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华贵的黄金饰品不仅是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宗教文化或民族习俗也是刺激人们大量收藏、佩饰黄金的重要诱因。随着社会财富不断增加和现代科技的发展,用黄金制作的饰品、摆件的范围和样式不断拓宽深化,市场消费量持续增加。统计表明,全球每年用于加工饰品的黄金占到需求总量的75%左右,特别是在传统的饰金消费大国如印度、沙特、阿联酋、中国、土耳其等国,伴随着国民收入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饰金消费量也在大幅度增长。
其中,印度是全球最大的黄金消费国。印度人古来就有购买黄金以及金饰品的传统和强烈欲望,甚至印度的穷人手里一旦有了积蓄也会购置金银。过去的十几年中印度经济经历了高速增长,国民收入的增加使得其对黄金的需求也稳健增长,在2005年度,印度的黄金消费占到了全球总需求的22%,占总零售净投资(金币和金条)的35%。尽管1990年印度开始重新实施黄金控制法案(GoldControlAct),禁止国民以金条的形式持有黄金,但印度黄金需求仍然以年平均10%的幅度增长,目前持有黄金总量约达15000吨,占了全球整个地表黄金总量的10%。在19952005年的10年间,印度平均每年出售黄金676吨,这个数量是美国市场消费黄金数量的1.5倍还要多,而美国是全球第二大的市场,是其他主要黄金消费国中国、土耳其、沙特阿拉伯以及阿联酋的3~8倍。
3.用于工业制造及相关需求
黄金是少有的化学、物理、电子性能优异的金属,应用领域非常广,在电子、通信、航空航天、化工、医疗等部门及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各类生活日用品当中也有广泛的应用空间。随着现代电子行业飞速发展,对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黄金具有其他金属无法替代的高稳定性。同时,电子产品日益微型化,单位用金量会很小,对产品成本构不成威胁,因此越来越多的电子元件可以使用金作原材料。
另外,金由于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在航空航天领域也被大量应用,随着大量航空航天技术应用于民,黄金在这些方面的市场前景非常看好。例如一种镀金玻璃,在航空航天中用于防紫外线,现在可应用于建筑,能起到很好的防太阳辐射和隔热作用。黄金还可以用于日用品,如镀金钟表、皮带扣、打火机、钢笔等。钟表王国瑞士国度不大,但其饰品业每年用金量达40吨左右,其中95%都用在制表业上。日本仅一家手表厂每年消耗金盐就达1吨,相当于消耗黄金680公斤。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镀用金量也逐年增加。
黄金在医疗领域的消耗主要是牙医需求,从古至今,金都是人们寻找替代牙齿的理想材料。2005年,全球应用于工业以及补牙共消费黄金约420吨,占到全年总需求量的10%左右。
4.用于避险保值、投资交易
如上文所述,美国于1971年8月宣布废除自“二战”后实行的美元金本位制,美元与黄金开始脱钩,当时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短短40年后,美元兑换黄金的价位飞涨到每盎司1740元,这也就是说,黄金整整升值了50倍,而美元相比则整整贬值了50倍。黄金与美元相比,平均每年升值25%以上。在经济动荡和不景气的态势下,黄金相对于货币资产更显稳定,因此黄金储备被各国央行用作防范国内通胀、调节市场的重要手段。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投资黄金主要是在通货膨胀情况下,达到财富保值、增值的目的。而这种认识和行为又导致对黄金的需求上升,金价不断上涨的态势。
在通胀上升的时期(负利率时代),为了避免货币购买力的损失,实物资产包括不动产、贵金属(黄金、白银等)、珠宝、古董、艺术品等往往会成为资金追逐的对象。由于黄金价值的永恒性和稳定性,作为实物资产即成为货币资产的理想替代品,发挥保值的功能。在局势动荡、政局不稳的时期,直接影响经济的稳定性及投资者的信心,货币贬值,股市下滑,手中持有的货币更有可能大幅缩水,黄金价值高、易储存、流动性高和被普遍接受的特点使其替代货币成为财富的理想载体。而黄金市场上的金价波动,使众多黄金衍生工具随之诞生,黄金期货市场的交易体制建立,为投机交易者提供了机会。
六、黄金货币体系的演变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写道:“货币天然不是金银,但金银天然就是货币。”因为黄金本身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稀有性,黄金成为贵金属,被人们作为财富储备。正是这种特殊的自然属性,黄金被人们赋予了社会属性,也就是货币功能。
1.金本位制
考古发现,早在公元前6世纪,世界上就出现了第一枚金币,而黄金作为地区性、国际性的交易媒介和财富计量标准,历史则更为漫长。人类对黄金价值的历史性的“共识”,终于演变为金本位制的逐渐确立。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货币金属进行流通的货币制度,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期,欧美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了这一种金融制度。1816年,英国率先颁布了《金本位制度法案》,正式以法律制度确立了金本位制,并成为英国货币制度的基础。随后,德国、瑞典、挪威、荷兰、美国、法国、俄国、日本等国,先后宣布施行了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意味着黄金就是货币,在国际上就是硬通货。