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2400000008

第8章 心:专注 持戒 慈悲 静寂(3)

一般来说,我们对于伤害过自己的人或仇敌很难生起慈悲,这正是我们要努力克服的。作为一个真正的修行者,任何众生都是我们慈悲的对象,如果没有众生,我们就无法修行了。自他相换的修行是对治我执、激发慈悲的良药。对一切众生心怀感激是十分重要的。世上的一切事物没有一样是可以单独存在的,动植物如果没有阳光、空气、水就无法生存。我们生活的社会中的万物也都是彼此相互依存的,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共生结构。我也由许多“非我”的元素所成就,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如能以相生相依的眼光来看待这个社会,对待不幸的人们,我们将会更深刻地体会到他们的痛苦与我们的责任,因为我们在他们身上看到自己,在自己里面也看到他们。随时随地,我们都应尽量把自己放在受苦者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为别人着想:如果我是对方,我希望别人如何对待我?

1912年秋,李叔同赴杭州,在浙江两级师范教音乐、美术二课。他的教育精神是十分严肃、认真的。经常对学生说一些有关做人与艺术的准则;认为要做一个文艺家,必先做一个好人。他的弟子丰子恺更以“温而厉”来形容他认真的教学态度:“李先生从不骂人,从不责备人,态度谦恭”。

弘一法师有一颗圆融的心,达到了一种圆融无碍的境界。他把慈悲和爱的对象由自己转向他人,乃至一切有情众生,就是通常所说的自他相换,这是激发慈悲心极为重要的方法。

人的心、人的性格很冷、很硬,像钢铁一样。要慢慢以调伏野马和猴子的心,让它柔软起来,以柔软的心观世界就会悲悯起来。学佛,其实就是承担。打开退缩、畏惧、自私的心结,勇敢面对世界,承担自己应该得到的苦乐,风雨晴明,含笑入怀,繁华落尽,智慧自生。

因为人心不平,所以这个世界不平,因为人心污浊,所以这个世界污浊。因为,我本人对人生许多问题尚充满困惑。《圣经》上说:“耶和华靠近伤心的人,拯救灵性痛悔的人。”我从没有放弃自我的拯救。活在这个世界上,活在这个社会中,我也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舒服。不过,我承认自己需要调整,也愿意积极解决,并且也在积极解决。而学佛就是要运用自己的心,良善、积极的心态,根治自己。困境是由烦恼造成的,激励我们转化内心,发起慈爱、悲心、忍辱、智慧和其他的善心。

禅宗有一段故事:

达摩祖师的墓地位于河南省,有一位学僧发誓要守墓、照顾墓园。有一天,远方来了一位禅师,来到达摩祖师的墓前。

这位守墓的学僧来迎接他,且恭敬地问禅师说:“禅师,您要先礼佛?还是先礼祖?”

这位禅师说:“我既不礼佛,也不礼祖。”

这位学僧听了内心不太高兴,态度也随即改变,用不客气的口吻说:“佛与祖师,与你结了什么怨仇?”

禅师心平气和地反问他说:“佛与祖师到底给了你什么恩惠?让你替佛与祖师如此说话!”

这位学僧听了愣了一下,觉得这位禅师的话很有禅机!所以心念一转,又恢复了恭敬的心,并问禅师说:“请教禅师,我到底应该如何自处?”

禅师说:“佛与众生平等,看待一切众生要泯灭仇与怨,不可有恩怨的心态。如果能这样,心才会平静。”

生命是否有意义,取决于我们的心态。能否成佛,也取决于我们自己。可是,许多人觉悟不到这个道理。心的清净面就是心的本质,它始始终终都是清净无染,平等和圆满的。心的妙用面就是心的表象,又可以分为两种表象,一是妄心,二是菩提心。妄心就是那种时时刻刻想来想去的心,是一颗有染污的心;菩提心是心中无任何相状的心,是一颗清净无染的心。

释迦牟尼佛的心,是一颗大的心。大的心悲心怜悯,能拔众生苦。慈心悲心,源出一心,心心相印,慈悲同心。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的欲望是层出不穷且无止境的。所以,现代人有时心情烦躁,情绪失常;有时惊喜狂欢,放荡不羁;有时绞尽脑汁,极度恐慌。因无法忍受种种流言非议而惶惶不安于现状,因厌世愤俗而心灵瘫痪自绝于世的事例,太多、太多。

