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行动,再好的目标和计划也会化为泡影
柳传志是一个创业的传奇。他领导联想由11人、20万元资金的小公司用14年时间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计算机公司。
一旦确定目标,就不要瞻前顾后,要勇往直前
在成就联想的传奇之后,目前,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工程技术人员出身的柳传志是怎样在20年里让联想迅速发展壮大的?他到底在哪里学的呢?柳传志说:“一方面在实践中学,另一方面从书本中学。”
杰克·韦尔奇的《通用之路》、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郭士纳的《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些书柳传志都认真地读过,他从中收获了不少。有人问他:“那你是不是偏执狂?”他说“在我所从事的领域,我一直努力发展,吃着碗里,想着锅里,还惦记地里的粮食——是有点‘偏执’。”
偏执也就是对目标的执著。在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读大学时,柳传志接受了军营的锻炼。那时每班都有指导员,大都是亲历过战争的军人。指导员曾给柳传志他们讲述了辽沈战役中占领制高点的一幕:“那些战士根本不怕死,一个个往上冲,为达目标不顾一切!”这种一往无前的精神,对柳传志影响很大。
大学毕业后,柳传志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工作了十多年,40岁时开始创办联想。那时出去创业的科技人员凤毛麟角,要承受很大的社会压力。那时候的人们认为,只有高等学府的尖子生才能分配到科学院,你出来创业,大家就觉得你跟小商小贩一样。创业初期,柳传志有过被人轰出屋子的经历,或者落到别的难堪境地,但他一直反复对自己说这是自己的选择!
“那种军人精神也一直激励着我:一旦确定目标,就不要瞻前顾后,要勇往直前,把5%的希望变成100%的现实!”
不管想法有多好,除非身体力行,否则永远也不会有收获柳传志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青年人,成功所必需的要素其实并不多,有了想法之后立即行动是其中之一。
有些青少年天天说:“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考名牌大学;我一定……”口号喊了很多,可就是不见有行动!这种想到却做不到的小毛病可千万不可忽视,因为行动是一个人敢于改变自我、拯救自我的标志,是一个人能力的见证。美国著名成功学大师马克·杰弗逊说:“一次行动足以显示一个人的弱点和优点是什么,能够及时提醒此人找到人生的突破口。”不言而喻,那些成大事者都是勤于行动和巧妙行动的大师。
每天不知有多少人只想不做,把自己苦思冥想得来的新构想取消,因为他们不去执行。
青少年朋友们,想想我们是不是也有这个毛病。我们为自己制定了许多目标:我要让自己的成绩上个新台阶,我要当“三好学生”,我要……可是有时候我们却停留在这些目标上裹足不前。没有行动,再好的目标和计划也会化为泡影。
所谓“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当你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想要弥补一番,或者你有一个绝妙的创意时,马上行动,切实执行自己的计划,以便发挥它的价值。
有个人已经40岁了,一天,他对朋友说:“我想去学医,可是学完我就已经44岁了。”
朋友说:“可要是你不去学,4年后你还是44岁啊。”
是啊,即使你不行动,时间也会无情地流逝,片刻不会停留。那么,何不在这段时间里努力进取,作出成绩来呢?因为不管想法有多好,除非身体力行,否则永远也不会有收获。
一件事没做之前总让人觉得神秘莫测,困难重重,可当你真正放手去做时,你会惊讶地发现,事情不过如此而已。既然立志要做一件事,那么,你又何必浪费时间在徘徊不定上,而不立即行动呢?
人物档案:
柳传志,联想集团创始人之一。现任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联想集团非执行董事,联想投资、融科智地、弘毅投资董事长。
1944年4月29日生,祖籍江苏镇江市。
1961~1967年在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学习。
1967~1968年在国防科委成都十院十所工作。
1968~1970年在广东珠海白藤农场劳动锻炼。
1970~1983年在中科院计算所工作。
1983~1984年在中科院干部局工作。
1984年~2002年任联想集团总裁。
2002年至今任联想控股公司总裁。
柳传志先后获得第二届“全国科技实业家创业奖”金奖第一名,全国“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改革风云人物”。199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7年当选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1998年当选九届全国人大代表。2000年1月被《财富》杂志评选为“亚洲最佳商业人士”,2000年6月被《商业周刊》评选为“亚洲之星”。2001年1月在国内被100名权威经济学家、财经记者评选为“CCTV年度经济风云人物”,并两次蝉联《北京青年报》第一、第二届“财富年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