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6600000004

第4章 明宫三案(1)

明朝万历末期至天启初年,接连发生了轰动朝野的三大案,即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三大案与神宗、光宗、熹宗祖孙三人密切相关,也和朝廷派系斗争紧紧纠缠在一起。三案成为明末政坛关键,各种势力纷纷介入,案件无法正常审理,因此变得扑朔迷离。

梃击案

国本之争

万历帝于10岁时即位,到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去世,在位49年,是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万历帝死后约10天,太子朱常洛在文官的安排下,经过一番虚情假意的推辞后,终于在八月初一日正式登基即位,年号泰昌。

泰昌帝的正式即位,令天下臣民大大松了一口气。因为在万历帝咽气前的最后一刻,他们仍担心这位太子能否顺利即位。

既然是太子,又何以要担心他能否顺利即位呢?

原来,这位生于万历十年(1582年)的朱常洛,其母亲王氏本来在太后身边做宫女,地位低贱。有一天,年轻的万历帝来到慈宁宫向母亲请安,刚好太后不在,万历帝正要离开时,发现了清秀可人的王氏,于是私下临幸。按照宫中规矩,皇帝临幸宫女,应该赐一物件给对方,作为临幸的凭证。但万历帝认为王氏是母亲宫中的宫女,私下临幸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所以没有给王氏任何信物,自顾自地去了。谁知道这片刻风流后,王氏竟然怀上了龙种。慈安太后本人也是宫女出身,知道此事后不但没有为难王氏,还十分高兴地召来万历帝询问究竟,万历帝不承认。太后命太监取出文书房内侍记录的《内起居注》,对万历帝语重心长地说:“吾老矣,犹未有孙。果男者,宗社福也!”就是说我已经老了,现在还没有孙子呢。如果这个宫女将来生个男孩的话,那是宗庙和社稷的福啊。话说得语重心长,万历帝只好承认了。

当时明朝皇位的继承,一般遵照三个原则:一是皇位继承,父死子继。就是说皇位的继承,父亲死了儿子继承。二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嫡”就是皇帝的正妻皇后生的儿子,在有嫡子的情况下,要立嫡子,没有嫡子,才可以立其他妃子生的儿子,原则是选择其中最年长的。三是帝无子嗣,兄终弟及。皇帝要没有儿子,只好由他弟弟来继承。

万历帝没有嫡子,按照当时明朝皇位的继承原则(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理应立恭妃王氏所生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但万历帝宠爱的是郑贵妃和她的儿子常洵,想立宠爱的郑贵妃之子朱常洵为皇太子,当时万历帝皇后还在世,为了能够名正言顺地立郑贵妃之子朱常洵为太子,唯一的办法就是等到原配皇后死了,扶郑贵妃为皇后,这样朱常洵的身份就变成了“嫡子”,名分超越了朱常洛的“长子”。基于这样的考虑,所以万历帝一直拖延着,迟迟不册立太子,但朝廷的绝大多数文官们担心将来定有废长立幼的事情,于是上疏请册立东宫,有“祖宗朝立皇太子,英宗以二岁,孝宗以六岁,武宗以一岁,成宪具在”之语。但明神宗在郑贵妃的怂恿下,总想借机立朱常洵为太子,于是就想出了种种办法拖延,但遭到大臣们的极力反对。他们认为,既然皇帝的正宫皇后没有嫡出,那么就应该在庶出诸子中立长。朱常洛虽是宫女所生,但他是皇长子,就理应被立为太子。而种种迹象表明,皇帝似乎没有这样的意思。这可是了不得的事情!在大臣们看来,常洛不立为太子,就是违背了朝廷得以立国的根本基础--祖宗之制。因此,保证常洛的法定权利,也就是捍卫朝廷的立国之本,绝对不能让步。因此,皇帝与大臣间的这次斗争又称为“国本之争”。

到了万历二十九年,万历帝到到慈圣太后那里问安,这位老太后不满意地问万历帝为什么迟迟不立太子。可能是老太后威风犹在的缘故,也可能万历帝对太后的问题事先没有准备,惊惶之下竟然说了一句关键的错话:“他(指儿子朱常洛)是都人(明朝皇宫内称呼宫人为都人)之子。”意思是说朱常洛出身卑贱。但明神宗显然是鬼迷心窍,他忘记了他母亲也是都人出身。当慈圣太后怒气冲冲地指着他说“你也是都人的儿子”时,万历帝这才醒悟过来,然后惊恐地“伏地不敢起”了。

