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7200000006

第6章 中外争霸赛(2)

027

1898年12月13日,中国在北海为外国公使夫人举行了茶会,西方媒体认为整个事件令人厌恶、唐突无礼、荒唐可笑。《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的外事编辑瓦伦丁·凯洛尔在给新闻记者的报道中这样表达:“我对此感受非常强烈,让优雅的欧洲女性暴露在宫廷太监那粗俗的嘲弄和中国官吏那无礼的好奇心之下,她们被要求在太后面前磕头。不过,事已至此,再多说什么都已是徒劳了。”

028

美国作者斯特林·西格雷夫在《龙夫人——慈禧故事》中描述道:“在1898年到1900年,西方国家的各大报纸对中国的维新运动都纷纷予以欢迎,热心赞助。康有为和梁启超二人那些热火朝天的宣传材料,一概被各家报纸大肆报道。其中,梁启超的《清议报》是他们最主要的资料来源。这份报纸上的文章对北京的人和事给出了一个虚假或扭曲的版本,后来,又被梁启超收集在《戊戌政变记》一书中。1899年,此书便成为百日维新被普遍接受的版本,是维新运动的《圣经》。”

029

1900年6月19日,上海的《字林西报》(在中国出版历史最久的英文报纸)在一篇社论中声称:“大清国将同时与所有列强开战,这一决定是太后及其奸党作出的。他们多年来养成了夜郎自大的观点,凭着极端的无知和狂妄,他们自认为能够与外国列强相抗衡。无论发生什么,如若这辈奸党不自愿离开的话,亦会被大军逐出北京。在此期间,必须让中国人完全明白,挑起这场战争的正是太后和她的奸党,我们打的并不是中国,而是这个篡位的政府。”

030

1900年8月,北京城被八国联军攻占后,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刊登了新南威尔士部队的一名士兵从北京发回澳大利亚的一封信件,信中这样写道:“中国的首都一片混乱,悲惨的生活真如人间地狱,街道上露着凶光的野狗像狼一样啃咬着中国人的发臭的尸体,而夜晚则枪声不断,哭喊声十分凄惨。”

031

1900年,针对“庚子事变”(1900年,由于列强欺凌过甚,激起中国百姓的强烈愤恨,义和团兴起,毁铁路、烧教堂、杀洋人,最后八国联军组织攻打北京城,中国陷入空前的灾难)。伦敦《每日电讯报》驻华记者,英国人普特南·威尔写了一部《庚子使馆被围记》,记述了义和团攻打北京外国使馆、教堂的见闻,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他的所历所见所闻。

032

1900年,李鸿章因庚子之乱被清政府请去收拾烂摊子,朝内大臣包括荣禄几近哀求李鸿章出面,英国《泰晤士报》就此事发表社论:“华人几万万,只此一个能有所担当”,而英国《伦敦特报》则这样报道:“清国的大臣虽多,老成持重的也不少,但具大见识,开大智慧,有旋乾转坤手段,扶中国以趋前路者,只有李鸿章一人。”

033

1900年,东交民巷的法国邮政局接二连三地代各国使馆向欧美各国发出求救电报,这使得欧美各国恐慌不已,《泰晤士报》在1900年6月初这样报道:“驻京记者莫理循短短几个字的求援电报在国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后来,演化成了英国政府派遣远征军的重要因素。他的作用可是超过了任何一个外国使团冥思苦想出来的政治措施。”

034

1900年7月16日,英国的《每日邮报》发表驻上海特约记者的电讯:“外国的驻华使馆已经全部被攻占,北京城战火连天,欧洲的军队已全军覆没”,电讯中还写道:“欧洲的将士们面对疯狂的嗜血成性的野蛮人群,英勇顽强地并肩作战,他们视死如归。”这则不符合实际的报道引起欧洲各国的强烈反响,次日《泰晤士报》便转发了这条报道。

