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5800000002

第2章 思想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最精深的部分为思想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蜂起,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形成了儒家和诸子百家。汉代佛教传入,道教兴起,中国思想文化更加丰富了。

中国思想文化最鲜明的特色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道家、法家、佛教、道教等众多思想兼容并包,形成精深、博大的思想文化景观。

一 儒家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部分。古人的政治观、人生价值观、思维方法、日常行为等各个层面,都深深地打上了儒家文化的烙印。

十三经

儒家经典的集大成总集,在宋代最后确立。具体指《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公羊传》、《孝经》、《论语》、《孟子》、《尔雅》。清代阮元主持刊刻的《十三经注疏》,被认为是标准的十三经文本。

五经

形成于先秦时期的五部重要文化典籍,因曾经过孔子等儒家学者整理和加工,融入了不少儒家思想,因此自汉以来一直被尊奉为经典。“五经”具体所指,西汉为《诗经》、《尚书》、《周易》、《仪礼》、《春秋》,后世一般改《仪礼》为《礼记》,改《春秋》为《左传》。

四书

“四书”的名称始于宋代,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了解儒家思想最简明的读本。因朱熹作注,撰成《四书章句集注》一书,后世奉为科举取士的教科书。“四书”是古代读书人的知识基础。

《大学》

“四书”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大学”原指王公贵族子弟十五岁以后求学的学校。“大”,指大人,即成年人。“学”,指学校。据说,早期的贵族子弟八岁入“小学”,到十五岁以后,可入“大学”,主要学习如何成为圣人、如何治国。《大学》的核心内容为“三纲领”和“八条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三纲领”,是学习的目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称为“八条目”,是实现“三纲领”的路径与步骤。

《中庸》

“四书”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中庸》的作者据传是子思(孔子之孙)。《中庸》以“中庸”、“诚”为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其中还提出了与学习有关的理论,如“尊德性,道问学”、“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等重要思想。

《论语》

孔子及弟子研习学问、探讨人生、研究社会等的记录,全书共20篇,采用语录体写作。该书语言朴实,所讲道理浅近,但又集中反映了孔子的基本思想。它是历代读书人的基本教材。其影响已远及世界各国,如在美国,20世纪50年代就将《论语》列入世界十大名着的名单;有关图书馆根据译本之多、流传之广论定《论语》为世界上仅次于《圣经》的典籍。后世最重要的注本除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外,还有清刘宝楠的《论语正义》。

《孟子》

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成,全书7篇。此书所说的“仁”、“义”,源于孔子,但有所发展;所说的“性善论”,对宋代以后的思想影响很大;所强调的“浩然之气”,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此书有东汉赵岐的《孟子注》和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宋代被列入“四书”。明朱元璋对其中的“民贵君轻”及反对暴政等观点极为不满,令删去这类段落而有《孟子节文》,降低了此书的思想价值。

《周易》

儒家“五经”之一,汉代以来被尊为群经之首。包括经、传两部分,前者称为《周易古经》,后者称为《易传》。此书以六十四卦的符号形式和阴、阳思想概括宇宙万物,解释人事各种现象,包含有很丰富的哲学思想,提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许多重要思想观点。

《尚书》

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历史文献,录载了自尧、舜至秦穆公时候的一些档案文献,据传曾经过孔子编定,汉代列入“五经”。《尚书》保存记录了夏、商、周三代的部分思想资料,首创中华大一统的思想,提出了人本思想、德治思想,这些对后世有重要影响。

三礼

《周礼》、《仪礼》和《礼记》的合称。《周礼》是记载周代官制、军制、田制、税制、礼制等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典籍。《仪礼》是记载早期朝觐聘问、冠婚丧祭以及揖让周旋等礼节仪式的典籍。《礼记》是秦汉以前儒家各种礼仪着作选集,其中的《大学》与《中庸》两篇后被取出与《论语》和《孟子》合编为“四书”,另有《学记》、《乐记》分别是中国古代教育理论、音乐理论的重要篇章。

春秋三传

《春秋》是“五经”之一,是孔子对鲁国的国史进行整理、加工而编成的,记事非常精约,又包含有很深的意旨,此即“微言大义”或“春秋笔法”。后来出现了三种发挥、解释和补充的书,即《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此三书同时列入“十三经”。其中《公羊传》和《谷梁传》主要就《春秋》的文字推阐其“微言大义”;《左传》则属于史书,详于记事,补充了《春秋》所不载或不详载的史实。

