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6600000005

第5章 明宫三案(2)

第二天,叶向高指示三法司严刑拷打王曰乾,把这个危险人物打死在狱中。他所告发的案情太严重,又真假难辨,只有以不加追查、不事张扬、消灭活口的方式了结,才能化险为夷,化有为无。叶向高不愧老谋深算,顾全了皇室的根本利益。

这种事态反映了皇帝对皇太子的冷漠态度。正是由于这种缘故,朱常洛身边的警卫人员寥寥无几,慈庆宫一派冷清景象。

在这种情况下,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五月初四日,有一个名叫张差的男子,手持枣木棍(即木梃),不由分说地闯入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逢人便打,击伤守门官员多人,一直打到殿前的房檐下。被打中的人的呼喝声、号救声,连成一片。多亏内官(宫中小臣)朝本用反应比较快,眼疾手快地将持棍男子抓获,宫内才平静下来。这时的东宫警备不严,内廷的太监们往往托病离去,侍卫人员也只有几个,所以就发生了梃击事件,也就是“梃击之案”。

张差被捆缚到东华门守卫处,收禁起来。巡视皇城御史刘廷元立即对案犯进行初审,案犯供称:本名张差,蓟州井儿峪人。此人言语颠三倒四,好像疯子。再三严刑审讯,他的供词仍语无伦次,只是说些“吃斋讨封”、“效劳难为我”之类不着边际的话。问答了数小时,也没有将实情供出,惹得审判官不耐烦,只好退堂,把他交给了刑部定论。

交到刑部后,由刑部郎中胡士相、岳骏声等奉旨审理此案。张差又供称:被人烧毁供差柴草,气愤之余,从蓟州来到京城,要向朝廷伸冤,便在五月初四日手持枣木棍,从东华门直闯慈庆宫云云。

胡、岳二人依照“宫殿前射箭放弹投砖石伤人律”,拟将张差判处死刑。这是一种简单化处理方式,仅仅以“疯癫闯宫”论处,不追究是否有幕后主使人,迎合朝廷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

刑部主事王之宷认为其中必有隐情,五月十一日轮到王之宷提牢,在狱中仔细察看案犯的动态。王之宷见张差年轻力壮,并无疯癫迹象,便对他突击审讯,对他说:“实招与饭,不招当饿死!”张差望着边上的饭菜,低头不语,少顷,答道:“不敢说。”王志要随从人员退去,张差这才供出了内中的隐情。

原来张差是红封教的成员(当时,秘密结社盛行,红封教是北京附近地区白莲教的一支,马三道、李守才为教主,都住在蓟州地方的井儿峪)。一天,他的舅舅马三道、外祖父李守才带来一个不知名的老太监,对他说:“事成,与你几亩地种,够你受用。”然后就跟随老太监来到京城,住在一个大宅子里,另一个老太监说:“你先撞一遭,撞着一个,打杀一个,打杀了,我们救得你。”随即给张差一根枣木棍,领他到厚载门进入内宫,来到慈庆宫,结果就发生了上述事件。后经查证这两个太监是郑贵妃宫中的庞保和刘成。

从张差的供词可知,他并非“疯癫闯宫”,而是受宫中太监收买,闯宫梃击的。这是重大线索。王之宷立即报告皇上:“太子之势,危如累卵”,“臣看此犯,不颠不疯”,“中多疑似情节,臣不敢信,亦不敢言”。所谓“不敢信”“不敢言”的,居然是宫中太监策划的阴谋。

消息传开后,朝野内外开始议论纷纷,人们不约而同地把怀疑的目光投向郑贵妃及其兄弟郑国泰身上。都怀疑郑贵妃想要谋杀太子,以便扶立福王。但是没有充分的证据。这种局面很快被敢于披逆鳞的陆大受、何士晋打破了。

户部官员陆大受对于此案审理中的疑点提出疑问:张差已招供有太监策应,为什么不把他们的姓名公布于众?那个作为联络点的大宅院,为什么不指明坐落何处?他还含沙射影地暗示“戚畹凶锋”,暗指外戚郑国泰(郑贵妃的兄弟),意在引而不发。果然,郑国泰按捺不住,跳了出来,写了一个揭帖给皇上,极力为自己洗刷:“倾储何谋?主使何事?阴养死士何为?”陆大受根本没有提到“倾储”、“主使”,他不打自招,欲盖弥彰。