这件事过后,八月份内阁大学士沈一贯上了一疏,竟然立竿见影地收到了奇效。奏疏中用“多子多孙”劝明神宗早立太子,终于打动了皇帝,下诏即日举行册立太子礼。

朝野上下,闻讯而欢声雷动。但郑贵妃却坐不住了,为此与明神宗大闹了一场,万历帝又开始动摇,以“典礼未备”为由,要改期册立太子。在关键时刻,沈一贯起了相当关键的作用,他将万历帝的手诏封还,坚决不同意改期。在这样的情况下,万历帝总算下了决心,到了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十月,在拖延了19年之后,万历帝终于立朱常洛为太子,同时册封朱常洵为福王。

闹了十几年的“国本之争”终于画上了句号。

朱常洛虽然当上了太子,但其实日子并不好过。明神宗不喜欢他,郑贵妃也对太子位虎视眈眈,随时想“易储”。就在此期间又发生了震惊朝野的“妖书案”。

妖书案

万历十八年(1590年),著名大儒吕坤担任山西按察使,在职期间,他采辑了历史上贤妇烈女的事迹,著成《闺范图说》一书。宦官陈矩(后来执掌东厂,参与审理第二次“妖书案”)出宫时看到了这本书,买了一本带回宫中。郑贵妃看到之后,想借此书来抬高自己的地位,于是命人增补了十二人,以汉明德皇后开篇,郑贵妃本人终篇,并亲自加作了一篇序文。之后,郑贵妃指使伯父郑承恩及兄弟郑国泰重新刊刻了新版的《闺范图说》。

郑贵妃改编、外戚出版发行的《闺范图说》,流传比吕坤的原著更广。由于当时为争国本君臣猜疑、朝局纷乱,有人认为郑贵妃如此做,是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自己晋为皇后大造舆论。和吕坤素来不和的给事中戴士衡这下抓住把柄了,上疏弹劾吕坤,说他先写了一本《闺范图说》,然后又上《忧危疏》,是“机深志险,包藏祸心”,“潜进《闺范图说》,结纳宫闱”,逢迎郑贵妃。

这下已经致仕在家的吕坤当然明白事态的严重性,卷入天下第一大是非可不是闹着玩的,连忙向万历帝上疏辩诬,因为整个事情牵涉到郑贵妃,明神宗装聋作哑,没有理睬。

但是不久有一个自称“燕山朱东吉”的人专门为《闺范图说》写了一篇跋文,名字叫《忧危竑议》,以传单的形式在京师广为流传。“朱东吉”的意思是朱家天子的东宫太子一定大吉。“忧危竑议”四字的意思是:在吕坤所上的《忧危疏》的基础上竑大其说,因为《忧危疏》中没有提到立太子的问题。文中采用问答体形式,专门议论历代嫡庶废立事件,影射“国本”问题。又说:吕坤疏言天下忧危,无事不言,唯独不及立皇太子事,用意不言自明。又称吕坤与外戚郑承恩、户部侍郎张养蒙,山西巡抚魏允贞等九人结党,依附郑贵妃。

此文(即所谓的“妖书”)一出,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不明所以,纷纷责怪书的原作者吕坤。吕坤忧惧不堪,借口有病致仕回家了。

万历帝看到《忧危竑议》后,大为恼怒,可又不好大张旗鼓地追查作者。郑贵妃伯父郑承恩因为在《忧危竑议》中被指名道姓,也大为紧张,便怀疑《忧危竑议》为戴士衡和全椒知县樊玉衡所写。在戴士衡上疏之前,全椒知县樊玉衡曾上疏请立皇长子为皇太子,并指斥郑贵妃。

万历帝也不想把事情闹大,便亲下谕旨,说明《闺范》一书是他赐给郑贵妃的,因为书中大略与《女鉴》一书主旨相仿佛,以备朝夕阅览。又下令逮捕樊玉衡和戴士衡,经过严刑拷掠后,以“结党造书,妄指宫禁,干扰大典,惑世诬人”的罪名分别谪戍广东雷州和廉州。而吕坤因为已经患病致仕,所以置之不问。

