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2800000004

第4章 中国黄金史话(1)

一、古代对黄金的认识

黄金是人类认识最早的金属。在中国,相传三皇五帝也曾以黄金为原料,炼制金丹,做长生不老之药。此说虽流传甚广,但目前尚无实证。而出土文物显示,我国黄金的开采和使用亦至少有4000年的历史,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先祖就已经认识了黄金。

根据考古工作者发掘出的各种金器的出土墓葬或遗址的年代,最早的为商代早期。如河南郑州商代早期墓葬中出土的珥形金饰,河南辉县殷代墓葬和河南安阳小屯殷墟出土的金块、金箔、金叶,证明了我国不但早在3500年以前就已开始使用黄金,并已掌握了加工制作金的工艺技术。北京平谷出土的商代金臂钏、耳环,四川广汉出土的周朝金手杖,汉朝来自湖南长沙马王堆的金缕玉衣,唐代的纯金十二环锡禅杖,明代的耀眼的金装饰等,件件文物展示了中华民族采金历史的悠久和制金技艺的高超。

根据现代矿物学的研究,自然界存在的合金矿物只有很少几种。由于金和银原子半径和晶体结构类型相同,可呈完全类质同象系列,其中含银量<5%称为自然金,含银量介于5%~15%称为含银自然金,古代称之为“生金”。我国古代先民认识的黄金主要指的就是自然金。

1.对自然金形状的认识

南宋初期周去非在《岭外代答卷七·金石门》中记载:凡金不自矿出,自然融结于沙土之中。小者如麦粒,大者如豆。更大如指面,皆谓之生金。元周密在《癸辛杂识续集》中记载:广西绪洞产生金,洞丁皆能淘取,其碎粒如蚯蚓泥,大者如甜瓜子,世名瓜子金。碎者如麦片,名麸皮金。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独孤滔云,天生芽谓之黄牙。这里所说的黄牙,即指树枝状的自然金。还有“麸金出五溪、汉江,大者如瓜子,小者如麦。”“马蹄金乃金最精者,二蹄一斤。”明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五金》中记载:山石中所出,大者名马蹄金,中者名橄榄金,小者名瓜子金。水沙中所出,大者名狗头金,小者名麸麦金、糠金。平地掘井得者,名面沙金,大者名豆粒金。清谷应泰在《博物要览·卷八》中记载:胯子金产湖广、湖南北谙郡沙土中,像腊茶腰带胯子;豆瓣金产梁州土中,掘土掘十余丈方见,形圆扁如豆瓣;麦颗金产梁州属县石沙土中,形尖如麦。

根据上述史料记载,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先民对自然金形态的形象描述,非常贴切,与现代矿物学中所用描述语相似。

2.对自然金颜色的认识

宋《本草衍义·卷五》中记载:麸金即在江沙水中,淘汰而得,其色浅黄。明曹昭等在《新增格古要论·卷六》中指出,金“其色七青、八黄、九紫、十赤。以赤为足色金也。足色者面有椒花、凤尾及紫霞色。”《本草纲目》记载有:金有山金、沙金二种,其色七青、八黄、九紫、十赤,以赤为足色。又说:和银者性柔,试石则色青。和铜者性硬,试石则有声。《天工开物·五金》:其高下色,分七青、八黄、九紫、十赤。登试金石上,立见分明。《博物要览·卷八》:橄榄金形大如橄榄,两头皆尖,红紫色。

根据上述史料记载,可见依据黄金的颜色来判断其纯净程度的这种鉴别方法,在明代已流传甚广。尤其以矿物粉末(条痕)的颜色来区别矿物,也是现代矿物学中常用的方法,而《本草纲目》中就已提到,而且还考虑其声音,更属独创。

3.对自然金硬度的认识

《本草纲目》中记载有:咬时极软,即是真金。《天工开物》中有“咬之柔软”的记载。根据现代矿物学的研究,自然金的摩氏硬度为2.5~3,因此上述史料记载是与之相吻合的。同时这也是区分与自然金颜色极为相似的矿物黄铜矿(摩氏硬度3.5~4)和黄铁矿(摩氏硬度6~6.5)的最简易的方法。

