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5300000005

第5章 特稿(4)

所以哲学界认为墨子的“类”,是具有方法论意义的重要概念之一。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说:“墨子的逻辑思想,即是依据着类概念的类推方法,而这一方法就是墨子所到处运用的辩诘的灵魂。”墨子的察类,可以把握事物的关联性,也因此使逻辑思维带有形象性。在墨子成为“显学”的春秋战国之交,这种由“类”概念引发出来的形象化的抽象思维模式,竟成了我们民族的思维定势。解《易》者的所谓“立象尽意”,说《诗》者的所谓“引类譬喻”,就是这种思维定势的延伸。此后辩理者之引寓言,述情者之求比兴,诗文创作,莫不引物连类,启发联想。由于历史的积淀,国人大都习惯于形象化的抽象,语言文字也保留依形以立义。佛教也讲究比喻,有所谓《百喻经》,到了禅宗的“公案”,立象而不知其意,引类而不知所指,全靠“禅悟”,走向极端,如同迷津,难怪有些外国人误以为中国人没有逻辑思维。黑格尔不懂汉语汉字,妄加鄙薄,以为不宜思辨,钱先生在《管锥编》“论易之三名”就加以驳斥,说他“无知而掉以轻心,发为高论”。类比联想这种传统的思维方式,经钱先生注入西方的审美意识,便成了十分锐利的武器,成了十分灵敏的工具,所以他能在文艺鉴赏的过程中,发现如此之多的亮点,挖掘出如此之多的宝贝。王水照兄指出:钱先生曾说:“我有兴趣的是具体的文艺鉴赏和评判。”(《关于宋诗选注的对话》)先生用类比联想进行鉴赏,发现有关语言、修辞、意境方面的许多审美现象,并用类比联想对这些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加以评判,所以他的着述,往往形象中包含抽象,妙语中充满睿智。

钱先生的着述,无论是长篇文章,抑或是宏伟着作,都不是脉络连贯,结构严密的论着,而是关于文艺审美现象的断想和评点。《旧文四篇》、《七缀集》是如此,《谈艺录》、《管锥编》亦复如此,甚至《宋诗选注》,也可作如是观。像是旁批,像是札记,又像是随笔。宋人洪迈《容斋随笔序》云:“予老去习懒,读书不多,意之所之,随即记录,因其先后,无复诠次,故目之日随笔。”当然,钱先生向来勤快,读书很多,却也是“意之所之,随即记录”。古来读书人类皆有作笔记的习惯,纸张缺乏的时代,也有以柿叶当卡片的,即苏轼诗所谓“韦管书柿叶”(《孙莘老寄墨》),元末陶宗仪以柿叶作手记,贮于破盎,积以十数,录成《辍耕录》;梁启超说:“古人平常读书,看见有用的材料就抄下来,积之既久,可以得无数小条。由此小条辑为长编,更由长编编为巨制。顾亭林的《日知录》、钱大昕的《十驾斋养新录》、陈兰甫的《东塾读书记》,都系由此作成。一般学问如此,做专门学问尤其应当如此。”(《中国历史研究法》)钱先生的笔记本之多,真可以压倒前人。他也像洪迈、陶宗仪、顾亭林、钱大昕、陈兰甫诸先贤似的,把随手记下的文字,整理成一篇篇文章,编纂成一部部大书。这样的文章和着作,是不是显得“零星琐碎”呢?钱先生在《读拉奥孔》一文中辩白道:“不妨回顾一下思想史罢。许多严密周全的哲学系统经不起历史的推排消蚀,在整体上都已垮塌了,但是它们的一些个别见解还为后世所采取而流传。好比庞大的建筑已遭破坏,住不得人也唬不得人了,而构成它的一些木石砖瓦仍然不失为可利用的材料。往往整个理论系统剩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只是一些片断思想。脱离了系统的片断思想和未及构成系统的片段思想,彼此同样是零碎的。所以,眼里只有长篇大论,瞧不起片言只语,那是一种粗浅甚至庸俗的看法——假使不是懒惰疏忽的借口。”其实,“随笔”式的着作,何止洪迈的《容斋随笔》,倘若“类聚”视之,则比比皆是,前面所提及诸贤的着作都属于这一类。古来学术着作,像刘勰《文心雕龙》那样的“系统”论述,可以说比凤毛麟角还稀少。

