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夜话》被称为中国古人立身处世三大必备书之一,由清人王永彬所著。此书不以逻辑严密的专论见长,而以短小精辟、富于哲理的格言取胜。其以处世做人为中心,揭示人生价值的深刻内涵。书中隽语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使先哲智慧带上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人情味,让我们在轻松愉快中领略其蕴含的深刻道理。读奇书,长奇智,本书是丰富人生的智慧宝典,玄机深妙的哲理精华,悟彻世事的传统箴言,不可多得的禅趣珍品。
处世为人,当明进退之道
工作中不要耍“小聪明”
打算精明,自谓得计,然败祖父之家声者,必此人也。朴实浑厚,初无甚奇,然培子孙之元气者,必此人也。
——《围炉夜话》
【释义】过于精明打算的人,自以为计谋得逞了,然而败坏家族声誉的肯定是他。朴实忠厚之人,初看起来似乎没有特别之处,然而对子孙后代有影响的,正是此人。
过于精明,善于打自己小算盘的人,常常为自己的小算盘自鸣得意,殊不知,这样终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五年前王群还在一家营销策划公司工作,当时一位朋友找到他,说自己公司想做一个小规模的市场调查。朋友说,这个市场调查很简单,他自己再找两个人就完全能做,希望王群出面把业务接下来,他去运作,最后的市场调查报告由王群把关,当然了,会给王群一笔钱作为费用。
这的确是一笔很小的业务,没什么大的问题。市场调查报告出来以后,王群也很明显地看出了其中的水分,但他只是做了些文字加工和修改,就把它交上去了。
一段时间以后,几位朋友邀请王群组成一个项目小组,一块完成一家大型娱乐场所的整体营销方案。没想到,对方业务主管明确提出对王群的印象不好,原来此位先生正是当年那个市场调查项目的委托人。
听到这个消息后,王群大吃一惊,但是为时已晚,也无须过多解释了。
事已至此,再回过头来想想,当时王群得到的那点钱根本就不值一提,但当初认为“天衣无缝”的小把戏却造成了如此之大的负面影响!
许多时候,我们会不经心地处理、打发掉一些自认为不重要的事情或人物,但这种随意的不负责、不敬业或者是不道德的行为会造成一些很不好的影响和后果,在你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一定在什么时候,突然显现出来,令你对当年自认为“聪明”的行为追悔不已。
所以,在工作中我们要谨记《围炉夜话》给我们的告诫:为人处世,第一要务就是要忠厚待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事业上长久的成功,并给子孙留下一份基业;如果一味地耍奸使滑,不仅害了自己,恐怕连老祖宗的脸面也要丢掉。
成功不放松
事当难处之时,只让退一步,便容易处矣;功到将成之候,若放松一着,便不能成矣。
——《围炉夜话》
【释义】当事情难以办到时,只要能够忍让一步,问题就容易解决。事情将要成功的时候,如果稍有松懈就会功亏一篑,难以成功。
“退一步海阔天空”,面对困难的时候,不妨退让一步,换一种想法,便可“柳暗花明又一村”,转败为胜。
成吉思汗很小的时候,就对金国人欺侮蒙古人的情形怒不可遏,蒙古部落对金国可谓是恨之入骨,只是自身势力尚不足以与金国抗衡,只得忍辱负重等待时机。
后来成吉思汗渐渐崛起,但势力仍很单薄,虽对金国早已“怨入骨髓”,但还是不敢以卵击石,依旧忍受着金国的残暴统治。为了歼灭仇敌塔塔尔部,他毅然接受了金国的邀请,与金军联手消灭了塔塔尔部落。对这一切,成吉思汗异常冷静和从容,他认为:与金军与塔塔尔部都是他的仇敌,但仅凭他当时的力量,消灭任何一个都有很大困难,不如借一个仇敌之手先灭了另一个仇敌,少了些心头之患,以后就可以全力以赴对付金国。
立国称汗之后,成吉思汗对金国的态度逐渐强硬了起来。尤其是降服了西夏之后,成吉思汗更是威震北方,令金国也有些害怕了。此时金国大势已去,却还要撑住所谓“大国”的门面,对蒙古个部落指指点点,俨然以统治者自居,简直可笑之极。即使在这个时候,成吉思汗还是没有“睚眦必报”,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他仍然不动声色。后来,卫王永济的继位,给成吉思汗讨伐金国带来了机会。报仇的时机到了,他开始了反击。
正是成吉思汗韬光养晦,坚忍等待时机,才有了后来的元朝,才有后来“一代天骄”的美名。
在工作中,当我们的能力不足以解决面对的困难时,不妨让退一步。当然让退一步绝不是知难而退,而是灵活机动,养精蓄锐,另辟蹊径,为了更好的成功。当事业到了即将成功的时候,正是最艰难的时候,退一步换个思路,坚持到底,则成功在望。
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种田人,改习尘市生涯,定为败路;读书人,干与衙门词讼,便入下流。
