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5900000008

第8章 在白色恐怖中的上海(1)

十、入党

一九三○年十月初,被父母和妻子牵肠挂肚的何克全踏上了黄浦江的码头,回到了离别三年的上海。

那天黄昏,秦邦宪临风伫立在码头上。他穿着浅灰色西装和锃亮的皮鞋,脸上那副黑框圆眼镜在夕阳余晖下一闪一闪的像在放电。头上那片永远也梳不弯的黑发,被海风吹得如同劲草一样不屈地抖动着。

秦邦宪是来迎接何克全的,他对何克全的盼望真有些望眼欲穿。

当何克全兴奋地登上码头时,秦邦宪迎上前去。

两位莫斯科的同窗紧紧地搂抱在了一起。良久,他们松开双臂。秦邦宪把自己的披风脱下,给何克全披上。

望着比自己小了一岁,却像亲哥哥一样体贴自己的秦邦宪,何克全十分感动。他过意不去地把披风脱下,要还给秦邦宪。

秦邦宪重新给何克全把披风披上,说:“刚从轮船上下来,别凉着了,这里深秋的气温,不比莫斯科高到哪里去啊。”

何克全全身热了,这使他想起一九二七年离家那天夜晚,母亲给他装鸡蛋、妻子给他塞银元的情景。于是,他情不自禁地抬头西望,因为父母和妻儿就在他所向往的地方啊!

秦邦宪为何克全提着行李箱,抚着何克全的背部大声说:“走,先去湘菜馆,解决一下饱肚子的问题。”

何克全把视线收回说:“你是江苏人,不是不吃辣椒吗,为什么去湘菜馆?”

秦邦宪说:“今天你是客人,我是主人。我请你的客,当然得先照顾你的口味喽。”

何克全更加感动了。革命在外,浪迹天涯,虽然没有在家时家人照顾得那么周到,但党团组织这个大家庭,也是非常温暖的。今天,秦邦宪不但亲自到码头迎接自己,还把他的冷暖饱饿考虑得这样周全,真是一般人想不到的啊!

在路边僻静的菜馆里,秦邦宪点了辣椒炒腊肉、辣椒炒焙鱼、辣椒炒香干豆腐和一碗三鲜汤。

秦邦宪一边吃,一边向何克全介绍着国内的情况:“克全啊,国内真正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人不多。你这个莫斯科中山大学的毕业生,又经过少共国际学校培训,从现在开始,可要担当大任了。”

何克全说:“邦宪,尽管你比我小一岁,可你是比我高一个年级的学兄。在你面前,我只能算个学弟。回到国内,我得向实践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秦邦宪说:“当然,都说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嘛。不学习不行啊。过去你所佩服的李立三,就因为对中国革命的实际学习不够,又不听共产国际的话,前几年里,他可给革命事业造成了大损失……”

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年,由于军阀混战,蒋介石等人无力顾及中国共产党的存在,党和人民的力量借此机会从大革命的失败中恢复过来,党员由六大时的四万,迅速发展到十二万。经过三年游击战争,红军主力发展到十多个军七万多人,建立了湘赣、闽西、湘鄂赣、闽浙赣、鄂豫皖、洪湖、左右江、陕甘、琼崖等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在三百多个县建立了红色政权,并深入进行了土地革命。以李立三为实际领导的中共中央这时头脑发热,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错误地判断了反动统治的危机。一九三○年六月,政治局会议在上海召开,通过了由李立三起草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的决议。李立三说:“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它的头脑与心脏,单只斩断它的四肢,而没有斩断它的头脑、炸裂它的心脏,还不能置它于死地。要达到此目的,就要靠工人阶级最后的激烈的武装暴动。”于是,一系列军事行动由此开始。与此同时还发动了武汉暴动、南京暴动、上海总同盟罢工!李立三甚至异想天开,要将苏联西伯利亚的十万华工武装动员回国,投入战斗。李立三的一系列“左”倾盲动计划,又一次使中共蒙受了惨重损失。当时,远在莫斯科担任共产国际负责人的瞿秋白头脑比较清醒,收到文件后,一针见血指出:“李立三发疯了!”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立即给中共中央发电报,命令立即停止各地冒险暴动。同时,派已经卸下驻共产国际代表职务的中共总书记瞿秋白随周恩来回国,并责成李立三速去莫斯科汇报情况。

