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34600000004

第4章 死之歌

在我最早的记忆中,我最害怕的是我国传统的,前头吊着三朵棉花球的孝帽。我戴这样的孝帽的时候是三岁半,因为我父亲死了。家里人把我抱起来,给我穿上孝衣,戴上孝帽,那白色颤动的棉花球,就像是成团成团的白色的眼泪在往下抛。因而给我的印象太深了。他们给我戴好那帽子后,就把我放到堂屋里。堂屋的墙壁上都挂着写满了字的白布,那就是孝联,也就是挽联。可我不懂,只看到白布上乱七八糟地画了很多东西。我的母亲也穿着一身粗麻布衣服,跪在一个长的黑盒子的后面;家里人把我放在母亲的身边。于是,我就放声大哭。我不是哭我的命运,我那时根本不会理解到这是我一生命运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以后,我的命运就要和过去完全不同了。我觉得,我只是因那气氛而哭。后来,人们就把我抱开了。但那个印象,对我是深刻的,几十年后都不能忘记。

我常想,那时候,我为什么那末痛哭,那样不安静呢?是不是我已经预感到我的不幸的生活就要从此开始了?是不是我已经预感到那个时代一一那个苦痛的时代,那个毫无希望的,满屋都是白色的,当中放一口黑棺材的时代?那就不知道了,反正那是我的第一个印象。家里人后来告诉我,那是死,是我父亲的死。

父亲死了,我母亲就完了,我们也完了,我们家的一切都完了。因此,在我有一点朦胧知识的时候,我对死,就有很深的印象。死是这样可怕的啊!

整个幼年,我就是跟着在死的边缘上挣扎的母亲生活的。在我很小的时候,对死就这样的敏感。我常常要想着别人,替别人着想,我不能忘记一些悲伤的往事。比如:我想到我的一个表哥。这个表哥我没有见过;我的表嫂自然也没见过,因为表哥没结婚就死了。但是,我的表嫂还非得从娘家嫁到我舅舅家来做儿媳妇不可。母亲常常把这件事讲给我听。那时候,表哥表嫂准备结婚,家里置办的嫁妆都是大红的、锦绣的。但是,表哥病了,死了,表嫂还得嫁过来。我外祖父是一个封建文人,但他并不希望她过门来,他也感到这个日子是很难过的。但是,处在那个时代,那个封建的吃人的黑暗时代,我的表嫂还是迎亲过门来了。两家还临时赶办嫁妆,全是蓝色的,再也没有红的了。但是,表嫂过门来的那一天还是穿着红衣服,戴着凤冠霞帔。我家四姨抱着我表哥的木头灵牌,和表嫂拜堂成亲,结为夫妻。结婚仪式以后,表嫂回到洞房,脱下凤冠霞帔,摘下头饰,然后披麻戴孝,来到堂屋,跪着磕头祭灵。她哭得昏过去了。人们把她架着送回新房。就这样,她一直留在我舅舅家里,守活寡。后来,我外祖父调到云南,把她留在常德,住在她娘家。但是,在自己娘家,像她这样的妇女怎么过下去,她有什么希望呢?她有什么前途呢?她有什么愉快的事情呢?什么都没有了!这个世界已经不属于她了。留给她的只是愁苦、眼泪和黑暗。这样,没有过一年,她死了;我母亲是很同情她的。母亲对我讲她的时候,我也非常难过,我常常想着这个结了婚,实际是未婚的不幸的年轻女性,怎样熬过她的一生。在我脑子里,这是从幼年一直陪伴我长大的第二件事情。

我母亲是一个寡妇,她也有自身痛苦的经历。她是一个学生,一个知识分子,她读了很多书。我以为她的感受,她的想像是很复杂的,又是很丰富的。但是,我母亲从来都把这一切埋在她的心底。我从没听到她讲过,也从未看到过她叹气流泪;即使有过,也很少。我母亲经常给我讲的是一些历史上功臣烈女的故事。她又把这样的书给我看。所以,我从小的时候,对一些慷慨悲歌、济世忧民之士便很佩服。我看《东周列国》的时候(我现在想不起那些具体的故事了),那里记载的许多忠君爱国的仁人义士,视死如归的故事,给我的影响很大。我佩服这样的人,喜欢这样的人,这些是我心目中最崇拜的人,最了不起的人。尽管故事很短,也很多,可是,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