佛陀说:人以慈悲为怀。如果说世上什么力量是最大的,那非慈悲莫属;因为慈悲可以赋予我们巨大的勇气和信心,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慈悲的力量不可思议。

慈悲有着温暖和开朗的特质,不论我们和别人的关系怎样,当他的人生如意顺遂时,我们为他感到满意快乐。这会让我们脱离嫉妒和羡慕的痛苦,不用沉浸在别人比我们更快乐更成功的漩涡中,不用因这一切而情绪起伏,而更怡然自乐。而当我们看到别人正经受痛苦及一些于心不忍的现象时,也会自然从内心深处产生悲悯的情绪,希望他们能尽快解脱这些痛苦,希望他们能获得幸福、快乐。人,应该有这种慈悲之心,我们难以想像,人如果丧失了这种本性,自私自利,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做伤害别人的事情,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在今天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行色匆匆,为了工作奔波繁忙,彼此都变得很疏远、很冷漠,很长时间里忘记了慈悲,忘记了人与人之间的爱和关心。我们很多人都喜欢慈悲这两个字,但是内心却被其他别的东西阻塞了。比如:欲望、嫉妒、自私、尖刻。我们被有史以来的无明和烦恼习气缠缚,对世间所发生的种种苦难和不幸,比如天灾人祸、疾病饥荒等感觉麻木了,甚至有时会想,痛苦是别人的事,和自己没有关系。正是由于这种麻木,我们许久都没有感到慈悲之心的重要。所以,我们应该扪心自问,如果这些情况发生在我们的身上会是什么样子,如果我们面对死亡的来临呢?我们应该真切地从内心体验这一切,让众生的苦难唤醒我们的慈悲和内在的良知。

要发起真正的慈悲心并没有那么容易,因为它与我们的执著习气互相抵触。但是,这并不是没有可能。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慈悲的种子,只是它沉睡的时间太久了。但是,如果我们想提升生命的品质,完善自己的人格,想从各种烦恼和痛苦中解脱出来,就必须尽最大努力,通过各种方法,发起大慈大悲之心。这是我们灵魂的惟一出路,也是我们良知的觉醒和使命。

所谓慈悲心,如果简单一点说,就是可以无条件的风险,给予众生快乐,不忍心众生受苦,并强烈的希望众生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慈悲心和我们常说的爱心、同情心和怜悯心有颇为相似之处,但又不尽相同,因为在广度和深度上它更纯洁、更崇高,是人世间最美好、最高尚的情感。慈悲是真正的平等,就像太阳面对众生散发无限的光芒,是一种彻底的利他之心,没有丝毫自私和我执的成分,是一种“道”,是人心的最终到达。

对于普通的众生,外在的钱财也许重要,但在我们拥有钱财的同时,也别忘了开启内心的慈悲之源。因为,它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能让生命升华,化干戈为玉帛,能转化贪婪、自私的暴戾之气,而让社会充满温馨和祥和。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这样一颗慈悲心,一定要随时提醒自己,别让它睡着了。

会等待的人才会生活。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愿意等待的,但是,往往因为外界的干扰而不能忍受等待;也有些人修得一定的定力,可以任凭环境的变化独自等待下去,其结果也是令人艳羡的,正所谓傻人有傻福。

并非所有的等待都有美好的目的。我们没有办法为一个无意义的目的去等待,这种等待的终极意义也许在等待本身,但需要我们觉察,去三思而后行。

心只有一个,所有众生的心都是这颗大心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佛人的心的状态是和凡夫不同的。凡夫的心始终在想来想去,我把他称为妄心,而成佛的人的心是一种清净无染而又无边无际的心,我们把他叫做菩提心。如何才能得一颗菩提心?用《金刚经》中的话就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意思就是不想过去的事,不想现在的事,不想未来的事,什么都不去想,清净无染的菩提心就会呈现出来。菩提心就是那颗最大的心的形态,无边无际而又清净无染。

悲悯、博爱、同情是一个人是否成为人的基本标志,是区别人与其他低级物种最重要的标准。人不能只披着人皮而失去人应有的品格。只有生存的智慧,而没有半点悲悯之心,别说做菩萨,就是做个人都不合格吧?弘一法师在《护生画集配诗·诱杀》中说,“水边垂钓,闲情逸致。是以物命,而为儿戏。刺骨穿肠,手心何忍。愿发仁慈,常起悲悯。”

