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5800000002

第2章 思想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最精深的部分为思想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蜂起,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形成了儒家和诸子百家。汉代佛教传入,道教兴起,中国思想文化更加丰富了。

中国思想文化最鲜明的特色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道家、法家、佛教、道教等众多思想兼容并包,形成精深、博大的思想文化景观。

一 儒家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部分。古人的政治观、人生价值观、思维方法、日常行为等各个层面,都深深地打上了儒家文化的烙印。

十三经

儒家经典的集大成总集,在宋代最后确立。具体指《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公羊传》、《孝经》、《论语》、《孟子》、《尔雅》。清代阮元主持刊刻的《十三经注疏》,被认为是标准的十三经文本。

五经

形成于先秦时期的五部重要文化典籍,因曾经过孔子等儒家学者整理和加工,融入了不少儒家思想,因此自汉以来一直被尊奉为经典。“五经”具体所指,西汉为《诗经》、《尚书》、《周易》、《仪礼》、《春秋》,后世一般改《仪礼》为《礼记》,改《春秋》为《左传》。

四书

“四书”的名称始于宋代,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了解儒家思想最简明的读本。因朱熹作注,撰成《四书章句集注》一书,后世奉为科举取士的教科书。“四书”是古代读书人的知识基础。

《大学》

“四书”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大学”原指王公贵族子弟十五岁以后求学的学校。“大”,指大人,即成年人。“学”,指学校。据说,早期的贵族子弟八岁入“小学”,到十五岁以后,可入“大学”,主要学习如何成为圣人、如何治国。《大学》的核心内容为“三纲领”和“八条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三纲领”,是学习的目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称为“八条目”,是实现“三纲领”的路径与步骤。

《中庸》

“四书”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中庸》的作者据传是子思(孔子之孙)。《中庸》以“中庸”、“诚”为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其中还提出了与学习有关的理论,如“尊德性,道问学”、“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等重要思想。

《论语》

孔子及弟子研习学问、探讨人生、研究社会等的记录,全书共20篇,采用语录体写作。该书语言朴实,所讲道理浅近,但又集中反映了孔子的基本思想。它是历代读书人的基本教材。其影响已远及世界各国,如在美国,20世纪50年代就将《论语》列入世界十大名着的名单;有关图书馆根据译本之多、流传之广论定《论语》为世界上仅次于《圣经》的典籍。后世最重要的注本除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外,还有清刘宝楠的《论语正义》。

《孟子》

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成,全书7篇。此书所说的“仁”、“义”,源于孔子,但有所发展;所说的“性善论”,对宋代以后的思想影响很大;所强调的“浩然之气”,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此书有东汉赵岐的《孟子注》和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宋代被列入“四书”。明朱元璋对其中的“民贵君轻”及反对暴政等观点极为不满,令删去这类段落而有《孟子节文》,降低了此书的思想价值。

《周易》

儒家“五经”之一,汉代以来被尊为群经之首。包括经、传两部分,前者称为《周易古经》,后者称为《易传》。此书以六十四卦的符号形式和阴、阳思想概括宇宙万物,解释人事各种现象,包含有很丰富的哲学思想,提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许多重要思想观点。

《尚书》

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历史文献,录载了自尧、舜至秦穆公时候的一些档案文献,据传曾经过孔子编定,汉代列入“五经”。《尚书》保存记录了夏、商、周三代的部分思想资料,首创中华大一统的思想,提出了人本思想、德治思想,这些对后世有重要影响。

三礼

《周礼》、《仪礼》和《礼记》的合称。《周礼》是记载周代官制、军制、田制、税制、礼制等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典籍。《仪礼》是记载早期朝觐聘问、冠婚丧祭以及揖让周旋等礼节仪式的典籍。《礼记》是秦汉以前儒家各种礼仪着作选集,其中的《大学》与《中庸》两篇后被取出与《论语》和《孟子》合编为“四书”,另有《学记》、《乐记》分别是中国古代教育理论、音乐理论的重要篇章。

春秋三传

《春秋》是“五经”之一,是孔子对鲁国的国史进行整理、加工而编成的,记事非常精约,又包含有很深的意旨,此即“微言大义”或“春秋笔法”。后来出现了三种发挥、解释和补充的书,即《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此三书同时列入“十三经”。其中《公羊传》和《谷梁传》主要就《春秋》的文字推阐其“微言大义”;《左传》则属于史书,详于记事,补充了《春秋》所不载或不详载的史实。