可到了万历三十一年(1603)十一月,已经消停的“妖书”风波又沉渣泛起,而且闹出一桩惊天的冤案。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十一月十一日清早,内阁大学士朱赓在家门口发现了一份题为《续忧危竑议》的揭帖。《续忧危议》抓住皇太子岌岌可危的处境大做文章,指责郑贵妃企图废太子,册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一则说,“夫东宫(指太子)有东宫之宫,一宫未备,何以称安乎?皇上迫于沈相公(内阁首辅沈一贯)之请,不得已而立之,而从官不备,正所以寓他日改立之意也”;再则说,“曰:改立其谁当之?曰:福王(即朱常洵)矣。大率母爱者子贵,以郑贵妃之专擅,回天转日何难哉”。三则说,“夫在朝在野,固不乏人,而必相朱者,盖朱名赓,赓者更也,所以寓他日更立之意也”。接下来,列举了附和朱赓的九个文武大臣,“而又有郑贵妃主之于内,此之谓十乱”。总的意思是说,皇帝不得已册立朱常洛为皇太子,但太子居住的东宫及其规制都不具备,因此储位未妥,国本未固,在“十乱”的活动之下,不知什么时候太子就会被废掉,而改立郑贵妃之子朱常洵为太子。

指责郑贵妃意图废太子,册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不仅朱赓收到了这份传单似的东西,之前一夜,已经在京师广为散布,上至宫门,下至街巷,到处都有。《续忧危竑议》假托一个叫“郑福成”的人接受采访时的问答。“郑福成”者,寓意“郑贵妃让福王成为东宫太子”。言之凿凿地分析,郑贵妃正在酝酿一场“易储”的阴谋,好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皇帝也有此意。因为新进的内阁大学士叫朱赓。国家有的是人才,为什么要用他?这是皇帝在暗示:朱家的皇位继承人将要更换,“赓”者与“更”谐音。真佩服中国人文字上的联想功夫,否则“文字狱”哪能代代相传。

此书大概只有三百来字,但内容却如同重磅炸弹,在京城中掀起了轩然大波。时人以此书“词极诡妄”,故皆称其为“妖书”。

万历帝生气了,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他要求锦衣卫和东厂加快侦缉工作,并且悬赏老百姓提供破案线索,发誓要找出那个制造谣言影响社会稳定的罪魁祸首。一时间,厂卫四出,大肆搜索,京师人人自危,笼罩在恐怖气氛中。

《续忧危竑议》中指名道姓地攻击了内阁大学士朱赓和首辅沈一贯,说二人是郑贵妃的帮凶。这二人大惊失色,除了立即上疏为自己辩护外,为了避嫌,不得不戴罪在家。沈一贯老谋深算,想利用这件皇帝督办的大案,来陷害自己的政敌。沈一贯与沈鲤本来就有嫌隙的,于是沈一贯化被动为主动,毫无根据的怀疑“妖书”出于沈鲤的门生、礼部右侍郎郭正域,指使给事中钱梦皋上疏诬陷郭正域、沈鲤与妖书有牵连,主张严查到底。由于“妖书”宣扬的基调是“东宫之立非上意,终必易之”,使万历皇帝十分恼怒,使他很容易接受沈一贯的主张,于是授权沈一贯大肆搜索。

郭正域正要离开京师时被捕。巡城御史康丕扬在搜查沈鲤住宅时,又牵扯出名僧达观(即著名的紫柏大师)和医生沈令誉。达观和沈令誉都受到了严刑拷打,达观更是被拷打致死,但二人都未能如沈一贯所愿,牵扯出郭正域等人。

因为郭正域曾经当过太子朱常洛的讲官(老师),朱常洛听说此事后,对近侍说:“何为欲杀我好讲官?”这话相当有深意,诸人闻之皆惧。为了营救老师,朱常洛还特意派人带话给东厂提督陈矩,让他手下留情。陈矩为人精明,尽管太子地位不稳,但也决不会轻易开罪太子。加上没有任何证据证明郭正域跟“妖书案”有关,显而易见地是场大冤狱。后来正是由于陈矩的鼎力相助,郭正域才免遭陷害。

