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感恩家庭
每个成功的人背后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课堂导读】
著名画家吴冠中,他的三个孩子全由夫人抚养长大,包括孩子的上学和生活安排,他从没有负责照顾过,只一心一意搞绘画。他的夫人也是绘画天才,可为了吴冠中放弃了艺术追求,后来患上脑血栓,病愈后见吴冠中作画,还颤巍巍地为他递上一杯水。吴冠中在法国举办个人画展一举成名,夫人对吴冠中说:“你可真不容易!”吴冠中也感慨万千,本来想对夫人说“你也是的”这句话,但没有说出口,他记在了心上。这就是夫妻之间相濡以沫四十余载的感恩,他们之间的感情已经不需要用语言表达了。
【课堂精讲】
任何人想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和辉煌,都离不开其人生伴侣或其他亲人的支持,家庭是一个人事业发展最坚强的后盾。有些人成功后对很多人表示感谢,却从没有对住在同一屋檐下的亲人说过一句谢谢。不是亲情越来越薄,不是生活越来越淡,而是我们一直漠视在自己身边辛苦付出的人。大多数时候,一个小小的举动就可以表达谢意,给身边的人带去喜悦及希望。也许,对方并不期待回馈或报答,但并不表示受惠的人就可以因此忽略对方的付出。长期辜负别人的付出,其实是自己的损失。没有道谢,就无法体会彼此在互动之间产生的幸福,也很可能因而无法再得到对方的恩惠。
【课后总结】
我们不单要把亲人来迁就,更要把亲人当成朋友一样来相处。当看到亲人为我们付出的努力时,不应该熟视无睹,而应该真诚地对他说一声“谢谢”,感谢他一直以来无怨无悔的付出。
感谢家庭给予我们温暖和动力
【课堂导读】
著名作家刘墉写过一个故事:
到一个朋友家做客,她一边为大家斟酒,一边说大孩子该出门约会了。果然,话才说完,大孩子就从楼上下来,匆匆冲出门去。
吃饭时,她一边端菜,一边对丈夫说“该开演了”。原来当天晚上,他家的老三在学校有表演。
饭后聊天,她一边为大家倒茶,一边说“老二该到家了”。跟着就见老二进门。
“好像三个孩子全在你的算计中。”我笑道。
“不是在算计中,是挂在心里面。”她指指心,“我这个做妈的,没办法把自己拆成三份,但是可以把心分成三份。”
【课堂精讲】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唯一不能选择的是我们的父母,而父母无私伟大的爱成就了我们。他们赐予我们生命,抚养我们长大,教导我们如何做人。面对这样的爱,有的人还把父母的默默付出当做理所应当,没有对家人说过一句感谢的话!我们应当感谢父母,感谢我们人生路上的另一半,感谢我们的子女,是他们组成了我们完整温馨的家庭。家庭给予了我们温暖和动力,是我们事业发展最坚强的后盾。
【课后总结】
每天都沐浴在家人的爱中,我们也要用一颗感恩的心,用感恩的行动来关心家人,呵护家人!
