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9800000023

第23章 耐得住寂寞

毫无疑问,每一颗年轻的心都跳动着走向辉煌的希望,然而辉煌不是天上掉馅饼,它靠的是辛勤耕耘,一番寂寞而又艰苦的劳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校长刘人怀追忆60年坎坷成才路,殷殷寄语青年学子“忍耐是一个人成功的秘诀”。刘人怀院士认为,所谓忍耐,就是要坚定,要执著追求自己的理想。他举例说,他出身书香世家,自幼立志科技报国。1958年高考时,尽管成绩优异,但由于有海外关系,他只能无奈地选择到偏僻的兰州大学读数学系。“但我并不消沉,而是坚持信念发愤读书!”刘人怀说,由于自己的出色表现,大一时就有幸参与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卫星的研制工作,大四时就在导师的带领下走进了世界尖端的“薄球壳体非线性稳定”研究领域,这是钱学森先生还未完成的博士论题。“我走近了世界科技领域的前沿。更重要的是,这些经历使我感受了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执著和踏实精神。”毕业后留校任教,他主动承担了飞机遥感器生产技术的攻关任务,成为我国第一个研究波纹圆板的学者。然而,不久“文革”开始,他被打成“反革命修正主义苗子”,关进“牛棚”。执著的刘人怀就把这项研究转入了“地下”。

忆起当年每晚偷偷用简陋的算盘和对数表,进行着5位数以上的加减乘除、开方,挑战世界难题的情景,刘院士笑着说,整整4年下来,运算用过的废纸都有几大麻袋。年轻人要耐得住寂寞。“忍耐,更要耐得住寂寞。即使出了成果别人不认同,你也要继续埋头苦干,在沉潜中等待喷发!”刘人怀随即又以自己的成名作《波纹圆板的特征关系式》论文为例,生动地说明了这一道理。他回忆说,1968年他就写出了这一填补国内研究空白的论文,但苦于当时学术刊物全部停刊,根本无处发表。1970年学校出学术专集,他马上想到把这篇得意之作放进去,但系里不同意,说这是脱离实际的理论。1972年国家开始恢复科技刊物,他又满怀希望地投稿,却因政审问题一直拖到1978年才在《力学学报》上发表,迅速引起了轰动。当年召开的中国仪表界第一次年会,就特邀年仅38岁的他在大会第一天发言,钱学森、钱伟长等老一辈专家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的人生轨迹从此发生了巨大的转折。整整10年,研究成果才“得见天日”,才得到迟来的认可。回首这段往事,刘院士激励青年学子,在这个越来越喧嚣的时代,要学会静下来,要耐得住寂寞。

耐得住寂寞,就是不为外物所诱,抛开私心杂念,不浮躁,不盲从,保持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很多人耐不得寂寞,一旦不能如愿,就会怨天忧人,不思进取,或者转移方向,改弦更张。他们不知道倘若耐得住寂寞,就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十年磨一剑

耐得住寂寞,还表现在不急功近利,淡泊名利,甘于长时间的默默无闻。《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刊登了这样一篇文章《两项科技大奖为何无人问鼎》。节选如下:

继“数学大师”吴文俊、“水稻之父”袁隆平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之后,“物理大师”黄昆、“当代毕NC034”王选今年又获此殊荣,同时还有一大批科研成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遗憾的是,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的一等奖仍然无人问鼎,连续4年出现空缺。科技界人士对此深为关注。近一两个月来,他们纷纷发表意见,积极探求解决之道。

南开大学校长、数学家侯自新认为两个大奖的空缺既反映了评奖的严肃性,也反映出我国科技在原创性研究方面的不足;河南省副省长张涛谈到,这也反映出体制问题,我国科技工作和经济工作长期被人为分割,必须在体制、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快科技和经济的融合;北京师范大学理学院院长何香涛则指出,目前从科研立项、成果评审、职称评定、学术带头人选拔都存在计划体制的痕迹。

“两个奖项连续4年空缺,不是人笨,而是科研体制和评价体系存在问题”,一些科技界人士直言,不少单位对科技人才的评审、管理、考核只看眼前发表的论文、拿到项目的数量和为单位创收多少,助长了虚假、浮躁的风气。短期行为,浮躁倾向,成了科技创新的“拦路虎”。整体水平较弱,经费投入不足,立项创新不够,初选筛选粗糙,选题回避风险,管理模式陈旧等因素的影响,无不削弱了我国原始性创新的基础。科学来不得急功近利,特别是基础性、原创性研究,需要几十年甚至几代人才能完成。一定要创造更佳的环境,支持一批科研人员长期从事基础研究。科研人员也要淡泊名利,耐得住寂寞。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大潜说,基础研究(包括理论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周期长,不能短期见效益。可是一旦有突破,就将给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没有基础科学的储备,只有跟着别人跑,很难开发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东西。目前的科研环境太急功近利,一个课题刚着手做,就有人催问成果。当前重要的是建立起宽松、和谐的科研环境。要使科学家耐得住寂寞,首先领导要耐得住寂寞,行政部门要耐得住寂寞。不能今天给钱,明天就问成果;更不能追着科学家要论文,要汇报,要总结,得让他们集中精力从事科研。对基础科研人员的考核,应根据基础研究的规律来要求,允许“十年磨一剑”。