所以想了解古人的学术观点,还是要到那些注疏、评点、札记、诗话、杂谈、语录、随笔之类的着作中去寻找,否则,就别想能写出任何门类的“学术史”。这一文化现象,应该说是众所周知的,然而,钱先生为什么还要如此辩白呢?要知道,自从“新文化运动”以后,西学东渐,在引进自然科学的同时,也引进了纯抽象思维的模式,讲究三段论的逻辑推理,学术着作因而显得“严密周全”而有“系统”。从二十世纪初以来,什么“论”呀,什么“史”呀,这个“概论”呀,那个“通史”呀,纷纷出版,还编成一个又一个学术系列。钱先生所说的“回顾一下思想史”.实在是指现代这二三十年的学术思想史。当学人们“眼里只有长篇大论”,脑子里只有抽象逻辑,热衷于写“系统”论着时,钱先生却仍然发挥类比联想,回归传统“随笔”式的着述方式,并不赶时髦,随大流。而且,《谈艺录》和《管锥编》这两部重要着作,都是用典丽的文言乃至用工整的骈体写成的。在白话文已经风行的年代,钱先生何以采用很不入时的表达方式?

柯灵曾当面询问过这个问题,他的回答是:

“因为都是在难以保存的时代写的,并且也借此测验旧文体有多少弹性可以容纳新思想。”(《促膝闲话钟书君》)从话外之音,完全可以理解,这轻描淡写的回答,却是深思熟虑的抉择,充满睿智,也充满感慨,很值得玩味。采用随笔也好,采用文言也好,并非复古,而是在主流之外另辟蹊径。所以我称之为“写在边上”的文笔。

二、写在边上的学术

如前所述,钱先生的着作,有时用文言,经常用随笔,而且大都以类比联想,揭示文艺鉴赏中的种种审美现象。我在拜读先生的着作时,固然受到诸多启发,然而却常有一种不满足感,觉得他似乎只罗列一些当然的现象,而没有追究其所以然的原因。《墨子·非攻》云:“子未察吾言之类,未明其故者也。”在提出“察类”的同时,还强调“明故”,“类”概念可以把握事物的联系,“故”概念则可以探求事物的因果。难道钱先生只善于“察类”而不善于“明故”吗?并非如此。他很赞同斯宾诺莎和维果的看法,认为思想之伦次依随事物之轮次,“皆言心之同然,本乎理之当然,而理之当然,本乎物之必然,亦即合乎物之本然也”。(《管锥编》二二“系辞”六)可见,他不仅注意当然现象,而且注意必然规律。然而,他为什么不推论所以然呢?非不能也,是不为也。钱先生的学问,古今中外皆通,却是“通”而不“贯”。要贯通,就要亮明基本观点,就要建立理论体系,而他却宁肯受“零星琐碎”之讥,也不肯构建“严密周全”的“系统”。这和只“察类”而不“明故”,是一个道理。也就是说,他似乎有意把自己的真正美学观点隐藏在审美现象的背后,和读者捉迷藏,不让人们发觉。杨绛先生曾透露,他们夫妇游戏时,说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仙家法宝”,竟然同样要件“隐身衣”(《杨绛文集·隐身衣》)。原来钱先生玩的是隐身术。

然而,在揭示某些当然的美学现象时,实际上不可避免地要流露出某种主观的态度,包括审察的角度和审视的观点。因为如果没有视角和看法,是揭示不了这些美学现象的。倘若把先生的“隐身衣”揭开,还是可以明白他背后的“所以然”的。首先,从对《易》之象和《诗》之喻的比较,可以窥知他独立的文艺观。《谈艺录》二乾云:“《易》之有象,取譬明理也,‘所以喻道,而非道也’(语本《淮南子·说山训》)。求道之能喻而理之能明,初不拘泥于某象,变其象也可:及道之既喻而理之既明,亦不恋着于象,舍象也可。到岸舍筏、见月忽指、获鱼兔而弃筌蹄,胥得意忘言之谓也。词章之拟象比喻则异乎是。诗也者,有象之言,依象以成言;舍象忘言,是无诗矣,变象易言,是别为一诗甚且非诗矣。

故《易》之拟象不即,指示意义之符(sign)也;《诗》之比喻不离,体示意义之迹(icon)也。不即者可以取代,不离者勿容更张。”《管锥编》

在论《周易》时,也强调二者通而不同,以为《易》之象,可以忘言,而《诗》之喻,则不可以离象。这里隐约透露出钱先生的文艺观,认为艺术形象是独立的,不是道的附庸。清章学诚《文史通义》内篇《易教》云:“《易》象虽包‘六艺’,与《诗》之比兴,尤为表里。”其实,《易》之立象尽意,《诗》之引喻比兴,都源于被思想史界推为划时代伟大发现的“察类”