四、悲欣交集:寂、寂、寂

如果物质、精神、灵魂是人生的三层楼。作家丰子恺认为:“弘一大师,是一层一层的走上去的”。晚年的弘一大师淡忘人世种种烦恼怨愁、凄惶寂寞,心境自然愉悦、安详,心态自然慈悲、柔和,身体自然健康。功深力极,本来无生之自性自然显露,沉浸在优美恬静的精神境界之中。

1942年9月,这是弘一大师生命中最后的一个月。

他告诉妙莲法师:“你在为我助念时,看到我眼里流泪,这不是留恋人间,或挂念亲人,而是在回忆我一生的憾事。”

10月10日下午,弘一大师用颤抖的双唇说:“妙莲,研些墨,我想写几个字……”妙莲把墨备妥,轻轻地将大师扶下床。

大师用尽了最后一点力气,庄严地写下了四个大字:“悲欣交集。”这是弘一法师一生最后的遗墨。

写完这些字后,大师再不做别的事情,只管念佛。

10月13日晚7时45分,大师呼吸急促,8时整,妙莲法师贴近大师慈祥的脸庞,知道大师已往生西方。

弘一大师没有痛苦,平静而安详地斜卧在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的板床上,他的眼角沁出晶莹的泪花。

法师弥留之际,他写下了“悲欣交集”四字,他的书法用笔圆润,结体瘦长,削繁就简,章法疏阔,毫无纵横奇崛之气和剑拔弩张之势,没有一点烟火之气,给人一种宁静、淡泊、清寒、悲凉和空灵的美学享受。

弘一法师自云: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静、冲逸之致也。这四个字内涵丰富,透露着圆融、洒脱、从容、超脱、悲悯,令人起敬。

弘一法师的绝笔“悲欣交集”中的“悲”是什么?“欣”又是什么?与婆娑世界离别是“悲”,往生西方是“欣,山川草木,宫室楼台,尊荣富贵,乃至亲朋骨肉,在佛教徒看来,如昙花一现,皆为幻象,如梦境,梦中离别,亦有悲情,实乃虚空之悲,而欣则是真欣!涅槃人寂,往生西方,成就正觉,岂非最可欣之事?”而当代诗人黑陶谈及这四字时,着眼于那“缓、慢、用、心的笔触,略微枯涩的墨痕”:“这四个字已经完全超越了形式,它是裸呈弘一的生命,它所凝结的,是一个神往生命全部的秘密信息。”

“悲欣交集”四个字真切的反映了大师在他弥留之际的心态与生态:他一面在欣庆着自己即将往生极乐,一面又在悲悯着芸芸众生仍在遭遇无穷的苦难。这四个字完整地表达了他告别人世前的心境:悲的是世间苦人多,仍未脱七情六欲的红火坑;欣的是自己的灵魂如蜕,即将告别婆娑世界,远赴西方净土。他在致夏丏尊、刘质平和性愿法师的遗书中都附录了两首偈句: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尔妄言。

华枝春满,天晴月圆。

第一首是警劝他们勿要执迷于人生表象,如此而想获取正觉正悟,无异于南辕北辙;第二首是对自己灵魂得到美好归境颇感欣慰。大智者的告别仪式的确有些不同,弘一法师大慈大悲的临终关怀(反过来,是死者关怀生者)给人留下了至为深切的感动。

著名作家张爱玲说:“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梁实秋、林语堂说,李叔同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与弘一法师不同,到底凡夫的“悲”和“欣”是怎么产生的呢?就是由“珍视自己”的“我执”而产生的,苦也会依着我们种种的疾病而产生。这一切都是幻想,所谓的幻想,即是不真实的,这是因为我们的迷惑所产生的。知道所有一切皆幻,自然的悲心就会升起。

神光祖师年轻的时候,听说嵩山有个天竺来的和尚德行很高,就去亲近他。这个和尚就是达摩祖师。神光来到嵩山,尽心尽力地服侍祖师。但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从来没有听到祖师跟他讲过一句佛法。

在一个下大雪的日子,神光决定肃立雪中,以此明志。如果祖师不开示佛法,就冻死算了。

这样过了一天,雪已经下到神光的膝盖了,人也冻得奄奄一息。

祖师起来看到神光这样,奇怪地问:“你今天怎么了?站在那里干什么?”

神光赶忙回答:“请师父慈悲,教我无上心法吧。”

达摩祖师说:“无上心法不是缺少智慧和德行的人能够学得了的。要学无上心法,必须德行好,智慧高,像你这样在雪地里站上一天,就想学无上心法吗?”

