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2400000007

第7章 心:专注 持戒 慈悲 静寂(2)

爱有很多等级和层次,最低的层次是自私的爱,那是充满了占有与贪婪的爱,例如我爱吃、我爱看、我爱听、我……但这些真的是爱吗?这些爱都是在追随自己的贪欲或本能,只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圣经》上说,人的心最诡诈。感情一旦真心付出却无法得到他爱,就会愤慨、不满、失望、猜疑等种种情绪由是而生。在这种情况下,相爱变成了彼此相互要求、索取的手段,终致造成苦恼——所求不得。当失望、猜疑的情绪生起后,我们便会开始觉得自己不被关心、重视,一股强烈的对“自我”的执持不放,使得这种‘感觉’一再加强,也就会自怨自艾、自怜自叹起来。

沉溺在七情六欲中的人为束缚和执著所缠绑,长期受苦痛的折磨。因为有情欲就有贪爱,有爱就有不爱——分别,有分别就无法做到平等,无法以博爱的胸怀去对待每一个众生。因有七情六欲从而有自私,便不顾一切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去追求,甚至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等一个人好累、爱一个人好苦、想一个人好痛、恨一个人好难。世间的空幻和短暂不值得留恋,灵魂才是永恒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熟悉金庸小说的人都知道,他笔下的许多女子,如李莫愁、木婉清、程灵素、仪琳等,无论善恶、美丑,觉得她们的命运,总被一种致命的感情决定着。她心中仇恨之火,让一颗原本善良纯真的心,变得残忍且毒辣。女人的生命需要爱情,一生只为爱而活着,而爱到了极致,往往就变成了残忍或暴烈。爱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对此,《圣经》中有很好的诠释:“爱是长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家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凡是要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李叔同很早就觉悟到了“情执”的痛苦和束缚,他索性在39岁这年出家,之后日妻无法接受。

她痛苦异常,并找到李叔同在上海的老朋友杨白民先生。她向杨白民表示:日本的和尚是允许有妻室的,为什么李叔同要送她回日本呢?最后她提出,说什么也要到杭州去见一见李叔同,并要求杨白民立即带她到杭州去。

杨白民无奈,只好带着李叔同的日妻来到杭州,安顿下来后,他只身先到虎跑寺去通报。

李叔同见日妻已经来了,也就不好回避,于是同意会面。会面的地点在杭州西湖边上的某家旅馆里。

交谈过程中,李叔同送给日妻一块手表,以此作为离别的纪念,并安慰说:“你有技术,回日本去不会失业。”

会面结束后,李叔同就雇了一叶轻舟,离岸而去,连头也没有再回顾一下。

日妻见丈夫决心坚定,知道再无挽回的可能,便望着渐渐远去的小船失声痛哭。此后她就回日本去了。

无俗情,才能有真情,才能做真人。既然尘缘已了,何苦还要苦苦留恋?李叔同断绝情与爱,是彻底从凡夫的七情六欲中挣脱出来。佛经上常讲:“转烦恼成菩提”。情爱是烦恼,佛教给我们,要把烦恼转变为般若智慧。佛家不讲爱情,佛讲慈悲。佛法为什么不说爱,要说慈悲?因为爱里面有感情,慈悲这个爱里面没有感情,它是纯粹的理智。爱情与慈悲在事相上没有两样,在起心动念上不一样,一个心迷,一个心觉。世间人把爱欲看得很重,认为这是正当的,这个都是迷惑颠倒。果然能把爱情看破、放下了。

也许因为我也是个多情之人,我理解感情伤人的痛。很久以前,我常常思考“什么是感情”、“爱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菩萨的含义是觉悟有情”这类问题。日积月累,我渐渐明白佛菩萨都是世界上最多情的人。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凡人有欲望是正常的,但应该是有限度的。欲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贪欲。情欲是一种强烈的渴求,渴求性爱本身没有错,可是,如果情欲使我们的心思、意念和行为超越了一定的界限——若我们看人、看性或看爱的态度都受情欲所影响,这就有问题了。让我们把欲望压缩到最小最小,把无我放大到最大最大,在无限的空灵中回归自我。让我们放弃贪欲,寻找清净,享受无欲之妙,明心见性,菩提得渡,离苦得乐。

