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8500000001

第1章 濠州,一切从这里开始(1)

好男要当兵

大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闰三月,淮南大地上的濠州城(今安徽凤阳)。

阳光普照,大地回暖,一派融和的春光。可城内的人们却无心享受这一切,涌动在全城上空的,是紧张和肃杀的气氛,黑云压城一般。仿佛有人无意跺上一脚,就能把众人已绷紧到极限的神经彻底绷断。

濠州城内现驻扎着以郭子兴、孙德崖等为首的数千红巾义军,他们与别处的队伍遥相呼应,震动着整个两淮大地。

此刻的大元帝国,病入膏肓,苟延残喘,早没了往昔横扫长城内外,饮马欧亚大陆的赳赳武力,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个简单道理还是懂的。

元廷立刻派出大将彻里不花,率三千精锐骑兵,星夜兼程,奔袭濠州城。

不过,彻里不花却是个老谋深算的家伙,眼见义军势大,他一时并没有轻举妄动,而是在濠州城南三十里扎下营盘,布下暗哨,昼夜打探城内的消息。城内的义军则加紧巡城,严阵以待。

四处活动的官兵,烧杀掳掠,濠州周遭的老百姓可就遭殃了。他们被搅得鸡犬不宁,有的带着家小四处躲藏,有的则干脆远避他乡。上了年纪的人都感叹:乱离人不及太平犬啊!

就在初一这天上午,防守严密的濠州城南门,一个看上去二十多岁年纪、个头中上的年轻人疾步来到这里,他对岗哨上的一个小头目说,想加入“咱义军”队伍。

小头目仔细打量了一下来者,发现此人相貌奇特,用“丑陋”一词来形容反倒不恰当,但这也让小头目对自己的相貌更有信心了。突然,他注意到了一个微小的细节,随即大声喝令来人:“拿掉你的头巾!”

“哈哈!原来是个和尚!”

当来人顺从地摘掉头巾后,在一旁围观的守门士卒一齐嚷道。

小头目很是不解:“你既是出家人,为何要加入我义军,你就不怕被元军砍了脑袋吗?”

“怕!但既然已经来了,就不怕了!”

那人不动声色地回答着。接着他从身后解下随身包袱,又补充道:“咱全部家当就这一个破包袱,要怕也是当官的、有钱的怕!”

“这家伙一定是个奸细!”不知道是谁先嚷了一句,接着大家都纷纷附和起来。

奸细?这还了得!

那小头目大喊一声:“来啊,给我绑了!”

话音刚落,几名全副武装的守城士兵上前就把那人绑了个结实。虽然来人浑身力气,但好汉不吃眼前亏,今时今日不是他施展的时机。一旦反抗,可能马上就会被人射成刺猬。

那帮兴奋的士兵就要把人拉到一边砍了。

来人猜想那小头目可能是在试探他,所以一时也没有求饶,等到见被人推得远了,要动真格的,他才挺着脖子高喊道:“咱要见郭大帅,咱是一位义军弟兄介绍来的!”

见来人服了软,又听到那番话,小头目就喝令住手,随即派人飞奔入城去请示郭大帅。

此时的郭大帅正在为元军围困的事着急上火呢,一听居然有“奸细”来自投罗网,当然要亲自审问一番。

很快,那人就被押了上来。

郭大帅本名郭子兴,乃是一位豪侠出身,四处结交天下英雄,也算是见多识广之辈。他是今年二月才同孙德崖等四人率领“少年数千人”发动起义的,并一举攻占了这座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濠州城。

看着眼前这人,相貌奇特,郭大帅心底有几分莫名的吃惊。接着他就按照那人说的,把他的“介绍人”给叫了来。

误会澄清了。

“老弟,真是对不住,让你受委屈了!”郭大帅客气道。

“大帅说哪里话,咱受点委屈没什么,城外就是元军,千万要防范才是。”

如此通情理,又让郭大帅喜欢了几分。接着,他便详细询问了那人的一些情况,见他答对沉着冷静,态度不卑不亢,虽然言语不多,声调不高,却句句都很有斤两。再加上危难时刻,还敢前来投军,就冲这份胆量,都让郭大帅欣赏有加。

义军队伍中,目不识丁的大老粗居多,同这些人打交道多了,郭大帅很是有些厌烦他们的愚鲁无知、行事莽撞。所以,当得知来人粗通文墨时,更是喜不自禁。

高兴之余,他把那人直接收为自己帐下的小亲兵。

“哦,对了,还不晓得兄弟的姓名?”

“回大帅,咱叫朱重八!”