035

1900年9月1日,美国在“国务院原档”的外事函件中公开宣称:“对于大清国来说,列强中唯有美利坚众合国不能算是帝国主义,与德、法、日、俄等国有重大区别。他们看到的是广阔的土地,将来被统治的殖民地;而美国对中国,那是以资本家的商业眼光来看的,看到的是将近5亿人口的巨大市场。所以当美国国会以微弱的票数通过吞并菲律宾的法案后,便拒绝了参与列强瓜分中国,在厦门划分势力范围的提议,认为那样并不符合美国的经济利益。然若任由德国、法国、日本、俄国等国家瓜分中国,破坏美国的市场,也不符合美国的利益,也是要用行动坚决反对的。”

036

1900年10月11日,李鸿章开始了与八国联军的艰难谈判。《纽约时报》对谈判做了详细报道:“ 李鸿章在俄国军队的护送下回到北京,岌岌可危的清王朝的命运再次寄托在这位年事已高的老头身上。各国公使个个器宇轩昂,坐在一起开始讨价还价。12月24日,除了八大列强外,比利时、荷兰和西班牙也都纷纷加入到分赃的行列。共同向清廷提出了‘议和大纲十二条’。并声称此大纲无可更改。尽管条款苛刻,清国皇太后见其中并没有要惩办她的意思,立即命令李鸿章全面答应。”

037

1900年到1901年的中国华北,一片生灵涂炭,起初是义和团,之后是官军,再后来是各国联军。当时的《悉尼先驱晨报》直接引用美国报刊的话,这样报道:“进军北京就是一次洗劫的狂欢。”

038

1901年4月26日,《悉尼先驱晨报》记者采访了天津英军司令部担任参谋的奇亚夫上尉,然后发表了一篇题名为《海军报道》的长篇专访。其中,大部分是奇亚夫对八国联军的评论。文中这样说:“德国的将士年轻有修养,纪律严明。来中国作战,对于德国军队来说也是第一次参加国际行动。”实际上,在八国联军中杀戮最狠的,就是德国军队。而对于俄军和法军,奇亚夫这样评价:“各国中,没有谁真把法军当回事,就连俄国作为他们的朋友,也只是在需要利用他们的时候才亲近法军。巴黎连队是法国军队中最不守纪律的连队,他们的军官似乎对士兵失去了控制。至于俄国人,干脆该叫他们石头,因为实在是太笨重了。俄国的军官很暴力,经常毒打他们的士兵。而士兵们也能忍受,拳打脚踢之后照样跟着军官拼死作战。”至于奥地利和意大利士兵,奇亚夫则这样表述:“他们最擅长的是长途行军,意大利人作战没有优势,喜欢躲在英军翅膀底下,但瓦德西将军上任后,却把意大利人调去和德国人一起作战。”

039

1901年,美国国务院在针对“对外关系”的公开言论中这样说:“清国人对他们的李总督的外交手腕一无所知,只会造谣诋毁,人们以讹传讹,认为李鸿章在与各国列强交涉时卑躬屈膝、丧辱国格。事实上,他在拼尽全力为他的国家多争取利益。虽说弱国无外交,但李鸿章在代表中国这个倒霉的国家去与列强交涉谈判时,却不卑不亢,而是处处摆大国架子,对于那些年纪比他小的洋使们倚老卖老,即便是对他将有所求的美国使臣也从不低声下气,决不丢半点面子。”

040

1901年李鸿章病危,俄国公使手持文件来到他的病榻前,强硬要求他在条约上签字。《纽约时报》在李鸿章逝世后的第二天刊发报道《李的逝世是因为和外交官的争论》,报道说:“李鸿章在和俄国公使雷萨尔为满洲条约激烈争吵后吐血身亡。”

