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4700000003

第3章 苦学成才篇

“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充满艰辛与苦难的成才路上,往往道路上的坎坷和荆棘不仅不能阻止人们成才,反而还会起到促进和督促的作用。中国有句俗语说得好:“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中国历史上的很多名人恰恰是因为幼年时生活环境的极度恶劣与生活苦难的反复磨砺,才最终披荆斩棘,不仅获得了学业和事业的成功,而且锻造了自身无比坚强的意志。

(一)孟尝君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的战国时代,曾经有四个人以贵族公子的身份参与国政。他们是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和楚国的春申君。因为他们都非常有才能,而且名声显赫,所以人们称他们为“四公子”。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田文就是齐国的孟尝君。

田文的父亲田婴是齐国的宰相,一共有四十多个孩子。生在富贵之家,按说应该锦衣玉食,可是田文刚一出世,就遭遇了不幸。那一年的五月初五,田文降生了。一个小生命来到人间,不仅没有给这个家庭带来欢乐,相反,却使整个家庭笼罩了一层阴云。因为按照当时的迷信说法,五月初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父亲田婴一脸的不高兴,来回踱了几圈步之后,突然对田文的母亲说:“把这个孩子扔掉,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大祸临头。”说完,一甩袖子,走了出去。

孩子是娘的心头肉,田文的母亲怎么也舍不得自己亲生的骨肉。况且,这个幼小的孩子,对人世间的事情还一无所知,没有犯过一点儿过错。母亲在柔肠寸断、眼泪流干之后,决定冒险留下这个孩子,把他偷偷地抚养成人。于是,她和几个家人共同编了一套谎话,说已经把田文扔掉了,而实际上是将他藏在了一个秘密的地方。

一晃十几年的时间过去了,田文也渐渐长大了。母亲为了使他获得父亲的承认,有一天带着田文和他的兄弟们一起去见他父亲田婴。田婴一下子就发现在这些孩子中多出了一个陌生的面孔,就问田文的母亲:“夫人,这是谁呀?我怎么没见过?”“回大人的话,这是您的儿子田文。”话还没说完,田婴就突然拉下脸,朝田文的母亲劈头盖脸一顿臭骂:“我让你把他扔掉,可你竟敢背着我把他养大,你想干什么啊?”母亲吓得脸色苍白,一句话也说不出口。田文赶忙跪下叩头,壮着胆子问:“大人为什么要把孩儿我扔掉呢?听妈妈讲,您不让抚养五月初五生的孩子,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你知道什么!”父亲又大声地吼叫起来。“五月初五生的孩子,长到大门那么高,父母就会有灾祸的!”田文又给父亲叩了一个头,问道:“请问大人,人的命运是受天支配的,还是受大门支配的呢?”这一下把父亲给问住了,支吾了半天,也答不出一句话来。接着,田文又叩了第三个头说:“人的命运,如果受天支配的话,您又何必忧愁呢?如果受大门支配的话,您把大门开得再高点儿,谁又能长到大门那么高呢!”田婴暗暗一想,这孩子的话说得有理。虽然表面上不肯认输,可说话的口气已经软了:“别再啰唆了,你快去吧!”

过了几天,田文见父亲像是很高兴的样子,就走上前去向父亲打趣说:“大人,儿子的儿子叫什么?”“孙子,你连这个也不知道吗?”田婴被逗笑了。“孙子的孙子呢?”“玄孙。”“玄孙的孙子呢?”“谁知道那么多呢!”田婴有点儿不耐烦了。田文连忙叩头:“大人,您在齐国做宰相,已经经历了三代国君。齐国的土地没有增多,可您的私人积蓄却一天天地在增加,家产何止万金!咱们家大大小小上上下下,别说是主人,就连佣人,都穿绸缎,好菜好饭吃不完;而世上却有许多人连糠菜都吃不上,连最粗糙的衣服也穿不上。您还是不知足,还在继续地搜刮民财,继续增加您的私人积蓄,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天下一天乱似一天,您也不去关心,不去想法挽救。果真出了大事,您辛辛苦苦积累的财物,会落在谁的手里呢?大人,您想到过这一点吗?”

