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7800000007

第7章 众说纷纭人本性善(2)

孟子认为,人人都有恻隐之心,都会对他人产生一种怜悯、不忍之心。如果没有恻隐之心,就不算是个人。孟子又说,恻隐之心,即是仁的萌芽。人人都有恻隐之心,表明仁就是做人的起码原则。他说:“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孟子·公孙丑上》)认为仁是天下最尊贵的爵位,是人最安逸的住宅,因此,人心要永远居住在仁里。孟子说:“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孟子·离娄上》)可见,人只有时时处处“以仁存心”,才能保身、保家、保国、保天下,仁是人的最本质的属性,是性善的最基本内容。

(二)羞恶之心—义

孟子认为,人人都有一种知荣辱的羞恶之心,廉耻心、羞恶心对于人至关重要。他说:“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就是说,做人不能没有羞耻心,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什么是羞耻心,那么,他也就无可救药了。羞耻心可以净化道德、杜绝犯罪。那些诡诈、邪僻的人,都是没有羞耻心的人;如果他们有了羞耻心,自然就不会再干那些勾当。同时,羞耻心还可以催人奋进。一个人如果不以不如别人为耻,那么,他永远也不会赶上别人。只有在羞耻心的驱使下,人们才会奋勇争先自强不息。孟子进一步指出,羞耻之心就是义的萌芽。对于义,他解释说:“义,人路也。”(《孟子·告子上》)“义,人之正路也。”(《孟子·离娄上》)表明义是人们为人处世、安身立命所应该遵循的准则。离开了义,人们便无所适从。道德修养高的人,处理事情言必信,行必果,力求做到“惟义所在”。

(三)恭敬之心—礼

孟子强调,为人要有恭敬之心(又称辞让之心),为人处世、待人接物都要“以礼存心”“以礼敬人”。孟子处理各种关系,不仅自己以礼待人,而且也渴望别人以礼待己。大王诸侯召见,不待之以礼,孟子则不去拜访;收徒授学不待之以礼,孟子则不予施教。据《孟子·尽心上》记载,有一次,孟子的学生公都子问孟子说:“滕更做您的学生时,对他的提问您不予解答,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在五种情况下发问的,我都不予解答。这五种情况是:依仗权势发问,依仗贤能发问,依仗年纪发问,依仗功劳发问,依仗老交情发问。这五种情况,滕更就占了两种,我当然不予回答了。”孟子认为能否“以礼存心”、以礼待人是君子异于一般人之处。

(四)是非之心—智

孟子断言:“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孟子·滕文公上》)这就是说,事物都是不相同的,事物与事物之间,或相差一倍五倍,或相差十倍百倍,或相差千倍万倍。如果把它们说成是相同的,必然要导致混乱。因此,对于不同的事应作出不同的裁决或权衡。这就是“是非之心”。以天性与命为例,口追求美食,目贪图美色,耳希冀美音,鼻渴望美味,四肢向往安逸,这些都是人的天性。然而,口、目、耳、鼻、四肢的要求是否能得到满足都是天命在主宰,并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因此,有德性的人便不把口之求味,目之求色,耳之求声,鼻之求臭,四肢之求安逸视作天性之必然而一味地去贪求。相反,仁之于父子,义之于君臣,礼之于宾主,智之于贤者,圣人之于大道,虽然能够证明是否属于天命的安排,但是也要自己努力去做到。君子对性与命的这种权衡和理解,充分说明了人的是非之心。孟子指出,是非之心就是智的萌芽。人人都有是非之心,表明人人都有判断是非、羞恶的本能。例如,对于仁,孟子指出“仁者爱人”,但并非对每个人都一视同仁,而是要求对不同的对象按其亲疏贵贱施以不同的爱。于是,孟子强调“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孟子·尽心上》),然后再“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孟子·尽心下》)。仁者爱人的次序是“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对于万物是爱之而不仁,对于一般人是仁之而不亲,对于父母和圣贤才会爱、仁且亲。这表明,仁的爱人精神是有亲疏贵贱之别的,能根据不同的对象予以不同对待就是智,反之就是不智。