我母亲最喜欢讲秋瑾,我常常倚在母亲的膝前听她对我讲秋瑾。秋瑾是我母亲最崇拜的一个。她讲她怎样参加革命、怎样为革命牺牲,我从小对这些故事知道很多。但同时,我也受到一些别的、另外的影响,一些儿女之情也会常常占据我整个的心灵,为这些事件里面的人物所牵引。

我看《红楼梦》时很早,大约是十一二岁吧。这以前我看不懂,不喜欢;十一二岁时我再读,便不一样了。现在回想起来,那时每次读,我都比林黛玉哭得多。林黛玉哭一次,我也跟着哭;林黛玉不哭了,我也哭;黛玉的丫环紫娟哭,我也哭。我总觉得,她那样一个柔弱女子,在强大的压迫势力下,她是毫无反抗的力量的。但她对那个社会是抱着鄙视态度的,她想反抗,却没有力量。她只好在大观园里挣扎,终是没能活下去。

我小的时候,是一个好哭的人,常常要想到别人的生、死,好像这些都和自己的生命纠结在一起似的。我的弟弟死了。姨妈边哭边说,如果是冰之死了,也要好一点,怎么会是弟弟死呢?姨妈双目失明,她没看见我就在她身边,她以为我弟弟一死,我母亲就什么希望都没有了。但如果死的是我,那对我母亲的打击就不是太大,她的思想是,与其让我弟弟死,不如让我死了的好。她这全是为着我母亲着想的。可是,我听到了,就不能不想到很多很多。我甚至也认为,我是可以死的,我死了,弟弟活着要比我有用得多,有价值得多。我一个弱女子能有什么前途又有什么希望呢?特别是想到我的婚姻问题,更使我感到前途渺茫。那时我被许配给我舅妈家里;而我认为世间最坏的,我最讨厌、最恨的人,就是我的舅妈。一想到这里,我就觉得不如死了好,可以摆脱我以后的命运,母亲也会好一点。所以,那时我常常沉浸在生不如死的这种感情里面。那时候,很多人的死都给我很深的印象,这些人的死,都使我萦回在人生不可解的问题里面。

记得,辛亥革命时,我大姨妈家里,姨父的弟弟在考棚被清兵杀死了,因为他革命。对他的死,我们家很多亲戚都感到沉痛。辛亥革命时间很短,但在我们那个小城镇里,气氛还是很紧张的。

那时,人们都要躲开那个地方,母亲准备带着我逃难。但母亲没有逃,她正在上学,她比较镇定。她不但自己不走,还把向警予和别的同学接到我舅舅家来住。那时风声、气氛都是紧张恐怖的。我的一个叔叔,又在这时突然死了。他的被害,更在我荒冷的记忆里加上血的战栗。

十月十日辛亥革命成功,中华民国成立,我小小的心灵也卷入这大风浪中,愁苦和欢快交糅着,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

这时给我深刻印象的另一件事,就是宋教仁被袁世凯暗杀了。以我那时的年龄和知识,对这事是无法理解的。宋教仁是桃源人,我那时在桃源学校念书,母亲在那里当教员。学校要举行追悼会,指名让,我代表同学在台上讲话。我自然是念母亲写的稿子。这稿子写得很有感情,反对袁世凯,反对袁世凯对革命者的屠杀。我念的时候,引起了全场的激动。他们的激动,使我也受到了感染。我觉得,这是我最初的,在心底埋下的一种从群众那里感染到的革命的激动。

这以后,“五四”的浪潮涌来了。我的思想跟着时代一天一天地往前走,我也参加到这些运动中来,但我的感情还是那末单纯。虽然我有愤慨的时候,也有悲哀的时候,也有参加群众游行的感受。但是,这些都还未使我从根本上发生思想上的变化。