田文的这番话,说得极有道理,田婴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再也不能不对这个儿子刮目相看了。从此,他让田文去主管家务,接待宾客。田文也努力地去做,不管对谁都谦恭有礼,还随时帮助有困难的人。他家的宾客一天多似一天,他的名声也日渐增长。各国的君主纷纷派人要求田婴立田文为世子。不久,田婴死去,田文承袭了他的封地薛,并先后出任过秦、齐、魏等国的相国。

(二)凿壁偷光与华佗的故事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息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霍地站起来,走到墙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多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为郎中,后迁博士。

这就是著名的“凿壁偷光”的故事,它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条件勤奋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刻苦读书的好榜样。

另外一个故事里的人物叫华佗,相信人们对这个名字一定不会感到陌生。他是我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精通方药、针灸和外科手术。有一次,曹操得了十分顽固的头痛病,经多人诊治都没有明显的疗效。华佗来到,手到病除。此外他还仿效虎、鹿、熊、猿、鸟的动态创编了“五禽戏”,供人们锻炼身体。他对中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华佗小的时候,家境十分贫寒,7岁那年父亲又不幸去世。母亲在悲痛之余,想到应该让这个孩子去学一门手艺,以便将来维持他们母子的生活。父亲生前有一个密友姓蔡,人称“蔡医生”,在华佗的家乡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也算是远近闻名的人。他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品德高尚,穷人有了病,无论多远,他都要前往医治,而且分文不收。华佗的母亲想,学医不仅对自己有益,而且还可以造福他人。于是就请人带着华佗去找他。两人一见面,华佗立即施了个大礼,把来意向蔡医生说明。蔡医生见这孩子虽然衣衫褴褛,但很有礼貌,就有点儿喜欢,况且又是朋友的儿子。可是行医事关人的生死,需要敏捷的反应和聪明的头脑。如果不是学医的料,可绝对不能干这行。于是,他决定出两个题考考这个孩子。出什么题呢?蔡医生环视着四周。这时候,他的几个徒弟正在院子中采桑叶,底下的枝条已经采完了,只剩高处的枝条。他们跳着脚够也够不着,想爬树又爬不上去,几个人在树底下团团乱转,无计可施。蔡医生见状,便对华佗说:“你能想个办法帮他们把高处枝条上的桑叶采下来吗?”华佗说:“这还不容易,请您看好吧!”他叫人取来一根结实的绳子,把一块儿小石头拴在一端。然后用手抓住另一端,往上一抛,绳子抛过枝条,枝条被压了下来。几个人上去,很快就把桑叶采到了筐里。蔡医生脸上掠过了一丝微笑。这时他又看见院中有两只羊正在斗架,眼都斗红了,谁也拉不开;就对华佗说:“你能把这两只羊拉开吗?”华佗说:“这好办。”说着,他就走到一块草地中,采来两把鲜嫩的青草,放在羊的两侧。斗架的羊早就斗饿了,见到鲜草,立刻就去抢着吃,不再斗架了。蔡医生见这个孩子如此聪颖机智,就拍着手笑了,“不错,不错。好吧,我收下你了。”华佗赶忙上前双膝跪地说:“弟子拜见师傅。”从此华佗就开始了他的学医生涯,后来成了中国历史上成就最高的医学家之一。

(三)囊萤映雪的故事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说的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但他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找了一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十几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些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浪费,非常可惜。

一天夜里,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亮光。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正好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消,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最终成为饱学之士。

(四)范仲淹的故事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忧国忧民的写照。

范仲淹是苏州吴县人,两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病故了,那时他的母亲还很年轻,便冲破世俗的束缚,带他改嫁到了长山县(今淄博市周村一带)的朱氏家中,少年时代的范仲淹,在朱家经常受到虐待,他的母亲感到非常伤心,便把他护送到博山的荆山寺读书学习,后人敬佩他的政绩和节操,便在他少年读书学习的地方建祠纪念。

