝。无奈之下成为了一个刚出生的婴孩,并与当朝公主苏瑰相遇。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磨合,两人渐渐暗生情愫。爱情的火花就此点燃,两人之的故事也就在此展开......
  • 三国大航海

    三国大航海

    李宗吾云,刘备厚,曹操黑,孙权又厚又黑。面对这个又厚又黑的叔叔,作为孙策的独子,孙绍表示压力很大。他隐忍,他藏拙,可是无数的牵挂让他无法独善其身,超出时代的眼界让他无法遮掩自己的光芒,没有实力就没有尊严,面对厚黑叔的步步紧逼,孙绍拍案而起,誓与厚黑叔战斗到底。东风吹,战鼓擂,要比厚黑谁怕谁?水密舱,螺旋浆,本来就领先世界的大汉水师如虎添翼,纵横四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第一杀手:逆天小病妃

    第一杀手:逆天小病妃

    她,曾经是现代黑道上排名第一的杀手,如今却穿越沦为夏府人人唾弃和打骂的小贱种、病秧子。个性桀骜不羁的她,怎会甘心如此卑微地活着,任人践踏和蹂躏?当漆黑冷冽的眸子一睁,病秧子便变成一个惊世骇俗的小天才,光芒乍现,霸气尽露!他,是身份尊贵的二皇子,天赋异禀,同时也是苍茫大陆上闻名遐迩的修炼怪才,一场怪病,让他与身为“病秧子”的她结成连理,从此他们共同上天入地,生死相随,一生一世一双人。
  • 剑神独尊

    剑神独尊

    内力被废,反而以外功重塑武者肉身,天赋少年被流星意外砸中,修成奇特魂体,闯仙魔遗址,收复灵兽,踏仙戮魔,重新踏上强者之路
  • 经商百诫

    经商百诫

    商人所置身的社会和周遭环境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而商人必须不断地充实和改进自己,才能适应这种变化。商人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地位正在日益强化,这不仅仅是因为商人的行列中新的冒险者的不断涌现,而且也得益于财富的大量积累。后者是当今社会庞大的企业规模和庞大的市场的必然产物,它为商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商人成为对社会有着独特贡献的人。面对金钱的诱惑,一些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下海“捞”一把,他们只看到了利益,没有意识到商场中的危险。
  • 圣经故事1

    圣经故事1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错过的天堂

    错过的天堂

    【经典文学】今日风行,明日经典【流光飛舞】编辑旗下出品作品曾用名:《执子之手,赠你一世深情》无缘的你啊/不是来得太早/就是/太迟。——题记舒浅浅怎么也没想到,一不小心,她竟然成了人神共愤的“小三”。于是,一个转身。她以为,他就此沉入心的湖底,再也掀不起一丝波澜。然而……点点滴滴已悄然凝聚,就像缓缓流淌的指间沙,早已沙积成塔。——————————————————————————————林皓宇:浅浅,夕阳美则美矣,但太迟了,太悲凉了。你该画日出,朝气蓬勃的日出啊!长长的黑夜过后,黎明总会到来。苦难不止是消极的过去,美丽的人生会因你的信心而积极重建。浅浅,可记得我们的约定?——————————————————————————————尹若风:舒浅浅,我恨。我恨自己老是卑躬屈膝,却又乐此不疲。我恨自己老是摆脱不开,却又常招致“自取其辱”。我努力了那么久,挣扎了那么久,却始终挣不开这结果。浅浅,如果我在他之前出现,一切是不是都会不同?——————————————————————————————尹若尘:浅浅,每次牵着你的手,我都觉得幸福。我就想,这样一双手,我要一直牵到老,一直牵到死。只是,无论我怎样表白,对你,都是一种伤害。如果,你早一点出现,如果,当初我坚持,一切是不是会不一样?我不相信上帝,可是,应该是有一个天堂的吧。在那里,我将等到我的天使,上帝将还给我一个错过的天堂。******推荐我的新文《滚滚红尘舞天涯》http://m.pgsk.com/a/584897/推荐友友的文,希望亲们喜欢:寂静处《赠尔一曲兰若》http://m.pgsk.com/a/434194/小椏《狐狸先森莫轻狂》http://m.pgsk.com/a/486465/
  • 人脉关系课

    人脉关系课

    人际关系本来是中性的,无所谓好坏。运用得当,便是良好的人际关系;用错了,用歪了,便是有百害而无一利。自古以来,中国人建立的是一种举世罕见的人伦关系。它与人际关系最主要的差异,在于前者重视“合理的不平等”,而后者主张“人生而平等”。不论人际关系还是人伦关系,都有赖于良好的沟通。现代人很喜欢说话,却大多不善于沟通。许多人掉进“我有话要说”的陷阱,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尽管中国人十分讲道理,但中国人的道理通常是相对的。所以,中国人常常陷入“先说先死,不说也死”的尴尬境地。为此,必须在先说和不说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实现安全、有效、合理的沟通,以期达到“说到不死”的境界。
  • 沉浮的流星

    沉浮的流星

    她是一个单纯的孩子,她的感情观很简单,和他在一起就好……可面临着现实残酷考验,他的一次次‘不得已’总是那么残忍伤害她,一直以为她只要坚持他们就可以很好,可是她错了,她还是一个需要关心的女人……他的意外出现打破了她平静的感情生活,她的执着开始摇摆不定……
  • 20岁开始,30岁成功

    20岁开始,30岁成功

    成功始于心动,成于行动。20岁,是我们梦开始的地方,是我们精心设计人生的地方;20岁,我们又站在了一条新的起跑线上,起跑若能领先一小步,人生必将领先一大步,甚至在而立之年就开垦出一块属于自己的黄金宝地,戴上成功的光环。那么,在这至关重要的十年,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清楚些什么呢?我们有没有清楚的目标去为之努力奋斗,有没有设计好人生?我们缺少什么,要学习什么?我们的时间在哪里,要取得的成就在哪里?我们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我们的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我们30岁以前,能不能掌握财富的密码?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机会,这样的机会又在哪里?我们现在最应该做什么,做什么才对整个人生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