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5800000001

第1章 行为改变思想(1)

1.趋向感受的来源

中学课堂上,一位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语文教师在讲课,由于经验不足,她的语速有些缓慢,说话也有些支支吾吾。最令人尴尬的是她说完前半句话,后半句被一个词卡住了,像是一条小河中间突然横了一块大石头,硬生生地截断了水流。台下众多学生当中,有一个学生正在认真听课,在老师的思维被那个不知名的词卡住时,他却喃喃地念出了老师无法说出来的后半句话,一字都不差。

这是心理学家以听课老师的身份潜入学校的课堂中发现的现象。你可能也有类似的经历,两个不同的人,在同一个地方,关注着相同的内容,他们的思想可能是相同的。

其实,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思想。“每一个心灵都守着它自己的思想。心灵之间没有给予或交换。思想甚至不能进入并非他自己的、而是另外一个人意识中的思想的直接视域。”詹姆斯如是定义思想趋向于个人的形式。并且,看起来,“同时性,空间上的接近,性质和内容的相似性,都不能将思想融合在一起,思想由不同的个人心灵这道屏障给分离了开来。这些思想之间的裂缝是自然中最绝对的裂缝。”

那么为什么不同的人能够说出一模一样的语言呢?我们先来看两个例子。

假如,我们突然被问到一个我们认得但此刻却忘了怎么书写的字,我们完全不记得这个字的偏旁部首,甚至不肯定第一笔到底应该怎么写。但在我们奇特的意识里,我们对这个字却有着一种几乎是执拗的印象,使得我们不经思考便断然否定这个字的结构既不是上下结构,也不是左右结构,只有半包围的结构,才是它的框架模子。我们在头脑中搜索着,但并非漫无目的地搜索。实际上,我们会有意识地搜索与那个字相类似的字形。尽管此刻我们并不知道这个字到底怎么写,但在冥冥中,似乎有一条路引领着我们越来越靠近真实的答案,直到我们头脑中出现与这个字相类似的结构,或是更加接近的字形,我们愈加兴奋的神经几乎要跳起来提醒我们答案即将揭晓。

假设你突然记起无意中听过的一支曲子中的某一句,当然,只是十分模糊的记忆,你甚至无法哼出这支曲子的任何一个音符。因为太渴望回想起这支动人的曲子,你便努力在头脑中搜索,尝试着哼唱出来。但当曲子从你口中哼出来时,几乎不用思考,你便可判断我们刚刚哼出的曲子与头脑中想要搜寻的曲子是不同的。也许是曲风的差别,也许是声调的高低,也许是节奏的快慢。你无法肯定,但无论如何,你就是能够果断分辨出它们之间不是等同的。于是你会继续回想,继续哼唱,哪怕最终想不起自己要回忆的内容,也绝对不会将一支错误的曲子当成正确答案。

以上两种状况出现的原因,其实并不难解释。詹姆斯认为,我们的神经在第一次感受某种事物的时候,就会留下一种经验,也可以说是留在我们神经上的细微的痕迹。比如,一个曲调、一点气味、一种味道、一个字的笔顺等等,会将一种未经表达的熟悉的感觉植入我们的意识中。在以后的生活中,当同一种事物再出现时,我们的意识便能辨认出熟悉的感觉,知道那是同一个经验。这是一种趋向感受。

詹姆斯认为,趋向不仅仅是来自外部的描述,还是思想的对象。我们的思想从内部感觉和认知到它们。思想对于到达感觉的终点的预示,来源于某些神经束或者过程的渐渐增强的兴奋,这些神经束或者过程,在片刻之后就将是某种稍后就会生动呈现给思想的事物的大脑相关物。这便是趋向感受的来源。

我们所有的思想,其实都是有一定的方向的。即使是那些突发的、随意的、不带明确目的性的思想,也都必然有一个主题。哪怕这个主题还未被我们用明确的语言和思维定义下来,但它一定存在着,以使得我们的思想能够围绕着它旋转。之后,与我们的主题相关的思维碎片,会被吸引过来,被我们感受到,被我们接受。而那些与主题无关的碎片,会自动受到排斥,被归类为“异类”。