这篇文章指出了“耐不住寂寞”的体制孕育不出伟大的科研成果。同样,耐不住寂寞的人也成就不了伟大的事业。

寂寞是一种清福

其实,换个角度来看,寂寞也不全然是一种磨难。梁实秋先生写了一篇关于寂寞的文章,他在文章这样说:

“寂寞是一种清福。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波澜似的。我独自暗暗地望着那条烟线发怔。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还带着不少嫣红焦黄的叶子,枯叶乱枝的声响可以很清晰地听到,先是一小声清脆的折断声,然后是撞击着枝干的磕碰声,最后是落到空阶上的拍打声。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这种境界并不太易得,与环境有关,更与心境有关。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市尘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在这种境界,我们可以在想像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与古人同游。所以我说,寂寞是一种清福。

“在礼拜堂里我也有过同样的经验。在伟大庄严的教堂里,从彩色玻璃窗透过一股不很明亮的光线,沉重的琴声好像是把人的心都洗淘了一番似的,我感到了我自己的渺小。这渺小的感觉便是我意识到我自己存在的明证。因为平常连这一点点渺小之感都不会有的!

“我的朋友肖丽先生卜居在广济寺里。据他告诉我,在最近一个夜晚,月光皎洁,天空如洗,他独自踱出僧房,立在大雄宝殿的石阶上,翘首四望,月色是那样的明亮,葱郁的树是那样的静止,寺院是那样的肃穆,他忽然顿有所悟,悟到永恒,悟到自我的渺小,悟到四大皆空的境界。我相信一个人常有这样的经验,他的胸襟自然豁达寥廓。

“但是寂寞的清福是不容易长久享受的。它只是一瞬间的存在。世界有太多的东西不时地提醒我们,提醒我们一件煞风景的事实:我们的两只脚是踏在地上的呀!一只苍蝇撞在玻璃窗上挣扎不出去,一声‘老爷太太可怜可怜我这个瞎子吧’,都可以使我们从寂寞中间一头栽出去,栽到苦恼烦躁的旋涡里去。至于‘催租吏’一类的东西打上门来,或是‘石壕吏’之类的东西半夜捉人,其足以使人败兴生气,就更不待言了。这还是外界的感触,如果自己的内心先六根不净,随时都意马心猿,则虽处在最寂寞的境地里,他也是慌成一片,忙成一团,六神无主,暴跳如雷,他永远不得享受寂寞的清福。

“如此说来,所谓寂寞不就是一种唯心论,一种逃避现实的现象吗?也可以说是。一个高韬隐遁的人,在从前的社会里还可以存在,而且还颇受人敬重,在现在的社会里是绝对的不可能。现在似乎只有两种类型的人了,一是在现实的泥溷中打转的人,一是偶然也从泥溷中昂起头来喘口气的人。寂寞便是供人喘息的几口新空气,喘几口气之后还得耐心地低头钻进泥溷里去。所以我对于能够昂首物外的举动并不愿再多苛责。逃避现实,如果现实真能逃避;吾寤寐以求之!

“有过静坐经验的人该知道,最初努力把握着自己的心,叫它什么也不想,该是多么困难的事!那是强迫自己入于寂寞的手段,所谓参禅入定完全属于此类。我所赞美的寂寞,稍异于是。我所谓的寂寞,是随缘偶得,无需强求,一刹间的妙悟也不嫌短,失掉了也不必怅惘。但是我有一刻寂寞,我就要好好地享受它。”

当然梁先生说的这种寂寞同前面《人民日报》上所载那篇文章中提到的寂寞不在一个层次上,我们故且把前面提到的“耐得住寂寞”中的寂寞称之为“大寂寞”,而将“寂寞是一种清福”中的寂寞称之为“小寂寞”。这两种层次的寂寞每个人都会遭遇,如果我们在“大寂寞”中不県徨,信守初衷,孜孜不倦;在“小寂寞”中不去寻求刺激,固守身心,宁静淡泊,我们就守住了真我,守住了有意义的一生。

同类推荐
  • 最受感动的爱心奉献故事(最受学生感动的故事精粹)

    最受感动的爱心奉献故事(最受学生感动的故事精粹)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奇怪的面试、美洲豹的对手、富翁的大房檐、访问敲石工人、最后一片绿叶、“勤”“俭”不分家、栅栏上的钉子等等。
  • 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