虽然人人皆具有善端,但是性善的人还不足以构成善人,因为知道并不等同于行为,必须要真地实现了德性、善性,真正践行了德行、善行,才算是真正的善人。人都具有成为善人的先天素质或潜能,因而仁义礼智的四端,还有待于后天的学习,需要靠后天的努力去实现这仁义礼智的道德理想。如何实现善性,如何将良心本心表现出来,如何才能使人弃恶扬善?如何使“四端”“扩而充之”以至性善臻于完备?根据孟子所说,保持良心本心并使之成为完美的道德有以下两个原则。

首先,要存心养气。存心是孟子的重要思想:“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君子与庶人本是同类,君子之所以高于庶人,只是因为君子善于存心。人人都有“仁义礼智”之心,把它保存好,不要丢失了,就能成为君子;不能保存,丢失了,就成了庶人。孟子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一个人要成为君子就必须要能保证原本的仁义之心不丢失。那么反过来讲,一些人之所以成了恶人,只是因为没能保住原来的仁义之心。存心只是基础,接下来孟子提出了养气的具体方法:“……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孟子所谓的“浩然之气”,即个人在最高境界中的精神状态,这种气具有宏大、刚健、正直的特征,如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它而不伤害它,那它就会使你充满正气;这种气要与正义和道德结合,不然就不会有气势;这种气势是靠平时累积正义感而生成的,而不是偶然一两次的正义行为就能形成的。一方面要坚持不懈地培养这种气,内心要时刻铭记不忘,但又不能违背规律操之过急,否则不会有成效。“集义”既久,最终就能“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从而可“谓大丈夫”。

其次,要先立其大。存心养性做好了,有了浩然之气,良心本心发展了,就有了道德的基础,顺其发展就可以成就道德了。但是除此之外,人还有食色利欲。孟子分别将良心本心和食色利欲成为“大体”和“小体”。良心本心之为大体,是其作用大;而食色利欲之为小体,是其作用小。这正如“体有贵贱,有小大”,身体的组成部分有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有大的和小的。既然有“大体”和“小体”之分,那么就有一个如何处理二者关系的问题。孟子主张以“大体”制约“小体”。“公都子问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可见,“小体”不能决定人的价值,“大体”才能决定人的价值,人只有从其“大体”才能实现其价值。总的说来,从以上可以看出孟子以“心”论性,为性善论找到了逻辑上的根据,人人有“心”,那么自然人人性善,性善论自然成立。

以上这两点概括地说,就是要具有从善如流的主观愿望。“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豚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孟子·尽心上》)孟子认为,要想成为尧舜那样充分实现性善的人并不困难,只要愿意“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孟子·告子下》)。即只要能以尧舜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作为行动的准则,努力实践,就能达到“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有了向善的主观愿望之后,必须通过自我反省的修养方法去寻求自己的善心。孟子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上》)仁义礼智观念是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只有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才能考察自己的道德观念是否达到充实、完美的程度。又因为“仁义礼智根于心”,所以考察的方法是向自己的内心寻求,反躬自问,检察自己内心的仁义礼智有没有得到扩充,还要继续加强道德修养。

再次,孟子还认为在道德修养过程中,必须注重客观环境的影响。他在与宋国大臣戴不胜交谈时讲了一个楚人学齐语的故事,然后说:“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尊卑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尊卑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孟子·滕文公下》)薛居州是宋国道德良善之士,把他安排在宋王周围,是为了用良好的道德影响宋王。但孟子认为仅一个薛居州不足以使宋王的道德完善起来,这就如同楚人学齐语,尽管请了齐人为师,但在众多楚人包围之中仍然学不好,必须置身于齐人之间才能学好。因此,进行道德修养必须选择良好的客观环境。孟子又认为,客观环境只能影响人性发展和完善的程度,不能改变人性的本质,不是决定性因素。他说:“富岁,子弟多懒;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今夫麦,播种而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然而生,至于日至之时,皆熟矣。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硗,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孟子·告子上》)少年子弟的懒惰与横暴,并非天生本性如此,而是由客观环境造成的。这就如同种麦子,客观环境的好坏只能影响收成好坏,而不会种麦而得豆。因此,要想使人性得到完善与发展,客观环境固然很重要,但关键要依靠人的主观努力。