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莫扎特曾经形象地描述过他的作曲方法。在他的脑子里,最初只是些零星的碎片冒出来,但这些碎片似乎天生有着某种关联,他能感受到它们的存在,并知道它们都是好东西。它们虽然只是些看似不相关的碎片,但他就是有一种感觉,知道它们是他伟大作品的组成部分。几乎有一种神奇的力量,驱动它们在他心中运动,随着神经束的传达,渐渐地连接在一起,就像自动列队的士兵。然后,他的灵魂感受到那种队列,开始兴奋地工作,他脑子里的队伍越排越像样。于是,他像个检阅士兵的长官一样,清晰地在他头脑中看到这个作品的全部,就像观看一幅美丽的绘画,或是欣赏一个相貌英俊的人。当作品终于完成时,他满意地发现,它与他脑子里最初看到的是一模一样的。

对于伟大的艺术家是如此,对于普通人,这种感受的趋向性是否同样存在呢?

人们曾对幼龄儿童做过观察。他们发现,幼龄儿童在倾听大人朗读故事的时候,即使他们有一半的词语根本不知道其意义,却仍然能够全神贯注地倾听,并且不会每隔一会儿就发问来打断朗读者。难道这些幼龄儿童的思维都不正常吗?通过测试,人们发现,他们的思维是完全正常的。他们与我们一样,偏向于关注语句各处的实质性的起点、转折点和结论,其余部分则被当成了无关紧要的过渡材料,几乎没有被感受到。

詹姆斯认为,“人的思想似乎是在处理独立于它自己的对象。也就是说,它是认知的,或者具有认识的功能。”并且,“在思想时,它总是对其对象的一个部分比对另一个部分更感兴趣,并且始终在迎接和排斥,或者说选择。”

让我们回到“表现”原理上来。以上所述的所有思想、感受,在最初的阶段,是如何被我们发现的呢?其实,还是通过身体和运动。我们的器官似乎天生就带有选择的功能,在所有无限混乱的运动中,我们的每一个器官都在挑选某种速度范围之内的运动,对它们作出反应,自动而完全地忽略其他的运动。更形象地说,就好比天生一对的男人和女人,他们在遇到彼此之前,并不知道对方长什么样。但一旦他们相遇了,他们便知道对方是自己的最爱,除了对方,他们不能再爱其他人。

那么,我们的身体和运动是不是可以被自己控制呢?我们内在的自我,是一成不变还是可变的呢?这个问题,我们将在后面作出解释。

2.行为下的自我变化

威廉·詹姆斯早就提出,思想并非一成不变的,我们的心理状态也不是完全一样的。事实上,随着时间和外界环境的改变,我们的思想呈现出一种流动的状态,就像一条河流,每个地方的水,虽然都被称为“水”,它的基本结构也都是一样的。但水与水之间,到底还是有细微的差别,这个地方的水与那个地方的水,所含的矿物成分不一样,流动的速度不一样,形状不一样,水流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当上游的水流到下游时,又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当然不是实质性的改变,水不会变成啤酒或是咖啡。但下游的水早已经不是上游的水了,它有了某些只有跟同样是水的物质才能对比出来的细微的变化。

思想也是如此。在不同的阶段,面对不同的事物,我们的思想是断然不会完全相同的。我们的思想里会不断被添加进新的东西,也有一些观念甚至是观念中的某个细小分支随时在被改变着;或者,我们的某个大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扭转。总之,即使是面对同一事物,我们的思考方式也是不同的。既然思想是流动变化的,那么自我的可变性,就已然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正因为如此,在生活中我们能经常听见类似这样的感叹:那个谁谁真是变化太大了,跟以前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虽然外表还是原来的样子,灵魂却像是被换掉了一样!我们常常惊异于某个人的巨大变化,就像我们从不曾认识他一样感到陌生。

人真的可以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吗?让我们先来看看著名的津巴多监狱实验。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前美国心理学会主席菲利浦·津巴多在1971年受聘担任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为了验证“表现”原理,他花大量的心血在斯坦福大学心理系研究室改造了一个模拟监狱。这个经过精心改造的模拟监狱,除了建筑特征很像监狱之外,还安装了双面镜以及隐蔽的相机,用于实验人员观察和记录整个实验过程。之后,津巴多招募了24名心理状况稳定、无犯罪史的男士作为实验参与者,并随即将他们分配为模拟监狱中的“囚犯”和“狱警”这两种不同的角色,津巴多自己则亲自扮演监狱长。

