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8000000009

第9章 回望延安(2)

另一件是毛泽东通过中央调查部的送阅件知道的。清涧县农民伍兰花,因死了丈夫,迁怒社会,公开辱骂共产党、毛主席,已拘押到延安,拟由边区高等法院审判后处以死刑。毛泽东看罢文件,顿时大怒,对调查部的人说,你们不能这样做!不做调查,随便抓人、杀人,这和国民党的做法有什么区别!他把伍兰花找来,在会客室仔细听取她的意见。原来,伍一家人口多,拖累大,七十岁的婆婆长期瘫痪卧床,生活十分困难。这几年公粮越来越重,压得喘不过来气。现在死了丈夫,无异雪上加霜,情急之下,胡撅乱骂,随口伤人,感到非常后悔。听罢陈述,毛泽东安慰她说,你没有什么罪过,是个敢讲真话的好人。你家困难多,政府应特别照顾。随后指示保卫部马上放人,派专人送伍兰花回家,带上公文,当面向当地政府讲清楚。对清涧群众负担过重的问题,要边区政府认真调查研究,该免的免,该减的减,不能不管老百姓的死活。

1945年7月,毛泽东在回答黄炎培那个关于历史周期率的著名提问时说,我们已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世界学联代表团成员当年访问延安后曾这样由衷赞叹:“边区司法充满了平等和正义的精神!”

六十多年过去,这些激情的言说,仍如晨钟暮鼓,穿透时空,悠然回响。

关心群众生活,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人民打成一片,这些屡屡见诸党的文献的论述,毛泽东是首倡者,他和他的战友又是模范的实践者。

到过杨家岭的参观者,都会见到那条由毛泽东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中央机关干部战士与当地群众一起修建的“幸福渠”。这条全长五公里、灌地一千二百亩的水渠,几十年来波光粼粼,一直滋润着乡亲们的心田。

据当年枣园乡乡长杨成福回忆,中央机关驻在杨家岭和枣园时,每年都要给老乡们拜年。有一年春节,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同工作人员带着糖果、对联等年礼来到乡政府。一见面,毛主席亲切地问,杨乡长你们辛苦一年了,年过得好吗?杨一边应答,一边忙着递烟,沏茶,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周恩来见状,说杨乡长你就别忙了,毛主席要给乡亲们拜年,你就引我们到各家走走吧!杨成福一想,全村几十户人家,山上山下。住得很分散,哪能让首长们到处去跑。就说,你们都忙,挨家挨户就不必了,我一定把主席和首长们的心意转告给大家。毛主席一听,连连摆手,说拜年找人代理,杨乡长你这个主意可出得不好,还是我们去吧!一句话把众人逗笑了。但商量的结果,还是采纳了杨成福的意见:把每家的家长都请到乡政府,一来主席都见上了,二来也更热闹。乡亲们来了,主席和其他首长拉着老年人的手,热情地递烟,敬酒,给孩子们抓瓜子,散花生,并详细征询对中央机关的意见,了解村民的生活状况和来年的生产安排,促膝交谈亲如一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多次陪同客人参观,听过杨成福的介绍,这些其乐融融、亲密无间的生动画面几十年来一直活跃在脑海里,历久弥新。

毛泽东关心群众生产也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著名的延安文艺运动,构建了中外文艺发展史上气象巍然的辉煌景观,开辟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广阔道路。同毛泽东一样,每到春节,延安的文艺团体都要组织秧歌队,走上街头,拿出各自的拿手好戏,与群众共庆新年。1943年春节,正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的第二年,延安南门外人山人海,两万多军民聚集在广场上观看鲁艺等单位的演出,王大化、李波合演的《兄妹开荒》大受欢迎。颇有意思的是在成千上万的观众中,有一位就是毛泽东。那天天气不大好,空中尘土飞扬。李波回忆说她见毛主席在大风中坐在那里,身上也落了一层黄土,但他并不在意,身边有人给他一个口罩马上被他用手扒拉开,只是兴味盎然地看着不时张嘴哈哈大笑。这一年4月25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充分肯定那次演出是在坚持为工农兵服务方向上的成功实践。1944年春节,各单位组织的秧歌队就达到二十七家,上演节目一百五十多个,延安群众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由此可见一斑。

