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2400000002

第2章 身:简朴 空灵 明朗 自在(1)

一、身体的病应该叫痛,心里的病才叫做苦

谁都知道生病不好,长期有病会导致身体痛苦。但是,身体再苦也苦不过执迷不悟的心苦。心理健康的人对事物的看法很乐观,心理有疾病的人对事物的看法就是悲观的、消极的。佛学认为,一切人生理上的病,多半是由心理而来,所谓心不正,心不净,人身就多病。

当我们的自我中心太强、自私心太重时,就会不断地向外追求,同时又不断地排斥外在环境中的一切,所以会带来许多痛苦。用佛法的智慧来告诉自己,自我中心是五蕴皆空的,不必那么执著、那么痛苦。如果我们常用这个方法来自我训练,就会发现,要在生活中“照见五蕴皆空”,并没有想像中那么难。当我们渐渐放弃自我中心的烦恼,就能随时随地感受到豁然开朗、清凉自在的快乐。

人生本苦,而人生之苦都是由于心的迷失而引起的。《般若心经》有“无我”的空慧,所谓“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当“我”也能空,“法”也能空,我、法皆空的时候,百病还能不尽皆消除吗?

一个自认为正直善良的年轻人,生活中不如意,他时常为此烦恼。一日,便去请教一位修行很高的师父。

“为什么我总是感觉不快乐呢?是因为我拥有的财富、名誉和地位不够多吗?”

师父十分柔和地说:“不,不……你听我说,真正的快乐,不是依附外在的事物上。池塘是由内向外满溢的,你的快乐也是由内在思想和情感中泉涌而出的。如果你希望获得永恒的快乐,就必须培养你的思想,以有趣的思想和点子装满你的心。因为,用一个空虚的心灵寻找快乐,所找到的,也只是快乐的替代品。”

年轻人听了,还是怀疑。

“为什么像我这样善良的人经常会感到痛苦,而那些恶人却活得很好?为什么父母把我生出来遭受各种痛苦?”

师父很慈悲地看着他说:“难道邪恶的人就不会感到痛苦吗?如果你的内心有痛苦,就说明你的内心一定有和这个痛苦相对应的恶存在。如果你的内心没有任何恶,那么你的心是根本不会感到痛苦的。”

年轻人辩解着说:“我哪是一个恶人呢?我天性善良!”

师父说:“内心无恶则无苦,你既然内心有痛苦,说明你的内心就有恶存在。请你将你的痛苦略说一二,我来告诉你,你内心存在哪些恶!”

他说:“我的痛苦很多!我有时感到自己的工资收入很低,住房也不够宽敞,经常有‘生存危机感’,因此心里常常感到不痛快,并希望尽快能够改变这种现状。社会上一些根本没有什么文化的人,居然也能腰缠万贯,我感到不服气。像我这样一个有文化的知识分子,每月就这么一点收入,实在是太不公平了!我的家人有时不听我的劝告,我感到不舒服……”

就这样,他向师父诉说了一大堆自己的烦恼和痛苦。师父点点头,不停地微笑,而且笑脸更加慈祥,并和颜悦色地说:“你目前的收入足够可以养活你自己和你的全家,你们全家也有房屋住,根本不会流落街头,只是面积小了一点而已,你完全可以不必为这些感到痛苦的。可是,因为你内心对金钱和住房有贪求心,所以就有苦。这种贪求心就是恶心,如果你已经将内心的这种贪求恶心去除了,你就根本不会因为这些而痛苦。

“社会上一些根本没有文化的人发财了,你感到不服气,这是嫉妒心,嫉妒心也是一种恶心;你认为自己有了文化,就应该有高的收入,这是傲慢心,傲慢心也是恶心;认为有文化就应当有高收入,这是愚痴心,因为有文化根本不是富裕的原因,愚痴心也是一种恶心!

“你的家人不听你的劝告,你感到不舒服,这是没有包容心。虽然是你的家人,他们却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为什么非要强求他们的思想和观点和你自己一致呢?不包容就会心量狭隘,心量狭隘也是一种恶心!”

师父继续微笑着说:“贪求心也好,嫉妒心也好,傲慢心也好,愚痴心也好,心量狭隘也好,这些都是恶心。因为你的内心存在着这些恶,所以你就有和这些恶相对应的痛苦存在。如果你能将内心的这些恶彻底去除,那么你的那些痛苦也会烟消云散。

“要用知足的心态看待你的收入和住房!况且你根本不会饿死和冻死,而那些富人虽然也有钱,其实也只是没有饿死和冻死。你应当看到,人是否快乐,不是取决于外在的财富,而是取决于自己的生活态度。

“社会上没有文化的人发了财,你应当为他们高兴才对,要希望他们能够具有更多的财富、拥有更多的安乐才对。别人得到,要像自己得到一样开心;别人失去,要像自己失去一样难过。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善人!而你现在的心是别人的财富和安乐超过自己就不高兴,这是嫉妒心,嫉妒心是一种很恶的心,要坚决去除!要用随喜心代替嫉妒心!