4.对自然金相对密度的认识

《天工开物·五金》中记载:凡金质至重、每钢方寸重一两者,银照依其(方)寸增重三钱;银方寸重一两者,金照依其(方)寸增重二钱。以铜的相对密度8.8~8.9克/立方厘米为标准来计算,那么“银照依其(方)寸增重三钱”,可以算得银的相对密度为11.44~11.57克/立方厘米。这与现代测定的自然银的相对密度10.1~11.1克/立方厘米差距不大。可是以算得的银的相对密度再按“银方寸重一两者,金照依其(方)寸增重二钱”,求得金的相对密度为13.728~13.884克/立方厘米,这与自然金的相对密度15.6~19.9克/立方厘米有较大的差距。究其原因,是由于宋应星所处的明万历年间(即公元16世纪末17世纪初),用来测定相对密度的金属纯度不高,块度或许也不十分精确的缘故,但值得指出的是,宋氏以单位体积“方寸”来计重的这种测试方法,以及运用比例来说明各种金属相对密度的差别是十分具有开创性的。

5.对自然金产状的认识

关于自然金的产状,自古以来就有沙里淘金的说法。春秋战国时期,《韩非子·内储说上》有“荆南之地,丽水之中生金,人多窃采金”的记载。丽水,即今云南境内的金沙江。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曾写下一首描绘妇女们在江边艰辛地淘金的生动诗篇《浪淘沙》:“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手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诗中的“澄洲”是今广西南宁地区上林县、武鸣县一带,“江”系指右江(广西境内主要河流之一)。这一带古时就是著名的沙金产地。

除了在沙里淘金外,在唐代刘恂的《岭表录异》中有这样的记载:广州(今粤北英德县西北)有金池,彼中居人,忽有养鹅鸭,常于屎中见麸金片。遂多养,收屎淘之,日得两或半两。这可算是我国历史上个别地方出现过的一种别出心裁的淘金方法,也充分说明了我国古代先民的聪明才智。

二、古代黄金生产情况

中国早期黄金生产,构成了世界黄金史的重要篇章。从世界采金史来看,大多数国家都是从采淘砂金开始的。史书记载的我国采金活动,始于奴隶社会早期,淘洗的砂金是从含金的砂砾层中得到的,古称“河金”或“麸金”,后来又根据砂金赋存地质条件的差异,分为“水砂中”淘洗的砂金和“平地掘井”开采的砂金两种。文字记载表明,大约在2000年前的周代,朝中已设置掌管生产和加工金、玉、锡的专职官员了。《魏书·食货志》记载:“汉中旧有金户千余家,常于汉水沙淘金。年终总输”,这说明人们是在汉水旁淘洗沙石以取金。《本草拾遗》的作者陈藏器说:“金出水沙中,毡上淘取”。这就是在溜槽上铺上毛毡,使沙金沉留在毛毡里,今天人们仍然沿用这种方法收集沙金。

脉金的开采时代远远晚于砂金,大约起于唐代、宋代之际。早在先秦时代古人就积累了丰富的找矿经验。历史典籍《管子·地数篇》中有“金起于汝汉……”和“上有丹砂者,下有黄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的记述。这说明,春秋时期人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采金知识。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中记载:“山上有葱,下有银;山上有薤,下有金;山上有姜,下有铜锡”。这种通过植物找矿改变了过去那种只会从露头脉中找矿的单一方法,向科学找矿迈进了一步。

由于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技术落后,矿工们只能依靠钢钎、铁锤击打的方法,艰难地开采,为获得宝贵的黄金付出了巨大的劳动,有限的黄金产量只能供给王公贵族们享用。唐代诗人刘禹锡把生产黄金的艰辛和贵族们的奢侈写入诗中:“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樊绰的《蛮书》中记载:“土人取金方法,春天先于山腹掘坑,深丈余,阔数十步,夏季水潦降时,漆土之所的沙石中披捡,得其片块,大者有重一斤或二斤,小者三两、五两,价贵贵于麸金数倍。”这就是利用挖深井和利用水冲坡地方法采金。

我国历代黄金产地在哪些地区呢?