瞿秋白、周恩来八月回国,并于九月二十日召开的中共中央六届三中全会扩大会议上,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指示精神。会上,与会者以“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造成的惨重代价为依据,对李立三路线进行了指责和批判。

在血的事实面前,李立三受到震撼,冷静了许多,不得不作出深刻的检讨。

…………

秦邦宪对何克全说:“李立三的情况你是知道的,原名李隆郅。为了便于在工人中开展工作,在离开长沙到你家乡安源煤矿之前,毛泽东建议他把隆郅改为立三,把名字中的繁杂笔画尽量减少,好让工人记住他的名字。李立三在安源,按照毛泽东的意图办事,确实干得很出色。但是近些年来,这位老兄的脾气越来越火暴,听不得不同意见,认为现在的革命好比干柴,一根火柴就可以点燃。他认为新的革命高潮已经到来,恨不得一个早晨就把整个旧世界掀翻。那次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会前,斯大林接见向忠发、周恩来、苏兆征、蔡和森、项英、瞿秋白、张国焘、李立三时,斯大林同志语重心长地说:‘中国革命形势现在还处在低潮而不是高潮,但正走向高潮。现在正处于两个高潮之间。’可李立三不信这个邪,更不顾斯大林是共产国际的领路人,当着斯大林同志的面大声表示异议说:‘中国革命现在还是处于高潮,因为各地还存在着工人、农民的斗争!’……”

何克全认认真真地听着。

秦邦宪说:“结果呢?他所发动的一系列迎接红五月的罢工、暴动,被碰得头破血流,使革命力量遭到巨大损失。上个月召开的六届三中全会上,李立三被撤销了中央宣传部长和中央秘书长的职务。”

何克全当然知道党内近期所发生的事,但他想了解得更为详细一些,想通过对情况的掌握,更好地为党工作,让自己进步得更快。他问道:“听说李立三作出决定的前前后后,远在江西根据地的毛泽东,曾经向他提出过不同意见?”

秦邦宪给何克全碗里夹了块肉,示意何克全多吃些,回答说:“是的,李立三‘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的部署,同毛泽东坚持先在农村实行武装割据的主张是根本对立的。钻山沟的毛泽东不同意攻打大城市,说那样会把三年来积攒的一把本钱打光。可李立三不再是当年毛泽东派在安源开展工人运动的留法学生,他以为自己翅膀已经硬了,可以一跃千里、独往独来了。他不但不听毛泽东的劝阻,相反还挖苦毛泽东在江西的游击战争是‘逃、跑、走’。”说到这里,秦邦宪揶揄一笑:“嘿嘿,这两个湖南老乡,真是针尖对上麦芒了。”

何克全点了点头。

秦邦宪说:“今年六月十五日,李立三居然以中共中央的名义,给红四军前委,实际上是毛泽东,去了命令式的一封信,信中说:‘……你们现在完全反映着农民意识,在政治上表现出来机会主义的错误。……你们固执过去的路线,主要是你们没有了解整个革命形势的转变。这的确也难怪你们,因为你们处境太偏僻了。……中央新的路线到达红四军后,前委须坚决按照这个新的路线转变……如果前委有谁不同意的,应即来中央解决。’毛泽东迫于中央的压力,加上久居山里,也怕对有关国内和国际局势的了解不全面,而贻误战机,不得不和朱德接受中央的命令,在军事上参与了攻打长沙和南昌的行动。但是,毛泽东根据江西的实际情况,在所谓执行的过程中,竭力保存自己的实力,避免了红军在整个中央部署的行动中遭受大的损失。听江西苏区回来的同志说,在这次行动中,根据地不但保住了,而且有所发展。我不知道毛泽东这样做到底是对还是错。如果是对的,那以后听是听,做是做,号令怎么统一?如果是错的,那江西的根据地又怎么保得住?”

