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6300000005

第5章 紫砂壶(3)

好的紫砂款识应具备以下特点:

(1)印章制作精美、考究。名家的印章或由本人刻制,或请篆刻名家为其量身制作,具有一定的艺术品位。而伪印章则难以达到这种水平,多呆滞无神。

(2)印章形式使用合理。在同一壶上使用的多枚印章钤印位置讲究,形式多样,整体上显得和谐统一。

(3)刻写、钤印位置适当。若紫砂壶的款识使用部位恰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壶起到装饰作用。反之,如果壶上没有铭刻诗句或题画,仅在壶腹正中部位署一姓名款识,必然不是名家所为。一般而言,紫砂壶的款识位于壶的盖内、底、把梢、腹四个部位。用于壶盖,则处于盖内孔的一侧;用于壶底,一般处于中间位置;用于把梢,一般位于梢下壶腹上;用于壶腹,则用于诗句、画的结尾处。

(4)款识大小适宜。刻款、印章的大小与壶本身具有一定的协调性。款识的大小与壶的大小相协调,即壶大款识大,壶小款识也相应小;款识大小与款识所处的部位相协调;底部的款识比盖款、把梢款相应大一些,反之则很有可能是伪品。

(5)款识刻画、钤印轻重适度。名家壶的款识刻画整体和谐统一,钤印用力均匀,深浅一致。

(6)风格协调和谐。名家壶的款识风格往往与其制壶的风格相协调,这与其审美观和情趣往往是统一的。一般来说,工艺精致的作品,款识娟巧秀丽;朴实奔放的作品,款识粗犷老辣;端庄稳重的作品,印章方正平稳。

(六)紫砂壶名家

1.金沙寺僧

金沙寺在宜兴西南镜湖山间,离鼎蜀镇约十余里,建筑宏伟。这里原是唐代宰相陆希声晚年隐居的地方,被称为“陆相山房”,又称“遁叟山居”。

约明成化、弘治、正德年间(1465—1521年),江苏宜兴湖父金沙寺内有一位未曾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僧人。他被后人列为紫砂壶的创始人。

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创始篇》:“金沙寺僧逸其名,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瓮者处,搏其细土,加以澄练,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傅口柄盖的,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自从供春学了他的造壶技艺后,紫砂壶才始为流传。

2.供春

供春(约1506—1566年),又称供龚春、龚春。正德、嘉靖年间人,原为宜兴进士吴颐山的家僮。从紫砂壶推广的角度而言,供春是公认的紫砂壶鼻祖。他的传世之作有:树瘿壶、六瓣圆囊壶等。

相传供春的主人吴颐山在金沙寺复习迎考期间,供春在寺中看到一个老僧炼土制壶,成品精美,于是开始仔细研究僧人的制陶技术。供春用老僧制壶后洗手沉淀在缸底的陶土做坯,用金沙寺旁的大银杏树的树瘿作为壶身的表面花纹,用一把茶匙挖空壶身,完全用手指按平胎面,捏炼成型,制成几把茶壶。他的茶壶烧成后,茶壶表面上有“指螺纹隐起可按”的痕迹,显得古朴可爱,令人叹服。他制作的壶被称为“供春壶”。

供春壶造型新颖精巧、温雅天然,质地薄而坚实,久负盛名,时人有“供春之壶,胜于金玉”的评价。供春所制茶壶,款式不一,而尤以“树瘿壶”最为著名。此壶乍看似老松树皮,呈栗色。凹凸不平,类松根,质朴古雅,别具风格。也许是出于对自己绝技的矜重受惜,供春的制品很少,流传到后世的更是凤毛麟角。

3.时大彬

时大彬(1573—1648年),别号少山,明万历至清顺治五年宜兴人。时大彬是宜兴紫砂艺术的一代宗匠,宋尚书时彦裔孙,为著名紫砂“四大名家”之一时朋之子。

时大彬是万历年间紫砂艺术的集大成者,居“壶家妙手称三大”之首位。他的紫砂壶制作技术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他对紫砂壶的泥料配制、成型技法、造型设计以及署款书法,都有研究。时大彬确立了至今仍为紫砂业沿袭的用泥片和镶接那种凭空成型的高难度技术体系。

