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700000039

第39章 叶圣陶:最忌死读书

名人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著名作家、编辑家、教育家,出生于江苏苏州。早年试验新式教学。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曾主编《小说月报》,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等。建国后任出版、教育、文史等部门领导。在许多读者心目中,叶圣陶只是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及教育家,事实上,他的小说非常出色,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贡献也不容忽视。

心法探源

《新文学史料》上面载有叶圣陶先生一段时间的日记。其中虽然没有提到该如何读书,可记载了读书的情况和时间。从这些记述中,我们或许可以体味到点什么。

刊载日记从1946年8月1日起,止于10月31日,计3个月。从日记所叙看,作者工作十分繁忙,几乎每天都要阅、审、校稿,且字数多,量很大,还有接迎朋友等其他事;可几乎每天,叶先生都要读一阵子书。叶先生读书不是随手逮一本随便翻几页,而是选好一本便不更换地一直读下去。这段时间,叶先生读了(读着)三本书。一本是《诸神复活》,只在日记出现了一次,大约以前读得差不多了。第二本是英国作家哈代的长篇《还乡记》。8月16日开读,当天的日记里这样记述:“徐徐看去,不知何日始能完毕也。”在以后一段时间,常可见记读《还乡记》的字眼,其中不穿插其他书。这样陆陆续续,直到9月18日,在极繁忙情况下,用一个月零两天,读完了这本书。当天日记这么写着:“看完《还乡记》。哈代以小说自抒其人生见解,余以为堪玩味。”9月22日,又开读房龙《圣经的故事》。到10月31日大约没结束,也是陆陆续续,但其中依然不及其他书。

读这3个月的日记,我们约略可以见出,叶圣陶先生读书的基本方法是:“咬”定一本,不舍弃,不旁骛;这样,如哈代《还乡记》那样的长篇,月余便能“啃”完。工作若不繁忙,一个月“啃”掉一本艰深之书,也不是太难吧?

许多人读书,常图方便,哪本书顺手就拿哪本,哪本轻松就先读一段;床头书堆得虽不少,可认真读毕的,还真没有几本。这样下去,书架上的书和我们自己,也许会叹息终身吧。认真想想,眼下书虽不少,可值得坐下来啃的并不多。有一两百部中外典籍垫底,对个人,大约也很不差。可我们往往产生畏难情绪,以为非得精力集中,非得整块时间不可;眼下的生活节奏如此之快,你到哪儿找整块时间?倘不用“啃”的精神,不紧紧“咬”住一本不放松,恐怕一部也难完成。

叶圣陶先生不仅善于挤时间“啃”书本,还认为读书应不受地点、处境的制约,一切全在于个人的努力。他在《立志自学》这篇文章中曾这样写到:

高中毕业生只有一小部分进大学,这种情形在本世纪内大概还会有根本的改变。进不了大学没有多大关系,有志气的青年可以自学。进大学固然可以学到知识,可不能说不进大学就无法学到知识。学习是自己的事。自己要学习,在任何环境里都能够自学,都能够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何况如今社会各方面正在努力为青年提供各种形式的自学条件。如果自己不要学习,进了大学也未必真能够学到什么,甚至可以肯定学不到什么。花上四五年取得一张文凭只是有了一张文凭而已,在实际工作中却抵不上一个真肯学习又真会学习的中学毕业生。这样的例子并不是没有。

知识无穷无尽,古人就有“知也无涯”的话。大学分院、分科、分系,一个人进了大学,学到的知识只是很小的一个角落,深度和广度都还不够:从消极方面说,还不能充分适应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从积极方面说,还不能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所以大学毕业之后还是要自学,在工作和生活中自学,根据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自学。许多有成就的人,他们的知识绝大部分是自己学来的,并不是坐在课堂里听来的。

老师对学生是极有帮助的。所谓帮助,主要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去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这种自己求得知识的本领,有老师指引固然容易长进,没有老师指引,也可以在不懈的探索中练成。光是自己探索当然要多费力气,然而是值得的,因为自己探索得来的往往更为深刻。

我不是说进大学不管用,只是说进了大学,学习还得靠自己;毕了业还得努力自学,永不停歇。在立志自学这个问题上,进不进大学并无不同。

叶圣陶虽未上过大学,日后却能执教大学,而且成为一位享盛誉的教育家、文学家,其中因素很多,但从他的文章中我们可想而知,他的成就与勤奋阅读息息相关。另外,叶圣陶最忌读死书。

他86岁高龄时写下了《读书二首》,用以启迪后学人子: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筞筞复孜孜,书我不相属。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泥沙悉淘汰,所取唯珠玉。其精既在我,化为血与肉,斯得读之用,书可高阁束。外此复有说,读书岂云足?尚有若干书,犹未经写录:或由理未明,或由见未熟。此虽不名书,并宜萦心目。庄云知无涯,无涯宁退缩?伟哉唯人类,探索永相续!

善读未写书,不守图书馆。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知常与察复,斋下操双管。心之官则思,至理终必阐。缅怀达尔文,早岁抱宏愿。航海历诸州,动植兼究探。同中乃有异,其异何由判?又复考化石,于焉察古远。从知简趋繁,生命实一贯。煌煌进化论,厥功达翁冠。教宗神异说:一一如冰涣。裨益于人类,其量宁可算!