玄学

魏晋时期兴盛的哲学思想。玄学主要围绕《老子》、《庄子》和《周易》三书展开讨论,探讨天地万物存在的根据等抽象的哲学问题。魏晋重要的玄学家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其中,王弼是最有才情、最能代表玄学风范的哲学家。

宋明理学

宋、明两代形成和兴盛的哲学思想。宋明理学最主要的两大派别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前者代表人物由北宋程颢、程颐兄弟开创,南宋朱熹集大成,重视《大学》中的“格物致知”的思想,思想较为精密;后者代表人物为南宋陆九渊和明代王守仁,基本观点是“心即理”,思想较为简要,对明代中后期的个性解放思潮有一定影响。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乡(在今山东曲阜)人。儒家的创始人。曾出仕于鲁国和齐国,后因政见不合,弃官,率弟子周游列国,经历过多次危难险境,仍然无法实现政治抱负。晚年回到鲁国,在教育弟子和整理文化典籍上继续奋斗不息。孔子在教育方面设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弟子前后有三千之众,其中有七十二高足,形成儒家学派。孔子用毕生心血整理了一批文化典籍。这些典籍成为中国文化的基础,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孟子(前372-前289)

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鲁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孟子三岁丧父,孟母教育甚严,“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后世母教典范。孟子曾游说各国,寻找从政的机会,晚年回到故国与弟子一起着书。孟子有很鲜明的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他着名的思想观点。孟子反对暴政,极力宣扬仁政学说,敢于以傲岸不屈的人格与各国国君相对。孟子还提出“人皆可以为尧舜”的主张,以“人性善”的观点表明他对人的自信,强调人可以自我主宰的主张。

荀子(前313-前238)

名况,字卿,后因避汉宣帝讳,改称孙卿。赵国猗氏(今山西新绛)人。战国末期儒家思想家。荀子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吸收各家思想资源加以综合、改造,形成礼法兼治、王霸杂用的政治思想。所以,荀子的弟子中出现了法家集大成者的韩非子以及着名政治家李斯。《荀子》一书集中反映了荀子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其中的《劝学篇》集中论述了关于学习的见解,是很有影响的名篇。

董仲舒(前179-前104)

汉代儒家学者、政治家。广川人(今河北景县)。景帝时曾立为博士。武帝时上《天人三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治代替秦以来的法治”之谏言。其意见部分为汉武帝所采纳,儒家思想从此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今存的《春秋繁露》宣扬“天人感应”的思想,一般认为也是他的着作。

王弼(226-249)

字辅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金乡一带)人。魏晋玄学理论的奠基人,有“一代谈宗”之称。王弼只活了24岁,但所着的《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等着作,却长期享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有学者认为:王弼哲学的诞生,是整个中国思想史乃至全部中国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

北宋五子

北宋思想家邵雍、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为“北宋五子”,同为南宋理学的奠基者。

朱熹(1130-1202)

字元晦,号晦庵,别号紫阳。祖籍婺源(今属江西),侨寓南剑州(今属福建建阳)。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继承程颢、程颐的学说,建立了一套精密的理学思想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他将《论语》、《孟子》二书和《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合在一起,作了简明的注解,着成《四书章句集注》,此书后来被列为科举考试的标准用书。

陆九渊(1139-1192)

字子静,号象山。抚州金溪(今属江西)人。有《陆象山集》。南宋着名思想家,宋明理学的代表。与朱熹齐名而观点不同,并称“朱陆”。所开创的心学,后为明代王守仁所继承与发展,两人合称“陆王”。

王守仁(1472-1528)

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理学家,明代心学的代表。他认为:人只要把先天就有的“良知”彰显出来,就离圣人不远了。他又是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其着作有《王文成全书》,代表他心学思想的为《传习录》和《大学问》。

李贽(1527-1602)

号卓吾。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后期思想家。他提出的“童心”说,是明代后期个性解放思想的理论宣言。其着作《焚书》、《藏书》被统治者列为禁书。

黄宗羲(1610-1695)

字太冲,号南雷,晚年又自号梨洲老人。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学者,启蒙思想家。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清初三大儒”,又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清初五大师”。其着作《明夷待访录》是重要的思想着作,对专制集权思想给予了猛烈的抨击。他的《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是史学名着。

顾炎武(1613-1682)

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别号亭林。昆山(今属江苏)人。明清之际着名学者,启蒙思想家,“清初三大儒”之一。他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后人把他的观点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主张博古通今,是乾嘉学派的先导者,所着的《日知录》受到后人重视。