何克全叹了口气说:“李立三过去是我非常敬佩的人。他是我老家相邻县湖南醴陵人。他和刘少奇在安源时,一个在幕后,一个在前台,闹安源大罢工时组织得有板有眼,有声有色。那时,我还在萍乡中学读书,我们学校的师生都跑去安源看热闹,我们真被他们的勇敢行为所感染了。没想到,他像流星划过夜空一样,就这样草草地离开了在中央秘书长的工作岗位。”

秦邦宪见何克全有些伤感,便及时警醒他说:“李立三败走麦城,你不应该感到失望。”

何克全抬起头来,望了一会秦邦宪说:“我……当然不会。”

通过莫斯科三年的学习、培训,见了世面,长了知识,何克全自我感觉成熟了许多。特别是通过反托洛茨基的斗争、“江浙同乡会”、中山大学校园风暴和中大清党运动等,何克全目睹了米夫代表共产国际处理瞿秋白等人的过程,认为共产国际才是真正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共产国际才是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依靠和保证。特别是共产国际对李立三“左”倾冒险错误事先的制止,证明了共产国际有先见之明。

这次离开莫斯科,米夫私下里告诉他,鉴于瞿秋白、周恩来回国后在处理李立三的错误问题上过于宽容,斯大林和共产国际非常生气,认为他们和了稀泥,搞了调和,说李立三犯了这么严重的错误,居然在六届三中全会上,还继续选他当中央政治局委员,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这是共产国际不能容忍的。因此,共产国际已经决定,米夫将来中国指导工作。同时,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还写了《给中共中央关于立三路线问题的一封信》,信中主要对中共六届三中全会表示强烈不满。这封信已经由回国的沈泽民等带上了路。何克全肯定地认为,一场问责主持中央工作的瞿秋白的斗争即将拉开序幕。

刚刚二十四岁的何克全,已经做好了与犯有调和错误的中央领导作斗争的准备。因此,当秦邦宪谈到李立三时,何克全毫不含糊地说:“李立三犯了这么严重的错误,我怎么会为他失望呢?人类社会是个大舞台,总在上演着优胜劣汰的悲喜剧。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旧的不去,新的怎么来?”

秦邦宪很是惊喜何克全这种态度。面对着这位头上立有永远也压不弯的头发、脸上有凸显颧骨和身上尚存些许稚气的同学,秦邦宪认为何克全真是个不可多得的同志。自己需要他,王明需要他,王明的需要说穿了也是当前共产国际的需要,也是当前中共的需要,是中国革命的需要啊。

王明、王稼祥和秦邦宪一九二九年回国时,恰逢李立三执掌中央大权。米夫虽然电示中共,要重用王明,但李立三鉴于王明阅历浅,又没经历过大革命锻炼和考验,因此只安排他在沪东、沪西区委做些宣传工作,为《红旗》杂志采访些稿子。

为此,王明认为李立三对他大材小用,不仅大发牢骚,还跑到当时任全总党团书记的罗章龙那里大诉其屈说:“共产国际东方部派我回国,不是做普通工作,而是当领导。对这一点,你要认识清楚。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以来,不懂马列,十分幼稚,一贯右倾,需要从上到下进行改造。”

当李立三进行“左”倾冒险时,王明深知胳膊拧不过大腿,马上公开改变对李立三的态度,当即追随李立三。李立三见王明在自己面前低了头,就将他调到中央宣传部任秘书。当李立三“左”倾冒险错误遭到共产国际远东局驻上海代表罗伯特的反对时,王明便又见风使舵,和秦邦宪、王稼祥一道,利用李立三七月九日召开政治会议的机会,引经据典,对李立三、向忠发进行了猛烈抨击。