    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

    工作是为了什么?为了老板,为了薪水,为了面包,为了生存,为了养家糊口,为了……答案五花八门,但是却没有一个选项是留给自己。本书用大量精彩的案例阐述了敬业、负责对个人职业生涯和生命价值的重要性,旨在帮助读者重视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深刻体会工作的价值和生命的涵义。
  • 告别单调的生活

    告别单调的生活

    女人的“形象”是一个女人外表与内在结合而留下的印象,无声而准确的讲述着你的故事——你的年龄、文化、修养、社会地位……本书是一本让女人找到幸福之路的散文集。想做一个幸福的女人的女人进来看看吧,一定会给你意外的惊喜。读过此书,作为单身女人你将获得意外的收获哦。
  • 实现卓越(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实现卓越(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让感觉跟着跑

    让感觉跟着跑

    一杯清茶,一缕光线,一本好书……轻轻抚慰,阅读是一种生命的享受。智慧、美丽、梦幻、快乐……慢慢品味,人生永远在书香里跳跃。
热门推荐
  • 孤女宅斗手札

    孤女宅斗手札

    被大房算计产业,被三房算计嫁妆,被王爷看上,被太后嫌弃:这是青蕴出嫁前。被小妾使绊子,被宫里人来回折腾,被丈夫宠上了天:这是青蕴出嫁后。孤女——王妃——国夫人,这是青蕴的一生。
  • 替身太子妃

    替身太子妃

    身穿之后,长乐的目标就是嫁给村头的软柿子林秀才,可是万万没想到,她最后嫁给了当今太子,自己变成了软柿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错嫁成妃:王爷,请自重

    错嫁成妃:王爷,请自重

    大婚之夜,王爷夫君就给她送了两个极/品美男侍//寝,她怎能拒绝?欢欢乐乐入洞房,却气得他前来搅局,她勾着他的脖颈:“美人,哪个馆子的?以后爷去找你。”他直接扯开她的衣服:“本王是你夫君!”她的手划过他脸:“夫君,我不碰!”联系QQ:2378264528
  • 神寂

    神寂

    吞食残月花的勾陈,在两百年之后重生,他发现大路上的武学已经变得低微。而自己却掌握着无穷的武技,从此走上一条神挡杀人,佛挡杀佛,有妞必泡,有仇必报的无上神寂之路。
  • 网恋77天

    网恋77天

    简介:该书是一本以QQ为题材的校园网恋的浪漫爱情故事。这里没有武侠里的刀光剑影,这里没有玄幻里的斗气魔法,这里没有科幻里的天马行空,这里没有历史里的源远流长,这里没有后宫里的勾心斗角,这里没有悬疑里的扑朔迷离,这里也没有灵异里的毛骨悚然……这里只有毫无营养的对白以及淡淡的故事构筑成平淡无奇的小说。
  • 司马懿吃三国4

    司马懿吃三国4

    热闹的三国,为何最终属于沉默的司马懿?论奸诈不及曹操,比智谋不敌诸葛亮,拼武功,关羽、赵云、吕布随便一个都能灭掉他;翻开本书,看司马懿如何靠数十年如一日的隐忍,击败三国所有英雄,独吞天下。司马懿潜伏曹操身边几十年,任由曹操差遣,他装弱、装傻、装病、装瘫,甚至装死来麻痹敌人、对手、上司、兄弟、朋友乃至家人……翻开本书,看司马懿无与伦比的沉默、隐忍和计谋。
  • 智商潜能激发(婴幼儿3-4岁)

    智商潜能激发(婴幼儿3-4岁)

    本书介绍了开启3-4岁幼儿智商和潜能开发的方法,包括:让孩子拥有演说家的口才、让孩子拥有科学家的逻辑、让孩子拥有艺术家的气质、让孩子拥有交际家的手腕、让孩子拥有道德家的品性、做好孩子的营养师、让孩子在游戏和玩具中激发智慧。
  • 血腥的盛唐6:藩镇割据,隐患爆发

    血腥的盛唐6:藩镇割据,隐患爆发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人生不可不知的100个经典教训

    人生不可不知的100个经典教训

    人生没有不犯错的,可有些错是一次都不能犯的。一位妈妈恨铁不成钢,打了儿子一巴掌,不想把把儿子打成了植物人。有一名女记者,为了帮助男友戒毒,想用亲身体验说明毅力可以战胜自我,结果不但没有帮助男友戒掉毒瘾,自己也成了隐君子,抱恨终生。一位司机喝了一瓶白酒,带着几位好友兜风,结果撞上一辆大货车,车毁人亡……这些惨痛的教训给我们每个人都敲响了警钟。但一个人如果拒不接受教训在同一个地方跌到两次,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恐怕上帝也帮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