针对郭正域的审讯一连进行了五天,始终不能定案。万历帝震怒,下诏责问会审众官,众官惶惶不安。东厂、锦衣卫,包括京营巡捕,压力都相当大,京师人人自危,如此一来,必须要尽快找到一只替罪羊。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妖书发现后整整十日,东厂捕获了一名形迹可疑的男子皦生彩,皦生彩揭发兄长皦生光与“妖书案”有关。

皦生光本是顺天府生员(明朝的生员不仅是官学生,还是一种“科名”),生性狡诈,专门以“刊刻打诈”为生。皦生光还胆大包天地借“国本之争”讹诈过郑贵妃的兄弟郑国泰。当时有个叫包继志的富商为了附庸风雅,曾经委托皦生光代纂诗集。皦生光故意在诗集中放了一首五律,其中有“郑主乘黄屋”一句,暗示郑贵妃为自己的儿子夺取皇位。包继志根本不懂,便刊刻了诗集。皦生光立即托人讹诈包继志,说他诗集中有悖逆语。包继志情知上当,却也无可奈何,只好出钱了事。皦生光又拿着诗集去讹诈郑国泰,郑国泰胆小,加上朝野上下舆论都对郑贵妃不利,只好出钱了事。

皦生彩揭发声名不佳的兄长后,皦生光之前的事迹全部曝光,锦衣卫如获至宝,立即逮捕了皦生光,将其屈打成招。获得了以下口供:本人被革去秀才功名,怀疑是皇亲郑家(郑贵妃家属)指使,意图报复。在刻了“妖诗”及《岸游稿》以后,再刻《国本有关》,命其子连夜散发,以为皇亲郑家“定有不测之祸,可报大冤”。

皦生光的“自诬服”是逼供得到的虚假供词,但参加会审的官员却认为“生光前作妖诗,继播妖书,众证甚确,自认无词”。皇帝也以为此案可以了结,要三法司尽快定罪。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本来就可以结案了,主审的刑部尚书萧大亨为了讨好万历帝,还想把“妖书案”往郭正域身上引。但皦生光却表现出最后的骨气,在酷刑下始终没有牵连他人。他的妻妾和年仅十岁的儿子都受到了拷打,却都没有按萧大亨的意思招供。

尽管所有人都明白“妖书案”其实与皦生光无关,就连急于结案的沈一贯、朱赓都不相信,他们认为《续忧危竑议》一文论述深刻,非熟悉朝廷之大臣不能为,皦生光这样的落魄秀才绝对没有这样的能耐。但急于平息事端的万历帝还是匆匆结案,皦生光被凌迟处死,家属发配边疆充军。

皦生光死后,离奇的“妖书案”就此而平。“妖书案”虽平,但其影响所及,却已远逾宫廷,遍及朝野,险恶的宫廷斗争也并没有就此平息。

上述事件反映出宫廷内外围绕皇太子的激烈争斗,处处闪现出阴森的刀光剑影,梃击案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发生的。

梃击事件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九月十三日,王恭妃病逝。死去的王贵妃的境遇,折射出活着的太子朱常洛的景况。王贵妃安葬一年之后,朱常洛遭到心怀叵测者的暗中诅咒,说明他的地位直到此时依然岌岌可危。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六月初二日,一个名叫王曰乾的武弁(锦衣卫百户)告发:奸人孔学等人,受郑贵妃指使,纠集妖人,摆设香纸桌案及黑瓷射魂瓶,由妖人披发仗剑,念咒烧符,又剪纸人三个(皇太后、皇上、皇太子),用新铁钉四十九枚,钉在纸人眼上,七天后焚化。

万历皇帝获悉后,愤怒不堪,责怪内阁首辅为何事先没有报告。内侍太监听到皇上问话,便把早已递进的内阁首辅叶向高的奏疏交给皇上。其实叶向高已经知道此事,他的奏疏建议:为皇太子考虑,皇上应该冷静处理此事。如果大张旗鼓,朝野上下议论纷纷,反而使事态恶化,那么“其祸将不可言”。万历接受了这个建议,因为只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才是唯一的上策,如果张扬出去,势必像“妖书案”那样闹得满城风雨。