实验参与者们很快进入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身着制服的“狱警”看守着身着宽大罩衫的“囚犯”们,威严地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在不知不觉中与自己扮演的角色越来越接近。随着实验时间的推移,实验参与者们似乎无师自通地学会了角色调换:“狱警”逐渐显示出虐待狂病态人格,从开始坚决地与“囚犯”隔离到后来辱骂、殴打“囚犯”;而“囚犯”显示出顺从和沮丧的罪犯姿态,畏惧地缩在那套不合身的“囚服”里,不敢直视“狱警”,即使面对无理的辱骂和殴打,也不敢反抗,几乎是自然而然地低下了他们“犯罪”的头颅。

实验的进展速度出乎意料地快,仅仅几天时间,实验状况便超出了预设的界限,通向危险和造成心理伤害的情形。实验参与者两方的心理走向越来越呈现两极分化的极端。其中,1/3的“狱警”表现出真正的虐待狂倾向,并在心理上认为自己有资格斥骂和殴打“囚犯”。而许多“囚犯”则在情感上受到创伤,有两名扮演“囚犯”的实验参与者因心理再也无法承受而不得不提前退出实验。

在实验进行的第六天,实验的总设计师津巴多本人也意识到了这个实验的危害性。加之来自外界的谴责声越来越大,他不得不停止了实验。随后,这个实验和津巴多本人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更为激烈的否定和谴责。但这个声名狼藉的斯坦福监狱实验却成为心理学史的一个重要实验教材,引导人们认识和理解行为与心理之间的微妙关系。

津巴多的斯坦福监狱实验虽然遭到了否定,却在客观上证明了行为对自我的巨大影响。“狱警”们原本是性格温和的普通人,但在进入狱警的角色后,他们开始表现出专制的一面,只叫“囚犯”的编号,不叫他们的名字。他们似乎在一夜之间就抛弃了多年文明教化的成果,退变回野蛮凶狠的“奴隶主”。而“囚犯”们则更加无辜甚至是值得同情,他们只不过是被关在铁栅栏的内侧,扮演一个虚拟的角色,情绪却不知不觉变得卑微和沮丧,俨然真的犯了弥天大罪。不仅如此,他们的内心也产生出负罪感,变得胆小而顺从。他们对“狱警”的命令言听计从,即使是侮辱性的命令,也不敢去反抗,甚至根本没有反抗的意识。

实验结果显而易见,连实验参与者自己都为其在实验中的表现感到惊讶万分,一些扮演狱警的人事后根本不敢相信自己居然会对另一个人做出那样残暴的、有违人性的行为。可见,一个人的可变空间可以达到多么令人惊叹的程度。

既然我们已经证实了,自我是可以改变的,那么人们是否可以利用这一点,用之于积极的一面,避免消极的一面呢?比如说,通过一些行为引导自我发生变化,让自己朝内心所期望的方向改变,最终变成想要成为的样子。

在这方面,早已经有心理学家实践过。

一个心理学专栏上曾记录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觉得自己过于散漫的女性十分愁苦地求助于某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请求他帮助自己改变散漫的状态,以便于她成功管控自己,完成研究生学业。此前,她已经因为经常不按时交作业被导师警告过多次,再这样下去,她很可能会被开除。她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却无法管束自己,依旧把每天的时间零散地投注在发呆、聊天、游戏、购物等无关紧要的活动中,无法集中精力在学习上,哪怕是十分钟。她并非只有在学习时无法集中注意力,事实上,她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也无法集中精力。不管是多么吸引人的小说,她也只能看个开头,无法强迫自己继续坐在桌子旁边读下去;即使是十分动人的曲子,她也没有耐心听两遍;玩游戏的时候她不能持续很长时间,否则就会输得一败涂地……

后来,心理学家告诉这位散漫的女性一个很简单的办法,那就是让她将每天的活动都列出来,写在纸上。这些活动包括她平时经常做的一些事,如发呆、聊天、游戏、购物以及学习等等。然后,她要将所有的事做到一张计划表上,并且要尽量将同一事务安排在每天的同一时间段内。接下来,她要做的便是严格地遵守计划。

开始当然是困难的,一个散漫惯了的人,几乎是没有意志力去管束自己的行为和注意力的。但心理学家告诉她,即使是发呆,她也不能用别的事去代替她计划中规定要做的事。她能做的,只有咬牙坚持,咬牙发呆。

