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600000020

第20章 持戒:一切自由都有前提条件 (2)

这个法师说:“我们打个商量好不好?我出家一辈子,只做了功德,没有修持,你给我七天假,七天打坐修成功了,先度你们两个,再度阎王。”那两个小鬼被他说动了,就答应下来。这个法师以他平常的德行,一上座就万念放下了,庙宇也不修了,什么都不干,三天以后,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什么都没有,就是一片光明。这两个小鬼第七天来了,只看见一片光明却找不到他了。完了,上当了!这两个小鬼说:“大和尚,你总要慈悲呀!要讲信用,你说要度我们两个,不然我们回到地狱去要坐牢啊!”法师大定了,没有听见,也不管。两个小鬼就商量,怎么办呢?只见这个光里还有一丝黑影。有办法了!这个和尚还有一点不了道,光里还有一点黑的,那是不了之处。

因为这位和尚功德大,皇帝聘他为国师,送给他一个紫金钵盂和金缕袈裟。这个法师什么都无所谓,但很喜欢这个紫金钵盂,连打坐也端在手上,万缘放下,只有钵盂还拿着。两个小鬼看出来了,他什么都没有了,只这一点贪还在。于是两个小鬼就变成老鼠,去咬这个钵盂,卡啦卡啦一咬,和尚动念了,一动念光没有了,就现出身来,他俩立刻把手铐给和尚铐上。和尚很奇怪,以为自己没有得道,小鬼就说明经过,和尚听了,把紫金钵盂往地上一扔,说:“好了!我跟你们一起去见阎王吧!”这一下,两个小鬼也开悟了。

就是这一个故事,足以说明除贪之难。

做人一定要知道满足,不可贪得无厌。美好的生活应该靠勤劳的双手去创造,不劳而获的东西得之容易,用之却难——它往往不会带来幸福,只会带来祸害。

曾经有人说:“欲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欲望过多,不加节制,便成了贪婪。

弦外有音

人生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遇到一些陷阱,而这些陷阱中,最为可怕的一种是我们亲自挖掘的。因为贪心,我们忽略了自己的弱点,不顾一切地去满足我们的欲望。这时,即使危险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也无法去理会、去避让,贪婪遮住了我们的眼,使我们无法看到危险。

对于一个不知足的人来说,天下没有一把椅子是舒服的。贪欲就如同一团熊熊烈火,柴放得越多,烧得越旺,而火烧得越旺,人就越有添柴的冲动。于是,人便奔来奔去、忙里忙外,难有停息的时候。而这正是贪婪的可怕之处,它不仅能摧毁有形的东西,而且能搅乱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的自尊、我们所恪守的原则,都可能在贪婪面前垮掉。

别为小事抓狂

智慧点金石

人的情绪中有两大暴君(愤怒与欲望)与单枪匹马的理性抗衡,感性与理性对心理的影响相反

,人的激情远胜于理性。常常生气的人是笨蛋,而不去生气的人是聪明人。佛家是很讲求自制与自控力的,只有一个人能够很好地自控内心,才能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进入修行的无人之境,对于我们现实人生来说,一个人必须学

会自我调控:控制自我的感情和情绪,只有这样才能理智地把握人生,拥有成功。

故事苑:曲径通幽

1965年9月7日,世界台球冠军争夺赛在美国纽约举行。路易斯·福克斯的得分一路遥遥领先,只要再得几分便可稳拿冠军了,就在这个时候,他发现一只苍蝇落在主球上,他挥手将苍蝇赶走了。可是,当他俯身击球的时候,那只苍蝇又飞回主球上,他在观众的笑声中再一次起身驱赶苍蝇。这只讨厌的苍蝇破坏了他的情绪,而更为糟糕的是,苍蝇好像是有意跟他作对似的,他一回到球台,苍蝇就飞回到主球上,引得周围的观众哈哈大笑。路易斯·福克斯的情绪恶劣到了极点,终于失去了理智,愤怒地用球杆去击打苍蝇,球杆触动了主球,裁判判他击球,他因此失去了一轮机会。之后,路易斯·福克斯方寸大乱,连连失分,而他的对手约翰·迪瑞则愈战愈勇,超过了他,最后夺得了冠军。第二天早上,人们在河里发现了路易斯·福克斯的尸体,他投河自尽了!

