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6200000003

第3章 入则孝(1)

【原文】

父母呼① 应②勿③缓 父母命 行勿懒④

父母教⑤ 须敬听 父母责⑥ 须顺承⑦

【译文】

对父母的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迟缓;对父母交代的事情,应该马上动身去做,不要拖延。

对待父母的教诲,要认认真真地听;对待父母的责备,要虚心接受。

【注释】

①呼:呼唤。

②应:回答。

③勿:不要。

④懒:拖延。

⑤教:教诲。

⑥责:责备。

⑦承:接受。

【评解】

在生活中,有时父母会因为误会而对子女妄加责备,子女在这个时候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和父母顶嘴。即使是一场误会,子女也要认真地去听,心平气和地去接受。等到父母的气消之后,再找合适的机会把事情的原委说清楚,这样父母就会对子女很敬佩,无形之中双方就建立起了一条心灵沟通的桥梁。

父母表达爱的方式有不同,有时候是轻声细语,有时候却是非常地暴躁,同样都是一份爱心,作子女要领会。当父母责罚孩子的时候,实际上是“恨铁不成钢”,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出人头地,所以作子女的要体恤父母的存心,牢记父母的教训,以后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以免让父母伤心。

【国学小百科】

古人的名、字、号

“名”与“字”,是中国古代姓氏文化与礼仪文化的产物,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象征,是在长期的封建制度与礼仪风俗的发展中形成的一套中国文化特有的规则与模式。

古人的“名”、“字”常用来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辈。先秦时,常在名、姓前加伯(孟)、仲、叔、季表兄弟长幼,如伯夷、叔齐,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仲”是在家中排行第二;孟姜女就是姜姓的长女。

汉代以后逐渐在“名”或“字”中用同样的字或偏旁表同辈关系,如唐代名将颜果卿和他的弟弟颜曜卿、颜春卿共用“卿”字,和他们同辈的堂兄弟颜真卿也用“卿”字。宋代文学家苏轼、苏辙兄弟共用偏旁“车”,表同辈。

除了“名”、“字”,有的古人还有“号”。“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封建社会的中上层人物(特别是文人)往往以住地和志趣等为自己取号(包括斋名、室名等),如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苏轼号东坡居士、唐寅号六如居士等,都是后人熟知的。

有些别号的使用率甚至超过本名。别号是使用者本人起的,不像姓名要受家族、行辈的限制,因而可以更自由地抒发或标榜使用者的某种情操。别号中常见的“居士”、“山人”之类就是为了表示使用者鄙视利禄的志趣。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就是以一万卷书、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加上他本人一老翁,共六个“一”取号;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忧世愤俗,被权贵们讥为不守礼法,他就自号“放翁”,表示对他们的蔑视。当然,更多的官僚缙绅和封建文人所取的各种动听的别号只不过是附庸风雅、装腔作势、沽名钓誉的幌子。

另外还有“绰号”, “绰号”大都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认的别号,是对人的刻画和形容。春秋百里奚沦落楚国,被秦穆公用五张羖(音gǔ,指黑公羊)皮赎回相秦,人称“五羖大夫”;唐代奸相李义府外柔内奸,被人称为“笑中刀”(成语“笑里藏刀”的起源),又号为“人猫”;宋代王珪任宰相十多年除“取旨、领旨、传旨”外不干别的事,因此被号为“三旨相公”。

【相关链接】

孟 宗 哭 竹

三国时候,吴国江夏有个叫孟宗的孝子。在孟宗年纪很小的时候,就没有了父亲,他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含辛茹苦将他抚养大,并经常教育孟宗勤学苦读。

在母亲的督促下,孟宗终于学有所成。孟宗将母亲对他的点滴教诲都牢记在心,他对母亲非常孝顺。有一年,母亲重病在床,饭食难以下咽,非常想吃鲜笋煮羹。此时正是冬至,天寒地冻,去哪里找鲜嫩的竹笋啊?!孟宗想到母亲为自己操劳一生,如今病重在床,想吃鲜笋煮羹这点要求都不能满足,怎能对得起母亲的深恩。

