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有名、有爱心,邵逸夫的百岁人生经历近乎完美。在中国电影史上邵逸夫写下了诸多“第一”和“之最”,他所执掌的香港无线电视(TVB)已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中文电视节目制作公司。“邵氏出品”的影响力巨大,只要是有电视机的华人家庭,没有谁敢说自己没看过TVB制作的电视剧。在香港娱乐文化界,邵逸夫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标杆性人物。在中国的电影史上,邵氏家族是一群当之无愧的拓荒英雄。
“没有好的戏,我宁愿烧”
1907年,邵逸夫出生于上海。父亲邵玉轩是上海的一个富商,以经营漂染业为主。优越的家庭环境让邵逸夫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天资聪颖的他学习成绩一直很好。
后来,父亲收购了一家剧院,因无暇打理,交给其兄长邵仁枚。兄长不仅把剧院打理得红红火火,还开拍电影,受到了欢迎,受家庭的影响,邵逸夫对电影充满了好奇,所以在中学毕业后,为了帮助兄长邵仁枚开拓电影市场,他放弃了升学,从此也开始了他的电影人生。
在发现香港潜在的巨大市场后,邵逸夫便转战香港。1959年,他在香港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
邵逸夫是个极其认真的人,为了树立邵氏的良好形象,他对影片的质量严格把关。出现劣片,他都要亲手烧掉,毫不手软。邵逸夫曾说:“在早期,我成日烧片,没有好的戏,我宁愿烧。”
也正是基于如此认真的态度,邵氏公司蓬勃发展,长期称雄香港市场。而邵氏电影也获得过金马奖、金像奖等几十项大奖。据说最盛时,每天有100万观众光顾他的影院。他的影片,如《江山美人》、《貂蝉》、《倾国倾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在华人世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倾倒无数观众。据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台湾上映时“完全疯狂”,有位老太太连看一百多场,由《梁祝》而在台湾掀起黄梅调狂热;而《天下第一拳》更掀起功夫片新狂潮,发行到全球各大洲近百个国家和地区。
有人说,邵逸夫堪称电影史的见证人,因为他在中国电影史上写下了诸多“第一”和“之最”。从默片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中国电影的每一步变迁都有邵逸夫及其家人献出的心血。
为了拍出好电影,邵逸夫成了名副其实的“电影谜”。
他每天要看几个小时的电影,每年要看六七百部影片,最高纪录一天看9部影片。他投身电影事业长达60年,谁也没办法计算他一共看过多少影片。
他不但看自己公司出品的影片,也看别人的影片作为借鉴。有时他晚上有空,还会自己开车到街头的电影院去买票看电影。他不光为了看电影,还注意看观众的反应。好的电影和差的电影,他同样注意看,因为他要了解,好电影究竟是怎样好法,而差电影又差在哪里。所以,他看每一部影片都是认认真真从头看到尾,瞪大眼睛注意银幕上的每一个细节。他在样片室中看样片时,不喜欢有人坐在他的前面,也不喜欢有人来打搅。据说有一次他正在看样片,有人从新加坡打长途电话来报告说他的大儿子被绑架了,他也只是问了一句:“有没有受伤?能不能用钱解决?”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就挂了电话,继续看他心爱的电影!