041

1904年,《拉萨条约》在北京签订,1906年4月24日,《纽约时报》在探究《拉萨条约》的相关内容时这样报道:“根据此约,英国政府仍承认清国政府对西藏拥有主权,英国政府对西藏内部的事宜不予以干涉,除非其他的列强有阻碍中国对西藏的主权的行为。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将同意向印度开放西藏部分地区的市场贸易,铺设铁路,建电报站,并在将来可能制订铁路修建计划时,优先考虑英国政府的意见和要求。而且,中国政府同意向1903年4月抵达拉萨的英国上校扬哈斯本爵士及他率领的探险队赔付125万元探险费用。”

042

1906年,美国驻上海总领事佑尼干对外发言:“清国人对事物的判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源自他们受到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颇深。清国的执法部门从不重视案件的证据,更不经过审判团严密的逻辑推理,而是仅凭审案法官的感觉而定。如此一来,冤案不免发生。这是大英帝国力求在清国乃至整个亚洲扩张自己影响的重要原因。英政府与清政府正式签署条约后,英国法院也应运而生。倘若在华的英国人受到指控,就会按照英国法律进行审判。在清国人看来,英国法院的建立增强了英政府的威严。”

043

1909年初,《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等美国各家报纸,纷纷报道了大清国外交家唐绍仪被从华盛顿召回国内的消息,并明确报道:“唐被召回,是受到了袁世凯事件的牵连。”因为当时媒体报道,袁世凯因为“健康问题”退居二线。第二天,《基督教箴言报》就用将近整版的篇幅刊登了文章《当代中国为年轻美国提供巨大机遇》,在文章中用显眼的字体写道:“袁世凯的命运与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及中美关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

044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0月11日,《纽约时报》报道了这一消息。10月13日,《纽约时报》刊出详细新闻,题目为《武昌爆发反清革命,共和国体有望建立》,内容为:“这是一个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的有计划的革命运动。若不出现意外,著名的反清革命领袖孙中山可能被推选为民国总统。清朝的叛乱并非偶然降临,过去三四年中,在孙博士(孙中山)的领导下,中国的一批最精明的能人异士组成革命团体,经过精心的策划,最终发动了这场兵变。他们有组织有纪律,才最终取得了今天的成功。”

045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10月13日,《泰晤士报》发表社论说:“一场影响力巨大的严重叛乱在中国的大城市武昌爆发,武昌很可能要成为中国铁路系统和帝国贸易的中心。这次革命事件到底有多严重,事态发展如何,这是欧洲人迫切关心的,但详情目前还无法知晓。我们没有充分的资料判断,目前的叛乱是否与一个月前在四川发生的颇具威胁性的骚动有联系。但不管怎样,少年中国党有许多地方是值得称道的。他们意识到只有改革才能拯救中国,他们中的许多人渴求改革是出自一颗真正的爱国心。虽然他们筹划未来的能力和领导力量都还很差,但对于我们及所有在远东有利益的欧洲列强,在许多方面依靠于它的答案。”

046

1911年10月14日,《纽约时报》驻华记者采访了同盟会财务主管莫先生和龚先生,随后,《纽约时报》报道了这次采访的相关内容,有关叙述如下:“莫先生说:‘中山先生是我们国家的希望,民族的希望。人民只有推翻满清政府,才有可能在自己的祖国获得言论自由的权利。’龚先生说:‘孙先生的革命理念共有三层含义:首先是全民一致推翻满清的统治;其次是建立共和国;最后是建立一个民生主义的政府。’在采访中,两位先生向记者展示了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国旗上的太阳的外圈有12颗星,象征着中国传统计时中的12个时辰。如若革命全面胜利,这将是中国的国旗。”

047

1911年10月14日,《亚特兰大宪报》发表文章表示,如果中国的武昌起义能够获得成功,“中国的发展与进步,不可估量”。随后,《纽约先驱报》、美国的《世界日报》以及英国的《展望》等报刊杂志,都对中国革命党人的表现大为推许,非常看好武昌起义的革命前景。《世界日报》还在报道中这样表述:“全世界将不得不正视这次运动(武昌起义)。此次的革命党人与以往的革命运动很不同,首先他们的革命领导人在过去十五年内,从国外学到了很多先进的知识。而腐朽的满清政府对立宪所做的一点努力,又弄巧成拙助长了民族运动,这个运动极有可能会推翻清政府三百多年的统治而改朝换代。”