时大彬的作品风格古朴雄浑,作品初期模仿供春,喜作大壶。后根据文人饮茶习惯改制小壶,并落款制作年月。他的作品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被时人推崇为壶艺正宗。大彬署款,最初是请善书者落墨再自刻,以后直接运刀镌刻,书法闲雅俊秀,有晋唐意味,使其作品更具艺术韵致,为时人和历代所珍视。

时大彬的传世作品较多,海内外藏家均有收藏。他的壶大多有“大彬”款识,以此作为识别标志。

4.陈鸿寿

陈鸿寿(1768—1822年),字子恭,号曼生、老曼、曼公等、别称夹谷亭长、胥溪渔隐、种榆仙客、种榆道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生活在清乾隆、嘉庆年间。陈鸿寿工诗文、擅书画,精篆刻是著名的“西泠八家”之一,亦擅长砂壶设计,人称其壶为“曼生壶”。

陈曼生才气过人,擅长古文辞,以书法篆刻成名,一生酷爱紫砂壶。嘉庆六年(1801年),陈曼生设计壶样十八式,与杨彭年、邵二泉等紫砂名人合作,制作了大量的紫砂壶,也就是著名的“曼生壶”。曼生壶的造型有石兆、横云、井栏、合欢、却月、镜瓦、瓜形等十八种样式。由此他成为了“西泠八家”中最受关注的人物。

曼生壶也叫半瓢壶,以半瓢为器身,流短而直,把成环形,盖上设弧钮。陈曼生一反宜兴紫砂工艺的传统作法,将壶底中央钤盖陶人印记的部位盖上自己的大印“阿曼陀室”、“桑连理馆”,而把制陶人的印章移在壶盖里或壶把下腹部,如不留意,往往是看不到的。

曼生壶将紫砂壶艺术与文学、书法、篆刻等艺术要素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人壶风格。由于曼生壶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多年来一直被人们所关注。曼生壶被认为是艺林珍品,存世之作极少。

5.黄玉麟

黄玉麟(1842—1914年),原名玉林,曾用名玉麐。宜兴蜀山人,清末制壶名家。黄玉麟是邵大亨之后又一重要的制壶大家,擅制《掇球》《供春》《鱼化龙》诸式。他所制的壶选泥讲究,作品莹洁圆润,精巧而不失古意。

玉林7岁丧父,由母亲邵氏抚养成人。六年后由于生活所迫,母亲邵氏托远亲邵湘甫收玉林为徒。邵湘甫当时以制作粗货(一般日用壶、盆、罐)为业,壶艺并不出色。黄玉林跟随邵湘甫所学茶壶款式,主要是《仿古》《掇球》之类。

邵湘甫的邻居汪升义家是蜀山细货好手。汪升义的祖父也是个制壶艺人。汪家有一名叫《鱼化龙》的壶,黄玉林十分喜爱。闲暇之时总是瞒着自己的师傅,在工房里偷偷做《鱼化龙》茶壶。三年后黄玉林满师之日,将自己做的《鱼化龙》茶壶作为礼物送给恩师,一时赢得“青出于蓝”的美名。

黄玉林20岁之后改名为玉麐,并开始在茶壶上使用“玉麐”印章。玉麐在制作《鱼化龙》时,不断改进茶壶的样式。他制作的壶圆纯玉洁,整体丰满,龙头威武尊严,龙身扭曲变化,张口睁目中吞玩宝珠,敞开的两根龙须亦格外引人注目。鲤鱼图案随着龙的神气而更显精神,强化了“鲤鱼跳龙门”主题。龙腾鱼跃,十分生动,故有人赞誉玉麐为“玉麒麟出世”。于是,玉麐改名为“玉麟”。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黄玉麟受聘于大收藏家吴大澂府上为其仿古创新,精品迭出。进入盛年,黄玉麟技艺愈深,造诣愈深,每制一壶,必反复斟酌推敲,精心构撰。他的作品很受鉴赏家珍爱。至民国三年(1914年),黄玉麟病逝于宜兴蜀山豫丰陶器厂厂房中,享年71岁。