从孟子“性善论”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孟子的“性善论”包括生而固有的“四端”,这是说明“性善”具有普遍性。同时还包括后天的“扩充”才能使“性善”完备,他看到了后天的外部环境对人性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这种认识显然有接近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倾向,在当时历史发展的条件下,孟子能看到这一点是十分可贵的。这是否就可以认为孟子的“性善论”是唯物主义性质呢?孟子是在人性先天而善的前提下承认后天环境对人性的影响的,认为保持善良的本性主要取决于“求”。他说:“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孟子·告子上》)这可明白看出:“求”乃“思”耳,就是“思”其“在我”的“固有”之物“良心”;“舍”即“弗思耳”,亦即“失其本心”“放其良心者”也。表明孟子强调“思”“求”对于保持“固有”之“本心”的决定作用,即强调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在人性的保持发展中的作用。孟子承认后天环境对人性的影响作用,但更注重的是主观思想意识对人性的决定作用。综上所述,可以对孟子“性善论”的性质做一个简短的结论:孟子虽然承认了后天客观环境对人性的影响,在这一点上具有一定的唯物倾向;但是,他的“性善论”的理论前提是性善先天固有,并强调主观意识在人性发展和保持中的决定作用,这两者都是主观的东西。而判断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看意识与物质谁是第一性的,谁决定谁。据此,孟子“性善论”是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义的基础上的,具有主观唯心主义的性质。

同类推荐
  • 孟子与性善论

    孟子与性善论

    《孟子与性善论》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 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汲取先贤的知识经验和思想精华,能够提高您的道德修为和文化素养;告诉您为人处世的真谛;拓展您的人际关系;完善您的言行;诠释为政之道。其目的是使您以阔达的襟怀、淡薄的心态、超逸的性情面对人生,像孔夫子教导的那样去寻找内心的清宁。
  •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曾国藩,晚清第一名臣;哈佛,西方第一圣殿!跟曾国藩学做人做事,向哈佛汲取精英智慧!古为今用,从曾国藩家书中领悟先哲智慧;西为中用,在百年哈佛园里品读精彩人生!打开家书,在墨香中体悟成长的力量;走近哈佛,在故事中品懂生命的真谛!
  •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研究以意逆志诠释学的开创、拓展、限定、转换与重建的历史,力图重返中国传统视野寻求其汉语诠释学的特质,并总结其诠释学方法效应以实现中国现代文艺基础理论创新。源于儒学主题与方法的孟子以意逆志之学,奠定了汉语诠释的本体思想、方法观念与实践品质。以意逆志的汉语诠释学限定了西方诠释学的边界,开启了诠释伦理的问题意识与论域空间。以意逆志是中国传统诠释学的核心范畴与基础命题。在历代论者理解与运用的历史中出现了以意逆志诠释的种种差异,也正是在这种诠释过程中生成了以意逆志诠释学传统。
  • 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简史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的代表作之一,记述了从西方哲学萌芽的古希腊哲学一直到二十世纪早期期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热门推荐
  • 重生寒门之商女

    重生寒门之商女

    日子过得要死不活,从没想过,这样的她也有被人谋害的一天。一朝醒来,竟回到95少女时代。父母健在,弟弟活泼,所幸遗憾都还没发生,很多事情尚能挽回。这一世,她绝不再胆小软弱,为保护至爱的家人,定要把命运牢牢抓在自己手里。贫穷和鄙视如何,嘲讽和阻碍怎样,坚信只要有一颗顽强不倒的心,就绝对能笑到最后!从农场发家,步步经营,学医武,闯商界,混校园,秒黑道,且看一代贫女奋斗史!片段一:“那莫江强家,真不要脸,又来借东西!”“嘭!”伴着不屑的哼声,邻居的门在眼前狠狠关上。穆春华眼中盛满愕然和愤怒,却只是转身,默默离去。“妈,别难过,这样的日子终究会过去的!”莫小茜心一紧,垂在身侧的两手紧紧握成拳。这样子的日子一定不会太久的,迟早有一天,我要把所有鄙视我们的人高高的踩在脚下!片段二:风华绝代的男人倚在劳斯莱斯身上,笑得兴味索然:“女人,五十万包养你如何?”“那我用一百万,请你滚出我的视线!”一个过肩摔,直接把人甩飞出去。她用了很久的时间才看得明白,想要对自以为是的人说“不”,就得先有把他们狠狠摔下马的资本!世界的法则,永远都是强者为尊,用实力来说话!PS:抽风型作者,新人一枚,试写喜欢的故事。文明看书,欢迎留评,拒绝人身攻击。
  • 别惹四小姐(大结局)