机敏的工科给事中何士晋抓住郑国泰辩词中的破绽,质问郑国泰:陆大受并没有直指郑国泰“主谋”,何故“心虚胆战”?既然如此心虚,人们便不能不怀疑郑国泰了。他步步紧逼,质问郑国泰:“谁谓其倾陷?谁谓其主使?谁谓其阴养死士?谁谓其灭门绝户?又谁无踪影?谁系鬼妖?种种不祥之语,自捏自造,若辩若供,不几于欲盖弥彰耶?”何士晋这种逻辑严密的推理,把郑国泰“若辩若供”的丑态暴露无遗。何士晋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但条分缕析,层层剥离,字字句句直逼郑国泰,使他无地容身,不由人们不信郑国泰与此案有千丝万缕的牵连。

正如《明史》所说:“东宫(皇太子)虽久定,帝待之薄,中外疑郑贵妃与其弟国泰谋危太子,顾未得事端……(张)差被执,举朝惊骇。”

事情发生后,太子和郑贵妃先后赶来见明神宗。太子常洛气愤地说:“张差做的事,一定有人主使!”郑贵妃光着脚走来,对天发誓,向万历帝哭诉冤情。万历帝说:“外延语不易解,若须自求太子。”于是,郑贵妃就找到了皇太子朱常洛。

史书记载,郑贵妃向太子号诉,就是郑贵妃找到了皇太子朱常洛,号啕大哭,诉说事情的原委,请求太子宽恕。朱常洛既不愿意得罪他父皇,也不愿意得罪郑贵妃,不敢深究此事,也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息事宁人。于是恳请父皇召见群臣,当众判明是非曲直,迅速了结此案。

万历帝破例在慈宁宫中召见有关大臣。万历帝在此以前,已有25年不见群臣。许多大臣,虽为官多年,也不知皇帝是什么样子。这次万历帝竟然为“梃击案”破例,也说明当时朝廷为太子的事闹得有多凶。

万历帝让太子常洛与他的三个儿子出见大臣,并严责大臣们的所作所为是离间他们父子亲情。他拉着太子的手,对大臣们说,此儿极孝,朕极爱惜。如果朕有别意,何不早作打算,废立更置,又何必要等到现在,况且朕的诸孙(指太子常洛的三子)现已长成!接着,万历帝要太子说话表态。太子也因事涉贵妃,不愿多惹是非。他要求群臣速速处理张差,并严厉指责群臣道:“我父子是何等亲爱,而你们在外廷却议论纷纭。你们这些无君之臣,是想让我成为不孝之子么?”话说到这分上,群臣们谁也不敢再说三道四。结果是张差被凌迟处死,郑贵妃宫中的两位太监也被秘密打死。“梃击案”至此总算草草了结。

据《先拨志始》记载,张差临刑前,颇感冤屈,用头撞地,大喊:“同谋做事,事败,独推我死,而多官竟付之不问。”他当然不会了解宫闱斗争的复杂性。为了不使事态扩大,“借疯癫为调护两宫计”,便是内朝与外延的良苦用心。只要不牵连到内宫,不牵连到郑贵妃,不使皇室蒙羞,一切供词、法理,都可以抛到九霄云外。在权大于法的时代,这样的事情是屡见不鲜的。

舆论普遍认为,梃击案不是一个孤立事件,它与先前一系列围绕皇太子的阴谋,若即若离,或许就是诸多环节中的一环,亦未可知。

然而宫闱争斗并未真正结束,反而在泰昌、天启年间更为剧烈地展开,“红丸案”、“移宫案”接踵发生。

红丸案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万历皇帝驾崩了。死讯传出,天下缟素,举国尽哀。臣民们个个都显出悲痛欲绝的样子。然而,不少人心里想的并不像他们脸上装的那样。

万历帝朱翊钧逝世前,嘱托内阁首辅方从哲及司礼监太监要齐心协力辅佐皇太子朱常洛,实际上已经着手帝位的交接,一切显得十分平静。

万历帝宾天后,皇太子朱常洛已于八月初一即了皇位,史称明光宗,改年号为泰昌,所以习惯把他叫做泰昌帝。为了这位太子,几十年来,朝廷不知闹出了多少风波,也不知有多少大臣,挨了棍子,丢了官职。现在终于等到了登基的这一天,天下臣民此时的心境,就不难想像了。因为万历帝的时代毕竟结束了,他们寄厚望于新的君主,希望新皇帝能给王朝带来一些新气象,甚至扭转乾坤,摆脱危机。

