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9200000007

第7章 昆剧传习所——昆曲之延绵

清工到戏工的转换,成就了昆曲三百年的辉煌,在这三百年中,以清唱为主的清工始终不绝,就像是昆曲的灵魂一般,看不到,却是生命之所系。时间走到清末,昆曲在花雅之争中败北,从戏剧舞台的中央退却到一侧,英雄已是末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昆曲一无所有之际,又重新找回了自己,水悠悠繁华已过,细数浮生千里路,蓦然回首,红尘犹有未归人。

以清唱为主的清工始终不绝。特别是在江苏、浙江和北京,业余组织各爱好者的自由组合活动极为普遍。业余组织如元锡的“天韵社”,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天启年间。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清唱家和曲师的传授也和演员一样,是代代相传的,灯火相续,并尽可能保持着先辈唱曲的风格。业余爱好者中间也有少数喜欢登台演出的,称为“清客串”,与戏工相比,清工的重点放在曲上,讲究字音唱法、分析曲清。在那个年代,清工自觉是比戏工高一等的。在习曲的目的上,很多清工属于自我娱乐,特别是清工串,对于昆曲有着强烈的热爱。在他们看来,昆曲是一种生命的形式,而不仅仅是供享受的娱乐节目。因此,当昆曲走向灭亡的时候,这帮昆曲爱好者们便想方设法地挽救这一古老艺术的生命。1920年到1921年,苏州的贝晋眉、张紫东、徐镜清等人创办了“昆剧传习所”,旨在传承昆曲。昆曲进入了培养“种子”、延续生命的时期。

昆曲传习所的第一批资金以分股认购的方式集资,后由上海民族资本家穆藕初赞助。地址在苏州桃花坞西大营门五亩园,房子和地都由贝晋眉老人出资捐赠。统一向社会招生,招生广告贴遍了苏州的大街小巷。教师主要是“全福班”的后期艺人。学员经过简单的口试、面试后就可入所。年龄大致从9岁到14岁不等,住宿伙食费都由传习所负责,还可以领到少许的零花钱。学员大多来自贫苦家庭。

1921年秋到1922年春,传习所陆续招生五十余人。入所后试学半年,然后立合同,学三年,帮演二年,五年满师。教师教曲极为认真,学员以“拍曲”打基础,后学吹笛子和走步,半年至一年后始分行当,后亦有改行的,然后才开始学各行的戏,叫做“踏戏”。

1923年,学员都以“传”字为艺名,名字的后一个字以“金、玉、花、水”为部首。“金”为净、老生、外、副末行,“玉”为小生行,“花”为旦行,“水”为付、丑行。当时“传”字辈共三十七人(后在实验演出期间略增几人)。在1924年到1926年帮演期间,这些带有实习性质的演出,赢得了普遍的赞扬,尤其是1924年在上海笑舞台以“昆剧传习所”的名义第一次演出,学员演出折子戏四十八出,并有俞振飞、项馨吾、殷震贤等著名曲家加串名剧,嘉宾满座,盛况空前,是清末民初以来最为兴盛的一次昆曲演出。在此期间,上海粟社王慕诘为学员题书艺名。1925年再次到上海在笑舞台、徐园、新世界等处演出,其间增聘陆寿卿、施桂林为教师。当时,顾传阶、朱传茗、张传芳的生旦戏和施传镇的老生戏,已崭露头角。经过两年的实验演出,于民国十五年学员满师,除上述几人外,优秀的学员还有周传瑛、顾传琳、王传淞、倪传钺、郑传鉴、包传铎、沈传银、邵传镛、汪传铃、沈传芷、姚传芗、刘传蘅、华传苹、姚传湄、华传浩、周传沧等。

学员毕业后,穆藕初退出赞助,经费支持由实业家严惠宇和江海关监督陶希泉负责,将学员组成“新乐府”昆班,聘俞振飞为后台经理,委派林子彝、孙咏雩主持日常事务,租上海广西路笑舞台为专演剧场,于1927年12月13日以“笑舞台新乐府昆戏院”名义开台演出。首场演出了《追信》、《拜将》、《佳期》、《拷红》、《借扇》、《挑帘》、《裁衣》、《梳妆》、《跪池》等戏,为笑舞台开演以来未有之盛况。