我常在国内某个著名论坛看网友写的情感经历,比如绿帽、出轨、伤心、欺骗、伤害、处女膜重不重要等等……主题大都围绕“情”字展开,自己爱了,对方怎么怎么了,于是当事人痛苦了,迷茫了,悔恨了……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点,都被“爱”所牵制。

因为不能满足自己的私情和占有欲而伤人,这是真正的爱情吗?爱情是追到手的吗?不是。实际上,太多的人哪儿有太多放不开的“感情”呢?也许只是心理上的依赖而已。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要为这份据说“纯洁”和“真挚”的感情痛心呢?许多的人,把恋爱、婚姻,一次牵手,一次触摸,一次性交当做筹码,当做条件,当做交易……这样的人,他们的人生,难道不是悲剧吗?伤痛是很难愈合的,最多也只能用白灰重新粉刷一遍,而那道裂纹,却一直会隐藏在你的心里。总结起来只有一句话:人应该学会释怀。

记得《红楼梦》中为晴雯所写的《芙蓉女儿诔》中的那一句“红绡帐里,公子情深,黄土垄中,女儿命薄!”红绡帐里,公子多情;黄土垄中,女儿薄命。或许这是多情最真实的一个写照吧。世间有许多的人,风情万种,处处留情,可是“情到深处情转薄”,浓情狂欢过后,心倦了,情淡了,于是不顾他人挽留央求的目光,决然而去,追寻下一段的感情寄寓。这样的多情,从某种意义上,只能说是一种无情,或是滥情。

惠子问庄子:人就应该没有感情才好么?

庄子说:是啊!不过这要看怎么理解了!

惠子说:没有感情还能叫人么?

有时候,情到了极致,便显得无情。庄子说:你所说的“感情”,不是我所说的感情。我所说的“没有感情”指的是不要因个人的好恶而涉及是非得失,弄得自己不得安宁。

那么庄子为什么要说人应该“无情”呢?原来同一个“情”字,庄子和我们有不同的理解。什么是“无情”?无情不是没有情,而是无俗情。世俗的七情说来是没有意义的。我们是从世俗的层面看“情”,而庄子是从“道”的层面看“情”。庄子所说的“无情”,并非我们平常所说的冷酷无情。他指的是一种超脱,超脱好恶、得失,甚至生死。因为“无情”,庄子才会无喜无悲,无哀无怨,这样的“无情”虽然让人超脱,可不是凡人所能做到的。

人总是生活在有情的世界中。“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我们多半会赞赏多情、痴情,觉得那是生命的丰溢,而同时鄙薄寡情之人,认定那是冷血心肠,是对生命的一种亵渎。只是多情、无情是否真的如此绝对呢?

爱情也许是最美好的,可也是虚幻的!《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许多人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看过电影的人都知道,《泰坦尼克》沉没了,《魂断蓝桥》陨落了,《乱世佳人》在飘摇,《人鬼情未了》也已经离逝了!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像,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充满诱惑的尘世间,爱情是否真的那么牢固呢?也许也只有体会真爱的人,面对着五色,才可以做到幡动、风动、心不动吧!

