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4700000002

第2章 勤奋治学篇

古语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可见,勤奋是通往成功的必经道路与必要环节,没有勤奋治学的品质,再高的智商和天资也是没有用的。回顾历史不难发现,自古以来,历史长河中虽然人才辈出,但那些成才的名人背后,无不有着撼人心魄的奋斗的经历,以下我们就挑选了几个比较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成才小故事,以期说明勤奋努力对成才、成功的巨大作用。

(一)孔子与屈原的故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之所以能成为弟子三千、名扬四海的圣人,是和他小时候的刻苦勤奋分不开的,也正所谓是“天才来自勤奋”。史书言,孔子的母亲在他刚刚3岁的时候,就教他读书识字,到4岁的时候,他已会念百余字了。有一天,他的妈妈说:“昨天我教你的字记住了吗?” 孔丘说:“都记住了。”妈妈说:“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孔丘睡觉,是和哥哥在一起。这天晚上,他钻入被窝后对哥哥说:“哥哥,妈妈教给你的字都记住了吗?”哥哥道:“都记住了。你呢?”孔丘说:“我已经练了很多遍,也许都记住了,可又没有把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会的,娘一定会非常伤心和难过。不行,我一定要起来再多练几遍。”哥哥被他这种刻苦学习、孝顺母亲的精神所感动,心疼地说:“天气凉了,别起来练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写吧。我能觉出对错,也好对你写的做个检查!”于是,小孔丘就在哥哥的身上写了起来。每写一字,就念出声来。可这声音越来越轻,当他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声音也听不到了。哥哥验完他的最后一个字,听着他那均匀的呼吸,望着他甜中带笑的睡容,既心疼又爱怜地笑了。第二天一早,在母亲考核时,他一遍通过。母亲惊喜道:“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么多字,只过了一天,就滚瓜烂熟,将来准能干大事啊!”

孔丘望着母亲欣喜的面容,高兴地笑了。然而在这微笑中,却伴着两行泪水。站在旁边的哥哥,深深地理解他,知道在弟弟超人天资的背后,更多的则是他那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刻苦勤奋的汗水。

另外一个故事的主人公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才高八斗、德才兼备,而且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他多篇流芳千古的文学创作和作品中,都不难发现其爱国主义情感的身影,那么这样一个文学伟人是如何成就的呢?原来屈原是一位古今驰名的以勤奋好学著称的人。

在长江三峡的巫峡和西陵峡之间,有一座名叫秭归的县城,那里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故乡。屈原从小聪明好学,每天放学做完功课,就吟诵古人留下的优美诗篇。可有段时间放学后,屈原总是很晚才回家。姐姐觉得很奇怪,决定弄清楚原因。一天放学,屈原出了校门就朝后山坡走去,一直走到一个小山洞口。姐姐悄悄地跟在屈原的后面,见屈原走进了山洞,便在洞口静静地等着。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屈原出来,姐姐这下着急了:弟弟在洞里该不会出什么事吧?姐姐一边想着一边就壮着胆子摸进了山洞。姐姐小心翼翼地走到洞的深处,只见高高的洞顶有一个脸盆大小的圆孔,一束光直射下来,照在一块青石板上,屈原正坐在上面,手拿竹简,低声吟咏,脚下泉水淙淙。姐姐站在那里,被洞里的景色和弟弟吟咏的诗歌迷住了,直到夜幕降临,她才回过神来叫了声“弟弟”。屈原听见姐姐喊他,便笑着说:“姐姐,我在读我们楚国的民歌,美极了!可老师不让我在学校里读。这里的环境和诗歌一样美,读着心里很舒畅!”姐姐说:“你得向家里说一声啊!现在不早了,回去吧!”