王夫之(1619-1692)

字而农,号姜(jiāng)斋,人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哲学家,启蒙思想家,“清初三大儒”之一。明亡后,曾举兵抗清,晚年隐居于石船山,潜心治学。他在哲学、历史学、文学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现存有《船山遗书》100多卷,其中《读通鉴论》、《宋论》是研究历史的名着。

戴震(1724-1777)

字慎修,又字东原,安徽休宁人。思想家,清代乾嘉学派的代表。曾任《四库全书》纂修、翰林院庶吉士之职。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哲学、语言文字学、历史学等领域均有重要成就,他最精通的是语言文字学。着述有50余种,哲学方面以《原善》、《孟子字义疏证》二书最有影响。

二 诸子百家

在中国古代,儒家之外的其他思想家、思想派别称之为“诸子”。这些思想家从春秋战国开始,代不乏人,今天我们统称之“诸子百家”。诸子百家中,比较重要的,早期有道家、法家、墨家。

道家

先秦诸子之一,因为提出了抽象的“道”的概念,因此被称为道家。代表人物为老子和庄子,思想核心是“自然”、“无为”。道家对社会秩序的抨击,对个人生命价值的重视,以及老、庄二人极高的艺术才情,都深深地影响和感染着后世文人。

老子

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东)人。道家的创始人。据说孔子曾拜他为师。老子晚年见周王室内乱,离官而去,西游至函谷关,着成《老子》五千言。《老子》,又称为《道德经》,是一部用诗一般的语言阐述深奥哲学思想的重要着作。

庄子(前369-前286)

姓庄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曾为漆园(宋国之地)吏,但为时不久即归隐。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其思想主要集中在《庄子》一书中,唐代曾奉庄子为南华真人,此书也被称为《南华经》或《南华真经》。庄子是战国文人中学问广、才情高、很长于写文章的人,《庄子》一书不仅阐明了深刻的哲学思想,而且写得汪洋恣肆,妙语纷呈,艺术形象琳琅满目,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墨家

先秦诸子之一,创始人是墨翟,世称墨子。主要思想体现于《墨子》一书中,主张兼爱(不分亲疏、等级的博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尚贤(不分贵贱,唯才是举)、尚同(上下一心,百姓听令百官)、非命(不信命,主张掌握自己的命运)、节用(提倡节约,反对奢侈享乐生活)。

《鬼谷子》

战国时期鬼谷子着。鬼谷子,姓王名栩,生活在公元前2世纪。他不愿为官,过着隐居生活。《鬼谷子》是先秦纵横家着作,专论政治、外交和交际谋略。此书在朝鲜、韩国、日本等国有深远的影响。

《吕氏春秋》

又称《吕览》,战国末期的杂家着作,秦相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共160篇,以宣扬统一为指导思想,汇合和改造了先秦各派学说。

《淮南子》

又称《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召集门客撰写的杂家着作。思想大体可归属于道家,淡泊无为是其主导性的倾向。

三 佛教与道教

宗教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季羡林先生在《我和佛教研究》一文中指出:来源于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经历了试探、适应、发展、改变、渗透、融合许许多多阶段,最终成为中国文化、中国思想的一部分”。“抛开消极的方面不讲,积极的方面是无论如何也否定不了的。它几乎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给它增添了新的活力,促其发展,助其成长”。而道教是中国本土的文化产物,鲁迅先生在《致许寿裳》一文中指出:“中国根柢全在道教。”可见,对佛教和道教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佛教

佛教发源于印度,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据传,在公元前5世纪,大约相当于中国春秋时代,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乔答摩·悉达多(后人称他为释迦牟尼)为解脱生老病死等诸般痛苦,弃家出走,来到尼连禅河畔的树林中,坐在菩提树下苦思冥想。经过6年多,他终于在一个夜里战胜了烦恼魔障,洞察了人生真相,获得了彻底的觉悟。此后,他将自己的证悟向大众宣说,传教40多年,直到80岁入寂。在他之后,逐渐形成了佛教。

中国佛教

在中国流传的佛教各派的总称。早在公元前1世纪,佛教就传到了今天的中国新疆地区;东汉以后,又传到了中国内地。汉末西域名僧安世高、支娄迦谶等先后来到洛阳译经传教。南北朝以来,佛教思想为中国社会各阶层所接受,逐渐融入中国文化有机体中,形成了富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宗教,今人称之为中国佛教。