一只小小的苍蝇,竟然击倒了所向无敌的世界冠军!路易斯·福克斯夺冠不成反被夺命,这是一件不该发生的事情。

一位经理向全体员工宣布,从明天起谁也不许迟到,自己带头。第二天,经理睡过头,一起床就晚了。他十分沮丧,开车拼命奔向公司,连闯两次红灯,执照被扣。他气喘吁吁地坐在自己的办公室。营销经理来了,他问:“昨天那批货物是否发出去了?”营销经理说:“还没来得及,现在马上发。”他一拍桌子,严厉地训斥了营销经理。营销经理满肚子不愉快地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此时,秘书进来了,他问昨天那份文件是否打印完了,秘书:“说没来得及,今天马上打。”

营销经理找到了出气筒,严厉责骂了秘书。秘书忍气吞声一直到下班,回到家里,发现孩子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大骂孩子为什么不看书、写作业。孩子极不高兴回到自己的房间,发现猫竟然趴在自己的地毯上,他把猫狠狠地踢了一脚。

这就是愤怒的链条,恐怕我们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这叫做“迁怒于人”。在单位被领导训斥了,工作不顺利,回家对着家人出气。在家同家人发生了不愉快,把家里的东西砸了,又把这种不愉快带到工作单位,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甚至可能在路上被自行车剐蹭了一下,就同别人发生口角。更严重的是,发生不愉快后开车发泄,其后果就更不堪设想了。

弦外有音

愤怒是一种常见的消极情绪,它是当人对客观现实的某些方面不满,或者个人的意愿一再受到阻碍时产生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

学会排解愤怒,也是道德修养的表现。养身贵在戒怒,戒怒就是养怡身心,尽量做到不生气、少生气,性格开朗,心胸开阔,宽宏大量,宽厚待人,谦虚处世。

这样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也利于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思想水平,于人于己都会有益而无害。

容易动怒的人,光知道排解怒气是不行的,最主要的是如何让自己制怒,学会让自己尽量不发脾气,不轻易动怒,才是上策。这就要有一颗包容的心,事事宽容。

宽容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风度。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宽以待人,才能让自己心态平和,心胸开阔,心里永远充满阳光。

人常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在怒火中放纵,无异于燃烧自己有限的生命。人生苦短,值得我们用心去品尝的东西实在太多,耗费时间和精力去生气,可以算是真正的愚行。其实,人生多一点豁达,多一点宽容,多一点感悟,多一点理性,愤怒的情绪便会化为虚无。

嗔如刃,比刮骨钢刀更锋利

智慧点金石

很多的人心中都有嗔念,只是人们自己意识不到而已。脾气大、恨人、怨天尤人都是嗔,都是由嗔念而引发的行为。

有的时候,人们突然间没来由地对某种事物感到厌恶,这也是一种嗔念。

如果说贪欲是一剂穿肠毒药,那么嗔怒就是一把刮骨的钢刀,而且比刮骨钢刃更为锋利。

故事苑:曲径通幽

有一位学僧请教禅师:“我脾气暴躁、气短心急,以前参禅时师父曾经屡次批评我,我也知道这是出家人的大忌,很想改掉它。但这是一个人天生的毛病,已成为习气,根本无法控制,所以始终没有办法纠正。请问禅师,您有什么办法帮我改正这个缺点吗?”

禅师非常认真地回答道:“好,把你心急的习气拿出来,我一定能够帮你改正。”

学僧不禁失笑,说:“现在我没有事情,不会心急,有时候遇到事情它就会自然跑出来。”

禅师微微一笑,说:“你看,你的心急有时候存在,有时候不存在,这哪里是习性?更不是天性了。它本来没有,是你因事情而生,因境而发的。你无法控制自己,还把责任推到父母身上,你不认为自己太不孝了吗?父母给你的,只有佛心,没有其他的。”

学僧惭愧而退。

大多数人也许会像故事中的学僧那样,认为自己“脾气暴躁、气短心急”的品性是父母所生,是不可能改变的遗传。

其实,正如禅师所说,那样的品性根本不是来源于父母,而是源自自身后天的习性,是一种外在侵入的毒素,因此,绝不是不可改变的,而是需要我们一点一滴地好好清除。这就需要我们拥有像关云长刮骨疗伤那样的大勇气和超乎寻常的毅力。

昭引和尚云游各地,被大家认为是一个行脚僧时,有信徒来请示:“发脾气要如何改呢?”

