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2200000001

第1章 在老戏窝子长大

李希安

楚剧,曾经的技艺与歌咏,是武汉这座城市交响的华彩乐章。一个个楚剧艺人的舞台形象、鼓板、琴弦,传达着城市的乡音俚语、温度和表情。他们生命的激情给城市强健筋骨,构筑梦幻,城市,因他们而生动。

19世纪初叶,汉口的集家嘴已是华中地区水路运输、物流集散的重要码头。它地处长江与汉水交汇处,商贾云集、交易兴盛、市场繁荣,吸引着本省各县以及沿江的外省人口纷纷迁入。1902年,一个叫李书城的少年,从老家南河渡来这里谋生。南河渡地处汉川与汉阳两县之间,河流港汊多,靠水路运输为生的人不少。他在祖籍无田无地,主要靠水上运输营生。少年李书城到武汉谋生,第一个立足营生,便是在集家嘴龙王庙的一个生产烟丝的小作坊当学徒,以后又多次换工作。他边打工,边读书,靠自己的努力在大汉口总算站住了脚。1925年,37岁的李书城进了既济水电公司,先当缮写员,抄写单据,后来又上了个等级,当了核实员,别人算好的单据由他来核实。

从集家嘴到六渡桥之间,有个叫福建庵的地方,以后叫福建街,李书城在那里有了自己的家。在那里他娶妻生子,一住就是十几年。李家是那种谈不上温饱但能活下去的家境。和一般小职员一样,他除了寄希望于未来,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工作,让孩子能填饱肚子。1922年农历8月28日,李书城的小儿子在这里呱呱坠地。这个乳名叫小毛的小男孩,漂亮、聪敏,招人喜欢,从不惹事,没让李书城多操心。李书城有两个男孩,哥哥叫李少卿,比弟弟大10岁,从小到大对弟弟小毛呵护有加。兄弟俩在入学的年龄,都读了私塾,上了完小,这在贫民家庭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李家住的福建街,紧挨着两家大戏园,出门就能听到的锣鼓声,是从附近美成戏园传来的。美成戏园1913年建成,最早的名称叫“丹桂大舞台”。由“美成”向南走,不大工夫,又是花花绿绿的满春戏园,它是1902年,一江浙富商建的一座茶园。后来,刘天保药店老板刘子陶酷爱汉剧,在茶园的基础上,引入汉戏进园作营业性演出,以后便发展成为“满春戏园”。由于满春戏园的兴盛,原来的地名三元殿,随之改名满春街。这两所戏园所处的地理位置,当时叫“本地街”,这种叫法是相对租界而言的。汉口有了租界以后,今天的花楼街以西才是武汉本地人可以自由往来的地方。“满春戏园”和“丹桂大舞台”,从一开始就和它的汉剧、楚剧艺人一起,成为武汉本土国字号的文化标志。1919年阴历五月初,仿照上海大世界兴建的综合娱乐场所——汉口新市场开张,随后,现在的前进四路街口,建起了长乐戏院。穿梭于这几家戏院的脚步,编织着促使汉剧和楚剧发展的摇篮,老武汉人习惯地称这个地段为老汉口的“戏窝子”。

这个环境对孩提的李小毛是个天然的大课堂。李小毛的童年,在看戏、听戏的氛围中度过。玩着铁环,一路小跑就到了锣鼓声喧的美成戏园,向南吃个面窝的工夫,又是花花绿绿的满春戏园,回头向东,顺着中山大道踢几脚皮球的距离,就是玩一整天也不想回家的“新市场”,“新市场”斜对角,“扭鼻儿转弯”就是长乐戏院……少年李小毛的眼里满园春色。和现在的游戏机成就了“网络高手”一样,老武汉的戏园子成就了李小毛,在老汉口的戏窝子里长大的李小毛,就是以后大名鼎鼎的楚剧演员李雅樵。