无计可施的孟宗,跑到竹林里,双手抱着毛竹,不禁悲从中来,竟放声大哭起来。没想到他的这份孝心,竟感动了天地,大地开裂,尖尖地露出几枝笋出来,还沾带着露滴。孟宗高兴地把竹笋拿回家,做了笋羹,给母亲去吃。母亲吃完,病情竟然神奇般地随之好转,大家都说这是孟宗的至孝感动了上天。

鹿 乳 奉 亲

春秋时期,有一个叫郯子的贤人,他对父母非常地孝顺。郯子的父母年因年老而双目失明,他听人说喝鹿乳会使眼睛重见光明,于是就借了一件鹿皮的衣服扮成一只鹿,跑到深山里头,混进鹿群中取鹿乳。

不料猎人看到这只动也不动的“鹿”,便抽出箭想射。郯子慌忙从鹿群中站起身来,掀掉鹿皮,并告诉猎人他之所以混在鹿群中是想取些鹿乳给双亲治眼病,这才免掉了被射杀的危险。猎人听后非常感动,就把鹿乳送给他。郯子将鹿乳取回家中,双亲喝后眼睛复明。

郯子死后,历代帝王都把郯子视为德、才、威、雅的化身,后人还建了郯子庙、郯子墓来纪念他。

[郯子鹿乳]

【延伸阅读】

家长批评孩子的五种有效方式

如今的家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孩子成了家里的小太阳,掌上明珠,从小娇生惯养,于是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对孩子的批评教育就成了大问题。家长如何指出孩子的错误,而且让他能够接受你的观点,并改正错误呢,这就就要掌握一些批评的艺术。

首先,不要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的自尊心是比较强的,因此,最好先把事情搞清楚,然后再对孩子加以及时的批评,以便抑制不良行为。

其次要让孩子口服心服。让他知道自己这么做是错误的,并觉得你的批评是对的,能从心里真正地接受,并加以改正。

若用棍棒迫使孩子改正是无益的。年龄大些的孩子会对父母的行为不满,而年龄小的孩子慑于父母的威严表示“改正”,但却是口服心不服,以致重犯。

因此批评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下面介绍五种批评孩子常用的方法,以供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加以选择。

1.触动式批评

这种批评措词比较尖锐,语调比较激烈,批评一针见血。它适用于惰性心理、依赖心理较为突出的孩子,或“吃硬不吃软”和屡教不改的孩子。

2.渐进式批评

即有层次、逐步深入的批评,适用于自尊心强、荣誉感强的孩子。对这些孩子,不能急于求成,而要耐心等待,批评要顾及情面,留有余地,还要抓住他们的上进心和荣誉感,不断启发他们认识自已的不足和缺点。

3.说服式批评

这种批评较为缓和,要求批评者平心静气以商讨的口吻进行说服教育。适用于反应快、脾气躁、情绪易被激怒以及那些“犟牛型”的孩子。

4.即席式批评

当时、当场、当事的批评,适用于不肯认错的调皮孩子。这些孩子自我意识比较薄弱,事实不摆在眼前一般不肯轻易认错。孩子在初次犯错时,要及时批评,绝不能因为某种原因姑息迁就。要允许孩子反驳,以便明白他的思想,批评时要有针对性。

即席式批评不但可使这些孩子在错误事实面前心服口服,而且还可以有效地纠正他们对待错误的不正确态度。

5.参照式批评

借助于他人他事,运用对比的方式烘托出批评的内容。这种批评适用于经历浅薄,自我觉悟差,个性比较脆弱,易于感化的孩子。

最后,还要注意批评的频率,批评过于频繁,则会降低或失去作用。批评的同时,要坚持说理,帮助孩子提高认识,丰富知识,使孩子以后再也不犯类似的错误,让孩子不断地增强是非判断能力和抵制错误的自律能力,以便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孟 宗]

【原文】

冬则温① 夏则凊② 晨则省③ 昏则定④

出必告⑤ 反必面⑥ 居⑦有常⑧ 业⑨无变

【译文】

为人子女,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冬天要提醒父母多穿衣服;夏天睡前要帮父亲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问好。傍晚回家之后,要将当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父母放心。

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后要当面禀报父母自己回来了,让父母感到安心。平时起居作息,要按照一定的秩序,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

