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4700000003

第3章 苦学成才篇

“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充满艰辛与苦难的成才路上,往往道路上的坎坷和荆棘不仅不能阻止人们成才,反而还会起到促进和督促的作用。中国有句俗语说得好:“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中国历史上的很多名人恰恰是因为幼年时生活环境的极度恶劣与生活苦难的反复磨砺,才最终披荆斩棘,不仅获得了学业和事业的成功,而且锻造了自身无比坚强的意志。

(一)孟尝君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的战国时代,曾经有四个人以贵族公子的身份参与国政。他们是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和楚国的春申君。因为他们都非常有才能,而且名声显赫,所以人们称他们为“四公子”。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田文就是齐国的孟尝君。

田文的父亲田婴是齐国的宰相,一共有四十多个孩子。生在富贵之家,按说应该锦衣玉食,可是田文刚一出世,就遭遇了不幸。那一年的五月初五,田文降生了。一个小生命来到人间,不仅没有给这个家庭带来欢乐,相反,却使整个家庭笼罩了一层阴云。因为按照当时的迷信说法,五月初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父亲田婴一脸的不高兴,来回踱了几圈步之后,突然对田文的母亲说:“把这个孩子扔掉,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大祸临头。”说完,一甩袖子,走了出去。

孩子是娘的心头肉,田文的母亲怎么也舍不得自己亲生的骨肉。况且,这个幼小的孩子,对人世间的事情还一无所知,没有犯过一点儿过错。母亲在柔肠寸断、眼泪流干之后,决定冒险留下这个孩子,把他偷偷地抚养成人。于是,她和几个家人共同编了一套谎话,说已经把田文扔掉了,而实际上是将他藏在了一个秘密的地方。

一晃十几年的时间过去了,田文也渐渐长大了。母亲为了使他获得父亲的承认,有一天带着田文和他的兄弟们一起去见他父亲田婴。田婴一下子就发现在这些孩子中多出了一个陌生的面孔,就问田文的母亲:“夫人,这是谁呀?我怎么没见过?”“回大人的话,这是您的儿子田文。”话还没说完,田婴就突然拉下脸,朝田文的母亲劈头盖脸一顿臭骂:“我让你把他扔掉,可你竟敢背着我把他养大,你想干什么啊?”母亲吓得脸色苍白,一句话也说不出口。田文赶忙跪下叩头,壮着胆子问:“大人为什么要把孩儿我扔掉呢?听妈妈讲,您不让抚养五月初五生的孩子,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你知道什么!”父亲又大声地吼叫起来。“五月初五生的孩子,长到大门那么高,父母就会有灾祸的!”田文又给父亲叩了一个头,问道:“请问大人,人的命运是受天支配的,还是受大门支配的呢?”这一下把父亲给问住了,支吾了半天,也答不出一句话来。接着,田文又叩了第三个头说:“人的命运,如果受天支配的话,您又何必忧愁呢?如果受大门支配的话,您把大门开得再高点儿,谁又能长到大门那么高呢!”田婴暗暗一想,这孩子的话说得有理。虽然表面上不肯认输,可说话的口气已经软了:“别再啰唆了,你快去吧!”

过了几天,田文见父亲像是很高兴的样子,就走上前去向父亲打趣说:“大人,儿子的儿子叫什么?”“孙子,你连这个也不知道吗?”田婴被逗笑了。“孙子的孙子呢?”“玄孙。”“玄孙的孙子呢?”“谁知道那么多呢!”田婴有点儿不耐烦了。田文连忙叩头:“大人,您在齐国做宰相,已经经历了三代国君。齐国的土地没有增多,可您的私人积蓄却一天天地在增加,家产何止万金!咱们家大大小小上上下下,别说是主人,就连佣人,都穿绸缎,好菜好饭吃不完;而世上却有许多人连糠菜都吃不上,连最粗糙的衣服也穿不上。您还是不知足,还在继续地搜刮民财,继续增加您的私人积蓄,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天下一天乱似一天,您也不去关心,不去想法挽救。果真出了大事,您辛辛苦苦积累的财物,会落在谁的手里呢?大人,您想到过这一点吗?”

