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7400000003

第3章 前言(2)

个体心理学在问题儿童能否在学校取得进步的问题上还没有定论。可是,我们总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儿童在最初入学时遭遇失败,那一定会是个危险信号。从某种意义上看,与其说这是儿童学习上的失败,还不如说是儿童心理上的失败。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儿童逐渐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他们的气馁情绪逐渐扩大,他们开始尽可能地逃避一些有意义的行动和任务,他们总是想着去寻求自由自在的道路以及便捷的成功之路。他们不会去走社会普遍认同的大道,而是会选择一条能获得一定的优越感来补偿其自卑心理的一个人的小路。对于这些失去信心的儿童来说,选择最为便捷的成功之路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在这些儿童看来,远离社会和道德方面的责任本身就能让他们产生一种轻松的征服感,相较于走社会普遍认同的大道要容易很多。尽管他们外在的行为表现得相当勇敢和无畏,但他们选择便捷的成功之路依旧显示出了他们内心的怯懦和虚弱。这种人只愿意去做那些十拿九稳的事情,借此来炫耀自己的优越感。正如我们看到的那些作奸犯科的人,尽管他们表面上毫无畏惧,但他们骨子里却非常虚弱;与此相同,我们也常有机会看到一些表面上表现得勇敢无畏的儿童,在毫无危险的环境中却会通过一些微小的迹象暴露出一定的虚弱感。举个例子,我们会看到有的儿童(包括成年人)在站立时,不会挺直腰杆,而总是喜欢依靠着东西。传统的治疗方式以及对这种现象的理解一般只会针对他们表现出来的症状本身,而根本没有注意到最基本的环境问题。人们总是会重复向这样的孩子强调“站直了!”但事实是,这样的孩子选择去依靠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在寻求能得到帮助和支持的心理安慰。我们通过一定惩罚或奖励,固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让这样的孩子改变这种软弱的表现,但孩子内心寻求帮助的强烈渴求并没有被满足。所以,孩子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源依然没有消失!只有好的教师才能真正看明白孩子的这些表现,并且用同情和理解去帮助孩子们走出这种阴影。

我们通常可以通过一种单一的迹象来推断孩子自身的心理素质及性格特征。如果一个孩子表现出对依傍某种东西的渴望时,我们就可以马上明白,目前孩子的心理一定表现得很是焦虑和依赖。将他的情况和相似的、我们完全了解情况的其他孩子进行比较后,我们就能够重新建立这种类型儿童的人格,而且根本不需要花费太大气力就可以确定,这类孩子应该是被娇宠过度了。

现在我们来讨论另一类型的从未感受到慈爱的孩子的性格特征。这类儿童的性格特征我们可以从那些罪大恶极的人的生平中去发现,因为这类儿童的性格特征在这些人身上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了。从这类人的成长史中,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即他们在童年时期都遭遇过很恶劣的待遇。因此,他们会形成冷酷的性格,总是充满了嫉妒和恨意。他们无法接受别人过幸福的生活。这种满怀嫉妒的人不仅仅只是那些恶贯满盈者,很多看似正常的人中也不乏这样的人。他们一旦有了孩子,或者需要对某个孩子承担教育责任时,他们就觉得孩子不应该比他们的童年过得幸福。这种父母不仅会用这样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在他们成为别人家孩子的监护人时也会表现出这样的态度。

上述的观念和看法,并不是出于恶意。这一观念只是反映了那些在成长过程中遭受过恶劣对待和严厉教育的人的精神状态。这种人还会为自己的行为辩护,因为他们有很多自以为是的正当理由和人生格言,例如“收起鞭子,害了孩子”等。这种人为了证明自己的行为,总是会不停地出示无数的证据和案例,但这些都无法让我们认为他们的行为是正确的。模式化的、专横的教育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样的教育只会让孩子疏远自己的教育者。

心理学家在通过对不同的、相互联系的病态症状进行考察,并将其进行实践后,就可以建构出个体的人格系统。借助这一人格系统,我们就能够揭示出个体隐蔽的心理过程。我们对个体人格某一方面的考察,能够揭示出他整体人格中某一方面的特征,但是,我们只有在每个方面的考察都表现出相同的特征后,才会感觉满意。所以,个体心理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在探讨个体心理时,有一点我们应该反复强调,我们无法将理论框架及概念系统刻板、机械地进行运用,每个个体才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我们绝不可以在总结一个人的几个表现后就得出影响深远的结论,我们必须考虑到所有能够支持我们结论的方面。我们只有在成功地证实我们最初的假设时,只有在我们能够从一个人行为的其他方面也发现同样的气馁和顽固时,我们才能够非常肯定地说,这个人的整体人格有气馁和顽固的特点。