一段时间过去后,这位女性发现自己身上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她不再每天处于东想想西看看的状态中了,而是能够集中精力做一些自己喜爱的事,学习上也固定地投注了一定的时间。她发现自己变得积极而富有活力,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回想起来,以前那种生活状态真是无聊至极,每天无所事事简直就是在浪费生命。而现在的她说什么也不肯让自己再回到那种状态中了。她的变化带来的另一个显著成果,是她学习成绩的提高——一个智商较高的人,在某件事情上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成功几乎是水到渠成的。相应地,她整个人也甩掉了颓废,焕发出自信的光彩。

这绝不仅仅是个案。对我们每个人来说,行为对于自我,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巨大影响力。当你表现得像恶魔一样,你很可能越来越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内心,渐渐变成真正的恶魔。同样地,当你模仿着“天使”,你可能会因为一些善行,增加内心的善良和美好,化身降落凡间的天使。

天使与恶魔,你想成为哪个角色呢?

3.让身心沐浴正能量

根据“表现”原理,人是通过行为来感知思想和情感的。有了行为方面的感受,才能感觉到思想和情感。并且,人的行为能够极大地影响内在的思想和情感。反过来,内在的思想和情感又进一步影响人的行为。

同类推荐
  • 社交要读心理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社交要读心理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在过去的2500年中,人类渴望揭开广大而幽眇的心理世界的面纱。在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渴望认识最熟悉的陌生人——自己。人性恶?人性善?思想来自何方?人类拥有自由意识吗?凡此种种,都是人类希望了解的。伺谓美?何谓丑?幸福来自何方?你我能够主宰自己的生活吗?所有的疑问,都困扰着现实中的人们。什么是强大?什么是弱小?力量来自何方?平凡的人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和生活吗?一切的一切,都可以在自己的内心找到答案。本书是为非专业人士准备的心理学普及性系列读物,运用通俗、简练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例,从如何理解人的心理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与个人健康、社会现象、组织运营、人际关系。
  • 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

    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

    《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作者在长期从事心理保健、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接触了大量的“病人”,这些“病人”看上去很正常、很健康,但实际上正在遭遇心理障碍和心理困惑,他们大多都是遇事不能主动化解,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自责、心烦、不快乐……心事越积越深,逐渐形成了“心病”。从理论上讲,一般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自我调节,每个人都可以用多种形式自我放松,缓和自身的心理压力并排解心理障碍。而对“心病”,关键是你如何去认识它,并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它。《心理健康枕边书全集》能帮您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带给您幸福美满的人生!
  •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4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4

    “一个人完全可以用心理学的方式来彻底解剖。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无论你在家庭中承担什么角色,无论你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心理学始终是对你最有帮助的一门学问。”本书荟萃100多个问题,配以通俗易懂的讲解,全面介绍了心理学领域的基础知识,让你一学就通!
  • 微勃症:乐嘉的坦白从言

    微勃症:乐嘉的坦白从言

    为何我总谈人性?因为我记录在哪儿吃喝拉撒对你没价值,对我也没有价值;我想谈国家兴亡,但我谈不到点子上,也压根儿没能力谈到点子上。我谈人性,是因我以此为生。更重要的是,时代会变,观念会变,制度会变,但人性不会变。假设你我素不相识,如果你喜欢我超过喜欢我的书,那将是你的遗憾;如果你喜欢我超过喜欢性格色彩,那将是你最大的损失。
  • 生活中的心理操纵术

    生活中的心理操纵术

    口头禅里隐藏着怎样的个性?如何赞美才能让对方心底乐开了花?怎么说可以让听者不知不觉说“Yes”?如何才能给对手最有力的心理震慑?…………看似波澜不惊的日常社交生活,却处处隐藏着洞悉人性、掌控人心的心理学智慧。《生活中的心理操纵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日常社交生活中的各种心理学现象及背后的成因,是适合广大读者阅读的大众心理学读物。书中引证了大量鲜活、真实的案例,并引用了诸多心理学实验和心理学术语,集可读性、实用性与科学性为一体。通过学习这些心理学规律,可以让我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更好地了解自己、读懂他人、发展自己,取得更大的成功。
热门推荐
  • 萌婚36计:冷情老婆很大牌