田文的这番话,说得极有道理,田婴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再也不能不对这个儿子刮目相看了。从此,他让田文去主管家务,接待宾客。田文也努力地去做,不管对谁都谦恭有礼,还随时帮助有困难的人。他家的宾客一天多似一天,他的名声也日渐增长。各国的君主纷纷派人要求田婴立田文为世子。不久,田婴死去,田文承袭了他的封地薛,并先后出任过秦、齐、魏等国的相国。

(二)凿壁偷光与华佗的故事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息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霍地站起来,走到墙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多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为郎中,后迁博士。

这就是著名的“凿壁偷光”的故事,它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条件勤奋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刻苦读书的好榜样。

另外一个故事里的人物叫华佗,相信人们对这个名字一定不会感到陌生。他是我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精通方药、针灸和外科手术。有一次,曹操得了十分顽固的头痛病,经多人诊治都没有明显的疗效。华佗来到,手到病除。此外他还仿效虎、鹿、熊、猿、鸟的动态创编了“五禽戏”,供人们锻炼身体。他对中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华佗小的时候,家境十分贫寒,7岁那年父亲又不幸去世。母亲在悲痛之余,想到应该让这个孩子去学一门手艺,以便将来维持他们母子的生活。父亲生前有一个密友姓蔡,人称“蔡医生”,在华佗的家乡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也算是远近闻名的人。他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品德高尚,穷人有了病,无论多远,他都要前往医治,而且分文不收。华佗的母亲想,学医不仅对自己有益,而且还可以造福他人。于是就请人带着华佗去找他。两人一见面,华佗立即施了个大礼,把来意向蔡医生说明。蔡医生见这孩子虽然衣衫褴褛,但很有礼貌,就有点儿喜欢,况且又是朋友的儿子。可是行医事关人的生死,需要敏捷的反应和聪明的头脑。如果不是学医的料,可绝对不能干这行。于是,他决定出两个题考考这个孩子。出什么题呢?蔡医生环视着四周。这时候,他的几个徒弟正在院子中采桑叶,底下的枝条已经采完了,只剩高处的枝条。他们跳着脚够也够不着,想爬树又爬不上去,几个人在树底下团团乱转,无计可施。蔡医生见状,便对华佗说:“你能想个办法帮他们把高处枝条上的桑叶采下来吗?”华佗说:“这还不容易,请您看好吧!”他叫人取来一根结实的绳子,把一块儿小石头拴在一端。然后用手抓住另一端,往上一抛,绳子抛过枝条,枝条被压了下来。几个人上去,很快就把桑叶采到了筐里。蔡医生脸上掠过了一丝微笑。这时他又看见院中有两只羊正在斗架,眼都斗红了,谁也拉不开;就对华佗说:“你能把这两只羊拉开吗?”华佗说:“这好办。”说着,他就走到一块草地中,采来两把鲜嫩的青草,放在羊的两侧。斗架的羊早就斗饿了,见到鲜草,立刻就去抢着吃,不再斗架了。蔡医生见这个孩子如此聪颖机智,就拍着手笑了,“不错,不错。好吧,我收下你了。”华佗赶忙上前双膝跪地说:“弟子拜见师傅。”从此华佗就开始了他的学医生涯,后来成了中国历史上成就最高的医学家之一。

(三)囊萤映雪的故事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说的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但他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找了一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十几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些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浪费,非常可惜。

一天夜里,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亮光。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正好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消,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最终成为饱学之士。

(四)范仲淹的故事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忧国忧民的写照。

范仲淹是苏州吴县人,两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病故了,那时他的母亲还很年轻,便冲破世俗的束缚,带他改嫁到了长山县(今淄博市周村一带)的朱氏家中,少年时代的范仲淹,在朱家经常受到虐待,他的母亲感到非常伤心,便把他护送到博山的荆山寺读书学习,后人敬佩他的政绩和节操,便在他少年读书学习的地方建祠纪念。

范仲淹在范泉边勤奋学习。他的学习生活非常艰苦。范仲淹在追忆他的少年时代时这样写道:我少年时代的学习生活是极为艰苦的,每天煮两升粟米粥,冷了,切成四块,早晚吃两块。把蔬菜切碎,加半杯醋、少量盐,烧熟当菜,这样的生活过了三年多。虽然如此艰苦,但他学习勤奋,胸怀大志。曾有人在一座灵祠中听到范仲淹的祷问:“我将来能当宰相吗?”神说不能。又问:“我不能当宰相,做个良医如何?”或当宰相,或当良医,工作性质虽然不相同,但为民造福的宗旨却是相同的。范仲淹不作宰相就作良医的思想,确实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思想的精华。范仲淹在20岁时得知自己的身世,毅然离家出走,到南都应天府书院读书学习。当时他的母亲哭着追出去很远,他甚至都没回头看一眼相依为命的母亲。在南都应天府书院,他“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枕,寒冬腊月,读书困倦了,就用冷水洗脸,再继续读。日常生活也非常艰苦,经常吃不上饭,他就以喝粥充饥。一位南都官员的儿子和他是同学,非常同情他,便把他学习勤奋、生活艰苦的情况告诉了父亲。父亲便叫儿子把官府为自己准备的饭菜送一份给范仲淹,但被他婉言谢绝了,并说:“ 我吃粥惯了,一吃好吃的,就要以吃粥为苦了。”就这样,他在应天府书院寒窗苦读了五年。