一般人的爱欲,主要是五欲中的食欲、色欲,表现在对异性的追求、家庭的迷恋,对所爱事物的执取不舍等;这种贪欲是一强大的潜在心力,它是绝大多数生命痛苦的主要根源。正是这种大小不一的贪欲,引导众生往复轮回于此婆娑世界,迫使众生执著于生命的一切形式。人生何必那么多情呢?情太多,就会被情所累。不多情就没有伤害;就不会后悔;就没有所谓的失落,每天都是新的开始,每天都有新鲜事。

三、以佛陀的心为心,以众生的命为命

佛心是什么样子?就是清净、平等和慈悲心。我们能在人事、物质环境里面去练清净心、平等心,就是真正学佛。一个觉悟的人对待一切众生,他用的是平等心,他用的是大慈悲心,为什么?真心是清净心,真心是平等心,真心是慈悲心。慈悲一定是从清净平等里面生的,这个慈悲是真的,是大慈大悲。

像佛陀一样,不要有“分别心”。“分别心”,即心对境起作用时,取其相而思维量度所引起。亦即对现前之事物产生是非、善恶、人我、大小、好坏、美丑等种种之差别观感。回到混沌的状态,也就是《道德经》上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也,以观其妙。常有欲也,以观其所微。此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我们并不应该局限于这个世界表面的区分,黑与白、正与邪、美与恶的区分都是表象的,我们更应该从生命的本身去理解,打破这种有形的局限。

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埋藏着一颗本来的心,只是你以前没有察觉,这颗心就是慈悲的佛陀的心,只要你摆脱事俗中的执著与贪恋,你就会发现它,你的生活也会坦荡安然。如果我们体悟生命的意义,怀着一颗平静、圆融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人和事,你会发现,世界给你带来的并不是痛苦和无常的不安,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那样和蔼可亲。

用我们自身完善的人格去带动影响周围的人,去感染、感化周围的环境,让你身边的人和事因为你而得到改善,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和谐,佛法也就更贴近了我们的人生。

佛陀的弟子周利盘陀伽,生性愚钝。他背诵经文,连一句都记不住,深感自卑苦恼。

有一天,佛陀看到他掩面哭泣,上前问他:“周利盘陀伽,你为什么哭呢?”他啜泣着说:“因为哥哥教我一句经文,我三个月都背不出来。他说有我这种笨弟弟,他觉得很难为情,他打我耳光,要把我赶出僧团。”

佛陀对他说:“周利盘陀伽,你不要再伤心了,你记不牢经文,没有关系,我来教你。”于是,佛陀拿着一把扫帚,为他示范扫地,教他每天扫地的时候,念着“拂尘扫垢”。周利盘陀伽每天勤快的扫地,刚开始记了拂尘就忘记扫垢,念了扫垢就把拂尘忘了,总是念不全那四个字。虽然他是这么地笨拙,佛陀仍旧一遍一遍教他念着“拂尘扫垢”。

半年后,周利盘陀伽终于记得“拂尘扫垢”四个字。久而久之,他的心因为专注于扫地,慢慢地引发了定慧之力,从心外的尘垢警醒到心内的污浊。

一年后,周利盘陀伽为自己扫出一片光明的心地,明白“拂尘扫垢”的甚深法义,由一个愚笨拙劣的人变成聪明敏捷的人。僧团里的大众也从他身上领会到佛陀的慈悲,只要不轻视自己,不妄自菲薄,贯注身心,一定会在修炼中不断提高,正所谓“佛光普照”。

只是我们如果忘记要“拂尘除垢”,任凭心内布满贪欲、愤怒、愚痴、邪念、嫉妒等尘垢,就会使自己心灵的庙堂,蛛网密结,栋梁颓废,久久不见袅袅一缕清香。

世人都很小我,常常会把自己和别人引入歧途,因为那种聪明不是智慧,而是使你更容易被外面的各种东西引诱,反而迷失了真我。凡是明心见性的人,一定是一片慈悲。见性的人了解真相,真正明了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

佛陀的心清澈无碍,他明了世间的一切道理和事实真相,所以他以慈悲心度化众生,不舍弃一个众生。佛的修行者,就是要学佛、学菩萨,以一颗清澈无碍的心去护念一切众生、尊敬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了解了这些事实真相,即使是受到再大的灾难,也毫无怨尤。知道一切自作自受,只有在当下转变,以无障碍的心待人接物,将真诚、清净、平等、慈悲落实在生活上。