【注释】

①温:暖和。

②凊:凉爽。

③省:音xǐng,安慰、问候。

④定:安慰。

⑤告:音gù,告知、禀报。

⑥面:面见父母。

⑦居:居住。

⑧常:不变、固定

⑨业:事业、学业。

【评解】

作子女的要从生活起居、衣食住行上做去关怀、照顾父母,做到“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

首先,关怀父母或家人的健康,自己做好这方面知识和储备,不要等到家人身体出了问题再去“临时抱佛脚”,这个时候即使是现学也来不及。因此,在平时就要有这方面的积累,随时把这些日常饮食起居健康的观念带到家庭当中,这样就能做到“养父母之身”了。

其次,作子女的还要常常让父母保持愉悦的心情。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一切要让父母安心、放心,不为子女所做的事情去担心,寝食不安,这也就做到了“养父母之心”。

再有,要做到“养父母之志”,“志”是指父母的心愿。“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所以做子女的要把自己的身体照顾好,这样才有充沛的精力,去为家庭、为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而作父母的当他(她)的孩子能够对社会有所贡献,心里自然会觉得很欣慰。

此外,子女还要在学习上刻苦认真,在事业上积极进取,在家庭上夫妻和睦,以便让父母能够安心。

【国学小百科】

古代四季的划分

在中国距今3000多年的殷代甲骨文字之中,已有“季”、“春”、“秋”等字样了;在《尚书?尧典》一书中,也已经明确按照天文的情况、鸟兽皮毛情况、人类农事活动等,分别划分出了四季。在这之后的古书之中,通常是根据立春、立夏、立秋与立冬各自为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期。我国古代四季的划分通常采用农历二十四节气两种标准。

农历划分法。我国民间习惯上用农历月份来划分四季。以每年阴历的1~3月为春季,4~6月为夏季,7~9月为秋季,10~12月为冬季。正月初一是全年的头一天,也是春天的头一天,所以又叫春节。

二十四节气划分法。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为春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为夏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为秋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为冬季。

上述几种方法虽然简单方便,但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全国各地都在同一天进入同一个季节,这与我国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有很大差别。例如,按照上述划分方法,3月份已属春季,这时的长江以南地区已是桃红柳绿,春意正浓;而黑龙江的北部却是寒风凛冽,冰天雪地,毫无春意;海南岛的人们则已穿单衣过夏天了。

因此随着科学的发展,气象部门采取了候温划分四季法,对季节采取了科学的划分,以便使四季划分能与各地的自然景象和人们生活的节奏相吻合。

【相关链接】

黄 香 温 席

相传东汉时期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在他九岁时,母亲就去世了,家中生活很艰苦。在母亲生病期间,黄香一直守护在母亲病榻旁请照顾母亲。母亲去世后,他和父亲相依为命,帮着父亲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尽量不让父亲操心。

夏天天气热,蚊蝇很多。到了晚上,大家虽然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觉得很热。入夜了,到了该睡觉的时候,却不见了小黄香。

“香儿,香儿。”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

“爸爸,我在这儿呢。”说着,黄香满头大汗地从父亲的房中走了出来,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扇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黄香说。

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

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每天晚饭后,都拿着扇子,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能早些入睡。

到了冬天,天气寒冷,黄香想父亲干了一天的活,一定很累也很冷,于是他每天晚上读书完毕后,给父亲铺好被子,便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子里,用自己的体温把被褥焐热,然后才让父亲睡下。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黄香的孝行传遍了左邻右舍,传遍了全县,也传遍了全国。九岁的孩童能这样懂得孝顺父亲,感动了太守刘护,他上书朝廷申报,批准黄香为孝廉,黄香由此成为一位因孝敬长辈而名传千古的孝子,当时对他有“江夏黄香,天下无双”的赞誉。

[黄香]

老莱斑衣

老莱子是春秋时期楚国人,他对待父母非常地孝顺。他把最可口的食物给父母吃,把最好的衣物给父母穿,把最好的用品给父母用。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尽极关怀照顾,非常体贴。父母亲在他无微不至的照料下,过着幸福安乐的生活。

老莱子虽然已经年过七十,但是老莱子在父母亲的面前,从来都没有提到过一个“老”字。因为上有高堂,双亲比自己的岁数都要大得多,而为人子女的人,如果开口说老,闭口言老,那父母就更会觉得自己已经走入风烛残年了。