同类推荐
  • 明史演义

    明史演义

    明太祖朱元璋,应运而兴不数年即驱逐元帝,勉强支持了数十百年终弄到一败涂地,把明祖创造经营的……,其问如何兴,如何盛,如何衰,如何亡统有段极大的原因。但总属普通说法,不能便作代兴衰的确证。明代由兴而衰由盛而亡,却蹈着元朝五大覆辙:第一弊是骨肉相残,第二弊是权阉迭起,第三弊是奸贼横行,第四弊是宫闱恃宠第五弊是流寇殃民。先贤有言:“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国必兴盛,君子道消,小人道长,国必衰亡。此外还有国内的党争,统一华夏,嗣后传世十二,凡十七帝历二百七十有六年,国外的强敌,胶胶扰扰,愈乱愈炽,这句话虽是古今至言,明朝的系统是汉族为主
  • 血腥的盛唐5:盛极而衰,安史之乱

    血腥的盛唐5:盛极而衰,安史之乱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古蜀之肺:大慈寺传

    古蜀之肺:大慈寺传

    大慈寺虽然经历了千多年的发展,但一直没有一部完整像样的寺志,因此其寺庙诸多情形付诸阙如。一座寺庙的历史,没有很好的实物档案和地下文物相互印证,没有较为完备的寺志,那么要说清该寺庙的历史是比较困难的。由远及近,作者顺着历史的光环娓娓而谈,述说着一座寺庙的兴衰。于成都而言,大慈寺今天的地位十分重要,身处城市之心,人文厚重,就像一叶肺片一样,左边是文化新闻区,右边是现代商业区。所以被称之为“古蜀之肺”。这,也正是作者在此书中,游刃有余的表达关键所在。
  • 三国之江山霸业

    三国之江山霸业

    一个后世普通人,穿越到了东汉末年,却是一不小心成了刘备的小舅子。且看甘信如何逆转乾坤,助姐夫成就大业!袁绍:我袁氏四世三公,怎奈何不了汝这黄口小儿!曹操:甘信逆贼,毁我半生霸业!孙权:东吴三代基业,毁于甘信之手,吾与甘信势不两立!
  • 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每当翻开中国历史的厚重画卷,古老中国的沧桑与恢弘就一次次在我们面前铺陈开来。中国近代历史,是一部交织着愚昧与觉醒、压迫与抗争的历史,也是古老的中国走向新纪元的重大转折时期。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新局面,而发生于1911年1O月1O日的武昌起义,则以它的胜利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辛亥革命的发生,其伟大的划时代意义,直到今天仍被后人所铭记。
热门推荐
  • 千金小混混

    千金小混混

    我,沐晓晚,在所有人的期盼下迟迟降生,成为沐家百年来第一个小姐。本该像公主一样受所有人的宠爱,可事实却并非如此——五岁懂事的时候被三个哥哥欺负,我看着被墨汁染黑的白色衣袍气愤地吼道:“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沐若风,大哥,十一岁就开始精明到算计别人。他冷冷哼道:“都是你,顶替了我们小妹的位置——”沐若阳,才九岁的二哥,就像个小老头儿一样沉稳:“你可知道我们期盼有一个妹妹多久了?”沐若辰,大我两岁的三哥,冲我做个鬼脸——“把妹妹还来!”我无语,神啊,苍天啊,我是女的!十七岁之前,我是银罗国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沐家四少。一夜之间三个哥哥像转了性,围着我殷勤地又是端茶又是倒水,让被孤立了十七年的我很不习惯,鸡皮疙瘩都要冒出来!那个总是斜着眼睛看我的表哥也突然热切起来,居然…居然说要娶我做妻子?我无语,神啊,苍天啊,我可不可以不要做女人?做惯了沐家风流潇洒的四少,突然要我变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闺秀?我,我要离家出走——江湖,我来啦!江湖险恶,却有一个傻乎乎的沈笑一直跟着。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某一天我突然发现自己张嘴无言,提手开始心软......江湖第一大帮派的帮主——诸葛青云。清俊的面容下是一颗怎样的心?老是这么暧昧下去,姑奶奶受不了啦!银罗国第一人的才子甘修文,情愿为我折腰。为了我,要丢掉那顶让人眼红的乌纱。一抹如虹影般易碎的微笑再没有出现过的竹马,我曾经想非他不嫁。几个男人齐刷刷站在我面前质问:“说,你要选谁?”脑子有些发麻,我唯一想到的一个字就只有——“逃”......下面介绍七色好友的新文:孤月如我:狂魅相公娇柔妻糖糖宝贝:烈妃言凌歌极品太女紫蝶淡落抢来妖孽相公懒离婚凤御九龙落叶孤单三嫁极品夫君敛心误惹黑心王爷*筱静梦*贱妻黯香虐妃陌上柳絮你丫抢婚有完没完
  • 麦城谜案