玄学

魏晋时期兴盛的哲学思想。玄学主要围绕《老子》、《庄子》和《周易》三书展开讨论,探讨天地万物存在的根据等抽象的哲学问题。魏晋重要的玄学家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其中,王弼是最有才情、最能代表玄学风范的哲学家。

宋明理学

宋、明两代形成和兴盛的哲学思想。宋明理学最主要的两大派别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前者代表人物由北宋程颢、程颐兄弟开创,南宋朱熹集大成,重视《大学》中的“格物致知”的思想,思想较为精密;后者代表人物为南宋陆九渊和明代王守仁,基本观点是“心即理”,思想较为简要,对明代中后期的个性解放思潮有一定影响。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乡(在今山东曲阜)人。儒家的创始人。曾出仕于鲁国和齐国,后因政见不合,弃官,率弟子周游列国,经历过多次危难险境,仍然无法实现政治抱负。晚年回到鲁国,在教育弟子和整理文化典籍上继续奋斗不息。孔子在教育方面设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弟子前后有三千之众,其中有七十二高足,形成儒家学派。孔子用毕生心血整理了一批文化典籍。这些典籍成为中国文化的基础,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孟子(前372-前289)

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鲁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孟子三岁丧父,孟母教育甚严,“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后世母教典范。孟子曾游说各国,寻找从政的机会,晚年回到故国与弟子一起着书。孟子有很鲜明的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他着名的思想观点。孟子反对暴政,极力宣扬仁政学说,敢于以傲岸不屈的人格与各国国君相对。孟子还提出“人皆可以为尧舜”的主张,以“人性善”的观点表明他对人的自信,强调人可以自我主宰的主张。

荀子(前313-前238)

名况,字卿,后因避汉宣帝讳,改称孙卿。赵国猗氏(今山西新绛)人。战国末期儒家思想家。荀子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吸收各家思想资源加以综合、改造,形成礼法兼治、王霸杂用的政治思想。所以,荀子的弟子中出现了法家集大成者的韩非子以及着名政治家李斯。《荀子》一书集中反映了荀子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其中的《劝学篇》集中论述了关于学习的见解,是很有影响的名篇。

董仲舒(前179-前104)

汉代儒家学者、政治家。广川人(今河北景县)。景帝时曾立为博士。武帝时上《天人三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治代替秦以来的法治”之谏言。其意见部分为汉武帝所采纳,儒家思想从此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今存的《春秋繁露》宣扬“天人感应”的思想,一般认为也是他的着作。

王弼(226-249)

字辅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金乡一带)人。魏晋玄学理论的奠基人,有“一代谈宗”之称。王弼只活了24岁,但所着的《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等着作,却长期享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有学者认为:王弼哲学的诞生,是整个中国思想史乃至全部中国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

北宋五子

北宋思想家邵雍、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为“北宋五子”,同为南宋理学的奠基者。

朱熹(1130-1202)

字元晦,号晦庵,别号紫阳。祖籍婺源(今属江西),侨寓南剑州(今属福建建阳)。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继承程颢、程颐的学说,建立了一套精密的理学思想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他将《论语》、《孟子》二书和《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合在一起,作了简明的注解,着成《四书章句集注》,此书后来被列为科举考试的标准用书。

陆九渊(1139-1192)

字子静,号象山。抚州金溪(今属江西)人。有《陆象山集》。南宋着名思想家,宋明理学的代表。与朱熹齐名而观点不同,并称“朱陆”。所开创的心学,后为明代王守仁所继承与发展,两人合称“陆王”。

王守仁(1472-1528)

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理学家,明代心学的代表。他认为:人只要把先天就有的“良知”彰显出来,就离圣人不远了。他又是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其着作有《王文成全书》,代表他心学思想的为《传习录》和《大学问》。

李贽(1527-1602)

号卓吾。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后期思想家。他提出的“童心”说,是明代后期个性解放思想的理论宣言。其着作《焚书》、《藏书》被统治者列为禁书。

黄宗羲(1610-1695)