由于父母已九十多岁了,身体比较虚弱,而且行动不便,耳昏眼花。跟他们讲话,他已经没有办法听得很清楚了;由于腿脚不太灵活,纵使想要带他们到处去走走看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善解亲意的老莱子很能体恤父母亲的心情,为了让父母能够快乐得起来,他装出活泼可爱的样子,来逗双亲高兴,可以说是用心良苦。在孝顺父母的方式上,老莱子别有一番与众不同。他有一次特别挑了一件五彩斑斓的衣服,非常地鲜艳,就在他的父亲生日的那一天,他身着这件衣服,装成婴儿的样子,在父母面前又蹦又跳地跳起舞来。一边嬉戏玩耍,一边迈动轻盈的舞步,真像是童心未泯的老顽童。

有一次,老莱子挑着一担水,一步一晃地经过了厅堂的前面。突然扑通一声,做一个滑稽的跌倒动作。“这个孩子真是养不大,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母亲在一旁开心地说,父亲也被逗得哈哈大笑。

【延伸阅读】

如何孝养父母

俗话说得好: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要想让子女孝顺,必先自己做到孝顺父母。父母的恩德深似海,如何做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呢?

1.悦亲是第一要诀。使父母心情愉快,可以增进他们的健康,这是寿亲之道。在父母前万不可有愁容,更不可有怨言。无论我们的环境顺逆,总应该克制感情以悦亲为主,这是孝顺父母应该有的态度。

2.在饮食上,即使是家常的菜蔬,也要咸淡得宜,生熟适中,不能潦草。有好吃的,先给父母吃,只要父母高兴,就是尽了心。

年老的人,脾胃功能退化,饮食难得消化,做的食物,要炖得软烂的,凡是生冷粘腻坚实难化的食物不要给父母吃。食不可过饱,饮食的合理调理,子女也要放在心上!

3.在衣着方面,要冷暖合宜。年老的人,气血自然衰弱,身体未免不耐寒暑,未曾冷先就怕冷,未曾热先就怕热。所以在四季的给父母的穿着一定要注意,随时关注着天气和父母的身体,以便及时更换衣服。

4.父母要是生病,一定不可懈怠,要及时带父母去医院检查。在父母生病期间,要小心服侍,在饮食方面也要多以清淡为主,不离父母床前,还要经常为父母擦洗身体,换洗衣服,。

5.父母的行住坐卧,都要尽心关照,要父母过得安稳自在。

[3老莱子]

【原文】

事虽小 勿擅为① 茍②擅为 子道亏③

物虽小 勿私藏 茍私藏 亲心伤

【译文】

同类推荐
  • 婚丧喜庆指南(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婚丧喜庆指南(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的新旧习俗对比来介绍中国的婚丧喜庆文化:结婚、丧葬、寿诞、节日。
  • 解读《权经》

    解读《权经》

    权力是封建时代人们争夺的核心,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只有深谙权力之道,才能成为权力场上的获胜者。作为权力场上的“佼佼者”,冯道对权力的认识和体悟当有“不凡之处”;作为权力场上“奇迹”的创造者,冯道的《权经》也必有“过人之见”。 《权经》分“求权”、“争权”、“用权”、“固权”、“分权”、“夺权”、“拒权”、“让权”等八卷。作为专门研究权力的学问,它是系统而全面的,囊括了权力的方方面面、各个要点,可以说是无一遗漏;作为中国古代唯一的“权力”专著,它的权威性和深刻性又是无人能比的,毕竟冯道不是在空谈,他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他不仅是权力的“理论大师”,更是权力的“行动大师”。
  • 看不懂的日本人

    看不懂的日本人

    “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人不晓得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几百次,装在试管里化验了几千次。对于日本,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的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工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今天,不论你喜欢日本也好,讨厌日本也好,你都应该了解她。因为中国和日本不可能不接触,只有更好的了解日本,了解日本人,才能在联系与合作,矛盾与斗争中取得主动。
  •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每天读点文化常识