不言而喻,这两首读书诗是叶先生80年读书生涯的精华总结,也是他所以成为一位杰出教育家、文学家、语言学家的一个奥秘所在。

同类推荐
  • 趣谈修辞

    趣谈修辞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本丛书是为有一定汉语基础的青少年学习汉语言和汉文化而编写的读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人们也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不可能一下子讲全,本书希望通过逻辑、写作、修辞、文化等多个方面,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广大天地,初步了解中华文化的点点滴滴,在编撰过程中,力求做到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使人们在轻松愉悦中阅读。
  • 我走我的路:致我的同学

    我走我的路:致我的同学

    这本袖珍小书以独特的视角,对那些死学死考得高分的所谓"状元"以及所谓的"命题专家",进行了无情的挖苦、嘲讽,而对考试分数不高的所谓"差生",本书则投去欣赏、赞美的目光。作者以为无论是"状元"还是"差生",每个人都是世间一道亮丽的风景,每个生命都值得我们欣赏敬畏。只要不违反学习规律、成长规律去死学死考地折腾,每个人都会各得其所,每个人都有很好的出路。
  • 郁达夫散文全集

    郁达夫散文全集

    郁达夫散文的思想倾向,确实是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特的个性,他对于旧中国那种阴暗发霉的生活,充满着一种强烈的愤懑情绪,用一种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的心态,大声疾呼地去痛斥它,揭露它。
  • 走向永恒

    走向永恒

    东汽,对我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存在,“5·12”地震之前曾不止一次前往汉旺,在那些紧靠巨大山体的车间里参观。对一个从事文学工作的人来说……
  • 流向远方的水

    流向远方的水

    本文收录了作者的一些散文随笔,简单的文字中透露出作者深刻的内涵以及对诗词的理解,对诗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一番
热门推荐
  • 倒霉穿越之乞丐娘子

    倒霉穿越之乞丐娘子

    看帅哥也能穿越?还当上了乞丐!我靠!这是什么人嘛!请我吃了一顿饭,就要我嫁别人!听说还是个快要挂掉的人。虽然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但我依然相信还是有好人的。结果......“唉~忍忍就好了。我忍”当丫鬟总比当乞丐强!!看无才无能的唐灵如何带着三毛在古代混!!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以讲述圣经故事的形式将《圣经》中最具智慧的经典故事和箴言精选提炼出来,并用智慧的语言全新诠释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经典作品的精髓, 它是一本让你阅读方便且完全避免了宗教色彩的启迪人生的智慧书。
  • 嫁入豪门:老婆我错了

    嫁入豪门:老婆我错了

    ———————————————————家族联姻,夏微寒娶纪玉卿,舍弃了肖婷婷。之后遇见杜小若,深深爱上她的美丽善良。不料,他深爱着的女人,却杀了他的情人,故此痛恨。而她为了留住他,竟然在他的酒杯里落药……“杜小若,你真狠!”他怒。他们的第一次,居然是被女人下药。他强了她!自古至今,下这类花药,貌似都是男人主动吧?她反了天了。她被他逼得生不如死……“夏微寒,虎毒不食子,我求求你,别动我的孩子,那是你的亲骨肉……我不要无痛流……还我孩子——”——她曾经爱过这样一个男人,不在乎他有家庭他有妻,不在乎他拥有多少个女人,不在乎他对她有多无情,她只要,一个健康的孩子来延续生命的意义。这一生,这一生,她也只有这一段情,融着血与泪,带到坟墓里,化成冷冷的灰。
  • 随身空间:玉石良缘

    随身空间:玉石良缘

    三朝元老的外祖父突然被定以谋反罪,太子自尽,皇后被禁,两个舅舅被流放,生死未仆,而母亲也在这时候病倒身亡,初到异世的魏清莛带着弟弟被关在一个废弃小院里谋生存。因母亲留下的一个手镯,弟弟开启了其中的空间,而她得到的一块玉能让她“看到”玉石上漂浮的灵气,这些加上她本来的打猎手艺足够她能带着弟弟很好的生活,可是当年的事件却一直影响着他们的生活...
  • 素质教育在中国

    素质教育在中国

    中国的素质教育要做什么,我想可分为两个方面,即做人与成才。从古至今,海内外的教育在培养学生做人这一方面都有共识。北宋的张载和现代的陈鹤琴都论及过做人。陈鹤琴认为在具备健全的身体,创造的能力,服务的精神,合作的态度,世界的眼光的基础上,不仅要做中国人,而且还要做世界人,要以宇宙为学校。要做世界人必须具备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素质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还要让他们成才。要实现这样的目标,现在西方社会中提出的把学生放在“适应性领域发展”的观点与朱熹的思想大致相同。
  • 我的帝国无双

    我的帝国无双

    五代十国,唐末宋初,笑谈琵琶,醉卧沙场。天大地大,谁伴我仗剑天涯,谱一曲帝国无双!参军出品,必属精品!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家庭生活小百科

    家庭生活小百科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追求有品味、有格调、有营养的时尚生活方式,以期在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中,充分享受家庭生活的无穷乐趣。希望能给广大读者的生活增添新的生活元素有新的帮助,相信读者会在本书里获得提高生活品味的知识。
  • 开发青少年发散思维的益智故事

    开发青少年发散思维的益智故事

    ,在平凡中取得成功。做事就要风雨无阻,善意带来的惨祸,不装饰的自然之美,放下架子试试看,对自己的过失负责,别受了眼睛的欺骗,相信并坚持就是胜利,留住朋友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