字太冲,号南雷,晚年又自号梨洲老人。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学者,启蒙思想家。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清初三大儒”,又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清初五大师”。其着作《明夷待访录》是重要的思想着作,对专制集权思想给予了猛烈的抨击。他的《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是史学名着。

顾炎武(1613-1682)

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别号亭林。昆山(今属江苏)人。明清之际着名学者,启蒙思想家,“清初三大儒”之一。他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后人把他的观点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主张博古通今,是乾嘉学派的先导者,所着的《日知录》受到后人重视。

王夫之(1619-1692)

字而农,号姜(jiāng)斋,人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哲学家,启蒙思想家,“清初三大儒”之一。明亡后,曾举兵抗清,晚年隐居于石船山,潜心治学。他在哲学、历史学、文学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现存有《船山遗书》100多卷,其中《读通鉴论》、《宋论》是研究历史的名着。

戴震(1724-1777)

字慎修,又字东原,安徽休宁人。思想家,清代乾嘉学派的代表。曾任《四库全书》纂修、翰林院庶吉士之职。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哲学、语言文字学、历史学等领域均有重要成就,他最精通的是语言文字学。着述有50余种,哲学方面以《原善》、《孟子字义疏证》二书最有影响。

二 诸子百家

在中国古代,儒家之外的其他思想家、思想派别称之为“诸子”。这些思想家从春秋战国开始,代不乏人,今天我们统称之“诸子百家”。诸子百家中,比较重要的,早期有道家、法家、墨家。

道家

先秦诸子之一,因为提出了抽象的“道”的概念,因此被称为道家。代表人物为老子和庄子,思想核心是“自然”、“无为”。道家对社会秩序的抨击,对个人生命价值的重视,以及老、庄二人极高的艺术才情,都深深地影响和感染着后世文人。

老子

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东)人。道家的创始人。据说孔子曾拜他为师。老子晚年见周王室内乱,离官而去,西游至函谷关,着成《老子》五千言。《老子》,又称为《道德经》,是一部用诗一般的语言阐述深奥哲学思想的重要着作。

庄子(前369-前286)

姓庄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曾为漆园(宋国之地)吏,但为时不久即归隐。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其思想主要集中在《庄子》一书中,唐代曾奉庄子为南华真人,此书也被称为《南华经》或《南华真经》。庄子是战国文人中学问广、才情高、很长于写文章的人,《庄子》一书不仅阐明了深刻的哲学思想,而且写得汪洋恣肆,妙语纷呈,艺术形象琳琅满目,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墨家

先秦诸子之一,创始人是墨翟,世称墨子。主要思想体现于《墨子》一书中,主张兼爱(不分亲疏、等级的博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尚贤(不分贵贱,唯才是举)、尚同(上下一心,百姓听令百官)、非命(不信命,主张掌握自己的命运)、节用(提倡节约,反对奢侈享乐生活)。

《鬼谷子》

战国时期鬼谷子着。鬼谷子,姓王名栩,生活在公元前2世纪。他不愿为官,过着隐居生活。《鬼谷子》是先秦纵横家着作,专论政治、外交和交际谋略。此书在朝鲜、韩国、日本等国有深远的影响。

《吕氏春秋》

又称《吕览》,战国末期的杂家着作,秦相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共160篇,以宣扬统一为指导思想,汇合和改造了先秦各派学说。

《淮南子》

又称《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召集门客撰写的杂家着作。思想大体可归属于道家,淡泊无为是其主导性的倾向。

三 佛教与道教

宗教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季羡林先生在《我和佛教研究》一文中指出:来源于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经历了试探、适应、发展、改变、渗透、融合许许多多阶段,最终成为中国文化、中国思想的一部分”。“抛开消极的方面不讲,积极的方面是无论如何也否定不了的。它几乎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给它增添了新的活力,促其发展,助其成长”。而道教是中国本土的文化产物,鲁迅先生在《致许寿裳》一文中指出:“中国根柢全在道教。”可见,对佛教和道教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佛教

