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曾经说过:“社会是人们交往作用的产物。”没有社交活动,人类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人们参加社交活动,多为调节紧张的生活,建立友谊、交流感情、融洽关系、广结良友、增长见识、扩展信息。现代化的社会对人们的社交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越发展,物质生活越丰富,人们社交的需要就会越显示出它的价值,而处在社交活动中的每个人的仪表、仪态及对礼仪知识的了解也变得极其重要。一个人只要同其他人打交道,就不能不讲礼仪。运用礼仪,除了可以使个人在交际活动中充满自信、胸有成竹、处变不惊之外,其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它能够帮助人们规范彼此的交际活动,更好地向交往对象表达自己的尊重、敬佩、友好与善意,增进大家彼此之间的了解与信任。
四、促进事业成功
一个人良好的自身形象,融洽的人际关系,必定有助于自己事业的成功。
据《史记·留侯世家》中记载,张良,汉代人,从小就是尊敬老者、信守约定的好孩子。有一天,张良悠闲地在桥上散步。有位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穿在脚上的草鞋丢到桥下,并且看着张良说:“小子,去把鞋给我捡回来!”
张良愣了一下,但是看他年老,就到桥下取回鞋子,递给他。
老人坐在桥头,眼皮也不抬一下,就说:“给我穿上。”
于是,张良跪在地上帮老人穿鞋。老人心安理得地伸出脚让张良把鞋穿上,然后笑着离开了。张良非常吃惊地望着老人的背影。谁知,那个老人走了几步又转过身来,对着张良招招手,示意张良到他跟前去。张良乖乖地走上前去,老头和蔼地对他说:“我看你这娃不错,值得教导。五天后天一亮,和我在这里见面。”张良行了个礼说:“是。”
五天后,天刚刚亮,张良来到桥上,那个老人已经坐在桥上了。老人很生气地说:“现在天已经大亮了,年轻人这么不守信用,和长辈约会还迟到,长大后还能有什么作为。五天以后,鸡叫时来见我。”说完老人就走了。
过了五天,鸡刚叫,张良就去了,老人又已经先到那里了。老人十分生气地说:“我已经听见三声鸡叫了,你怎么才来,五天以后再早一点儿来见我。”
又过了五天,张良半夜就到桥上等着那个老人。一会儿,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年轻人要成大事,就要遵守诺言,说什么时候到就什么时候到。”
接着老人又从怀里掏出一本书说:“读了这本书,就可以成为皇帝的老师。这话会在十年后应验。十三年后,你会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那块黄石就是我。”说完之后,老头儿就离开了,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
天亮时,张良看老人送的那本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又叫《黄石兵书》。张良非常珍惜这本书,认真学习,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并且他还时刻遵守老者的教诲,严格要求自己,立志永远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这样才能让别人信任自己,从而成就一番大事。
后来,老人的话果真应验了,张良帮助刘邦完成了统一大业,成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将领。
某知名企业在招聘时,曾经设计过一道看起来不起眼的小题目,使许多自恃有高学历的“才子”、“才女”们纷纷落于马下。
所有的简历初审合格者,被通知在同一天下午来面试。那天,二十多位求职者坐满了会议室。奇怪的是,这么多人怎么可能一一面试得完呢?
这时候,一位捧着很多材料的工作人员,进会议室艰难地拿了其他东西以后,出门的时候一不小心把材料掉到了地上。然后他极不方便地想弯下腰捡地下的东西。在他周围的这些求职者谁也没动,好像没看到一样。这时候,离这位工作人员最远的一位求职者过来帮他捡起了东西并开了门。
约半小时后,被通知除了刚才那位帮忙捡拾东西的求职者外,其余人都可以回去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合格的人才,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修养。唯有两方面都合格的人才,才能立足社会,发展自我。正如文艺复兴时代的英国着名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说:“彬彬有礼的人,一定能赢得好的名誉。”
相反,若不注重礼仪问题,犯了“规矩”就可能使人反感,甚至会使关系恶化,导致事情朝坏的方向发展。
有些人因为自己有些学问,恃才骄傲,目空一切,不能遵循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礼仪,这样的人常常招致怨祸。比如东汉时的祢衡。
祢衡字正平,平原郡盘县(今山东宁津县)人,年少才高,目空一世。建安初年,二十出头的祢衡初游许昌。当时许昌是汉王朝的都城,名流云集,司空椽陈群、司马朗,尚书令荀,荡寇将军赵稚长等人都是当世名士。有人劝祢衡结交陈群、司马朗,祢衡说:“我怎能跟杀猪、卖酒的在一起!”劝他参拜荀、赵稚长,他回答道:“荀某白长一副好相貌,如果吊丧,可借他的面孔一用;赵某是酒囊饭袋,只好叫他看守厨房。”
这位才子唯独与少府孔融(字文举)、主簿杨修(字德祖)意气相投,对人说:“孔文举是我大儿,杨德祖是我小儿。其余碌碌之辈,不值一提。”
从这些可见他何等狂傲。
献帝初平间,孔融上书荐举祢衡,于是大将军曹操有召见之意。祢衡一向看不起曹操,托病不往,还口出不逊之言。曹操正当招揽人才的时候,虽然恼恨,也不好加害,知道祢衡善击鼓,就招他为击鼓的小吏。
一日大会宾客,祢衡穿一身破烂衣衫来到雍容华贵的宴会厅。左右众人喝道:“为什么不换衣服!”祢衡当着众宾客的面,在大厅之上脱光了所有衣服,赤条条一丝不挂,昂然而立。曹操大怒:“你怎敢朝堂之上,赤身裸体地污辱大臣,失礼天下!”祢衡哈哈大笑:“欺君犯上才是失礼。我暴露出父母给我的本来面目,有什么不光彩?你敢把你的里里外外全不掩遮地暴露在众人眼前吗!”