就这样,我们的主人公开始了他的革命冒险生涯,这一年他虚岁二十五。

关于朱重八的独特相貌,按照那几幅传世的画像综合来看,他的面相实在是不太雅观:颧骨高耸,下巴突出,整个脸部的侧影就跟沙和尚手里的月牙铲一般。如果走在大街上,一定是相当引人注目。《明史》上还说他“奇骨贯顶”,就是说,头顶还莫名其妙地凸起一部分。这样想来,他的外貌也许更对不起观众了。

而且,不但是做爷爷的长相奇特,就连他的孙子朱允炆长得也很蹊跷。有一次,太祖爷爷与太孙在一起叙谈家国大事,不知不觉间,爷爷竟摸着小小朱的脑袋禁不住说了这么一句:“唉,咱的这个孙儿啊,人倒是也聪明,可是额头‘缺块’,整个脑袋就像个弯弯的月亮……”那意思好像这孩子天生不是帝王之相。

要知道古人可是很重视这个的,后文要提到的徐寿辉,就是沾了自己相貌的光。

至于那位朱重八的“介绍人”,应该不是他同里的、已在义军中出任千户(元制,相当团营级军官)、后来同样大名鼎鼎的汤和,否则史书当有明文指出。其实若介绍人另有其人,这也很自然,至少可以表明重八平时喜欢交朋结友,并不因为自己丑陋的相貌而自卑自闭。再说濠州一带本就离他的家乡不远,同乡中加入义军的肯定也不在少数,有几个熟人也是正常的。

这里顺带把汤和简要介绍一下。汤和,字鼎臣,和朱元璋即使不是同村,也估计住得很近。他比朱元璋大两岁,幼有奇志,玩游戏时常以骑射为乐,当起孩子王来也是有板有眼,“部勒群儿”,指挥起童子军来还挺像那么回事。

小汤长大以后,身长七尺,虽然在身高方面没什么优势,但难能可贵的是,此人倜傥多计略、沉敏多智数,是个百中挑一的聪明人(不然他老年时也难逃朱皇帝的魔掌)。郭子兴起兵之初,他便带领着家乡的十几个精壮兄弟加入了队伍,因为立了些小功,就被授予了“千户”之衔。

以后,汤和成了大明开国六王之一,而且他还在抗倭史上留下了大名,被人们一直缅怀了数百年。

起步的考验

加入义军队伍,成为这个团队的一员,就意味着将来要过的是血雨腥风、刀口舔血的日子。成功杳如天边寒星,遥不可及,而失败砍头,则如眼下压城的元军,近得让你喘不过气来。但承担不起这个压力,就将失去改变命运的机会!

你愿意重新去过朝不保夕的乞丐生活吗?你愿意吗,朱重八?

我不愿意!我要抓住的是命运送给我的每一丝机会,同我的伙伴们一起,哪怕蹈死,也义无反顾!

那么好吧,你就向前走下去,别回头,直到成功!

朱重八做了大帅的亲兵,每日的操练自然少不了,否则,武艺不好,又怎能在危难时刻为大帅挺身而出?

好在他体格出奇的好,多年的乞讨生涯,四处碰壁,到处挨白眼和狗咬的日子,磨砺的不仅是他的神经,他的腿脚和身板也都得到了难得的锻炼,其身手反应就算在亲兵队伍里也是很不错的。

比起那些能征惯战之辈,重八自然是差了一大截,但他有的,别人未必有。比如,他记性好,悟性也不错,平素做事不急不缓,考虑问题也比较周到,虽然刚开始也犯过不少小错,可大伙对这个和尚出身的家伙并不敢轻视。

毕竟,在一群大老粗中,像重八这样能略懂点文墨的不多。而且,他为人谨慎,做事得体,也颇得大伙好感。

不久,一件事情来了。

郭大帅决定让朱重八带三个人,负责出城去刺探一下敌情。

这给了重八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

作为一个从前靠四方化缘、乞讨过日子的人,了解风俗,观察地理,看人眼色,躲避狗咬,是重八的日常生活。

所以,没谁能比他更明白一个词:见机行事。

什么人家那里能讨得盆满钵满,什么人家那里只能唤来闭门羹甚至狗咬,当奴才骂骂咧咧冲过来要扇你耳光时,怎样及时赔上笑脸,熄灭他们心中的怒火;如若不成,又怎么依托有利地形,一逃了之。这一切,都要根据具体情况随机应变。书本上是不教这些东西的,只有人生的大课堂才能学到。而他朱重八是这个大课堂上的优等生,因为他付出过无数的血泪。

因此,刺探敌情对他来说,并非难事。

他一个人去,就能把这事办得妥妥帖帖。

可问题是:大帅让他带好几名弟兄一起去。作为这个小分队的头儿,怎么分配身边的这几个弟兄,让他们各司其职,同时还能听命于自己。这对于一向是单干惯了的朱重八来说,有种前所未有的不适应。