群众利益无小事,这句话我最早是从张汉武同志嘴里听到的。这位党中央在延安时的延安市市长,“文革”时从省上下放回延安,担任地区革委会顾问。为了研究解决黄龙山区严重的克山病问题,他不顾年老体弱,多次深入病区,翻山越岭,奔波不息。我没有问过他,但我猜想,他这种急群众所急的作风,或许与他的一次特殊经历有关。1944年的一天,毛主席把张汉武找来,问,听说西川侯家沟的妇女大都生不下孩子,群众很着急,有各种议论。市上知道不知道?张汉武答,是有这么回事,但不知道什么原因。毛主席说,那么多人不生孩子,会不会是水的问题,可以派人去化验一下。张汉武知道,在生产落后的陕北,没有孩子将来就没有劳动力,主席为此操心,看似小事,实是大事。谈话过后,正准备去做调查中央医院的医生和领导也赶到了。原来毛主席同张谈毕又对医院负责人安顿讲过了。化验的结果,果然是村子里的水含有导致妇女不孕的物质,经过改水处理,问题得以解决。

在陈列厅,我还看到一张便笺,是毛泽东写的,按时下的说法,是一张“条子”。讲解员介绍说那一年边区政府工作人员吴吉清的孩子得了重病找了几位医生都束手无策,毛主席知道后便写了这张条子给中央医院小儿科主任侯建存,请他“费心医治”。

一张“条子”,几多叩问,引人思索。

1948年3月23日,为了迎接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东渡黄河,前往华北。他登上黄河东岸,回望陕北高原,情不自禁地说道:“陕北是个好地方。”

人们明白,毛主席讲这句话的时候想到的不只是作为中国革命新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正是在这个地方,成就了他本人和他的党翻天覆地、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同时他还会想到那些十三年来与他同甘共苦、心心相印、正直、善良、坚毅、忠诚的人民,那些高唱《东方红》、《绣金匾》,高唱“共产党毛主席天心顺,普天下的老百姓都随了红军”,“哪怕人头挂高杆,一心要共产”的人民。

他会想起谢子长和刘志丹。正是这两位群众领袖、民族英雄从大革命时期就开辟的红色根据地,在危急关头迎接了自己的中央,迎接了“那些被通缉的人”。中央到达陕北的半年多前,谢子长已经牺牲,但他深受群众爱戴,被称之为“谢青天”;他一家二十六人投身革命,九人献出生命的情况,毛泽东一定是知道的,否则不会三次为他题词并亲自为他的陵园撰写碑文。刘志丹将军在中央红军到来之前曾遭到错误“肃反”的残酷迫害,但他襟怀坦荡,顾全大局,在毛泽东和中央领导下,为促成西部红军与中央红军兄弟般的团结做出了宝贵贡献。刘志丹1936年4月东征牺牲后毛泽东无比惋惜地说,我到陕北只和刘志丹同志见过一面,就知道他是一个很好的共产党员。他的英勇牺牲出于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精神,永远留在党和人民中间,不会磨灭的。周恩来题词: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

他会想到吴满有和杨步浩。他知道,有一年过年,劳动英雄吴满有把杀好的一头猪送给中央办公厅,他自己大年初一却在家里吃糠窝窝。而杨步浩,这位从小逃荒要饭的农民,在听到王震说毛主席、朱总司令也要和战士一样,完成规定的生产任务后,心里非常不安,再三申请要求为他们代耕。第二年麦收,他赶着两头毛驴将一石小麦送到杨家岭,毛亲切接见了他,向他表示感谢,鼓励他带领乡亲们努力发展生产,发家致富,支援抗战。杨步浩四十岁生日那天,毛泽东、朱德特地派人送去贺礼,大红贺幛上写着“与人民同寿”五个大字。我在延安工作时,杨老就住我家隔壁,我多次听他讲过解放后三次去北京“探亲”的情况,讲毛主席如何给他的“盅盅”(小碗)里添饭,说他饭量大,一定要吃饱。那情景,真同回到自己家里一样,听来让人羡慕。不幸的是,在1977年7月6日那场特大洪灾中,杨老一家四口被夺去了生命,令人痛惜。