佛的心像荷一样静素清纯,人的本性也像泉源一样清澈明净,但后因俗事的污染,蒙蔽了本性,看不清真实的面貌。所以,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去修炼,做到进退自如,才能返回本性,保持清净心不被污染。清净、平等、清澈无碍的心,是我们的本源。所以,一旦发现不清净、不平等就需静心修炼,这是智慧的选择。

但是,在这个严重污染的时代,我们的心不可能不受到污染。环境诱惑的力量太大了,比过去不知增加了多少倍。人心浮躁、人情淡薄,人与人之间的失信和背叛,让我们看到了太多的虚伪、欺侮和诈骗。在这样处处险恶的缝隙里生存,自然难得清静,不免生出自私怨恨来,为了名利起争执、去争夺。很多人有一个毛病:喜欢轻听轻信。一些心怀叵测的小人就是利用人的这个弱点,不择手段地去搬弄是非、制造各种误会,他们却坐山观虎斗、隔岸观火。人一旦受到这些干扰,就很难再保持内心的平静,而陷入更多的愁苦之中。所以,佛陀教导众生要看破,学着解脱出来,做个局外人。

对于我们普通的众生,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这并不用我们像真正的出家人那样跳出红尘、逃避现实,而可以像梁实秋说的那样:“在现实的泥洞偶然昂起头喘几口气。”它是我们对生活有了明确认识后的正确选择。既然在这个社会上生活,就不免内心被烦恼污染。在这样的时候,我们只有暂时让自己解脱出来、做个局外人、勇敢地面对现实,去克服消除那些烦恼,让自己放松、释然、坦然,“去留无意,任天空云卷云舒;宠辱不惊,看窗外花开花落”,这样遇事想得开、看得透,放得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泊名利,自然能够克服现实中的那些障碍,让自己的灵魂和人格得到完善和超越。

这并非遥不可及,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能够超越与否,只在于心,即使环境再困苦,世界再黑暗,只要内心坦然,不执著、不争执,将一切看轻看淡,就依然可以见到久违的光明。一个能够自我解脱,把自己放到局外的人,内心会永远清澈无碍,生活也会永远快乐幸福。

一位在山中修行的禅师,有一天夜里,趁着皎洁的月光,他在林间的小路上散完步后回到自己住的茅屋时,正碰上个小偷光顾,他怕惊动小偷,一直站门口等候他……

小偷找不到值钱的东西,返身离去时遇见了禅师,正感到惊慌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说着脱下了身上的外衣,说道:“夜里凉,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

说完,禅师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你!”

第二天,温暖的阳光融融的洒照着茅屋,禅师推开门,睁眼便看到昨晚披在小偷身上的那件外衣被整齐地叠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道:“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同类推荐
  • 魏晋玄学“三大派”

    魏晋玄学“三大派”

    中华学术,源远流长。魏晋之际,儒家经学受到严重挑战,玄虚之风大为兴盏。《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魏晋玄学“三大派”》讲述在我国历代的学术思想中,可以说玄学是最具有内在意蕴、对文人最具有吸引力、更加具有文学内涵的一种思维模式。其在发展过程中,内部又分为三个派别:何晏、王弼主张名教本于自然;阮籍、嵇康认为“越名教而任自然”;郭象认为名教即自然,此三者即为魏晋玄学“三大派”。
  • 儒教与道教

    儒教与道教

    当前世界上存在着四大文化区,即基督教文化区、伊斯兰教文化区、佛教文化区、儒家伦理文化区,前三大文化区都是以宗教为中心形成的,而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伦理文化区,虽然其内部也存在宗教,但整个文化区的凝结核心却是儒家的伦理文化,一种以家庭文化为基础的文化。
  • 蒙田哲理散文