神光听后,拿来一把刀,一下把左手砍掉。祖师一看,说:“为法捐躯,勇气可嘉。”

于是祖师终于肯收神光为徒,并为他改名叫做慧可。

慧可说:“师父,我还有事要麻烦您。”

祖师说:“什么事呀?”

慧可说:“我的心总是无法安宁,请师父帮我把心安一安吧。”

祖师说:“好吧,把你的心拿来。”

慧可一愣,自己刚才烦躁不宁的心哪儿去了?只好回答:“我的心找不到了。”

祖师笑了笑,说:“那么,我已经替你把心安顿好了。”

慧可太执著,这一切都是幻象,迷失自信。佛陀说:身心柔软,万事能容。所谓慈悲心,如果简单一点说,就是可以无条件的风险,给予众生快乐,不忍心众生受苦,并强烈的希望众生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

弘一法师曾说:“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义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要学佛、学菩萨,以一颗清澈无碍的心去护念一切众生、尊敬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了解了这些事实真相,即使是受到再大的灾难,也毫无怨言。知道一切自作自受,只有在当下转变,以无障碍的心待人接物,将真诚、清净、平等、慈悲落实在生活上。

一个满怀失望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寺院,对住持说:“我一心一意要学画画,至今还未找到能令我心满意足的老师。”

住持笑笑问:“你走南闯北了十几年,真的没找到满意的老师吗?”

年轻人深深叹口气说:“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见过他们的画作,有的画作甚至不如我。”

住持听了淡淡一笑说:“老僧虽然不懂画画,但也颇爱收集名家精品。既然施主的画技不比那些名家逊色,就烦请施主为老僧留下一幅墨宝。”

说着,便吩咐一个小沙弥取来文房四宝。住持说:“老僧最大的嗜好,就是爱品茗饮茶,尤其喜爱那些造型流畅的古朴茶具。施主可否为我画一个茶杯和一只茶壶?”年轻人自信地回答:“这非常容易。”

过了不久,画出一个倾斜的水壶和一个典雅的茶杯。那水壶的壶嘴正徐徐吐出一脉水来,注入那茶杯中。

年轻人问住持:“这幅画您满意吗?”住持微微一笑,摇了摇头,并说:“你画得确实很好,只是把茶壶和茶杯放错位置了。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

同类推荐
  • 中国思想论集

    中国思想论集

    《中国思想论集》收录了《穿衣之道:诸子争鸣的一个话题》、《周敦颐思想在儒家道德形上学中的地位》、《朱子“中和说”略论》、《儒宗别传:方以智的庄学史观》、《以庄继易:钱澄之的庄学观》、《近代墨学的复兴及其原因《经、子之别与“国故”问题--章太炎、胡适关于治学方法的论争》等论文。
  •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阐述明代哲学的专著,内容包括明代初年的朱子学,阳明心学的先驱,王阳明的良知之学,阳明各派弟子主要是浙中、江右、泰州对阳明学的发展,明代中后期的朱子学,明末东林、蕺山对朱子与阳明的融合,黄宗羲、方以智、王夫之等明清之际思想家对明朝学术的反省与总结,以及明代佛教、道教与儒学的会通,天主教初传时期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与吸收等,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明代哲学的发展脉络。在论述中,注意各家的独特性及其思想深度,各思想家在整个明代哲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对明代哲学的独特问题如良知的有无、动静、中和及本体与功夫、先天与后天等有深入阐发。
  • 左手论语,右手算盘

    左手论语,右手算盘

    《我读经管励志:左手论语,右手算盘》就是涩泽荣一的《左手论语,右手算盘》,既讲精打细算赚钱之术,也讲儒家的忠恕之道。《我读经管励志:左手论语,右手算盘》系涩泽荣一讲演与言论集,汇集了其一生学习《论语》的体会与经营企业的经验,集中表达了儒家的经营理念与儒商的处世之道。书中作者倡导的“《论语》加算盘”,伦理道德与工商经济的统一的经营模式,颠覆了鄙视金钱利益的传统观念,创造性地提出“义利合一”、“士魂商才”的现代儒商根本精神基础,对日本企业,乃至日本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先秦诸子百家,是后世思想学派的源头,司马迁所著《史记》,是中国恢宏历史的结晶,塑造独立性格,传承灿烂文明,两者缺一不可。研习先秦诸子应注意:汲取各家学说要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与时俱进,学以致用。《史记》究天人之迹,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拜读应谨记:一、读史学做人,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二、读史学智慧,融会贯通,为己所用。
  •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随笔包括了尼采对哲学、科学、生命、自由、偏见、家庭、宗教、伦理等各个方面的见解,充满了心理学的洞见和艺术的奥秘,以振聋发聩的真知灼见和横空出世的警世恒言向世人展示了他的思想和生活。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霸道逆天