加入义军以来的第一个考验来了。

重八想了想,就对大家说:“我们现在这副样子出去肯定不行,一看就是义军。大伙得换行头。这样,现在兵荒马乱,到处都是难民,我呢,继续老本行,化装成游方的和尚。你们几个,装成难民。大家混在人群里出城。天黑时,我们在南门附近会合。”

说完这些,重八尽量用平静的眼光看着面前的弟兄。其实,他的两只手紧紧攥成了拳头,来努力克制内心那种说不出的紧张。

形同乞丐的化缘生涯,带给他的唯一经验就是:低人一头,时刻如履薄冰。

参加了义军,见到各位弟兄,他也基本是多赔笑脸。尽管郭大帅高看他一眼,大伙对他也算不错,但他明白:自己首先要争取到的,就是和众位兄弟的平等。

可是今天,他居然要指挥几个弟兄,以头儿的身份来给他们分派任务。对于他来说,今天肩上压下的这份重担,比之他将来指挥千军万马,同陈友谅展开生死决战,并不轻松到哪里。

起步,永远都是那么艰难。

几位弟兄对他的回应有点出乎他的意料,大家一致赞同。

他的心里这才稍稍安定了些。

可还没等他完全把心放下来,大伙却不约而同地问他:“那我们都该怎么做呢?”

重八一下子也有点发愣,是啊,出城的身份问题解决了,可四个人怎么做,刺探什么呢?

大伙也议论开了。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重八现在才真正明白了这句话。

虽然面对的仅仅是三个弟兄,但一旦意见不统一,大帅吩咐的事,估计就得泡汤。

“等等,让我想想!”重八终于开口了,他觉得自己需要好好想想。

在大伙有些疑惑不解的眼神中,朱重八慢慢坐了下来,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筹划。

人是一根脆弱的芦苇,而思想是他全部的力量。脆弱的乞丐从军者朱重八需要这样的力量!

约摸半个时辰过去了,重八还坐在那里紧锁眉头。

大家用质疑的眼光看着他那张因为紧张思考而越发显得扭曲的脸,可又觉得那脸上泛出一种说不出的光,这种光打消了众人眼中的疑惑。几个弟兄也随之坐了下来,大家都开始琢磨怎么办。

突然,重八站起来了,几乎可以说是跳起来的,眉头也舒展开了。

他把几位兄弟作了简单的任务分派。其中一人负责打探元军马料粮草的情况;另一人则观察元军阵地周围的堑壕、鹿角以及帐篷数量,大致判断敌军驻守比较薄弱的区域。还有一人则去附近的州府打听敌我援军情况。

而重八给自己定的任务则是:察看濠州城附近地形,推测一下敌人有可能选择的进攻路线。将来万一城守不住,也好有个突围方向。

时间过得很快,傍晚时分,远处的炊烟似有若无时,除去远走附近州府打听敌人援军情况的弟兄外,其余三人在南门碰头了。

各自带回来的消息让人振奋。总的来说:敌军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强大,那么坚不可摧。

重八把三人刺探的消息,写成一个简单的总结和建议,通过连队长,上交郭大帅。

对于重八的这次处子秀,连队长大吃了一惊。

能把一次日常的刺探行动,搞得这么井井有条的人,在整个义军中也不多见——这是一个善于动脑筋做事的人。

队长不禁对重八刮目相看,同时,心里也有几分说不出的嫉妒。

郭大帅自然也看在了眼里。

两个多月后,大帅一声令下,重八被提升为亲军九夫长。

同类推荐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俄苏现代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俄苏现代文学大家

    主要讲了俄罗斯现代文学文学和第二章苏联现代文学大家。本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
  • 任正非正传

    任正非正传

    43岁的退役解放军团级干部任正非,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中年人,以凑来的2万多元人民币创立了华为公司。当时,除了任正非,1987年,可能谁都没有想到,这家诞生在一间破旧厂房里的小公司,即将改写中国乃至世界通信制造业的历史。《任正非正传》是一本展现任正非及华为历史的画卷,主要以任正非的人生经历为主题,以华为的发展历程为辅线,详细介绍了任正非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又是如何把华为从边陲小镇的小公司培育成了叱咤全球的跨国巨头的。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任正非,一个受人尊敬的神秘而低调的人所做的伟大的事业
  • 梁漱溟口述实录