“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超过别人,就自以为了不起,这是傲慢心。人一旦有了傲慢心就会对自己的不足熟视无睹,因此根本不可能看到自己内心的种种恶,从而改过迁善。还有,傲慢者常常会有失落感,渐渐会有自卑感。一个人只有从自己内心深处培养起虚怀若谷的胸怀,心甘情愿地永远将自己放在谦卑的位置,内心才会感到充实和安乐。”

“虚空能够包容一切,所以广大无边、虚融自在;大地能够承载一切,所以生机勃勃、气象万千!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不要随随便便就对别人的行为、言语看不惯,即便是自己的亲属,也不要生起强求心,要随缘自在!永远用善良的心帮助别人,却不要贪图或强求什么。如果一个人的心胸能够像虚空一样包容万物,这个人怎么会有痛苦呢?”

师父说完这些话,继续用慈悲而柔和的眼光注视着他。他久久无言,忽然顿悟了。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相比人的生理的痛苦和心理的痛苦,人的不觉悟才是真正的痛苦。给我们带来痛苦与伤害的到底是什么?我想不是人们所遭遇的苦难与疾病本身,而是这一切在我们心里所投射的影像,也就是,我们是如何看待和面对自己所遭遇的。《楞严经》中说,一般人感到痛苦,有两种原因:一是我们不知道什么是我们的真心;二是把攀缘心即妄心当成是真心。什么是真心呢?心为病之源,心驰神往于外物,劳形累心,致使心力交瘁,所谓百病由心生。佛说,健康之道,是让心回家。如果你的心清净了,什么都不执著,什么都放得下,那你不论处在什么地方都是清净自在、无忧无虑的,否则你见可乐境起贪心,见不乐境生嗔心。这也放不下,那也丢不开,那你怎能得清闲自在,怎能得无忧无虑?和世俗人有什么两样?

人身体上的病,通常较难医治,像癌症、严重的慢性病都属此类病。但是,更难医治的是心理上的病。身体的大部分疾病是心病引起的。何谓心病?贪嗔痴就是心病。根据相关医学研究,当贪嗔痴发生时,我们的体内就会发生生化反应。《大智度论》说,人的心病有八万四千种,都是由贪嗔痴等根本原因造成。西藏著名的《四部医典》认为,一切身心疾病的根源是对于“我”的执著。一些慢性病多半起因于心理因素。头部象征一个人的思想,如果心绪纷乱而没有自信,常会引起心脏病。佛家说“贪嗔痴”是三毒,即是造成生理问题的三大毒素。

圣严法师认为,想要去除执著的毛病,必须要用“无我”的空慧。当“我”也能空,“法”也能空;我、法皆空的时候,百病就能尽皆消除。可是,绝大多数人都像下面这个小和尚一样,还没有觉悟。因为我们的心中有结,心结难以打开;因为我们的心中有恨,恨意难以消除;因为我们的心中有贪,贪欲无法制止;因为我们的心中有门,心门不易开启。所以心中的毛病千奇百怪,治身可以请医师治疗;有了心病,就只得靠自己来医治,否则只有靠佛法了。

小和尚饱读经书,说禅论道真可谓是头头是道,其他僧人都说不过他,他也为此十分得意。

他每天重复着扫地、挑水和做饭,时间久了,他抱怨日子太苦了。

老禅师知道,他这样参修,其实并不能获得佛法的真谛。

有一天,老禅师问小和尚:“你认为世间什么最苦?”

小和尚摇头晃脑地说:“呵呵,当然是身体的痛苦最苦了。”

老禅师说:“否也。”

小和尚问:“师父怎么这么说?”

老禅师说:“心里的痛苦,难道不苦吗?”