    每天读点文化常识

    对我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坏处:首先,会大大妨碍我们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其次,会使我们对生活中许多和传统文化有关的现象感到费,解。此外,不懂文化常识,还可能使我们在许多场合“出糗”。为了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丰富的文化常识,扩大自己的文化视野,《每天读点文化常识(插图典藏本)》选取了读者感兴趣又实用的文化常识,内容丰富,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涵盖了在生活中及与人交往谈话中所能涉及到的几乎所有领域,如天文历法,民族地理,王朝皇族,官制法律,礼仪宗法,军事兵器,宗教风俗,饮食器用,建筑交通,文化艺术,医药科技等。
热门推荐
  • 东方兵圣:孙武(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东方兵圣:孙武(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盛宠医品夫人

    盛宠医品夫人

    醒来发现自己变成被未婚夫推下湖险些淹死的私生女?被污蔑清白不说,还要置她于死地!“我娶她!”——救了她的人说。“我不嫁!”——她不喜被强迫。“不行!”——他更霸道!嫁就嫁吧,还得为他治病酿酒生孩子,没天理了!只是这日子怎么越过越糊涂?自己不是个小破官的私生女吗?可她的生母居然是……
  • 极品王妃:拐个王爷去种田

    极品王妃:拐个王爷去种田

    奉命进宫保护公主殿下,呃~为了报恩去吧~一入宫门深似海,暂停一段时间,从此自由是路人~做个挂名王妃貌似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却因为他的一个笑容泥足深陷~希望大家理解)一朝穿越成了一个比自己小了整整十几岁的小乞丐,(本文正在全面修改中,却被一个杀手组织收养了,十年的杀手生涯她俨然变成了亭亭玉立、性格乖张的美少女战士~坊间传言:得凤鸣者得江湖,得斩风者得天下~却偏偏这两个烫手的山芋都在自己手中~悟空大师对她说,穿越妹纸不成王妃便成皇后~誓死保卫爱情斗小三这是个魔咒!?她焦小柳就不信那个邪了!天地之大总有一个能容身的地方!且看他焦小柳如何将高高在上一尘不染的冰山美少年王爷拉到田里为她做牛做马!
  • 六天魔道

    六天魔道

    乾坤致极,魔道纵横。残云天下,祸害苍生。六天问世,株妖除魔。六天前世原为佛主座下的弟子(六玄子),因人间妖魔猖獗,佛主便派其降世下凡,重生到大明王朝的罗氏宗族苦修法术,降妖伏魔魔,保人间安宁,数十年后,罗氏宗族却遭到妖魔的攻击,家破人亡,后六天便拜入北海王城的日月神宗门下,从此在踏上了修仙之路。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1938—1941重庆大轰炸

    1938—1941重庆大轰炸

    血腥轰炸,惨烈惊世。政要、平民,空中搏杀、外交风云……四个家庭演绎血与火中的人生命运、民族命运。周恩来运筹帷幄,蒋介石“以拖待变”,汪精卫无耻叛国……本书披露个中情景。中国脊梁,抗战史诗。把日本法西斯永远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 妖孽相公别追我

    妖孽相公别追我

    天将降美人于王爷也,必先入其澡池,乱其床榻,掌掴其嚣张小妾,让其不能人道!可是,歹命呀!某王爷竟磨刀霍霍向她来,情急之下,她帮他找个“未婚夫”,还美其名曰满足他的特殊需求!妖孽腹黑男vs资深腐女,一场看似无意的夺妻保卫战,正在上演……
  • 复仇公主的王子殿下

    复仇公主的王子殿下

    她受不了继母和妹妹的折磨,离家出走。十年后,她拥有了世界上遥不可及的地位,坐上了女王的宝座,还是人人恭谨的公主殿下。为了报仇,她去了灵翼贵族学院,遇到了人人称赞的王子殿下。一开始,他们都看彼此不顺眼,互相使坏对付对方。后来,他们又想在一切。别人想阻碍?没门!
  • 语言历史论丛(第六辑)

    语言历史论丛(第六辑)

    本书为学术论文集,收录了关于语言学理论、文字、音韵、语法、训诂、方言调查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出版意义。
  • 回到三国之刘备是我大佬

    回到三国之刘备是我大佬

    回到三国,收美女、战猛将,废话不多说,精彩在文中!!!!!!!!!!!!