    梁漱溟口述实录

    梁漱溟是一位信奉佛教而又蜚声海内外的儒学大师,性格耿直,敢说敢为。他是毛泽东的挚友、诤友,也是一位身份特殊的老朋友,在三十多年的交往中,有过彻夜友好的长谈,有过面红耳赤的争论,也有在大庭广众之下针锋相对的吵骂,这其中的恩恩怨怨,让人惊叹,也让人称道……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举行开国大典,梁漱溟远在四川未能参加,据说,当天周恩来在天安门城楼上曾感慨地说过:可惜今天的盛会有两个人不在场,一个是梁漱溟,一个是邵明叔。
  • 100美元到620亿美元

    100美元到620亿美元

    沃伦·巴菲特曾说:“恐惧和贪婪这两种传染性极强的灾难的爆发,会一直在投资界出现。这些流行病的发作时间难以预料,由它们引起的市场精神错乱,无论是持续时间还是传染程度同样难以预料因此,我们永远无法预测一种灾难的降临或离开,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其实,“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
  • 扳不倒的李鸿章

    扳不倒的李鸿章

    "从书中你会看到一个别样的李鸿章!他历经四代帝王,纵横官场40载,遭遇800多次弹劾,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风暴,他都能从容走过,一生被弹劾,从未被扳倒!禁得起盛赞,也禁得起痛骂!看李鸿章舍小得大的官场智慧,内外逢源的驭人之道。从全新的角度去发现一个真实、智慧、隐忍的李鸿章。领略一代名臣的安身之计、为官之道,处世之法。全景式展现李鸿章的传奇人生,更客观、更生动、更深刻"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文化遗产研究(第一辑)

    文化遗产研究(第一辑)

    遗产是过去给未来的珍贵礼物。这份礼物的传递注定由生活在当下的我们来完成。这是怎样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个民……
  • 曾颖:陪女儿看花开花落

    曾颖:陪女儿看花开花落

    国内知名专栏作家、传媒人和天涯名人、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奖者曾颖写给女儿的书,一位父亲的情商教育手记。全书由七个部分组成:分别以“爱”“责任”“亲情”“完美”“宽容”“能力”等为主题,以故事的形式,讲育儿的体会和感悟。其中穿插有由国内著名漫画家孙邦彦创作的54幅与文章内容相配合的彩色铅笔卡通画,令读者在轻松有趣的阅读中感受一位善于思考与联想的父亲文笔和情感的魅力。
  • 永无安宁

    永无安宁

    众多敌人,充斥危险,陷入困境,大把麻烦……没有体力,没有食物,没有补给,没有救援……内心痛苦,思绪疯狂,感受绝望,直面死亡……没有安宁,没有希望,没有活着——没有问题。
  • 三分管事七分管人

    三分管事七分管人

    杰克·韦尔奇有一句名言:“管得少就是管得好。”管理的精髓在于三分管事七分管人,对于管理者来说,要想让管理更简单,管理更轻松有效,就要学会擅长管理手下的主要得力干将,而不是事事亲力而为,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的团队的潜能,提升组织的绩效。作为管理者,如何提升自己?如何用人留人驭人?如何与员工有效沟通?如何以薪酬激励人,以情感凝聚人?如何以细节取胜?本书《三分管理七分管人》结合真实、生动的实例,将管理的精髓一一展示,引导管理者在强化自身能力,找到管人的有效途径,管好人带好队伍,提升团队执行力和战斗力,开创卓越的管理局面。
  • 草木奇葩(走进科学)

    草木奇葩(走进科学)

    在自然界中生长着各种奇花异草,它们都有着自己的奇异功能,等待着科学家们揭秘枝叶与光合作用与之融合后所产生的奥秘。
  • 读者最喜爱的经典散文

    读者最喜爱的经典散文

    为了让广大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阅读效果。我们遴选出近200篇为广大读者所熟知的中外 散文名篇。本书选文作者多为名家。中国作家中有蜚声中外的现代散文家鲁迅、朱自清、周作人、梁实秋 、丰子恺等,当代散文家季羡林、刘白羽、秦牧、贾平凹等;外国作家中既有享誉世界的大文豪。如萧伯 纳、纪伯伦、雨果等,又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如聂鲁达、川端康成等。《读者最喜爱的经典散文》将 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作家作品兼收并蓄,力求满足各方面读者的阅读需求。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柔情王爷酷王妃:舟醉流云

    柔情王爷酷王妃:舟醉流云

    “乐流云,朕给你两条路,一、做朕的女人,让朕宠一辈子。二、现在就滚上床,服侍到朕满意为止,朕放你自由。”她冷笑,森寒的银蓝色军刀横在他脖颈上“聂雩霁,你做梦。”他温柔低笑“你没有第三个选择,一炷香时间,好好考虑。”“皇上,你错了,她还有第三个选择,跟本王走!”江山美人,孰轻孰重?弟兄红颜,作何取舍?前年穿越,演绎盛世华爱。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