小和尚说:“我明白了,心里的痛苦最苦。”

老禅师说:“大错!穿了这套僧服读了佛经至今还不觉悟,这才叫最苦。”

小和尚终于明白,自己不过是个穿了僧服的凡夫而已,只会卖弄书本知识,此后决心认真修行。

佛学中苦有很多类型,例如“生老病死苦”,除了生老病死之外,还有希望得到某种东西却得不到的“求不得苦”,以及由人际关系所带来的“爱别离苦”与“怨憎会苦”——无法与亲爱的人相聚在一起,却舍不得分离;或是放不下与冤家的仇隙,却偏偏时常与冤家相遇。除此之外,像忧愁、恐惧、嫉妒、憎恨、怀疑等负面情绪,都会让我们感受到人生是苦的。

身病缘于心病,故治身病就要先治心病。具体到心里的病有很多,比如七情是人接受外界刺激而做出的本能反应,是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人在欲望得到满足时必然感到愉快、喜悦;在被人损害时难免要拍案而起,一泄为快;在失去亲人或因某事而绝望时,也必然感到悲伤、痛苦。圣严法师指出,人的心理越健康,身体的病也会越少,对于身体病痛的感受,也会减少。所以,佛救世、救人的心比救人的身体问题更重要。

2008年12月31日,圣严法师被发现患泌尿道癌症不治,住院3天后在返回法鼓山途中往生,享年80岁。

生前,法师拒绝换肾,认为来日无多的自己“用一肾等于浪费一个,非常不慈悲,还不如给需要用的人”。他原本主张“臭皮囊”烧了干净,连棺材都不需要,更不需让人睹仰,“开放两天悼念”是对凡人世俗之心的“通融”。

圣严交代弟子将自己的往生办成法事,一切极简。圣严法师说自己随时准备死亡,但希望“在死前还能持续贡献小小的力量”,“我身体有病,心中没病,所以病得很健康”。

圣严法师不愧是得道高僧,对世间病苦早已经置身于外,他的心理一直很健康。他说,苦与乐只是主观的感受,只要我们主观的观念不要判断、计较,就不会觉得若了。痛苦实际上是一种内心的感受与状态,如果你的心态是痛苦的,那么无论处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痛苦的。有些人以为上天堂之后就没有烦恼和痛苦了,其实,如果你心中的烦恼很多,即使上了天堂也等于在地狱;反之,如果你心中一点烦恼也没有,就算你在地狱里,也等于在天堂。

心理疾病中,最常见的抑郁症,最具“现代病”特色。心理疾病在发达国家现代化程度高、竞争激烈的城市人中,比例偏高。实在讲,心病比身病还要严重。

要用慈悲的观念调和自心的矛盾、怜悯他人的愚蠢、原谅他人的错误和关怀他人的苦难,这样一来就会解决心病。佛法教人首先去除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用真心来看待和处理世间的一切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都体现出良好的调节烦恼、处理矛盾的自制能力,教人保持良好的情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也教人保持良好的心态。

二、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消融了自己

凡是自我中心很牢固的人,根本不知道何谓“无我”,这样一来,“自我消融”就很不容易,因为自我是与生俱来、根深蒂固的,怎么消融得了呢?自我肯定的同时,一定也要自我消融。

雅典德尔菲神庙前的石碑上镌刻着阿波罗的神谕:人啊,你要认识你自己!人是宇宙的奥秘。认识人是最难的。迄今为止,“人”,仍然是个谜。天下最难的事情或许就是认识自己。

有僧人问京兆兴善寺的惟宽禅师:“道在什么地方?”

惟宽禅师回答:“道就在你的眼前!”

僧人不解:“那我为什么看不到?”

禅师回答:“因为你有自我的缘故,所以看不到。”

僧人接着问:“我无法破除自我之心所以看不见,那师父您能看见吗?”

禅师平静地回答:“因为你的缘故,也使我起心动念,所以我也看不到了!”

僧人不死心,继续问:“那如果没有您,也没有我,还能看见道吗?”

禅师反问:“既然已经无你无我,还要看见什么呢?”

“我”这个字,不知难住了多少求道之人。要想达到禅的最高境界,首先要破除“我”的执著。圣严法师认为,人生应当要不断地落实于现在,努力于现在。有了成就,而能不执著成就,便是自我消融。自我消融就等于佛说的“无我”。这里的“无我”并不等于否定了自我的价值。而是一定先要“有我”,然后才能“无我”。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的一位禅师。

有一天,有位大学教授特来向他问禅,他只以茶相待。

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直到杯满,而后又继续注入。

这位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息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终于说道:“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答道,“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

其实,这个故事告诉人这样一个道理,放下自己很难,消融自己更难。世人总是自己给自己套上一层又一层枷锁,加上一道又一道束缚,从而使心灵多了许多铅坠,堵塞了无限遐想的空间,无法自由自在地展翅翱翔。

有些人头脑里装满了各种理论,常常动不动就是“我”、“我”、“我”的,很少说“你”和“你的”。有的人常常不经意会表现出自我甚至骄傲、自负的态度,动辄以自我为中心。人,切莫自以为是,地球离开了谁都会转。古往今来,恃才放肆的人都没有好下场。一个对佛教有真正信仰的人,必定能认识到假象和虚幻,认识到自我执著所带来的无穷的烦恼和痛苦。

有一个人在社会上很不得志,于是他就找到一个老禅师。

老禅师沉思良久,静静舀起一瓢水,问:“这水是什么形状?”