对此,李立三、向忠发按捺不住内心的怒火,以中共中央的名义,给王明六个月留党察看处分,给予追随王明的秦邦宪、王稼祥严重警告处分。

之后,王明被调往江苏省委宣传部当干事。王稼祥被调往香港工作。秦邦宪还算走运,继续留在中央机关。

七月十六日,中共中央三中全会对李立三进行批判,王明当然高兴。但没想到的是,主持会议的竟是瞿秋白。而瞿秋白宽容了李立三。

王明认为,瞿秋白在中央是座山。有这座大山压在头上,他永远不会有出头之日。看看吧,明明是李立三“左”倾冒险错了,瞿秋白却不撤销李立三给予他的留党察看的处分。

王明对瞿秋白公开表示不满。

瞿秋白没有计较,出于对年轻人需要加强磨砺和锻炼的考虑,决定让王明去江西苏区工作。

王明为此恨得咬牙切齿,认为这是瞿秋白报复他,要置他于死地……

那天,王明找到秦邦宪,在秦邦宪的住所里摔杯子、拍桌子,大骂瞿秋白借机整人,说他今生今世跟瞿秋白没完。

秦邦宪等王明发泄完后,给他倒了杯凉水,叫他冷静一下。

秦邦宪说:“老同学,你的脾气太躁了?”

王明一口气喝完水,将杯子往桌上一顿说:“是瞿秋白把我推在火炉上烤,我能不躁?”

秦邦宪见王明依旧控制不住自己,就说:“你如果不冷静下来,那就马上去江西赣南,去找那个从井冈山上下来的山大王毛泽东,我给你开介绍信。”

王明这才把嘴闭上。

秦邦宪说:“你刚回来,不知道上海的情况起了变化。”

王明眼睛一睁,问:“变化……什么变化?”

秦邦宪推了下眼镜,不紧不慢地说:“共产国际来信了,是给李立三错误定性的,说李立三犯了反国际的政治路线错误。信里对刚刚召开的中共三中全会很不满,说瞿秋白犯了‘调和错误’。”

王明两眼一亮,一把抓住秦邦宪的手问:“这信到了吗?现在在谁的手里?”

秦邦宪推开王明的手说:“在夏曦、沈泽民、陈昌浩手里,他们正在回国的路上……”

“在他们手里?!从莫斯科到上海得走多长时间!等他们的信到达时,我早就到了江西的大山沟里喝上毛泽东煮的南瓜汤了。”

秦邦宪说:“为什么非得等他们到来?何克全明天就到上海。我想,作为米夫信任的人,他对共产国际那封信的内容肯定知道很多。明天我去码头接他。”

“何克全回来了?”王明桌上一拍说,“好,太好了,明天我跟你一起去接他。”

秦邦宪说:“你去做什么?你是江苏省委的宣传干事,以什么名义去接他?不怕别人说我们搞小宗派吗?”

“这……”

“心急吃不得热汤丸,一切由我这个还在中央工作的老同学来办理。”

…………

秦邦宪给何克全的杯里加了些茶水说:“眼下,中国革命就靠我们这些从莫斯科回来的人了。本来想在莫斯科介绍你入党,因为我和王明突然回国,把这事给耽误了。这次回来,马上解决这件最紧要的事……”秦邦宪说到做到。一九三○年十一月,在他的介绍下,何克全在上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秦邦宪接着问道:“听说共产国际给中央来了一封信?”

何克全出于对共产国际的充分信任,以及对秦邦宪的感激之情,就把从米夫那里获得的消息告诉了秦邦宪。

秦邦宪兴奋地说:“克全,你先住古拔路我的住所。床铺等一应生活用品,我都给你准备好了。以后还有好多事我们在要在一起商量,走吧。”

何克全感慨地说:“邦宪,三年前,我在上海板凳还没有坐热,就匆匆去了苏联,对大上海可是刘姥姥进大观园,两眼一抹黑,还得靠你指点喽。”

秦邦宪说:“有共产国际给我们指路,我们还怕不能在茫茫夜海中找到走向胜利彼岸的道路?”

何克全说:“一定能找到,我们!”