很多人这样评价邵逸夫:他是世界上拍电影最多的中国人,也是世界上看电影最多的中国人。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位电影人身上无处不在的认真精神。
一个人在设计自己的人生时,是想成就一番事业,还是碌碌无为,全在于自己是否认真对待。只有认真的人,才是最能成就人生价值的人。只要我们以认真的态度去对待所做的事情,积小步而行千里,聚点滴而成大川。慢慢的,你会发现自己正在一步一步进步,一步一步走向目标,走向成功。
勤奋成就不平凡
说邵逸夫是香港娱乐文化不可忽视的标杆性人物毫不为过。
带着勤奋精神中学毕业后,邵逸夫走进了电影,起初哥哥并没有让他当小老板,而是把他当成普通员工,分配他去干后勤。为了做好后勤,邵逸夫不但勤于打扫卫生,还尽心尽力地管理演员的道具,有时为了借一件道具,他甚至不惜跑几十里路。虽然有时摄影师和演员也会耍耍派头,但邵逸夫仍然努力去做,他总是主动向演员、职员征求意见,短短半年内,他就成了大家交口称赞的好后勤。
邵逸夫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做一行爱一行。无论是从剧本、摄影到导演、演员的选聘以及化妆、剪辑,还是影片推广、发行、剧院管理,不管做什么,他都勤奋认真,很快,他样样在行,很多方面甚至是行家里手。以至于,后来他几乎熟悉电影制作每一个方面和环节的工作,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精通业务的电影企业家。
邵逸夫工作很勤奋,甚至让人觉得他精力过人。年轻时,他曾有1天看9部片子、1年看700部片子的纪录。他说:“我晚上只睡1个小时,其余时间便是工作。”20世纪60年代时,邵逸夫的影视王国已经颇具规模,但他的勤勉不减。据说他至古稀之年仍坚持每天工作16个小时。著名导演张彻在他的手下工作过,他在书中回忆道:“邵逸夫当年治事之勤,是我生平罕见,他坐的劳斯莱斯是名贵豪华的车,车里有酒吧,他改装成小型办公桌,连途中的时间都不浪费。”
很多人羡慕别人的成功,觉得成功离自己很遥远,其实,纵观诸多成功人士,分析促使他们成功的品质,你会发现,其实都是最平凡不过的一些东西,比如勤奋,但恰好是这些,因为被他们演绎得淋漓尽致而使他们最终变得不平凡。很多时候,不是因为你不知道怎样去做,而是,在你知道后,你很难坚持去做,所以,你永远也无法变得如他们一般不平凡。
勤奋,看似普通,却成就了很多人,如果你善于运用,相信,你会发现它实实在在的妙处。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
辉煌总是耀眼的,但通常,愈耀眼的辉煌,其背后的付出也愈多。
告别学校,邵逸夫兴奋得加入了哥哥的公司,但他并不知道这意味着辛苦的开始。俗话说“长子为父”,这个大哥像父亲一样,对邵逸夫要求非常严格,为了扩大公司的影响,招徕观众,大哥经常让他跑来跑去,不是让他去报社登演出广告,就是让他到街上去贴海报。
最让邵逸夫终生难忘的是那次和哥哥一起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搞流动放映。他清楚地记得,当时他们就像苦力一样,扛着电影机和影片,在烈日下长途跋涉,深入到华侨众多的农场去放露天电影。那时的放映设备还很落后,要用手工一格格地摇片子,一场电影放下来,放映人都累得腰酸手痛。更要命的是蚊虫叮咬,奇痒难忍。邵逸夫只好坚持一天两次冷水浴,又用胡文虎的虎牌万金油涂抹全身,总算走遍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大小乡镇。
为了抢先占领市场,邵逸夫建议拍摄有声电影。而在当时,只有西方有有声电影,中国和东南亚还停留在“哑巴电影”的时代。这一想法固然好,但当他真正开始着手时,却发现事情并不如想的那么简单。有声电影究竟是怎么回事,邵逸夫一无所知。而且他要的演员没有,机器没有,音响设备没有,连资料都没有,他所知道的只有一点,就是这些东西在欧洲有、美国有。
邵逸夫决定去美国考察。没有飞机可乘,他只好坐轮船去,上了船就晕,吐得死去活来,差一点把命丢在太平洋上。到达旧金山时,他已经虚弱得不能走路,被人送进了一家黑人医院。可是他第二天就从医院里溜走了。
美国之行使邵逸夫大开眼界。在那里不但有有声电影,还有富丽堂皇的电影院。想到东南亚那些以一块白布当银幕、几排板凳坐观众的简陋影院,邵逸夫感慨万千!他疯狂地购买大批器材设备,又是一个月的远洋海轮,又是吐得昏天黑地。终于,邵逸夫回来了,并在他的电影院里安上了有声设备。
虽然放映设备是有了,但有声影片还没拍出来。这一次,邵逸夫又不得不自己坐下来写剧本。一写半个月,可是连自己看了都不满意。每次,他的两只腿都被蚊虫咬得吃不消,他只好打上一桶水,把脚泡在水里。遇到了难题,连个请教的人都没有,这方面的中国专家还不曾出现,“吃螃蟹”的他是第一个;外国专家身边又没有,要专门从西方请一个专家养起来,他又负担不起!他只好一边继续拍无声片,一边摸索有声片的拍摄技术,训练人员,包括他自己。
多年之后,在谈到当时的心境时,邵逸夫说,如果有声电影最后搞不出来,他就要去跳太平洋了!