泰昌帝即位后,迅速做了些顺应民心的事。泰昌帝在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二日和二十四日,各发银100万两犒劳辽东等处边防将士。同时,泰昌帝命令撤回万历末年引起官怨民愤的矿监和税监,召回在万历一朝因为上疏言事而遭处罚的大臣,补用空缺的官职。像邹元标、王德完等一些正直敢言的大臣,先后被下诏召回。

这一切都是用遗诏的名义进行的,是先帝临终前的既定方针。其实,遗诏往往只不过是一个借口,是借死人之口,说出活人想做的事情。万历帝临终前,曾召见英国公张惟贤,大学士方从哲,各部尚书周嘉谟、李汝华、黄嘉善、张问达、黄克缵等人。万历帝当时还能不能说话,到底说了些什么,只有这些人知道。在这些人起草公布的遗诏中,到底有多少是万历帝本人生前的意思,也只有这些人心中明白。但无论如何,遗诏确实给当时的朝廷提供了一个清除旧朝弊政的机会。

泰昌帝即位后,朝廷上下似乎看到了希望,指望泰昌帝能一改其父之风,与朝廷同舟共济,渡过难关。但天有不测风云,就在登极大典后仅十天,也就是八月初十日,泰昌帝却一病不起。新登基的皇帝却突然病倒了,而且病势来得凶猛。太医院几位医术高明的御医共同会诊后,连开了四服重药都没有扭转病情。

泰昌帝在登极大典上,“玉履安和”,“冲粹无病容”,就是行走、仪态正常,没有疾病的症象,怎么会突然病倒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泰昌帝的突然病倒与他的纵欲过度有关。

朱常洛自从做了太子之后,由于离开了母亲的约束,加上父亲万历帝朱翊钧对自己的冷淡,生活失意,精神苦闷。所以,大部分的时间,他都是纵情于酒色。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皇太子妃郭氏去世以后,朱常洛就没有再立妃子。因为册封皇太子妃需要得到皇帝的批准,而神宗对于朱常洛基本上是不闻不问的。因此,在慈庆宫中,虽然有很多的女人,但却没有皇太子妃。也许,没有皇太子妃,对于朱常洛来说更加自由。然而朱常洛也为这种自由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另外,泰昌帝的突然病倒与郑贵妃也有着直接的关系。朱常洛虽然如愿以偿当上了皇帝,但郑贵妃似乎仍是朱常洛无法摆脱的阴影。他非但没有胆量去追查当年郑贵妃对自己的迫害,反而处处以先皇为借口,优待郑贵妃。万历帝在弥留之时,曾遗言于朱常洛,要朱常洛封郑贵妃为皇后。万历帝离世的次日,朱常洛传谕内阁:“父皇遗言:‘尔母皇贵妃郑氏,侍朕有年,勤劳茂著,进封皇后。’卿可传示礼部,查例来行。”

此时,万历帝原来的王皇后以及朱常洛的生母王氏都已经去世,郑贵妃一旦变成皇后,在接下来的泰昌朝中,这就意味着,她将成为皇太后,可以垂帘听政。这种做法显然不符合典章制度。

礼部右侍郎孙如游上疏给朱常洛说:“臣详考历朝典故,并无此例。”既然朱常洛另有生母,郑贵妃怎么能封为皇后呢?朱常洛对此感到十分为难,于是将奏疏留中不发。

然而郑贵妃却并不甘心,面对既成事实她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一方面勾结朱常洛所宠幸的李选侍,请求朱常洛立李选侍为皇后,李选侍则投桃报李,请朱常洛封郑贵妃为皇太后。李选侍企图通过为郑贵妃请封皇太后,来抬高自己的地位。这使朱常洛感到左右为难。后来还是内阁首辅方从哲想出了一个两全之策--把进封郑贵妃为皇后的圣旨藏于内阁,暂时秘而不宣,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对于郑贵妃而言,这不啻是一个信号。她一向要为自己的儿子朱常洵争夺太子的地位,处处排挤打击朱常洛,如今朱常洛已经成了当朝皇帝,而先帝进封她为皇后的圣旨又遭廷臣扣押,形势对她极为不利,迫使她不得不改变策略,力图使朱常洛捐弃前嫌,又要不失时机地控制住朱常洛。