说罢,姐弟俩高高兴兴地走出了山洞。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把这个山洞取名为“读书洞”,以期用此来颂扬屈原勤奋好学的优良品质,并督促人们向他学习。

(二)悬梁刺股与闻鸡起舞

悬梁刺股这个成语由两个故事组成。“悬梁”的故事见于《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东汉的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开始由于知识浅薄他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遂下决心认真钻研。他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来一根绳子绑在头发上,另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 他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刺股”的故事见于《战国策》卷三《秦一》。战国时期,有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苏秦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就会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过来,再坚持读书。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悬梁刺股”一句成语,用以激励人发奋读书学习。

“闻鸡起舞”这个成语讲的是晋代的祖逖,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司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天半夜,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三)陆羽与司马光的故事

我国唐朝著名学者陆羽是个孤儿,从小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将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陆羽的《茶经》,是唐代和唐以前有关茶叶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是陆羽躬身实践、笃行不倦、取得茶叶生产和制作的第一手资料,又博览群书,广采博收茶家采制经验的结晶。《茶经》问世后,即为历代人所钟爱,盛赞他为茶业的发展所做的贡献。

陆羽除在《茶经》中全面叙述茶区分布和对茶叶品质高下给予评价外,亦有许多名茶首先为他所发现。如浙江长兴(今长兴县)的顾渚紫笋茶,经陆羽品评后列为上品,后列为贡茶;义兴郡(今江苏宜兴)的阳羡茶,则是陆羽直接推举入贡的。《义兴县重修茶舍记》载:“御史大夫李牺范实典是邦,山俗有献佳茗者,会客尝之,野人陆羽以为芬香甘辣,冠于他境,可以荐于上。栖筠从之,始进万两,此其滥觞也。”以上材料足以证明陆羽的卓越成就,联系他幼年勤奋努力的经历,也可以发现“勤奋是通往成功的一把宝贵的钥匙”这个道理。

另外一个故事是关于司马光的。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从小读书刻苦勤奋,他觉得自己记忆力不行,背课文记生字总是没有别人快,就暗自说:“让我下苦功,来增强记忆力吧!”于是,他试着多念多背,别人背两遍三遍,他就要背五遍六遍。

这样一来,时间就不够用了,放学后他也挤出时间来读书。特别是晚上,玩耍一阵后,他便读起书来,常常读得很晚。到第二天,还要早早地起来,进行晨读。由于晚上睡得迟,他常常睡过头,耽误了早晨读书。

“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他想让母亲来喊醒自己。但母亲心疼他,不想让他读书读得这么苦。

有一天,司马光看见后院有一段圆木头,灵机一动,心里想:“有办法了!”

司马光把圆木头擦干净,放在床上当枕头。他枕着圆木头睡,一翻身,圆木头就滚动,他也就惊醒了。这样,他就不会睡过头了。

一天,妈妈在床上发现了这根圆木头,正想扔掉,司马光说:“母亲,千万不要扔,这是我的警枕。”

母亲听他一解释,感动地说:“孩子,用功读书是好事,但也不要累坏了身体!”

司马光回答:“母亲放心,孩儿不是小傻瓜,不会累坏身体的。”

由于发奋学习,司马光15岁时已无书可读了。长大后,他当上宋朝大臣,主编了著名的编年史书《资治通鉴》。

(四) 王献之与王冕的故事

十八口大缸的故事讲的是王献之,王献之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于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地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有被抽掉。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还有一次,王羲之的一位朋友让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献之灵机一动,一只小牛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扇面上。再加上众人对献之书法绘画赞不绝口,小献之滋长了骄傲情绪。献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

一天,小献之问母亲郗氏:“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母亲摇摇头。“五年总行了吧?”妈妈又摇摇头。献之急了,冲着妈妈说:“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你要记住,写完院里的十八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献之一回头,原来父亲站在了他的背后。王献之心中不服,什么都没说,一咬牙又练了五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掀到一个“大”字,父亲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了献之。

小献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并说:“我又练了五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的。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母亲认真地看了三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唯有一点似羲之。”

献之听后泄气了,有气无力地说:“难啊!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才能有好结果啊?”母亲见他的骄气已经消尽了,就鼓励他说:“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没有过不去的河、翻不过的山。你只要像这几年一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一定会达到目的!” 献之听完后深受触动,又锲而不舍地练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献之练字用尽了十八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后来,王献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父亲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我国著名的画家王冕生活在元朝末年,他出生于浙江诸暨一个山清水秀的山村里。由于家里非常贫穷,王冕读不起书,只好帮人放牛。

