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孔子,春秋时期,前551-前479)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源头,也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思想库,同时也是企业经营思想的资源库。据《宋史·赵普传》记载,宋初宰相赵普读书不多,只读了一部《论语》,学以致用,政绩颇丰。他曾对宋太宗赵光义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治太平。”
西方学者一直将孔子、耶稣、释迦牟尼并称为“世界三圣”。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相约法国巴黎,联袂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到2500年前,汲取孔子的智慧。”
人品比能力更重要
有德的员工比有才的员工走得更远
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
——《论语·述而》
【释义】即使一个人有周公那样的才能和那样美好的资质,一旦骄傲吝啬,其余的一切便不值得一提了。
才能、资质属于才的方面,骄傲、吝啬属于德的方面。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才高八斗而德行不好,难以得到赏识,只有德才兼备才是优秀的人才。
可见,孔子注重养成道德和品行的修养。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要以道德作为基础,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作为国内家装行业的知名企业,东易日盛树立了“先做人、后做事、再赚钱”的理念。
东易日盛的用人观念是:“在用人方面首先要讲人品,讲诚信,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我们可能不选最聪明的,但会选最诚信的,人品好是根本前提。行业特点决定了这一点:我们的客户与我们所做的工作要求我们必须是讲诚信、有责任心的人。”
“如果人品出问题,我们坚决不用;能力出问题我们可以给他换岗位。”这是东易日盛的用人原则。因此,在招聘过程中,东易日盛会对候选人做相应的背景调查,了解以前的工作业绩和个人品质以及前雇主的评价。利用这种方法并不足以证明候选者是一个诚信之人,很多时候还要从日常工作中考察。
东易日盛现在有员工1300多人,相关职位也比较多,如果有员工觉得现在的职位不适合自己,但有很好的人品和有敬业精神,东易日盛就会挖掘其在其他方面的能力,提供另一个其他的舞台,使其可以在那个舞台表现得很优秀。东易日盛设立了一个内部小型人才市场,如果员工觉得自己不适合现在的职位,可以进行内部流动。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意思就是说,对于千里马,不称赞它的力气,要称赞它的品质。尚德不尚力,重视品质超过重视才能,这是儒家文化中招贤纳士的规准,也是我们今天选拔人才的标尺。
立业先立德,做事先做人。做任何事情,都是从做人开始的。在市场经济中,企业面临竞争,个人同样经受市场的优胜劣汰。企业需要培养市场竞争力,而个人也同样需要培养竞争力。个人竞争力包含了道德和能力两个要素。能力是知识、技能、职能的总和,决定着一个人的工作效率,是评判个人价值的重要标准。而道德则是发挥个人价值的起点,是得到他人认可、社会支持的基本条件,是个人竞争力的源泉。所以我们说,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职场道路上,有德的员工会比有才的员工走得更远。
品德铸就你的职场影响力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
【释义】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独无助的,必有志同道合之人和他亲近,就像有了芳邻一样。
“德不孤,必有邻。”这话非常有道理,也是一种理想。按照儒家的思想,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任何有德的行为必然会得到人们的欢迎。如果你真是一个有德之人,就不会孤独无助,一定会有与你同行的人,拥有朋友,有很多拥护你的人。
牛根生爱“散财”,这是蒙牛上下皆知的事实。提到牛根生,除了他一手缔造的蒙牛的“火箭速度”,最著名的就是他那“中国捐股第一人”的名头了。2005年1月17日,牛根生宣布,将在有生之年把所有股份红利的51%捐赠给“老牛基金”。在其天年之后,将其所持的股份全部捐给“老牛基金”。其妻与子女每人只领取不低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平均工资的月生活费。2002年底,牛根生萌生了捐出自己全部股份的想法,作为蒙牛百年发展的基金保障。2003年,“老牛专项基金”成立,将捐股提上日程。次年,为“老牛专项基金”而创立的机构“蒙牛事业发展促进会”注册完成。2005年捐股消息公布之后,牛根生又于2006年2月9日,将自己在蒙牛集团2%的股份转至内蒙古老牛公益事业促进会,这部分股份当时市值2亿多。牛根生的“散财之举”,从未间断过,从小到大,从少到多。用牛根生自己的话说,在他有生之年,就享受到了“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的快乐。