048

1911年12月9日,在政治、工商、金融三大领域极具影响力的《美国银行家》杂志发表社论断言,清王朝的瓦解不可避免,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美国应准备争取在亚洲市场上的适当贸易,加强对这个前进中的伟大民族的影响。这个国家在各个领域,无论是商业还是工业、还是金融,都具有无尽的潜力。在未来的新时期里,中国无疑将在新的历史中扮演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

同类推荐
  • 紫禁城

    紫禁城

    龚学敏以他诗歌追求的纯粹与华丽,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紫禁城重新进行了整体解读,他独自置身其中,演变万般模样,穿龙袍、起龙驾、执令牌、伺贵妃、开启深锁重门,穿行千里烟云,让人别开生面。
  • 九一八

    九一八

    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陌生的话题,但我们还是想探究隐于事变背后的某种玄机。为此,《细节见证历史·抗日战争》之《九一八》撷取了事变发生前后21天的历史,通过38个细节性的事件和话题,力图多层面,全方位地展示事变背后的政治角力。你会看到,虽然占领中国东北是日本的既定国策,但事变的爆发也是日本国内各种政治努力复杂博奕的结果;虽然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早已臭名昭著,但也脱不开当时的国情和中日双方的力量对比;虽然中日双方是事变冲突的主角,但当时国际社会与国际列强的姿态,从定意义上讲也极大地影响了事态进程与结束。
  • 明朝好女婿

    明朝好女婿

    这里是大明弘治末年,宽厚的弘治皇帝,飞扬跳脱的正德,精彩纷呈的官场现形记,看一个普通现代人如何玩转情场官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百个理由

    一百个理由

    在当今的世界环境里,对于中国来说,面对如一只海龟般趴在太平洋风涛里、总是令人难以琢磨的日本,需要警惕,需要谴责,也需要和平共处。《一百个理由》中,作者引用丰富例证想要说明的是:中国有一百个理由谴责日本,也有一百个理由与日本和平相处。中国欲一扫近代以来的耻辱与颓唐,走向民族的全面复兴,非得通过日本这道心理门槛;在很大程度上,这道门槛将考验中国能否成为一个成熟的现代国家。与此同时,日本要洗去孤独与暧昧,成长为世界性大国,更是绕不过中国这道道义门槛;在某种意义上,这道门槛成了判断日本能否重铸为一个政治诚信国家的试金石。所以,这一百个理由,给中国,也给日本。
  • 恋上唐朝公主

    恋上唐朝公主

    裴宇翱在一次好友的聚会上,他偶然发了一枚很特别的玉佩。裴宇翱有了一次,实现自己小时候的梦想的机会。时空穿越,让他来到了唐朝。无奈之下成为了一个刚出生的婴孩,并与当朝公主苏瑰相遇。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磨合,两人渐渐暗生情愫。爱情的火花就此点燃,两人之的故事也就在此展开......
热门推荐
  • 九霄霸主

    九霄霸主

    我很软弱,甚至懦弱,因为一直以来我迷失了自己,忘记了自己是一个男人。十岁那年雁枫在宗门召唤大典上,召唤了一块让他被视为宗门耻辱的石头。自此沦落异乡,五年的摧残后,邪恶的黑袍人帮他解开了命运的禁制,从此雁枫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是继续软弱,还是选择坚强?
  • 冷面将军的鬼医爱妻