“三一八”事件对我是很大的触动。我那时几乎没有在学校。我已经离开了我的母校,来到旧北平,大学不能进,只住在公寓里。但那时,我也跑上了街头。听说那天要到铁狮子胡同,要打卖国贼曹汝霖的家。我跟着冲进去了。我跑到屋子里,被警察赶了出来。虽说自己没有挨打,但很多同学挨打了,还有一些学生被阻留在屋里边没跑出来,后来也不晓得怎么样了。我记得很清楚,那时,我们队伍还往里冲,要营救那些被关在里面的人。当时,一个叫吴蔚燕的女同学,在我前面领头,喊着口号,我也跟着大喊。

再以后,刘和珍的惨死,***的牺牲都震撼了我。我后来的许多年都不愿意到天安门去。解放后,我到天安门去凭吊***同志就义的地方,我感到,我的心仍然颤抖不已。然而,真正刺到我心深处的,是向警予同志的牺牲。

我不到七岁的时候,就认识了向警予。辛亥革命前,我母亲在常德学校时,她经常到我母亲这里来。向警予与我母亲等七个人结拜为姊妹,她们是以救国、以教育为己任的好朋友。我同这几位阿姨都很熟。我知道,在我母亲的心目中,是最推崇向警予的。我小的时候,母亲是我的榜样,是我最崇敬的人,除母亲之外,再一个就是向警予。她那时很年轻,大概只有十九岁。但是她少年老成,像是一个完全成熟的人,一个革命家。我很少看到她有一般年轻女孩子们常有的活泼、娇媚、柔弱等女性的特征;我也没有看到她的泼辣。我觉得她总是温文尔雅,严肃大方。我很小就把她当做最可尊敬的人。那时,我母亲在常德女子师范的师范班,我在幼儿园。母亲放假回家了,没人来接我,我一个人留在幼儿园的时候,向警予就会来把我找着。有时,我母亲回来晚了,常常到向警予的宿舍里找到我,我总是已经睡得甜甜的了。我后来到桃源的时候,与向警予教过的一些学生相遇,我至今还能记得她们的名字,因为她们就是从向警予的身边来的。后来,她的两个侄女到长沙念书,我还特意跑到第一女子学校去看她们。可以说,我从小就是在向警予的影响下生活、长大的。

一九二三年的夏天,我在上海,又见着向警予。她又给我讲了许多她的故事,这些故事使我非常感动。

一次,她讲到她从法国回到广东上码头时的情景。当时女子剪头发的人很少,特别是像广州这样的大城市里,剪头发的便被认为是革命党。她那时一进码头,就被一群入围着看,说她是女革命党,还在背后指指点点。她是怎么对待的呢?我常想,如果是我,我一定会生气的,会赶快离开那地方。可是,她却停步站下来,宣传妇女是跟男子一样的,男女应平等,妇女要解放。我那时常想,为什么她想的或做的和我不一样呢?为什么她所拥有的天下是那末宽广呢?为什么她当时没感到害羞或生气呢?为什么她想到要向人群宣传呢?

那时,我住在上海慕尔鸣路。我觉得很奇怪,她和蔡和森两个人住一间房子,但简直不像屋子里面有人。我从来没听到他们在屋子里面的谈话声和笑声,进门一看,他们常常都在读书。她的一些很平常、很简单的事,在我都觉得是很了不起的,她是我们女性里面最了不起的一个。当然,她有很多事迹,是我后来才知道的。在当时,我没有读过她的文章,而且,也不容易读得懂。后来,我听说万恶的国民党把她捆到湖北一码头杀害了。这就像砍掉我的头一样。为什么他们把这样的人杀了呢?为什么这样一个妇女,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却被杀了呢?