曹操拿他没有办法,就想了个借刀杀人的法子,把他送给荆州牧刘表。祢衡替刘表掌管文书,颇为卖力,但不久便因倔傲无礼而得罪众人。刘表也聪明,把他打发到江夏太守黄祖那里去。祢衡为黄祖掌书记,起初也干得不错。后来黄祖在兵舰上设宴会,祢衡说话无礼,受到黄祖呵斥,祢衡竟顶撞骂道:“死老头,你少唆!”
黄祖急性子,盛怒之下把他杀害。时为建安元年(196年),祢衡年仅二十六岁。
祢衡有文才,但他太傲慢了,丝毫不顾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礼仪,像这样的人是很难与人相处的。要是能够自重一些,遵循人与人之间的基本礼仪,想必不至于早死。
据《吕氏春秋·遇合》中记载,陈国有个丑人,叫敦洽雠麋,眉间宽广显得很凶,面色赤红,眼下垂到了鼻子,臂长而弯,相貌极丑。陈侯看见他却很喜欢他,把国家内外事务交由他处理。楚国会合诸侯,陈侯有病不能去,派敦洽雠麋去道歉。楚王对敦洽雠麋的名字感到好奇,先接见了他。敦洽雠麋进来,不仅外表丑陋言语也粗俗。楚王发怒了,会合大夫对他们说:“陈侯不知这个人不可以出使,是不聪明;知道他不可出使,还使用他,是侮慢于我。侮慢又不聪明,一定要攻打陈国。”于是举兵讨伐陈国,三个月后陈国就灭亡了。
敦洽雠麋相貌极丑,这不是他的过错,但是在外交场合,一个使者必须注意自己的容貌言语礼仪,然而陈侯却派了个奇丑无比、言语粗俗不懂礼仪的人出使上国,结果使得自己的国家灭亡。
历史告诉我们,如果不顾社会道德礼仪,轻则会招致灾祸,重则导致国家灭亡。
当今时代同样也是如此。无数事实说明,是否注意礼仪也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五、塑造组织形象
组织形象常常是在不经意间体现并塑造出来的。整洁优雅的环境,宽敞明亮、井然有序的办公室,独具个性、富有哲理的价值观,色彩柔和的服饰,彬彬有礼的员工,有特色的广告等,都会给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礼仪则是通过组织员工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礼貌礼节、仪式及活动过程表现出来,它是塑造组织形象的基础工程。任何不讲究礼仪的组织,都不可能获得良好的社会形象。
例如,我国某机械厂厂长与美国客商谈判引进“大输液管”生产线。该厂厂长对生产线行情通晓并考察缜密,对设备的技术指标要求很高,价格又压得很低。这位美国客商在中国还未遇到过如此强有力的谈判对手,他很信服地接受了这位厂长偏低的报价,结束了谈判,准备第二天便正式签订协议。
谈判结束之后,厂长邀请美国客商到车间参观。参观途中,某厂长突然觉得嗓子难受,走到墙角吐了一口痰,然后用皮鞋底使劲擦去,地面上留下一片痰迹,又继续若无其事地陪同外商去看其他车间。美商见此,快步走出车间,不顾厂长的再三挽留,回到了宾馆。很快,他让翻译给厂长送去一封信,信中写道:“一个厂长的卫生习惯可以反映一个工厂的管理素质,况且我们生产的是用来治病的输液管,美国有句谚语:人命关天!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
这位厂长一个不文明不卫生的举动,结果使一个合作项目泡汤了。
很显然,厂长不拘小节的一口痰,不但使他的个人风度蒙上了阴影,也使企业的形象严重受损,招致了合作的失败。
良好的组织形象是任何组织所刻意追求的目标,组织形象的塑造处处都需要礼仪。比如,你想和某一单位联系业务,当你拨打对方办公室电话竟无人接或铃响五六声之后才有人接时,你会对该单位产生一种印象——工作效率不高,制度不健全,员工素质差等印象。反之,当你一拨通电话,听到对方和蔼可亲的问候,得体的称谓,礼貌的语言,简洁干练的回答,热情的接待,你立即会有一种亲切之感。
礼仪在塑造组织形象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六、建设精神文明
世界各国和各民族都十分重视交往时的礼节礼貌,把它视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正如古人所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礼仪是立国的精神要素之本。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讲究礼节礼仪、注重礼貌是最基本的要求,它对精神文明的建设有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来,一些中国公民在国(境)外旅游期间出现的不文明现象,严重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引起海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和批评,人民群众反应强烈。
“中国人,便后请冲水”,“请安静”,“请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扔垃圾”,“请排队”,“请保持安静”……这种仅以简体中文标出的警示牌,正在中国人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国——法国、德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频现。这说明这是专门提醒中国人的,令人汗颜。