道教

道教是中国固有的本土宗教。中国远古时代就有人学仙,据说黄帝曾“问道于广成子”,后来在鼎湖白日乘龙升天。战国以后,神仙信仰更为普及。齐威王、齐宣王和燕昭王、秦始皇、汉武帝等都曾派方士到海上三神山寻求神仙与不死药,其规模越来越大。到东汉顺帝时,张陵创立了“五斗米道”,又将老子《道德经》奉为经书,道教正式形成。

《抱朴子》

道教理论着作,东晋葛洪撰。葛洪(284-364),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抱朴子》内篇主要讲述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等内容,外篇主要讨论人间得失等内容。这套理论将修身与治国融合为一。

同类推荐
  •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选读(大学国学读本)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选读(大学国学读本)

    一个具有历史感的人,眼前常有历史“叠影”,能感受现实中的历史“脉动”。这本面向大学生的历史读本,就是为这一点历史“叠影”而来。本书聚焦于古今一脉,如周公制礼,秦废封建立郡县。这是中华社会横向联系与纵向统治的骨干,穿越二十四史,至今还活在你我之间。本书背离流行的“文化讨论”,较多注意那些“制度硬件”,如财政税收、科举兴衰、国会与立宪。全书还关注重大事变及其带动的社会转折,如“蒙古崛起”,如“东南互保”,如近代“革命”等。希望读者有所收益,有所意会,再回头观察现实,多少能感受一点历史的“脉动”。
  • 冯友兰说传统文化

    冯友兰说传统文化

    一部《中国哲学简史》,足以让“冯友兰”这三个字烙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上。冯先生所说的哲学,就是本书所说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人世苍茫,能看清者又有几何?冯友兰先生辗转其中,沉醉于人间烟火,勾勒着关于人生理想的美丽图景。他的人生或许不完美,然后他的理想至今余响不断,让无数后人追之随之。
  •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以下简称《梅花审美》)是从来探讨中国梅文化众多论著中穖性最为突出者。如论梅之开发利用,历史远及七千年以上的新石器时代。从采用梅果于祭祀和烹调(增酸味,催肉熟),经过汉晋南北朝梅花欣赏的兴起,再经隋唐五代梅花审美欣赏的发展,通过北宋梅文化象征之生成尤其是南宋梅花审美文化的鼎盛与成熟,元代梅文化高潮延续,直到明清梅文化之稳定发展,真是既系统全面,又突出了一时期的特殊性。
  • 中国书籍发展简史

    中国书籍发展简史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书籍发展简史》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向你介绍了文字的起源与书籍的产生,书籍的发展和演变,书籍的制作方法,书籍的维护与收藏等有关内容。
  • 中国古代乐器

    中国古代乐器

    古人认为声音是圣洁的,音乐可以洁净人的思想、灵魂,创作和谐的音乐就是要和谐地使用“八音”,所谓“八音”就是指分别由青铜、石头、陶器、木头、竹子、蚕丝、葫芦和皮革制成的金、石、土、木、竹、丝、匏、革八类乐器。中国古人是按照乐器制作的材质来区分不同的乐器,正是这些看似简单却凝聚了无数古人卓越智慧的乐器,在历史的深处。
热门推荐
  • 九转金身

    九转金身

    太古圣文,极道九转。玄门八卦,晓地通天。能者,可上至青冥,下达九幽,一手荡乾坤,只手碎星河。登天之路,仅有一条,欲通过者,唯有杀杀杀!且看一普通少年如何林立星空之巅。九九世界,欲登极天!
  • 傻女擒夫:邪魅太子毒宠妃

    傻女擒夫:邪魅太子毒宠妃

    温和端庄藏伪善、这是当朝太子。卖萌装纯秀可爱、这是本国玉王。冷硬腹黑摆臭脸、这是异国王子。太子当她是根草,亲爱的小皇叔伸出了邪恶小爪子:猫儿跟我走,有酒有肉还有人叫你一声皇婶婶。异国王子高调抢妻:女人,跟着我权倾天下,让你渣夫匍匐脚下,给你当奴儿。所有人都知她是痴傻没救的侯府大小姐,却想不到有天会变成张牙舞爪的母老虎。调教渣夫变忠犬、非礼正太做跟班,咦?那个摆臭脸的怎么看都像是一只禽兽。某女严肃脸:让爷教你知道凶残妖女是如何炼成的!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你在为谁工作