    蒙田哲理散文

    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之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以博学著称,在世界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他的作品中,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无所不谈,并旁征博引了许多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论述,还对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写与剖析,使人读来有亲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趣味。《蒙田哲理散文》一书中的文字富有哲理性,能够引人思考,让人深受启发。文中有“平和执中”、“谈三种交往”、“要生活得写意”等等哲理故事。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荀子》为战国时人荀况所著,是一部阐述先秦儒家思想的著作。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本书由荀况编著。
  •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熹是宋明理学研究中的重点,“曾点气象”则是理学中的重要话题。本书从朱熹关于“曾点气象”话题的讨论契入,直探朱子思想中的有无虚实之辨等关键问题,旁及历史上相关“曾点气象”的评论,进而引出中国哲学中关于精神境界、本体与功夫的讨论,以小见大、以一贯多,在诸多方面填补了以往朱子研究的空白。本书充满创新精神,将“曾点气象”的研究范围从《论语集注》扩展到朱子全部文本做全面分析,有《论语集注》稿本的发展及相关书信的考辨对朱子的观点做历史性的分析,都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意识。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重生之虐渣宝典

    重生之虐渣宝典

    古有东方不败练就《葵花宝典》,大杀四方,今有苏晓曼《虐渣宝典》在手,渣渣遁走!30岁的大龄女青年苏晓曼,前世里爹不疼,妈不亲,人生总共就谈过一段她自认为的“刻骨铭心”的恋爱,却是不断地被骗财、被劈腿、被炮灰,被白莲花、绿茶婊闺蜜各种往死里虐。重生一世,她理应要力挽狂澜,愤起反扑!
  • 论语新校释

    论语新校释

    《论语》是一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书,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练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本书对原著行了详细地注释,是文学工作者及广大文学爱好者值得珍藏的艺术经典
  • 总裁太坏

    总裁太坏

    “叶落你个贱人!”那天,他把一叠照片用力的甩在她的脸上。“你不配做我郝家的女人,滚!”她被扫地出门
  • 明若晓溪(全三册)

    明若晓溪(全三册)

    活力四射的女生明晓溪在进入学院的第一天,就惹到了三个超级麻烦的美少年,当她将醉酒的冰救回公寓后,却被校报传为惊天绯闻,引来了冰的“未婚妻”的愤怒和挑畔,冰命令晓溪做自己的女朋友,并搬入她的公寓开始了所谓的“同居”生活……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魔道之旅

    魔道之旅

    清冷孤寂的奥林匹斯山顶峰,相互仇视又相互了解的两个人。过去与未来,伤感和缅怀,让光辉的岁月停留在时间的长河。
  • 做最得力的员工

    做最得力的员工

    得力员工是近来人力资源管理中流行的一个概念。很多公司的老总和人力资源总监都认同这一概念,他们都认为得力员工很重要。然而,究竟什么样的员工才是得力员工?对于这个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认为,只有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员工是企业的得力员工,但在不同的时间,是很难衡量员工的价值。如技术人员开发出来的产品,在未产生效益时,你很难看出他比销售精英更重要,并且对他们加于奖励,结果大家会觉得不公平。
  • 教授大人有点甜

    教授大人有点甜

    自从高远再次遇到多年未见的霍商,请别问我逻辑君在哪,什么爱车被拖,什么被小混混追的满街逃窜,我只能说,这些都弱爆了。,问。书友群:297652967期待各位大大的大驾光临什么被夜闯民宅,什么泡妹不成反被压啊,被狗狗给叼走了。可能有些小剧情有点那个什么什么,但是,为什么高远最近倒霉连连?答,应为他碰到了一个叫霍商的男人。本文走的是轻松搞笑路线,好吧,它跟节操君一样,他就预感到他平静的生活将再次被彻底打乱
  • 祸国毒妃

    祸国毒妃

    一朝穿越,她用催眠术蛊惑人心,奈何只有那个冷面王爷不买账?王府斗智,唇枪舌战,谁敢犯我?且看21世纪资深催眠师在古代斗智斗勇,为他拿下富丽江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