村边有个学堂,王冕非常羡慕那些能上学的孩子。每次放牛路过学堂,他都要站在校门口呆呆地张望,舍不得离去。有时,他就把牛放到山脚下吃草,自己悄悄溜进学堂,躲在窗外听老师讲课,随着学生们一块读书。有时候他光顾着听课,没有把牛看好,牛到处乱跑,踩了人家的庄稼,别人免不了向他父亲告状。因而王冕常常受父亲责罚。但是每次挨打之后,王冕还是照样去听课。

由于他刻苦勤奋,抓紧放牛的间隙认真学习,学问渐渐长进了。尤其是他喜欢画画儿,湖光山色都是他写生的素材。父母看到他的心思根本不在放牛上,只好把他送到一座庙里,白天帮师父干些杂活儿,晚上就跟人学习绘画。

经过勤学苦练,王冕终于成为当时著名的诗人和画家。很多人向他求诗求画,官府也召他去做官,可是他不愿意和当官的打交道,便婉言谢绝了。他崇拜爱国爱民的古代名士,所以时常穿上屈原那样的衣服,戴上一顶很高的帽子,坐着牛车,唱着山歌,到野外观赏大自然景色。回到村里时,直引得一群孩子跟着牛车看热闹。他在家乡以卖画为生,特别喜欢画那些具有高风亮节、形象特异的梅花和竹子。他在园子里种了很多梅花和翠竹,并把居室命名为“梅花屋”,自称“梅花屋主”“饭牛翁”等。他仔细观察梅花的生长过程,从发芽吐叶到含苞开放,各种样子的梅花他都了如指掌,因而画起梅花来形象逼真、密而不乱,在当时特别为人们所喜爱。

同类推荐
  • 晋商镖局镖行义行天下 山西岁时节日与人生礼仪

    晋商镖局镖行义行天下 山西岁时节日与人生礼仪

    保镖是对社会富有者、权势者的一种保护行为。晋商发达必然要产生镖局镖行。岁时节日庆祝与人生礼仪襄赞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积累形成的一种非制度化的经验,是一定人群约定俗成的地域文化体现。
  • 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

    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

    成都两大珍世活体文物——都江堰和水井坊。都历经千年而今仍在辛勤劳作,为人类奉献,一个灌溉着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一个灌溉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我们可以这样形容,都江堰是成都农耕文明的后坊,水井坊则成为成都农耕文明的前店。汉代古井在成都市区范围内数量众多,它们就像草垛布满田野一样布满壮丽的汉代成都城郭。正是这些潜移默化的耳濡目染,奠定了千年成都独特的魅力与气质。就像一个人所在的家族需要追根溯源一样,血脉的尽头便是一个人真正的根脉所在。《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中,水井街酒坊遗址所揭露的遗迹、遗物现象,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中国传统白酒酿造工艺演进历程的生动画卷。
  •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不明易者不得为相,不通易者, 不可行商。《易经》是我国古代文化典籍里最难懂的经典著作之一,同时它也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远的著作之一。《易经》的本文和八卦中的 爻辞蕴含的人生哲理和谋略智慧极多。田由申编著的《易经中的谋略之道》从《易经》的六十四卦剖析出六 十四种为人处世的智谋和策略。
  • 《孝经》的教育智慧

    《孝经》的教育智慧

    《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它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封建纲常起了很大作用。
  • 金字塔的叹息:正说古代埃及文明

    金字塔的叹息:正说古代埃及文明

    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创造了伟大的埃及文明,流芳后世!古埃及人最重要的精神生活是宗教。关心死亡,为将世作好物质准备,是埃及宗教信仰的一个主要特征。金字塔是埃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中唯一现存的古迹。埃及人制作的木乃伊,与他们的金字塔一样,举世闻名。
热门推荐
  • 重生之铁血山河