    冷面将军的鬼医爱妻

    乐正宛央做梦也没有想到,鬼手神医的她,有一天也赶上了穿越的队伍,还成为了其中的一员。缩小了十岁怕什么?年轻了,那是自己赚了;身处异世怕什么?在现代那日新月异人才辈出的地方自己都能混的风生水起,那么到了这落后的地方照样能活的有姿有彩;琴棋书画?算什么,随便一出戏,反响必定惊天动地;医术?鬼医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只有她不想救的,没有救不了的;阴谋?没关系,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更何况还有爱妻如命的亲亲老公呢!墨尘怎么也没有明白,身为第一杀手的他,也有赶时髦的时刻。好吧,穿越就穿越吧,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自己口口声声说用生命去守护的女子,却在自己的眼前消失,那么的无能为力。倒回十年没关系,忘记她却是自己不能容忍的事情;身在异世没什么,在现代那龙蛇混杂繁俗势利的地方自己都能独占鳌头,那么在这落后的地方照样能占得一席之地!杀手?“绝杀”可不是浪得虚名;从戎?从无名小卒到威武将军,也就那么一回事;陷害?三十六计,计计于心,顺手拈来,只有他算计人,哪有人算计得了他?更何况,身边还有魂牵梦萦的她——今生,必将护她一世幸福安康!片段:“老公,你喜欢男孩还是女孩?”“喜欢你!不过,只要和你生的,什么样都喜欢。”“老公,,你说我们生几个孩子好呢?”“只要你喜欢。”“可是我们得响应党的号召,要实行计划生育呢!”“老婆,这里是古代。”某将军泪流满面……“放心,即使这里也计划生育,我也能将它改成生育计划!”某女一脸傲娇“那些太遥远,我们现在先从第一个开始吧。”说完,某将军伟大的形象再次倒塌……简介无能无力,总之就是两个现代的娃子到了古代混日子的故事。本文一对一,男女主身心干净,无误会,无小三。看多了人性的丑陋,希望展现出至善至美的一面,因为我深信:世界本美好!
  • 九界神帝

    九界神帝

    苍茫大地,万国林立,强者如云!少年方言,重回十年前,手握逆天技能,霸道轰杀一切仇敌!蜕变后的他杀伐果断、腹黑狠辣!只待时机一到,便要这庞大帝国天翻地覆!——我若为帝,必将横扫八荒!——刀锋所向,定要伏尸百万!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腹黑皇后:步步为营

    腹黑皇后:步步为营

    重生于古代,她是重臣之女,一步一步走向了皇后的位置。可是她究竟是谁心中的皇后,她又想成为谁的皇后?乱世纷扰,尘土飞扬,不过是为那红颜笑。美目盼兮,巧笑倩兮,倾国倾城貌。
  • 千金难逑

    千金难逑

    穿越之后,她是云家小七,默默无闻,传闻即将病逝的千金小姐;她也是云轻狂,年少轻狂,秉承着前世的性子,嚣张轻狂。两个角色,一人分饰,她演得不亦乐乎…宫中争斗,她笑看风云。朝廷乱世,她旁观高坐。江湖又怎样,她照样搅得天翻地覆。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蓝颜

    蓝颜

    就是一个孤独症女生喜欢上了个富二代,富二代喜欢白富美,有一天孤独症女生遇到了富二代的双胞胎哥哥。
  • 瞬间读懂人心

    瞬间读懂人心

    恋爱中的男孩如果不懂女孩,最后只能分道扬镳;婚姻中的男女如果不能了解对方,结果只能会误解重重;交际应酬中如果不了解对方,就与之建立很好的关系,最后只会被其伤害…让我们跟随本书,通过心理游戏带你走进奇妙的内心世界,让你全面了解男人和女人的心理,从而将一切都掌控在自己手中。
  • 老婆PK 初恋

    老婆PK 初恋

    你去再找一个女人试试看啊?我敢保证,你永远不会找到我这样好的女人了。”“切,我也敢保证,如果你敢离开我再嫁一个男人,绝对不会找到像我这样完美的男人了!”之后,他们便相拥在一起,互相亲吻着对方。本来幸福而平淡的日子过得好好的,但刘义军的初恋回来了,他们相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