经过五年“人所不堪”“自刻益苦”的生活,大中祥府八年(1015 年)范仲淹考中了进士,这年他26岁。做官后,他清正廉洁,办事公正。

(五)宋濂的故事

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的宋濂小时候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愿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抄吧,人家又不是等着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书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学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了鹅毛大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天不出发就会误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慨地称赞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果然,宋濂后来成了一位著名的文学大家。

同类推荐
  • 纪信故里

    纪信故里

    辉煌西充,忠义之城,将相故里,人杰地灵。扶龙纪信,紫崖王云,育恐育鞫(生于恐惧困穷之际),炳炳麟麟(光明刚直)。四位宰辅(赵彦昭、何金、何贱、徐恺),八大将军(纪信、谯登、侯瑱、王霁、马骧、袁谏、李乾德、徐占彪),百一进士,百六举人。名垂青史,雁塔题名,丰功伟业,震古烁今。
  • 重阳节

    重阳节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重阳节》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人挖掘和整理中华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人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湮没在森林的奇迹:古玛雅的智慧之光

    湮没在森林的奇迹:古玛雅的智慧之光

    玛雅文明是美洲文明中绽放最早的一枝。玛雅文明是在与其他古老文明相互隔绝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匪夷所思的问题。在天文、历法、数学、象形文字、建筑上,玛雅人都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尤其是在农业上。玛雅人培育的玉米、土豆、西红柿,即使在现在,也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和蔬菜。然而,让人费解的是,玛雅文明就像谜一般销声匿迹了,它秘密隐藏在中美洲的热带丛林中,没有人知晓其历史的悠久。没有人能说得清,在这千百年的时光里,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当这片土地尘封许久时,后来的人叫醒了它,并开始对它进行“拜访”,退去了厚厚的外衣。
  • 资治通鉴一日一读

    资治通鉴一日一读

    《资治通鉴》向来被视为辅佐统治、提供政治智慧的“帝王之学”,是中国自宋代以来历代皇帝的必学科目,也是今日为官从政者案头必备的历史参考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参照这面历史的镜子,可以练就看破成败的眼光,养成敏锐的世情嗅觉,让我们跳出人性的盲点,不再跌入历史的覆辙。历史是最不该被忽视的智力资源。关于今人面临的竞争、成败、取舍、抉择等生存问题,过去的时空中早就有过相关的案例:终南捷径、东山再起、狡兔三窟、择木而栖……破解尔虞我诈的政治权谋,领略对抗性的精英思维,悠悠青史,无疑是国人最可宝贵的阅历。
  • 中国人的性格密码(上)

    中国人的性格密码(上)

    中国人对于自我民族性格的审视是近代才开始的。之前的中国一直是东亚的政治文化中心,向来是输出文明。直至十九世纪下半叶与西方列强的数次战争,中国才发现与正视这个世界中还存在与中国性格迥异的强大文明这个事实,中国人不得不面对差异,分析差异,并试图改变民族性格,以救亡图存。与此同时,涌入中国的外国人也对这个传说般的古国睁大了观察的眼睛,他们发现不仅他们的武力和商品征服不了中国,他们的科学与宗教也对中国人影响甚微,从此中国人的性格成为近代中国改革和外国人研究中国颇为核心的一个论题,此后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文化思潮虽然以政治、文化为主题,其深处却一直涌动着中国人对自己民族性格的肯定或否定、保留与改变的矛盾,这种矛盾一直延续到今天。
热门推荐
  • 庶女走着瞧:嫡女要翻身