这里,有一点我们必须记住:我们的研究对象自身并不理解他们的行为表现,所以,他们无法真正地隐藏自己。他们的人格是通过他们在环境中的行动表现出来的,而不是通过他们对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来表现的,所以我们要从行动上来认识他的人格。但这绝对不是说,他在故意对我们说谎,他们只是想要我们意识到,一个人的无意识的动机和有意识的思想间存在着遥远的距离。只有富有同情心,同时又能保持客观看法的旁观者才能跨过这个距离。这个旁观者或者是一位心理学家,或者是孩子的父母,或者是孩子的教师。他应该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对个体的人格进行解释,这种客观事实体现的是个体自身在一定程度上也不曾意识到的、有目的的追求。

所以,人们对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态度,要比对其他任何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更能表现出真正的自我。第一个问题涉及的是社会关系,我们探讨对现实的客观看法和主观看法的矛盾时,已经进行了相关的论述。不过,对于儿童来说,社会关系的问题还具体表现在他们能否完成这样的任务,即结交朋友、与人相处。个体是如何面对这个问题的?他对这一问题又是如何回应的?一个人如果对他自己是否有朋友,或者是否拥有社会关系,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并且认为通过自身的这一态度就可以回避社会关系问题时,那“无所谓”就是他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通过这个“无所谓”的态度,我们完全能够得出关于他人格的方向和结构的结论。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个人的社会关系不仅仅局限于如何去赢得朋友,如何与人交往,社会关系还应该包括与这些关系相关的一些抽象观念,例如友谊、同志关系、信任和忠诚等。而一个人对于社会关系问题的回答,同样是他对所有这些抽象观念所持的态度。

第二个基本问题涉及的是个体如何投入和运用自己的一生,也就是说,他希望自己在普遍的社会分工中发挥一个怎样的作用。我们可以这样来推断这个问题,我们都不否认社会问题是由一个以超越自我的你-我的关系来决定的,那么,我们同样也不能否定,第二个问题是由人-世界(即地球)的基本关系来决定的。如果我们将世界上所有的人都看成是一个人,那他总是与世界保持着联系。他对世界存在怎样的希冀呢?就好似我们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一样,第二个基本问题即个体的职业问题应该是一个涉及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而不是某一个体方面的问题,或者说是私人问题。这种关系并不是由个体的意志所决定的。我们的个人意愿无法决定能取得怎样的职业成就,职业成就的取得是源泉于对客观现实的关系。基于这一原因,个体对职业活动问题的回答及回答的方式高度地体现出这个人的人格及其对生活所持的态度。

第三个根本问题的产生是因为人类存在男女两种性别。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同样不是个体单方面和主观的事情所能做到的;这个问题的解决必须与两性关系的内在客观逻辑相一致。如何与异性相处?如果你认为这个问题是典型的个人问题,那就错了。只有在仔细权衡所有与两性关系有关的问题后,我们才能找到正确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很明显,我们对爱情和婚姻的正确的解决方式中所出现的任何偏离,都体现出了人格上的缺陷和缺失。所以说,很多因为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妥善处理而造成有害后果的,都可以从更加根本的人格缺陷和缺失的角度来进行解释。

总而言之,正像我们上面所说的那样,我们完全可以依照个体对这三个基本问题(社会关系问题、职业问题和两性问题)的回答,去找寻他生活风格的大致方向及其独特的目标。个体的生活目标能够决定一个人的生活风格,而且这一生活目标能够反映在这个人的日常行为中。因此,如果一个人的目标是合作进取的,是向着生活中有建设性的一面指去,那么,我们就能够在这个人对所有问题的解决方式上找到这样的一个印记:他对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法都存在建设性的一面。其个体也会因此而感受到幸福和快乐,并且在这种富有建设性,并且十分有益的活动中体验到价值和力量。与此截然不同的是,如果一个人的目标总是指向生活中消极的方面,那么,这个个体就无法解决这些基本问题,自然也无法获得妥善地解决问题后所能享受的欢乐。