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所以,想收获,就必须先耕耘。天上不会掉下馅儿饼。农民想丰收,就必须辛勤种地;园丁想满园花开,就需要辛勤照顾;学生想取得好成绩,就需要埋头苦读;运动员想夺第一,就需要付出汗水……
“守株待兔”,等待那只可怜的兔子出现,这样的概率毕竟很小,所以,不要想着不劳而获,因此吝惜自己的付出。要知道,多一分耕耘,必定多一分收获。
大丈夫兼济天下,岂能独善其身
家庭的熏陶及自身的成长经历滋养了邵逸夫,让他不仅在娱乐事业上尽心尽力,认真勤奋,在公益及教育事业上同样不遗余力,这样的精神让人惊叹不已。也许这是邵逸夫对自己人生的一种态度,其中,也体现了他的认真态度。
邵逸夫说“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应用回到民众”。这位素来以“大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作为人生信条的影视巨子,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邵逸夫祖籍宁波,根在宁波的邵逸夫对故乡倾注了很大的爱心。1987年后,他不仅多次回乡探亲访问,还先后捐资4000多万元帮助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这些项目包括位于宁波大学西区的邵逸夫图书馆、逸夫教学楼、逸夫剧院以及其祖居地康乐园等。他在浙江其他地区也有巨额捐赠,如他为杭州逸夫医院捐赠近亿元。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省、市政府就授予他“爱乡楷模”、“荣誉市民”称号,以表彰他为家乡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1973年,邵逸夫设立了邵氏基金会,致力于各项公益事业,为此他受到了广泛好评。1990年,中国政府将中国发现的2899号行星名为“邵逸夫星”。1991年,美国三藩市将每年的9月8日定为“邵逸夫日”,以表彰其在社会公益方面贡献。2002年邵逸夫创立“邵逸夫奖”,用以表彰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邵逸夫奖”设天文学、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三个奖项,该奖每年颁布一次,奖金100万美元。第一届颁奖于2004年举行。颁奖原则:不论得奖者的种族、国籍、宗教信仰,而以其在学术及科学研究或应用获得突破性成果,且该成果对人类生活有意义深远的影响为宗旨。由于其设奖宗旨和巨额奖金足以媲美声名显赫的“诺贝尔奖”,因而一设立就被称为“东方诺贝尔奖”。
多年来,邵逸夫捐助超过数以十亿计款项,为内地、香港两地建设教育、医疗设施等。香港多间专科院校的建设都曾得邵逸夫捐助,例如香港中文大学的逸夫书院、香港大学的邵逸夫楼、香港城市大学的邵逸夫图书馆等。2005年,邵逸夫捐出1000万港元予南亚海啸受灾地区。2008年汶川80级大地震邵逸夫捐款1亿港币!
散尽千金济众生,多年来,邵逸夫一直稳居香港超级富豪排行榜,但他视金钱为身外之物,乐善好施,热心公益,是香港屈指可数的大慈善家。
第一章 电子时代大帝孙正义:只要目标正确,义无反顾地前进就是成功
他身材不足一米六,却被称为“电子时代大帝”;他的名气比不上比尔·盖茨,甚至是雅虎的杨致远,但他自称,在互联网经济中拿下的份额他超过了上述二人;他拥有亿万身价,财富可以位居世界前列,但依然雄心勃勃,想拿下整个世界!
他就是互联网产业独一无二的造梦人——孙正义,一个成就了无数人的互联网梦想的人。阿里巴巴、当当网上书店、新浪、网易、上海盛大、携程旅游网、淘宝网上购物、分众传媒、博客中国、深圳铭万……处处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并打下了其软银公司的烙印。他就是软银集团董事长孙正义,软件银行集团公司的创始人,现在是该公司的总裁兼董事长。他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内,创建了一个无人可与之相媲美的网络产业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