    庶女走着瞧:嫡女要翻身

    现代杀手温妮,在一次执行任务中不幸牺牲,灵魂穿越到南越朝顾将军家的嫡女兰若溪身上。这兰若溪因为痴傻非常,不被家人所待见,庶母庶妹任意欺凌。因为被未婚夫退婚,不堪羞辱自尽。再次睁眼,取而代之的是那一抹未及眼底的冷笑。身为嫡女还会被你们这些庶女欺负,实在是太没有天理了!她代替痴傻兰若溪在将军府混的风生水起,用计让爹爹休了庶母,设计了庶妹的婚事,将那个抛弃了真正兰若溪的负心男整家破人亡。她女扮男装混商界,组建神秘杀手组织,闯龙潭虎穴,又夺得第一才女的称号。皇帝指给她一门‘绝好婚事’,皇帝的三儿子,南宁王。兰若溪暗骂皇帝老奸巨猾,那南宁王双腿残疾,是南越王朝有名的废物王爷。传说他不能行男女之事,成日汤药泡身,随时都有可能一命呜呼。身为君王制度的牺牲品,她认了,反正都要嫁人,嫁谁都无所谓。在所有人的‘祝福’中,嫁进了南宁王府,将原本清冷萧条的王府闹的鸡飞狗跳......
  • 告别香巴拉

    告别香巴拉

    上世纪70年代,下放在青海的经济学家方以民被迫害,九死一生逃到了西藏无人区,误入香巴拉,一个不可思议的乌托邦式的世界。在这里,有一个电气学家、一个地质学家、一个物理学家,一个喇嘛兼医师、一个猎手和他的女儿,连同大量的宝藏,形成了一个超然于世的独立世界。方以民扎根下来,并生下了儿子方明觉,所有人都把最精华的知识传授给他。方明觉长大后,人们决定让他回归正常的社会。曾经迫害方以民的人依靠90年代的资本狂飙,雄霸一方。方明觉担负着报仇和惩恶扬善的重任。他是一个人单独和一个权势群体在作战,能帮助他的,是香巴拉那群逐渐老去的人们的智慧,以及那巨大的财富……
  • 大秦帝国风云录

    大秦帝国风云录

    主人公穿越了,重生了,成了大秦帝国王族的一员,但让他极度失望的是,他这个王族成员是一个流配边疆的罪人,他将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
  • 爱你,是最灿烂的遗忘

    爱你,是最灿烂的遗忘

    我会很天真的以为,爱你,是一件从一而终的事,你只是你,而不是--------他们。但是,直到我走到人生接近三四分之一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他们,是组成你的元素,而那些被我摒弃的,错过的,所谓缘分的,都只是最灿烂的遗忘,是人生成熟,坦然之前残酷兼且最美好的前情提要。
  • 机武女皇

    机武女皇

    星际时代,机甲为王,真气为尊。十四岁天才少女,散功重来,能否再现辉煌?热血荣耀,璀璨星际,不变的是女皇!
  • 资治通鉴故事大全集

    资治通鉴故事大全集

    金涛主编的《资治通鉴故事大全集》是一部优秀的历史巨著,它以年为经,以事为纬,事件的年份极其清楚。它收集材料丰富,对历史事件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所用材料比较真实可靠。这部书行文优美,结构严谨,长于叙事,不仅是历史巨著,也是优秀的散文作品。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旧年的血迹

    旧年的血迹

    本书是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的作品集。收录老房子、奔马似的白色群山、环山的雪光、寐、旧年的血迹、生命、远方的地平线等小说。 当十年前的文学新星丛书收录阿来的这部小说集时,人们还不能真正体会这些描写阿坝藏族历史和现实生活小说的真谛,可随着他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的获奖,他早期的这些小说便透露出真正的艺术价值:那摇摇欲坠的"老房子"不正是土司制度衰微的缩影吗?那一步一趋的朝拜队伍不正是藏族寻求精神家园的写照吗?阿来正是从这本书开始起走向中国文学圣殿的。
  • 冷酷殿下的睡美人

    冷酷殿下的睡美人

    凌霄是国王指定的继承人,以修行的借口离开岛屿,只是想要在被重任禁锢之前赠自己一段自由。欧阳萌萌坦言内心疑问:“你爱羽音尔公主吗?还有,她爱你吗?”凌霄顿了三秒:“羽音尔公主曾说她欣赏我的音乐才华。”喂,那到底爱不爱啊!?政治婚姻要说爱,好有难度啊!
  • 简爱(青少版)

    简爱(青少版)

    《简·爱》主要通过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出生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人平等、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强女性形象。 女主人公简·爱,幼失父母,从小寄养在舅舅家,因备受虐待而萌发反抗意识,进了罗沃德学校。毕业后,应聘来到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与主人罗切斯特互相产生了爱慕之情,但因发现罗切斯特早有妻室——一直被囚禁在庄园一间阁楼里的疯女人,简爱便只身逃离庄园,四处流浪,最后,因心中一直恋念罗切期她重又反回到他身边。这时,庄园已被烧毁,罗切斯特双目失明,手也残疾。简爱毅然和他结了婚,使他再度获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