我国古籍丰富,对历代王朝的金矿产地、采金活动的盛况、金矿的描述和金矿床等都有详尽程度不同的记载。就黄金产地而言,我国历代黄金产地的分布,先秦时期有:云南丽水、湖南洞庭、湖北汉水、河南汝河等。汉至北宋有,山东蓬莱、掖县,陕西西城(今安康)洛南,四川眉州、广元等。至元明清各朝,金矿产地剧增,包括河北迁安、丰润,河南闵乡,山西忻州,江西饶州、抚州,山东栖霞、莱州,安徽池州,湖南岳州,陕西蓝田等新兴产金地区。此外,四川、云南、两广、东北三省皆有金矿产出,上述历史上的黄金产地,有很多地方延续到现在,仍是我国重要的产金基地及重要的产金省。

中国黄金生产始于商、兴于汉、衰于两晋南北朝,复于唐。唐以后的宋、元、明、清,对黄金时而禁采,时而开禁,高亢和低迷交替出现,至1888年(光绪十四年),全国黄金年产量一跃达到四十三万二千两(每两31.25克),占当时世界年产量的7%,居世界第五位。这一黄金的年产量,竟然保持到解放后即20世纪70年代中期,才被突破。

古代的黄金是怎样炼成的呢?

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先民们除了淘沙金以外,就以原始的燔火爆石的办法,采炼黄金了。即燃木烧矿石,火燎矿石热,再泼以冷水浇之,矿石爆裂破碎,然后细磨成粉,以水用碗筛淘,便得黄金。

2008年5月,“大规模唐代金窟”在浙江遂昌发现之后,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会同中科院、北京大学等科研单位和机构对古人如何在脉金矿中开采黄金展开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位于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总面积33.6平方千米,矿区矿冶历史悠久、迭经兴废,矿业遗迹众多,文化积淀丰富。研究表明,该地区自春秋时代起就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金属矿产地之一,铜、银、金采冶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代,越国就在浙西南采冶铜矿,铸造兵器。唐代上元(公元671675年)年间,该地区已经有采冶活动;宋代设有永丰银场;明代永乐、宣德年间,是全国最大的矿银产地。其中“唐代金窟”古矿硐规模宏大,保存完整,文献记载丰富翔实。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主持了矿区古代最后一次开采活动,并因反对暴虐矿政而辞官。

研究表明:古代矿工在坚硬的金矿石中开采黄金,主要采用的是一种叫“烧爆法”的工艺方法。所谓的“烧爆法”就是先在坚硬的矿石下搭建一个简易的炉灶,用上等的炭火猛烈燃烧,待矿石受热后,再泼上冷水,使矿石在热胀冷缩作用下开裂,便于开采。

古代炼金主要需经过五道工序:

第一道工序是磨矿。先将矿石放入水碓,通过水力作用将大块的矿石粉碎,然后用石磨磨成粉末。

第二道工序是淘洗。就是将矿石粉末放在水中淘洗,去除不含矿的部分,留下含金银较多的粉末,行话叫精矿粉。

第三道工序叫制团烧结。也就是将含金银的粉末和米饭等混合在一起做成球团,与木炭分层垒成堆,去除硫化物的硫、烧结成松脆的矿团。

第四道工序叫铅还原冶炼。将矿团铅混合熔炼,进行化学置换,形成含金银的铅块。

第五道工序叫灰吹法。也就是把含金银的铅块放在草木灰上熔炼,吹入氧气,去除铅块的铅。吹去草灰,便可收获高纯度的黄金白银。

古代采用的“烧爆法”采矿、“灰吹法”冶炼,对古代矿冶科技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烧爆法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历史,秦代开凿都江堰宝瓶口,唐代开凿龙门砥柱,均使用了烧爆法。遂昌金矿的烧爆法遗迹,是中国古代烧爆法唯一见诸报道的现场遗迹实证,具有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制团烧结工艺,现代冶金工业直到1911年才由德国人发明。而灰吹法冶炼工艺,在矿区一直延续到现代仍在使用,在生产中具有现代冶金工艺不可替代的作用。矿区古代典籍记载了浙西南地区银矿的矿冶技术,使得黄岩坑不仅成为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矿冶技术的实证,更以实际的遗存和记载诠释与补充了《天工开物》等著名典籍的不足,对世界矿冶科技史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历代黄金制品溯源