于是郑贵妃又采取了另一个措施--向朱常洛进献美女,以取悦于朱常洛。朱常洛对于郑贵妃送来的美女,照单全收。据《明史》的说法,郑贵妃送来的美女数目是8名;《明史纪事本末》说是4名。但无论如何,喜爱美色的朱常洛面对美女,自然是夜夜纵乐。正如文秉《先拨志始》所说:“光庙(指光宗朱常洛)御体羸弱,虽正位东宫,未尝得志。登极后,日亲万机,精神劳瘁。郑贵妃欲邀欢心,复饰美女以时。一日退朝内宴,以女乐承应。是夜,一生二旦,俱御幸焉。病体由是大剧。”李逊之《泰昌朝记事》也有类似的说法:“上体素弱,虽正位东宫,供奉淡薄。登极后,日亲万机,精神劳瘁。郑贵妃复饰美女以进。一日退朝,升座内宴,以女乐承应。是夜,连幸数人,圣容顿减。”足见此事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朱常洛一蹶不振的一个转折点。

八月十四日,泰昌帝病重,召内官崔文升治病。崔文升本是郑贵妃宫中的亲信太监。朱常洛即位以后,升崔文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掌御药房。泰昌帝服用崔文升开的“通利药”(即大黄,大黄的药性是攻积导滞,泻火解毒,相当于泻药)后,就开始腹泻,一昼夜泻好多次,有的说一昼夜泻三四十次。此时的泰昌帝身体极度虚弱,处于衰竭状态。

泰昌帝服用郑贵妃亲信太监崔文升进奉的药,病情加剧的消息传出,外延舆论汹涌,纷纷指责崔文升受郑贵妃指使,有加害皇上的异谋。由此暴露出郑贵妃从送美女到进药,是预先策划的阴谋。《明史?崔文升传》说:“外延汹汹,皆言文升受贵妃指,有异谋”;《明史?杨涟传》说:“郑贵妃进美姬八人,又使中官崔文升投以利剂,帝一昼夜三四十起。”当时郑贵妃还住在乾清宫,与李选侍一起“照管”朱常洛的长子朱由校。泰昌帝的外戚王、郭二家发觉郑、李有异谋,向朝中大臣哭诉:“崔文升进药是故意,并非失误。皇长子(朱由校)常常私下里哭泣:‘父皇身体健康,何以一下子病成这样?’郑、李谋得照管皇长子,包藏祸。”大臣们莫不忧心忡忡,担心一旦皇上驾崩,郑、李控制皇长子(朱由校),实现垂帘听政阴谋。给事中杨涟、御史左光斗向大臣们倡议:郑贵妃应当离开乾清宫。杨涟还上了一道奏折,对于崔文升进药的资格和所进药物是否符合医学原理两点,对崔文升进行猛烈的抨击:“贼臣崔文升不知医……妄为尝试;如其知医,则医家有余者泄之,不足者补之。皇上哀毁之余,一日万几,于法正宜清补,文升反投相伐之剂。”杨涟认为,朱常洛本来身体就虚弱,应当进补,而崔文升反而进以泻药,其心叵测。主张将崔文升拘押审讯,查个水落石出;并且建议皇帝收回进封皇太后的成命。郑贵妃迫于外延强大的压力,不得不离开乾清宫,搬往她自己的住所慈宁宫。

八月二十二,朱常洛召见首辅方从哲等大臣,六品的给事中杨涟也在召见之列。泰昌帝看了杨涟很久,说:“国家事重,卿等尽心。朕自加意调理。”之后,泰昌帝下令,将崔文升逐出皇宫。

同类推荐
  • 明朝能臣王崇古和张四维

    明朝能臣王崇古和张四维

    在明朝的历史上,值得一提的是晋商,鼎盛时期的山西商人,足迹遍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极大推动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 大明王朝之朱家天下

