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6400000002

第2章 焚书坑儒的前前后后

秦始皇于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前259年)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嬴姓,名政。因生于赵国,又名赵政。

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秦始皇13岁时,其父秦庄襄王去世,秦始皇即位,以第二年为秦王政元年,历史上也称秦始皇元年。

秦始皇九年(前238年),秦始皇22岁,在秦国故都雍城举行了成年加冕仪式,开始亲政。

自秦始皇十七年(前230年)至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派秦军先后攻灭韩、赵、魏、燕、楚、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国——秦朝。

秦始皇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统一六国后,秦始皇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自称始皇帝;废除分封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统一文字。此外,又派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修建了万里长城;还派五十万秦军平了南越,置南海、桂林、象郡等三郡。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秦始皇置酒咸阳宫,大宴群臣。七十位博士上前献酒祝寿。仆射周青臣走上前去颂扬说:“从前秦国土地不过千里,仰仗陛下神灵明圣,平定天下,驱逐蛮夷,凡是日月所照耀到的地方没有不臣服的。陛下把诸侯国改为郡县,人人安居乐业,不必再担心战争,功业可以传于万代。陛下的威德,自古及今无人能比。”秦始皇听了这些颂词,心里十分高兴。不料博士齐人淳于越上前说:“臣听说殷朝、周朝统治天下长达一千多年,他们分封子弟功臣辅佐自己。如今陛下拥有天下,而陛下的子弟却是平民百姓,一旦出现齐国田常、晋国六卿之类谋杀君主的臣子,没有辅佐,靠谁救援呢?凡事不师法古人而能长久的,还未听说过。刚才周青臣当面阿谀,以致加重陛下的过失,这不是忠臣。”秦始皇把他们的意见下交群臣讨论,丞相李斯说:“五帝的制度不是一代重复一代,夏、商、周的制度也不是一代因袭一代,可都凭着各自的制度将天下治理好了,这并不是他们故意要彼此相反,而是因为时代变了,情况不同了。现在陛下开创大业,立万世不朽之功,这本来就不是腐儒所能理解的。况且淳于越所说的是夏、商、周三代的事,哪里值得效法呢?从前诸侯纷争,大量招揽游说之士。现在天下平定,法令出自陛下一人,百姓在家就应该致力于农工生产,读书人就应该学习法令刑律。现在,儒生不学习今天的治国之道,却要效法古人,以此来诽谤当世,惑乱民心。丞相李斯冒死罪进言:古代天下散乱,没有人能够统一,所以诸侯并起,说话总是称引古人,为害当今,矫饰虚言,扰乱名实,只欣赏自己私下所学的知识,指责朝廷所立的制度。当今皇帝已统一天下,分辨是非黑白,一切决定于皇帝一人。可是,私学却非议法令,教人一听说朝廷有命令下达,就根据自己所学的粗陋知识加以议论。有些大臣入朝时在心里指责,出朝后则去街巷谈议,在君主面前夸耀自己,求取名利,追求异说,抬高自己,在民众中带头制造谤言。对这些如不禁止,则君主的威势就会降低,朋党的势力就会形成。臣以为禁止这些是合理的。臣请陛下让史官把不是秦国的典籍全部焚毁。除博士官署所掌管的之外,天下凡收藏《诗》、《书》、诸子百家著作的,全都送到地方官那里一起烧掉。有敢在一块儿谈议《诗》、《书》的处以死刑示众,借古非今的满门抄斩。官吏如果知道而不举报,以同罪论处。命令下达三十天仍不烧书的,处以黥刑,发配边疆四年,白天防寇,夜晚筑城。不取缔医药、占卜、种植之类的书。如果有人想要学习法令,就以官吏为师。”秦始皇听后,下诏说:“可以。”

秦始皇批准了李斯的建议。第二天,全国焚书。结果,藏在民间的秦代以前的古典文献都化为灰烬,留下来的只有皇家藏书阁的一套藏书。

在焚书的第二年,又发生了坑儒事件。坑儒不是焚书的继续,而是因方士诽谤秦始皇引起的。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一心想把天下治理好,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他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做为一国之君,他有责任经营天下,让天下达到大治。但要达到天下大治,绝非易事,必须假以时日。因此,他想长寿,想找长生不死药。方士侯生、卢生等人迎合秦始皇的愿望,答应为他找到这种药。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一天,秦始皇驾幸梁山宫。正当他登上山顶,把酒临风,心旷神怡时,偶一抬头发现丞相李斯随行车骑甚众,不禁皱了皱眉。这一细微的动作被随侍在侧的一个宦官看在眼里。这个宦官与李斯是好友,便把秦始皇不满丞相车骑过多这事泄露给了李斯。