范仲淹在范泉边勤奋学习。他的学习生活非常艰苦。范仲淹在追忆他的少年时代时这样写道:我少年时代的学习生活是极为艰苦的,每天煮两升粟米粥,冷了,切成四块,早晚吃两块。把蔬菜切碎,加半杯醋、少量盐,烧熟当菜,这样的生活过了三年多。虽然如此艰苦,但他学习勤奋,胸怀大志。曾有人在一座灵祠中听到范仲淹的祷问:“我将来能当宰相吗?”神说不能。又问:“我不能当宰相,做个良医如何?”或当宰相,或当良医,工作性质虽然不相同,但为民造福的宗旨却是相同的。范仲淹不作宰相就作良医的思想,确实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思想的精华。范仲淹在20岁时得知自己的身世,毅然离家出走,到南都应天府书院读书学习。当时他的母亲哭着追出去很远,他甚至都没回头看一眼相依为命的母亲。在南都应天府书院,他“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枕,寒冬腊月,读书困倦了,就用冷水洗脸,再继续读。日常生活也非常艰苦,经常吃不上饭,他就以喝粥充饥。一位南都官员的儿子和他是同学,非常同情他,便把他学习勤奋、生活艰苦的情况告诉了父亲。父亲便叫儿子把官府为自己准备的饭菜送一份给范仲淹,但被他婉言谢绝了,并说:“ 我吃粥惯了,一吃好吃的,就要以吃粥为苦了。”就这样,他在应天府书院寒窗苦读了五年。

经过五年“人所不堪”“自刻益苦”的生活,大中祥府八年(1015 年)范仲淹考中了进士,这年他26岁。做官后,他清正廉洁,办事公正。

(五)宋濂的故事

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的宋濂小时候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愿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抄吧,人家又不是等着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书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学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了鹅毛大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天不出发就会误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慨地称赞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果然,宋濂后来成了一位著名的文学大家。

同类推荐
  • 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

    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讲述古代青少年成才的众多实例,分析其成长背景、良师益友的熏陶、中国古代青少年成才的内因。《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鼓励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并为实现理想付出勤奋持久的努力。
  • 惊鸿一瞥

    惊鸿一瞥

    这片曾被儒教文化遗漏了的土地,为你深入了解西部打开沉重的大门。,她恣意挥洒着无穷无尽的欲望与渴求……著名作家高建群,在雀跃。还历史以本貌,建言,饱受风吹雨打,干旱饥馑,在呼嚎,给政府决策部门以提醒,在欢笑,在悲泣,给西部“淘金者”以建议,以《最后一个匈奴》式的历史感与洞察力,还现实以真实。为中国西部大开发鼓呼,以一个文人的视角,撩开中国西部神秘的面纱
  • 国学名句一本通(超值金版)

    国学名句一本通(超值金版)

    他包括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兵家思想等。后面还有一个等)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说明国学所包括的不是一个,这就是这本书的意义。偶尔在聚会间,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说一说这些话,即能增长知识,所谓国学,又能高谈阔论,而有很多,这有多好,尤以先秦诸子学说为重
  • 汉代婚姻形态

    汉代婚姻形态

    常常有人说,汉代的研究题目都已经有人做过了,很难再做出什么新的成果来。这种看法其实是不对的。汉代历史文化内涵异常丰富,考古发现又日新月异,只要与正确的理论结合,取得新的视角,自然会有柳暗花明的局面,彭卫同志这部书便是佳例。书中环绕着婚姻关系,讨论了许多饶有兴味的问题。即以开卷第一章所谈汉代婚姻关系中的等级性而论,援引大量材料以证成其说,不仅联系到汉以后历代的发展变化,并与中世纪西欧与印度作了对比,眼界之广阔,见解之新颖,使读者深感其吸引力。
  • 中国人的德性

    中国人的德性

    切斯特·何尔康比在中国居住多年,几乎与中国各个角落、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有过接触,甚至与一些人建立了亲密友好的关系。他声称自己在书中所展示的是接触和了解中国社会时所得到的“几点心得和体会”。
热门推荐
  • 红歌的力量

    红歌的力量

    《红歌的力量》用全新的形式和方法来解读红色歌曲,是一种尝试,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使更多的人了解红歌,喜爱红歌,使红歌所承载的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 悲呼前夫当关