新乐府对传习所进行了改革:一是请京剧界演员擅长昆剧武戏者扩充武戏剧目,争取更多的观众,其间陆续向蒋砚香、丁兰荪、林树棠、林树森、王洪等京昆前辈学戏;另一方面是编排小本戏,如《玉搔头》、《战宛城》、《天门阵》等等,提高了表演技能,丰富了演出剧目。至1928年4月5日合约期满,“新乐府”在笑舞台作了告别演出,当时“传字辈”合影有四十余人。此后,又在青年会、新世界、大世界演出,也应堂会,“新乐府”赢得了苏州、上海观众的赞许。随着演员声誉日高,因待遇偏低、领班拜捧角以及内部的思想变化等原因使很多艺人选择放弃“新乐府”。台柱顾传阶认为领班的捧角和压角都是对人才的摧残,另外,他一心要脱离戏曲这个当时被称为贱业的行业,后来离开新乐府,考入大学,戏剧成了他的业余爱好。其他兄弟因为生计无法脱离戏剧行业,但也以自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要求。1931年6月,“传字辈”师兄弟回苏州自组“共和班”,在苏州演出,“新乐府”宣告解散。后来,由于苏州观众人数少,而不得不再次重返上海,进大世界演出,由当时著名的文士孙玉声取名为“仙霓社”。

“仙霓社”由郑传鉴、倪传钺主持,沿着共和班的精神创业,充分发挥团结的力量,辗转于上海、苏州和江浙一带城镇,备受观众欢迎。随着国难的日益加重,“仙霓社”的演出生涯陷入了艰难的境地,但表演艺术由于不断地磨炼和请益,进入了成熟阶段。这时,施传镇的老生戏经沈锡卿的教导,能演出的拿手戏剧目多而且精通;姚传芗的旦角戏得钱宝卿的真传,细腻妥帖;赵传珺改学冠生、小生,戏路很宽,无论唱做,都极出色。“传字辈”演员经昆剧传习所到新乐府,又到“仙霓社”,积累了乾嘉以来的大部分剧目,又在实践中不断串演新戏、武戏,打破昆曲不分武行的传统,形成了武生、武旦行当。“仙霓社”的演剧风格,既有严格的“苏州风范”,又能适应观众的需要发展传统的昆曲艺术,在昆曲的剧目和表演艺术上作出了种种努力,但为时势所迫,只能在困境中求生存,仍无力复兴昆曲。1936年社务改由赵传珺、刘传蘅主持,不久又归郑传鉴负责,再度从上海出发,流动演出于杭、嘉、湖地区。历经半年余,返苏不久,施传镇患病身亡,对“仙霓社”打击极大。

1937年下半年起,“仙霓社”在上海福安公司游乐场演出。1937年8月9日,驻上海日本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率士兵斋藤要藏,驾军用汽车强行冲击虹桥中国军用机场,被机场卫兵击毙。事件发生后,中国上海当局当即与日方交涉,要求以外交方式解决。但日军无理要求中国军队撤离上海,拆除军事设施,同时,向上海增派军队。8月13日,日军便以租界和停泊在黄浦江中的日舰为基地,对上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上海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在上海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开始了历时3个月之久的淞沪抗战。此时,“仙霓社”演出地点——上海福安公司游乐场遭侵华日军轰炸,“仙霓社”的全部衣箱被炸毁,被迫停演,“仙霓社”名存实亡。 1938年10月起,郑传鉴、沈传芷等十二人重新聚合,演出于上海东方书场、仙乐书场等处。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抗日战争进入关键时期,昆曲观众日渐稀少,此时最红的梅兰芳也辞演避退香港,“仙霓社”生计难于维持,遂于1942年2月在东方书场进行最后的演出后宣告解散。

这时,留在上海的郑传鉴、朱传茗、张传芳、汪传铃、方传芸、华传浩,多半去当“拍先”(拍曲先生),以维持生计。有的一度转向京剧,如王传淞、汪传铃、华传浩。郑传鉴后去上海戏剧学校任教,培养“正字辈”京剧演员。沈传芷、刘传蘅、赵传珺继续流转各地,不久,赵传珺贫病交迫,死于上海街头。王传淞在短期和盖叫天搭班后参加国风苏滩社,后又引进周传瑛,开始了惨淡的昆曲演出。