“明故”的逻辑思想。这种逻辑思想形成以形而下之象达形而上之旨的思维模式。战国时代把这种思维模式,用来解《易》,用来说《诗》,于是有所谓《易》教,又有所谓《诗》教。按照这种教化传统,都是可以“得意忘象”的,《易》教如此,《诗》教亦复如此。所以自古及今,“文以载道”,几乎成为历代社会思潮的主流意识。文学艺术只是教化的工具,缺少一种独立品格。而钱先生却坚持艺术形象的独立性,显然受到西方文艺思想的影响,有悖于传统的教化说,也不合于时流为政治服务的观点,难怪他只讲当然,而不究其所以然。其次,从他关于“解释学”的阐述,可以窥知他出于读者视角的审美观。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兴起解释学,李慎之先生请教钱先生,得到的回答是:“其事未必然,其理未必不然。这就是解释学。”(《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这个解答,是从谭献“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复堂词话叙》)和“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复堂词话》第二十四则)演化来的。都是从读者的角度来看待审美过程的再创造。因为先生所关注的是文艺鉴赏,自然对于读者的再创造尤为留意。《谈艺录》九十从陈沆的《诗比兴笺》之求“比兴”,说到张惠言《词选》之讲究“寄托”,在“补订”中对鉴赏再创造作了进一步的申述,指出其“义有幽隐,并为指发”

(《词选自序》)之所谓“指发”,是“或揣度作者本心,或附会作词本事,不出汉以来相承说《诗》、《骚》‘比兴’之法”;又指出“皋文(张惠言)缵汉代‘香草美人’之绪,而宋(翔)、周(济)、谭(献)三氏实衍先秦‘赋诗断章’之法,犹禅人之‘参活句’,亦即刘须溪父子所提斯也。诺瓦利斯尝言:‘书中缓急轻重处,悉凭读者之意而定。读者于书,随心施为。所谓公认准确之读法,初无其事。读书乃自由操业。无人能命我当何所读或如何读也。’瓦勒利现身说法,日:‘诗中章句并无正解真旨。作者本人亦无权定夺’;又日:‘吾诗中之意,唯人所寓。吾所寓意,祗为我设,他人异解,并行不悖’。足相比勘。其于当世西方显学所谓‘接受美学’,‘读者与作者眼界溶化’、‘拆散结构主义’,亦如椎轮之于大辂焉。”从先秦的赋诗言志、比兴说诗,说到常州词派的附会寄托,并联系到西方当代流行的“接受美学”,对作者的表达和读者的理解的辩证关系,从接受者的视角,以新流行的审美观,加以阐述。以接受者的审美视角观察文艺现象,显然是受到形式主义、结构学、阐释学以及接受美学的影响。其三,从他关于诗歌本质的理解,可以窥知富于人性的人生观。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钱先生在《大公报》(1945年12月中)发表的《谈中国诗》一文称:“中国诗并没有特特别别‘中国’的地方,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好比一个人,不管他是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总是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文学评论》(1981年第1期)发表的《诗可以怨》一文称:“人文科学的各个对象彼此系连,交相映辉,不但跨越国界,衔接时代,而且贯串着不同的学科。”前后相隔四十年,表明同样一个观点,诗歌是无国界的,社科是跨国界的,无国界,跨国界,即意味着带有普遍的全人类性,也就是说是人性的,近似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Humanism)。在民族战争激烈之际,在政治斗争惨烈之时,讲“人性”,自然很不合时宜,不免有“挨批”之虞,倘不“隐身”,很可能被揪出来,岂止是被怀疑。然而,钱先生所坚持的却是自文艺复兴以来风靡于世界的主流意识“人道主义精神”。

以上大胆揣测钱先生的文艺观、审美观和人生观,虽然未必十分准确,却也觉得有几分把握,从他的治学态度,可以得到反证。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学术思潮的主流是从西方引进的“进化论”,许多文艺理论和文学史论着,都贯串这样一根主线,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到丹纳的《艺术哲学》,都是文化人的必读之书,由此可见这种理论在中国的影响之深。但是,读钱先生的书,必定会发现,他似乎从不举起“进化论”这面旗子。他走在学术主流的边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学术思潮的主流是从苏联引进的“反映论”。根据“反映论”,标举所谓“现实主义”,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相应地提出所谓“反现实主义”,以与两条路线的斗争相对应。从创作到学术,无处不存在“现实主义”