后来,我听说她是在汉口法国租界被捕的。她在法庭上,也像当年在广东码头上一样,侃侃而谈,宣传一定要打倒军阀,一定要革命,中国方有前途。她讲到世界问题时说,法国也有革命的传统,法国应该支援中国的革命……那些法国大使馆的人都承认她是个人才,想不把她引渡给国民党,想把这个人留下来。但后来还是引渡给国民党,国民党刽子手们不经审讯,很快就把她押到一码头,不是枪毙,而是砍头,这在我心里留下惨痛的印象。

后来,我又听说在我的家乡,一个比我年轻的小姑娘,才十四五岁,跟着队伍参加过几次游行,就因为她的头发剪得太短了,像个男孩子,也被官府抓去杀掉了。这种接二连三的血淋淋的事件使我经常感到愁闷、痛苦和愤恨。我想,我是向警予的学生,我应该跟着向警予闹革命去,但我却没去。我想,我听说的那个比我年轻的小姑娘,我应该是走在她前面的,我应该是带着她的,但是,她却先我而牺牲了。我实在痛苦。这些曾使我消沉,使我痛苦,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我从一九二二年离开湖南,跑出来已经五年了,从上海到北京,我始终没有找到一条真正的道路。五年来,总有一些复杂的幻想,在我的脑海里翻来倒去,但却一无所成。`

这时,愁闷、痛苦,终于迫使我拿起笔,我要写文章,我的文章不是直接反对国民党的,也不是直截了当地骂了谁,但我写的是那个时代我熟悉的、我理解的青年知识分子的苦闷。我写了几篇,并且在社会上产生了影响。但后来,我觉得老是这样写是不行的,因此,我参加了左联。讲到这里,我不能不讲到也频的牺牲。当也频参加共产党的时候,当我们参加左联的时候,我们不是没有意识到革命者会有牺牲的一天。但我们想,既然参加革命就不能顾自己个人的生死安危,就应该有向警予、***那样视死如归的精神。那时,我没有读到***的《可爱的中国》,也没有读到一些烈士临刑时发出的“砍头如同风吹帽”这样的千古名句。但是,我们也有那种感情,那种气概。

这时候,中华民族处在最黑暗最紧急的关头,唯一的生存希望就是依靠共产党。但共产党在那时候是最受压迫的,全国城乡处在白色恐怖最严重的时候。我们在上海,过一两个月就得搬家;出门走路,处处都得留心身后有没有人跟踪。我们当然预料不到哪一天会死,我们当然希望在革命奋斗中,有更愉快的、有意义的、幸福的生活。所以,那时生活很困苦,受压迫,但我们精神上是很愉快的。正如也频写的《光明在我们前面》,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是有希望的。这个希望是指国家的希望,民族的希望,人民的希望。一切个人的希望,个人的理想,个人感情的享受,都只能在这个大前提下才能成为现实。

但是,也频的被害一下就把我们年轻有为的、充满希望的生活前途掐断了。也频是一个最纯洁的人,最勇敢的人。他很可怜,只活了二十多岁。他在黑暗中寻找自己生活的道路,寻找生活的意义。刚刚寻找到了,可一只罪恶的手,把他掐死了。这给予我的悲痛是不能想像的,没有经验过来的人是不容易想像的,那真像是千万把铁爪在抓你的心,揉搓你的灵魂,撕裂你的血肉。怎么办呢?我该怎么办呢?我在外面已经跑了七八年了,但独立生活的能力是很差的。这时,我真正感觉到:生,实在是难啊!

生是难的,可是死又是不能死的。我怎么能死呢?我上有老母,下有幼子,怎么能够死呢?我死了,他们将怎么办呢?但是,活着,我拿什么来养他们呢?以前,母亲可以津贴我们,那是我母亲有职业的时候。大革命失败后母亲没有工作了,不能再津贴我们了。我们两个在外面写文章糊口,维持生活。可现在呢?我母亲需要供养,她已经不容易生活了。而我的孩子又怎么办呢?我拿什么去养活他们呢?我能卖身吗?我能随便处置自己来为着生活吗?生,实在是难;死,也不应该。生就是要活下去,在困难中想办法活下去,只能这样。我一个人下决心,怎么样也得活下去,我不能不把我的孩子送到母亲那里,别无他处。那时,胡也频家很想要这个孩子,但他们家也是负担不起。但他是胡也频的儿子,他应该继承革命。他不是封建家族里的一个传宗接代的人,但谁能够把我的儿子抚养长大呢?在目前,只有我母亲能负起这个责任。所以,我把儿子送回湖南,独自一人回到上海,踏着也频的血迹继续冲上前去。好在那时在乡下,我母亲有个好朋友,她能够稍微帮助我母亲一些。我只偶然给孩子寄点吃的、穿的,就算可以了。我就这样坚持下来了。这次重大的打击,对我以后的生活是个关口,这一关,我终于闯过来了。