朱国梁领班的国风苏滩社系“国风苏剧团”的前身,1941年7月,国风苏滩社和振风苏剧社合并为“国风苏剧团”,演出于上海大世界。当王传淞、周传瑛加入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一种奇特的演出方式:演折子戏时,常是两折苏滩、两折昆曲、一折滑稽戏;有时在同一折戏中,昆、苏混唱,因为苏滩能唱不少昆曲剧目。所以,该班可以称为“半副昆班”,当时仅有七个演员:王传淞、周传瑛,加上原来的朱国梁、龚祥甫、张艳云、张凤云、张凤霞(后易名张娴),还有一个“独角场面”张兰亭(要操弄多种乐器)。他们常年浪迹江湖,流转演出于苏、锡、澄、杭、嘉、湖一带的城镇、乡村,风风雨雨,备受煎熬。后来,另几个穷途末路的“传字辈”演员也被吸引到这个穷班,如周传铮、包传铎、沈传锟、刘传蘅。在“国风”的六位“传字辈”师兄弟,依附于苏剧,保留着昆曲遗脉一缕。值得一说的是,昆、苏合班使苏剧演员提高了演艺水平,而且具备了表演正宗昆曲的技能,上述张氏三姐妹成为近代昆曲男女合演的第一代演员,“国风”的子女随着戏班流浪学戏、拖拉上台,也就成为后来的“世字辈”的第一批接班人。国风班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深入到百姓生活之中,重编传统戏,并新编小本戏,以激励百姓的抗战热情、反抗日本的侵略、揭露政府的腐败,朱国梁和周传瑛是当时的编写能手。

此时传承昆曲的还有曲社,即各地名人雅士出于对昆曲文学与音乐的爱好自发组织的唱曲组织。例如北京的“昆曲研究会”、“倚声社”、“藕香社”、“言乐会”、“正俗曲社”,天津的“一江风”、“开滦”,上海的“同生”、“平声”、“红社”等等。曲社活动以清唱为主,除了偶尔义演外,很少登台演出,属于玩票的性质。但在抗日战争时期起到了保存香火的作用,也培养了一批昆曲名演员,如俞振飞,还有一批热爱昆曲的名人,如推广昆曲的白先勇,还有当时负盛名的合肥张氏四姐妹,这些人在解放后都以各种形式在美国或中国推广和传唱昆曲,为今天昆曲的重新崛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一直饱受战火的煎熬,昆曲和昆曲艺人们的命运也是如此。民不聊生,吃饭尚成问题,何谈戏剧享受,昆曲无观众群。同时,昆曲创作的源头士大夫阶层名称变为知识分子,变幻的不只是名字,还有生存方式。士大夫阶层越来越依附于权贵,业余唱曲失去了经济支柱。直到解放前后,昆曲班社解体、曲社稀声,两者都游走于生与死的边缘。

同类推荐
  •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讲述了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是爱美的民族。所以,从远古开始,礼和乐就被提到很高的地位。孔子教学生的六种教材——《诗》《书》《礼》《易》《乐》《春秋》中,有《礼》和《乐》;孔子教学生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礼和乐居于前两位。目中的重要性。古人说“礼别异,乐和同”,意思是说“礼”是用来别尊卑,序长幼的。也就是通过礼的规定,来制定一种社会赖以稳定的等级秩序。而“乐”,则是求得一种没有尊卑长幼之分的平等与融合,以达到社会的和谐.孔子就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过于礼。”
  • 音乐杂谈(生命百科)

    音乐杂谈(生命百科)

    中国音乐发展音乐杂谈极其古老的艺术——音乐人类的历史,据最近的研究,已有数百万年。我国也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大约距今170万年以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在这块大地上生息、繁衍。经过世世代代的不懈的奋斗、努力,人类创造了今天我们享有的灿烂文明,创造了各种绚丽多姿的文化艺术。
  • 节日的视觉盛宴:中国贺岁电影研究

