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7800000006

第6章 众说纷纭人本性善(1)

先秦时期,对于人性的本质存在着诸种学说。远古时代,至高无上的天神思想占据着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但到了西周末年,随着周王朝的统治日益衰微,象征天神主宰人世的周天子的地位不断下降。冥冥中天神对社会的动荡不安已无能为力,于是人们逐渐失去了往日对天神的虔诚,开始把关注的重点转移到人本身。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终于形成了人性问题讨论的高潮。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们,以各自的政治主张为基点,围绕着人性的本质、人性的生成以及人性的发展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最先用较为抽象和概括的语言解释人性的是孔子。他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这八个字,既肯定了人的社会存在,又指出了人性的差异是由后天的习染、习俗、习惯等因素的不同造成的。这个观点反应了人类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对人类认识史的伟大贡献。但孔子没有对“性相近,习相远”的命题展开论证,也没有进一步探讨人性的本质问题。孔子之后,人性问题的讨论则大大深化了。

先秦诸子的人性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以善恶来判定人性的本质,或曰性善,或曰性恶,或曰性无善无不善,或曰性有善有恶,总之是围绕善和恶作人性的文章。这是因为诸子论人性并不纯粹是学术研究,而是为各自的政治学说、道德学说寻找来自人性的理论根据,也就是说诸子关于人性的种种观点,都是为其政治目的服务的。社会政治是以人的活动为基础的,社会的伦理道德也是建立在人际关系之上的。因此,思想家们为了推行他们的政治主张,不得不从理论上探讨人性的本质问题,企图通过这种探讨把本阶级、本阶层的道德意识规定为共同的人性,并以之为标准来衡量社会政治和人的活动的是非善恶。

孔孟之外,先秦较为重要的人性论观点有如下几种:

性有善有恶论。这是周人世硕的观点。王充《论衡·本性》篇说:“周人世硕,以为人性有善有恶。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性恶,养而致之则恶长。如此,则性各有阴阳善恶,在所养焉。故世子作《养书》一篇。宓子贱、漆雕开、公孙尼子之徒,亦论情性,与世子相出入,皆言性有善有恶。”这种观点认为,人性中先天地存在着善和恶两种因素;善的因素得到培养,人性就表现为善;恶的因素得到培养,人性就表现为恶。

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论。告子是与孟子同时的思想家,曾就人性问题与孟子展开激烈的辩论。告子认为,人性本无所谓善,也无所谓不善:“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告子上》)人性就像湍急的流水一样,西方决口就向西流,东方决口就向东流,无从分别善与不善。他还认为,人性中的善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经过后天的培养才形成的。他比喻说:“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棬。”(《告子上》)这种观点是唯物主义的因素,应该加以肯定。但告子又说,“生之谓性”,“食色,性也”(《告子上》),认为人生来就有饮食男女等生理欲望,这才是人性的本质。这是把人的自然属性说成是人的共同本性,忽视了人的社会性,混淆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道家的人性朴素论。老庄主张清净无为,反映在人性问题上,认为无知、无欲、无为的原始朴素状态才是人类的善良本性。《老子》说:“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常德乃足,复归于朴。”常德,即恒长的德性,是指人的本性而言。婴儿,比喻质朴纯真。王弼注:“婴儿不用智而和自然之智。”这里的意思是说,人的天赋本性保持完整充足、不离不散,就是恢复到最质朴的原始阶段。《庄子·骈拇》说:“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意思是说,人和禽兽同居的时代是道德最高的时代。在那个时代里,人无知无欲,没有君子小人之分,保持着一种朴素自然的本性。老庄以无知无欲的原始性、自然性为人的本性,既不符合人的自然属性,也不符合人的社会属性,是一种反人性的理论。

荀子的性恶论。荀子是战国中后期的另一位儒家代表人物。他在人性问题上,与孟子提倡的性善论相对,主张人性本恶。他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其伪也。”(《荀子·性恶》)在荀子看来,好利多欲是人生来就有的恶性,而人类所表现的善的道德行为都是经过后天改造的结果,因此荀子强调人性的改造,这是很正确的。但荀子认为恶的道德意识是生而有之的,这不免又陷入了先天的人性论观点。