我留在上海编辑左联的机关刊物,做我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我明白上海是白色恐怖严重的地方,许多同志牺牲在这里。我随时得准备着,说不上哪一天我也会走上也频走过的路。果然,这一天来到了。我被绑架的时候,我对于死是早有准备的。因为我投身革命不是一天一时,不是盲目投机赶时髦,不想从这里捞到什么,我明明知道这里面充满了危险,胡也频和许多同志惨死的例子,就摆在我的面前。我如果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我完全可以避凶趋吉,不参加,不入党。我可以找个教员当,我可以自己只写点不痛不痒的文章。有朋友劝我不要再陷下去了,有人同情我,愿意帮助我卖稿子。但是,不能那样,我从小几十年来一直都在那样一种感情下熏陶着,我在精神上已经受过许多的磨炼,特别是在也频惨遭杀戮的面前,我不能那样做。于是,我就留在上海。我可能随时会出事的,这是难以预料的。所以,我在刚被捕时就想过,随你们怎么办,顶多不就是那一下,我们走在前面的、牺牲的烈士已经很多了;现在仍关在监牢里的我们的人,还有不少,不止是我一个人,所以我很坦然,没有什么太多的恐怖。

但我自己感觉到死神每天都在我的周围,因为我是落在杀人如麻的国民党刽子手们的手里,他们在我以前已经杀过无数的人,用各种手段杀了不少人。这些刽子手们在杀人的时候,脸色一点儿都不变,却津津有味,认为是很有趣味,很了不起的事情。那时我常想,可能不知道哪一天,哪一时,猝然会有一群人向我扑来,用刀,用枪,或者用毒药把我毒死;用绳子把我勒死;他们还可以肢解我的尸体,这在他们是平常的事。对这些,我是有精神准备的。但这不是说我就是愿意死、我想死。相反,我是想怎样才能不死。因为,我要找着我的朋友,找着我的同志,找着人民,告诉他们我当时是怎么想的。我是和他们在一起的,我是无论如何不会背叛他们的。我被关在笼子里的时候,总是焦急地想着这个问题,每当深更半夜的时候,我一个人在院子里看着那长着青苔的石板,我会想到,我将像胡也频一样,他被埋在龙华一个没有人去的、没有人知道的院落里,我也许就会葬身在这夜晚映着月光的长着青苔的一块石板底下。

是啊,人每天在这里经受熬煎。我落在魔掌里,我没有办法脱离。而且我知道,敌人在造谣,散布卑贱下流的谎言,把我声名搞臭,让我在社会上无脸见人,无法苟活,而且永世休想翻身。这时,我的确想过,死可能比生好一点,死总可以说明自己。这个世界上一下没有我了,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社会上一下也不知道我是怎样死的。但是,历史终能知道我是死了的,死在南京,死在国民党的囚禁中。我这样想的时候,我便认为我只有一死,才是为党做了最后的一点贡献。

我是死过的,我是死过了的人。这死的经验在我后来的一生中,都不曾忘记。那种精神上的压抑,肉体上的痛苦,都不能使我忘怀,我将在《魍魎世界》那本回忆录中,向读者描述这事情。但是后来,时间隔久了,我慢慢地体会出来了,我还是不应该死。死,可以说明我的不屈,但不能把事实真相公之于世,不能把我心里的历程告诉人们。因此,我想我不能死,我要活下去!但是,我要活下去,不是向敌人乞怜,更不是向敌人屈膝。我不能有一点点损害党的形象的罪过,也不能有一点点丧失共产党员忠贞气节的行为。我苦心积虑,如履薄冰,又像在走钢丝,钻火圈。我追求,我顽强地坚持住,我总算活出来了……是活过来了,使我继续为党工作了五十年。五十年来,我们的国家变好了,人民也更可爱了。未来的世界多么美好,人类将多么幸福,一切都使人留恋。倘有可能,我还要活着,还要工作下去……