我们从蒙牛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到,正是牛根生这种散财的生存智慧造就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而正是他独特的人格魅力,蒙牛在“三无”的境况下,才吸引来了大量的人才与资金,从而为其成功打造蒙牛品牌形象,成就蒙牛百年基业注入了思想动力,奠定了物质基础。不得不说,德性是具有磁性的,随着时间的历练,有德之人的周围就会聚足人气,而且芳名远播,形成一种无形而又无价的品牌,这是成功的最大助力。
道德,是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它引导着人生的方向,方向一错,全盘皆错。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人生方向把握准了,那么他就等于把人生的道路走对了,而路走对了,不成功都难。
德者,得也。“得”就是有所收获或者行有所得。古人说“外德于人,内得于己”,这又引申出因有所得而感激别人。古代所说的“有德之人”是指能依据自己的本性,使自己有所收获,进而使别人有所收获的人。在职场中,我们就要做这样的人。
勇于担当,彰显职场道德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
【释义】有错不改,就是大错了。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小人为人处世,对于自己的过错,总会想方设法找出许多理由,把过错掩盖起来。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有过错没有关系,所谓君子之过如日月之蚀,和太阳、月亮一样,总会云开雾散,仍不失原有的光明。
人的本性就是趋利避害,所以当我们犯下错误时,本能的反应就是掩饰或是辩解,而这往往只能起到欲盖弥彰的效果,“过而不改”是人们工作中的一大弊病。错误一旦犯下,就像射出去的箭,不可能掩盖得住,与其最后被别人揭下面具,不如自己揭去,后者失去的是面具,前者失去的则是人格。
刘瑞是一家商贸公司的市场部经理。在他任职期间,他没经过仔细调查研究,就批复了一个职员为纽约某公司生产5万部高档相机的报告。等产品生产出来准备报关时,公司才知道那个职员早已被“猎头”公司挖走了,那批货如果一到纽约,就会无影无踪,货款自然也会打水漂。
刘瑞一时想不出补救对策,一个人在办公室里焦虑不安。这时老板走了进来,见刘瑞的脸色非常难看,就想问他怎么回事。还没等老板开口,刘瑞就立刻坦诚地向他讲述了事由,并主动认错:“这是我的失误,我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挽回损失。”
老板被刘瑞的坦诚和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打动了,答应了他的请求,并拨出一笔款让他到纽约去考察一番。经过努力,刘瑞联系好了另一家客户。一个月后,这批照相机以高于原价的价格转让了出去。刘瑞的努力得到了老板的嘉奖。
掩饰辩白的好处是不用承担错误的后果,就算要承担,也因为把其他人拖下水而分担了责任,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明明铁证如山,还死不认错的道理。他们认为如果躲得过,或许可避免别人对自己的形象及能力的怀疑。可这都只是表面的现象,仔细想想,如果你犯的是大错,必定人尽皆知,你的狡辩只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让人对你心生嫌恶罢了。用狡辩去换取别人对你的厌恶,那就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
我们在工作中难免会犯错,当意识到自己做错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不是想办法掩饰自己的错误逃避责任,而是找到错误的根源,从自身找原因,不要推卸责任,责怪他人。这样大家才会敬重你的职业道德,从而更加信任你。
道德修养是优秀员工一生的功课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论语·颜渊》
【释义】樊迟从游在舞雩台之下,说:“敢问怎样崇德、修慝、辨惑呀?”孔子说:“你问得好。先做事,后计得,不就是崇德吗?专攻击自己的过失,莫去攻击别人的过失,不就是修慝吗?耐不住一朝的气愤,忘了自己的生命安危,乃至忘了父母家属,这还不是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