和“反现实主义”的斗争。但是.读钱先生的书,也必定会发现,他似乎从来不讲这种斗争,更不用说天天讲,月月讲。他又是走在学术主流的边上。前面说过,他说《谈艺录》和《管锥编》之所以采用文言写作,是因为“都是在难以保存的年代写的”,为什么“难以保存”?很显然,因为不入时。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进化论”已经过时,“反映论”失去霸主地位,文化学术理论,像歧路亡羊,各走各的路去找羊。阶级斗争也不天天讲了,所以钱先生这些很容易被戴上“资产阶级观点”帽子的着作,有了生存的空间,而且居然成了热门的着作。然而,我要说,仍是写在边上的学术。

三、写在边上的人生

有人说:“由于种种原因,钱锺书始终游离于时代的漩涡之外,对那个时代最严峻最迫切的主题没能够予以深切的关注。”(舒建华《论钱锺书的文学创作》)倘若以主流社会的主流意识审视钱先生的关注点,似乎真的未切那“最严峻最迫切的主题”,因此没被卷入“漩涡”之中。然而,却不能说钱先生脱离其所生活的时代,恰恰是因为对时代抱有忧患意识,所以常有一种压抑感,有时会发出“‘骚’终未‘离’而愁将焉避”(《管锥编》第二册584页评屈原)的感慨。他在《谈艺录》的《自序》中说:“《谈艺录》一卷,虽赏析之作,而实忧患之书也。始属稿湘西,甫就其半。养疴返沪,行箧以随。人事丛脞,未遑附益。既而海水群飞,淞滨鱼烂。予侍亲率眷,兵罅偷生。如危幕之燕巢,同枯槐之蚁聚。忧天将压,避地无之,虽欲出门西向笑而不敢也。销愁舒愤,述往思来。托无能之词,遣有涯之日。以匡鼎之说诗解颐,为赵歧之乱思系志。”其发愤着书之志,忧时爱国之情,溢于言表。这种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正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品格。他有个妙喻,说对祖国的怀念留在情感和灵魂里,不是像字刻在石上的死记忆,岁久能灭,而是像字刻在树上的活记忆,年深愈显,“那棵树愈长愈大,它身上的字迹也就愈长愈牢”(《宋诗选注》自《序》)。读钱先生的着作,也许看不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却可以看到刻在大树上那颗又大又牢的拳拳爱国之“心”。不过,在民族战争的烽火年代,他确是没有卷进主流“漩涡”:在阶级斗争的疯狂年代,他也确是没有卷进主流“漩涡”。要知道,不肯随大流的人,往往有自己的主意,有自己的人生选择。钱先生就有他自己的人生定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和兴趣,明智者都会根据自己的志趣确定自己的人生坐标。

同类推荐
  • 灾害对策全书

    灾害对策全书

    《灾害对策全书》是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与兵库 震灾纪念21世纪研究机构共同设立的翻译编辑委员会 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灾害特点与行之有效的防灾对 策,从日语版的《灾害对策全书》全四卷中精选了39 篇文章翻译,集成一册。 《灾害对策全书》包含了应对灾害所需的法律、 政策、方针,各种应对手段和工作流程,防灾教育和 防灾文化等各个方面,为从事防灾减灾工作人员和研 究者提供参考,是一本结合了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的 灾害对策指南。本书是以真实的自然灾害为案例,对 灾后经验教训的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和针对性,提高 灾害对策的能力,为构建安全与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借 鉴意义。
  • 实用党务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党务文书写作大全

    行政公文概述行政公文,通常称为公务文书,简称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本书详细介绍了行政公文的种类及写作方法。
  • 人口原理

    人口原理

    《人口原理》是学术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出版以来社会科学领域争议最多的一部著作,它对世界人口理论以及整个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 民国模范作文(日记篇)

    民国模范作文(日记篇)

    民国小学生日记PK当代小学生日记。继“开明国语课本”之后,再现民国语文教育风采!101篇民国小学生优秀日记,展示不同的少年中国!给当代语文教育一面镜子!给当代青少年一面镜子!全面展现民国小学生所思、所历、所感、所悟。在民国老课本引起广泛关注,并火热畅销之后。近日,民国小学生作文又被媒体疯狂转载,同时与当代小学生作文进行了比较,引起了热议。民国小学生作文多数语言功底扎实深厚,视角高远,思想深刻,最可贵的是,较少虚假套话。
  • 购物小窍门