中国采掘、利用黄金的历史始于夏朝,盛于唐代。相传,伏羲氏、黄帝、炎帝都曾用黄金做原料炼金丹以求长生不老。1976年,在甘肃省玉门火烧沟的遗址中出土了一批夏代初期的墓葬品,有金银铜环和男女佩戴的金耳环,距今已有3500年。这些出土文物证明,在夏代初期中国人就能用黄金加工首饰了。

夏代金器之后是考古发掘中发现的距今已有3000余年历史的商代黄金制品。商代金器的分布范围主要是以商文化为中心的中原地区以及商王朝北部、西北部和偏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这个时期所发现的金器中,最令人瞩目的是四川广汉三星堆早期蜀文化遗址出土的一批金器。考古发现说明,古蜀族是世界上最早开采和使用黄金的古老的民族之一,在相当于中原殷商时期就已经熟练地掌握了黄金的加工技术,代表了商代最早的黄金制品水平。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带来了生产、生活领域中的重大变化。大量金银器的出现,成为这个时期工艺水平高度发展的一个标志。这个时期,在中原地区的墓葬遗址中,以陕西宝鸡益门村2号秦国墓葬、河南洛阳金村古墓、河南辉县固围村魏国墓地、河北平山县中山王墓出土的金银器最有代表性。此时南方地区出土的金银器虽然数量不多,但却十分引人注目。其中最为重要的发现,当属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一批金器。

秦代金银器迄今为止则极为少见,而汉王朝因为国力强盛,因此在汉代墓葬中出土的金银器,无论是数量、品种、制作工艺,都远远超过了先秦时代。总体上说,金银器中最为常见的仍是饰品,金银器皿不多,金质容器就更少见。汉代金银制品除继续用包、镶、镀、错等方法用于装饰铜器和铁器外,还将金银制成金箔或泥屑,用于漆器和丝织物上,以增强富丽感。最为重要的是,汉代金钿工艺本身逐渐发展成熟,最终脱离青铜工艺的传统技术,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这使得金银的形制、纹饰以及色彩更加精巧玲珑、富丽多姿,为以后金银器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乱,朝代更替频繁。另外,各民族在长期共存的生活中逐渐相互融合,对外交流进一步扩大,加之佛教及其艺术的传播,使这个时期的文化艺术空前发展。这些在金银器的形制纹样发展中,都打上了明显的烙印。如辽宁北票冯素弗墓中出土的“范阳公章”龟纽金印、金冠饰、人物纹山形金饰、镂空山形金饰片等,这些金银器既有汉族传统文化的特色,又有北方游牧民族的风格特点。再如江苏镇江东晋墓出土的一件金佛像牌,呈长方形,正面线刻有全身佛像,头顶灵光,面带稚气,应为释迦出土童像。这种用于佛教奉献的金银制品在唐宋以后极为常见。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辉煌的时期,其金银器制作代表了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平。当人们看到数量众多、类别丰富、造型别致,纹饰精美的唐代金银器时,一定会联想到唐代文化艺术的雄健、华美和自然秀颖。

同类推荐
  • 私营企业经营管理实用必备全书

    私营企业经营管理实用必备全书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促成私营经济的迅速成长。曾经有不少人精确地计算,中国的市场已经达到高程度。私营企业增长速度加快,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竞争面前,很多私营公司的经营者感到力不从心,希望能加强管理,却又无所适从。面对管理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的裂纹,我们希望能够尽全力将二者有机结合。本书就是在这样的思路下产生的——力求将管理理论与私营公司的经营实际有机结合。全书从私营公司成长、家族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多角度,向私营公司的经营者介绍一些基本但却前沿的管理理论及管理经验,如企业成长理论、木筒原理等。力图使私营企业主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突飞猛进,把私营企业做强做大。
  • 温商为什么优秀