    节日的视觉盛宴:中国贺岁电影研究

    本书是第一部专论中国贺岁电影的著作,从电影文化,品牌价值等,结合个案进行解读。
  • 音乐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音乐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音乐的故事》评述了世界音乐史上各个时期伟大的音乐家的心路历程。在众多人物面前,作者房龙按时间先后顺序,以平易近人的语气、独特的犀利目光,对西方音乐历史进行了梳理,并娓娓道出西方早期音乐、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及近现代音乐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音乐家们的身世行迹。
热门推荐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克丽丝汀的一生(上)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克丽丝汀的一生(上)

    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流光溢彩。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
  • 笔墨人寰

    笔墨人寰

    尽管收入的文章都是近20年的,也不能说作品就有多么成熟。原因在于,我一直想保持青涩的风貌。我以为作品的成熟和果实的成熟不乏同理,成熟了不是糜烂,就是坠落,惟有青涩才能永葆生机。因之,近年来我不断谋求散文的多样性,简单地说就是贴近要表现的客体对象的形和神。这等于说,写质朴的物事,用质朴的语言;写绚丽的物事,用绚丽的语言。这个愿望,说起来容易,行起来很难。难就难在,一个作家的成熟,往往是语言的成熟,成熟即风格,形成风格后基本就固定不变了。所以,大凡阅读名家的作品,不看名字也知道出自谁的手笔。我这样要求自己未免苛刻,然而,如不这样就是跻身文坛也没价值。于是,下定决心这么做了。
  • 幽灵油画:蛮村诡事,夜宿博物馆(新惊魂六计)

    幽灵油画:蛮村诡事,夜宿博物馆(新惊魂六计)

    迷雾森林的枯叶博物馆,潜藏着无数古老诡事。搭错车来到荒野村的年轻旅客们,意外闯进悬疑绝境。鬼形图书、尸召外卖、完美谋局、夜哭郎……每个夜晚都有离奇事件,每个夜晚都有天涯断魂人。
  • 名门夫人:婚心叵测

    名门夫人:婚心叵测

    她是他的专宠,眉间宝石,是他的标志!他的冷笑,将她的心完全撕碎。离婚协议接踵而来。时过五年,她推着坐轮椅的男人,强势袭来,白发如霜,身旁的五岁孩童,散发着王者气息。他远观着她,那男人,那白发,那缩小版的自己,刺痛了双眼!她的一生,由他所毁,遭他所灭。缠缠绕绕,命运的转轮让他们无法脱离彼此的轨道。
  • 绝色红颜——紫眸王妃(完结)

    绝色红颜——紫眸王妃(完结)

    紫眸,绝色,任何人见到她之后都说她的妖怪,所以她也觉得自己是妖怪,所以不敢面人,离她近的人都会离奇的遭遇横祸。她也不想这样,她只想和人好好相处,但是好像都是事与愿违,难道这一生都不会有疼她爱她的人??再次失忆,她做了他的妻,这种欺骗的婚姻能维持多久?番外正在上传中,其他网站全文均为盗链,不全!!!即将完结,请关注幽幽的新文《后宫红颜·汉殇——羽妃传》,多多留言,不胜感谢!!
  • 酒验方

    酒验方

    药酒在我国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酒与医药的结合是我国医药发展史上的重要创举。本书共分十二个部分:前五个部分突出药酒在养生保健上的作用;第六、七部分按强筋壮骨、外用擦疗分门别类;另外五个部分则按内科诸症、外科疾病、妇科、泌尿系统疾病和其他分类。每一部分以疾患为纲,读者朋友可以很方便地从中查找出自己所需药酒的有关内容,本书是一部极具实用价值的工具书。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老公假正经

    老公假正经

    医院,来往的人,一个个无不是身边亲人陪伴,一个个温声絮语,好不融洽……施小小独自落寞的上前登记,快速的填好自己的姓名之后,又在后面的一栏上面填上了:孤儿。检查完毕。医生推了推鼻梁上那架大黑框眼镜,冷漠的说道:“毒素太重了,要尽快住院查看,怕是以后都没办法进行正常的夫妻生活了……”“没关系……”施小小扯了扯嘴皮子,露出一抹苦涩的笑容:“那会有生命危险吗……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