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常见不文明行为有:
1.随处抛丢垃圾、废弃物,随地吐痰、擤鼻涕、吐口香糖,上厕所不冲水,不讲卫生留下脏迹。
2.无视禁烟标志,想吸就吸,污染公共空间,危害他人健康。
3.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购物、参观时插队,排队等候时跨越黄线。
4.在车船、飞机、餐厅、宾馆、景点等公共场所高声接打电话、呼朋唤友、猜拳行令、扎堆吵闹。
5.在教堂、寺庙等宗教场所嬉戏、玩笑,不尊重当地居民风俗。
6.大庭广众之下脱去鞋袜、赤膊袒胸,把裤腿卷到膝盖以上、跷“二郎腿”,酒足饭饱后毫不掩饰地剔牙,卧室以外穿睡衣或衣冠不整,有碍观瞻。
7.说话脏字连篇,举止粗鲁专横,遇到纠纷或不顺心的事大发脾气,恶语相向,缺乏基本社交修养。
8.在不打折扣的店铺讨价还价,强行拉外国人拍照、合影。
9.涉足色情场所、参加赌博活动。
10.不消费却长时间占据消费区域,吃自助餐时多拿浪费,离开宾馆饭店时带走非赠品,享受服务后不付小费,贪小便宜。
旅游,特别是出国(境)旅游过程中的举止行为,不仅显示出一个人的文明素养,也间接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形象和国民素质。要改变这些不文明的行为,就要提高全民的礼仪修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经济发展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必将加快,这些都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的文明礼貌素质,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提倡讲究礼仪礼节,做到文明礼貌,必将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五节)教师礼仪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所谓教师礼仪,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职务时所必须遵守的礼仪规范。
一、教师礼仪的特征
教师礼仪有自己特定的适用范围、特定的适用对象。与其他礼仪相比,教师礼仪具有以下特征:
1.强制性
只要你进入教师这个职业就必须遵守教师礼仪,不能随心所欲。教师礼仪需要有更多的自我克制、自我牺牲。同时,教师的礼仪素养也将使教师更有魅力、更有力量,带来更大的收获。
2.形象性
教师礼仪关系到教师的职业形象、学校的整体形象、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一个学生关注他的老师的气质风度、行为仪表胜过关注老师的文凭;一个家长对一个教师的信任或不信任很多时候只来自一两次谈话和交往所呈现的形象特征。不只学校每年新生报到的时候,很多孩子只因为自己班上的老师比别班漂亮就高高兴兴,而那些仪容仪表不太好的老师班上的家长则显得闷闷不乐。所以,当校长想让社会、家长和孩子们知道自己的学校是一所好学校,自己的老师是一群好老师的时候,首先向他们展示自己老师良好的形象。
3.文明性
教师礼仪的文明性体现在教师的个人的文明素养。比如对学生的关爱,人们彼此间互帮互助、彼此尊重、和睦相处;待人接物热情周到、彬彬有礼;日常生活中注重个人卫生,穿着适时得体,见人总是微笑着问候致意,礼貌交谈,文明用语,体现出一个教师的品行修养。教师礼仪是内在文明与外在文明的综合体现,具有明显的文明性的特点。
4.示范性
面对的是模仿能力很强的学生,教师的礼仪修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而且会被成倍地放大,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会影响许多学生,波及广大的青少年,甚至对学生造成终身的影响,因而教师的礼仪修养具有示范性。所以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良好修养,具备文明礼仪,展示教师的风采,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要做学生的表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经济建设日新月异,在物质文明不断加强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是教书育人的园丁,而且是传承文明的导师,教授知识的源泉,以身作则的楷模。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广博的知识经验、现代化的教育能力和健康的身心,还要有良好的礼仪修养。教师的礼仪修养,对推进中华民族的礼仪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增强教师礼仪修养,是有效提升全民族礼仪素质的重要途径。
二、教师礼仪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