像玩游戏机上瘾一样,李小毛“蹭戏”着了迷。满春、美成、新市场,常常是李小毛“混戏”、“蹭戏”的好去处。一天,少年李小毛因为喜爱,也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在“新市场”的楚剧戏台,拜了当时很有名的花旦兼小生演员王月芳为师。这位王月芳老师与高月楼一起成名于“共和升平楼”。当时汉剧吴天保正在离新市场一箭之地的长乐戏院为振兴汉剧造势。王老师和严楠芳的楚剧《白扇记》也登出海报,这等于公开与汉剧伶王吴天保叫板,没有实力的楚剧演员是断不敢如此做的。拜师后,李小毛学了一二出奶生戏,如《安安送米》。第二年,年轻的王月芳就去世了,与王月芳同台的严楠芳,以后和李雅樵同时执教于湖北戏校。蒙师去世后,李雅樵又拜王春祥为师。王春祥是楚剧戏班里为数不多有文墨的先生。他的女儿王明芝,是楚剧较早的坤伶,女婿李协成也是唱功很好的小生。王春祥什么角色都演,尤其擅长演济公。台下,他是王家班的班主,缺人手时,还司鼓操琴,这给了少年李雅樵很直接的影响。逐步,他学演些奶生戏,在《安安送米》里饰安安,《清风亭》里饰张继保,还学演了《小教子》、《大教子》之类的戏。十四五岁,李雅樵因嗓子“倒仓”,就一边练功,做些打杂的下手活,一边在场面上打小锣。很快,他又学会了司鼓、操琴。在戏窝子里成长,给了他很多机会,首先是解决了吃饭的问题,更大的好处是他始终处在免费上学的大课堂里。南来北往的京班、汉班、电影、文明戏,每天都在给他上课,为他打开艺术视野,不断地校正着李雅樵对艺术样式、格调、尺度的把握标准。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林树森是在武汉最有影响的京剧演员之一。他曾于1933年至1937年每年来一次武汉,先后来武汉演出过6次,每次都在新市场大舞台。1937年元旦,新市场还以大舞台京班做班底,单独邀林树森赴汉演出。武汉观众特别喜欢林树森,每次来汉,演满合同期,总要被续签合同。这位大明星演出的“大舞台”,就和李小毛演出的舞台相邻。据王天佑回忆,“林树森以及他的女婿闫正明在汉口红得发紫,什么都能演,还有赵燕侠的父亲赵晓楼,以及谢小元等。我和雅樵冇得事就去看京剧,这不得不承认,我们主要就是受京剧的熏陶。”

李雅樵的侄儿、湖北中医院教授李瑞明回忆道:“据我父亲说,小爹(李雅樵)在新市场的时候,曾和京剧的林树森在一起切磋过技艺。京剧在大舞台,楚剧在小剧场。据说,两家剧场后台是通的。林树森经常到楚剧这边看戏。小爹当时年轻,林树森看中了他,觉得他是个好苗子,要收他做徒弟,让他改唱京剧。当时老爷爷还在,小爹回家把这件事告诉了老爷爷,老爷爷让他自己拿主意。他当时觉得已经有了固定收入,再去当学徒,又得几年没工资。那时候学徒,三年没有工资,是规矩。最后,他没有跟林树森走。”少年李小毛没拜林树森为师,却受到他很深的影响。林树森以关公戏享誉京剧舞台,而且是闻名于南北剧坛的多面手。他所塑造的关羽形象,威严而儒雅,身段造型富于雕塑美,博得了“红生大王”的美誉。1947年11月3日,林树森在汉口“大舞台”演出《古城会》时,因心脏病发作,以关老爷的形象倒在了舞台上,第二天病逝于华商旅社。

1938年,日本人占领武汉,公司大量裁员,李书城失业了。李瑞明回忆道:“日本人占领武汉,我和我父亲(李雅樵的哥哥)以及我爷爷就躲进了新市场。我们家以后就基本上是以小爹为圆心,他在哪里,老爷子就跟到哪里。老爷爷和小爹在一起的时候,开始是打小锣,以后,还在武昌黄鹤楼剧场搞了好长时间,那里当时好像叫协和剧场,后来老爷爷还搞过前台管理,比如查票,把观众引进戏园,监督票房收入。因为他代表后台,有个监督前台的作用。老爷爷后来一直住在我家,直到1953年去世。我父亲的简历上面说,他在失业的情况下,小爹曾让他在后台管账房,还有一个任务是抄写剧本。”

日本人来了,老爷子失去了工作,“以李雅樵为圆心”是李家无可奈何的选择,也是对少年李小毛以唱戏为职业前程的期待。16岁,还不足以担起全家的经济重担,但作为演员成才,李小毛成长的趋势已呈现好的端倪。李小毛的成长固然得益于戏窝子的大环境,但更直接的影响,除了林树森,还得益于两位汉剧艺术家陈春芳和尹春保。