    重生之铁血山河

    一个八零后的目光亲身看八年抗战解放战争以及朝鲜战场,误入山匪、被俘、与部队失散、独自与鬼子周旋、创立特种小分队、袭扰敌人后方……
  • 唐朝诡事录

    唐朝诡事录

    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白居易等一代传奇诗人,时而私语窃窃,在唐朝的夜幕中勾勒出神魔鬼怪的憧憧魅影;甚至当朝的宰相,时而惊呼阵阵,描绘出一幅幅华丽的大唐美卷;而穿行于市井之间的贩夫走卒,那一定是有人正在分享今天刚听来的一段秘史、怪谈或是惊悚传闻。,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中心。所以,用他们的诗句,当唐朝的夜幕降临,则用他们更加不羁的想象力,如果某一间屋内还闪烁着烛光,千年前的唐朝,而且薄薄的窗户纸背后,催生了唐朝人极致的想象力。优越的物质生活。也会在入夜之后,关起房门,万邦来朝,点上一盏烛灯,多样的文化融合,开始写鬼怪故事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血瞳幽轮

    血瞳幽轮

    一个男人,一群伙伴,一段传说。惊险刺激的遗迹探险,唯我独尊的霸道登场,威力非凡的属性战技,曲折回肠的帝国政治,罕见珍惜的魔兽战宠,商海的奇迹传说。
  • 爆笑追妻:妖孽99次挨揍

    爆笑追妻:妖孽99次挨揍

    胆小懦弱的风家大小姐,一夜之间由天才沦为废柴,再次醒来之后性情大变,贪生怕死,欺软怕硬,爱钱爱权爱美人,乖张到令人发指。她本想找头拉风的坐骑来耍耍,却不料找来个能屈能伸能吃能睡能守得住门的‘镇宅神兽’,从此三观是路人,下限是浮云,桃花朵朵成烂泥……风大小姐忍无可忍,背上包袱,背井离乡,背地里偷人,正得意间却被抓了包。男人一本正经:“女人,要陪吃陪喝陪睡找我就好,何必去祸害人家良家妇男!”风大小姐怒:“就因为你太无良,所以我才找的别人!”男人眯眼:“就你这种一不高兴就要揍人的脾气,你觉得有人能受得住?”风大小姐:……
  • 疑案真相(走进科学)

    疑案真相(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溯雪曲

    溯雪曲

    【四海游龙系列二】被火葬前,她是试验失败的植物人;醒来之后,她成了被丢弃的婴孩,并强行失忆过往。当皇宫御用画师遇到医术精湛的精灵医者,当备受忽视的皇子遇到重视自己的女子,当九五之尊再遇救命恩人……一切,因她,纠缠不断。入皇宫,成御医,却被卷入宫斗之中。遇太后,见妃嫔,却不知身世多离奇。御医不易做,绝代御医更不易!雪落天山情动,可会再次无影无踪?请君落座品茗舒心听一段《溯雪曲》!
  • 盛世容华

    盛世容华

    “师父,为了你,倾尽容华。”“容儿,师徒授受不亲……”“亲不亲?”多年以后我才知道,我愿倾尽容华,也指美丽的容颜。容华若桃李。“呃……亲!”南国有佳人,换你今生三千思念。欢迎加入书氏的读者群:99701105,三千盛世,吐槽、提意见、灌水神马的,这“容华”二字不仅有盛世繁华的寓意,通通都来吧!
  • 农女喜临门

    农女喜临门

    现代励志姐林心安前一刻才站在事业的顶峰,下一刻就被空难发配到了莫名的时空,奶奶的,人倒霉喝凉水都塞牙,更倒霉的是这穷地方连水都快没得喝了。烂草屋,破门窗,缸无米,地无粮,一家十几口,还有两个嗷嗷待哺的小包子,守着群山碧湖,愣是各个面黄肌瘦,精神萎靡。唉,上辈子是个穷孤儿,这辈子好歹有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还能怎么办,挽起袖子把活干吧!……
  • 重生之星途坦荡

    重生之星途坦荡

    登顶影后宝座的红玫,在事业的最高峰,突然重生到了一部剧本中的二流女配身上!年方十五,却星途坎坷,且看红玫如何带着小小包子,一步一步重新问鼎前世的巅峰,如烈焰红玫,重新绽放耀眼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