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9600000003

第3章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2)

第三,孔子对执政者提出正己、正名的要求。孔子提出“正名”是君主实现德政的首要前提。当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又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又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子路问:“为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对周武王作了评价说:“武王正其身以正其国,正其国以正天下,伐无道,刑有道,一动而天下正,其事正矣!”可见正名之重要。

第四,与孔子的德治思想相联系,他认为国君要治平天下,就必须举贤任能,发现和提拔优秀人才,参与政事。关于贤才的标准,孔子认为应该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就是要有政治理想和奋斗目标,要依据仁的精神和拥有高尚的品德,还要能善于娴熟地运用业务知识和技能。简言之,贤才就是要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和治国才能。简单来讲,就是孔子根据“德”与“才”的关系而讲明的“德才兼备”,是人才的重要标准。

孔子认为要治理好一个国家,执政者必须正己、正名,举荐任用德才兼备的人才治理国家,必须在满足百姓生活富裕的基础上加强教化,慎用刑罚惩戒百姓的过失,实质上也体现了“仁”的精神内涵所在。

(4)中庸

中庸如今已经成为一个人们常用,但是又经常曲解的词语。说它被曲解是因为经常被理解为做“和事佬”的心态,什么事情都是“好好好”的状态,实际上孔子曾说:“乡愿,德之贼也。”(《论语·阳货》)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这里说了两层意思,一是中庸之德古时已经存在,只是已经鲜有人能做好;更为重要的一点,这句话说明了中庸在孔子的学说中是至德的地位,是孔子哲学的基础和最高的道德准则。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中庸意即谨守礼制,不偏不倚,不激不随,恰当适中。“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道。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礼记·中庸》)“中”是不偏不倚,中正,无过不及。庸不易谓之庸,不偏离正常。子贡问师商两人,孔子说:“师也过,商也不及。”子贡又问,师比商是否更好一点,孔子答:“过犹不及。”(《论语·先进》)“过”与“不及”是事物极端的表现,必须通过“中庸”来维持事物的平衡,在政治行为上更要避免“过”与“不及”。

第二,处理事情要把握好分寸,凡事尽心竭力,但不做强求。如孔子主张进谏,但认为不必强谏,谏而不听,臣应适可而止或退以洁身。他说:“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在止。”(《论语·先进》)“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卫灵公》)“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述而》)这里要说明的是,并非在处事过程中遇难而缩,如对待朋友上,孔子提出:“忠告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其中“忠告而善导之”实际上体现了多次规劝和劝导之意,实在不能起到作用的时候才“止”,以不自取其辱。

孔子在强调个人修养方面也特别注重行中庸之道。子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人都有喜怒哀乐的情绪,当这些情绪未发泄时,我们的情绪就处于心平气静,中庸平稳:但有时因发生了异常的变故,人就会有情绪的变化和波动,只要是适当、有节制,不过度与激烈的发泄,就是温和平和。这意思是说,人与人相处,行中庸,遇事心平气和,包容共济,相互谦让,文明处世,礼貌待人,人们就会减少摩擦与争斗,化解社会矛盾,实现人们的和谐相处。

孔子以“射”来作比喻,说明“中庸”,认为“射”的“中”与“不中”的关键在自己主观方面,必须“反求诸其身”(《礼记·中庸》),己心正则己身正,己身正在则矢无不正,射无不中。正己好比仁,射中好比礼,仁是内在修养,礼是外在标准,仁是前提,礼是目的,二者之联结,便是中庸之道。《礼记·仲尼燕居》载:子曰:“礼乎礼,夫礼所以治中也。”这里谈“中”,谈怎样才能“中”,实际上已经糅进了“仁”的观念。换句话说,“中庸”应是一种内在的修养,应成为君子的自觉追求,而内心的“中庸”就是仁。

(5)教育思想

谈到孔子的教育思想,我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这些脍炙人口的名言,实际上这些只是孔子教育思想海洋中的点滴。如前文提到,孔子之前,教育与学术由官府垄断。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垄断;不分贵贱、广收门徒,提出“有教无类”的原则,打破了只有贵族子弟能接受教育的旧传统,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大量丰富有效的经验和做法,现在我们一并来加以分析。