法家的人性逐利论。法家认为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性。《管子·禁藏》说:“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凡人之情,得所欲则乐,逢所恶则忧,此贵贱之所同有也。”人情即人性,趋利避害,乐以忘忧,是人类共同的本性,无论贵贱,概莫能外。韩非说:“人无毛羽,不衣则不犯寒;上不属天,而下不著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是以不免于欲利之心。”(《韩非子·解老》)他认为,人类追求生存的本能是产生欲利之心的根源。为了生存,人总是“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韩非子·奸劫弑臣》)。在这个基础上,韩非又把趋利避害的人性论进一步解释为人性都是追逐私利的。他说:“利之所在,则忘其所恶,皆为孟贲。”(《韩非子·内储说上》)孟贲为古代的勇士,这里比喻人们追逐私利都会像孟贲一样的勇敢。人的本性都是从个人私欲出发的,一旦发现利之所在,都会像孟贲一样猛扑上去。“人性逐利说”是对荀子性恶论的发展和引申,本质上也是一种抽象的人性论。以上种种观点加上孟子的性善论,大体上包括了先秦时期人性学说的主要内容。这些学说,对后世人性学说的发展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同时这些学科的出现,也标志着早在先秦时代,我国古代先哲就已经开始了对人类自身性质的研究,他们为人类认识自身的发展做出了辉煌的贡献。

面对众说纷纭的人性之争,孟子有着更为独到的见解。孟子第一个明确而系统地提出了人性善论,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论证。理解孟子的人性善论学说对中国现代社会和我们的个人修养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孟子认为人性是善的,但不是不可以变更的。这一内容我们可以从孟子与告子的辩论中看出。“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曰:‘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孟子·告子上》)在这里,孟子就指明人性的向善,就好像水性的向下流。人没有不向善的,水没有不向下流的。当然,拍水可以使它跳起来,以致高过额头;挡水可以使它倒流,以致引上高山。人性可使为不善,并不意味着人性之不向善,而只表明外力的作用可以改变人的本性。人的善性体现为四心。孟子的“性善论”认为,人生来就有四种善良的心。这四种善良的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及是非之心。孟子又称之为“不忍人之心”。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皆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上》)四心即仁义礼智这“四端”。孟子在《孟子·告子上》中也有论述。

孟子是以“良心”“本心”论性善的,依照孟子的思想,人性是善的,是因为善根源于心,而心是人与生俱来的。因而孟子是以“心”为基础论性善。“心”在孟子这里是指“良心”,即道德之心和善良之心。孟子对这种特定含义的“心”—“良心”的具体论述为:“虽存乎人者,岂无仁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也。”在一些人身上难道没有仁义之心吗?他之所以丧失善良之心,只是因为他不善于保持。要指出的是,孟子在这里将仁心同良心联系起来,二者在这里的含义是一致的。孟子只在仁义之心的意义上讲良心,可见良心不仅是善心,而且还有道德之心,不是认知之心。这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可看出孟子和儒家一直以来的道德至上论和反智倾向一致。“本”是原本的意思,“本心”就是原本固有之心。孟子认为,“本心”人人都有,区别只在君子能存,小人不能存。万钟之禄如果不符合理义,宁死也不受,因为内心告知我不能接受。这个心是原本就存在的,所以叫本心。如果经不住物质条件的诱惑而接受,就是失去了本心。这样,“心”就有了特定的涵义,成了道德的根据。“心”是孟子性善论思想体系的基础。孟子不仅将心限定在良心和本心的范围内,而且还认为这个心是人人固有的。他说:“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即辞让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从以上孟子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认为四心或仁义礼智“四端”是人本来就有的。

(一)恻隐之心—仁

同类推荐
  • 吃透道德经

    吃透道德经

    《道德经》概念上的意义,要大过它的本质与内在。很多人在深奥、晦涩的印象前望而却步,只片面地记下 “上善若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法网恢恢,疏而不失”之类的句子,仿佛《道德经》是一本可以窥探宇宙奥秘却难以翻开的神书。
  • 论语(白话全译)

    论语(白话全译)

    本书包括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译文、解读五部分。旨在方便读者对照原文加深对《论语》的理解,并能联系实际,透彻领悟《论语》的精神内涵,切实达到提高自身修养的目的。《论语》的经典之处就在常读常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只要开卷就会受益。
  • 管子

    管子

    《管子》是我国古老的先秦时代的一部重要典籍,是管仲学派的一部作品总集。该书内容庞杂,年代久远,流传中多遭窜乱,自西汉刘向“定著为八十六篇”之后,李唐以前已缺失十篇之多。《管子》内容博大精深,主要以法家和道家思想为主,兼有儒家、兵家、纵横家、农家、阴阳家的思想,更涉及天文、伦理、地理、教育等问题,在先秦诸子中,“襄为巨轶远非他书所及”。可以说,它是先秦时独成一家之言的最大的一部杂家著作,是研究先秦尤其春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非常重要的原始资料。
  • 《道德经》意释致用