20世纪80年代,李雅樵在他的《业务自传》中回忆道:“我因为生计困难,经人介绍到‘新市场’(现在的民众乐园)楚剧班唱《大教子》、《小教子》、《安安送米》这样一些奶生戏。年龄稍大,就饰一些车夫、店家、龙套、校尉之类的角色。新市场是个大型游艺场所,除了京剧、汉剧、楚剧外,还有其他地方剧种和艺种。我什么都爱看,什么都想学,虽然唱戏,但对于话剧、电影也非常喜爱。”“汉剧演员陈春芳和我同住一屋,他擅长‘红生戏’,而且会拉琴。我经常去看他的戏,晚上在一块闲谈。我还喜欢听尹春保的唱腔,觉得他的唱腔,特别是子腔的运用别有风趣。”

李雅樵学戏后,又搬了几次家,大概是在广益桥,他和陈春芳成了同屋邻居。陈春芳大李雅樵14岁,是位师长辈的老大哥。对这位聪明好学的小兄弟十分友好,还时常指导他拉胡琴、打鼓。李雅樵的《打鼓骂曹》就是看戏时“偷”、聊天时“悟”,慢慢学到手的。至于另一位大家尹春保,当年,他在清芬二马路上卖香烟、唱围鼓,就广为人知。以后,他练就一副“边夹堂”的好嗓子,他的《二王图》、《荥阳城》走红,李雅樵是他忠实的粉丝。王天佑回忆说:“李雅樵喜欢听尹春保唱,尹唱得好,我们都喜欢。他只是做功不讲究,他唱戏的时候,非要用手把水纱按着才唱得出彩。他唱戏很少动,只几个简单的动作,但观众蛮吃他。”

一眨眼的功夫,李雅樵能独立登台,有拿“包银”的资格了。嗓子还没有完全起来的时候,亏他多学了两手,终于有一天他被楚剧大演员陶古鹏看中,进了那个他从小就羡慕的“满春戏园”。他在那里为陶古鹏、彭如玉、江南蓉等著名演员拉上了胡琴。李雅樵后来在他的《业务自传》里说:“楚剧陶古鹏老师是当时风头极大的演员,我曾经为他操琴,他演出的所有剧目我都十分熟悉,他的演唱方法也给了我一定的影响。几年之后,我就开始担当起一些有名字的角色了。”戏园子是个长故事的地方。当小伢就和李雅樵是小朋友的王天佑,是楚剧最早的武生演员之一。今年88岁的王天佑,提起李雅樵冒笋的故事,记忆犹新:

叶惠楼在“满春”当红的时候,黄楚材他们到后方去了,陶古鹏也退居二线了,河里无鱼虾也贵,只有叶惠楼最狠。那时李雅樵在“满春”已经能唱二路角色了。叶惠楼那时的嗓子甜,唱得有味,一唱就叫好。叶惠楼大概要大雅樵七八岁,那时我们的眼光还蛮远,雅樵和我并瞧不起他。这个人毛病蛮多,他总是临上场才穿服装,拿个眉笔在脸上勾几下,边化妆边唱导板,赶场是经常的事,一后台的人为他担心。有一天,唱《征西》,叶惠楼唱薛丁山,李雅樵演薛刚。叶惠楼的薛丁山一唱完,满堂好。同台的薛刚总要回两句唦,李雅樵的薛刚不唱戏里的内容,大概是嫌戏少了,也可能是和叶惠楼铆上了劲,他老人家为薛刚加了一段“十三太保”的内容。“十三太保”是汉剧《沙陀国》、京剧叫《朱帘寨》李克用的唱词。你说它的内容和剧情不沾边吧,又和剧情有点联系,借古比今也不为错。于是乎年轻的李雅樵铆起劲来唱,大太子如何如何,二太子么样么样,用汉剧数板把十三太保从头唱到尾,最后把腔一放,那个好啊,比叶惠楼的“鱼”还要钓得多。我为么事说雅樵有文化水平呢,不晓得他从哪里弄的一些词,京剧、汉剧的唱腔他都会,嗓子又好,人又年轻,内容与剧情毫不相干他唱得蛮带劲,你叫观众是么样不喜欢他!你叫叶惠楼是么样不恨他。这以后,两个人就搞僵了。其实,李老师是不甘心寄人篱下,那时李老师才十七八岁,我和他同样是刚出道,他的包银就比我的多。从那以后,李雅樵就跑到共和舞台(现在的黄鹤戏楼)去独自领班,正式改名李雅樵开始当家了。从此,李雅樵就跟出土文物一样,贵重得很,走到哪里红到哪里。由“满春”到“黄鹤楼”,是他自立门户的转折点。