佛教发源于印度,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据传,在公元前5世纪,大约相当于中国春秋时代,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乔答摩·悉达多(后人称他为释迦牟尼)为解脱生老病死等诸般痛苦,弃家出走,来到尼连禅河畔的树林中,坐在菩提树下苦思冥想。经过6年多,他终于在一个夜里战胜了烦恼魔障,洞察了人生真相,获得了彻底的觉悟。此后,他将自己的证悟向大众宣说,传教40多年,直到80岁入寂。在他之后,逐渐形成了佛教。

中国佛教

在中国流传的佛教各派的总称。早在公元前1世纪,佛教就传到了今天的中国新疆地区;东汉以后,又传到了中国内地。汉末西域名僧安世高、支娄迦谶等先后来到洛阳译经传教。南北朝以来,佛教思想为中国社会各阶层所接受,逐渐融入中国文化有机体中,形成了富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宗教,今人称之为中国佛教。

道教

道教是中国固有的本土宗教。中国远古时代就有人学仙,据说黄帝曾“问道于广成子”,后来在鼎湖白日乘龙升天。战国以后,神仙信仰更为普及。齐威王、齐宣王和燕昭王、秦始皇、汉武帝等都曾派方士到海上三神山寻求神仙与不死药,其规模越来越大。到东汉顺帝时,张陵创立了“五斗米道”,又将老子《道德经》奉为经书,道教正式形成。

《抱朴子》

道教理论着作,东晋葛洪撰。葛洪(284-364),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抱朴子》内篇主要讲述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等内容,外篇主要讨论人间得失等内容。这套理论将修身与治国融合为一。

同类推荐
  • 商人也要学点国学

    商人也要学点国学

    从修身之道、用人智慧、危机管理、协调沟通、有效激励、创新思维、制度管理、团队建设、竞争策略等方面阐述了经商谋业的经验技巧、策略及素养,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商人的综合能力。相信您读完这本《商人也要学点国学》后,不仅能学习到更多的经营管理智慧,还能在无形中提高自己的国学修养,受益终生。
  • 诗意的村庄

    诗意的村庄

    这是我国第一部写屈原诞生地乐平里的著作,写的是乐平里的骚坛诗人和奇妙故事,之所以说奇妙,是因为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这一群写诗的人,却一点都不诗意,他们是一群被岁月揉搓过的农民。他们的贫困和窘迫,与他们的笔呼墨号搭不上界,生活对于他们所呈现的寒意与他们对现实歌颂的温暖也不成比例。他们生活在自己用热忱与虔敬堆砌的幻觉里,并将其化为诗意。作者文笔优美,结构谨严,所写之人,特点鲜明,形象丰满生动。文章可圈可点,读后印象深刻。乐平里——它的庙宇,它的橘与兰草,它的稻谷,它的秋天,它的丰收后的山野,它的包谷和野猪,还有包谷酿的屈原酒及农家饭庄等等。
  • 重阳节

    重阳节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重阳节》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人挖掘和整理中华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人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商鉴:中国各地商人的性格与特征

    商鉴:中国各地商人的性格与特征

    中国商人阶层一开始就表现出它的地域色彩,形成不同的流派,崛起了十大商帮。各商帮的经营项目、活动范围、经营风格、观念并不完全一样。就是到了现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到来的时代,各地商人经商还是呈现出不同特点。因此,要想与各地商人做生意,并在商业活动中步步为“嬴”,先声夺人,就有必要了解不同地域商人的性格特点,抓住关键,区别对待。本书撷取了十七个具有代表性的商人群体,从各地商人的性格特点,以及经商手段入手,生动而全面地提示了商业游戏中的隐形规则。
  • 中华美德1

    中华美德1

    在故事中汲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精髓。
热门推荐
  • 海洋馆漫游:海洋知识浏览

    海洋馆漫游:海洋知识浏览

    海洋是一个富饶而未充分开发的自然资源宝库。海洋自然资源包括海域(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旅游资源、海水资源等。这一切都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开采。青少年认真学习海洋知识,不仅能为未来开发海洋及早储备知识,还能海洋研究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 重生之农女生活

    重生之农女生活

    她在地府徘徊千年戾气冲天一朝穿越农家女努力奋斗奔富康只为寻找前世为她而死哥哥的魂魄没想到在这个异世她会被家人亲人友情爱情所感化重活一世农家女一飞冲天
  • 爱由自己做主:非若凡尘