    大明王朝之朱家天下

    《大明王朝之朱家天下》将明朝皇帝从头至尾一一道来,叙其登皇位的惊险历程,谈其面对家事国事的决断犹疑,论其治国经邦的成败得失。最终口王现出来的是一部风云起伏的大明王朝朱氏家族史。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皇朝,也是唯一一个自南向北以南方军队击败北方游牧民族而统一天下的皇朝。在朱家统治的时期,它写就了无数的辉煌,也留下来了无数的骂名。品味朱氏家族近三百年统治史上的光明与黑暗、荣耀与创痛、自由与专制、兴盛与凋敝。纵观明朝的朱家皇帝,皆有近乎病态偏执性格,莫不多疑刻薄,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太祖的多疑刻薄、威祖的狠毒无情、宪宗的滥用私人、武宗的狂妄自大、神宗的偏激逆反、崇祯的目4愎自用等等,不仅皇帝如此,大臣们也是如此,这个偏执者家族写下了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为后人留下了一个琢磨不透的明朝。《大明王朝之朱家天下》为您讲述了一个统治家族的光明与黑暗、荣耀与创痛、自由与专制、兴隆与凋敝。
  • 岳飞传

    岳飞传

    孩子们之所以喜爱《岳飞传》,白了少年头,其中有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句:“三十功名尘与土,空悲切!”,是因为它展现了一代抗金英雄岳飞精忠报国、壮志未酬的英雄气概。八千里路云和月。还有岳飞那篇千古绝唱《满江红》。莫等闲,《岳飞传》汇聚英雄群像,弘扬传统文化
  • 古蜀之肺:大慈寺传

    古蜀之肺:大慈寺传

    大慈寺虽然经历了千多年的发展,但一直没有一部完整像样的寺志,因此其寺庙诸多情形付诸阙如。一座寺庙的历史,没有很好的实物档案和地下文物相互印证,没有较为完备的寺志,那么要说清该寺庙的历史是比较困难的。由远及近,作者顺着历史的光环娓娓而谈,述说着一座寺庙的兴衰。于成都而言,大慈寺今天的地位十分重要,身处城市之心,人文厚重,就像一叶肺片一样,左边是文化新闻区,右边是现代商业区。所以被称之为“古蜀之肺”。这,也正是作者在此书中,游刃有余的表达关键所在。
  • 龙的传人游三国

    龙的传人游三国

    龙越千年定三国,群雄并起百姓苦,龙领豪杰天下定,日光普照百姓福。驭风转向笑苍天,龙腾世间傲气存。多少豪杰造时世,却看今世吾顶天。
热门推荐
  • 惹上豪门阔少:拒婚无效

    惹上豪门阔少:拒婚无效

    “女人,惹恼我的人都不会有好下场,可我现在却可以给你两个选择,一是上天堂,二是下地狱。”他端坐在阳光底下,面色冷峻的仿若冷面修罗般,却诉说着他是多么仁慈的一个人。她昂着头,完全的不在乎,“一二我都不要,我选三!”“原来你是想跟我结婚。”阴谋得逞,他得意的笑着起身走到她面前,“那走吧,咱们去领证。”被拖行数步之后,某女的大脑仍旧在当机状态。她明明已经避开他开出的两个陷进,居然还是掉下去了么,怎么掉下去的?她怎么不知道?事后她拼命的想要逃,他却又拐又骗要把她娶回家宠着爱着,然后一不小心把她弄丢…
  • 一品驭兽妃:误惹地狱邪王

    一品驭兽妃:误惹地狱邪王

    她,北堂府的嫡系长女,却是天下皆知的废物。当泠敛的眸子再度睁开,那个天真的丑女,早已更换。殊不知,被人称为废物、草包、无盐女的那层伪装之下,是如何的风华绝代,势力冲天。人前,她天真可爱装无辜,阴谋阳谋一并用;她看似纯真、无害,实则内心口蜜腹剑,腹黑的本领让人膛目结舌。天才炼丹师,驭兽师,炼器师……当这在那一层层光环剥开之际,那尊贵的血统任谁敢小觊。他,是令世人闻风丧胆的邪君,身份扑朔迷离,腹黑妖孽的黑暗势力统治者:你的命是本尊的,本尊让你生,你便生,本尊让你死,你便死。北堂泠眨眨眸子,笑的漫不经心:我若死之前,必然拉你一起下地狱。从此,天上地下,生死相随,唯尔独尊。
  • 段少,快把你老婆追回来