敢于找“大块头”叫板,是李雅樵个性的重要特征。若干年后,在纪念沈云陔逝世一周年的大会上,李雅樵和叶惠楼作为老前辈同坐在主席台上,他两人的“满春”记忆,成为世纪轶事。

同类推荐
  • 永远的驿站

    永远的驿站

    按其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两大类。其一为人文景观、遗迹,如《崇武古城》、《封闭与开放的土楼》、《走进四堡》等,作者凭藉这些历史遗存表达了加强国力、走向开放及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热切愿望。其二为历史人物,如《民族英雄郑成功》、《世纪侨魂》、《睁眼向洋看世界》等,书中共收录这方面的文章15篇,通过郑成功、陈嘉庚、林则徐等人物的风云际会,尽情讴歌了他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道义精神及神圣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心
  • 西中黄村志

    西中黄村志

    盛世修志,志载沧桑,自古皆然。值此国家兴旺发达,社会和谐进步,人民安居乐业之际,西中黄村有史以来的第一部村志,破天荒的面世了,可喜可贺!村党政领导班子的有识之举,可歌可颂!众多有志乡士的无私奉献精神,可敬可佩!西中黄村,地处三晋“丁陶”、千年古镇汾城腹地。这里地灵人杰,世代耕读;物阜民丰,人才辈出。素有文化村、文明村、古建村、富庶村等盛名,堪称“金襄陵、银太平”版图上一株靓丽的奇葩。
  • 魏晋南北朝诗歌变迁

    魏晋南北朝诗歌变迁

    诗,具有全人类的普世价值。诗,是人类心灵的深切呼唤。诗是一条流经人类每个角落永不枯竭的清清小河。诗是不受时空条件限制的。那是因为由诗所传达出的人的美好情感是不受时空条件限制的。诗,可以越过沧桑岁月,到达地老天荒。诗是整体意义上的美,是春风沉醉的美。诗是美的极致,因为诗具有巨大的艺术容量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 披风

    披风

    《披风》是苏忠近作的汇编,多为短句、短章,无冗词,无赘语,简约是他的基本风貌。有时深情绵缈,飘逸着记忆的风烟;有时关涉现世,聚结着日常的烦忧。山晴雪,雨离别,枝乱颤,都是他的所见、所感,美言词,深邃而别有意蕴。
  • 雷达散文

    雷达散文

    自成一派,《雷达散文》收录了著名作家雷达的大量散文佳作。这些作品风格独特,行文流畅,文笔精妙,较好地体现了作者的文学水平与艺术素养。读来令人爱不释手,欲罢不能
热门推荐
  • 错入总裁房

    错入总裁房

    当巩汉林和黄宏把‘6’当成‘9’误进了别人的房间,砸了别人家的墙,那是喜剧;可是当玉筱希把‘9’当成‘6’误睡了炎非墨的房间,脱了他了衣服,那便是悲剧。你有住过那样乌龙的‘宾馆’吗?你一次性碰到过那么多的巧合吗?你有在自己被吃抹干净后还被别人骂居心不良吗?你一定没这么倒霉,因为霉运全被玉筱希一个人遇上了……【第一卷:误睡龙床】场景一炎非墨:“啊……”(看着面前的一丝不挂的身体,他抱头大叫)玉筱希(呆,欲哭无泪):“你是谁?”炎非墨(手指门外):“滚……”场景二医生:“玉小姐,你的尿液检测结果说明,你确实怀孕了。”玉筱希(震惊):“那我什么时候可以动手术?”医生:“玉小姐,我建议你把他们生下来,因为你的子宫壁比较薄,如果做流产手术的活,很有可能终身不孕。”玉筱希(石化):“他们?”医生:“嗯,你怀的是一对双胞胎。场景三玉筱希(低头):“那……那个……我怀孕了,就是那次……孩子,我想留下来”炎非墨:“不要跟我玩欲擒故纵的游戏,你这种女人我见多了,别说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种,即便是,我也不会承认,我最讨厌你这种虚荣的女人。”【第二卷:夺子之战】场景一炎非墨(阴沉):“你的意思是我现在已经不是一个正常的男人了?”郭威:“不,你理解错误,你是一个正常的男人,只是没有生育功能而已。”炎非墨(怒):“不能生育怎么可以算是一个正常的男人?”郭威:“至少你还可以给你所爱的女人‘性福’。”场景二炎非墨:“作为孩子的父亲,我要取回昕昕和凡凡的监护权。”玉筱希:“对不起,炎先生,我的孩子姓玉。”炎非墨:“这是DNA鉴定的结果,从家庭条件上讲,我比你更有能力抚养他们。”玉筱希:“孩子是我一个人的,他们没有父亲。”炎非墨:“这是两千万,我想六年的所有的费用加起来绰绰有余吧,当然如果你不同意,我们也可以法庭上见。”【第三卷:奉子争妻】待定……【花絮卷:宝宝也烦恼】场景一玉凡:“你为什么要跟他走?”玉昕:“因为我们体内流的是他的血。”玉凡:“切,血缘关系吗?我们只不过是他十五万大军中的一只小蝌蚪,比其他的蝌蚪们跑得快了那么一点而已。”场景二玉凡:“你滚,滚啊,当你的大少爷去,你个没良心的白眼狼,还回来干什么?”玉昕:“他是我们的爸爸。”玉凡:“那是你爸爸,我才不要他当我爸爸,就算有爸爸,我也希望是景叔叔。”
  • 培养青少年思维能力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培养青少年思维能力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愿陪同青少年朋友快乐成长,打造成功的健康、理想、阳光的人生。
  • 天道屠仙