这人看后,纳闷道:“水哪有什么形状?”

禅师不答,只是把水倒入杯子,这人恍然大悟似地说:“我知道了,水的形状像杯子。”

禅师没有回答,又把杯子中的水倒入旁边的花瓶,这人又说:“我又知道了,水的形状像花瓶。”

禅师摇头,轻轻提起花瓶,把水轻轻倒入一个盛满沙土的盆。清清的水便一下溶入沙土,不见了。这人陷入了沉思。

禅师俯身抓起一把沙土,叹道:“看,水就这么消逝了,这也是一生!”

这个人对禅师的话咀嚼良久,高兴地说:“我知道了,您是通过水告诉我,社会处处像一个个规则的容器,人应该像水一样,盛进什么容器就是什么形状。而且,人还极可能在一个规则的容器中消逝,就像这水一样,消逝得无影无踪,而且一切无法改变!”

这人说完,就紧盯着禅师的眼睛,他急于得到禅师的肯定。

“是这样。”禅师拈须,转而又说,“又不是这样!”说完,禅师出门,这人随后。在屋檐下,禅师蹲下身,用手在青石板的台阶上摸了一会儿,然后顿住。这人把手指伸向刚才禅师手指所触之地,他感到有一个凹处。他迷惑,他不知道这本来平整的石阶上的“小窝”藏着什么玄机。

禅师说:“一到雨天,雨水就会从屋檐落下。看,这个凹处就是水落下长期打击造成的结果。”

此人大悟:“我明白了,人可能被装入规则的容器,但又像这小小的水滴,改变着坚硬的青石板,直到破坏容器。”

禅师说:“对,这个窝会变成一个洞!”

这个人答:“那么,我找到答案了!”

同类推荐
  • 章太炎思想研究

    章太炎思想研究

    是20世纪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章太炎生平、思想与学术的学术专著。章太炎被鲁迅誉为“有学问的革命家”,是开创中国近代思想与社会大变动的第一代披荆斩棘者中的杰出代表。本书依据大量第一手资料,包括章太炎的大批手稿和他所阅读过的各种书籍,结合中国近代社会和革命变迁的实际,展示了章太炎走出完全脱离实际的旧书斋而投身革命的曲折历程,以及他力图通过对西学有选择的吸收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扬弃与更新的真实状况。章太炎的思想、学术及其革命生涯。是中国近代社会与革命的一面镜子。
  • 韩非与法家思想

    韩非与法家思想

    这本《韩非与法家思想》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我们当然知道,宗教就是信神。然后你也许要问:“不教哲学家既然研究宗教,那他们可不可以告诉我,究竟有没有神?究竟什么是神?如果没有神,信宗教的人去信一个没有的东西,不是太傻了吗?听说牛顿和爱因斯坦还有别的一些大科学家也信神,他们怎么会那样傻呢?”对于你来说,追问这些问题可能只是出于好奇,但是这些真的是一些很重要的宗教哲学命题呢,而且历史上那些拥有聪明大脑的哲学家们曾经绞尽脑汁想要回答你呢,看看他们是怎么回答的吧!
  •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阐述明代哲学的专著,内容包括明代初年的朱子学,阳明心学的先驱,王阳明的良知之学,阳明各派弟子主要是浙中、江右、泰州对阳明学的发展,明代中后期的朱子学,明末东林、蕺山对朱子与阳明的融合,黄宗羲、方以智、王夫之等明清之际思想家对明朝学术的反省与总结,以及明代佛教、道教与儒学的会通,天主教初传时期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与吸收等,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明代哲学的发展脉络。在论述中,注意各家的独特性及其思想深度,各思想家在整个明代哲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对明代哲学的独特问题如良知的有无、动静、中和及本体与功夫、先天与后天等有深入阐发。
  • 尼采哲理诗歌

    尼采哲理诗歌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谁从根本上是教师,谁就只在与他的学生的关系中严肃对待一切事物——甚至他本身。”这句富有哲理性的格言出自《尼采哲理诗歌》。《尼采哲理诗歌》收录了大量的格言与诗歌。读读这些,必定让你深受启发。
热门推荐
  • 苍灵渡