“脾气皆由嗔心而来,这样好了,我来跟你化缘,你把脾气和嗔心给我好吗?”

一个人如果能够每时每刻都用一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世间的人和事,那么这个人的生活中就会除却很多烦恼,就能够时时拥有一颗宁静的心。

弦外有音

嗔怒的锋刃对我们有什么益处呢?它既伤害别人,同时也伤害自己。嗔,这把双刃剑,剑锋所向,最终归结于我们自身。

释迦牟尼指示弟子们应该说柔软语、真实语、慈悲语、爱语,不可说恶语,因为恶语不仅伤害别人,更伤害自己。

佛陀的教导真是对症下药。俗话说:“生气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对别人宽容一些,其实就是对自己宽容,一个不懂得宽容别人的人,最终将伤害到自己。

嗔剑就挂在每个人心间,出鞘不出鞘,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人贵在了解,彼此沟通、增进了解,知道人都有弱点和局限,便可化解嗔怒。

一个懂得欣赏别人优点,能一眼看出别人优点的人,不容易犯嗔怒。相反,老是挑剔、强求别人的人,处处看不惯别人,自然容易犯嗔怒。

而治疗嗔怒的药方就是:宽容饶恕。

摆脱自大的“我慢”

智慧点金石

佛家称“慢”为“我慢”,也就是自我的崇拜,觉得自己很崇高。确实,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最佩服的就是自己。

“慢”是一种极其有害的心理,一个人如果不能消除“慢”的心理,就不能摆脱“自我”的困惑,就容易生出其他各种各样的烦恼。因此,一个人要想使自己的人生和心胸境界有所改变,必须摆脱“慢”的束缚。

故事苑:曲径通幽

从前,有一个学僧在无德禅师座下学禅,刚开始他还非常专心,学到了不少东西。可是一年后他自以为学得差不多了,便想下山去云游四方,禅师讲法的时候他什么都听不进去,还常常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无德禅师把这些全看在眼里。

这天,无德禅师决定问清缘由,他找到学僧问道:“这些日子,你听法时经常三心二意,不知是何原因?”

学僧见禅师已看透他的心机,便不再隐瞒什么,他对禅师说:“大师,我这一年来学的东西已经够了,我想去云游四方,到外面去参禅学道。”

“什么是够了呢?”禅师问。

“够了就是满了,装不下了。”学僧认真地回答。

禅师随手找来一个木盆,然后装满了鹅卵石,对学僧说道:“这一盆石子满了吗?”

“满了。”学僧毫不含糊地答道。

禅师又抓了好几把沙子撒入盆里,沙子漏了下去。

“满了吗?”禅师又问道。

“满了!”学僧还是信心十足地答道。

禅师又抓起一把石灰撒入盆里,石灰也不见了。

“满了吗?”禅师再问。

“好像满了。”学僧有些犹豫地说。

禅师又顺手往盆里倒了一杯水,水也不见了。

“满了吗?”禅师又问。

学僧没有说话,跪拜在禅师面前说:“大师,弟子明白了!”

“谦受益,满招损”。不要因为自己取得了小小的成绩就不可一世,其实处处皆学问,你所知道的仅仅是九牛一毛、大海里的一滴水而已,因此,学会谦虚才能得到真经。

弦外有音

的确,一颗谦虚的心正如那盛了石子、沙子、石灰及水的木盆,能盛下更多的东西。这也是只有谦虚的人才能成为智者的原因,因为只有谦虚,你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才会有务实的精神,也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真正的谦虚来自人灵魂的自我定位,是一个人对于世界有了客观的认识之后才拥有的人生态度。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没有人可以自命是世界上最高明、最完美的。因为,我们每个人视野所及的都是不完整的时空。