    麦城谜案

    这是一桩没有凶手的离奇谋杀,在一座无法逃离的荒诞城市中渐渐铺展。在路上旅行了多年的夏天忽然接到电话,告知他的挚友麦子卧轨自杀了,于是匆忙返回麦城。而葬礼上的一些细节,使他开始怀疑这起命案的始末,并着手展开一系列调查,最后却陷入更大的陷阱当中。麦城巨大的阴影之下,究竟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谜题?是幻想,是希冀?是欲望,是梦想?是用大段内心独白来构建出的阴谋,还是追求自由与真理的蓝色骨头和信仰?这些都不重要,唯有他,一直在这城市的深处悄然观察着。
  • 辣妻损夫掀江湖

    辣妻损夫掀江湖

    他,庶出大少爷,没名没分。她,魔女大小姐,错为丫鬟。无用少爷撞见被甩丫鬟,阴差阳错的陷阱,为颜面,为身份,披上嫁衣,成亲!新婚当日,立下十条婚后条约。无赖夫君不同意?那就让你知道名誉扫地是怎么个意思。“我真的是脑子被门挤了,才会同意和你假成亲!”林诗妍怒吼唐轩梵。“终于聪明了一回,发现自己脑袋被门挤了。”唐轩梵不急不慢的瞥了一眼林诗妍。“唐轩梵,你大爷!”“我大爷不也是你大爷么,何况我没大爷。”只听一声狂吼。庶出腹黑少爷和俏皮魔女大小姐的战争,麻辣开幕……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史上第一祖师爷

    史上第一祖师爷

    穿越了,也有了一个系统,但林锋压力山大。系统主线任务:林锋开山立派,建立史上第一大宗门,林锋本人成为第一祖师。于是为了成为史上第一祖师爷,林锋开始奋斗。“你叫石天昊?天生至尊,却被族兄谋夺,现在被生父寄养在一个小山村里?来来来,跟为师走,咱们让那些人知道一下,欠下的公道,必须还!”“你叫萧焱?昔日天才,现在废柴,你的未婚妻还上门打脸退婚?来来来,跟为师走,咱们让那丫头知道一下,什么叫莫欺少年穷!”“你叫朱易?侯府庶子,被父亲压制,母亲是昔日圣女却被人害死了?来来来,跟为师走,咱们让你爹知道一下,什么叫天大地大,拳头最……不对,是道理最大!”新书《史上最强师兄》已发布,欢迎移步阅读!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潘多拉的眼泪:第七个天堂

    潘多拉的眼泪:第七个天堂

    她是见不得光的私生女,倒在大雪里奄奄一息时一个神秘少年救了她。那邪魅的笑容,仿佛恶魔一般囚禁着她的心。五年之后,她带着强大的复仇心理回来了。凭着秦家私生女的身份,一步一步的走向了最高点。他是荧幕前的宠儿,是高高在上娱乐界的大明星。孤冷清傲,一尘不染的如同神谪。她冷漠,她无情,她恶毒。最终,那冰冷的心又会为谁而融化成了一滴滴热泪。你知道什么叫做意外吗?就是我从来没想过我会遇见你。但是我还是遇见了。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会爱上你,但是我却爱了。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情挑黑色女王(全本)

    情挑黑色女王(全本)

    原名《如果幸福是一道微光》酒吧内,感觉到身后的目光,转身,递上一杯蓝色妖姬,邪魅一笑:“如此看我,有想法?”。她微微一怔,狡黠笑道:“是啊!我想泡你!”。酒店内,黑夜迷情,几度缠绵,谁也看不清自己。再见,她由小记者变身夜总会当家花魁,而他却是玩世不恭的太子爷……什么?她接近他只为收集证据?什么?他接近她只为保护她?到底,是谁保护谁,是谁为谁在这个黑夜沉沦?当迷雾层层剥开,那是一种怎样的痛....PS:谨以此文献给依然相信爱与梦想的善良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