几天后,此事为秦始皇所知,顿时勃然大怒,把当时随侍在侧的宦官全杀了。

这样一来,搞得人人自危。侯生、卢生闻知此事,顿时吓破了胆。原来,按照秦律,方士所言如果不能兑现,或者所献之药无效,是要处以极刑的。侯生、卢生自知弄不到长生不死药,怕像秦始皇身边的宦官一样被杀,便决定逃跑。逃跑之前,他俩到处诽谤秦始皇:“始皇帝这个人天性乖张,刚愎自用。自以为起于诸侯,兼并了天下,古往今来无人能及,因此专门任用狱吏,而那些博士官虽有七十人之多,只不过摆摆样子而已。皇上专爱用刑罚施威,而丞相与文武大臣只知墨守成规,使人无法尽忠。朝廷虽有三百多位占星家,但都是贪生怕死之辈,只知阿谀奉承,不敢直言皇上之过。而皇上恃才傲物,贪于权势,这样的人怎能帮他找仙药呢?”

秦始皇听说侯生和卢生逃跑了,大怒道:“我对他们不薄,赏赐甚厚,而他们居然在背后诽谤我。听说咸阳的儒生中也有人妖言惑众,惑乱百姓的思想。”

于是,秦始皇下令逮捕了一些诽谤他的读书人。这些人在严刑拷打之下,互相乱咬,共咬出了四百六十多个诽谤过秦始皇的儒生。秦始皇查实之后,将这四百六十多个儒生都活埋了。这就是发生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的“坑儒”事件。

一说:秦始皇将文字统一为大篆和隶书后,天下儒生大多不满。秦始皇怕天下不从,便召儒生到咸阳,共召到七百余人,全拜为郎官。

接着,秦始皇密令亲信在骊山硎谷的暖坡上种瓜。瓜熟时正值冬天,秦始皇暗中派人上奏说:“陛下,现在正是冬天,骊山竟长出瓜来了!”秦始皇佯装大吃一惊,急令儒生前去察看。儒生到了谷中,正在辩论不已时,忽然头上土石俱下,皆被活埋。

东汉初年,卫宏在《诏定古文尚书序》中载有此事。

因此,骊山硎谷后来又称“坑儒谷”,汉代称“愍儒乡”。

据专家考证,坑儒谷在今陕西省临潼西南五里处,是一个狭长幽深的山谷,与上述史实相符。

《史记》记载的秦始皇咸阳坑儒与卫宏所记载的秦始皇骊山坑儒在地点、人数、方式上都不同。因此,专家认为秦始皇坑儒至少有两次。

同类推荐
  • 清初三大疑案考实

    清初三大疑案考实

    ,剥开裹挟在历代档案、史料中的重重迷纱,慎密考证了一直为民间广为流传的“太后下嫁”、“顺治出家”和“雍正即位”这三大疑案。寻求历史的真相,本书为《太后下嫁考实》、《世祖出家事考实》、《世宗入承大统考实》三部分组成。孟森先生以史家之严谨,极富趣味
  •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摊上一个憨傻老爹,刘和彻底暴走了!别人都在忙着坑爹,我却要反其道而行之,帮爹成为三国最大军阀!
  • 在历史的下降线行走

    在历史的下降线行走

    历史有时候前进,有时则会退后,有上升,则有下降。细碎处的故事,空白处的讲述,才能真正反映历史的原貌。这本书,充斥了这样的故事和讲述。诸如“当牛记者碰到强人的时候”、“戴大头巾状如印度兵的中国士兵”、“懂兵法的和会打仗的”、“对毒与赌的另一种期待”……都是重大历史事件中被正史省略的故事,但正是这些正史瞧不上的鸡零狗碎一样的故事,让你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感受到它的血与肉,并带你看到纷扰世界中另一番景致。
  • 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