    温商为什么优秀

    “温商的头发丝都是空心的!”“温商的血液里都流淌着铜钱的味道。”十个温州人九个商,还有一个会算账。 本书荟萃温州人传奇的创富经典,打造中国犹太人的致富圣经,阐释天下温商的经商哲学,聚焦东方犹商的赚钱艺术。
  • 零售企业规范化管理全书

    零售企业规范化管理全书

    《零售企业规范化管理全书:最新管理工具、制度、表格与工作规范全书》以管理要点、管理流程、工作规范与管理表格等实用管理工具的形式,介绍了零售企业实施规范化管理的各个方面与细节,内容涉及现代替零售概论、前期筹划、形象设计与管理、商品管理〕物流仓储管理、营销管理、服务管理、卫生与后勤管理〕安全与防损管理及内部职能管理等几个大版块。《零售企业规范化管理全书:最新管理工具、制度、表格与工作规范全书》的突出特点是内容详实、全面、具体,易于操作,实用性强,是一本零售从业人员及管理人员不可多得的案头必备参考工具。
  • 投资大师讲的理财课

    投资大师讲的理财课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理财的高手。理财高手是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培养的。首先要懂得思维决定财富的道理,理财中一定要知道“你可以跑不赢刘翔,但你必须跑赢CPI(居民价格消费指数)”的道理;要善于把握理财技巧,让自己真正品尝到经济增长给我们带来的果实;要想成为理财高手就不能懒惰,懒惰的人只能是第三个仆人,永远发不了大财;想做掌握了80%的财富的那20%的人中的一分子吗?那就要学会理财;要懂得让钱生钱,不要让钱躺在银行里睡大觉。
  • 联想你看不懂

    联想你看不懂

    任何一个想要做大、做强、做久的企业领导者,都能从联想的发展之道中。找到一些值得借鉴的管理智慧。,联想的成长和发展,本身就像一个谜题一样。但在多年的业界质疑与担忧中,联想从收购蓝色巨人IBM到柳传志复出又复退,在成为行业巨头的道路上快步前行。联想无愧为国内成功企业的典范,它做大做强到底凭什么?联想曾有过的迷局,也许你也正在或即将面临。本书通过对联想发展历史的回顾和管理体系的剖析,帮你考察联想的发展历史,研究其持续发展的秘密,了解其成功之道
热门推荐
  • 宇宙制造者

    宇宙制造者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 是非

    是非

    一语道不尽尘世间的是是非非,一眼看不透江湖中的恩恩怨怨。败命运所赐,比中500万几率还小的机会就这么巧合的砸在了她的头上。她做好了以身殉职的准备迈进了历史的洪流一去不返。偏偏她这个“幸运儿”却好命的撞见了生命中的另一半?什么?不是一个是四个?难怪在现代她总是被人当成空气拒绝往来。可是这突来的桃花运一路走来磕磕绊绊,就算她掌控了这个时代的历史变迁也操控不住这爱情的红线,她到底是顺应天意选择离开还是干脆绑住一个死皮赖脸的跟命运消极抗战?!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青梅煮马

    青梅煮马

    中考那年,肖剑曾经问过我一个很深奥的问题:“你说,咱俩有没有可能发展发展?”我淡定的回答他:“你不用担心,这么掉价的事我还是有分寸的。”肖剑听了甚慰,逐摸了摸我的脑袋,夸我是个明事理的好同志。高考那年,肖剑又问了我一个更加深奥的问题:“你说,两个B血型的人生出的小孩会不会是2B血型的?”我继续淡定的回答他:“你不如实践出真知。”肖剑听了若有所思,逐转身将我扑倒。我勒个去,我又不是B型的,扑个毛!!!
  • 春情只到梨花薄