    苍灵渡

    在雪尘马上,身披银光闪闪的铠甲,他是俊美威武、精明凌厉的小将军,然而卸下戎装,她又是一番怎样的面容?似男非女的模棱两可,身世隐含的种种谜团,始终盘桓在她身上。不该开始的错爱,在刀光血影中展现柔情,她的身份揭开了一个惊人的真相,却幽怨了一份泣血的辜负。白莲怒放,圣洁如沐佛音。上苍有灵,她似莲的良善,缔结了天下太平。除去血染的征衣,按照自己的意志,她找到了宁静的归宿。
  • 情绪决定健康

    情绪决定健康

    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年轻时由于工作紧张,神经失调,身体虚弱,后来不得不去看医生,可医生没开药,只说了一句话:“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只要拥有6种阳光心态,就自然不被病痛折磨。
  • 天才萌宝毒医娘亲

    天才萌宝毒医娘亲

    莫明其妙穿越一场,居然就有了孩子?好吧,小家伙贴心俊俏,是她赚了!不过,儿子,你捡捡小猫小狗小宠物也就算了,干嘛突然给她捡个男人回来!好嘛,她善心大发,施医救人,那人醒来却二话不说就要和她在一起!丫的,什么叫引狼入室?这就是典型的例子!可是,自从这男人被她踹走后,她这株万年铁树,就特么桃花运泛滥成灾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馋鬼扭曲的童年

    大馋鬼扭曲的童年

    故事发生在东北地区的靠山小镇,一个穷孩子学艺的经历。主人公大馋鬼是个热心率直、朴实无华的男孩。只是因为家里贫穷,他娘才不得已把他送到了镇上的一家小酒馆里学徒。在那里,大馋鬼和大师兄小秃子之间产生许许多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虽然大馋鬼也曾一度因忍受不了师傅的严厉管教,逃跑到皮匠铺里学徒、戏班子里学艺……但历经坎坷与磨难之后,他终于理解了“严师出高徒”的深刻内涵。于是,他带着对师傅的歉意和发奋向上的决心,重新回到了小吃铺里学徒。他更加积极乐观,勤奋好学,最终赢得了“小东北第一厨”的美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纵横宇内之地球的崛起

    纵横宇内之地球的崛起

    资源,星域,硝烟!浩渺宇宙战乱四起,地球是沉寂中灭亡?还是夹缝中爆发?舰队参谋高与程凭借智慧,结盟友、练强兵、血战外星高等文明!战舰对决、军队矛盾、强国倾轧,面临星空的众多挑战,他,将如何带领地球崛起在银河系?
  • 凤栖梧桐

    凤栖梧桐

    后娘难为,续弦更难为!姐姐临终遗命,将妹妹配给姐夫作续弦。且看君家三小姐雪绮,嫁给她要叫一声“大姐夫”的表哥为续弦后,在婆家过得“内院”生活。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腹黑首席VS单纯女助理

    腹黑首席VS单纯女助理

    夏冷雨二十岁生日那天,和几个同学相约好要去哪里疯狂一次,以证明自己已经成年。夏冷雨在酒吧里甩着头发跳着舞的时候,一双恶魔的眼睛盯上了她。暑假到了,夏冷雨和几个同学约好了去打暑期工,却在应聘的公司里凑巧地遇上了那双恶魔眼睛的主人。而这个恶魔眼睛的主人正好是这家公司的老板。从此,夏冷雨就象是一只小羔羊一样地被那个恶魔老板给诱拐了。
  • 《世说新语》名句

    《世说新语》名句

    《国学名句故事绘:<世说新语>名句》是一本双色图文书。以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有名的笔记体小说集《世说新语》为底本,精选了六十六则名句,分为立志修身、交友处世、治家劝学等各篇,逐则释义、析理,再配以暗合名句意蕴的历史典故、逸闻趣事、古画碑帖,供读者阅读、赏析。《世说新语》是中小学生必读名著,是教育部指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物;同时,《世说新语》记述的奇人趣事也最为人们津津乐道,鲁迅就称其为“名士的教科书”。我们以名句+故事+插图的形式出版,帮助中小学生和传统文化爱好者获得“三分钟轻松阅读,一辈子受益无穷”阅读价值。
  • 驴友入门宝典

    驴友入门宝典

    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本基础知识类的驴友入门书籍,是写给全国几千万初、中级驴友看的书。这是一本作者参加户外活动7年多、带队出行200余次的经验总结,主要针对的是短程、低海拔、低难度的户外活动,向大家介绍关于驴友的基础知识、户外装备、安全知识、户外小经验、特种户外、省钱攻略、带队常识等等。本书内容全面、通俗易懂,涉及的都是初、中级驴友最关心的、实用的内容,可以帮助初、中级驴友快速成长,更安全、更开心、更省钱的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