    天道屠仙

    天道本善,万物本无,从凡开始,以武修仙,强身健体,煅我魂魄。人对我好,我必待之,人要灭我,天恕,我不恕,代天罚罪,誓不罢休。立世之本,尊师重道。元阳为报师仇,佛挡杀佛,仙阻杀仙,玩转天地,屠仙屠龙,终得天道,飞升而去………………………………………………无生父母,受尽凌辱,终遇良师,无奈世事多变,奸人当道,为报师仇,立志苦修,还前世心愿,一拥天下,替天行道…………
  • 延安颂

    延安颂

    一九三五年十月,红军在毛泽东的带领下结束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蒋介石百般阻挠,要以一困二剿三消灭的政策把红军冻死、饿死在陕北。红军于二十一日拂晓打起了直罗镇的枪声,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于二十三日把牛元峰带领的敌军全部歼灭,直罗镇战役大获全胜。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不仅粉碎了敌人对于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而且为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绝世倾城:妖娆彼岸花

    绝世倾城:妖娆彼岸花

    彼岸花花语:分离,悲伤的回忆曼株沙华,传说中最寂寞的花,长叶时花已谢,开花时已无叶。彼岸无边,咫尺天涯。所以又名彼岸花。曼珠沙华宿命注定了.阴差阳错之下穿越回古代,她是那个时代唯一的女帝妖娆邪肆,傲视天下,多重极端的性格,一双深眸,平静如星夜黑洞,却暗涌无数波澜。她,是千古女帝,风华绝代。她说:我的命运由我主宰。她说:有你们,即使弑了天下。我也不在乎。她是万人敬仰的女帝,她是全天下最尊贵的女人。只是这一切是否能守住。新文《猎爱记:淘气公主爱作战》校园篇+都市篇新文《二嫁新娘:误占帝王心》新文《绝世倾城:妖娆彼岸花》新文《恋爱物语:爱情华尔兹》请亲们也多多支持~~QQ:568356088,喜欢小说的亲们可以加Q,请自行备注好
  • 乞尾赖犬(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乞尾赖犬(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综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解密资料,在有关专家和部门的指导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进程为线索,贯穿了大战的主要历史时期、主要战场战役和主要军政人物,全景式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恢宏画卷。
  • 逆世狂女

    逆世狂女

    诡隐,21世纪顶级杀手,被组织抛弃后落入神幻大陆,附身在一个被父亲抛弃与母亲相依为命的废物女孩身上,不可思议呈现:不能修炼的废物在重生后不仅晋阶迅速还灵武双修,爆了名水家的大门还越阶杀了水家家主,契约各种强宠,以此凌虐各种生物。她强大的逆天,谁与争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限终焉

    无限终焉

    一群来历莫测的神秘轮回者……一切只是为了当初那最淳朴的愿望——只想……活下去!现在……远古的遗迹,恐怖片世界……降临!”“位面重叠开始,一群来自主神空间的回归者……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布局斗智,欢迎加入本书书群(135558117),末日的预言!到底怎样才能拯救自己的家园?生死搏杀“轮回世界第二阶段启动……”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