十一、志同道合

获悉共产国际来信的内容,王明神气十足了。他不但拒绝去江西,而且擅自离开江苏省委,搬到离中央办公地不远的斗鸡桥边住下来。

同类推荐
  • 告诉你一个弗洛伊德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弗洛伊德的故事

    精选了弗洛伊德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弗洛伊德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毛泽东传:峥嵘岁月

    毛泽东传:峥嵘岁月

    本书作者是公认研究青年时期毛泽东的权威。他前后历时四十年,数度修订,撰成本书。他以第一手原始材料为依据,以近身的观察分析为凭借,将毛泽东早年的才具、胆略与豪情,以及其困学勉思,参与、领导学生和工农运动的历程,予以历历重现。2012年适逢毛泽东同志诞辰119周年,也即将迎来党的十八大的召开,李锐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书写的传记将集中体现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建立过程中所建立的丰功伟绩。
  • 手段:从最小变成最大的S·O·B法则

    手段:从最小变成最大的S·O·B法则

    这是一部风靡全球的“首席执行官之书”,并不以时时抛出格言隽语的俗套来左右读者,也不试图以模具演示的方式来整合读者的思维。在本书中,你看到的是商界内部绘声绘色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炽热的激情,有西部好汉的粗话,也有上流豪门的恶谑,甚至不乏街舞式的鄙俚。这里一部权谋书,推进一步说,也是一部商界政治法则书,艾伦·纽哈斯毫不讳言——必要的敌意是获胜的手段,但是我们看到,在回到新闻观上时,作者又提倡着一种可敬的“保守主义”。他的经历,对广大的新闻工作也是不无教益。《手段》不仅是媒体策划人、执行总编和栏目制作人的职业必读书,而且是一切行为经理人——特别是那些处在事业关键阶段的中青年职业经理人的必读之书。
  • 儿皇帝:石敬瑭

    儿皇帝:石敬瑭

    官宝超编著的《儿皇帝——石敬瑭》为该丛书之一,介绍了儿皇帝石敬瑭传奇的一生。
  • 王安石传

    王安石传

    干百年来,王安石被骂作集一切乱臣贼子之大成的元凶。其实,他是数千年中华文明史上少见的完人。其德量汪然若干顷之陂,其气节岳然若万仞之壁,其学术集九流之粹,其文章起八代之衰,其所设施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巅峰神牧

    巅峰神牧

    在人生最巅峰的时刻遭遇背叛身亡,乐暖暖经历了天堂和地狱的瞬间切换。但是一切都没有结束,她重新回到了一切的起点,‘晨曦’开服前一个月。向着美好的生活努力着,乐暖暖用尽了全力。但是这个世界是怎么了?所有的事情好像都出现了偏差。这到底是重生,还是穿越?
  • 如果时光有姓名

    如果时光有姓名

    某男:你喜欢回望从前,我接受;你喜欢逃避故人,我接受;可是你不喜欢我,我不接受。叶采薇(大脑缺氧ing):纳尼?某男(穷摇款咆哮):我不是木头,也不是石头!叶采薇(大惊失色状):那你是……馒头?某男(无力ing):对,我是馒头,你吃了我吧。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世人谓我爱长安,其实只爱长安某”。所以啊,她才不会告诉别人——其实真相是,叶采薇爱的不是年少的时光,而是时光里的那个少年。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调查组

    调查组

    查案不在乎时间长短,只需与当事人唇枪舌剑两个回合。就知道当事人有没有问题,问题有多大。老实人不能办结巴事,老实人办老实事还是可以的;老实人丢掉了老实为人,那就失去了唯一的优点——诚实。
  • 卑鄙的圣人:曹操5

    卑鄙的圣人:曹操5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不可不读的最伟大的发明故事

    不可不读的最伟大的发明故事

    在成长的道路上,最快乐的体验是求知;在探索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帮助是引导。希望这套书能引导小朋友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遨游,成为小朋友们的良师益友!
  • 三国4:刘备入川

    三国4:刘备入川

    《三国(第4部):刘备入川》是日本文学巨擘吉川英治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第四部。主要讲述了刘备势力和孙权势力联合抵抗曹操势力的赤壁之战,到刘备攻入川蜀之地,再到孙权和刘备因荆州问题产生争端的历史故事。作者用颇具个性的现代手法对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进行了全新演绎,简化了战争场面,巧妙地加入原著中所没有的精彩对白,着墨重点在刘、关、张、曹操等经典人物的颠覆重塑和故事情节的丰富变幻,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极大成功地脱胎换骨,将乱世群雄以天地为舞台而上演的一出逐鹿天下的人间大戏气势磅礴地书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