    春情只到梨花薄

    【已出版上市】丫鬟阿梨,单纯却执着于对少爷杨劼的爱恋。在她的帮助下,杨劼几经坎坷,踏上寻亲之路。而命运多舛的阿梨遭遇晟阳王裴元皓,成为名霸一时的红妓。错综复杂的情感交往中,一个更大的秘密渐渐浮出了水面。红颜绝色,谁舍谁收?爱的丝线断了,牵住各自的,却是另外一个人。随着杨劼真正身世的揭开,一直受皇帝控制的裴元皓对权欲也日益膨胀。阿梨不愿成为两个人争夺天下的挡箭牌,她会选择怎么做?隐藏极深的静心师太从中又会扮演何种角色?诡谲多变的刀风剑雨下,又一场政变寂灭。她与他们的命运如梨花飘落,瓣瓣无声。阿梨恍然明白,原来爱是沧海遗珠,前面的路不能回头。
  • 花羊羊的小诊所(读故事学科学丛书)

    花羊羊的小诊所(读故事学科学丛书)

    在通过花羊羊给老牛、老熊、小狗、小河马、小兔子、鸡姐妹等看病的过程中,花羊羊开了一个小诊所,描写了关于动物的一些怪病和花羊羊为他人热情服务的精神。诊所虽小,名气却很大
  • 邪王追妻:倾世妖妃惑天下

    邪王追妻:倾世妖妃惑天下

    痴傻草包庶女遭主母设计,百般凌辱,替姐下嫁,心有不甘,试图逃婚,死于非命。再睁眼,废柴早已脱胎换骨!敢虐我者,我必废之!敢伤我者!我必诛之!精心布局,步步为营,谈笑间,斗小姑,戏二婶,杀二伯,废主母,夺回原本属于她们的一切!她惊才绝艳,琴技惊人,医术惊天,哪怕已为人妇,依然惹来众多男子注目,任他是皇子还是天子,统统被她踩于脚下!非我所爱,思想有多远,全部滚多远!背负“祸水红颜”,她命悬一线,“病秧子”夫君身披黄马褂,在百官震惊的眼神下牵着她的手走出金銮殿。谁曾想到,昔日的病秧子竟然是……,她凝眉道:“男人,你在与天下为敌?他邪魅一笑:天下?你便是为夫的天下!天下若不容你,即便覆了这天下又如何?
  • 故都的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故都的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美国《密勒士评选》曾评出当时中国文坛最具知名度的五位作家,郁达夫位列其中。他是一位优秀的作家,也是一位优秀的出版家,并且与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一同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中国现代文学和出版事业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quot;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华丽血时代两晋南北朝人的另类历史

    华丽血时代两晋南北朝人的另类历史

    中华盛世的胎动期——两晋南北朝的华丽血时代如果能有部历史回放机,我们按“返回”键,搜索公元265年至公元589年的历史,肯定会在这315年间中华历史上称作“两晋南北朝”的时间段上发现许许多多惊心动魄、叹为观止而又骇人心目、荒诞离奇的“场景”。场景一: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灭吴国一统天下,飘飘然之余,这位…
  • 超级脂肪兑换系统

    超级脂肪兑换系统

    新书《医路彩虹》已发,求收藏、推荐票、打赏! “贼老天,我愿意用我这一百多斤该死的肥肉换今年的风调雨顺!”随着陈致远这一声充满不甘的怒吼声,脂肪兑换系统从天而降!脂肪这种现代人避之不及的东西,在陈致远眼中那就是宝贝,万金难换的宝贝!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好吧,只要我脂肪足够,我能成为各个行业的顶尖人才!身为三流医学大专毕业的陈致远有一个医生梦,所以兑换了医术技能,内外儿妇中西医结合无所不能。身为一个前胖子的陈致远同时也是个吃货,所以兑换了食道技能,古今菜肴无所不会,各式菜肴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可以治病。但这一切都需要脂肪,所以:各位胖纸们,来减肥吧,只要签下了契约,肥肉将要彻底离你远去。新书械医以发,直通车在作者推荐里,跪求收藏、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