金币本位制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用黄金来体现所发行货币的价值,每一货币单位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的多少而形成一定的比价关系;②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都可自由地将金砖交给国家造币厂铸造成金币,或以金币向造币厂换回相当的金砖;③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有无限制支付手段的权利;④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间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当国际贸易出现赤字时,可以用黄金支付。金本位制具有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入输出等三大特点,随着金本位制的形成,黄金承担了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成为商品交换过程中的媒介,金本位制是黄金的货币属性表现的高峰。
全世界共有59个国家实行过金本位制,“金本位制”虽时有间断,但大致延续到20世纪20年代。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有的国家实行“金本位制”长达二百多年,有的国家仅有几十年,而中国一直没有施行过“金本位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资本主义各国为了准备世界大战,加紧对黄金的掠夺与控制,使金币的自由铸造、所发行纸币与金币之间的自由兑换制度受到严重冲击,黄金在世界各国之间的输入输出受到严格限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帝国主义国家军费开支猛烈增加,纷纷停止金币铸造和金币与纸币之间的兑换,禁止黄金输出和输入,这些行为从根本上破坏了金币本位制赖以存在的基础,导致了金币本位制的彻底崩溃。
2.金砖本位制
英国在1919年停止金本位制度,于1926年恢复使用金砖本位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纸币只能兑换400盎司的国际认许金条。同期欧美其他国家纷纷加强了贸易管制,禁止黄金自由买卖和进出口。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欧美国家的经济受到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的影响,加之黄金分配极不均衡,已经难以恢复金币本位制。1922年在意大利热那亚城召开的世界货币会议上决定采用“节约黄金”的原则,实行金砖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实行金砖本位制的国家主要有英国、法国、美国等。在金砖本位制度下,各国央行发行的纸币货币单位仍然规定含金量,但黄金只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金集中于中央银行,而不再铸造金币和实行金币流通,流通中的货币完全由银行发行的纸币货币单位所代替,人们持有的银行发行的纸币在一定数额以上可以按纸币规定的含金量与黄金兑换。英国以银行发行的纸币兑换黄金的最低限额为相等于400盎司黄金的银行发行的纸币(约合1700英镑),低于限额不予兑换。法国规定银行发行的纸币兑换黄金的最低限额为21500法郎,等于12公斤的黄金。用这种办法压制了市场对黄金的需求,达到了节约黄金流通的目的,由各国中央银行掌控黄金的输出和输入,禁止私人买卖黄金。中央银行保持一定数量的黄金储备,以维持黄金与货币之间的联系。
3.金汇兑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又称为“虚金本位制”,其特点是:国内不能流通金币,而只能流通有法定含金量的纸币;纸币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国家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黄金的输出输入由中央银行负责办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一些拉美国家和地区,以及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意大利、丹麦、挪威等国,均实行过这种制度。
金砖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实际上削弱了金本位制,本质上反映了黄金紧缺和纸币发行泛滥之间冲突的妥协。19141938年期间,西方的矿产金绝大部分被各国中央银行吸收,黄金市场的活动有限。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迫使各国放弃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各国纷纷加强了贸易管制,禁止黄金自由买卖和进出口,公开的黄金市场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伦敦黄金市场关闭。这一关便是15年,直至1954年后方重新开张。从此资本主义世界分裂成为相互对立的货币集团和货币区,国际金本位制退出了历史舞台。
4.黄金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兴亡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人们发现,美国成为这场战争的最大赢家,美国不但最后打赢了战争,而且在经济上发了大财。有数据显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美国拥有的黄金占当时世界各国官方黄金储备总量的75%以上,由于这场战争,几乎全世界的黄金都流到了美国。
