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400000006

第6章 禅之沉默,如雷轰顶 (2)

老禅师宽容了他的弟子。他知道,小和尚一定会知错明过,没有必要再饶舌训斥了。以后,老禅师也没有再提起这件事情,可是禅院里所有的弟子都知道了这件事,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夜里越墙出去闲逛的了。

这就是老禅师的肚量,它给犯过错的弟子提供了反省的空间,从而使其翻然醒悟、自戒自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宽容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弦外有音

对失去理智的人最好的回答就是沉默。回答他的每一个词都会反过来落到你头上,以怨报怨等于火上浇油。

其实,以骂止骂,无异于拿矛刺盾,很可能招惹更多的攻击;以训斥对待过失,容易引起人的逆反心理,甚至犯更大的错。不如像大海一样笑纳百川,非但没有受到吞并污染,反倒汇成汪洋,包孕无限的生机。

沉默的人,不会被埋没

智慧点金石

沉默不单是指不说话,有的时候,沉默是一种行为,一种隐藏在众人之中,不高声宣扬自己的行为。为人低调,也是一种沉默。

现代人总是担心忧虑,生怕偶然间失去了自我推销的机会。所以,抓住一切机会表现自己,让自己“冒出头来”,有时还为此劳心劳力,想出种种方法和手段,结果却本末倒置,反而因此招致他人的反感,实在是得不偿失。

故事苑:曲径通幽

为了“冒头”而苦心钻营的现代人,不妨学学雪窦禅师的做法。

曾会学士与珊禅师是多年的好朋友。有一次学士外出,偶然遇到了雪窦禅师,于是他就写了封介绍信给雪窦,让他到灵隐寺去找珊禅师,珊禅师一定会照顾他的。雪窦禅师欣然接受,然后拜别,云游去了。

这一别就是三年。曾会学士因为公事,来到了灵隐寺。他突然想起了三年前曾介绍过雪窦禅师来这里,于是便问珊禅师:“雪窦禅师现在怎么样了?”

珊禅师疑惑地说:“没有这个人呀!是不是搞错了?”

曾会学士说:“怎么会错呢?我亲自介绍他来的!”

珊禅师十分为难,派人在寺中的上千僧众中寻找了个遍,可是找了一上午,也没有找到这个人。

曾会学士说:“你还记得拿我介绍信的那个人吗?”

珊禅师摇摇头说:“没有啊!我从来没有收到过你写的介绍信呀!”

珊禅师看学士那么着急想找到这个人,于是便和学士一起去找,可是找遍了每一个地方,就是不见雪窦禅师的踪影。直到天快黑的时候,才在一个很破的屋子的角落里找到了正在打坐的雪窦禅师。

曾会学士大喜地喊道:“雪窦禅师!”

雪窦见是曾会学士,也感到十分惊喜,他与珊禅师各自作礼。珊禅师一见雪窦禅师就看出他将来一定会有不一般的造化。

各自寒暄了一阵,曾会学士问道:“三年前我亲笔写的介绍信你给丢了吗?为什么不给珊禅师看呢?害得你住这样的房子!”

雪窦禅师从衣袖里取出原封未动的介绍信还给曾会,说道:“我只是一个云游的和尚,没有什么渴求,为什么要请人介绍呢?”

只要自己努力,就不怕被埋没,付出了就会有回报。无论禅门还是世俗之门,只要自己努力了,终有一天会得到别人的赏识。

弦外有音

不少人在春风得意时都极易喜形于色,夸耀自己;身处高位乃至认识一个身处高位的朋友,都易颐指气使、妄自尊大、目中无人。这种唯恐天下人不知的彰显心理不知害了多少人。保持低调行事作风的人恰恰相反,他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显山露水,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高出于人的那一面,往往却能创造出出人意料的辉煌。这正是所谓的“在不显不露中出头”,一种极其高明的人生智慧。

得意而忘言

智慧点金石

老子在《道德经》中讲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人类是理性的动物,这意味着人们是借由语言文字来思考、处理事情的。然而,名词并不等于事物本身,它只是描摹事物的一种方法。实际上,认识事物不一定要透过文字语言,借着佛教禅修调伏内心喋喋不休的对话,我们便能够超越语言、以一种“默观”的方式来认识事物。默观状态中,行者的心直接和事物相感通、相冥契,所谓“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没有滔滔雄辩,只是静观当下,自给,自足,自得。

语言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在现实中,没有一个正常人能够始终保持沉默。而且,人为了参禅悟道,大多数的时候也必须借助语言的力量,即使是一瞬间的领悟,有时也需要用一句话来说明。那么,怎样做,才能化解这一矛盾呢?

故事苑:曲径通幽

洞山禅师完美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有一次,洞山禅师走到水潭的时候,看到一个职僧对大家说法,他不引经据典,只听他自言自语地道:“也大奇!也大奇!佛界,道界,不思议!”

