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1月,王永庆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市。家庭生活困难的他从小就特别懂事,并从父母身上学会了一种“主动接受挑战”的精神。小学毕业后,15岁的王永庆先到茶园做杂工,然后到嘉义的一家米店做学徒工。精明的他每天干活时,两眼总是盯着老板的一举一动,暗中观察,了解老板是如何经营米店的。因为他总想:假如我也能拥有一家米店……一年后,王永庆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开米店,自己当老板,启动资金则是父亲向别人借来的200块钱。
在开办米店后,他总是精心地把米中的杂物拣干净,他还走家串户招揽生意,争取客户;生意中哪怕有一分钱的利润,他也把米送到用户家中。为了方便顾客,他甚至用心计算着每个顾客的食用量,估计某个顾客的大米快吃完了,便主动送上门。几年下来,他的米店生意愈来愈红火。勤奋为王永庆带来了第一笔财富,在接下来的第一笔生意上,他也都贯彻着“勤”这一精神。随后,他又开设了碾米厂,自产自销,兼营批发。后来,他又开办过制砖厂,做过木材生意。1954年时,他的总资产跃上5000元大关,为进一步发展积累了资本,奠定了基础。他的命运从这个时候起也悄悄发生了变化。
20世纪50年代初,台湾市场逐渐涌出了一种新事物,那就是塑胶制品。台湾经济界看准时机,决定支持发展塑胶、纺织、水泥等工业。当时,台湾当局把发展塑胶工业的希望寄予化学工业基础雄厚的“永丰”老板何义身上。精明干练的何义先去国外考察。当他看到国际市场塑胶业技术先进、竞争激烈,自己难有立足之地,于是打起了退堂鼓。这时,“无名小卒”王永庆决定投资塑胶业,这一决定立即引来一阵非议:“何义都不做的事业,一定难做!”
但是,王永庆并没有动摇,他有自己的想法:台湾是国际烧碱生产基地之一。而烧碱生产过程中有70%的氯气被弃置不用,实在是太可惜了。尽管他不熟悉塑胶生产,但他知道氯气是其主要原料。1954年,王永庆用筹借到的50万美元创建了台湾第一家塑胶公司。但是,事情的发展却如何义所料:塑胶原料生产出来了,但日本RVC粉物美价廉,充斥台湾市场,台塑产品严重滞销,仓库爆满,股东们也心灰意冷。
陷入绝境的王永庆并不绝望,他觉得失败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找到失败的原因,奋起直追,勇敢地挑战失败,才能置于死地而后生。经过深思熟虑,王永庆采取两条令人吃惊的措施,分别是:大幅度增加产量来压低成本和售价,从而获得压倒一切的竞争能力。和毅然成立自己的塑料加工厂,虽然股东们一致反对,但王永庆依然坚定自己的选择。这一做法,展现了他勇于挑战的魅力和胆识。
根据《福布斯》杂志2004年的统计资料显示,王永庆以身价28亿美元列为台湾第一富豪,在世界排名为188名。2005年台塑集团获利近70亿美金(2400亿台币),2006年5月台塑集团市值高达1.8兆台币,王永庆个人财产54亿美元。2008年6月,《福布斯》公布王永庆身价为68亿美元,位居台湾第二。
在事业的征途上,王永庆选择了主动迎接挑战,他为自己赢得了事业,赢得了成功。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决定了你能否解决问题。逃避的人永远无法解决问题,而只有主动迎接挑战的人才能让问题有解决的可能。与其被动逃避,不如主动出击。挑战自己,其实也是在为自己赢得机遇,赢得成功。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王永庆中年以后,仍坚持每天跑步1小时,风雨无阻,数十年如一日,他说:“跑步很辛苦,也很枯燥,但是为了身体健康,就必须持之以恒地跑下去,久而久之,像是日常工作之一,而不觉得辛苦了。”他还做自己发明的“毛巾操”,天天如此,即使出差在外也不例外。七十多岁以后,他才在医生的建议之下,改以步行、打坐养生。
在对待儿女的教育上,王永庆也始终坚持实行“铁血政策”。他从小严格教育儿女,每个孩子未成年时就被送到外国当小留学生,学习独立。王永庆还规定小孩子们不能乱花钱,念书期间每天都要坚持写信,报告一天的行踪和所作的事情;每笔开支都要报告,连小小的日用品也不例外。
王永庆并没有因为自己富有就溺爱孩子,相反,他更严格,并一直坚持如此。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孩子,王永庆以自己的行动表明,人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持之以恒是一种极为难得的品质。歌德曾说:很少见到有人专心致志地去完成一件美好而正当的事。我们通常见到的不是畏首畏尾的学究,就是急于求成的莽汉,持之以恒、即意味着做事要有恒心,不能虎头蛇尾,一曝十寒,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事实上,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可奢望一蹴而就。俗话说“功到自然成”。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具备持之以恒的品质。
历史上有许多故事,讲的都是持之以恒。孟母教子就是其中的一例。
孟子小的时候,母亲送他到学堂读书。刚开始他还懂得用功,后来渐渐学会偷懒、贪玩,不肯用功读书了。有一天,他竟然逃学回家。
母亲此时正在家中织布,见他逃学回来,就拿起剪刀把织布机上织了一半的线剪断了。孟子惶恐地跪下,问母亲为何要把线剪断。
母亲说:“求学跟织布的道理是一样的,必须一丝丝不断积累,才能织成有用的布料。如果中途把它剪断了,那就会前功尽弃,成为一堆废料。求学更是要不断地用功,最后才会有所成就。而你现在偷懒逃学,不肯用功读书,这样自甘堕落,如何能成就学业?”
听了母亲这番话,孟子非常惭愧,他立刻向母亲认错,此后便发愤向学,经过长年累月的不懈努力,终于成就了自己的道德学问。
而马克思为了完成《资本论》,在大英博物馆留下“脚印”,也一直都被传为佳话。
每天早晨9点钟,马克思总是准时到达博物馆的图书阅览室,借出许多书籍,在那里边读边做摘录和写笔记,一直工作到晚上7点才回家。当时,马克思总习惯于坐在第2号桌子的座位上。由于他常常情不自禁地在座位上用脚擦地,经过长年累月的碰磨之后,犹如滴水穿石,坚硬的水泥地竟被摩掉一层,留下了两个清晰的脚印。虽然后人质疑马克思的两个脚印是否留在了大英博物馆,但他勤学的精神,人们是深信不疑的。
现实生活中,能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人并不多。因为人是有惰性的,日子久了,便容易厌倦,于是很容易松懈、停顿、停止,结果便是前功尽弃、功亏一篑。然而无论是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很多事情要想完成,就必须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战胜自己,坚持到底,最后才可以走向成功。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学着放下心里的各种借口“理由”,这样才能够实现梦想,而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