——《围炉夜话》
【释义】种田人不在农家好好生活,而到城市里学做市井之人,那一定不会成功。读书人不好好读书,硬要参与衙门打官司之事,其品格自会日趋下贱。
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有时候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因为欲求太多,常常不知要做什么,什么都想尝试,结果哪一方面都没有取得成绩。其实,万物总有根源,只要我们把握住事物的本质,选择一样适合自己的,就不会搞错方向。
李辉初到南方时,曾为找工作奔波了好长一段时间。起初他见几个跑业务的同学业绩不俗,赚了不少钱,学中文专业的他便找了家公司做业务员,然而辛辛苦苦跑了几个月,不但没赚到钱,人倒瘦了十几斤。同学们分析说:“你能力不比我们差,但你的性格内向、言语木讷、不善交际,因此不太适合跑业务……”
后来李辉见一位在工厂做生产管理的朋友薪水高、待遇好,便动了心,费尽心力谋到了一份生产主管的职位,可是没做多久他就因管理不善而引咎辞职。之后,李辉又做过公司的会计、餐厅经理等,最终出于各种原因被迫离职跳槽。
最后,李辉痛定思痛,吸取了前几次的教训,不再盲目追逐高薪或舒适的职位,而是依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凭借自己的中文系本科学历和深厚的文字功底,应聘到一家刊物做了文字编辑。这份工作相比以前的职位,虽然薪水不高,工作量也大,但李辉却做得非常开心,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几个月下来,他就以自己突出的能力和表现令领导刮目相看,器重有加。
回顾以往的工作历程,李辉深有感触地说:“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应当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一味地追逐高薪、舒适的工作,曾让我吃尽了苦头,走了不少弯路。事实上,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应结合自身条件,依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去选择相应的事来做。放弃那些不适合自己的生活,我们的生活才会快乐。”
做事情朝秦暮楚,改东换西,终将前功尽弃,难成大事业。无论干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把握住事物的本质,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不要好高骛远、想入非非。不然的话,终将一事无成。
多和思想积极的人在一起
能结交直道朋友,其人必有令名;肯亲近耆德老成,其家必多善事。
——《围炉夜话》
【释义】能够结交品行正直的朋友,这人一定享有很好的声誉。愿意亲近德高望重的长者,这样的家庭一定能够多行善事。
也就是说,有时决定一个人身份和地位的并不完全是他的才能和价值,而是他与什么样的人在一起。
古时孟母三迁,为的是避免年幼的孟子在不知不觉时沾染恶邻的恶习。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类事物彼此吸引,相通相容,同时又互相影响。和某一种人相处久了,慢慢就会同样和他有些相像。和成功的人在一起,慢慢会受到影响,言谈举止、行为处世会学到他的一些方法;和开心的人在一起,就会逐渐变得开心;和有魅力的人在一起,会不知不觉增加魅力;和运气好的人在一起会沾光。和一群消极的人在一起,每天听到的都是消极的话,就会同样变得消极。原因是,人与人之间通过意识、潜意识、生物场等途径不断地交换物质、信息。你所接触的环境决定了你的思想格局,你的思想言行都是你所在环境的各种反映。只有你接触到的东西,才能实际运用:接触正面,运用的就是正面的东西;接触负面,使用出来都是下流招式。
下面是一位百万富翁请教一位千万富翁的对话,通过这个故事可以让我们知道和成功人士在一起的重要作用。
“为什么你能成为千万富翁,而我却只能成为百万富翁,难道我还不够努力吗?”一位百万富翁向一位千万富翁请教。
“你平时和什么人在一起?”
“和我在一起的全都是百万富翁,他们都很有钱,很有素质……”百万富翁自豪地回答。
“呵呵,我平时都是和千万富翁在一起的,这就是我能成为千万富翁而你却只能成为百万富翁的原因。”那位千万富翁轻松地回答。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造成他们差距的是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也就是说交往的朋友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