    悲呼前夫当关

    十里苏城柳杨堤,有美远扬在阮慕,慕家有女初长成,二八嫁作贵匮妇。夫前端庄婆前悍,东窗事发被夫误,一纸休书背骂名,老爹气来老娘哭。怒发冲冠招入赘,勤劳开垦第二春,慕家财多名在外,王孙才子踏破门。孰料,奸夫当关,万夫莫开。悲乎哀哉!…、类似于精彩片段的东西新坑O(∩_∩)O~
  • 豪门痴恋:迟来的爱情

    豪门痴恋:迟来的爱情

    (新文《替身新娘:总裁,离婚吧》已开更)她,是寄人篱下的大学生,他,是众星拱月的大少爷。都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却唯有她,近水楼台身心俱伤!他们的新婚之夜,酩酊大醉的他冲她怒吼:“即使你嫁给我了,我也永远都不会爱你!即使依依不在了,她也永远活在我心中!”她强忍着泪水,将摇摇晃晃的他扶到沙发上,却被他一把推开,“从今天起,永远不要出现在我面前!”她听他的话,从来不主动出现在他的面前,却按照给爸爸临终前的承诺,每天为他做早晚饭,为他洗熨衣物,为他整理房间,直到有一天,他捏着她的下巴,厉声问她:“说!谁是你老公?我,还是李傲阳?”
  • 神渊古纪:烽烟绘卷

    神渊古纪:烽烟绘卷

    【《古剑奇谭》世界观衍生小说三部曲之一】上元太初历六百九十九年,天下大旱。神州北部荒芜之地的安邑部族,为求饮水与食物,如饿狼般辗转难下,一路掠劫。在神迹长流河畔,安邑的族人们偶遇出走五年、音讯全无的族长胞弟襄垣。襄垣为打造出世上独一无二、足以劈山斩海的兵刃,于神州大地上四处流浪,执著追寻着死亡与鲜血的足迹。他和兄长蚩尤约定,剑成之日,会亲手将之交付给未来的神州霸主蚩尤!而旅途漫漫,乌海、不周山、洪涯境、鏖鳌山……创世的隐秘与末世的预言正在前方无声等待……壮丽山河,锦绣神州,即将是那对兄弟铺开烽烟的画卷,以剑蘸着神魔的血,写就的新世界。
  • 舰船巡航(走进科学)

    舰船巡航(走进科学)

    本书对舰船有较全面的介绍,是少儿科普类的精品书籍,会对少儿的知识面有一个广泛的拓宽。
  • 重生、言情、空间

    重生、言情、空间

    如果回到小时候,我最想做的是什么?最想改变的又是什么?我想我会更努力、积极对待自己的人生吧;最想改变的是性格不要那么倔强……面对自己活过的岁月,让我们一起回到八零年末、九零年代初,带着随身空间重生一次
  • 哈佛考考你

    哈佛考考你

    《哈佛考考你》以轻松、简明的语言阐述了哈佛面试中会考察到的学生必备的智力、能力、品质等各方面的素质,让申请哈佛的学子和有志青年在通过一系列试题的训练中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并有目标地对自己进行培养和提高。
  • 我欲封天

    我欲封天

    我若要有 天不可无 我若要无 天不许有! 这是一个起始于第八山与第九山之间的故事 一个“我命如妖欲封天”的世界!这是耳根继《仙逆》《求魔》后,创作的第三部长篇小说《我欲封天》
  • 煤老板自述30年:煤老板眼中的世道与人生

    煤老板自述30年:煤老板眼中的世道与人生

    煤老板老五用纸和笔记录着自己这个阶层的所思所想、大小事件、艰难险阻以及诸多段子。现在,他将这些私人档案公之于世,让我们有这次前所未有的机会了解煤老板波澜跌宕的人生。
  • 舍与得的人生智慧课(典藏版)

    舍与得的人生智慧课(典藏版)

    舍与得的境界:远离浮躁,淡然处之,即使遭遇挫折也能在跌倒时看到风景;安贫乐道,宠辱不惊,即使目标模糊也能在转角处继续前行;释怀过去,豁达大度,即使红尘纷扰也能在浮沉中延伸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