一九八五年七月至九月口述于北京协和医院

同类推荐
  • 纪伯伦散文集

    纪伯伦散文集

    纪伯伦是世界文坛一颗不朽的巨星,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他流畅的语言风格征服了一代又代的读者,是年轻人心灵的初恋,也是长者经历世事、募然回首的感悟。其作品融合了东西方心灵的精髓,超越了时空,成为了人类永恒的箴言。
  • 南腔北调集(鲁迅作品精选)

    南腔北调集(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关于“两脚羊”的故事

    关于“两脚羊”的故事

    终于有一些人感受到了这种变化,纷纷赶去分享,开始四处寻找新的泉源。人类的历史不断重复着上述的故事……,让人永葆青春。后来,所在地的权贵在生命泉的周围树起的栅栏,世界上有一眼神奇的生命泉,并在门上安了锁,能去病强身,他们严格管那些前去求水的人并索取酬谢,它从地底涌出,这种做法违背了生命泉的本性,人闪发现生命泉后,泉水逐渐失去了生命活力并慢慢地枯竭,领受它的恩泽,生命泉开努在另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涌流,它清澈甘甜,但是那些占有者并浊有意识到这种变化,在地表的某处不急不徐地流淌,他们仍垄断着那个泉源,相传,靠想象中的神奇之水牟利
  • 桐城派散文

    桐城派散文

    金开诚、刘永鑫编著的《桐城派散文》讲述了:桐城派又称桐城古文派 ,是清代最大的一个文学流派。它始创于戴名世、方苞,经刘大槐发扬而影 响渐渐增大,到姚鼐时发展到了鼎盏时期。方苞、刘大槐、姚鼐被后人称为 “桐城三祖”。《桐城派散文》中桐城派的发展几乎与清王朝的国运相始终 ,一直延续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才彻底消亡,时间跨度前后共二百多年, 桐城派的影响之久、流播之广、声势之显赫,在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 史上都是罕见的。
  • 诗经楚辞鉴赏辞典

    诗经楚辞鉴赏辞典

    在艺术创作经验上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我国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古代生活,不仅积淀了周代人民的智慧和经验,而且是华夏文明的文学结晶。《楚辞》是战国时流行于楚国的具有浓郁楚文化色彩的一种诗歌体裁。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我的豹族老公

    我的豹族老公

    “你们……到底在说什么?”林朵儿瞪着那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看着站在她面前的五位老者。谁知道今天是闯的什么霉运啊,刚和朋友过完二十岁生日宴,回家的路上,竟然被人抓到这个鬼地方来。不过还好啦,这里看上去应该是一所有钱人家的大宅子才对。不对他们也不应该这么不讲理啊,怎么能这么抓人呢?而且这些老头说的到底是什么啊?什么豹族?什么纯血种?什么灭绝的?和她什么关系啊?“嘭!”一声巨响,那扇雕花……
  • 娘亲十一岁