当然,他更会想到撤离延安前夕,在新市场召开的动员大会上排山倒海般高呼“保卫延安”、“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的数万军民。会想到转战陕北的日子里,那些为“三支队”(中央代号)连夜通消息,冒雨带路,趟水架桥,过后在敌人严刑拷打下也不吐一词,从而掩护支队,即使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在听到敌人的马叫声、军官的喝骂声时也能安全脱险的老乡们。甚至会想到靖边县小河村那个叫卜兰兰的小女孩,他曾教她识字,认她做干女儿,这个机灵的孩子还为他做了一双布鞋,临别时非跟他走不可,哭得十分伤心。是的,他怎能忘记,这些可亲可敬的干部群众,为支援战争、争取全国胜利,曾承担了多大的牺牲!这个只有二百万人口、二十多万劳力的地方,1947年到1948年就有两万多名青壮年参军,一万多名参加游击队。在生产遭受严重破坏的情况下,老百姓节衣缩食,为部队提供公粮五十六万八千石(每石三百斤),军鞋三十万双,到1949年的两年零五个月中,支前民工二百多万人次,担架六万七千副,牲口二百五十万头次,缴送的公草,仅1948年的粗略统计,就有三千二百二十三万斤。无怪乎彭德怀感慨:边区的劳动人民,是我看到的政治上最有觉悟,对革命最有认识的人民!

得人心者得天下。民为邦本,自古而然。

日月如梭,岁月不居。岁月深处,有一个民族迅速崛起的精神宝藏,有昭示未来、导引前行的智慧密码。

1949年9月29日,为祝贺新中国成立,延安各界给党中央和毛主席发去贺函。毛泽东接到贺函,“十分愉快和感激”,他在复电中称,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人民对于全国人民是有伟大贡献的。他“并且希望,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

1980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号召全党,一定要宣传、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并且强调“要大声疾呼和以身作则地把这些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中间去,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

新世纪以来,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多次去延安看望老区人民,指出,无论过去、现在、未来,延安精神都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任何时候,延安精神都不能丢!

勿忘延安,勿忘老区,勿忘那些卓励奋发的红色岁月。忘记,意味着背叛。

话虽旧,真理不会老。

附记:

感谢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张建儒同志。这位原延安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为投资5.7亿元的纪念馆新馆建设,四年如一日,风餐露宿,辛勤奔忙,被评为劳动模范。本文引用了他提供的若干资料。

选自《人民文学》2011年第7期

同类推荐
  • 我的阿猫阿狗朋友

    我的阿猫阿狗朋友

    《我的阿猫阿狗朋友》记述了人们与猫狗之间感人肺腑的真实曲折故事,以纪念那些给我们带来快乐、爱、启迪的沉默而真诚的动物朋友。内容丰富多彩,分为三辑,或来去匆匆,传奇一生;或乐趣融融,温馨美好;或生命感动,发人深省。《我的阿猫阿狗朋友》将人对动物的态度视为拷问灵魂、提升生命的一个尺度,号召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 闲庐文钞

    闲庐文钞

    本书所选29篇文章,分赋、记、序三种,作者试用古文写时代之事,抒今人襟抱。
  • 男人的肋骨

    男人的肋骨

    《男人的肋骨》以两广手信之一金银肝为例,娓娓道来食材的制作、吃法、味道和奇遇。读之,与文中描写的众生一样,垂涎不止,起卧不安。老男人吃风情万种的金银肝:“发觉有人艳羡,那老男人越吃越发心满意足,越发嚼得咂咂有声,越发喝得咕噜生响。活脱脱一副镶了金牙就特别爱笑,戴了手表就特别爱撸袖子的表情。”
  •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4)

    世界最具欣赏性的优美散文(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月下小景·如蕤(沈从文小说全集)

    月下小景·如蕤(沈从文小说全集)