    购物小窍门

    日常购物中的小窍门。米面油料的选购米质量辨别优质的大米颗粒整齐,富有光泽,比较干燥,无米虫,无沙粒,米灰极少,碎米极少,闻之有股清香味,无霉变味。
热门推荐
  • 爸爸给女儿讲的365夜经典故事

    爸爸给女儿讲的365夜经典故事

    《爸爸给女儿讲的365夜经典故事》内容丰富,系枕边书“父母给孩子讲的365夜经典故事丛书”之一。全世界的孩子都在用不同的文字,阅读着书里这些流传百年的经典故事。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抛弃性格缺陷

    抛弃性格缺陷

    青少年不得不看的励志书。每个人都是性格的美容师,抛弃性格缺陷,展现完美自我。2011最潮性格说明书,洞察你想知道的一切。让自卑、怯懦、孤僻、狂傲……见鬼去吧。
  • 异能儿子假面妈

    异能儿子假面妈

    她,父母遭遇陷害,十八岁的她没能完成就读警校的愿望。白天,她是木讷的跑腿小妹,晚上,则化身为妖媚,冷艳的调酒师。在一次跟踪疑犯回来后,她的身体就发生了变化,在遇到一些社会败类时,她就有种极其渴望想要吸食对方血液的冲动。因劳累而昏过去后,醒来却听到一个惊人的消息,她,怀孕了。*“妈咪,刚刚打你的那个坏姐姐,正在顶楼的大房间里,被一个大叔咬嘴巴,看来大叔是帮你报仇了。”经理妇人听到后,疯了一般的冲进电梯,直杀而上。随后,老远就听到屋里一阵呼天抢地的叫骂声及悲惨的哭泣声。*生日的那天见妈咪遇险,愤怒的宝宝忘记了要在妈咪面前伪装。爆发出了让人难以置信的一面,他不仅能够伸出两颗超出人类长度的牙齿,而且全身还散发出阵阵的耀眼银光,使得众人都睁不开眼。综合以上的种种,好吧!她承认,她家的宝贝儿子好像真的是异于常人。强大的异能爆发,使得她们置身于无比的危机之中,科学家,富商及另外藏在暗处的两路人,此刻都在蠢蠢欲动........宝宝:长相可爱,腹黑无比,善于算计,有着人类不可比例的敏锐嗅觉,一双蔚蓝色的眸子,可以看见心里想要看见的一切远在任何地方的事物。男主:有着一张世人无可比例的绝色容颜,继承了血族与精灵族身上的所有能量,拥有让两方人马都为之恐惧的强大异能,为爱执着,专一。
  • 世界上最伟大的演说辞

    世界上最伟大的演说辞

    总有一些伟大的声音能够长久地萦绕在人类前行的队伍上空,或激昂、或委婉、或充满斗志、或弥漫着浓重的个人情感。而所有的这些都倾注了演讲者的智慧与心血。聆听伟人精彩的演讲,如一杯好茶,馨香萦绕,久久不忘。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爆笑穿越:逃爱太子妃

    爆笑穿越:逃爱太子妃

    一穿过去,皇宫里就搞起了飞机,皇后非要太子纳妃,太子非要她嫁给自己……这飞机搞大了,太子=未来的皇上=后宫佳丽三千,娘哦,怎么算都觉得自己亏大了。还没有来得及像古代侠女一样闯荡江湖,就要被锁定深宫,还要跟那么多女人分享一个男人,虽然说,这个男人也挺帅滴,但是……嗷!不要啊!好吧,为了保命,只能这样了,但是那个谁,要听好了,不能逼着自己学宫里一些烂规矩,不能再娶妻!嗷!不会吧,这都答应,难道断袖的传闻是真滴?
  • 末世空间之执手

    末世空间之执手

    末世来了,丧尸遍地。安晓第一时间觉醒了异能,有空间有系统。安晓本来以为她能跟小说里的玛丽苏女主一样,在末世里称王称霸。不过遗憾地是这一切都是幻想,安晓的空间既没有灵泉也不能种田,甚至连最基本的储存物资都做不到,只有一条臭气熏天臭水沟。至于系统更是一个废柴的污水处理系统。安晓握爪既然一切都靠不住还是抱紧顾准哥哥的大腿才是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