    《道德经》意释致用

    老子《道德经》问世后注本数千,解读的角度、方法各异,笔者无暇用“小学”、“版本学”对之作出一一甄别。为了使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尽快把《道德经》的知识转化为操作智慧,笔者以《道德经》方面的权威专家朱谦之先生撰写、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老子校释》作为底本,用王弼“得意而忘言”的方法对《道德经》进行逐章“意释”,同时根据个人阅历和体悟逐章加写“致用”。
热门推荐
  • 我的爱东方不败:爱上女魔头

    我的爱东方不败:爱上女魔头

    沈柔有着天使的面孔,却藏着“魔鬼”的心,纵横圣爵无敌手,人送外号“东西方不败”,火爆脾气和不凡身手另全校师生闻风散胆,却唯独对青梅竹马的严墨情有独钟、温柔如水,不准任何女生接近。本以为非严墨不嫁,谁料半路杀出个未婚夫,此人是高富帅中的变~态,不择手段的让沈柔爱上他。沈柔,你必须爱上我,因为我爱你。
  • 焦金流石:旱灾与高温的防范自救

    焦金流石:旱灾与高温的防范自救

    本系列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灾害”、“火场危害”、“交通事故”、“水上安全”、“中毒与突发疾病”、“突发环境污染”等,书中主要针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灾害问题作了详细解答,并全面地介绍了防灾减灾的避险以及自救的知识。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我们衷心希望本书能够帮助青少年迅速掌握各种避险自救技能。
  • 废柴小姐:异能王妃

    废柴小姐:异能王妃

    (废柴+草包=最强组合)她是风家不能练武不能修气的废柴小小姐,他是举国皆知的草包七殿下,当一段以戏弄与欺辱为目的的婚姻将两人捆绑在一起时,她为了他横眉冷对千夫指,而他亦为了她卸下层层保护伪装,发光发亮成为最受瞩目的天才!当他决定与她携手终生时,万里江山不如伊人回眸一笑!
  • 世界经典历史故事(中册)

    世界经典历史故事(中册)

    怎样快捷地了解世界,首先我们要从了解世界历史入手。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从地球上有了人类那时起,人类的第一个活动便是生产活动,而且从未间断过。人类文明的演进,社会的发展,只能在生产力进步的基础上实现。旧石器时代使得氏族社会形成,金石并用时代又促成氏族社会解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在自然经济状态下,只可能有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却孕育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器时代和信息时代将人类社会的进展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这是二、三百万年来人类文明进程所确凿的事实。《世界经典历史故事》大体上是按照这个线索来编写的。
  • 青春饭,我们都爱重口味

    青春饭,我们都爱重口味

    一个美食狂人从酒桌上看出去的真人生异乡饭、茶泡饭、蛋炒饭,口口都是伤心饭。一本讲述吃饭的书,更是一本回忆青春的书。通过这本小宽编著的这本书,你可以读到具体的饭食,更能感受到吃喝背后的人情冷暖与时代变迁。吃与喝是人类生存的必须 ,几十个与吃喝相关的故事,承载了作者整个青春时代的情感世界。吃喝只是借口,人们之间情感的碰撞与交流才是饭局、酒局的真谛。读着美食记者小宽闲散的文字,从饕餮大餐到闾巷小食,你能触摸到他的内心并与之共鸣 ,因为青春是所有人心中的最宝贵的时光。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教子

    教子

    教子继承了教父全部的智慧、手腕与意志,却与教父走上了针锋相对的道路。他必须提防教父,但他更要提防自己。
  • 沐阳语丝

    沐阳语丝

    《沐阳语丝》包换小米粒历险记、贪婪的指针、泡泡的世界、一半鸡、小鱼鲮鲮历险记、猫鼠大战、玫瑰花精灵、三国手指、我最喜欢的一棵大树、荷花、假如我是魔法师、蚂蚁世界的非凡旅行等篇章。
  • 灵龙传

    灵龙传

    只有强者,才有资格傲视天下。这一世我与你浪迹天涯,哪怕三千强敌又何妨。凭着心中的梦想和热血,我要保护自己心爱的人,杀、杀、杀!只有在敌人的尸体上,才可以站得更高,一个少年的修仙巅峰梦。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