同类推荐
  •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唐僧玄奘,年少时跟随兄长出家,于藏经楼专职抄写佛经,过目不忘。28岁时,不顾朝廷禁令,冒死偷渡玉门关,独自一个人踏上漫漫西行取经之路。沙漠中迷路,高山遇雪崩,六次遭强盗,甚至被异教徒当成活人祭品……沿途艰险不断、诱惑不断,玄奘未曾动摇。4年时间,1400多天,玄奘终于穿过西域二十四国,于公元631年到达西行目的地——印度那烂陀寺。此后十余年,玄奘游遍印度,虚心求学,吸取各宗各派之精华。在曲女城辩法大会上,玄奘与大乘佛教斗法、与小乘佛教斗法、与婆罗门教斗法、与各派智者斗法,18天无一人挑战成功,一举成为全印度第一高僧,征服全印度,修得正果。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方立天编著的《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把佛教中国化界定为“三化”,即民族化、本土化和时代化,并叙述了佛教中国化的不同阶段、途径和方式,还通过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社会习俗等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佛教中国化的实质,总结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的六个重要特点:重自性、重现实、重禅修、重顿悟、重简易、重圆融。
  •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包括放下执著心、保持正心、宽容心、随缘心等。本书共分八篇,以佛学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善念、放下、静心、做事、宽容、智慧、平常心、随缘八个方面,讲解了慈悲给我们带来的福报以及怎样修得慈悲心。书中还有“佛陀格言”、“禅机妙语”、“佛家典籍”、“佛心故事”等版块内容,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佛法。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星云大师以佛教精义为根底,对世俗社会的万千进行最智慧的阐释。让我们和星云大师一起活在当下,感悟幸福,了悟人生得失盈亏,离苦得乐,慈悲做人,智慧做事。 
  •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本书通过通俗的文字和200多幅漫画和插图, 介绍了梁漱溟对传统儒家文化的体认和研究, 兼及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人生实践, 是一部引导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并启发读者思考人生问题的入门读物。
热门推荐
  • 柳林中的风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柳林中的风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 傲剑天骄

    傲剑天骄

    不周山一役后,东方未明心灰意冷,隐居山林,然而世事难料,他想起了一段沉沦的前生往事,并恢复了本来的身份。且看李远少如何颠覆三界,开创人间新局面。
  • 淡定王后不争宠

    淡定王后不争宠

    美丽的公主身骑白马,嫁的却是自己喜欢的男人的哥哥,当鲜血染红了嫁衣,当爱人成为陌路,唯有让烈火燃烧真爱。
  • 异大陆奸商

    异大陆奸商

    很意外的成为穿越人选!那么他将经历些什么那!异大陆奇异的生活,变态的魔兽和人类!
  • 徐志摩文集:扫荡着无际的青空

    徐志摩文集:扫荡着无际的青空

    本书收录了徐志摩经典力作,分为散文、书信和诗歌三部分。“散文篇”精选了《巴黎的鳞爪》、《我所知道的康桥》《天目山中笔记》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书信篇”精选了与陆小曼所写的信件,记录两人不为人熟知的情史。
  • 这是一支离别的歌

    这是一支离别的歌

    上海女孩程闻瑾过着平静、简单、一尘不变的生活,直到她十六岁时爱上一个人,一个同龄的男孩子周君彦,方才体会到一种不一样的滋味。那种陌生、真切、微苦而回甘的滋味,绵延了她之后的十年。在她为了追寻初恋来到纽约的这段期间里,程经历了个无家可归的孤独感,尝到了初恋情人违背誓言的苦涩,找到了另一个可以让她耍赖、让她依靠、教她独立的男人,一个真正爱她的男人林晰。多年后当周再次出现时,程一度失去方向。林因为爱她而离开她,她也终于在没有林的呵护下真正成长起来,在他们两人的梦想城市巴黎,程认真审视自己的爱情,为心爱的人创业,开始了新的生活。
  • 世界最具精悍性的微型小说(3)

    世界最具精悍性的微型小说(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异兽横行

    异兽横行

    当游戏世界逐渐变成另一个现实,人类打开了上帝的枷锁,进化开始继续,异能突现世间;当魔法与科技发生碰撞,是融合进化还是汰弱留强......当第三世界的恶魔降临人间,是联合反抗还是接受征服;满身猩红的主角正轩,突破人类进化的极限,继承了大破坏神蚩尤的血脉,变身成为杀戮的异兽......
  • 每天懂一点色彩心理学

    每天懂一点色彩心理学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各种颜色对人的影响和产生的心理效果远在我们的意料之外。深色的保险柜看上去要比浅色的更重;被子和窗帘换成蓝色的可以促进睡眠;心情抑郁时,多看看绿色会有治愈效果……这本书将带您发现各种颜色的奥秘,让您对颜色的使用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以后的生活中掌握正确的用色之道,做色彩达人。
  • 雪豹悲歌

    雪豹悲歌

    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的小说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