简单即是幸福
【课堂导读】
每天凌晨4点20分,男人准时点着火熬粥。半小时后,男人一手端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粥,一手端一碟淋了香油的咸菜丝,放在桌子上之后进卧室喊女人起床。他们在同一个厂里上班,女人常年早班,男人常年夜班。男人凌晨4点下班,女人早上5点半上班。他们在一起的时间,不过短短一个多小时。男人下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点火,添锅。男人只会熬白粥,他们的经济状况,也只允许他煮一碗白粥。就是这样一碗白粥,居然把女人滋养得面色红润,姣美如花。
后来,男人下了岗,开了一家杂货店,卖得不过是碗、拖把、水壶之类的杂物,利润不过几毛钱,男人却做得很用心。女人下班了,也来帮着打理店铺。没人的时候,男人和女人,坐在一堆锅碗瓢盆中间,幸福地憧憬。
男人的生意越来越顺,到了第七个年头,他的连锁超市开得到处都是。女人辞了工作,做了专职太太。他们买了错层的大房子,厨房装修得漂亮别致,唯一缺少的,是烟火的味道。女人很久都没有再喝过白粥。
一天,男人突然被通知去参加一个朋友的葬礼。殡仪馆里,他看到朋友的遗孀,那个优雅漂亮的女人,一夜之间憔悴衰老了许多。她哭得死去活来,嘴里絮絮叨叨地说:“以后谁送我上班,接我下班?谁给我系鞋带紧围巾……”他窒息,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太太,想到那些为她熬白粥的早晨,想到每天她接过那一碗白粥时,眼里的幸福和满足。
那天,男人回家后一边煮着粥,一边想,其实各式各样的粥品,都离不了白米粥做底子。而所有的幸福,也不过是白粥做底,锦上添花。
【课堂精讲】
筵席尽管丰盛,始终是要散去的,午夜的钟声响过之后,灰姑娘的幸福便如梦般消散。相比之下,白粥固然平淡,却极温馨、极实在。就像爱,只有静下心来,用同甘共苦与不离不弃的决心慢慢地熬煮,才能在平淡无奇中熬出默契,熬出温暖。
【课后总结】
爱其实很简单,幸福其实触手可及。放缓脚步,平静心灵,怀抱感恩,体会家庭的温馨宁静。
想得开,放得下
【课堂导读】
威尔和妻子泰勒办了一份周报,他们把全部精力都投到上面。威尔负责文字编辑,泰勒负责发行。多少个夜晚,人们都已经进了梦乡,他们却还在辛勤地工作。
又是一个忙碌的夜晚,他们钻进被窝才几个小时,就该起床了。威尔吃过早点,喝了一大杯苏打水,然后进城去找印刷商。泰勒照顾五个孩子穿衣吃饭,要把三个大一点的孩子送到学校并为他们准备一份午餐。威尔很累,真不想开车进城。泰勒也累得什么事都不想做。
威尔沉闷地开着车子行驶在路上,只想再喝一大杯苏打水。进城后,即使想喝恐怕也没有工夫了。于是,他把车子停在路边,这里离他家只有几英里远。此时,泰勒正在查电话号码本,她要给电气公司打电话,解释水、电、暖气费迟迟不交的缘由,她拨通了一个电话。这时,威尔刚停下车走到路上,就听到路旁的公用电话在响。
当时路边只有威尔一人,但他还是朝四周望了望,喊道:“谁来接电话?”“一定是谁打错了,”威尔自言自语,“为什么不接接看呢?”他走近电话,拿起了话筒。一开始电话里一阵沉默,接着是一声尖叫。“威尔,你在电气公司干吗?”“泰勒!你打路边的公用电话干什么?”
真是不可思议,他们的谈话,由惊讶变成了谈心,因为忙,他们很久没有这样轻松地谈心了。威尔劝泰勒抽空打个盹。泰勒要威尔系好安全带,少喝苏打水。威尔仍然不想挂断电话,他们分享着这段奇妙经历。
尽管电气公司和那个公用电话只有一个数字之差,但泰勒的电话碰巧被威尔接到,实在是个奇遇,他们只能理解这是上帝的安排。因为只有上帝才知道那天早晨他们需要向对方说说心里话,是上帝接通了线路。
两年后,他们选择放弃了之前经营的那份报纸。威尔在一家电话公司找到了工作。从此,他们天天轻松快乐地生活着。
【课堂精讲】
只有想得开,放得下,朝前看,才有可能从琐事中解脱出来。假如对生活中发生的每件事都寻根究底,那实在既无好处,又无必要。
【课后总结】
顺其自然,是一种人生智慧。