1944年5月,美国邀请参加筹建联合国的44国政府代表,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会议,寻求建立一个“金本位制”崩溃后的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经过激烈的争论,各方共同签署了“布雷顿森林协议”。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又称美元—黄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美元是国际货币结算的基础,是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国承担按每盎司35美元的官价兑换黄金的义务;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平价的1%上下的幅度内波动,因此黄金也实行固定价格制,如波动过大,各国央行有义务进行必要的干预,恢复到规定的范围内。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货币体制中,美元处于中心地位,起世界货币的作用,美元成了黄金的“等价物”,美国承担以官价兑换黄金的义务,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同黄金发生关系。从此,美元就成了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
这一体制下,黄金无论在货币流通功能还是在国际储备功能方面的作用都受到限制,因为世界上的黄金大都被美国政府控制,其他国家几乎都没有黄金。没有黄金储备,就没有发行纸币的准备金,此时只能依赖美元,于是美元成为世界货币体系中的主角。但我们必须注意到,黄金是稳定这一货币体系的最后屏障。所以黄金的兑换价格及流动,仍受到各国政府非常严格的控制,各国基本上都禁止居民自由买卖黄金,黄金的市场定价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从另一个角度看,黄金实际上是被美元囚禁在牢笼里的货币制度,将世界黄金控制在自己手中,用发行的纸币——美元取代过去黄金的作用。
进入20世纪60年代,美国由于陷入越战泥潭,政府财政赤字不断增加,国际收入情况恶化,美元出现不可抑制的通货膨胀,美元的信誉受到极大的冲击。同期,战后的欧洲国家经济开始复苏,各国都因为经济复苏财富增长而拥有了越来越多的美元。由于美国引发的通货膨胀,各国政府和市场力量都预期美元即将大幅贬值,为了资产保值,黄金就成了最好选择。于是各国纷纷抛出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使美国政府承诺的美元同黄金的固定兑换率日益难以维持。到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减少了60%以上。美国政府被迫放弃按固定官价美元兑换黄金的政策,各西方国家货币也纷纷与美元脱钩,金价进入由市场自由浮动定价的时期,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由此彻底崩溃。
5.黄金的非货币化时期
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的《牙买加协议》及两年后对协议的修改方案,确定了黄金非货币化。主要内容有:黄金不再是货币平价定值的标准;废除黄金官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再干预市场,实行浮动价格;取消必须用黄金同基金进行往来结算的规定;出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1/6的储备黄金,所得利润用来建立帮助低收入国家的优惠贷款基金;设立特别提款权代替黄金用于会员之间和会员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间的某些支付。
这里所说的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亦称“纸黄金”。它是基金组织分配给会员国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会员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它向基金组织指定的其他会员国换取外汇,以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偿还基金组织贷款,还可与黄金、自由兑换货币一样充作国际储备。但由于只是一种记账单位,不是真正货币,使用时必须先换成其他货币,不能直接用于贸易或非贸易的支付。特别提款权定值是和“一篮子”货币挂钩,市值不是固定的。
但是,黄金的非货币化发展过程并没有使黄金完全退出货币领域。黄金的货币职能依然遗存,仍有多种法定面值的金币发行、流通;黄金价格的变化仍然是衡量货币的有效工具,是人们评价经济运行状态的参照物;黄金仍然是重要的资产储备手段,截至2005年,各国央行外汇储备中总计有黄金3.24万吨,约占数千年人类黄金总产量的22%,私人储藏黄金2.4万吨,两项总计占世界黄金总量的37%。用黄金进行清偿结算实际上仍然是国际公认的唯一可以代替用货币进行往来结算的方式。特别提款权的推进远远低于预期,目前黄金仍然是国际上可以接受的继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之后的第五大硬通货。
在1976年牙买加体系宣布“黄金非货币化”之后,黄金作为世界流通货币的职能降低了。但是,黄金的金融属性并没有降低,黄金仍然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保值的手段和投资的工具,集商品功能和金融功能于一身,依然是世界各国所青睐的主要国际储备,仍作为一种公认的金融资产活跃在金融投资领域,充当国家或个人的储备资产。在世人的心中,黄金永远焕发着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