这些基本问题之间都是密切联系着的。因为在社会生活中,这些基本问题还会滋生出一些特定的任务,一些必须在一种或总体的社会背景基础下才能恰当完成的特定任务,这种社会背景指的就是社会情感,这从反面再次强化了一些基本问题间的关系。其实,这些任务在儿童早期时就已经出现了:每个人的感官发展与看、听和说等社会生活方面的刺激是一致的;每个人都是在与兄弟、姐妹、父母、亲戚、熟人、伙伴、朋友及老师的多种关系下成长的。一个人一旦脱离了与其同伴的社会接触,就注定会遭遇失败,要知道,这些任务会以同样的方式伴随每个人的一生。

因此,个体心理学有足够的理由认为,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就是“正确的”事情。对社会规范的任何偏离都可以被看做是对“正确之道”的偏离,并会与客观法律及客观现实的必要性发生冲突。这种与客观现实间的冲突,能够导致行为人感觉到明显的无价值感;同时,这种冲突也能够引发受害者同样或更加强烈的报复行为;最后,我们必须记住,偏离社会规范违反了人们内在的社会理想,而社会理想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存在在我们每个人心中。

因为个体心理学积极强调要将儿童对社会情感的态度当做他们发展的检测器,所以,个体心理学能够轻松地确定和评价儿童的生活风格。因为一旦儿童遇到什么样的生活问题,他都会在这种考验情境中(就像被测试时)表现出他是否有充分的准备。换句话说,我们可以从这种考验情境中看出他是否怀有社会情感,他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和理解力,他是否在追求对社会有益的某种目标。然后,我们可以发现他向上努力的方式及其努力的节奏,我们能够看出他表现出来的自卑感的程度及其社会意识的发展强度。将所有的这些交织在一起,并将其相互关联,就足以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而且这个统一体在被发现有缺陷和新的统一体重建之前是不可分割的。

同类推荐
  • 女性要懂心理学

    女性要懂心理学

    现实生活中,每一个追求幸福与成功的女性都要懂点心理学,要重视自身面临的心理问题,掌握审视心理状况、调节心理问题的方法,学会自我肯定,自我疏导,以健康的身心迎接社会与时代的各种挑战,这样才能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把握自己。使自己在生活中更加成熟,在工作中更加突出,成为一个更加健康、更加自信、更加出色、更加美丽的幸福女人。
  • 色彩心理学

    色彩心理学

    色彩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色彩与人的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息息相关。蓝色的天空,纯白的云朵,翠绿的树木,火红的花朵……没有色彩,世界不会这么绚丽,生活不会如此多彩。
  • 本能的冲动与成功

    本能的冲动与成功

    这里弗洛依德清楚地肯定了集体力量在文明中的作用,看到了社会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同时,我们要意识到在创造性的探索和活动中,即个人成功的最有前途的领域,理性与非理性是人的两条腿。理性离不开非理性,非理性亦离不开理性。他们的相互作用,才是成功的保证,人类的活动一面是走向未来,一面是走进历史,我们在看到文明的未来的同时,也会看到我们对文明的不满。本书本着通俗易懂的原则从弗洛依德早中晚三个时期的主要作品编译而成,并参考了一些英译本。
  • 婚恋要读心理学(心理学与你的生活系列)

    婚恋要读心理学(心理学与你的生活系列)

    本套丛书是为非专业人士准备的心理学普及性系列读物,运用通俗、简练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例,从如何理解人的心理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与个人健康、社会现象、组织运营、人际关系、自我情绪控制等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内容几乎涉及到了生活的所有层面,是一套难得的实用心理学好书。本书为丛书之一。
  • 跟乐嘉学性格色彩

    跟乐嘉学性格色彩

    《跟乐嘉学性格色彩》这本工具书简便、实用、易学、能触动人心最底部。让你可以搞定一切你想搞定的人。文雅点就是,与谁都能友好相处并且可以达成你的目标。乐嘉首先带你进入性格色彩的世界,告诉“性格”与“个性”的区别,“行为”与“动机”的不同。然后依次带你进入性格色彩的情感世界、帮你分析性格色彩的职场关系、然后把握生活,最后教你性格色彩的钻石法则。当女人说“我不要你管”的时候,你知道她心里真正的想法吗?当你想和老板谈加薪的时候如何能顺利谈成。不同性格色彩如何理财……
热门推荐
  • 良相如此多娇:皇上请多多关照