珍惜你身边的人
【课堂导读】
她自己家从来不吃葱、蒜、辣椒、芹菜等食物,一吃就反胃。但是,每次炒菜之前,她总要先切上一碟辣椒、姜丝拌蒜泥,再往上浇半勺滚烫的花生油,因为这是他最喜欢吃的。她很乐意做这一切,甚至把这看成一种享受。
他从来不进厨房,至今还不太会用电饭煲煮饭。但他只要一闻到厨房里飘出来的香味,便会不由自主地把一个酒杯摆在餐桌上,然后看看酒瓶里的酒是否足够,再坐下来看电视。
等菜都端上了餐桌,他就为她斟上小半杯酒,说声“你辛苦了”,再尽情地享受桌上的美味佳肴。她呢,则独自慢慢地品尝着杯中美酒,满眼含笑地看着他宛如贪吃的孩子般狼吞虎咽,往往是她的杯中酒还没喝完,他已经心满意足地放下碗筷了。
“这么醇厚的酒,你也学着喝吧,人生得意须尽欢,懂吗?”她曾多次笑眯眯地对他说。“呵呵,小葱大蒜有营养,开胃强身保健康。这么香的菜你都不吃,这才叫不会享受呢。”他乐呵呵地反驳她。
他们的年纪渐渐大了。但是,每天饭前,他还是习惯性地为她斟上一杯药酒。而家中的冰箱里,永远都放有他爱吃的大蒜。
【课堂精讲】
婚姻对每个人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婚姻的幸福与否关系到人生幸福与否。经营婚姻需要智慧、技巧。一句微不足道的赞许、一杯顺手递去的热茶,这些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东西,具有滋养婚姻的神奇力量。
【课后总结】
珍惜你身边的人,从小事做起。
第二周:感恩父母
父爱永远是我们坚强的后盾
【课堂导读】
去水果店买水果,前面是位六七十岁的老伯,买了一个大西瓜,又去挑香蕉和桃子。买了许多,转身走时,看见有新鲜的荔枝,马上又去挑荔枝。店主大约和他是熟人,笑问:“老伯,平时那么节俭,今天怎么舍得买这么多水果啊?”老伯一边挑一边笑呵呵地答:“闺女回来了,俺那闺女,大鱼大肉不吃,就喜欢吃这些东西……”老人头发花白,面容安详,目光柔和,粗糙的手细细地为女儿挑着水果。
这个男人,平日也许是粗糙的、严肃的、雷厉风行的;可是此刻,他如此细致地为女儿挑荔枝,脸上的表情温柔似水,只因为这一刻,他承担了一个特殊的角色——父亲。
【课堂精讲】
父爱没有绵长的柔情,没有体贴的温馨话语,不是随时可以带在身边的一丝祝福,也不是日日夜夜陪你度过的温度。父爱是一滴泪,一滴包含温度和爱的泪水;父爱是一座山,带给我们坚实的依靠;父爱更是一双手,抚摩着我们走过每个春夏秋冬。山高水长,父爱如山,父爱永远是我们坚强的后盾。
【课后总结】
父亲是个特殊的称呼,它会拨动你心里最柔软的那根弦,改变你的言行举止,甚至,改写你的后半生。男人最温柔的名字,是父亲。
母爱陪伴我们成长
【课堂导读】
他们就住在一套用木板隔成的两层商铺里。母亲半夜起床上厕所,突然闻到一股浓浓的烟味,便意识到出事了。等丈夫从梦中惊醒,楼下已是一片火海,两个女儿和三个儿子以及两位雇工都被困在大火中。孩子们被叫醒后,个个如受惊的兔子,都聚集到母亲身边。幸好阁楼上的天花板只有一层,砸开它,就可以攀上后墙逃生。绝望之余,父亲带着两个雇工砸开天花板,并抢先翻过墙头随后四处呼唤邻居救火。高墙里面,大火离母亲和五个孩子越来越近了。墙头上有一个雇工留了下来,他一手紧抓房顶横梁,另一只手伸向母亲和五个孩子。“别怕,踩着妈妈的肩,爬上去!”母亲蹲在地上,抓牢大儿子的脚,大儿子用力一蹬,抓住雇工的手攀上了墙头,翻身脱离了险境。用同样的办法,母亲把二儿子和小儿子一一举过了墙。
此刻,火舌已到脚掌,母亲奋力抓起二女儿。此时,她的力气已用尽,浑身不停地颤抖。大女儿急中生智,协助妈妈把妹妹举过了墙。火海中,仅剩母亲和大女儿。大火已卷上她们的身体,烧着了她们的衣服。大女儿哭着让妈妈离开,但母亲坚决地将女儿拉了过来,拼尽最后一口气,将大女儿托过了墙头……
大火扑灭了。人们进去寻找这位母亲,看到了极为悲壮的一幕:母亲跪在阁楼内的墙下,双手保持向上高高托举的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