洞山禅师听后,走上前便问道:“我不问佛界和道界,只问刚才在这里说佛界道界的是什么人?”

那位说法的人,是本寺一位很重要的职事,是一位首座大师,人们叫他初首座。

初首座听后,默然不作一语。

可是洞山禅师不饶过他,一直追问道:“为什么不快说呢?”

初首座不甘示弱地答:“快了就无所得。”

洞山不以为然,反驳道:“你说都没说,还谈什么快了就无所得?”

初首座又默然。

洞山禅师这才觉得遇到了对手,因此就温和说道:“佛和道都只是名词而已,我问你,你为什么不引证教义来说呢?”

初首座反问道:“教义是怎么说的?”

洞山禅师拍掌大笑回答道:“得意忘言!”

好一句“得意忘言”,真正的奥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弦外有音

《庄子·外物》中说:“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可与洞山禅师的故事相印证。

语言是一个媒介,它就如同一段姻缘中的媒人,媒人介绍一对男女相识,后来他们结为夫妇。最终,是这对夫妇在一起过日子,他们只需谢谢媒人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把她接到家里供养。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媒介,语言让人们互相理解。最终,知晓了彼此的意思之后,他们就与这句语言无关了,不必总对它念念不忘,过于执著。如果拘泥于语言,认为“意”就在语言之中,反而无从理解其中的意思,这种做法,是舍本逐末之举。

会心会意,禅意如盛开的花朵

智慧点金石

即使一个人非常明确自己的心意,且能够游刃有余地驾驭语言,他通过语言所表达出来的也是“第二义”,是残缺不全的。更何况,有的时候,未经思考心里的话一旦说出口,就会造成某种错误。所以,当你不能充分确定自己的话会对他人有益的时候,就应该选择沉默。一个充分开启了灵性的人,能够从这沉默中悟出禅的道理。

故事苑:曲径通幽

在一些日本的禅院中,有一个旧的传统:一个流浪的和尚与一个当地的和尚要辩论有关佛教的问题,如果流浪的和尚赢了,他就能住下过夜,如果输了,他就不得不继续流浪。

在日本的北方,有兄弟俩掌管着一座寺院。哥哥非常有学问,而弟弟比较笨,并且只有一只眼睛。

一天晚上,一个流浪的和尚来请求住宿,哥哥学了很久,感到非常累,就吩咐他的弟弟去辩论,哥哥说:“要在沉默中进行对话。”

过了一小会儿,那个流浪者来见哥哥,并且说:“你弟弟真是个厉害的家伙,他非常机智地赢了这场辩论,所以我要走了,晚安。”

“在你走之前,”哥哥说,“请告诉我这场对话。”

“好,”流浪者说,“首先我伸出一个手指代表佛陀,接着,你的弟弟伸出两个手指,表示佛陀和他的教导;为此我伸出三个手指,代表佛陀、他的教导和他的门徒,接着,你聪明的弟弟在我面前挥动着他紧握的拳头,表示那三个都是来自一个整体的领悟。”随后,流浪者走了。

过了一会儿,弟弟带着一副痛苦的样子跑进来。

“我知道你赢了那场辩论。”哥哥说。

“没什么赢的,”弟弟说,“那个流浪者是个非常粗鲁无礼的人。”

“噢?”哥哥说,“告诉我那场辩论的主题。”

“嗨,”弟弟说,“当他看见我时,他伸出一个手指头侮辱我只有一只眼睛,但因为他是一个新来的人,我想还是礼貌些,所以我伸出两个手指,祝贺他有两只眼睛。这时,这个无礼的坏蛋伸出了三个手指,表示在我们中间只有三只眼睛,所以我气疯了,威胁地用拳头打了他的鼻子——所以他走了。”

哥哥笑了。

此时只有一笑方了。会心会意,禅意如盛开的花朵。

弦外有音

阿拉伯有句俗语:你要说话时,你的话必须要比沉默更有益。

所以,在你说话之前,不妨先问问自己:我为什么想说话——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利益,还是为了别人的利益。如果是为了自己,那就努力保持沉默。

同类推荐
  •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相传为慧能所说,除大梵寺说法,弟子的问答机缘,都是晚年所说,由门人法海记录而成。这是一部由我国僧人六祖慧能大师的传教记录,而破例地被尊之为“经”者,这不仅是中国佛教史,亦是世界佛教史上绝无仅有的事,足见其在佛教史上的地位。《六祖坛经浅析》除逐段注释外,另加“提示”。所提示的内容可加深读者对《六祖坛经浅析》的认识外,更显示出从宗教实践的角度去阅读、体验《六祖坛经浅析》,是《六祖坛经浅析》的特色。
  •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所录文本,以日本《卍续藏经》本(第二十四册)为底本,参照《禅宗全书》第二十三册所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家解》(日本花园大学藏本)校勘。在此基础上,增加“六祖略传”与“现代注释”两部分白话。《六祖讲金刚经》一书,力求通俗易懂,加入大量《坛经》的禅故事,使其成为目前最权威的解读《金刚经》读本。
  • 唐代佛教