6.王寅春

王寅春(1897—1977年),江苏镇江人,紫砂茶艺名人。自幼家贫,13岁拜制壶艺人金阿寿为师,开始求艺生涯。三年后满师,24岁时在家自产自销紫砂壶。

王寅春是一位紫砂制作功力很深的艺人,以制作茶壶多、快、好而著称。他以创新品种占领市场,人称“寅春壶”。传世之作有亚明方壶、六方菱花壶、梅花周盘、半菊壶、小梅花壶、六瓣高瓜酒具、铜锤方方、圆条茶具、汉群壶、高流京钟等。

王寅春的技艺风格独树一帜,光素器和花塑器都带有强烈的个人特质;方器规矩挺括,敦厚朴实;筋纹器雍容大方,秀美可掬,很难有人企及。他所制的茶壶,造型雍容大方,光润和洽,口盖准缝严密,令人赞叹不已。

7.顾景舟

顾景舟(1915—1996年),原名顾景洲。别称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自号壶叟、老萍。宜兴紫砂名艺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江苏省陶瓷学会名誉理事,曾任宜兴市政协常委、宜兴紫砂工艺厂紫砂研究所名誉所长。他在壶艺上的成就极高,技巧精湛,可以说是近代陶艺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其作品在港、澳、台、东南亚等地影响巨大,被海内外誉为“一代宗师”、“壶艺泰斗”。其声誉可媲美明代的时大彬。代表作品有僧帽壶、汉云壶、三羊喜壶、汉铎壶、牛盖莲子等。

顾景舟从小立志于紫砂陶艺创作, 18岁拜名师学艺,年方20便已身列紫砂名手之林。数十年来深入钻研紫砂陶瓷相关工艺知识,旁涉书法、绘画、金石、篆刻、考古等多门学科。其作品特色为整体造型古朴典雅,形器雄健严谨,线条流畅和谐,大雅而深意无穷,散发着浓郁的东方艺术特色。

顾老的紫砂作品以茗壶为主,以几何形壶奠定自己的个人风格,并与韩美林、张守智等人合作,开创了紫砂茗壶造型的新意境。顾景舟一生制作的紫砂壶数量不是很多,件件堪称精品。

20世纪50年代初,顾景舟收徐汉棠为第一个徒弟。此后几十年间,顾老可谓桃李满天下。

同类推荐
  • 解放北平(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北平(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为实现和平解放北平的目的,中共中央加强了对傅作义的政治争取工作,傅作义将军最终顺应历史潮流,施行了和平解放北平的行动……
  • 茹实斋吟草(高平作家丛书)

    茹实斋吟草(高平作家丛书)

    中华诗词再度兴起,点燃了我写作的热情。对于古典诗词,在我心中可以说是一方圣地,喜欢文学是从唐诗宋词的语境和意象中浸洇萌生的。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即使在万马齐喑的年代,常羡慕先辈们虽戎马一生,却“腹有诗书气自华”;时至离岗,常恨人生苦短、岁月无多,却无缘亲近圣境,为诗国朝香。本以为今世难于一偿夙愿,不意晚年逢盛世,竟操觚一试,旧梦重温,拿起秃笔,发乎于情而形于诗,尤其是现代化的通讯和网络提供了便捷而广阔的写作空间。暇时,或写物会意,或缘事抒情。几位好友以时闻、事物、节俗、民生为题酬唱赠答,以表达对生活的体识和经验。
  • 沉船

    沉船

    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长诗”写作版图上,阿尔丁夫·翼人的长诗写作具有启示录的价值和意义。但似乎有很多专业研究者对他以及他多年来的长诗写作缺乏必备的了解。
  • 一瞬集

    一瞬集

    其一,“人之百年,与人类生存的地球、以及茫茫无际的时间和空间相比,人的一生确乎是“一瞬”。犹如一瞬”?就以最常见的“人生公式”来看:青年希望,中年竞争,老年悔悟……百年何其漫长、何其辛苦,怎能“一瞬”?我以为,“一瞬”之说,有两层涵义。奄忽若飙尘,去若朝露晞。其二,说百年如一瞬,指出了人生最大的特点:难以把握。看似迅捷简单,为什么古人要说,实则复杂多变;看似自然而然,实则神秘莫测。快如一瞬而逝,绝不重复,无法更改,没有规律可循
  • 中国随笔年度佳作