    段少,快把你老婆追回来

    一场婚姻让她倍受伤害、心力憔悴,她怎样努力,换来的都是他的厌恶。离婚后她闯职场、赴晚宴、千姿百媚晃的他眼直花,也将他的生活搅的天翻地覆【片段一】他淬了毒的眸直直地盯进她澄澈的黑瞳中,“你不是一直想嫁给我吗?那我如了你的意,三天后,我娶你!”她吓了一跳,费力地挣开他的禁锢,“段煜麟,你怎么能妥协?你应该坚持下去,不能辜负她呀!”【片段二】他执起她的手,将堪比鸽子蛋大的钻戒套在她手上,咧开唇,露出雪白的牙齿,阴森地说:“这辈子,我不幸福,你也别想好过!”【片段三】他忍无可忍,终于拍案,“离婚!”她眸中闪过晶亮神采,七寸高跟鞋立刻凿到他头上,“段总,您真英明,我早就想这么做了!”照样走励志路线!
  • 穿越:御尊乞丐

    穿越:御尊乞丐

    嘿嘿,小兄弟,我看你天庭饱满、骨骼清奇,是难得的练武奇才啊,要不要加入我们丐帮?现在入帮不仅不收入会费、中介费,逢年过节还可享受额外的员工福利哟!最重要的当然是跟着本帮主可以吃香的喝辣的。什么?皇帝说本帮主的势力太大,要我招安?我去!自己管不好自己的天下,还怪起本帮主来了。回去告诉皇帝,要想天下太平,赶紧八抬大轿请本帮主入宫,让我好好教教他该怎么治理天下。
  • 健康的表达情绪(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

    健康的表达情绪(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

    古人告诉我们,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培养良好品德情操、心理素质、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建立乐观进取的人生观,学会包容、接纳和欣赏自我和他人。
  • 邪王毒妃:强宠废材嫡女

    邪王毒妃:强宠废材嫡女

    她带着元素戒穿越异世,从此呼风唤雨掌控雷电!他是表面纨绔实则凶狠的废材小皇叔,他对她笑得妖孽:“你要对人家负责!”她眉角狠狠一抽:“我对你没感觉。”他邪魅一笑,张开丰厚的羽翼猖狂道:“江山为聘,天下为嫁,若想在这九州大陆肆意妄为,你……非我不嫁!”
  • 重生洪荒之蚊道人

    重生洪荒之蚊道人

    我来到这个世界遵循得是强者为尊、适者生存的从林法则,一切敢与我为敌之人,杀无敕!强者的世界之中我为尊,洪荒世界任我纵横,圣人也不能约束我!
  • 黄河异事录

    黄河异事录

    传说,黄河上有一个最神秘的职业——黄河捞尸人。他们繁衍上千年,经历了无数奇诡往事,也掌握着黄河最大的秘密。我自小随身为捞尸人的爷爷在黄河上干着捞尸的营生,耳闻目睹了各种诡异的现象。一次,爷爷从黄河里捞出一具藏在巨型龟壳里的棺材,由此引出一桩桩离奇事件。我、爷爷、叶教授、古枚笛四人经历无数艰难险阻,九死一生,在浩荡不息的黄河中寻找着上古的秘密。阴兵渡河、幽灵船、鱼骨神庙;龟型巨棺、死亡灵蛊、巨型石碑出世,真相尚未水落,谜团蜂拥而至,我们一行四人更落入一个步步为局的阴谋之中……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祸水红颜之倾城绝恋

    祸水红颜之倾城绝恋

    如果说他们的姻缘是上辈子注定的,那么这一辈他们为什么不能在一起?身负绝症又如何?巧了,她正好会医。只是自古情债难还,一个是对他情深似海的哥哥,一个是对他恩重如山的恩人,还有一个是她相随相伴的知己,但是这些都不是她的最爱,她爱的只是那个不完美,但是却爱她如命的南无殇。美,是别人对他的评价,世人看得见他的外表,却无法窥视他的内心,虽然她也是看上了他的外表,但是这不妨碍她继续来窥视他的内心。遇上她,是幸,是劫,是磨难。遇上他,是幸,是运,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