    唐代佛教

    密教使佛教堕落成为以妖法惑世欺众的巫术,使佛教走八绝境,是在文化交流中流采了一股比其他各宗派更秽浊的脏水。华严宗无非是脑里空想,口上空谈,毫无买际意叉,根本是为统治阶级忠实服务的一套骗人把戏。
  • 拈花笑佛

    拈花笑佛

    本书是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的佛学巨著,梁启超的一生与佛学有着不解之缘。
  •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心经》是流传最广的佛经,是打开心灵的钥匙。本书以《金瓶梅》解《心经》,使之更加容易理解,开篇先录《心经》全文,标以白话。主体是“心经七品”,每讲一个主题,就讲几个《金瓶梅》里的人物,正讲反讲,反复讲解。前置“开讲的话”阐明主旨,及“心经夜谈”深入人生感悟,与主体文字照应。
热门推荐
  • 前妻

    前妻

    爱,是一种近乎执拗地坚持,即使那爱受了伤!爱一个人,一辈子的执念,如叶桑如林贝贝也如文中某某!叶桑:我终做不成大度的女人,虽然我很想。可是,楚一衍,如果换做是我做了这样的事情,你会怎样?楚一衍:离婚五年了,为什么我还会对你一如当初,为什么你的一举一动还能搅得我心神不安。孟鑫:你没忘记他,就像不能忘记你的我一样,我本来就不应该在你们之间掺上一脚,杨睿:婚姻不就是一张纸嘛!可为什么等我想收心的时候,人却不见了。林贝贝:叶桑,我现在才知道,你说的话是对的,女人爱男人没有错,但要在爱男人的同时也要爱自己。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之人妻难为

    穿越之人妻难为

    相公说:为人妻者得奉行三从四德,熟读女戒,擅女工。最重要的两点是会带孩子,还得带的出去。苏小鱼白白眼,不屑的说:“你丫直接说做人家娘子得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不就得了!”掀桌,谁说做娘子这么简单的?这还得斗得过小三,养得起崽子,留得住相公!!!
  • 难忘的少年时光

    难忘的少年时光

    每个人都是从出生到成年,中间都会经过一个必会经过的时期——少年。少年的时光是那么美好,但是又是那么的令人着迷、怀念,令人难以忘怀。《难忘的少年时光》一书中讲述了“让花朵在受伤处绽放”、“贪婪换来的惩罚”、“不要让冲动左右了你”等故事,跟随本书去回忆自己的少年时光吧。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低碳经济报告

    低碳经济报告

    自2009年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以来,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与概念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的“低碳化”成为了新世纪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本书在概述人类对气候变化认知变迁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低碳经济产生的现实背景以及国际社会的行动态势,对碳金融、碳交易、碳壁垒以及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社会等议题进行了专门论述。最后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低碳转型的主要对策。可供政府工作人员、高校师生及企事业单位人员参考。
  • 宠妃无度:狂妄大侍妾

    宠妃无度:狂妄大侍妾

    她是金牌猎人,以猎杀罪犯为生,身手矫健,性格狂妄。一朝穿越,她成了一个病死王爷的陪葬侍妾,好不容易保住一条小命,却被王妃欺辱,继子坑害,人人当她还是柔弱无能的下等侍妾,想要害她性命。她斗毒妇,整渣男,呛皇帝,与病弱王爷联手掀起翻天巨浪。要誓众人俯首称臣,再不敢造次。只是那冷淡无情没有人味的王爷怎么突然变得这般热情?病娇王爷稍稍靠近,温文一笑:“本王给你送一道餐后甜点如何?”“不要。”孟青珺断然拒绝。病娇王爷马上变脸,威胁道:“不要也得要。本王将自己做为甜点送给你,岂容你拒绝?”孟青珺抵死不从,...
  • 大元王朝3

    大元王朝3

    本书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详细解读了元朝的历史,使成吉思汗、忽必烈、元顺帝、耶律楚材等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今人的面前;将蒙古军西征、丘处机与成吉思汗以及蒙元历史上的各种历史事件娓娓道来。对于今人正确认识元朝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 绝世宠妃

    绝世宠妃

    甚至为她放弃整个天下。只为要一个她!,她是天朝特种兵,一朝穿越,从唯唯诺诺的废柴四小姐,步步为营,处心积虑的成为当朝太子妃,她是外人眼里的狐狸精,却是他的智慧小娘子,他宠她,用尽全心去宠她
  • 魔法是这样炼成的

    魔法是这样炼成的

    天元大陆上一个有着人类,精灵和矮人混合血统的男孩富兰克林创造了自己的魔法世界,一个身负全系魔法的小家伙是如何得到的呢?每一系别的魔法之间的关联是怎么样的,是如何的创造自己的魔法世界的?地下神奇的侏儒文明,一切的一切都在天元大陆,最后的结局都在意料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