第一,教育目标。孔子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君子或曰君子儒。即具备“仁”、“德”思想,“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可以做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论语·微子》),甚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微子》)的人才。

第二,教育内容。《史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史记·孔子世家》)又有:“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其中“诗”、“书”主于“文”,是立言的根本,“礼”、“乐”主于“行”,是立身行事乃至“成人”的根本,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孔子教育他的儿子孔鲤也要学诗、学礼,否则无以立言、立行(见《论语·季氏》)。这是从“独善其身”的自我修养方面说的。儒者在确立这一点后,还强调要“兼济天下”,这见诸孔子教育的另一方面的主要内容,即“政事”。政事是以自我修养为基础的,只有“修己”以后,才能进一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见《论语·宪问》)。只有在完成自我修养的基础上,才可以从事政事,以“兼济天下”,否则害人害己。

第三,教育方法。孔子所采用的教育方法,主要是“因材施教”。论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子路与冉有向孔子请教同一个问题,听说了一件事,要不要马上去做?孔子对子路说不可,对冉有却说可以去做。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公西华对此发生疑问,孔子解释说:“冉有退缩,故鼓励其进取;子路则勇于进取,故使之知有所退缩。”(《论语·先进》)这个故事就是比较典型的因材施教的例子。孔子的学生之所以各有所长,也正是他因材施教的结果:以“德行”著称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以“言语”著称的有宰我、子贡,以“政事”著称的有冉有、季路,以“文学”著称的有子游、子夏(见《论语·先进》)。这些学生可以说是孔门中比较著名的几位,才能各有特点,应是得益于孔子的“因材施教”。但孔子最重视的还是他们的“德行”,如宰我虽以“言语”闻名,但孔子斥之为“不仁”,原因是他不行三年之丧而自觉心安理得。子夏以“文学”见长,孔子责之以“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仲弓长于德行,但讷于言而敏于行,时人评价其只知“仁”而不知“佞”之机变,孔子则称赞仲弓,虽然不一定称得上“仁”,但“佞”却是绝不会去作的。(见《论语·公冶长》)此外,孔子注意到启发式教育的作用,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亦不复也。”(《论语·述而》)

第四,胸怀天下,以身作则的教学态度。注意运用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时人、时事的评价以及孔子自己的立身行事,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对人、事的品评在《论语》中有很多的篇章,不再赘述。至于孔子的立身行事,孔子本人这样对学生说:“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论语·述而》)这就是说我之行事,对你们没有什么隐瞒的。在厄于陈蔡之间时,“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孔子之行事,《论语》中也多有记载,有学生引以为荣的,也有使学生发生质疑甚至于为学生所诟病的,但这种无所隐瞒的坦荡胸怀亦体现了为人师表的心胸。与此同时,孔子要求弟子们端正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当仁不让于师,要求弟子学以成才,学以致用。

总之,孔子在其丰富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教育目标是培养君子仁人,教育原则是“有教无类”,教学方法是因材施教,采用“循循然善诱”的启发式教育,重视德育,智仁勇并举而以仁为中心,提倡教师以身作则,师生教学相长的教育体系。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学思想体系成为其后儒家学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源泉,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占有显赫而居中制衡、不可取代的历史地位,并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巨大、持久、广泛的影响。

(三)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只要谈到中国的文化史,无法回避也不可能回避的就是孔子。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人物能像孔子一样与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历史如此休戚相关,以至于有学者认为“孔子简直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作为中国文化的巨擘,世界文化的名人,孔子大概也是西方人了解最多和最为熟悉的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曾多次入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列,在世界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

早在汉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就满怀敬慕之情地写道:“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袛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主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史记·孔子世家》)

这里对于孔子对中国文化发展史的贡献,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在孔子的故里曲阜,元代统治者为孔子立的神道碑也说:“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可见孔子为封建制度立言立法所起到的承先启后的伟大的历史作用,是孔子的名字与思想得以与封建制度共存的原因。对于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自近代以来,有不少学者认为是历代帝王对于孔子的提倡所致。唐君毅还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孔子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地位之形成,初亦不由于帝王或政治上居高位者的提倡,却是主要赖于孔子之弟子后学,及后来各时代在不同的学术文化领域中兴起的突出人物之尊崇。而这些人物之兴起,则经常是当其个人居贫贱之位,在困厄忧患之中,或整个民族生命,文化生命遭遇艰难挫折,人心危疑震撼之时,由对孔子之教,有种种不同的体悟,而自动兴起,求对孔子之学与教,上有所承,下有所启……”(《中国哲学原论·原教篇》)