    你在为谁工作

    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能够让你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使你在掌控实践机会的同时,能够为自己的工作担负起责任。树立为自己工作的职业理念,在工作中培养自己的企业家精神,让自己更快的取得成功。无论你在什么样的公司工作,都要把自己当作公司的主人,而不是为老板工作的仆人。要知道,你不是在为老板打工,而是在为自己工作。当你具备做主人的心态时,你就会把公司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做,你离成功也就越来越近。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三嫁囚宠妃

    三嫁囚宠妃

    简介:罗小冰,一个二十一世纪高校的医学系研究生,被狠心的男友推下大海,醒来,她的灵魂已穿越到古代的东荣国。他成了东荣国三王爷的王妃——一个倾城倾国的美人儿,谁料一场噩梦正等着她。在他眼里,她早已没了第一次,她是个不洁的女人。他将她囚禁两年。无双居就是她的“冷宫”。那夜,华丽的锦被之上,居然有一点落红……===骆冰心:罗小冰穿越到东荣国的身份,当朝丞相骆傲天的养女,东荣国三王爷的妃子。她嫁进王府的那一天,被老嬷嬷发现不是贞女。从此,她背上不洁的恶名。是她害得王爷的宠妃怜儿流产,是她害得怜儿发疯失踪。暗地里,她身负重任,受养父差谴守护在他的身边,做他的影卫。到最后,真相揭开,她竟是——===慕容明珺:东荣国的三王爷,冷漠如他,无情如他。皇上下旨赐婚,他娶了骆冰心,并处处为难她,甚至把她囚禁在无双居,狠狠凌辱她。他恨她入骨。谁料,两年的囚禁,她变了,变得倔强而又脱俗。每每处于危难之中,她都挺身相救。真情触动,情结难解,无情的伤害,痛苦的折磨,终于他醒悟,却为时晚了?他对她说:“怜儿永远无法取代!你是本王永远的仇人!”语罢,他冷笑一声,大手一把钳过她的下额,冷冷一笑,道:“一个失贞的妃子,还妄想得到什么!你要用你的身体和自由还清怜儿的债。”===慕容明浩:东荣国的皇长子。外表温柔,一个翩翩君子。一袭素衣,一个微笑,迷倒千万少女。世人都认为皇太子之位是他的。谁料,温柔的面孔之下,却是野心勃勃。他对她一见钟情,苦苦纠缠。他对她说:“独拥佳人一夜,万里江山皆可抛。”===慕容明杉:皇五子,朝中五王爷,皇上赐为镇远王爷,喜武,故常年在外征战,战功显赫。为人木讷、固执。认定了就不会改变。他对她说:“跟本王走!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延呼镜:西凉国的皇子(东荣与西凉是邻国,两国达成协议,和平共处。但必须以皇子为人质。)他就是被送往东荣国的质子。一个好吃,好玩,好赌的小王爷,整天无所事是。看似贪玩的他,心思细腻。对她,有着特别的关爱。他对她说:“记住你的使命!完成任务后,你,就是我的妻子。”===小泪亲亲帮忙制作的《三嫁囚宠妃》的相册视频:?pstyle=1慕容明珺与骆冰心的相册视频:?pstyle=1&3190===特别推荐:《特工女皇帝》===小伊其他作品:《狱妃驭皇》《帝后惑香》《王爷1咱偷腥去》
  • 爱心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爱心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爱心故事》中每个典故包括诠释、出处和故事等内容,简单明了,短小精炼,具有很强的启迪性、智慧性和内涵性,非常适合青少年用于话题作文的论据,也对青少年的人生成长以及知识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青少年阅读和收藏的良好版本。
  • 孤星泪煞

    孤星泪煞

    因为一场无妄之灾,山庄被血洗,他成了孤儿,独自踏上艰苦的复仇之路。杀神殿,地狱式的训练,让他成为绝世高手,不但做了将军,甚至还成了武林中最神秘组织的领导者。报仇的路上总会遇上更多的事,他想抱着老婆热炕头都不行。因为,是男人,就要有责任感,有道义和担当!
  • 林徽因诗传

    林徽因诗传

    林徽因,建筑学家和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围绕在她身边的,是当时最浪漫的诗人徐志摩,最优秀的建筑家梁思成,最著名的哲学家金岳霖,以及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沈从文、胡适、费正清。 她的一生是掌声与鲜花包围的一生。《林徽因诗传: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撷取她诗歌的片段,以诗观情,不仅仅写出了林徽因的生命历程、心路历程,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她与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多彩生活。诗歌的简练与散文的优美相融合,力图为读者还原一位真实的绝代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