    该卷本收录《一个母亲》《月下小景》《游目集》《如蕤》四个子集。《月下小景》是沈从文1932年—1933年写成的一个短篇小说集,叙写有关旧时湘西地区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故事。短篇小说《如蕤》是文学史上难得的精品,显现了作为文学大师的沈从文天才的想象力和非凡的艺术才华。
热门推荐
  • 精细化管理一本通

    精细化管理一本通

    作者从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物料管理、设备管理、现场管理五个层面逐级展开,为国内生产制造型企业的生产、销售、研发、项目、采购等部门的质量管理提供了精细化的解决方案,是一部使精细化管理得以有效落实的工具书。本书不仅适合企业高层管理者使用,还可作为企业培训师、咨询师和高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
  • 农夫,你家屋顶有流氓

    农夫,你家屋顶有流氓

    她是谁?一朝醒来,前尘尽忘!以为好心救了她的恩人,转而挟恩胁报,以败坏她的名声为威胁,要逼娶她进门!投奔的亲戚对身中奇毒的她避之不及,便急着送她上了花轿。可这要娶她的“恩人”农夫,居然是村里有名的大傻瓜!正常人都不会答应吧!无奈她记忆空白,加上身中软骨散的毒,无法挣脱,被迫抬进了洞房!可当盖头掀开——眼前这眸如春水,一脸纯真的绝世美男子是谁?好吧,看在这傻瓜无害又养眼的份上,她暂且就先陪他一起种种田,摘摘菜,兜兜小鱼虾吧!可当某一天,突如其来的刺客踏破她们家的茅屋顶。满村追砍的不是恢复了几许记忆的她,而是她的傻夫婿时——夫君,你又是谁?
  • 抗不住的诱惑

    抗不住的诱惑

    陈吕俩家,世居在一个小山村里,两家的俊儿俏女皆长大成人。吕家老大吕世国进城后,却走上了不归路。王少秋与杨小白突然结婚,打乱了聂良如与吕世国的行动计划,他们只好抓紧做出逃准备。可他们很快就被发现了……纠缠不息的两户山村人家最终扯出了一场惊天大案。亲情、友情、爱情,梦想、追求、执着,权利、金钱、阴谋、诱惑、欲望……
  • 让学生遵纪守法的故事

    让学生遵纪守法的故事

    本书精选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意蕴深妙,语言简练,深入浅出地阐发了丰富的人生哲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贴近生活,融入社会。
  • 皇妻

    皇妻

    她,一个不受宠爱,还身怀‘孽种’的宰相府三小姐,在成为那个三小姐没一个星期,又被迫上花轿,嫁给当今的太子做妾。她,一个在太子府里备受欺凌的女子,却毫不放弃对生命的追求,原本以为自己可以和孩子平静的过一生,没想到他却突然改变了他的态度,他的温柔,他的怜惜,他的深情却让她陷入了感情的泥潭,也将她推向了残酷的宿命深渊……推荐希的三本完结文:【王爷的弃妃】地址:【下堂妻(古代篇)】地址:【独宠可爱娇妻】地址:希新开的新文《御妃》:
  • 清穿之太子妃

    清穿之太子妃

    简单的说就是穿越太子妃努力培养丈夫,生孩子逗包子的故事!她在一次行动为救人而死去,穿越到了清朝,成为太子妃瓜尔佳氏,她表示压力甚大!成为太子妃好处没有,每天过的比原来还忙还累!上要讨好公公婆婆们,家里要斗丈夫斗小妾逗包子,出门要斗弟弟斗弟媳斗侄儿侄女,岂是一个忙字能诠释的?为了不让丈夫再被废,为了不让自己跟孩子们成为悲剧,势必要培养她家太子爷成为明君!
  • 首席少东的契约妻