同类推荐
  •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爱智书系)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爱智书系)

    世界有没有一个开端?宇宙有没有一个边界?世界上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还有那至今令人类百思不得其解的时间之谜:在这些亘古谜团之外,还有一些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能不能提出“世界”是什么一这个问题?人的感觉是否可靠?语言能不能传达思想?我们能否认识他人的心灵?经过理性的反思和省察后,我们会发现所有我们习以为常的问题和答案,原来都小是这么理所当然,闪此在自然面前永远保持谦恭的姿态就成了唯一正确选怿!
  • 中国古代哲学(第九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古代哲学(第九卷)(方立天文集)

    本书沿着上书的思想脉络,围绕闻道之方,系统论述了中国古代名实观、知行观和真理观等认识论内容。本书还结集有关中国古代哲学的文章27篇,分别叙述了先秦哲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和隋唐哲学,阐述了中国哲学与唯物辩证思想的内在关联、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与自然科学家的联盟,以及对唯心主义哲学的理论与作用的评价。
  • 培根哲理随笔

    培根哲理随笔

    弗朗西斯·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培根哲理随笔》收录了培根关于哲学、关于宗教、关于政治、关于爱情等各个方面的随笔,富有哲理,阅读后,读者可以对培根思想有一个全面了解,相信他的哲理对读者也有一定启发作用。
  •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我们当然知道,宗教就是信神。然后你也许要问:“不教哲学家既然研究宗教,那他们可不可以告诉我,究竟有没有神?究竟什么是神?如果没有神,信宗教的人去信一个没有的东西,不是太傻了吗?听说牛顿和爱因斯坦还有别的一些大科学家也信神,他们怎么会那样傻呢?”对于你来说,追问这些问题可能只是出于好奇,但是这些真的是一些很重要的宗教哲学命题呢,而且历史上那些拥有聪明大脑的哲学家们曾经绞尽脑汁想要回答你呢,看看他们是怎么回答的吧!
  •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收录了培根的随笔散文,内容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论真理”、“论死亡”、“论宗教”、“论勇敢”等,这些随笔作品充分展现了作者的价值观念,既真实又诚恳,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立体而完整的培根,使读者可以一览这位科学全才的思想世界。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本书的宗旨,是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浙江学术思想的形成土壤、发展源流以及浙中王门学派形成、演变过程的考察,诠释其话语结构和致思趣向,并按照思想史演进的内在逻辑,展现明代心学丰富多彩的思想资源与形成机制,如三教合流、讲会运动、平民教育、宗法社会等。进而通过比较浙中王门各家之异同,揭示诸学者互为对象、互动共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取长补短、标新立异的思想特征,以多层次、多视角地展开对浙中王学重要传人的梳理与考量。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重装魔

    重装魔

    “仅代表和谐之神,惩罚不守序之徒!”这是在非典型无限世界中。一名拥有恶魔身躯的研究人员找到自己的目标后,与敌人互相坑爹的故事。如果人类掌握1000年后的科技,在现代人看来其实和魔法无异。足够好的科学家配合无限丰富的材料,再加上各个世界之中的各种科技,最后将给无限世界带来怎样的颠覆?
  • 魅颜狂杀