    萌婚36计:冷情老婆很大牌

    【全文完结,放心阅读】一场精心设计的阴谋,将少不更事的她推入他的怀抱。他狠厉霸道,视人命如粪土,偏偏独宠她一人。“BOSS,夫人跟一个男人在喝咖啡。”他:”去把那家咖啡厅砸了——改开公厕!”“少爷,这是匿名送给少夫人的玫瑰。”他:“家里的宠物猪最爱吃这玩意,丢给它!”“老公,这是我男朋友。”她深情款款挽着别的男人,他掀桌暴怒,“夏流离,你再闹试试看!!”【登陆看文,记得收藏哦~】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特警惑主:单挑皇上

    特警惑主:单挑皇上

    (已完结,请放心收藏!)二十一世纪王牌特警,穿越异世,一朝穿越,她睿智腹黑,用一张妩媚的面孔辗转几个男人间,风云变色,她却姿态妖娆笑笑的放纵!当他抄了她家,她掐住他脖子说:“敢动我家,先和我单挑。”他勾起唇角妖娆的笑:“朕从来不和女人单挑,朕懂得怜香惜玉……”当他选秀时,她说:“听着!你现在是我的男人,若敢在选秀女,我就和肚子里的这个……”他笑问:“怎样?”她冷哼:“你不要他,别人可是巴不得要。”他暴怒:“你敢!”她抬杠:“wo怕wo……”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皇后隐历史

    皇后隐历史

    ,自古以来,浓墨重彩地叙述了中国古代16位皇后、后妃复杂而混乱的感情生活和多舛的命运际遇。引领我们全景式的浏览到了在极尽华美的背后,本书即由风月讲历史,以其生动厚实的文笔,那深深隐藏着的一个极度陌生、空虚、神秘的世界,有着江山作衬景,也便有了更多的曲折、更深的悲剧性。帝王、美人与江山之间的凄婉、哀伤的悲情故事,一个极度冷漠、荒唐而又恐怖的世界;了解到帝王之家所有的宫闱秘闻和深宫皇后的隐私往事。正是因为这种爱恨情仇。本书即透过重重的礼教帷幕,只有嫉妒、荒淫、情欲、乱伦以及权诈和刺鼻的血腥味。这里没有爱情、亲情和幸福,总会提起人们寻轶探秘的兴趣,成为关注的焦点,议论的话题
  • 每个女孩都是女神

    每个女孩都是女神

    一本小书,改变了西方成千上万少女的命运,让她们在阳光下令人大吃一惊:“上帝!这是原来的爱伦吗?真不敢相信,她是我见到的最可爱的女孩子!”这是吹牛吧?要不,就是迷信?哼哼,你可不要以为,攀比、虚荣才是女孩子获得自信的好办法;你更不要以为,心灵暗示和巧妙的呼吸就是巫术。这种最早在美国校园中流行的灵修方法,由著名心理大师梅姬·阿贝蒂专为女生定制,如今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风靡全世界。“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好玩又这样神奇的修炼方法!我们的生活有了新的动力!我们好像征服了全世界!我们幸福极了!”这是全世界的快乐回音。
  • 成大事必备的九项修炼

    成大事必备的九项修炼

    要想成就一番事业,还需要打造自我,锻造自我,这就要看运用什么方法和手段。为此,经过精心准备,推出了此书,从以下九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才能成就一番事业。锤炼心智——要有成大事的想法;绝妙口才——练就能言善辩的好口才;完美交际——成为一个交际高手;锻造才智——做一个才智出众的人;良好习惯——让好习惯成就你的事业;雕琢性格——别让负面性格连累你的一生;修身养心——身心健康自然事业有成;丰富学养——做一个有修养的人;有胆识,才会有成就。
  • 理想的激励(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理想的激励(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此套书撷英采华,精心分类,不但为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创造了一个欢乐、轻松的成长环境,而且更陶冶了青少年的情操,可以说是一套让青少年全面提高、全面发展的青春励志经典读物。
  • 古龙文集:剑客行(上)

    古龙文集:剑客行(上)

    古龙在他的早期名篇《剑客行》中,赋予了他对“武侠世界”的期待与想象:要成长为武林传奇,必先经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与磨难。成长,就是要如此沉痛,才会精彩。少年展白初出江湖,却背负一代江湖传说——“霹雳剑”展云天的弑父之仇。展白资质平平,却不得不面对接二连三的江湖强敌。在一次次几殒性命的拼杀中,少年死里逃生,忍受难以忍受的痛苦和折磨,终于学成惊世奇招,为父报仇。然而,中原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巨大威胁,而少年一人,将要肩负起整个江湖的生死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