    首席少东的契约妻

    一千万。这算是幸运吧,因为乔力扬在结婚当天看到未婚妻的出轨,所以她成为他的契约妻子。……“听着,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们结婚吧。我雇你做我的老婆,半年一千万,期间如果发生关系的话,一次二十万。我会让秘书每个月自动给你汇五万钱到账上,还有三张白金卡,如果你不是傻子也知道这价也差不多了!……这个世上有太多东西都会变,尤其是爱情。也许只有金钱才是不会变质的吧。*契约简章:第一,不能把契约的事告诉任何人,一旦有第三方知道这件事,我们的婚姻关系也会立即终止,你不可能再得到一分钱,我的婚姻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你也不要对我报有任何幻想,如果爱上我,最后受伤的只会是你自己;第二,你没有权利管我的私生活,所以我以后的事也不关你的事,你只要尽好自己的本分,但是这期间你不准跟任何人发生关系,我不喜欢用别人用过的东西,现在的你就很好;第三,你的房间我会让乌沙另外给你安排,如有需要我会告诉你,所以没有经过我的同意不准到我的房间更不准乱动我的东西。第四,在契约期间,你需要注意自己的身份,如果传出不必要的负面新闻,我会直接从你的工资上面扣钱,严重的直接解除婚姻关系;第五,我喜欢干净,但不喜欢有人打扰我的生活,所以以后我的日常生活由你照顾,家里的卫生也会交给你;第六,我不喜欢和自己的员工发生关系,以后你不用去公司上班,我给你的钱已经足够你的开资,你只要做好你的乔太太就好。”乔力扬露出满意的眼神,她还算听话,至少还有自知之明,这样就够了;最后,如果怀孕我不会付任何责任,你也不要想着有一天可以母凭子贵,我不可能接受孩子的母亲是一个没有出身的女人。*读者QQ群:热奶茶读者群(一)61759909热奶茶读者群(二)80255086热奶茶读者群(三)91467949热奶茶读者群(四)94699601(新建)【前面几个时有空位,如果亲们加不进,请直接加四群。】*奶茶作品推荐:《勾引》——完结《哥哥,你好坏!》——完结
  • 得美人者得天下:天命皇后

    得美人者得天下:天命皇后

    为了寻亲甘愿代人入宫,路上却遇到了劫匪。将计就计被劫到贼窟中,原想以此为由被逐出皇宫,皇帝却依然不肯放过她。在宫中迭遇奇事,意外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和皇室的秘密。皇室纷争,她是命定的皇后,谁是真命天子?得美人者得天下,他们要争的,是皇位,还是她?她该如何面对既定的宿命?
  • 滥情老公

    滥情老公

    第二部:《婚后也风流》一段婚姻不在于“忠诚”,也不关乎物质以外的“感情”!而是在乎于经济上、物质上的……一种独特享受!她,项紫晴,拥有三层身份;宫家长媳妇:入得厨房,出得厅堂;网络、出版写手:编出一部部精彩的网络文;还有,LN酒吧的幕后老板娘;冷艳是她的个人特色;淡漠是她的保护色;冷血是她的个人写照!……他,宫天阙,有妇之夫,宫氏跨国企业集团的龙头老大因为孩子,奉子成婚;因为孩子,把捆绑在身边三年的女人扶为正室;婚后,夫妻之间不受任何束缚花心,是他的个人写照;滥情,是他的座右铭;风流,是他的无情;留情,是他的无心!第一部《滥情坏男人》他,滥情的男人,对女人处处留情但从不会付出真心面对养在家的女人,只有淡漠的溺爱她,言情小说的网络写手,是一个处事淡漠的女人对养她的男人,她从不把情放在他身上因为她懂得两人之间需要的是什么面对对女人处处留情的滥情、花心情夫,她从不为所动,永远只有一个情绪,就是——漠然!以为可以一直漠视下去然而,她却……
  • 主管不要太老实

    主管不要太老实

    不会用魅力保卫权力 不注重自己的形象,一味地让员工适应自己/95 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承受“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公私不分,亲此疏彼,安置心腹,暴眺如雷,不了解情况就对员工横加指责,跟下属“老死不相往来”,主管太老实等于没效率。老实的主管喜欢挑大梁,无论大事小情都要亲自过问。他们事必躬亲、兢兢业业,每天都早来晚走,而他的员工却在悠闲地享受大好时光。主管太老实等于缺手腕。老实人往往把规矩看得高于一切,他们从来都是按常理出牌。规矩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不可触犯的“天条”。员工在背后不称呼他们“铁面无私”,而是叫他们“老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