    中国随笔年度佳作

    阅读2011年的随笔,脑子里总是缠绕狄更斯的一段话。这是让人辗转不寐的话,一想起心里就有莫名的躁动,骨子里仿佛添加了别样的物质。狄更斯的话本来是对法国大革命而言的。那是震荡的时代,那是血与火的时代,是方生方死,是绝望时希望,是血污与啼哭,是产床与墓碑,是破坏与打碎也是祈祷与重建。在大变革的时代必有大撕裂,在血水里浸泡,在沸水里蒸煮,在清水里涤洗。但是当下呢,我们身处的当下,这是怎样的时代?怎样的时期?我们心绪茫然,真不知如何命名这种情绪:是说爱还是言恨。你要爱这个时代就托生在这个时代吧,这是天堂;你要恨这个时代就托生在这个时代,这是地狱。
热门推荐
  • 素质的打造(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素质的打造(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有些人将旅行视为生活,有些人的生活就是旅行。生活在京都的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是旅行,每天都在发现。曾几何时,我们都被庸庸碌碌的生活磨损了敏锐的感性,忘记了这世界的许多美好。偶尔沉淀下来,想写下一点什么,才发现很多值得留恋的东西。将每天见到的事物记下,或摄影、或涂鸦,一把茶壶、一扇窗,点滴记下,都是生活。生活的味道就此氤氲地发散。
  • 千金为聘

    千金为聘

    前世,她穿越而来,才智过人,却失算人心,错将鱼目当珍珠,屈打而亡;再次睁眼,竟然重生在穿越的那一刻,暗暗发誓,上辈子负她害她之人,定要血债血偿!父亲伪善,卖女求荣,断你财路,毁你命根!后母虚伪,嫡妹蛮横,庶妹阴险,撕毁美人皮,送你们上绝路!渣男竟然敢求亲!好,拿起金算盘,十座玉山、百家店铺、外加千两黄金!原以为吓怕求嫁之人,却没有想到一个男人许她千金为聘,乱了,全乱套了……新书《暖妻缠身:公爵大人,请自重!》火热连载中,希望筒子们多多支持!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狐仙大人:不做你的娘子

    狐仙大人:不做你的娘子

    在恼人的闹钟尖声鸣叫之前,门铃的声音抢先一步响彻公寓。荒芜痕慢吞吞地从床上爬起来,睡眼惺忪地看了看时钟,才六点整。荒芜痕一边在心里诅咒扰她清梦的来访者,一边露出咬牙切齿的愤恨表情跑去开门。
  • 腹黑总裁别爱我!(全本)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做自己的保健医生

    做自己的保健医生

    每个人的健康能仅仅依靠医生来捍卫吗?不能。求医不如求己,治病不如防病。本书提供了四季养生保健、饮食保健、运动保健、睡眠保健、心理保健、疾病保健、不同年龄阶段的特殊保健等方案。还对识别疾病的征兆、急救、体检、排毒等内容进行了介绍,使得读者对自我保健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 重生锦绣年华

    重生锦绣年华

    重生回到小时候,以前一直认为自己不受待见,从小就是小胖子,为了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重生以后的生活,且看女主一步一步的创造属于自己的商业王朝,可是眼前这些花美男是怎么回事!
  • 无上魔神

    无上魔神

    一个心中藏怨,一个腹中匿恨,因为怨恨他们走到一起。一个是五运天人,扰动人间界的血雨腥风,一个是上古兵主,妖气震动天地二界。八十一柄神兵带起浩荡妖气。炎黄二帝携带众仙神绝地反击,三界将再次陷入为炼狱。神魔起,天地动。浩劫至,枭雄现。九天十地风起云涌……
  • 听见灵魂的声音

    听见灵魂的声音

    ?一次意外,被所有人厌弃的“抹布女子”,和站在商界顶端的“极品男人”,相遇了。【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