    良相如此多娇:皇上请多多关照

    人一倒霉起来喝凉水都塞牙,那如果是一条修炼了几千年的蛇精?先是挖错了坟被个道士打掉了真身;然后是碰上个倒霉时间被吸进了其他空间;阴差阳错接了一个古怪丞相的身,还要跟着一个疑似断袖的皇上!就凭他长得和那个臭道士一模一样,她就不会待见他的!深陷阴谋算个啥?道士皇上,有本事就追上本蛇妖吧!【此文慢热,另有重口情节,小白莲慎入】【Q群:乌龙山庄:373813342】
  • 嫡女权色

    嫡女权色

    母死父续娶,苏云希带着幼弟,想要不被人欺负,就只能变强。有人谋算她的婚事还有亡母留下的嫁妆,狠狠打过去,打痛了就知道好歹。姨娘们生出异心,将她们狠狠的踩在脚下,才知道什么叫做规矩。老太太不想让她管家,她偏要管家,还让老太太无话可说。堂姐奇葩,她就让堂姐知道什么叫做后悔。新太太贪心,苏云希就让她知道什么叫做适可而止。参加宫中选秀,谋求一生富贵尊荣。嫡女权色,一世荣华。
  • 提高文章写作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提高文章写作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接班人是我们教育的天职。当今社会,我们国家在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正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要应对挑战就必须使未来的建设者们具备全面的素质;不但要有自然科学的知识,同时也必须掌握人文科学的知识。只有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人才。一个民族的全体国民要想全面提高人文素质,就必须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突破口。本选题是为青少年量身定做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助读本。
  • 张居正(第四卷):火凤凰

    张居正(第四卷):火凤凰

    四卷本长篇小说《张居正》,以清醒的历史理性、热烈而灵动的现实主义笔触,有声有色地再现了与“万历新政”相联系的一段广阔繁复的历史场景,塑造了张居正这一复杂的封建社会改革家的形象,并展示出其悲剧命运的必然性。作者因其丰赡的文史修养、恢弘均衡的艺术架构能力、对特定历史底蕴的富于当代性的揭示。
  • 森尼布鲁克农场的丽蓓卡

    森尼布鲁克农场的丽蓓卡

    丽贝卡寄居在两位姨妈家,她与刻板、守旧的米兰达姨妈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反映了美国内战后社会快速发展,新旧思想、特别是新旧教育思想的矛盾与斗争。米兰达想用传统的观念把丽贝卡塑造成一个循规蹈矩的淑女,而丽贝卡却在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和老师明友们的帮助下,追求知识、理想和自由,成了一个爱憎分明、敢做敢为、乐于助人、充满爱心和有强烈责任感的人。她不但以自己的才智和人格力量改变了米兰达姨妈,使她变得开朗,感到生活的乐趣,而且凡是与她接触过的人,都会被她的天真活泼、富于想象和具有同隋心的性格所感染而喜欢她。她被美国人视为“一个世纪以来,美国女孩和女人的典范”,不是没有道理的。
  • 剑霸三界

    剑霸三界

    战神之女降临人间界!魔族使者扰乱萨恩帝国朝纲!两界通道20年内开启,三界之战临近!这三个消息以魔法阵特有的远程传播能力,从萨恩帝国传往其他四个国家,同时传递的还有另一个消息——五大帝国必须团结起来共抗……
  • 感动中国的100位道德榜样人物

    感动中国的100位道德榜样人物

    他们是我们生命之路上的道德榜样,更是我们身边的平凡人。他们以一己之力,为这个社会带来融化在手心里的温暖,流淌在身边的感动!他们像前进路上的明灯,引领整个社会在道德之路上前行。
  • 爱心·让王子快乐的秘密

    爱心·让王子快乐的秘密

    爱心就像沙漠中的清泉,能够让绝望的人看到希望;爱心就像是冬日的阳光,能够让寒冷的人感受到温暖;爱心就像久旱大地上突降的甘露,能够滋润枯萎的心灵。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对于爱心,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认识,但是毫无疑问爱心是人性中十分美好的一部分。
  • 超级药师

    超级药师

    上一世,李东来血脉觉醒失败,结果一蹶不振,直到先民之乱父亲为保护自己而死才幡然醒悟……老天既然给了重来一次的机会,该如何把握?他知道哪里有天材地宝,也掌握着世上最顶级的炼丹秘术,更知道,那些未来强者是如何炼成的,领先一步,便能占一步先机,夺人气运,便能成就无上巅峰。这一世,绝不会再犯上一世的错误,神若阻之,杀神,魔若挡我,弑魔!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