    爱由自己做主:非若凡尘

    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是什么?人人的答案都不一样,但只要当事人觉得幸福,那就是幸福。就像爱情,到底什么样的才是最适合自己,只有本人知道。爱由自己做主,容不得别人半点参与。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不是自己的,也不稀罕。这就是她对爱的奉养。敢爱敢恨,外表柔弱,内心坚强,这才是真正的她。为了爱情,双双殉情,带着记忆投胎,却不想自己的爱人竟然是亲哥哥,这让她何去何从?经受苦楚煎熬二十载,一次的偶然喝下忘情水,得展翅火凤。穿越时代,回到前世的她,是否能再次得到她的爱情?
  • 击浪生涯:李宗仁和郭德洁的执手岁月

    击浪生涯:李宗仁和郭德洁的执手岁月

    本书着重讲述了李宗仁先生的私人情感生活。详尽记录了他和郭德洁女士风雨共济、相知相携,共同走过了四十余年的生活历程。书中还记录李宗仁先生人生履历和在一些重要的历史时刻的生活状态。情真意切,令人感叹万分。
  • 鬼差和邻家小弟有个约会

    鬼差和邻家小弟有个约会

    "本故事由真人真事改编而成,亲身经历各种险境传说。来往各个神秘空间,探寻那些不为人知的宗教秘闻。中了彩票,为了救人反而抱着别人一起死了。整个世界的神到哪里去了?故事架空由各种传说《聊斋》《山海经》各种西方传说,以及各种恐怖片。诙谐搞笑,惊悚恐怖。都在其中。友情承诺:从不太监,绝不忽悠,童叟无欺,相当公道。"
  • 1944大崩溃

    1944大崩溃

    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一年,日军发动了“一号计划”,豫中大战爆发,在日军的猛烈攻势下,国军节节败退,溃不成军,司令官蒋鼎文、汤恩伯抛下数万大军,狼狈而逃。最终,日军连下郑州、许昌、洛阳等数城,直取长沙、衡阳,意图打通大陆交通线,直逼重庆,兵锋所到之处,遍地狼烟。随着战事推进,日军开始进攻衡阳城,国民党第10军驻守在此,大战爆发,持续四十余天,为抗战以来最为惨烈的攻防战,身为士兵的佟满堂兄弟、督战官蔡继刚、飞行员蔡继恒等人的命运因这场战事而被捆绑在一起。
  • 恶作剧之吻:就是要爱你(完结)

    恶作剧之吻:就是要爱你(完结)

    袁湘琴是一个单纯开朗的高中F班女学生,自从在开学典礼上看见代表新生致词的A班江直树,便不由自主地喜欢上这个号称IQ200的超级天才少年。经过两年多无望的暗恋,她鼓足勇气在学校中对他表白,却遭到他无情的拒绝,一时间成了全校的笑柄。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湘琴告白被拒后,刚迁入的新家竟然被地震震垮了!眼看湘琴和相依为命的父亲就要露宿街头了,幸好父亲的国中好友阿利叔慷慨伸出援手,但是湘琴万万没有想到,两个人就此展开同在一个屋檐下笨笨女追天才男的全新生活……号称全台湾第一的天才直树几乎没有任何事能难得倒他,所有事情总在他掌握之中,然而湘琴的出现就像一个失控的龙卷风,将他原有的生活搞得天翻地覆,但湘琴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那股傻劲却也让他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与未来,而湘琴对他的感情也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渗入他心中……注:本文为多田熏漫画《淘气小亲亲》1-10卷文字版。为了能使《淘》迷和《恶》(电视剧因为各种原因未将原著中所有情节展现)迷们能更完整的以文字版形式欣赏《淘气小亲亲》,本文中的男女主人公均为恶剧中的中文名字,将背景日本改为中国台湾。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莫言小说语言专题研究

    莫言小说语言专题研究

    本书是从语言的角度专门研究莫言小说语言中的语言运用方法和技巧的一部著作。
  • 让你感动的300篇快乐故事(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让你感动的300篇快乐故事(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本系列丛书从感动的视角出发,撷取生活中最受广大读者关注的亲情、友情、爱情、做人、沟通等几大方面的素材与故事,用最优美的语言传递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述生活中最正确的做人与做事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