    别惹四小姐(大结局)

    她是名遍黎国的笨蛋丑女!为她那位高权重的爹爹丢尽了脸面!那些自已为漂亮的兄弟姐妹个个嘲笑她!就连婢女下人都瞧不起她!没关系!我郁清(潘素素)忍!什么?她那个传说中的“花少”夫君居然退婚?好!没关系,正好我也不想嫁!哪个王八蛋半夜把她的头剪得乱七八糟?!哪个猪头在她碗里放辣椒?!哪个八婆传她脸上长疮身上长毒瘤?!呼...没关系!真的没关系!我忍!什么?外来使臣送来黄金万两珍奇异兽,只为见她这黎国传说中的第一丑女?!娘的!有钱没地方花啊!什么?举办选美大赛?!关我屁事!啊?让我去给她们做陪衬?!呼,没事没事我还可以忍!什么?让我学狗叫?MD!你们这帮食古不化的猿猴!不让你们见识见识现代人的魅力你们还真当老娘是笨蛋啊!哼!黎国第一美女又怎样?老娘照样鄙视!切!黎国第一才女又怎样?老娘照样踢!额...至于黎国第一美男...哎...啥?他就是那个传说中的“花少?!”
  • 妖孽相爷的榜眼妻

    妖孽相爷的榜眼妻

    第一次见面,她扬言要拿下他,却在第二次相遇时被妖孽的他用强拿下。她咬牙切齿地伺机报复!再次见面,他在琼林宴上请求皇帝赐婚,她在第二天某个深山老林的寺庙前邪肆地笑着跟他说:“杀人灭口的事儿,本小姐不屑!但是,可以更狠一点儿!想跟我玩,准备好红事变白事吧!”
  • 本宫不是你的妃:皇上你别狂

    本宫不是你的妃:皇上你别狂

    “女人,到了朕的宫中,你就是朕的女人。”西门逸霸道狂妄的语气,让江美琪不悦的蹙起了眉。“狂妄的男人,我见多了,你不是第一个,但是本小姐也不怕告诉你,越狂的男人,本小姐越没兴趣。”江美琪冷笑。这个世上的雄性生物都有狂妄的特性,她早已领教过,西门逸并不是特别的。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重生之毒妃风华

    重生之毒妃风华

    金陵山上。四周种满了白色的风铃草,微风拂过,仿佛在奏响一首优美的旋律。那山中一条蜿蜒的路仿佛一条盘踞的龙。金陵王朝每一位要登基的皇帝都会步行上金陵山,为百姓祈福,给自己正名。柳金祥身着明黄的龙袍,心情愉快的向着山上而去,不让人在周围跟着。司徒之妙一袭洁白的宫装,突然出现在刘金祥前面,挡住他的去路。只听见她声音沙哑的问:“陛下这是准备为自己正名了吗?”柳金祥没有想……
  • 美白养颜食谱

    美白养颜食谱

    食物是女性最好的美容保健师,吃对了食物,由内而外全面调养,凝脂般的白嫩肌肤指日可待。
  • 家人们

    家人们

    一个普通家庭,密布了几代人的恩怨,夹杂着千丝万缕的情感。母亲杨云和父亲罗家园的婚姻,烙上了特殊时代的伤痕。作为亲兄弟的罗想农、岁卫星,又有着大相径庭的人生抉择和情感生活。小说不仅让三代人的情感纠葛在物质富饶的时代碰撞,而且尽显中国式婚姻的困惑和裂变……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