    娘亲十一岁

    某天,黎家堡中突然蹦出一大一小!她说她是堡主的一夜情人,他说他是堡主的儿子!于是从那天起,安宁的黎家堡就被她搞的鸡飞狗跳,人仰马翻!***林笑是典型的现代色女,不小心的穿越之后竟发现自己成了一个五岁男孩的妈咪!“娘亲,娘亲!”眼前这个胖嘟嘟的小孩子不停的摇晃着她,粉嫩湿润的唇瓣一张一合,乌溜溜的大眼睛水雾蒙蒙,真是可爱极了!!但可爱的背后,却是对这个傻傻娘亲志在必得的决心!直到有一天,小小的儿子被人抓走,母子分离。许多年后,当十六岁的他名绝江湖时,却总有一个十一岁的小女孩出来挡他的路!这个十一岁孩子的长相怎么和娘亲那么相像?“你叫什么名字?”他问。“林小小!”她噘着调皮的小嘴儿答道。无论这个孩子是不是娘亲,他都要定了她!可为何她的身边总有那么多男人?☆★本文惊喜多多,轻松搞笑,美男多又多!希望亲们捧场~!绝对不会让大家失望~!O(∩_∩)O~琪的书友团群号:61690245喜欢娘亲的朋友可以进来与琪交流哟~☆★☆★☆★☆★☆★☆★☆★☆★☆★☆★☆★☆★☆★☆★☆另外推荐几部超好看的文文:推荐师傅君子颜《掠心女王爷》推荐师姐甜蜜小妮子《妹妹新娘》孑羽遗风《宫舞醉》筱静梦《玩弄冷情总裁》萷丫《绝色狐狸老公》萷丫强大新文《晕,生了一群狐狸宝宝!》星期七《五岁小福晋》毅力《总裁小小妻》琪琪的小窝http://m.pgsk.com圈子,大家没事转转哈~会员香凌紫洁亲亲给琪做的超漂亮的视频,请各位去看看哈第一个,是Q版的:第二个,是琪自己做的:http://m.pgsk.com/deux_m.pgsk.com支持本文的方法如下:一、最上方“会员中心”四字,免费进行新会员注册。二、注册成功后,登陆,点简介下面“放入书架”收藏。三、点“投票推荐”就可以给琪投票了,普通会员每日可投三票,VIP会员一票抵三票。推荐自己的完结文:《娶师为夫》新文:《无敌宠爱》
  • 妖妃恋吻

    妖妃恋吻

    杨暖暖一个普通的人类却成了魔界的圣女,这里有许多帅哥啊,流口水……可是小暖暖,不是每个帅哥都是善良的,不要被那张英俊的脸蒙蔽了双眼!“是你不要我的,你凭什么不准我和玥在一起?”杨暖暖大声的抗议!銮烬看着这个曾经绕着自己跑来跑去,身体里留着自己血液,已经是自己女人的人现在居然要和自己的弟弟在一起,他的心里就一阵暴躁。“既然你这样选择,我只能告诉你杨暖暖!我銮烬的东西绝对不会给任何人碰!
  • 仙界归来混都市

    仙界归来混都市

    修仙界强者冯子扬无故重生到了十八岁那年,于是,上一世所有的遗憾有了弥补的机会,上一世所有的敌人开始做生命的倒计时!简单的说,这是一个强者归来装逼打脸的故事。
  • 食仙

    食仙

    庖刀司命,剁妖断鬼。瓮中奥妙,亦能证道。掌中乾坤,两般天地。财侣法地,诸般皆得。千年传承的金牌厨师苏择,是一个现代的修真者。在一次网友聚会时,他居然捡到一个异界?!从此修真不用愁,一界在手,天下我有。修真境界:炼精化气——练气化神——炼神返虚——体虚合道PS:已完本《卑鄙在汉末》,《天国降临》。读者群:《东厨居》:20722203二群【食仙居处】:124386998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农妇灵泉

    农妇灵泉

    张倩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只不过是眯了一会儿,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居然穿越了,而且还是穿到新嫁娘身上。本应该的洞房花烛夜,谁知张倩因为饥饿而晕倒来告终!不过好在老天爷对她还算是有点良心,给了她一个好相公,另外还给她开了一个金手指。本以为从此以后要跟着好相公过上幸福的生活,只是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原以为自己嫁的相公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没想到,突然有一天,相公的身世居然还有这么离奇的一面!什么,不单她相公有惊人身世,她也有!以前对他们夫妻俩不闻不问的婆家,娘家见他们过好了,一个个过来打秋风!行,老虎不发威,他们就当她是HELLOKITTY是不是,相公,来啊,关门放圣蛇!
  • 一个民企CEO的职场阳谋

    一个民企CEO的职场阳谋

    对于正在打拼中成长的职业人士,本书系作者17年亲历的职场真实案例集合,本书具有不可多得的借鉴作用。展现了一位资深企业管理者在职场上,如何运用圆通的平衡艺术,通过对一个个典型职场事件的回顾、演变、处置,灵活处理管人理事的核心管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