    “读史使人明智”,这是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的一句名言。读史就要读出历史的真实,就要读懂历史发展的规律,进而理性地参与到历史的发展之中。史学大师吕思勉(1884—1957)所著的《中国通史》(原名《白话本国史》)堪称与钱穆《国史大纲》双峰对峙史学巨著,迄今为止,仍旧是一部最权威和最完整的中国通史。
  • 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热门推荐
  • 夏娃一号(两性港湾丛书)

    夏娃一号(两性港湾丛书)

    瞧,在两性港湾里,有两条船,一条叫亚当号,一条叫夏娃号。它们轻轻相拥,幽幽唼喋,在远离风暴的地方创造风暴……哦,在两性港湾里,泊着亚当号、夏娃号。召唤它们的是港弯的温馨,托载它们的是永恒的波涛……本书是《两性港湾丛书》之—“夏娃一号”,书中所收录的散文作品,作者们用它们细腻的手笔,讲述了一个个充满回忆、温馨、浪漫、悲伤与欢乐的男女的内心世界和感情世界。
  • 重生之白莲花虐渣男

    重生之白莲花虐渣男

    杜津梓重生后任其事态发展,不推波不助澜,她就想弄清楚一件事,她的爱人是不是真的出轨了,要不她死都不瞑目。可最后她悲催地发现自己是一朵白莲花的事实。白莲花遇到渣男。结婚离婚都不过是分分钟的事情。
  • 废材的穿越:无赖嫡女惹桃花

    废材的穿越:无赖嫡女惹桃花

    这是一个从精英变成废材的穿越……<br/>这是一个优良品种变成劣质品种的穿越……<br/>她,帝罗国相府嫡女,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载……<br/>一次闭关练武,她走火入魔,昏厥在密室中……一朝醒来,前程往事尽忘。<br/>从此,精英变废材……不仅武艺尽失,召唤无门,灵术不灵,而且,性情大变……<br/>
  • 冰火帝君

    冰火帝君

    神族!魔族!万千妖族!很厉害吗?不!还有更厉害的一个种族!控火!控水!皆随心动!,龙会四大战将之一的风,在一次任务中发现一个惊天秘闻,于是毅然决定离开组织,独自一人踏上自己的征途。去揭开这个秘闻背后的真相
  • 那一场错爱毁灭了谁

    那一场错爱毁灭了谁

    【蓬莱岛原创社团出品】一次不经意的邂逅,却催生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当已经把身和心都交出去时,才心痛地发现你原来并不能属于我,虽然心不甘,情不愿,可爱已如覆水难收,是该逃离,还是抢夺……
  • 别对我笑着说再见

    别对我笑着说再见

    杨袭,女,1976年出生于黄河口,08年始在《大家》《作品》《黄河文学》《飞天》《山东文学》等文学杂志发表小说。
  • 毒步天下:废柴小狂妃

    毒步天下:废柴小狂妃

    她,金牌杀手,心情愉悦时让人身败名裂,神情阴郁时挥剑斩杀毫不留情!她,名门庶女,寄养在外,废棋一颗!一朝时空逆转,她变成她。恶仆欺主?杀!庶妹抢婚?带着渣滓滚!嫡姐索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他,当朝皇叔,但凡露面,皆以獠牙面具遮脸,以轮椅代步。她在旁嗤笑,“尊贵的姐夫夫君,你再怎么羽扇纶巾故作潇洒,也掩盖不了你比我长一辈的事实。”他拧眉,“本王20岁!”她摊手,笑的恣意,眉眼间皆是讥讽。朝廷内外,风云陡起,阴谋阳谋层出不跌,谁又能潇洒横行。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苦才是人生,做才是得到

    苦才是人生,做才是得到

    从人类呱呱坠地的那一声啼哭开始,伴随而来的各种痛苦也就应运而生。生活之苦、疾病之苦、对死亡的惧怕、对财富的贪恋、内心的烦恼、情感的波折等等,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我们,让我们殚精竭虑,叫苦不迭,挣扎在悲喜之间。每当痛苦到来的时候,很多人都是怨声载道、脆弱不堪甚至万念俱灰。其实,人生皆苦,苦就是人生。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就能够学会接纳痛苦,增强战胜苦难的动力和信心,以及寻找到解脱痛苦、获得快乐的方法和智慧。
  • 春秋战国:风起云涌

    春秋战国:风起云涌

    《春秋战国——风起云涌》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各个方面做了较为全面的描摹,能够给读者比较完整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