    魅颜狂杀

    她,腾龙集团大小姐,天生冷心冷情,无人能触其心思,却为血亲,不惜逆天改命,放弃一切。她,斗龙将府的痴傻小姐,空有一副好皮囊,却文不成,武不就,受尽世人嘲笑。一次时空的交错,一场命运的交叠,当痴傻无能的躯体注入冷漠强大的灵魂,将会绽放出怎样的璀璨光华。紫衣魅颜,血染衣襟,为护亲友、爱人,且看她在这个以武为尊的世界,如何玄、武双修,立于这个世界巅峰、傲视天下!【片段一】“当凤凰的涅槃火焰燃遍整个炼狱,我愿在黄泉彼岸种满曼珠沙华,等你归来…”他的声音就这般突然的在她耳边响起,让她在不知不觉间,就已泪流满面。原来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这么一个人,就算你再痛、再怨,当他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时,余下的只有委屈。【片段二】“就算人是我杀的又如何!”高台上,她一脸桀骜不驯,“杀一是为罪,屠万是为雄。屠得九百万,即为雄中雄!今日我便是手染鲜血又何妨!”“你要以英雄自比么,你不配!你这个杀人魔!”台下一个声音尖叫,尖刻的声音刺痛了每一个人的耳膜。“哈哈!”这一刻她笑的张狂,“就算是杀人魔又如何,我说过胆敢以卑鄙手段伤我朋友者,我宿云夏定叫他生!不!如!死!”【片段三】鲜血飞溅,她站在人群中,脸上带着嗜血的笑容:“我说过伤我家人者,杀无赦!人挡杀人,天阻破天!”“宿云夏!宿府叛国通敌,今日你还要顽抗到底么!?”“叛国通敌?即墨永夜,这顶大帽子宿家承受不起!”宿云夏笑的讽刺,“功高震主便要除之么!?今日之事我已记下。他日,必毁了你的江山、乱了你的社稷!”
  • 末日乐园

    末日乐园

    末日,正向她呼啸而来……——————末日终于要出实体书了!这次出版方做了官方的签名+赠品预售版,4月20日晚上8点开启预售,预售的渠道和链接我会放在留言区和章节后的!
  • 女老总的柳下惠老公

    女老总的柳下惠老公

    ---腐女俱乐部女主角:“我妈催我嫁人。”---投炸弹。死党一:“你女王是当定了,没有反击的可能。”---一副这有什么大不了的样子。死党二:“什么呀?不是还有其他的吗?别将恋的选择权弄少了!”--白眼.死党三:“YOU,泥闷……煤油靠率国?”---标准的洋老外,亏了她这么长一句话错了一大半,最后两个字倒是发音相当标准。-----近墨者黑啊!众人感叹!!女主角:“洋忸说的没错,就这么定了!”-----拍板定案!
  • 红叶纷飞:命运的归宿

    红叶纷飞:命运的归宿

    十六岁时的构思,十八岁时的写作,生疏的文笔描绘了郑云儿最初的写作。百里芙,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女,面对朦胧爱情的抉择,将何去何从?那两把小提琴引领着的两辈人,究竟是何结局?他们的下一代又将怎样呢?<br/>———————<br/>有谁知道命运早已被注定,有谁知晓挣扎只是徒劳,他们的人生不是自己的,只是前世的延续,今世的归结……这是一切的开始,却也是一切的终结。<br/>《红叶纷飞——命运的归宿》是整部《红叶纷飞》系列的第一部,却也是整个系列的结束。&nbsp;&nbsp;&nbsp;&nbsp;
  • 零售巨头沃尔玛:零售业连锁经营的成功奥秘

    零售巨头沃尔玛:零售业连锁经营的成功奥秘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而快速地发展,在中国的商业画卷中,零售业毫无疑问是未来中国最具挑战性,也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这一。如何正确地认识零售业,如何全面地理解和掌握零售业的知识,这是盘旋在每一个对零售业怀有浓厚兴趣的人心中的问题。本书选取了零售巨头沃尔玛的个案,一步一步,以一种全景式的、立体的手法向我们讲述了沃尔玛从创建、发展,到最终成为零售业巨鳄的富有传奇色彩的全过程。 崛起的策略、文化的策略、竞争的策略、销售的策略……本书中我们能够学到的不仅仅只是沃尔玛在商业竞争中战胜对手逐步走向卓越的众多策略,更重要的是对中国本土零售业的启示以及对于中国零售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更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
  • 茶道:中国生活艺术读本

    茶道:中国生活艺术读本

    茶是一种生活状态的表现,也是生命积淀的形象化表述。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茶不是一种简单的生活消费品,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了解茶道,才能了解中国人的生活之道。中国人对茶倾注了极大的热忱,也将自己的生命意识灌注到了茶香、茶话、茶情之中。从茶杯中氤氲飘起的水雾,就像中国人轻松自如的处世状态;浸泡在茶壶中的芬芳,就像中国人淡雅闲适的生活情怀。这便是茶之道,也是中国人的生活之道和艺术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