    霸道逆天

    一个背负了沉重仇恨的行者,却是千古第一的龙凤神魔体,他的命运,即使上天都无法注定。一次次地和地狱擦肩,一次次地与天命为敌,最后的胜者者才是天命所归。海枯石烂的儿女情长,霸气外漏的修炼之旅,书写成不朽的逆天传说。
  • 吃货如此多娇

    吃货如此多娇

    【本书已签出版】预定签名版可加群:292827719美食如此多娇,引万千吃货竞折腰;吃货如此多娇,引无数男神竞折腰。新书《宠上天》开动,请左转去隔壁收藏哦!
  • 七世轮回:寻爱天涯

    七世轮回:寻爱天涯

    本文原名:《妃你莫属:三岁太子妃》---第一世,他们相爱,发誓要永世相守。第七世,她为了寻他,嫁入皇宫成了为他钦点的太子妃。为了寻他们前世的爱,她双目失明,她谋划江山,助他真正坐拥皇权。他不知前世他们有多少纠葛,他只知道,他要冷落她,贬黜她,来报复他亲母,蓦然回首再寻她,她却已经远隔天涯。他追寻了她整整七世,千里寻她百年等待,但他却发现,即使与她近在咫尺却仍像是远在天涯。他从未知人世的纠葛可以跨越轮回,他只知道他爱她,所以不惜用尽力气去寻她。众里寻她千百度,国倾,城倾,宫阙倾,却不曾想,蓦然回首灯火处,佳人难再得……————转型都市言情新作《爱情很丰满,婚姻很骨感》http://m.pgsk.com/a/197010/
  • 嗜血公主的暗夜冷王子

    嗜血公主的暗夜冷王子

    “不要,不要死,不要离开我。”女孩儿捧着男孩儿的脸,泪一滴一滴的滑落。“傻瓜,我会永远陪着你。”男孩儿支撑着站起身,将女孩儿搂入怀中,张开嘴,对着女孩儿的脖颈咬下……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网游之末世三国

    网游之末世三国

    失意的大学生李安琦,在结束了他的大学生活后,选择了归宿于一款网游游戏中,在这里,他不相信任何一个人,只有与虚拟的游戏人物为伍……发展城池,招募士兵,看他如何北上征战鲜卑匈奴,南下挑蛮子,历经血与火的考验,爱情的背叛,又观他如何再创盛世辉煌!
  • 历史职场那点事儿

    历史职场那点事儿

    本书编著者结合自己对职场人生的深切感悟,从卷帙浩繁的二十五史中提炼出数百个经典实例,在着重关注历代官场上那些“不倒翁”们的精彩表演的同时,也适当选取部分鲜为人知、颇具代表性的人物和史实。书中对历代官吏如何借助时代变局,营造自我发展舞台;如何集中众人智能成就大事;如何对待上司、同僚与下属;如何保持居官不败,全身而退等方面,都作了详尽的阐述,深刻的评释。
  • 雪人王子的末日告白

    雪人王子的末日告白

    推荐白菜的新文:《若不曾遇见你》?bid=317490希望大家多多关注!====================外冷内热的优雅王子和是外热内冷的平民女孩会有爱情吗。萧暮雪从小生长在一个残破的家庭,父亲工伤致残,母亲离家出走,每天生活在恐惧和烦躁中,逐渐形成了内冷外热的性格,她不相信任何人,不对生活抱有希望。却因为遇到了殷庚宇,而开始对生活拥有信心。但因为一次事故,将她黑夜里唯一的亮光也抹去了。殷庚宇去了国外,她又回到了自己的轨道。多年后,两人再次相遇,心中那从未熄灭的火焰又重新熊熊燃起,但他们面对世俗的羁绊,家人的反对,该何去何从。末日到了,再不告白就晚了。
  • 唐代类书与文学

    唐代类书与文学

    本书是“西南大学文献学研究丛书”之一,全书共分3个章节,主要对唐代的类书与文学作了介绍,具体包括唐代类书的编纂、类书与文学、类书与题材惯例。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